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用期工资
试用期工资不能仅凭用人单位做主
2009年6月,宋某经人介绍至某水泥厂从事水泥加工工作,双方签订2009年6月6日至2011年6月6日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为2000元,试用期为2009年6月6日至2009年9月6日3个月。该水泥厂厂长给付宋某试用期月工资680元,宋某不同意。2009年9月6日,宋某向水泥厂主张试用期应为两个月,试用期月工资应为1600元,2009年8月6日至2009年9月6日月工资应为2000元。水泥厂表示反对。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上述规定,试用期应为2009年6月6日至2009年8月6日两个月,宋某要求试用期工资每月1600元(2000元×80%),2009年8月6日至2009年9月6日月工资2000元是有法律依据的。
此“offer”是否等同劳动合同
案情摘要:
某外商独资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向王某签发
第二篇:劳动合同试用期工资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解读】本条是关于试用期工资的规定。
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另一个表现方面是试用期间付给劳动者的薪金待遇低。实践中。试用期劳动者薪金待遇低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用人单位视试用人员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压低基本薪水,甚至不给工资。还有一些单位,硬性规定在试用期间一切意外伤害不列入工作范围。这也是用人单位热衷于约定试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试用期内工资待遇较低的问题,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对试用期间劳动者待遇过低或得不到保障突出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工资待遇的法定最低标准。对本条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里约定了试用期工资,而约定的试用期工资又高于本条规定的标准的,按约定执行。
在德国,对于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首先看劳资双方有没有约定,再看工资协定中有没有相应规定。如果既没有约定,工资协定中也没有相应规定,试用期工资待遇应和正式工的工资待遇一致。
(二)约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体现同工同酬的原则。试用期间劳动者提供的价值不意味一定小于正式工,所以不能当然地认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就是最低标准,这不符合同工同酬的原则。这样理解也扼制了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为使用廉价劳动力提供便利而滥用试用期。同工同酬原则还体现在用人单位必须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而逃避。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本条实际上规定了两个最低标准:
1、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2、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这就存在着按哪一个标准执行的问题,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条文里两者相比取其高。
(四)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是一种保障制度。它确保了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至少领取最低的劳动报酬,维持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确立了将劳动者因探亲、结婚、直系亲属死亡按规定休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的规定,从法律上排除了企业以非劳动者本人原因没有提供正常劳动为由拒付工资的可能性。最低工资制度是法定最低标准条款,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对违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企业,劳动者本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篇:比亚迪和试用期工资
[2012/10/20 22:24:3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中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内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在劳动合同订立的时候 就已经确定。而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部分变更其内容都是属于劳动合同变更。《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 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按照上述规定,合法的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同 时具备三个条件:①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提出或接受变更合同的条件;② 必须遵守协商 一致的原则,在变更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 变更;③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变更合同的程序和内容都要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得 违法。因此,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企业因生产工作需要,有时确需变动职工工作岗位时,要先同职工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变动,还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若是 用人单位与职工在合同变更上无法协商,要进行解除合同,要按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而且必须 对职工进行经济补偿。综上,比亚迪公司在未曾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作出职工分流的决定,实质上 已更改了劳动合同,甚至采取降薪离职方法强迫职工同意变动,这样做显然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也是一种 违约行为。建议该厂职工不要自行离职,积极与公司协商,让公司按照合法的渠道来解决职工分流事件,若是协商破裂,比亚迪公司采取原来或者侵犯职工利益的方式处理,则员工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维护自 己的权益,补偿自己的经济损失。
如果我是劳动仲裁成员,我会要求责令工厂归还肖某5月12日到6月12日的劳动工资。试用期没有工资 在我看来明显就是不合法的。《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 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 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 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 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
第四篇:详解试用期工资法规(定稿)
详解试用期工资法规
智联招聘日期: 2012-07-20
在转为正式员工以前,很多职场人都需要经历试用期,而针对试用期间的工资水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明文规定,但是由于对法律常识的不了解,很多求职者在使用期间会被一些不良企业克扣工资。为维护广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智联问道特邀资深人力资源经理李宜泽,详细解析了国家法规条文对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条规定实际仅仅是对试用期工资的规定,没有强制试用期后应该是多少,千万不要误读。这里举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1.企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工资,但未约定转正后的工资额,该试用期工资未低于当地最低标准,能否据此推算转正后工资?
2.企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工资,且约定转正后的工资,但试用期工资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能否要求补足?
对于情况1,只要企业给出的试用期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标准,该约定就未违反法律规定,合同有效。对于非本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后工资标准,双方应重新签合同约定,与本合同无关系。所以不能以此工资来推算试用后的工资应该是多少,即(转正工资=试用工资÷80%)在此种情况下不成立,试用后工资多少此时尚不属于合同与法律保护范围。但在试用期结束后你可以要求企业明确工资并重新签订合同,如企业拒签合同,可以发起劳动仲裁。对于情况2,如果企业与员工约定了转正后的工资,合同生效,本合同中包含了转正后工资的约定,而(试用工资=转正工资X80%)又属于法律对合同的强制规定,如试用工资低于该标准,企业属违反法律规定,试用期工资的条款为无效条款,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按法律规定执行。
所以我们在与企业谈薪酬时,一定要注意合同的具体约定是怎样的,以免权益受侵害。
第五篇:劳动法试用期工资,劳动法关于试用期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劳动法关于试用期
1、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并不得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以上两条是可以选择的,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一条来执行。
4、在试用期,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5、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按照拖欠工资数额的双倍赔偿。
6、劳动者可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的,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并不得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9、以上两条是可以选择的,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一条来执行。
10、在试用期,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11、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按照拖欠工资数额的双倍赔偿。
12、劳动者可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的,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