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提个功利的问题: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常有人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好有空啊,最后闲闲地问一句——看这么多书,有用吗?
好吧,我暂且没力气讨论读书是不是真的要有用,且说我们假定,读书是为了答疑解惑,大到解决我们对生命的、对宇宙的疑惑,小到知道我们怎么烧水煮饭,怎么走路说话,假设看书真的是能做到这些的,那应该怎么样读书才能“有用”呢?
1、知VS行
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说法,书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的两类作品,也就是我所说的,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书。
指导“知”的,是比较理论性的书,开拓你的眼界,就像你久居魔都,突然跑到了海南,看到麦兜所说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不免惊奇加惊叹,感受的生命的丰富。指导“行”的,则是实用技巧类的书籍,就像你第一次做鸡蛋炒饭,看了书,就知道不能把生米放进锅里。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更重“行”的,但只行而不知,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就像现在这么多流行的关于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强调要高效利用时间。重“行”的人日夜研读技巧,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管理时间呢?单位时间做的事情真的越多越好吗?人生目标在哪里?如果方向错误了,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跑步”吗?
而只知不行,真的是空谈误国。除非是专业学者,否则一个从来只能在沙漠生活的人,拼命看热带雨林树木种类的书有什么意义吗?为了炫耀还差不多,但是真能在生活上解决什么疑惑,就只有天晓得了。
2、怎么把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书,永远都是只看第一遍的,尤其是从学校出来扔掉教科书之后。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是从来不做笔记的,大概也不在少数。
最后一点是,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看到什么特别有道理或“有用”的地方,是有过实践的。我想大概也不多。
从我自己来说,除掉打发时间的休闲书,对于我认真要看看的书,我都是做笔记的。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电脑上做也无不可),类似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比划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结合我当时感受的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例如,有一本书叫《口渴之前先挖井》是讲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我用黑色笔写的当中有一条“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建档”,然后在红笔写了我的行动计划“建档啦!本周先初步建档,每年为朋友的礼物留预算”。根据这个行动计划,我现在有一个电子版的通讯录,记录了各种信息,偶尔,我会在他女儿或老婆的生日时候送个小礼物。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最有用地读书?
读书论之
(一)——读书要读旧书
根据金字塔原则,我的论点就是,读书要读旧书。首先要阐述论点,旧书并非指破破烂烂的书,并非指波尔多40年陈酿,并非指昨日搬家打了38个喷嚏从床底翻出来的书。这里指的旧书,只指读过的书,尤其是读过的好书。
其一:读旧书省事体现在省了甄别书好坏的精力。
在预备投入时间精力看一本书之前,经济人少不得要估摸一下投入产出比,今人面对的是信息爆炸,乃至信息污染的时代。开一卷的代价远非点击鼠标左键这么简单。如果面对一本新书,少不了要花精力先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如何。另外,也少不得粗粗看一下前序后言,看看目录,看看作者名气,综合评审下来,才能决定开卷或不开卷。
如此的麻烦,旧书就断然没有。读过的好书,完全省了这些麻烦,甚至连网上搜索的麻烦都省了,打开电脑,顺着路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旧书,多省事。
其二:读旧书绝对省时。
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读的时候,再快的快手也要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慢的是几个月都沉醉其中。而再读则少说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一本五六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最近重读,只用了4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二百多个字的阅读速度,但凡是首次读,怎么也是/ 2
不可能的。
读书论之
(二)——读书要读懒书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学苦读,并且有许多古人身体力行地做了例子,比如悬梁刺股,比如囊萤映雪。且不说前者是体罚儿童,后者是破坏自然环境并且容易造成近视,如果读书读到这个份儿上,不是呆子也是半个傻子了。
书之浩瀚,仿若星辰,你看得到的已经数不清,看不到的,更是千千万万,读书读旧书固然是一个办法,可是对于没有读过的书,又该如何是好。
此刻,就一定要偷懒啦。
其一是要借时间手,筛无用书。
去读久经考验的书,也就是所谓的经典名著。经典著作之所以经典,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等待时间把一切无趣无聊无用之书,淘汰而去。
菲利浦·科特勒的《市场营销》一书,英文已经做到第13版了,中文也做到11版了,与我最早接触的第5版相比,理论框架和思路并无大的变化,只是每一版的案例有所不同。想当年,他尚未名满天下的时候,谁能知道这就是好书?可是只要坐等若干年,时间便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奉劝各位买书,多看看背后印数几何,印刷第几次,第几版啦。管理学虽然新人新作辈出,但是大多数经典著作,仍然百读不厌,时读时新。管理类书热门的多,从偷吃奶酪到送给谁的信,如果篇幅不长,粗粗读过也就算了,省得跟众位热衷于管理畅销书的伙伴们没有谈话的基础。但是如果篇幅巨大,费时耗力,且劝各位偷把懒,时间东去,浪淘尽,千古绝妙好书,留与懒人。
其二,要借他人手,读自己书。
偷懒的第二妙绝,就是要借众人之力。当涉猎某一领域时,多看专家点评,名家推荐。众口固然会铄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评价的好书好文,是值得一读的。固然这里面易有不合自己胃口的,或者大家都是糊涂蛋的可能性。但危险系数毕竟少多了。
其次是机会找找书的简介和片断,书如人一般,也是有气质的。既然从一叶可以知秋,从片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风骨,作为看与不看的依据。
另外就是,买书之前多看前言后序,从一篇序里,往往可以看见文章最精彩之处,并且言简意赅,省了多少时间气力。我有一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文译者的序就写了41页,看完之后,正本书的背景和脉络,已经了然于胸。有了这些方法,不亚于让天下人代我读书,然后我择优读之,岂不懒哉,岂不快哉。
其三,是遇见实在读不懂的书,就一定要偷懒。
看很多人读书,读得懂也读,读不懂也硬往下读,然后生吞活剥些原文,说与旁人,显得自己知识渊博,学问高深。其实不然。
我手头有一本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几年前买的,当时被一个才子迷昏了头脑,专挑大牌的哲学家狂买。看来看去,始终没看过前100页。每次是一拿书就睡觉啊,好在我天性懒散,等着迷才子的劲头一过去,这书也就束之高阁了。
后来,先是看了几遍樊树志为复旦文科基地班一年级新生所编写的课本《国史概要》(顺便推荐一下,真是一本好书啊,主要的突破在于对每个朝代的历史以专题形式评述,既有普及我等外行的浅度,又有学术的深入。此书我看了4遍,可与前文读书读旧书印证),对中国历史的脉络有了一定了解。
后来又看了红极一时的《万历十五年》以及黄仁宇的其它作品,有了一些所谓大历史的角度,看历史觉得立意高了一些,有结构了一些。又有看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网络小说《新宋》,觉得自己开始反思一些历史事件,更将其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看待了。
最近又看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更觉得自己对于历史,有一点辩证的思辨能力了。前几天又翻了《历史哲学》,觉得容易多了,一路就看下去了,像看小说一样津津有味。
读书读不懂,十之八九是自身资质还未到此。正如还没长牙的婴儿,一定要啃甘蔗。结果不仅是不能品尝本来有的甘甜,更把牙床也弄坏了。最糟糕的是,从此失去对此美味的兴趣。很多人之所以越来越少读书,大抵是因为小时候喂坏了。所谓此一懒,就是要不要读傻书,不要死读书,要循序渐进,坐享其成。/ 2
第二篇:怎么样读书才会有用
怎么样读书才会有用?
2012-03-28 10:07:48
写完这个标题我觉得自己真是--让人(包括我自己)恶心了。
但是这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有人豆油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啊,好有空啊(好吧,几百本在豆瓣简直是沧海一粟,你还没见过藤原军的主页呢),最后闲闲地问一句--藏着也可惜,还是贴出来。
顺贴一篇以前的旧文:
读书要读旧书
序
最近得闲,读了一些好书,前几日与杨子对话,言罢尚不能尽兴,于是才有这颇具个人色彩的读书论,说些一己之见,至于看官意见如何,各人缘法,不可强求。
早些年与一位师兄合办一电子刊物,曾经写过《读书四法》一文,敝帚不自珍,如今已经找不到了。倒是去年有一位陌生人写信来,说机缘巧合读到此文,颇有知遇之感,愿意交个朋友云云,后来去北京游玩,还请我在从前慈禧做闺女时候的府邸,吃了顿饭,也算是个趣事。
可见读书人惺惺相惜的事情,还是有的。所以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读书人探讨。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读书论之
(一)——读书要读旧书
根据金字塔原则,我的论点就是,读书要读旧书。首先要阐述论点,旧书并非指破破烂烂的书,并非指波尔多40年陈酿,并非指昨日搬家打了38个喷嚏从床底翻出来的书。这里指的旧书,只指读过的书,尤其是读过的好书。
继续遵循金字塔原则,我的论据有三。其一,读旧书省事,其二,读旧书省时,其三,读旧书可以温故而知新
论其一:读旧书省事体现在省了甄别书好坏的精力。在预备投入时间精力看一本书之前,经济人少不得要估摸一下投入产出比,虽然古人说是开卷有益,那是因为古人能找到的卷少,没点水准的东西也不会随便往卷上刻,好不容易找到一卷,当然要开一开罗。
可是今人面对的是信息爆炸,乃至信息污染的时代。开一卷的代价远非点击鼠标左键这么简单。如果面对一本新书,少不了要花精力先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如何,可是个人品味不同,别人说香的书未必正合了我这喜欢臭豆腐的人的胃口,因此大众评价只能作为参考。另外,也少不得粗粗看一下前序后言,看看目录,看看作者名气,综合评审下来,才能决定开卷或不开卷。
如此的麻烦,旧书就断然没有。读过的好书,完全省了这些麻烦,甚至连网上搜索的麻烦都省了,打开电脑,顺着路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旧书,多省事。
论其二:读旧书绝对省时。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读的时候,再快的快手也要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慢的是几个月都沉醉其中。而再读则少说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一本五六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最近重读,只用了4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二百多个字的阅读速度,但凡是首次读,怎么也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小说,一般的书就更快啦。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第一遍少说也花了我二周的时间,还照着其中的结构做了好几页ppt,可是二读三读,现在想起来了,每次就花10分钟过一下。
论其三: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固然,看新也能知新,可是此新不同于彼新。一本新书,接受的新知识,新观点,大多数是作者写什么,我就知道什么。可是读旧书,容易读出书中字里行间的意味来,这点新书不易做到。
亦舒说,她从小看红楼,几十遍了,稍微陌生一点的字自己就跳出来了。这一点我也有体会,红楼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书,还在耐读。但是开始的时候一定沉浸在情节的铺陈,场面的豪华,言语间的精妙不易体会。读得多了,就开始留心作者有些地方,作者是铺陈下文,有些地方,则是春秋笔法,有些地方,前后不一致,就可能是刻版的笔误或者是高鄂的篡改。
温故而知新还表现因为个人经验,见识的增长,书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局面。
当初穷爸爸富爸爸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觉得对观念上的冲击不小。再读的时候正值我准备创业的前期,这一次已经完全不同,真正是金玉良言啊,句句深得我心。现在再看,滋味又完全不同,深知观念的改变固然非常重要,执行力的强弱也是关键啊。如果不是这一段经历,这本书于我,不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这种体验,部分当然是因为书本身的优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过去的对比,更能够体味到现在所立足的不同。
综上所述,读书要读旧书算是我读书的一大法宝,隔段时间,我就会重新整理书橱,找出与当时心境匹配的旧书重读,我的ebook文件夹,也有一个子目录叫“值得再读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读旧书一定要读好书,如果是烂书,那可是越读越烂。不过要是用一两本以前曾经读过的烂书来批判,也不失为妙方。
第三篇:读书有用
“读书有用”还是“读书无用”?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提到,据调查中国人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为52%。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所引发的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我们不禁在问,5000年泱泱文明古国的书店为何越来越冷清,为什么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有用。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做高尚的人。从古至今,上学读书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生阶段。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创造未来。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具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周恩来总理发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今天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势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努力读书,这些都是为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期毕业后能有一份好工作,进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报效祖国。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
反方一辩陈词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一直都认为读书是成就事业、人生乃至民族、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此产生了怀疑。《中国青年报》近来完成了一项关于“读书是否有用”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2323名受访者中有35.2%的人们认为“读再多书找不到工作也体现不了自我价值”,有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和文凭没用”。基于此,我方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读书无用。
第一,很多人认为把书读到一种极致便能够获得成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社会上存在着许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没有接受完高等教育却获得成功的人士。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就辍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仅为大学肄业,成龙拳脚起家最后当了北大客座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这些均是读书无用的有力论证。第二,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学来,但究竟学习的知识有多少是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着的。一位德国人看带中国的高考时这样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读书有用,为何古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训条?
如果读书有用,为何今有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读书无用!
二、攻辩
正方攻辩:
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放眼每一场招聘会、每一次公务员招考、每一个高薪岗位,你看到的最多的是读过书的人,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反:读过书的人。
正:“文革”时期,那些“愚民政策”的野心家们制造出来的“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的读书无用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反:倒退了!
正: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从对方辩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现阶段大家在不断的批判读书无用,但国家、企业需要的精英人才还是读过书的人。而我们新“读书无用论”,又是不同于那个鼓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这里所说的新“读书无用论”,是读书投资回报的潜在性和迟缓性。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好转,在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时,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暂时的否定与怀疑。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
反方攻辩:
反:我先让对方辩友看一组数据:在2001年,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自己获得工作的每月薪水为4000-5000元,2002年为3000元-4000元,„„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请问对方辩友这就是你读书所要获得的报酬吗?请回答是或不是?
正:不是。
反:好,那我再问对方辩友你认为普通的农民和大学生谁读的书最多?
正:大学生。
反: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从对方辩友的回答中,我们已经可以读书与不读书区别:读过书的人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并没有没有读过书的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多。这正好印证了我方观点——读书无用!
攻辩小结:
正:通过刚才的攻辩阶段,我方首先要指出反方的一个错误:以偏概全,对方辩友的一组数据只能代表当前大学生的情况,不能代表日后大学生的工作收入情况,随着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等,很快他们也就会晋升为高收入阶层。大学的教育是为他们日后晋升打基础的。在同工作岗位上我们的大学生已经赢在了起点,只不过最终的胜利是需要一个过程去验证而已。因此仅仅从大学生暂时的收入下结论,说读书无用,显然是不科学的。反:对方辩友仅仅从招聘会、公务员招考、高薪岗位说是读书的人多就说读书有用才恰恰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请对方辩友明白,今天不正有许多的读书人正在为像盖茨、张瑞敏这些没有读书的企业家们打工吗?难道对方辩友所谓的读书目的就是为了给不读书的人打工吗?
三、自由辩论阶段
反:读书有用,那为什么读过很多书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呢?让我告诉你吧!就是因为大学生读了太多的书才找不到好工作的。孰不见,各招聘单位都打出了要几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吗?
正:请问对方辩友既然坚持读书是无用的,为什么至今还在读书呢?
反: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是如何解释“百无一用是书生”的?
正: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是千百年前的说辞了,放在今天还有用吗?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书生,谁去搞科研?没有书生,谁去设计三峡大坝?没有书生,社会如何进步?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是如何理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反:古人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就想我前面所说的,当今这一重视应用能力的时代,大学生们在光读几本死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吗?不去实践,不去创新,能“行万里路”吗?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立足吗? 正:我想纠正对方辩友的一个错误的认识!“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用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啊!既然对方辩友一直在说读书无用,那对方辩友的知识是如何学到的?不会是天生具备的吧?
反:我的知识是学到的,可不是读书读来的啊!
正:难道读书不是学习吗?
反:可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只有读书啊!请对方辩友不要把读书过于神圣化了,认为读书是万能的!
正:读书不是万能的,可没有读书却是万万不能啊!
反:那我还想问对方辩友,如果台球少年丁俊晖当初没有跟他的爸爸说:“我要打台球”,而是说:“我要读书”。那么中国还有丁俊晖这一神话吗?
正:丁俊晖自然有他的成功之处,可是中国甚至世界能有几个丁俊晖式的人物?请对方辩友不要以偏概全。
四、总结陈辞
正方:首先,一个国家的富强必须靠知识来武装。尤其在当今和平年代,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虽然工作岗位不能以大学生增长的速度来增长,致使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可是,如果仅凭此就否定读书的有用性,那我想问,若大家都不念书,社会何以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如何得以提高?落后就要挨打!难道我们还想再被别人叫成“东亚病夫”吗?
无论什么年代,读书都是有用的。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没有知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富兰克林说过:“倾囊求知,无人能夺,投资知识,得益最多”。今日,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其自身就业能力和观念存在问题.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
反方:我们不妨把读书有用的命题当成真命题放到现实中检验。在求职越来越难、求职门槛越来越高的今天,很多大学生自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为毕业后的出路忙乎开了。一切非实用、非技术性、不能量化、与求职无直接关系的学科逐渐被冷落,人们热衷于追逐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以及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去迎合招聘市场的需要,按招聘单位的需要打扮自己、塑造自己。当莘莘学子整天为就业而奔忙,当“求知”让位于“求职”,我们的“读书有用”还能说的坦然?
点评:到底读书有抑或无用?这不是个简单肯定与否的问题,双方辩手的出发点也只是想对这一现象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当前,“读书无用”的说法主要发端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读书已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的、明显的实惠,一些家庭甚至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农民把送孩子上大学看成“就像一场赌博”。我想我们可以相信知识是有用的,虽然书绝不等量于知识。“读书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表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换言之,也只有社会的良性发展才能为大学生提高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
第四篇:语言怎样才会漂亮
语言怎样才会漂亮
<一>、创意与表意要求。寻找最佳角度和切入点,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材料,以独到的创意与美妙的表意,去表现任意事物;要善于借题发挥,感悟人生百态,评论世间万象。学生根据老师的辅导进行练习,随时准备接受老师的测评。
1、要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和体验,如《印象》:这是个一家吃肉,四邻闻香的农家小院。《幻》:世间一切都是幻觉,存在与否只在你我心中!《幻想》:映在小河上的亮光,不知道是磷火还是灯光?《等待》:一个是你爱的人,一个是爱你的人。选择放弃,那将是另一番漫长的等待。《等待》:等待是孤独的却又是快乐的,因为有那么一个值得等待的人是你的唯一。《孤独》:心中熄灭了希望的火焰,只留下焦黄的寂寞。《忍者》:如果没有天,就隐藏自己,等待时机;如果没有地,就奔驰原野,寻早机会。《放下》: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2、要大胆地想象,如《信》:春天,你给我写信,江面有两行花瓣;秋天,我给你回信,江中有谷穗一串。《月亮》:在那没有我的日子,我以我冰清玉洁的心守着你。《秋叶》:把光阴的黄金奖章,挂满功勋卓著的大地。《星星》:看过千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现在又与你眉目传情地对视。《爱》:在我心中最好的位置,放着你的名字,从此便没有了我的日子。《爱》:风与雨相恋,有了呼风伴雨的默契;雷爱上电,迸发出雷电加交的威慑力;人若恋上另一人,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门:一个人走进一座空荡荡的屋子。屋子里只有昏暗的光线和一排排的门。我打开一个门,看到了我稚嫩的童年,颤抖的用手把门关上。一直走,一直往前走,直到自己不哭为止。鼓起勇气再打开另一扇门,看到了我一直向往的幸福生活——悲或喜不过是一扇门的距离,只有让阳光撒满心间,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同情》:想带上整个太平洋的眼泪和深爱去看望你们;想带上堆满天空的所有白云,去擦干你们全身的血。
3、要展开广泛的联想,如《人》:情人不讲钱,商人不讲心,奸人不讲义,蛮人不讲礼,小人什么都不讲,只讲闲话。《眼睛》:是你,让我得以雄跨万里,感受那廿四桥的明月,普陀山的凉雾,钱塘江的秋潮,洞庭湖的鸳鸯戏水。是你,让我得以细观庭前的花开花落,天上的云卷云舒,身边的细闻琐事和远方的高山流水。《告别》: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她会孤独?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挫折》:生命如歌,挫折则为其乐章,拼搏则是其音符,有了这美好的乐谱,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生命如画,挫折则为其画笔,有了画笔,才能勾勒出美好的图画;生命如花,挫折则为药,生 1
命之花才能常开不败,才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4、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距离》:你我永远隔着一堵墙,如果你推倒一小块,我将推到整堵墙。《人的价值》:不断的努力,无限的追求,艰辛的探索,终于知道了世间万物和自己的分量等值。而哪些无所事事,悠然自得的人,却永远不知道自己一文不值!《选择》:一面是布满荆棘的迷雾森林,一面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你是选择充满野性的自由,还是选择金钱诱惑的禁锢?《满足》:活着就是为了满足欲望——像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若满足了就从外部毁灭,若不满足就从内部毁灭。《橡皮》:过分在意别人的错误,却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5、要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如《燕子》:像一把会飞的剪刀,它的身后是被剪裁得整整齐齐的绿色田野。《邂逅》:秋日的街头邂逅了无言的你,目送你孤独落寞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
6、要有巧妙的语言形式,如《爱》:见到你,会触电;见不到你,需要充电;没有你,会断电。爱你,是我的职业;想你,是我的事业;疼你;是我的专业。《岁月》:太阳凝望着大地,是谁的心在悄悄转移?高山凝望着小溪,是谁的爱在慢慢流失?泥土凝望着花絮,是谁的情在渐渐消逝?大海凝望着鸥鸟,是谁的影在默默飞离?
〈二〉创作方法指导:
1、以各种残疾人身份感知世间万物2、以各种动物看待人类活动。
3、人在不同处境下的心态。
4、各种心理变态狂眼中的世间万物。
5、专注地听音乐
6、专注地看画片
7、看市井小人的雕虫小技杂耍
8、阅读各种文化作品(故事传说、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手机短信、微型小说、描写辞典、精彩议论辞典、哲理诗、抒情诗、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对联、古代诗词曲赋、现代歌曲、《谜语》《读者》《诗刊》《词刊》《散文选刊》《奥秘》《文学评论》《音乐》《美术》《杂文选刊》《电影评论》《摄影》《剧本》《百科知识》《中学生心理》《创新作文》《读书》《民间故事》《龙门阵》)
9、特别观察:某人业余最喜欢做的事及其规律
10、特别体验:我喜欢跟哪些人交往及其原因。
〈三〉佳作示例:被抛弃的孤儿:如果幸福是浮云,痛苦是星辰,那我的生活真是万里无云,满天繁星。幸福:真以为你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我的双眼保持眺望,我的双耳仔细聆听,唯恐疏忽。错过后才发现,那些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的幸福。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鹰吃鸟,羊吃草,满盘的甜果任你咬!爱:我们是糖,甜到哀伤。爱:爱河桥边美丽的邂逅,成了温柔的陷阱——因为爱,所以不能原谅你的背叛。爱:爱如水,大冷大热亦会使人受伤,只有温水才最宜人。爱:就像是精灵住错了森林,那爱情错得很透明。爱:付出,永远意味着伤害;真心,永远很难打开。付出越多,意味着伤害越大;若不被伤害,请别付出。但这
意味着你我永远形同陌路。爱:并不等于拥有,只为拥有也一定不是真爱。爱:爱是无助心灵中缓缓注入的一股甘甜的清泉;爱是黑暗灵魂里细细透入的一束阳光;爱是荒凉沙漠上破土而出的一株希望幼苗。回忆:天很蓝,仿佛远古。希望: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总会有鸡在打鸣。希望:奋斗过,才知道美丽的春夏秋冬是我的。希望:是泥土中刚露小角的新芽,倾情灌溉,小心呵护,无悔奉献,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痛:一种感觉,经过大脑中枢反射开来——就像冬日黑夜中四面八方呼呼吹来的冷风,沁人心脾、刻骨铭心。失落:因为心受了伤,把早晨当成了黄昏。岁月:一个晃神,一个刹那,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现实:你可以像猪一样生活,但你永远也无法像猪一样快乐。梦回:离去,思念无边,唯有泪随风归来。愁:丝丝愁绪如薄雾般缭绕,灯火阑珊处,一叶扁舟里,雁字回首时,愁绪点点滴滴地凝结,在你心底最隐秘最脆弱的地方,清脆地碎裂。风:你的身后总会跟着一群崇拜者,美丽的云彩为你着迷,世间万物为你颠倒。你扬长而去,却留下了一个纷乱的世界!风:叶子黄了,你陪伴着它飘过生命最后的旅程;小鸟翼满,你托着它飞遍天涯海角;船帆扬起,你领着它跨上希望的航线。风:有人恨你,因为你一发脾气就会摧毁他们的家园;有人爱你,因为你温和的时候能带走悲伤。而你却从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在天涯或海角,行自己的路。家:一个家庭就像一座房子,爸爸是顶梁柱,支起了一片天空;妈妈是地板,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我们则是那片墙,一生都在涂鸦乱画。等待: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在等你。等你和我一起长大,等到有一天我们能够相遇,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开始有了交点。从此,再也不分开—我永远的朋友。罗盘:提醒我生活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圈,种善应得善果。欲望: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养一只会捉鱼的熊!理想:别怪我走路大摇大摆,心中的梦想指引着未来;别嘲笑青蛙没见过大海,它心中永远都有一片海洋。美:你在哪儿?自从你嘟着嘴,生气地消失在落叶纷飞中,就不再见你。因为你的消失,世界暗淡了,大地枯萎了,花儿凋谢了。神遇:你我相遇的那天,天空是美丽的,美得透明,白得无暇,可望而不可及。只有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后所隐藏的命运的真相。命与运: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生活:生活美好的尺度,就是自己爱自己的深度。人生:人生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感觉:感觉如电,来去如风。三分钟:在地震摇晃的三分钟里,多少青春陨灭,多少生命断裂,多少命运塌方。命运:滔天之灾,撼地之痛,锥心之伤,都是这瞎眼的命运造成的!面子:是蒙在心灵上的一层阴影,只有抹去它才能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好。十八岁:十八岁的天真太早遗失,十八岁的成熟却蹒跚不至。葬爱: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就写在三生石的上面;爱有万分之一甜,宁愿我就葬在那一点。风到了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
恋人世间。劣:平时少出力,等到要出头时却总会比人差一点。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但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母爱:从前只知道妈妈的呵护是爱,只知道妈妈的唠叨是爱,飞翔累我心、痛我翅,然而流泪抚慰我的,却是妈妈那更伤痛的爱。山:你是太阳的伴侣,随它渡过每个日日落落;你是彩虹的英雄,为她挺过每一次风风雨雨。草木:颓废的闲人,感叹树衰叶枯,不值停留;兴昂的游客,拍摄林盛草繁,回味其中。顾盼:婉若命中注定的一次回眸,让人升入仙境。如风的轻吟,云的飘逸,水的灵透,雾的神秘。眉目传情,心心相印。无奈:日落了,最后一丝红韵从天边抹去,时间从指间擦过。黑夜降临,我守着寂寞,怀念昨日温馨。可叹往事如浮云、清风一缕,瞬间了无痕迹;可悲世事有时太绝决,即便轮回亦空缺;可悲人生五味已淡去,五彩绸绵化白绢。恨也罢,叹也罢,守住寂寞,任由时间消磨。对比:蜡烛它怎么能比教师呢?蜡烛灭,光也灭;教师不在,影响常在。蜡烛不稳定,弱不禁风;教师精神持久,坚如磐石;蜡烛是被动燃烧,教师是主动奉献。蜡烛是燃烧有机物,教师是燃烧勤劳才智;蜡烛的燃烧会产生污染,教师的工作却净化灵魂。风景:石缝中的花是单薄的,看似难以承受巨石的挤压;悬崖上的松是孤独的,看似难以抵御风雨的袭击。不过,这花是在石缝中顽强地钻出来的,这松是在风雨中坚强地挺过来的——在艰苦中磨砺成才的人,何尝不是绚丽的风景?烦恼: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呼”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猗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爱情是什么:爱情是年轻时彼此间那些认认真真的欢欣与哀伤,经过岁月的磨洗,已似乎成了远山上的一抹微云,却留下永远的痕迹;爱情是轻风怎样拂过河边柳丝,细雨如何滋润天边小草,只要跟爱的人有关,清晰如昨;爱情是你以为一切已经过去,那熟悉的声音和气息却在某一时刻突然向你袭来;爱情是哪怕知道对方从不知晓,依旧用一生等待。用事实说话:月亮骄傲地对狮子说:“你虽是百兽之王,但你却没有我辉煌!人们对我都是仰面相看。”狮子说:“是的,你很辉煌,但靠借别人的光,而我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赞赏。”朋友:生命是一个奇迹,缘分是一次意外;幸福是一种心态;相思是一种无奈。结识你这个朋友,是上天给我的厚爱。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明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当冷漠的双眼冰封了无私的奉献的火种,只有感恩才能重新燃爱的神火。故乡:“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只在月亮的晚上响起”而我对故乡的思念恰似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对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弓箭:明亮的天空:父亲是弓,母亲是弦,而我就是那弦上的箭,弓把坚强的身体压弯,弦把柔韧的身子绷紧,只是为了把箭射向蓝天。人:—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复杂就
痛苦,但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成功:没有几十年寒窗苦读,哪有范仲淹的文采?没有写几缸水的练习,哪有王献之的惊人之笔?没有数十年的跋山涉水,哪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母爱:从前只知道妈妈的呵护是爱,只知道妈妈的唠叨是爱,飞翔累我心、痛我翅,然而流泪抚慰我的,却是妈妈那更伤痛的爱。山:你是太阳的伴侣,各它渡过每个日日落落,你是彩虹的英雄,为安挺过每一次风风雨雨。视:颓废的闲人,感叹树衰叶枯,不值停留;兴昂的游客,拍摄林盛草繁,回味其中。你:静静的凝望你,好美;慢慢的接近你,真香。想为你分忧解恼,紧跟你的节奏走,你那拼搏劲却改变了我的“憔悴面容”。再回首,你的笑,美丽了我的一生。恋:眉目传情,心心相印。炼狱只因两心分离,天堂只在彼此相依。如风的轻吟,云的飘逸,水的灵透,雾的神秘。婉若命中注定的一次回眸,让人升入仙境。头皮屑:如深秋的花蕾枯萎,随风飘落,片片碎片,银白、轻盈如梦,那样洒脱、飘逸。考验: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人:每个人刚出生时是原创,可时间久了就都成了盗版。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有: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叫做雪,从天而降,落地而化,在升华中融化;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做爱,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朋友中有一个你,识于偶然,止于永久。爱:少年的爱情由眼泪和甜蜜、诺言何疼痛、心动和失望,纠缠交织而成,像柔软的手指抚摸着洁白的理想,无声无息地在上面留下许多痕迹。复杂: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伤害: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没你的日子:我大概已经变成了一只鸟,警觉地一直在飞。记忆:恋爱时的诺言总显得那么脆弱,大多难以兑现。最后只能伤心地看着他的背影,在回忆中渐渐泛白模糊。尽管心里还在默默祈祷:请不要把那些美好的记忆全部带走,哪怕留下一两块如烟似雾的薄纱来温暖曾经爱过的记忆,给爱情的重新萌动留一点期待。偶遇:你我的偶遇有着精彩灿烂的经过,却没有童话里的美好结局。伤害: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爱:爱之深,则无我。笑:笑能表达心情,传递心意。对自己一笑,那是鼓励;对朋友一笑,那是善意;对合作者一笑,那是信任;对敌人一笑,那是蔑视。对孩子一笑,那是永不疲惫的爱,关心、鼓励、信任尽在其中。记忆:记忆中的事物已没有彩色的鲜艳,似乎全是灰色,其实是记忆模糊了。不管何种清晰绚丽的往事,最好都会成为灰色的记忆。关系:在你的生命中,有些人和你一直保持平行线运动,距离不远却永不相交。有些人和你构成了交叉线,却又像流星般擦肩而过,越走越远。爱情:爱情像一场游戏,玩得起,继续;玩不起,出局。爱:你的爱,如同沙漏,反反复复,点点滴滴;你的爱亦是风,太轻太重都不在手中。哭:在尘世的喧嚣中,没有人看见我的泪,一滴一滴全是心碎。心意:我心永恒,只因你而改变。偶遇:一场美丽的邂逅,造就了我对
你的执着。自我感觉良好:你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别人却总感觉你不好。爱:我已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虽然不知道未来我们会在哪里相聚,但我心里明白,我真的爱你,还将为你度过下一个世纪,直到与你再次相遇,携手同行。记忆:如同倒磁带般反复出现,不想想起的人与事,却在寂寞时缓缓闪现;又像翻箱倒柜的折腾,许多淡忘的往事,又清晰浮现。有你的日子:不敢对你要求太多,只怕在某天你会消失;不敢对你松懈,因为怕你的陪伴会成为一种空虚或幻想。爱:爱情有时是一种声音。在竹林中闭上眼睛,聆听竹叶的清脆音响;在大雪纷飞的夜晚静坐于古老的木屋前,细听为大地铺上一层白沙的声音。偶遇:你我在林间小道偶遇,又在繁华大街重逢。爱:爱一个人常常需要小心,仿佛手中捧着水晶。无聊:每当寂寞敲响我的门窗,心便踏上了无言的旅程。你:云为天流浪,帆为海流浪,花给春天上装,鸟为树林歌唱,而我为你放弃了漂泊,落地生根今生今世。时间: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只是彼岸升起的一朵烟花,无法触摸,亦不会永恒。爱:爱情和死亡一样霸道。心慌:看见你我会心慌,看不见你我也会心慌。哭:眼泪可以消忧解毒。生活:不会一顺百顺,死了也难一了百了。动情:爱如水一般蔓延浸过你的神经,滑过你的指尖,温柔地抚摸你敏感的心。隐忧:夜色浓重地渲染着整个空旷的天地,月光在地上拖出长影,天地间更加显得寂寥。爱:如果爱有原因、目的,那就不能叫做爱;如果爱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不爱了。动情:如果人间失去脂粉的艳丽,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你: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听到晚钟,从前的点点滴滴是否会涌起在你还来不及的心里?记忆:思念常常在午夜羞羞答答地绽放,那是因为约定还在,温暖还在!偶遇:大海的浪漫,就在海涛上岸时的那次回眸中。爱:爱一旦有了翅膀,便没有不可能的事。以为:以为靠一把伞就能获得一季宁静,以为点一滴孤独就能让整个记忆褪色。爱: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而忘掉一个人却是一辈子的事情。微笑:微笑在黑暗中给我们送来光明,微笑在寒冷的冬日给我们送来温暖的阳光,微笑能打破极地的坚冰。距离:一缕缕青烟遮盖了我的视线,彼此的心触及不到,模糊的你,使我感觉得我们的爱是对生命严重的浪费。爱:时间会让你了解爱情,时间能够证明爱情,时间也能够把爱情推翻。关系:由于你,我没有得到应有的自由,甚至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你。放弃:心若不在,何须留恋;情若不在,何必牵挂;人若不在,何苦放不开!距离:你我仿佛两个世界巧然相逢的两个人,在一张薄纸旁徘徊了很久,当彼此都停下来休息时,却始终背对背地靠着。虽然隔着一张很薄的纸,却能感到对方的心跳。时间流逝,你开始烦了、累了,想要默默退出,回到你的世界。虽然可以互相遥望,而你我的距离早已不止海的宽度,我像是身处大海,并且还在大浪淘沙地寻找那根不属于我的针。
第五篇:读书是否有用演讲稿
读书指学习
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有识之士们时常思考的人生命题。很多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其主观而言,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人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做人、去做事。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才会支撑起人生的精神支柱,激发前进的动力,才能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说学无止境。《三字经》劝说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强调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呢?胡总书记勉励青年干部时说,就是要下大气力地学,要只争朝夕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持之以恒地学。
学习是固本之举,学习是源头活水。
当觉得无聊时,当对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好时,当看着电视频繁换台时,当望着窗外目光呆滞时,当失恋觉得无助时,当……时,去学习一样有兴趣的知识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你就会发现,内心世界被充实的感觉真好,似乎觉得自己也强大起来,当你在学习当中发现乐趣时,也许你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去做去体会。有人说学习其实很简单,也不是什么技术,只要有那份耐心和吃苦的劲就行了,脑子是不是聪明都不是重要的。而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份耐心和愿意吃苦的劲头的。当你能拿吃苦当吃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有所成就,才能获得真正充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学了一天的习,感觉大脑沉重时,玩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心想既然学了一天了,适当的休息一下劳累的脑细胞也是正常的,就算是借口也是正当的嘛,长时间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要劳逸结合的说。这样玩的时候就没有负罪感了,可以完全的投入到玩的乐趣当中,玩的更彻底休息的更放松,玩的理直气壮。当然玩什么取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就有了让自己可以彻底放松一下心情的理由。个人体会,最好是脑力劳动结束后,玩些消耗体力的东西,这种结合也许更能将大脑休息好。重点强调:一定是要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抽出时间来玩,才有可能体会到玩带给你的快乐。
一直以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见识,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提升自己知识层次的同时修炼身心。可是当我看到“无知无欲”这句话时,就又开始重新思考了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圣人是不想让人家多读书吗?不想让大家拥有广博的学识吗?难道真的要为了“无欲”而去“无知”吗?为了达到“无欲”的境界,就要把所学的知识一一放弃,而且不再有上进心不再去学习了吗?基于不相信老子的学说是消极的信念,我经常反复的询问自己的内心,猛然间我发觉这个“无知”不是简单的不学无术,而是从“有知”转化而成的,不是一开始就无的。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真正的体会到“无知”的好处,从而达到“无欲”的境界。而学习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无知”境界的必经之路。在从“有知”到“无知”的过程里,领悟到的知识越多,达到境界的步伐也就越快。老子也并非是“无知”的,他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得出“无知无欲”的结论。其实我觉得他只是在陈述一种客观的结论,因为他懂得“道”,所以明白世事发展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上的。有的人会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或生死离别之后大彻大悟,虽然有很多道理前人已经告知,但是不亲身经历不会真正的感悟到,如果不能真正的感悟到,也就不会用发自内心的去行动。既然是一种境界,说明要达到很难。“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也许学习学到“无知”,才是真的学到了知识,而当你“无知”时,随之而来的“无欲”会让你发现,其实你的心可以容下整个世界
学习是用来明智的,是用来开阔眼界的。你学到的具体知识在将来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使你明白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有积淀有智慧的人。假如没有知识,你看待世界的眼界会很窄
一、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
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二、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自然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作用,首先得到了动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三、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