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报道及反思 (定稿)
“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报道及反思
-----记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现场会平行论坛
瑞安市四中 黄剑茹
2011年10月18日下午,稽山中学的念慈楼一楼会议室热闹非凡,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现场会平行论坛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在这里举行,“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报道及反思。论坛主要发言人有舟山中学刘茂林、杭州淳安中学方明、绍兴市稽山中学吴璇三位老师。
刘茂林老师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读后活动的目的、设计原则和类型,理论结合实际介绍了如何进行读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类型有文本理解型(词汇练习、完成段落填空和表格填写、排列顺序)、应用拓展型(小组讨论、辩论、复数、动手制作)、偏重表演型(角色扮演、采访)、写作型、补充阅读等。
方明老师作了题为《读后活动设计的三维视角》的发言。他从阅读策略视角、文本语言和内容视角和文本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视角出发,讲述了读后活动的有效设计。他认为,根据文本特征(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结构,并在读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和巩固。从文本的语言和内容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巩固文本内容,运用所学的文本语言的活动,如复数和各类词汇练习。从文本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视角出发,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型活动等读后活动。
吴璇老师介绍了省子课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即如何设计和实施读后活动,以保证读后输出活动的有效性?然后讲述了研究方式、流程、研究载体,研究中发现六方面共性问题和八个影响阅读读后活动有效性的因素。课题组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有效实施,实施了六个行动对策:
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
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如文本理解性语言输出、、文本重构性语言输出、文本拓展性语言输出、文本借鉴性语言输出、话题讨论性语言输出、题型巩固性语言输出;
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教学;
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输出提供支持;
5、增强监控意识:加强输出监控与评价;
6、学会评价自己:自觉评价活动的有效性。行动过程的三个阶段:如何设计读后活动、如何实施读后活动和如何评价读后活动。
因为会上没有提问环节,会后我向刘茂林和戴军熔老师进行了提问。
问题一:刘老师,您在设计应用拓展型的小组讨论中讲到,在教了M2U3 Reading:Who am I? 之后,让学生讨论:Think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s.我也曾经听过这节课,那位老师也是这样设计的,结果学生谈到了chat on QQ、listen to music、play computer games等,输出和没有学习本文之前是差不多的,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报道及反思》。请问这个读后问题的设计有效吗?
刘老师:我觉得学生可以输出文章最后一段有关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输出的核心语言少了点。这个讨论问题是应用拓展性的活动,是围绕文本主题进行的讨论,是有效的。
问题二:戴老师,你们的课题讲到“读后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那么高
一、高
二、高三学生如何进行阶段性的分层设计?
戴老师:其实读后活动的设计没有必要分高
一、高
二、高三,只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来进行就行了。比如方明老师讲到“根据文本特征(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读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和巩固”,结合高考题目进行读后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就学生的水平来适当选择高考题,不论是高
一、高二还是高三。
反思:对于M2U3 Reading:Who am I?的读后设计,我觉得从主题内容和巩固核心语言知识的角度来讲,没有遵循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的一致性的原则。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介绍电脑的发展史,读后活动应紧扣主题,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运用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而该任务的话题显然没能抓住这一主线,导致学生在讨论交流时都只是讲述电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显然混淆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偏离了该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提到“讨论内容偏离了文本主题,偏离了本节课的输入内容,导致阅读后学生所输出的语言、内容与阅读课前没有明显差异,语言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违背了读后语言输出环节应侧重深化主题内容、巩固所学语言的设计原则,从而导致核心语言知识的教学不落实,讨论缺乏语言学习的意义。”
阅读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词汇教学的活动或练习,可以在词、词组以及句子层次上的操练,还可以在篇章层次上进行运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关键词对课文中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改写或复述,在说、写中运用词汇,使他们进一步内化与吸收核心词汇,加深对文章篇章结构的认识。
如本课的读后活动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参观Computer Museum,然后4人一组进行角色表演。
The museum has two sections:
1.Ancient Computers2.Modern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Role play: 4 students form a group.Roles:
Guide—introduce your computers;answer the questions from visitors
two visitors—visit the museum;ask questions about thecomputers
Demonstrators —act out how people use the computers /the Internet
然后让学生讨论:Which section do you like to visit? Why?
针对某一堂阅读课,读后活动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近到远,使读后的拓展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整个读后活动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环环相扣,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内化,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对于某个阶段水平的学生来说,要有阶段性目标, 每堂课的任务目标都要有所侧重,充分体现读后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实施巩固性活动,随着他们能力的逐渐提高,再开始语用训练,但巩固、拓展和运用训练的总量最后要达到平衡,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读后活动设计与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读后活动设计与心得体会
做好巩固环节即读后活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一些教师认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比如讨论话题(discussion),辩论(debate),复述(Retell),对话(dialogue),采访(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 play)以及改写课文(Rewrite)等活动都比较瘦学生欢迎。
但是在进行该环节是应注意全面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阅读课理所当然应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主次颠倒。但是,其它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尽量用英语上课,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汉语,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训练听的能力。巩固环节中复述、角色扮演、采访较花时间,但教师要舍得花这些时间,因为知识由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巩固是不行的。
同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英语学科而言,知识目标包括有关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能力目标指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情感目标则指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个性品质。阅读课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新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如教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德良好好的人格品质。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第三,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和谐。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技术的改进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平衡与和谐。例如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时,就应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不能让机器取代了教师。
最重要的是,多提供学生机会和时间来表达自己,活动时间需充分;小组活动分工需合理;教师需及时提供帮助等等。
做好巩固环节即读后活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一些教师认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知识
免费
分享
创新
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比如讨论话题(discussion),辩论(debate),复述(Retell),对话(dialogue),采访(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 play)以及改写课文(Rewrite)等活动都比较瘦学生欢迎。
但是在进行该环节是应注意全面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阅读课理所当然应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主次颠倒。但是,其它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尽量用英语上课,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汉语,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训练听的能力。巩固环节中复述、角色扮演、采访较花时间,但教师要舍得花这些时间,因为知识由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巩固是不行的。
同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英语学科而言,知识目标包括有关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能力目标指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情感目标则指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个性品质。阅读课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新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如教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德良好好的人格品质。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第三,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和谐。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技术的改进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平衡与和谐。例如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时,就应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不能让机器取代了教师。
最重要的是,多提供学生机会和时间来表达自己,活动时间需充分;小组活动分工需合理;教师需及时提供帮助等等。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
在本培训内容中,由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主讲。朱教授在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从幼儿园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各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两个维度详细陈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论述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等问题;并对当今西方国家和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教育活动设计也做了详尽的介绍。
一、理清思路,明确教学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清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思路。我系学前教育专业也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多年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幼儿园教学活动是融合渗透在各领域活动中。随后在修订人才培养时,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此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学生可在给定的主题中选定一个,由此衍生出三个领域的主题活动。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此次学习,自己原来对知识结构的界定有些混乱,目前理清了思路,教学方向更为明确。
二、加深理论功底
在此次的学习中,通过朱教授的讲解,使自己对本课程有了深入、全面理解,了解了该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围绕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幼儿园“教”与“玩”的难题,朱家雄教授在演讲中用“绿豆”跟“大米”的关系来举例说明,单独的绿豆会做出绿豆汤,单纯的大米能做出大米粥,绿豆与大米混合能做成绿豆粥;幼儿园的“教”与“玩”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来确定,幼儿园如果强调活动结果就选择以教学为主的活动,教学占主体,如果强调活动过程就选择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朱家雄教授称:“如果我们问幼儿园教师:‘游戏与教学哪个更重要?’可能几乎所有教师都会说:‘游戏更重要。’如果我们再问:‘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你更关注幼儿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教学?’许多教师则可能会一时难以作答,或者“恍然大悟”地蹦出一句:‘更关注教师的教学。’”
对于幼儿园“教”与“玩”,朱家雄教授总结称:“在高福利国家的幼儿园强调玩,高竞争的国家更强调教”。比如中国农村幼儿园的儿童,你不用教他怎么玩,教师也不用安排儿童玩,只需要让儿童自主地玩、自由地玩即可;农村的老师你也不需要教他如何设计游戏,老师更需要将精力放在教学上面。朱家雄教授还表示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论述,并非是符合某个标准的幼儿园就叫高质量幼儿园。因为每个幼儿园资源有限,所以优质幼儿园应该是强调效率的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规划过程中,做应该做,值得做、有能力做的事情;不做或少做不该做、不值得做和无能力做的事情,也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四篇: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西亚》教学案例及反思总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4.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西亚的纬度位置。2.西亚的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 一孔之见:由问题回到热点话题,从中探究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原因,从而引出另一个重难点。学生活动: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教师导入:丰富的石油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的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板书:丰富的石油资源)师生互动:观看有关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影视图片,共同读图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
教师点拨、归纳: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省略)教学反思性评析
1、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编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能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地理课本、地图册、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强。
5、启发学生多问不够多,以后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动脑筋思考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学习,也可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进行必要的科学考察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地理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增强地理教育教学实效。
《地球的运动》探究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活动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活动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2~3个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 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
【情感价值】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材处理】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
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
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四季划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一口井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井底的机会,这口井可能位于什么地方(借助flash课件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哪里?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
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昼夜长短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昼夜长短变化;四
季变化
四、地球上的五带
【问题与假想】
1.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2.演示:用手电筒做太阳光源,在教室黑暗处按上图三种情况照射墙面。要求学生观察:在三种情况下墙上光斑亮度强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下图a,若地球是一个平面,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
4.如下图b(同时与图a比较):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产生四季变化?
5.探究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
带)。
【活动与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哪里?
【小结】
1.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教学后记】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五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翠玲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
能力目标: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资源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要求。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对策。
三、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枚举法、调查法、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亲自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思想意识
四、学法
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1、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保护森林、珍爱自然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下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的现实。
2、接着,教材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阐明人既不能做大自然的奴隶,也不能以主人自居,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而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毁坏大自然,归根到底,就是毁灭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
3、结合题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4、结合相关链接,从世界的角度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谋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以此让学生把握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5、再结合“公共牧场的故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1)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将作出怎样的选择?(2)说明理由。(3)在此之后,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什么?(4)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加强,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转变观念。
6、最后,结合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人口、生态问题,阐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我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板书设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问题 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
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
资源问题 保护资源
七、教学效果
随着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也成了我们国家的热点话题。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有忧患意识,重视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
八、教学反思
有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面对国情和学生实际,这就需要对他们继续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