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之镇工作汇报1
创建“诗词之镇”工作情况汇报
碗米坡镇创建诗词之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16日)
碗米坡镇位于保靖县西北部,距县城29公里,境内有全州最大的发电厂——碗米坡电厂。全镇21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1公顷,是全县面积最大乡镇。辖20个行政村,4800户2.2万人,土家族占全镇总数的96.2%,汉、苗、瑶等民族杂居其中,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镇,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生活习俗。今年4月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县诗词学会的精心指导下,碗米坡镇按照上级有关工作安排布署,大力开展“诗词之镇”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保“三个到位”提升文化名镇知晓度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今年4月底县将碗米坡镇确定为“诗词之镇”、“楹联之镇”试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所长、广播文化站长、分会副会长、学区负责人为成员的“诗词之镇”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碗米坡中心完小风情楼内,有8名工作人员从事相关工作。1
同时将开展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和诗词分会的日常经费1万元列入财政预算,装修了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和用品,确保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坚持做到“四有”,即有诗词队伍,有工作地点、设备、经费,有工作步骤安排,有成果。保靖县诗词学会碗米坡分会,由县现任政协副主席向治学,正县级干部向权标、退休老教师谭子超担任分会顾问,镇党委书记担任名誉会长,分会选举产生的正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成员全权负责分会工作的开展。分会现有会员28人,其中新吸收会员7人,改善了分会老龄化、中青年断层的现象。正是这些不断创新和奋进的诗人词家为镇创建“诗词之镇”工作和提升文化名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序推进、宣传到位
碗米坡镇向各村、社区、镇直单位下发了《碗米坡镇关于创建“诗词之镇”的通知》,出台了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悬挂了6条横幅、张贴了120余条标语。4月8日镇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县诗词学会成立座谈会,5月8日召开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分会组织机构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5月16日召开全镇五大主干和全体政府干部安排部署创建工作,计划在20个行政村成立诗词创作小组,通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宣传,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出积极创建“诗词之镇”的良好氛围。7月27日碗米坡创建“诗词之镇”启动会暨保
靖县诗词学会碗米坡镇分会成立大会召开,县政协副主席率县直相关单位和县诗词学会领导分别给碗米坡创建“诗词之镇”领导小组及碗米坡分会授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推进了我镇诗词创作的开展,为提升我镇的形象和地位创造了条件。
(三)克服困难,经费到位
为保障“诗词之镇”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镇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划拨1万元经费作为“诗词之镇”创建工作经费,另安排8000元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沙发、书柜等,装修布置了办公室,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整合“三种资源”构筑创建平台
我们对区域内特有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着力构筑创建平台,为诗词之镇工作能够良性开展创造条件。一是我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我镇紧邻迁陵镇,风景优美,8米宽的水泥硬化路从县城直通碗米坡政府所在地,碗米坡电站大坝以上形成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境内有滔滔不绝的酉水河和巍然屹立的白云山,为诗词爱好者诗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素材和无穷的灵感。二是碗米坡文化源远流长。境内酉水河两岸,发现的仅从新旧石器时代到汉代的文物发掘点有34处,特别是东洛旧石器点和下寨旧石器点远近闻名。境内还有在全国知名
度很高的土家打镏子、土家茅谷斯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创建全国“诗词之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三是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古朴的民间传统习俗。这里流传着古老神秘的土家族传说,有土家祭祖的“八部大王庙”遗址、“摆手堂”遗址、“东洛旧石器”遗址及“土家吊脚楼群”等人文历史景观。有土家号子、梯玛神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和现象,形成我镇特有的文化氛围。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提升,形成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碗米坡精神。分会的会刊《黔山之声》从历史人文、酉水风光、土家风情、新镇新貌等8个方面的内容,把碗米坡的传统文化、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四个文明的建设融合到一起,即将建成的梯玛公园50米长的诗墙将进一步体现我镇浓厚的诗词楹联文化气息。
三、以“三进”为抓手,做到“三个结合”
(一)创建“诗词之镇”与“文明乡镇”创建相结合,让诗词走进机关
一是把创建“诗词之镇”工作列为日常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二是打造激励奋进、廉洁自律的诗栏。三是领导干部带头撰写。
(二)创建“诗词之镇”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诗词走进校园
在碗米坡学区、驼背中学、昂洞中学开展“每日诗词一
诵”等活动,在教室内外悬挂诗词作品,使师生在浓厚的诗词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建“诗词之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诗词走进农村
碗米坡分会的诗词作者义务送楹联下乡,《卷柏青青》的作者彭银司下乡赠送作品,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诗友好评。有条件的村成立诗词创作小组,发动村民创作诗词,分会将利用三月三油菜花开和四月水果飘香,组织会员采风,邀约众多诗友踏青作诗。
四、创建工作下一步打算
在创建“诗词之镇”的工作中,我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但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深入开展诗词“三进”、“三结合”的活动;
2、进一步加强诗词楹联组织队伍建设;
3、进一步繁荣诗词楹联创作;
4、根据创建标准,在县诗词学会的帮助下,在梯玛公园建立一块50米长的诗墙;
5、为2013年申报国家级“诗词之镇”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
第二篇:雅俗共赏之诗词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ān)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i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有版本写作“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lǘ)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i)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苏轼《定**》
定**
苏轼
苏轼——《定**》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第三篇:诗词之五
2012年春季班诗词讲义之五
词的美学原理
(三)美丽的词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讲美是词的追求和意境,古往今来词人们填的词数以万计,然而,并不是每首词都能够达到“艺术的美”的追求和意境的。那么美的词是怎样炼成的呢?
1、词的美离不开词人心理因素的参与
在相同的环境中,词人们所填写的词有着不同的意境,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有的很美,有的不美,这当然与词人们的艺术修养程度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不同的词人不同的心理因素造就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咏柳絮的两首词《如梦令》和《临江仙》:
曹雪芹:(1715年—1764年)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如梦令-黛玉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缱绻——情意深笃,难以分舍 淹留——逗留;滞留。
东风——春风。
韶华——美好的光阴(多指春天),比喻青年时期。
“粉堕”和“香残”都指柳絮堕枝飘残,隐喻红颜逝去;百花洲在林黛玉的家乡姑苏,用在词中借以自况;“球”谐音“逑”,有“配偶”的双关之意;“嫁与东风春不管”化用唐代李贺《南园》诗“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林黛玉身世不幸,生成了一种极度敏感的性格,她所做的诗词歌赋,都十分的悲惨凄凉。这首《唐多令》缠绵凄恻,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如“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与她曾自称“草木之人”巧妙照应。这阕词和《葬花吟》一样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经典之作,寓抑塞不平于哀伤凄恻之中。词中的“嫁与东风春不管”以及《葬花吟》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等句,都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和“凭尔去,忍淹留”两句,有哪一字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与无奈?随风而来随风而散,无论是残红还是柳絮,都以一种极清极洁的方式告别人间,正表现了黛玉不愿受辱、不甘屈服的孤傲性格。
临江仙-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白玉堂: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
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
“蜂围”句:意思是成群蜂蝶纷纷追随柳絮。有人以为是以蜂蝶之纷乱比飞絮,亦通。
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喻虚度年华。以逝水比光阴。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万缕”二句:意谓不管柳絮是否从枝上离去,柳树依旧长条飘拂。喻不因别人对我的亲疏而改变自己固有的姿态。
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极高。
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划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不难发现“蜂围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当然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这种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宝钗和宝玉在对待封建礼教、仕途经济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宝玉忘怀死去的知己而倾心于她。所以,宝钗最终仍不免被宝玉所弃,词中的“本无根”也就是这个意思。
黛玉和宝钗同处大观园,同样的是咏絮词作,一个作词悲哀是主调,一个所作以欢愉为主调。曹雪芹牢牢地把握了两位女子不同的人物性格,由不同的心理因素面对相同的景物而做出了不同的处理。真是高手!
我们再比较岳父和辛弃疾的同样两首《满江红》: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满江红》: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樽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辛弃疾这首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作者在江陵(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属荆州市)知府兼湖北安抚使任上。根据词意,可以知晓作者是送一位李姓友人赴汉中任而作。髭胡:指金人。膏血是指人的脂肪和血液,这里和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意思相同。飞将:飞将军李广。李广是西汉名将,骁勇善战.多次打败匈奴军队。
这里作者用李将军来勉励友人。金城:坚固的城池。玉帐:主帅军帐。冰生颊:喻谈兵辞锋逼人。“想王郎”,王郎:三国时期的王粲,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时曾避乱荆州,依附刘表,未受重用。后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后来又随曹操西征汉中,写了《从军诗》。这里是借王粲喻友人。“腰间剑”二句:战国时,盂尝君门下食客冯谖(音“宣”)因不受重用,三次弹铗作歌,以示不满。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便给他鱼吃。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为他配了车。此后,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得知冯谖有个老母亲。于是给他的母亲送食用,使冯谖无后顾之忧。这使冯谖深受感动,决心不再向孟尝君索取,一心一意为孟尝君效力。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没有犯什么大的政治错误。这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汉坛旌节:汉高祖刘邦曾在汉中筑坛砰韩信为大将--这哩是用韩信比喻友人被委任汉中重要官职。“马革”句:据《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名将马援请求出击匈奴时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这里是勉励友人驰骋涉场,奋不顾身。蛾眉伐性:意思是说,贪恋女色,会戕害生命。是勉励朋友不要沉溺于儿女私情。楚台:即兰台,春秋时楚王所筑,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故址在今湖北荆州。庾楼:在今湖北武汉市。东晋时庾亮曾偕部属登楼赏月,故称映楼。
岳飞是北宋时期著名抗金名将,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这两首词抒发的同是对祖国山河的担忧、对壮志未了的悲愤、对岁月无情逝去的慨叹,但是他们都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都能与国家命运同呼吸共患难,有共同的人生追求,这一精神境界使他们在词的境界上具有了同样开阔的视角和深远的意境。
2、词的美离不开时间因素的参与
时间决定了词的美。
人的境界虽不能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低,但对人们在艺术上的审美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为这是人们生活价值观的需要。在通常的情况下,眼前的东西并不感觉有什么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回过头去看,就产生了美。
辛弃疾有“像当年,金钩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词句。当年的金钩铁马,在辛弃疾当年,可能并没有感觉它的美,时过境迁,回想起来,那壮美是不言自明的了。这壮美包含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豪迈的思想内涵中。其中,昂扬着刚毅、果敢、自信的高尚品格。这是辛弃疾身心生活之大“美”与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
我们来比较李煜不同时期的两首词: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李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美则美矣,然而无法脱去“花间”习气。国亡后在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泣尽以血的绝唱,使这位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王者。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的前后作品,判如两人。后期的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前一首,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
后一首,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两首作品中,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时间在李煜身上流逝给了他创作的升华。这充分说明了“词的美离不开时间因素的参与”!
3、词的美离不开空间因素的参与
我们通常说:空间决定美,距离产生美。词的创作同样离不开这个原则。
诗词忌直白。我们在填写词的时候,常用的是“比、兴”,在用“比、兴”表现寄托的时候,千万不能直白。“一语道破”是口号,是标语,是诗词创作的大忌。隐藏在景物后的真谛,才是需要我们认
真思虑和探讨的。美学有一个观点是“距离产生美”。诗词在美学的表现形式上和美学有着极其相似处。春天,天上白云悠悠,田野春风荡漾,阡陌野花盛开,农妇在水稻田间栽秧,把这一切入诗,无疑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然而,这是您远距离的观察,如果你参与其间一起和他们栽秧,那么就远没有这么的美丽了。你会感到日头的烤晒,蚊虫的叮咬,腰酸手痛,汗流夹背,脚上还会爬满蚂蝗,这一切带给你的似乎没有美感。这里所说的美感是相对于山水画而言。当然也有人会感到这样的劳动又是另一种美的感受,这是两码事。我们站立在大海边的一个安全点,看大海波涛汹涌,浪卷千堆雪,听涛声阵阵,霆响万钧雷。这是何等的美妙。如果你正站立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里,在为生存而奋斗,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是一个多么壮观的美景,你不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是怪事了。同样的,我们创作的诗词意境和读者零距离接触,读者就不会感觉美。要让读者去咀嚼,去消化,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我们来欣赏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词作者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史,率兵同拒西夏,守卫边塞多年,名重当时。范仲淹死后追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提起范仲淹,谁都知道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为邓州(今河南省邓县)知州时,应朋友滕子京之邀所作的《岳阳楼记》之中的名句。他不仅是文学家,他还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时,他的军事才能已名震四方。西夏人作乱,朝廷派范仲淹去。宋仁宗时,范仲淹任陕西路安、经略招讨史等职,镇守西北边境四年,抵御西夏对宋的侵扰。范仲淹多年戍边,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报国思乡的复杂情感深有体会。这首《渔家傲》就是范仲淹几年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由此而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这里又有了空间的转换。边疆守边将士产生思归的思想,当然不是在表现将士厌弃边塞生活,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当时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接着,词人的描写更在一个新的空间中展开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戍边将士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战士,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对敌战争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无颜以上觐朝廷,无颜下见百姓,所以是“归无计”,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在空间的跨度上,向读者展示了边塞将士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戍边将士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3、词的美离不开含蓄因素的参与
什么是“含蓄”?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诗犹文也,忌直贵曲”。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无不主张诗话、词话,言及诗词贵在含蓄的。宋人张表臣《珊瑚诗话》云:“诗以意为主”,“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今人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讲的更直接:“‘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一样。周振甫,1911年生,卒于2000。浙江平湖人。中共党员。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选注过《严复诗文选》,著有《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诗词例话》、《诗品释注》、《古代战纪选》、《谭嗣同文选注》、《文论漫笔》等。宋人姜夔《白石诗说》云:“语贵含蓄。”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清人沈谦《填词杂说》云:“言情贵含蓄。”综上所述:“是故含蓄者,诗之正道也。”
诗词为何贵在“含蓄”呢?(1)、诗词之所以贵在含蓄,因为含蓄耐人寻味。如我在网上看到一首描写水獭的诗是这样写的:“既非鼬鼠也非貂,流线身材水獭猫。游泳捕鱼称妙手,江河湖泊任逍遥。”这样的直白的句子哪里有一丝诗的味道?唐有一首《宫词》有这样的句子:“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鹦鹉不会告密,宫女却在“鹦鹉前头不敢言”。含蓄地表达宫女欲说还怕,不说难罢“不敢言”的心境。如果直写成:“有心欲说宫中苦,只怕吾皇杀我头。”这就毫无诗味了。
(2)、诗词之所以贵含蓄,是因为含蓄给人以美感。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是唐时乐工。他善歌,擅吹奏,擅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杜甫正是在这一时期遇到了李龟年。诗似乎在描写很高兴遇到李龟年,其实,是对李龟年这样的深受皇帝和贵族欣赏的梨园子弟流落江南的感叹。如果写成:“当年深受帝王欢,如今流落到江南。”就不是诗了。
(3)、诗词之所以贵含蓄,是因为真情难以直言。请看唐韩翃《章台柳》和柳氏的《杨柳枝》:
《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开始二句“章台柳,章台柳”似深情的呼唤,将无限的思念之情
都包含在其中。“昔日依依今在否?”把对往日年轻美貌的倾慕与对今日生死未明的担忧,一语道尽。“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既希望她和往昔一样楚楚动人,又担心她已被他人占有,爱与忧的感情得到进一步表露。这首词是作者对分离三载的爱妾柳氏的呼唤,希望她回到自己的身边。我们看看柳氏是如何回复的:
《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里的“君”是指韩翊。杨柳枝条美丽又多情,正是百花盛放的季节。可恨年年折柳送离别!忽然问萧瑟秋风,柳叶也随风凋零。纵然你来到身边,枯萎柳枝岂堪折?此首为柳氏答韩翊词,仍以咏柳自喻,诉说自己所经受的离乱苦难与不幸。“叶”一句是暗喻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个人遭辱,削发入尼庵等情事。她接读韩词,虽知重逢有望,然而如今憔悴,已非昔比,故有“岂堪折”之感叹。结句喜中有悲,余味不尽。
韩翃和柳氏围绕着柳枝,各自填了一首词。韩翃以柳比柳氏,柳氏就顺着韩翃的意思以柳自比。
柳氏本是长安倡女,艳绝于时。才子韩翃与柳氏相恋,后成为韩妾,两人相爱甚笃。后韩外求功名与柳氏失散。“安史之乱”中,柳氏遭乱兵所辱,剪发寄迹长安法灵寺,乱后,韩翃返长安遣人寻访柳氏而写下这首词。柳氏见了韩翃的词,填了这首词回答他的。同样的词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真情,把各自的怀念情思,淋漓尽致尽致地表达出来,有言尽意未尽,意尽情未尽的韵味。如果用直白,就失去了深意。
(4)、诗词之所以贵含蓄,是其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特点。如杜牧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
赋》为后世传诵。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含蓄地显示的。我们从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看到了赤壁大战的烽火,主将间的运筹帷幄;既有战场的鼓角争鸣,又有名士的风流倜傥,还有佳人的千古悲歌。着是诗词和历史完美结合的范例。有关于这首绝句,宋人许顗(yǐ)在《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措大:旧时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轻慢称呼:穷措大。)这个许顗以为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为曹操俘虏。这个穷酸秀才不懂大是大非。其实是许顗这个“措大”不懂诗词的创作原则,诗贵含蓄,大乔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老婆,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二人被锁铜雀楼,当然是东吴灭亡了。诗人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我们读了这首七绝后,记住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古今废立,尽付其中!如果改写成直白的“不是三军齐用命,东吴山河立马消”,就丝毫没有诗的韵味了。
要填出优美的词,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掌握的:
1、攫取美的景色。
诗人情感的激流,是波涛,也是细浪。它所流过的地方,是我们常走的、常见的、常常接触的地方。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感受和深切的爱,赋予她以形象,以生命。诗人找到了纵情的大门,将自己的灵魂投入生活的底层。在那里,发觉了景,得到了诗。他的歌声由远而近,一句一步地扣打着读者的心灵。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常人都到过小溪流,都没见过河边的小船,为什么我们就无法像韦应物那样写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呢?这是和诗人的文学底蕴、人生经历、锐敏的洞察力以及感情的触角所决定的。
2、热爱生活
诗人的爱,有细腻的、有豪放的。细腻的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赋予了感情。豪放的有那种天马行空的气概,有那种叱咤风云的威力,去发觉生活中的美。生活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诗人的爱的幅度有多深厚,有多宽广,那么他在诗中表现的豪放就会让读者震撼。诗人在平凡生活的俯仰之间,竭力去探索和摄取其中美的要素。没有深切的爱,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你感到它打扰了你的清梦,见到渔舟上的渔火你嫌它不明亮,像鬼火,住宿在小船上你感觉压抑,当然不会像张继那样写出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间,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爱的感受,是无法想象的。
3、提炼意境
诗词,是美的化身。发觉生活的美,是诗词的第一性。如何挖掘生活的美,如何使你诗所要表现的意境达到美的效果,这是我们必须要探究的。如果你的诗中景色很美,但意境很平常,诗也就失去了魅力。意境是诗的灵魂。你看到了长江,看到了长江的波涛,也看到了坐落在江边的山崖,并把这一切写入了你的诗中,但你无法表现隐藏在景色后的奥秘,当然就无法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境。
第四篇:感受诗词之美
感受诗词之美
(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领)故事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领)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月(领)秋日夜色如水,冬日白雪皑皑
(合)古诗中描写的诗优美动人,韵味悠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四季风景的轮回。一
春之歌
(领)花开了,柳绿了,春来了(幼儿)《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领)春,迷人的字眼,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令人向往
(幼儿合)《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
夏之歌
(领)夏天来到我们身边,听到了蝉的叫声,那是婵对夏天的欢迎歌。
(幼儿合)《所见》清
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领)西湖美景荷花丽,碧莲满湖夏日来。
(幼儿合)《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 秋之歌
(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塞上秋来风景异
(幼儿合)《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领)秋天是一个怀乡的季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让我们感到一丝秋意的同时,也感怀一丝伤感。
(幼儿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 冬之歌
(领)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幼儿合)《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领)虽然寒天动地,白雪皑皑,但是梅花却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传来阵阵香气
(幼儿合)《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领)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唐诗宋词赋予我们文学修养,也给与了我们文化的熏陶。
(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现代诗表达新生活,新思想。
第五篇:诗词之美(上)
诗词之美(上)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提到,范曾认为年轻人要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就要做到()。
A.努力进取
B.一息尚存 从吾所好 C.选对老师 D.听从内心
2.本讲提到的苍天作帐、滴水成文是指()。
A.天空和河流 B.草原和河流 C.草原和砚台 D.天空和砚台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中提到的李清照的词有()。
A.《武陵春-春晚》
B.《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C.《清平乐-年年雪里》 D.《临江仙-梅》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文可知,用一个文艺的形式来形容,则希腊是雕塑、德国是舞蹈、中国是诗词。
正确 错误
2.对联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念完上联立即出下联,语言充分完整。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