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杭州建新小学学习心得体会老爷
赴杭州建新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凯棠小学杨文富
4月18日,随凯棠小学领导组织的教师学习培训一行7人赴杭州考察,参观了杭州建新小学,听取了该学校领导刘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了该校的教学设施,该校领导首先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杭州建新小学是一所教学设施十分完善的城区小学。该校努力探索科学育人新路,着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素质教育”科研,指导和推动各科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精神,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该校在射击、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上都取得国家级的成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支教风严谨,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也在教改实践中成长起来。校区不大,但是校园绿化、美化、场室标准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一体化。今日实小,学生八百多名,五十多年来,该校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并听取了该学校领导的介绍,他从努力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搞好学生卫生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努力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财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安全工作方面、加强培训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经验的交流。
通过本次的考察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吸收一些较好的经验,1
提高了认识,对我们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工作经验介绍会
参观学生活动
第二篇:赴杭州建新小学学习心得体会-贵文
赴杭州建新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凯棠小学杨贵文
2012年4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赴杭州建新小学交流学习的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谢学校校领导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了我一次业务学习的好机会。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回顾这次学习,感触颇多:建新小学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又有科学性的交流座谈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中,我学到了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眼界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更新,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下面我就这次学习的认识及感想作以几点总结:
1、终身学习、做科研型教师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19日下午刚到贵校,则有幸聆听刘校长的学校情况介绍后,我的感悟很深。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
1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贵校的老师在课堂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法和渊博的知识,无不让我心绪激动、感动。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我更应该继续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能力
在学习中,老师们的精心教学设计体现了执教老师对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把教学的关注点都投向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及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的知识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式、体验式、活动式等有效学习方式中,感受与理解教学内容。采用得最多的是激励性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真诚倾听学生的回答、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激励贯穿着整个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的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把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本次培训结合起来,并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走出自己的特色!还有,下午第三节课是“阳光工程”课——即全校上体育课,班主任或体育老师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课,达到随心所欲,尽情所爱的锻炼机会。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自己与她人的差距,理解了只有
认真、执着才能办好事情;懂得了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附学习交流图片:
图为建新小学刘校长作经验介绍
参观“阳光工程”
在建新小学交流学习与学校领导留影
学生的“阳光工程”
第三篇:赴建南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赴建南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云泉小学
赵雪玲
我校今天组织我们到建南小学去学习。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的每个教室,还听了两个老师的讲课。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方式所感染,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小组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 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赴杭州卖鱼桥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赴杭州卖鱼桥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10月12日我们来到了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参加为期3天的学习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3天,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卖小“让每个儿童个性化地发展”的办学目标,体会到“尊重差异赏识个体 开放教育 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卖鱼桥小学的先进教育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之前,在学校我担任的是低段数学,因此这次来到卖鱼桥小学,在卖小领导的安排下,我跟随卖小霞湾校区的优秀数学老师——许立伟老师为期三天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现静心梳理,谈一谈本人这次跟随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天
走进卖小,学生都会很热情地和陌生的我们打招呼,“老师好!” “老师们好!”……学生们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一个个亲切的笑容,顿时冲淡了心头的紧张,感觉是那么的温暖!“老师好!”多么普通的字眼,多么平凡的问候,但这点点滴滴一定浸润着学校教师平日里辛勤的付出。
在王主任的带领下,我认识了许立伟老师。亲切的交谈,明确了三天的任务,我开始准备聆听许老师的第一堂课——《千米的认识》
一、精彩的问题设计
1、你可以用手比划1千米么?为什么?
2、如果我用米尺去测量1000米,我要测几次?
3、你可以说一说走1000米(1千米)时的感受么? 精彩的提问,不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思考之中理解和感知1千米,1千米这样的抽象概念自然而然的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与生活紧密相连
1、操场跑道,弄清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以400米为例,1000米我要跑几圈?如果是300万的跑道呢?200米呢?100米呢?(抽象的一千米有了跑道这一熟悉的场地作为支撑,抽象概念具体化之后,学生很快就知道:1000个米等于1个千米)
2、通过地图估计实际路长,学以致用。
3、学生亲身寻找生活中见到的千米。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很抽象化的,自己曾在教学厘米、米的时候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化解,没想到听了许老师一节课,就令我茅塞顿开。数学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便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个出路!此刻的我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实践活动,开拓思维
1、走1000米你需要走几步?花多长时间? 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动,其实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有答案而已。从学生课堂的激烈的讨论中便可得知,1千米已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从不同维度感知1000米,正是引发思考的结点,拓展学生思维的亮点。(为何同样1000米,同学走的步数和时间都不一样呢?)看来,数学实践活动更是将数学知识走远,走深的捷径!
这第一堂课就解决了我内心疑惑很久的难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很好的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数学离不开生活!
第二天
这一天有两个行程:第一节课继续聆听许老师的课《解决问题例6》.之后前往湖墅校区参加“任务型课堂”教研活动,聆听蒋老师的一节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以及倾听王校长亲自讲解的《对小学神话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这是充实的一天,一堂常态课,一堂教研课,一次讲座让我对“任务型课堂”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论是许立伟老师的常态课也好,还是蒋老师的教研课也好,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任务课堂的几大优势。也让我对“任务型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以任务贯穿始终
两堂课均包括三大板块:前置任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巩固拓展任务(练习)。而不同的是:
1、许老师的前置任务是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通过学生课前实际操作,课中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对话解疑,让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性多样性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相应的问题,课堂的效率显而易见。前置任务成了课堂的闪亮点。
2、蒋老师的前置任务在课堂上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做准备。前置任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任务的层次性,推动了教学进程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课堂”能够得以高效的关键。在听课的过程中,每一次的任务出示,都让我为之动容:第一,任务设计之前应该充分的解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学生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冲突点和矛盾点。以冲突点和矛盾点展开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以推进课堂的教学进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并暴露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更有针对性。第二,任务出示之后,都应该有具体的操作建议
例:《解决问题例6》 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任务一: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她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提示: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准备成员汇报)
任务二:(在学生汇报从学校到家你走了多长时间(教师选择性板书)后出示)选择黑板上一个同学估一估这位同学的家到底有多远?(口头提醒
一、独立选择计算,并说明理由。
二、小组交流点评)
投拓展练习:用合适的方法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随堂练习(反思:很清晰的知道整堂课的任务设计是具有层次性的,从解决学生熟知的综合应用题开始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实际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会学习。)
例:《三位数乘两位数》
前置任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笔算下列各题,思考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任务一: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PPT出示——独立完成:
1、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
2、想一想,计算的方法,并尝试计算出结果。
3、验一验,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检验计算结果。小组合作:小组交流计算结果,方法以及检验的方法。)
任务二:末尾或者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巩固拓展:
1、判断对错。
2、选择题。
3、综合应用
(反思: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尝试计算一般三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过程与方法,针对特殊情况——有0(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点)单独设计任务展开讨论交流和评价,最后拓展巩固,整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三、任务与对话并行、技能与理解结合 例:《解决问题例6》
任务一: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她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大部分学生用乘法解决,有个别学生用除法,学生的问题暴露无遗,此时教师介入引导:这一题为何要用乘法,哪一位同学可以为我们大家解释一下?)
反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肯定也会暴露一些问题,以往一般的做法是教师点评讲解纠错,然而又了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完全可以将此问题作为任务中的一个衍生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优生带动学习的模式,正真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路程与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总之,观摩聆听了这两堂课后,在“任务型课堂”这条路上我又开始明了,又可以继续摸索前进。
第三天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听课学习已经到了最后一天。带着不舍聆听了许立伟老师两堂课:《吨的认识》和数学游戏之国际数棋。
《吨的认识》许老师通过让学生亲自搬动一把尺子,一本字典,一个箱子(重10千克)的方法复习克与千克的同时,深入教学1000千克等于1吨。要建立吨这一概念还得借助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而选择重10千克的箱子,是为了找到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如此设计真是一举两得。(反思:再设计任务活动的时候要思前想后,贯穿始终)
然而中午的短课——国际数棋,虽说只有短短的20分钟,不仅学生喜爱,也让这从未碰触数棋的我欣喜若狂——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教!这肯定不是简简单单的游戏而已,或许我也可以尝试学习研究„„
时间总是不等人,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3天的学习活动已然结束。纵使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离别总还是要到来。匆匆的合影留念,匆匆的告别,只道一声:“朋友,再见!”
义蓬第三小学 戴桂芳
2015年10月14日
第五篇:赴杭州学习心得体会
赴杭州学习心得体会
蓝 学 华
五月的杭州暖风熏人,美丽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然而,我们这一群来自江西上犹一小的教师却无暇顾及,却被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那就是“千课万人”观摩课的名师风采!
四天的学习,感受颇多,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要能吃透教材,方可驾驭教材。如薛发根老师上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揭示课题以后紧接着就提问:为什么说是“一百个问题之后”?把学生自然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文中讲了哪几件事?读完后启发学生从第六自然段找到概括性的语句,并由学生板书,紧接着再问:这三件事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这三件事的起因和结果写得详细,而经过却一笔带过?然后重点研读第七、八自然段,让学生探索得出真理的“不难”与“不易”。从这些设计中我深刻地感悟到,如果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很难把握得这么准,讲得这么精!引领学生理解得这么深!又如刘发建老师教学《美女蛇》一课,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思考?把学生引入深层思考。这都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深层挖掘。
二、课堂教学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如薛发根老师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时,让学生去发现文中在三件事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一般的叙事文章“经过”写得详细,而本文中的三件事“经过”却写得简略,原因和结果却写得详细?第七、八自然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得出了结论。因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其自身的探索获取知识,那种获取知识后的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窦桂梅老师教学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也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本文“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的特点。观摩了这些名师的这些课堂后,感觉到自己以前上课讲得过多了,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三、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听名师的课我发现他们都很注重读。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是识记的需要;读也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于永正老师说:读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读;二是教给读书方法;三是做到正确、流利、有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读得好,老师也要加强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四、“二十一世纪是讲究方法和方法论的世纪”引发的思考。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动态阅读”“猜词阅读”和“角色转换阅读”教学法,令人耳目一新,轻松愉悦。李教授说:“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让老师和学生搞得这么沉重,应该讲究一点方法,二十一世纪是讲究方法和方法论的世纪。”他还讲到,教师批改作文就没必要一本一本详批详改,要讲究方法。是啊,我们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轻松愉悦?怎样才能从一大堆作业中解放出来?确实应该讲究点方法,值得深思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先进的理念贯穿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