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19-05-15 10:2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篇:(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易 时 利)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呢?结合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管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种学习方式,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紧抓语文教学的根本,要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1、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做好活动前的指导工作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指导确立活动主题。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植物”这一主题单元有这样一项实践活动:“种几粒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写一个观察记录。”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未必真正看见过植物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株植物的全过程,为了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活动前我提前分阶段种了两盆向日葵,并且分别把这两盆刚发芽和已经长成苗的向日葵带到学校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发他们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过程,然后才把此次活动布置下去。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时,除了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外,我还关注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指导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看到种子发生变化后的心情。这样,既

丰富了学生关于植物生长的常识,也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感受,还积累了关于心情的词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重视实践,相同主题开展不同的活动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

以“寻找春天”的主题为例。北师版教材很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感受来安排教材内容,在我所教过的一至四年级的下册教材中均安排了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了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年级时,学生对于春天的印象还停留在能看到的认知水平,我以“激发兴趣,用眼看春天”为目标,设计了“找春天,说春天”的实践活动。利用活动课带领孩子们在校园找春天,走出校园到场区的各个角落找春天,并召开交流会,启发孩子们将看到的春景与同学交流。这样,对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不仅有了观察的机会,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过程。

二年级时,我以“感受色彩,用手画春天”为目标,设计了“妙手画春天”的实践活动。我把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指导他们将心中对于春天的直观印象用彩笔画出来,并将小组作品进行展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这既不是单纯学习绘画,又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

三年级时,我以“收集资料,用心体验春天”为目标,设计了“探寻春天的脚步”的实践活动。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于是我鼓励他们收集关于春天的名家散文和古代诗词,自己动手办手抄报。活动中,我指导孩子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但设计插图,安排版面,确立手抄报主题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因为此前我班学生已经出过几次手抄报,所以此次手抄报活动效果还不错,成了美文荟萃、诗词竞相比拼的舞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情感得到了熏陶,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四年级时,我以“真情表达,用笔描绘春天”为目标,设计了“我眼中的戈壁春景”的实践活动。此时的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结合热爱校园、热爱营区的德育教育目标,我将此次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在了四月初。这个时节,江南大地已是一片莺歌燕舞、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象,我们所处的戈壁滩上却还有些冷冷清清。但细细寻觅,还是能发现戈壁的春天已经来到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自己走出家门去探寻戈壁春天的踪迹,寻找最能代表戈壁春景的事物,并用语言文字将所看所想所感描写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评交流。展评时,我在每个学生的作品里圈画出了佳词妙句,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其实,语文教学中,以同一主题贯穿不同年级的教材,并安排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主题在不同年级都有体现,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积淀、文字积累等方面的不同,安排好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语文,那么,学生们收获到的将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

3、培养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在认识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与可爱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可以把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试一试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而认识爬山虎的特点时,则引导学生仍像刚才那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画出来,并当堂挑选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在大量的读书、想象、思考、感悟、观察、表达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形成了阅读能力,而且还获得了审美的体验,悟懂了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后来,我还将这堂课上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教学随笔《我是这样教学<爬山虎的脚>》,并发表在相关刊物上。

4、恰当的评价,增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

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我认为,对于每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定要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地从多个方面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

本学期,我在四年级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活动,演讲的内容主要是古代诗词,开学初就安排好演讲顺序,每天一个人演讲。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在课后要做的却不少。他要精心选择好一首我们语文课本以外的古代诗词,自己要会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能背诵这首诗词,了解并能介绍作者或诗作背景,能讲述诗意,勾画其中的名句,并在上课前将诗词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

为激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这项活动,我在全班建立了这样的评价机制:每天演讲完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引导从黑板上的书写、朗诵的熟练程度、资料查找全不全面、态度大不大方、声音的洪亮与否,朗读时感情表达恰不恰当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我及时进行综合,并由下一个演讲者做好记录;每周五下午,引导全班学生根据记录的情况和整体印象,评选出本周的“最佳演讲者”,给予表扬奖励。如此一来,不但每个学生每天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里,在从写字、口头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还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安排,最终都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重视实践、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建立评价机制,让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深深地爱上语文。

第二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积淀

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小学教育的灵魂。儿童天性好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有效张扬儿童天性、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大体可分为参观游览活动、语文主题活动及社区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而且能为发展学生的不同爱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供广阔天地。

一、通过参观游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和写作能力

包罗万象的大自然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的语文大课堂。春夏秋冬风光迥异,早晨夜晚景色不同。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时时处处都有变化多端的景象值得去观察,有充满乐趣的活动值得去体验。春天踏青、野炊、放风筝,夏天小河戏水摸鱼虾,秋日登高望远采野菊,冬季破冰、赏雪、打雪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广阔的大自然让孩子的身心放松,天性得到充分解放,能量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设计活动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单元目标来穿插户外活动,如每册教材都有介绍家乡景物的课文,或有记叙活动的课文,甚至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本地人文资源,组织一次次目标明确的参观游览活动。只要教师有心,不愁教材不新。

参观游览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基点,在引导观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最后指导他们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例如在组织登山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留心沿途的景色及风情,对感兴趣的事物要仔细观察;登山过程中要注意自己身体和心情两方面的感受,“累”是怎样的感受,累的时候想到什么,怎样前行;其他同学有哪些表现;登上山顶时心情怎样,由近到远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活动过程重在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只有明确了目标,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今春,我组织本班学生春游,在评改这次习作时,许多精彩的文字让我欣喜:“老人坐在田埂上眯着眼抽烟袋,身边的黄牛已经吃饱了,躺在地上懒懒地甩着尾巴,拍打着苍蝇、虫子”“远处的山连绵不绝,若隐若现,真不知道那里面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火红的杜鹃是大山脸上的胭脂”“我的腿像灌了铅似的,足有千斤重。我只能一步步地挨下山来。”„„试想,如果将学生关在教室里,任凭他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描绘不出这般生动的画面,捏造不出这么真实的体验。看来,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一片天地,他们会还你很多惊喜。开发好大自然这本鲜活灵动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凭借语文主题活动发掘学生听、说能力和创新潜能

小学语文主题活动也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形式有故事会、辩论会、演讲赛、朗诵等;培养学生创编、阅读能力的形式有办黑板报、手抄报、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等。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有计划的穿插一些语文主题活动,既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素养,又能通过活动来调控教学节奏,活跃气氛,使得语文教学不至于紧张、单调。

阅读是一切语文主题活动的基础。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农村学生获取的知识大部分来自教师的传授,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只占少数。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永远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主题活动。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拓宽了视野,才有兴趣和能力去进行其它一系列的语文主题活动。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图书室配备的图书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方面,都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关键是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获取了一定数量的信息,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便可以顺势组织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办手抄报等相关活动。这样既能因势利导地使学生将从阅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检测,还能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深的兴趣和更高的期待。

近年来,我坚持与学生一起阅读,不断以不同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今,我本班学生人人都有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当他们涉猎书籍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表现和倾诉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于是,其它一些主题活动就应运而生了。本学期期中,我班学生自发策划了一次演讲活动,演讲内容都有课外阅读的痕迹。讲者表达清楚,文采、口才都有一定感染力,听者全神贯注,听后积极评价,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主题活动不仅助于培养学生倾听、述说、写字的能力,同时,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办板报,都是在阅读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围绕主题,发散思维,有益于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依托社区实践活动整合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学习有两大源头,一是千百年来积累的人类文化精华,以文本状态出现;一是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包括自身的体验,以非文本形式出现。笔者以为,后者指的就是以社区实践活动为主的一种学习形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阐明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最终是为学生的“做”,而社区实践活动能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指导、实践、检测、提高的完整过程,达到全面整合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也需要教师在学期初作整体规划,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及时令季节、社区实际做灵活调整。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社区实践活动究竟能为语文学习做些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明确的问题。要通过社区活动来提升语文素养,这种明确的指向告诉我们,活动要利用社会语文环境,在语文实践中学语言,用语言。要有效地开发散落在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把学生引入社会,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促进自身的内外部语言体系之间交互转化,发展学生的语言系统,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街头访问陌生行人,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调查村民的生活状况,等等,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达成相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融入社会,在交际中整合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整合的素质。教师要更新观念,摸索方法,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

地震发生时

一、活动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强烈地震撕裂了四川省的汶川大地,数以万计的房屋化为瓦砾,也使数万人在地震中罹难。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神州大地爱潮澎汹涌。社会各界、国际友人,不需语言动员,自发捐款捐物、献血,义赈义演„„

二、问题的提出

电视中灾情直播,报纸上的灾区信息,孩子们被震撼了,“老师,你知道地震吗?四川地震了”“老师,我和妈妈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我和妈妈都会哭”“老师,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孩子吗?”“我们可以怎样帮助那些同学呢?”“老师,我想把我喜欢的笔盒送给灾区的同学”

是的,我知道,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自然与纯洁。在这场灾难中,他们的善良和中华民族的内心灵动被完全的激发。同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会问“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发生了怎么办?”

学生已经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但不够全面。尤其潍坊地处在地震带上,在学生周围存在着潜伏的地震危机。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有关地震的知识搜索的实践调查活动,并将课题确定为“地震发生时”,侧重于“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些什么?”这一问题。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概念,科学的认识地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学习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2.巩固学生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加强学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

3.通过学生收集,交流资料,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培养遇事沉着的能力。

4.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参与的意识。

5.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大爱,促进情绪感知,良好性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体验民族精神。

四、活动过程

(一)课前资料收集

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到学生已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很多地震知识。通过老师指导,布置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查阅有关资料,收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2.3.什么是地震

地震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地震发生后,社会是如何帮助他们的?

在救助的过程中,什么事(或人)令人感动的? 4.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该怎样做?

(二)课堂交流 1.出示数字“5 1 2” 师:你想到了什么?(汶川地震)师:出示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分析:由学生最熟悉的最关心的事入手,导入教学,自然过渡。] 2.师:你知道什么是地震? 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师:(出示课件)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从古到今,中国以及全世界都发生了许多地震。如1978年的唐山地震。

3.师:地震发生后,会造成什么后果?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汇报(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海啸、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瘟疫蔓延)

师:(同时出示课件)的确,地震给我们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精神伤痛。

[分析:通过学生讲述地震的危害,再次深深地感受地震所带给人们的伤害。]

4.师:地震发生后,牵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民的?

生:汇报(捐款,义演,捐助物资,武警,医生赶赴灾区救援)师:有没有令你感动的事或人?

师:总结(同时出示课件加音乐)震灾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并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面对惨不忍睹的灾难现场,中国军人、武警战士、救援队、空降兵、医生、志愿者要化悲痛为力量,众志成诚,团结一心,和灾难做斗争,挽救每一个还在危险中的幸存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下岗职工,无一不在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纯朴的爱心、最积极的行动来为灾区献爱心:捐款,献血,捐赠帐篷,十五等急需物资,国际派遣救援队,领养孤儿,祈福活动„„

[分析:在学生收集,汇报资料的过程中,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人间大爱,跨越国界的人性和亲情。]

5.大家知道吗?潍坊正处在地震带上,就有可能发生地震,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 合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自救办法

(2)找出好的自救办法,选出一个发言人介绍给其他同学 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分类汇报)师总结(课件)※在家

①躲在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②千万不要跳楼!

③易于形成三角避震空间有: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④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举行地震应急演习,告知学生熟练转移、撤离的路线和避难场所。

地震发生时,一切行动听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①正在上课时

要在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更不可跳楼,待地震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教室,疏散到空旷场地。

②地震时在操场或室外

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在户外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躲避开高大建筑物或电线杆等危险物。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及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在公共场所

在公共场所: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①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②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要保持镇静。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③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舞台脚或大立柱旁,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分析: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资料,不断完善自救方法,并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6.如果你没有及时离开,不慎被埋,你该怎么办?

生:汇报(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喊,用硬物敲打,引起注意,)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有很多人被埋了很长时间,可他们却活了下来,为什么? 师:这些人像我们同学一样冷静,相信人们会救他,人间有爱,只要坚持下去,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他们就会活下来。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坚强的人们!(课件加音乐)

同学们,地震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我们就能保护,还能帮助其他人。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吧!(学生排队浏览本班学生收集的资料,在学生汇报时,及时将资料粘贴到黑板上)

[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自救办法,你就能够生存,并且帮助有需要的人。]

(三)防震疏散演练

在学生了解了相关地震及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学生们提出我们应该组织一次全学校的防震疏散演练。于是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并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组织领导

建立防震疏散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成员:中层领导

三、演练步骤

1.让全体教师明确演练意义与步骤。2.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

3.让学生熟悉震后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的路线。4.进行模拟发生地震的演练。

四、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周一下午3:20。2.学校各科室分布情况:

我校教室都位于1-4楼,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仪器实验室分别分布在1-4楼上。

3.演练要点:

因为地震时间一般持续不超过1分钟,有的甚至只有几秒钟。根据测算,一二楼人员有及时逃生的时间,三楼以上人员一般来不及撤离。所以演练应该包含应急避震、逃离与疏散两个要点。

(1)应急避震。三楼以上人员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2)逃离与疏散。一二楼上课学生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由任课教师组织及时逃离教室到操场指定位置。三以上楼所有人员在地震发生后先进行紧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组织疏散到操场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4.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地震发生的信号:三次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一二楼学生及时组织逃离教室,三楼以上所有人员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三楼以上所有人员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相应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

五、管理人员职责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间教室、各科室等都要有人负责。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3.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5.集合后各班及时清点人数,向学校报告。

六、演练结束

当各班到齐集中地点,经查实人数无误后,宣布演练结束。各班老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震演练的效果。

七、疏散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地疏散,在楼梯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2.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3.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4.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学校报告。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三楼以上人员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五、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激发了对生命的珍爱,懂得了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尤其是最后学校组织的地震疏散演练,给学生行为上以很好的指导。瘟疫蔓延也是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学生没有提到这方面的资料,我也忽视了这方面的引导,今后要注意材料收集的全面性。

第四篇: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

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

俗话说,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没有办法强迫它喝水。因此,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促成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标准已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贯穿这种理念呢? 策略

一、学习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

文实践活动必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是主体对客体有目的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实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把实践看作知识的感性来源和知识的检验标准,又把实践看作是发现知识的手段。“语文+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语文,让活动贯穿始终。这里的活动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要提高活动的效率,必须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例如,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唱一唱、跳一跳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只有学生主动从事活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一方面要立足课内,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另一方面要拓宽学生实践的空间,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交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策略

二、改变问题呈现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顾冷沅教授曾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等待接受式”向“主动获取发展式”转变之时,是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之始。

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满足于解决问题,记忆一些现成的人类的优秀研究成果,在考查时能够再现知识便是好学生,这样的选拔标准显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大相径庭。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多元,势必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主导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去问题”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于“研问题”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自己个人或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三维目标有机地加于整合,实现由“被动等待接受式”向“主动获取发展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策略

三、蹲下来欣赏学生

教师应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创造出如沐春风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意识要增强,教学行为也应发生变化,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过去,课堂上,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现在,教师们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说?”一节课眼看要下课了,老师还会说:“现在还有最后一次发言机会,这个机会我想给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好吗?”教师心中有了学生,有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在教师心中有了位置。

我觉得:课改,让我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过去,我觉得学生都应该像理想中那样,讲过的知识必须会,要求他们做到的必须做到,哪怕有一个字不会写,上课做一个动作都不行。我忽略了一点,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如果我们都能强迫自己蹲下来欣赏学生,慢慢形成习惯,学生因教师的欣赏而十分自信,教师也因欣赏学生而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

应该说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教师应该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让老师学会了从自身寻找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时,老师还应学会换位思考。如在上三年级的《树——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制作树叶贴画,班里顿时响起了嗡嗡声,仔细一听,是学生边做边交流:“你看,选哪片树叶更好呢?”“好了,我把金鱼的尾巴贴好了,真像!”“嘿,我再选片银杏叶做女孩的裙子。”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做着,看到这些,我们想,如果我们在做手工,做到兴奋处,也会情不禁地说出声来,我们怎能非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不说一句话呢?由于换位思考,教师就能更多地理解了学生。

置身于温馨的课堂,我们高兴地看到师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面,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策略

四、让学生在课堂上“亮”起来

每个学生身上究竟有没有“亮点”?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有的评价为“聪明”、“能干”,有着“光明的前途”;有的则视为“愚笨”、“不可救药”,如同雨天的夜空,没有丝毫亮点。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亮”起来,教师要重视发现蕴藏学生身上的“火种”,多做“助燃”工作,防止将“火种”浇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尽量体现这一点,努力遵循“四为主”原则,即以教师点拨为主,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动手、动脑的时间和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主动学习、自觉钻研,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以实践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用眼看、耳听、心想,避免上课以听为主的现象;以悟法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习惯、常规的行为操作训练,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应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讥讽、嘲笑。积极创造条件,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经常这样提醒学生:“你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与同学商量,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此外,还经常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在自学自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合作、筛选出最优的资料和方法,彼此借鉴。学生在互学、互动、互补的学习中,逐渐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儿童的合作精神。

第五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古诗文赏析会

【活动目的与任务】

1、掌握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

2,能对古诗文作品的赏析写成心得交流。

3,通过赏析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经典,传承文明的精神。

【活动方法】

教师案例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案例赏析引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案例赏析内容:《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端,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宝佑二年(1256)进士,历官至江西提刑安抚史。德佑二年(1276),元军兵围临安,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

出使元营议和,遭叛徒出卖,被元兵扣留,于北解途中逃脱。临安陷落以后,他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广东五岭坡①被俘,囚大都(今北京)狱中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元世祖至正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于大都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先生文集》。

1279年正月,元军将领张弘范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②,文天祥被押解同行。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战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帅索之益固,文天祥不能辞,乃以过零丁洋诗与之,以死明志。

诗的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勤奋读书,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壮元出身);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自资军费,起只抗元,在频繁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诗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作者应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如风中的柳絮,无所依托;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如雨打的浮萍,无所归宿。其中蕴含的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诗的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已的抗元经历,表现出忧愤之情。前者“惶恐”、“零丁”表示地名,后者“惶恐”、“零丁”表示心情,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感情炽烈。

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两句是千古名句,广为流传。诗人的浓厚感情,喷然勃发,荡气回肠,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这便是作者对张弘范之流的有力回答,是气贯长虹、垂训千古的伟大人格的写照。

总之,此诗大气磅礴,沉郁悲壮,回漩激荡,慷慨苍凉,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有着不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语言浅近,属对工巧,自然流传,一气呵成,成为爱国诗作的代表。多美丽的赏析啊!同学们你们读了这首诗后也有类似感受新的吗?你能把他们述之文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赏析方法指导

(一)。品味词语

1.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事物怎样的特点。

2.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结合该词对突出主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开头、结尾)进行赏析。

如: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狂”字妙趣横生,说说妙在哪里? “狂”字笼罩全篇(结构作用),形象的流露出诗人内心因被贬而郁积的情绪(内容),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情(情感)。

(二)品味语句

1.从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或者事物的特点

3.联系作者的情感、愿望

4.联系诗句蕴含的哲理

5.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结构中的作用

如: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这题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拟人,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内心痛切之深。

(三)表现手法

1,写景类:借景抒情(描绘景物,借以抒发作者的感受。),2,叙事类:托物言志(对事物或者事件的描绘,借以抒发作者的愿望、志向)

3,对比 衬托 象征 用典照应 寓情于景 起兴 渲染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4,用典。如“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

5,想象。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艺术效果。

6,托物言志。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如: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试品析一下。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四),体会情感

1、结合标题

2、结合背景

3、分析意象

4、结合修辞

如:

1、《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

依据题目:“春行”联想游春时的心情,一般是喜悦,欢快的。再结合原句:“最爱”、“不足”等词也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2、《过零丁洋》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文天祥于宋末兴元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五)语言特色赏析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洁洗练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描绘画面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符合诗歌意境、主旨)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如:《天净沙 秋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三句所呈现的画面。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

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前行。

(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意象)。

1,善于在平时学习中积累诗词意象

2,善于从作者的客观物象中把握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

3,把握诗文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读懂由情景关系构成的意境。

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解析: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三、活动准备

1,分组

根据学生在古诗文理解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分组。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文进行赏析(可以从意象、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析)。

四,布置作业

1,自主赏析自己选择的古诗文,写成赏析心得。

2,小组评选出1—2篇优秀赏析文字。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诵自己选择赏析的作品。

二,小组展示,评价选出的优秀作品。

1,作品作者解读自己的赏析文字。

2,小组内自评赏析文字。

3,小组间互评。,三,教师总评

四,填写“语文实践活动评价表”。

“语文实践活动评价表”引发给学生。

五,小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人把自己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想,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通过诗文传给我们,我们就得读好,赏析好。今天,我们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读诗文,目的是提高我赏析古诗文的能力,更近,更真实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六,课外任务

自选一首古诗文进行赏析,并把赏析文字山传到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成果。

下载(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易时利)如何结合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家乡福泉地松中学:刘晓军 授课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文字卡片制作,提高语段写......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2

    结合综合实践教学阐释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禁锢学生灵性、束缚学生发展的教育形式,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了......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江南春》杜牧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描绘了优美的江南风光,同时......

    对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

    对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 语文组章之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科学编组,提高学生......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提出了教师应该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一)活动由来: 在我们周围浪费的现象是很多的:水龙头人走水空流;晚上空教室里灯火彻夜通明,食堂里吃了一口的饭就倒掉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