第一篇:《雨霖铃》教学案[小编推荐]
《雨霖铃》教案
学习目的:
1、解读意境,体味离情。
2、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个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百固亭怀古》。我们能否背诵一下?
婉约派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代表作品主要是柳永的《雨霖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词多写歌伎愁苦和城市风光,犹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社会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了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
三、范读全词(播放录音)
四、自由诵读。
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
五、整体感知。
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哀婉、悲伤、凄清。
六、学生齐读上阙。
七、思考探究。
1、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味它的妙处?
细节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家可以想象:恋人之间,聚散依依,生离死别,执手相看,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却不知从何处说起。真可谓是“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2、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精心选取了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寒蝉。《礼记 月令》中“孟秋之月,寒蝉鸣”。寒蝉的“寒”点明时令,天气渐寒,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切的叫声,给人凄凉、凄楚之感。
长亭。古代设在路边的驿站,常在此送别,一般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交待送别的地点,也暗寓离愁别绪。
骤雨。雨后风平浪静,适合行船,这也是在渲染一种寒凉凄清的气氛。就像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兰舟。原是对船的美称,这里指代船夫。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一句表面上看来是单纯的写景,实际上是烘托一种气氛,流露一种情感。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把“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联系在一块?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是否相同?这是写实还是写虚?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思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就像贺铸在《青玉案》中所写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不同。开头三句是实写,这一句是虚写。有“念”字可以看出。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八、学生齐读下阙。
九、思考探究。
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在这一句中词人又选取了哪三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试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句中“酒醒”二字说明作者酒意很浓。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词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却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杨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所以李白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有“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长亭送别》中也有“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晓风。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
残月。残月清冷暗合凄清冷落之感。温庭筠有《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这是词人在直抒胸怀。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8760小时,31536000秒,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4、整个下阙是写实还是写虚?
写虚
十、课堂小结。
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感;最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十一、背诵全词。
十二、方法指导。
诗词鉴赏。内容:思想情感主题形象。形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双关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技巧:用典象征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语言风格
十三、迁移训练。
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从”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的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第二篇:雨霖铃教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雨霖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对文本进行分析,了解本词的含义。3.分析词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3 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1.题目解说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雨霖铃”属于词牌名。一般词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词牌名和词题,当然也有单有词牌名作题目的,如虞美人、声声慢等。本词属于长调、慢词。
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二、自主学习
1.识 记 字 音
霖()骤雨()凝噎()2.解释词语 对长亭晚: 都门帐饮: 兰舟: 凝噎: 去去: 暮霭: 沉沉: 2.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有《乐章集》。
三、我的疑惑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供课堂共同讨论解决。
3.背景介绍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第一次考试
课中导学
一、整体感知
1.雨霖铃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五、拓展延伸
妙笔生花:自选意向,写一个表达离别时伤感的片段
二、合作探究
1.词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离别?怎么渲染离别的?
三、品味鉴赏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好在哪?
课后巩固
见双成学案
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第三篇:雨霖铃教学案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万州清泉中学张泽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1、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自古以来,离别总伴随不尽的伤感,请同学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并情感朗读。
(幻灯提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2)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是啊,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最消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别离的天空——板书《雨霖铃》。
2、走进词人
(1)、关于柳永,你知道哪些? 学生简介
(2)、教师补充: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3)、师简介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雨霖 1
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正确看待诗人的离别真情
2、了解词的一般常识,探讨词中表现离情的方法,熟读成诵。
3、初步训练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三、合作探究,鉴赏诗词
(一)、美文大家读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天才词人的心灵世界,真切体地去触摸到了他的灵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放声的读。
1、投影:朗读的基本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抑扬顿挫、充满感情
2、抽学生朗读。
(二)、质疑求理解
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奇文共欣赏
1、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这首词究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情感?(伤离别)
2、作者又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3、学生自由选点赏析,并在书中作旁注,再小组交流并汇报
4、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语句
5、教师小结:(1)、板书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实景)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虚景)概括艺术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发酵得依旧浓烈。那么谁愿有感情地把全首词在朗诵一次。
抽生读(配乐);听视频读
(3)、回顾刚才鉴赏这首词的方法:(投影:诗词赏鉴歌)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相忘。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细心感悟为鉴赏。
(四)、心音求共鸣
好一曲《雨霖铃》,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读完此曲,我们的内心一定也泛起了层层涟漪。就让我们拿出笔,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吧
示例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示例2:古汴河畔的女子啊,你可曾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 示例3:暮霭沉沉中,孤柳独立处,带雨的晚风可曾憔悴了你的容颜?
四、回归本源———合乐而歌
1、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词牌是做什么的?
2、播放FLASH动漫音乐《雨霖铃》
五、诵读结束,余音绕梁
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最后在齐诵全词
《雨霖铃》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1、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自古以来,离别总伴随不尽的伤感,请同学回忆有关“离别”的名句,2、走进词人
(1)、阅读课文第一个注释
(2)、你还知道关于柳永的哪些情况,请做简介
(3)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合作探究,鉴赏诗词
(一)、美文大家读
放生朗读(朗读的基本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抑扬顿挫、充满感情)
(二)、质疑求理解
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我的疑问是
小组讨论结果是
(三)、奇文共欣赏
1、、这首词究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情感?()
2、作者又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A、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赏析:深秋时节,蝉的生命将要终结,故鸣叫就更加凄凉,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自然界的骤雨虽已歇下,但送别人心中的雨呢?是否下得更大?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B、我赏析的是:
3、总结鉴赏词的方法:
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相忘。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细心感悟为鉴赏。
(四)、心音求共鸣
读完此曲,我们的内心一定会被词中描写的意境形象深深打动,词中传达的情感也一定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就让我们拿出笔,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给课文加上题记或者后记
示例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示例2:古汴河畔的女子啊,你可曾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 示例3:暮霭沉沉中,孤柳独立处,带雨的晚风可曾憔悴了你的容颜? 我拟写的是:
四、回归本源———合乐而歌 学唱《雨霖铃》
五、作业:背诵全词
第四篇:《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作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
(四)、合作探究【审问·慎思】 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深深的离别之情,提高审美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酒欲饮无管弦。
(二)、熟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散文朗诵
(三)、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整体感知诗歌,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全词。
2、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巩固练习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六)课堂小结
(七)课下作业:背诵全诗。
第五篇:《雨霖铃》
《雨霖铃》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应聘中学语文老师的01号考生,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接下来,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2单元柳永词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版本、学段、位置、文体)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上片写词人和心爱的人长亭分别时的不舍情景;下片写想象别后生活的情状。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本单元是主要鉴赏宋词。(内容、情感)
《雨霖铃》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学习这首词对提高鉴赏评价古典诗词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作用:方法、能力)
新课标要求第四学段的学阅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而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同样也是本课的难点。
2.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宋词,对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对于一些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也有所了解,但对于鉴赏品味诗词的方法还不是掌握得很到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说教法
古诗词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要注意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提升。因此诵读感悟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品味语言,感悟意蕴。另外,辅助以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直观地感受意象特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学法)
5.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情感激趣、整体感知、赏析意象、拓展赏析、对比体会这五个环节来完成,具体如下: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1.《雨霖铃》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歌,在课前,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送别》,让同学一起跟唱,营造哀伤凄美的离别氛围,并回忆书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名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2.在预习基础上检查读音。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分享词人介绍及写作背景。我做补充,并简介《雨霖铃》词牌。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试读。学生小声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及情感基调。2.听读。老师范读。注意特殊句式的读法。3.指读。请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教师指导。4.齐读。根据ppt课文字幕、意境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词意。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三)赏析意象,品味情感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1.找出词中描写的离别情景及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理解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情。
2.学习上阕,重点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呢? 品味词中景色描写的词句,理解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体会全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
3.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词意象。
学生找出典型意象,讨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特殊意义,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怀。此环节需要适时点拔,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4.说说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从写作技巧,意象意境,表达情感竟敢方面入手。此为自由鉴赏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梳理小结,拓展赏析
1.我将梳理全词的结构,设置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学生讨论,我做补充,分析别前别时别后三个部分,并总结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及其情感的深沉与婉约。
2.赏析柳永的《蝶恋花》。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讲解,师生共评。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婉约特点及缠绵悱恻的情感。
(五)对比体会,布置作业
1.对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特点。2.课后利用网络小环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巩固和补充,有利于扩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词的鉴赏技巧,培养写作能力。
6.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