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2011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抢抓机遇,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科学谋划学校发展,遵照市委、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对我校2011年行政工作要点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和市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改革和创新职教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满足社会需求为动力,以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和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工作思路
以“迁新校、创示范”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招生工作和学校管理两项重点;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突出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学校管理品牌;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细化过程管理,推动德育工作上台阶;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果为重点,突出课程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规模扩充为主线,拓宽招生渠道,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进一步健全就业网络,提高就业质量;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目标,进一步做好培训、鉴定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工作目标
一是创新招生思路,全面完成2011年招生1700人任务。责任领导:王林;责任部门:招生就业办;责任人:侯家栋。
二是全面完成2011年各项经济指标,包括职业培训、鉴定、成人教育招生等,在2010年基础上提升20%。责任领导:王林、王少林;责任部门:鉴定科、大专学历教育部;责任人:刘继胜、刘月翠。三是实现新校区搬迁并投入使用。5月份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6月份开始陆续搬迁。责任领导:蔡春山;责任部门:项目办;责任人:郁怀斌。
四是在新校区投入使用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下,争取进入国家级示范中职校行列。责任领导:何秉海;责任部门:教务科、质管科;责任人:董学仁。
五是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多措并举,加大教师培训进修力度,重视专兼职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责任领导:马新民;责任部门:教研室、各专业部;责任人:鞠春珠及各专业部主任。
六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增减专业,使专业设置凸显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责任领导:各分管校长;责任部门:各专业部;责任人:各专业部主任。
七是圆满完成各项技能大赛组织、协办、承办任务,推动创先争优工作深入开展。责任领导:马新民;责任部门:机电、机械专业部;责任人:朱建国。
八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加大校园综治力度,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争创全市“德育工作示范校”。责任领导:马新民、王林;责任部门:学生科、保卫科;责任人:熊义林、马建军。
四、2011年重点工作
1、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扩大办学规模。一方面要加大招生宣传,创新招生工作思路,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招生政策,进一步扩充生源数量;另一方面要在巩固原有生源基地,拓展新的生源基地的同时,适当提高入学门槛,注重生源质量。既要招收全日制学生,又要招收弹性学制在籍生,面向周边农村、厂矿、普通中学招生、注册。多措并举,努力完成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的招生任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
2、始终将“招得来、教得好、出得去”作为指导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以就业带招生、以就业树品牌、以就业促发展”的思路,继续巩固原有就业市场,大力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方案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就业吻合度在85%以上。
3、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提高培训质量,扩大社会培训收入比例,增加2-3个职业技能鉴定种类,全年实现培训鉴定各类人员5000人次以上。
4、完成新校区搬迁任务,适时举办“新校区落成典礼”。制定“迁新校”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戮力同心、攻坚克难,9月份前,实现新校区搬迁并投入使用。适时举办新校区搬迁庆典仪式,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5、以“迁新校”为契机,积极开展国家级示范中职校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投入,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和各项迎检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做好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工作。
6、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一是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通过听取讲座、观摩学习、座谈交流、挂职锻炼、综合考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层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二是举办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学习班,充分利用国培、区培、市培、校培等多种方式,加大教师培训交流力度,加
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强育人素质,外树师德形象,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评先、晋级的重要条件;三是举办班主任、辅导员培训班,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7、按照“学制要缩短、课程要改革、就业要优先”的办学思想,不断加强对课程设置、授课质量、考试模式等环节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完善教师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思想和教学管理新方法,促进教学观念转变;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积极实施以“工学一体化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学生实际;三是定期举办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师评教活动,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坚持集中备课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讲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广泛采用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教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材、教辅、教具、课件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五是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单元测试、鉴定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监测考核规定,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教学常规;六是健全教研制度,加大校本教研开发,教研组要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本学年,要求各教研组都有研究专题和校本教材,要组织开展一体化教学观摩和互评活动。
8、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定期组织开展学校范围内的师生技能大赛,全面完成县市级以上各项技能大赛的组织、协办、承办工作,争取优异成绩。全面开展“创先争优”系列活动,对各岗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
9、强化德育教育。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注重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为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思想,建立健全“班主任、辅导员、专业部、学生科、家长、企业”六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定期举办“准军事化管理成果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使用和考核,积极开展公寓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0、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责权分明、保障运行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教学质量监测”和校、系二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加强质量监督,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引导教职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逐步形成用制
度管人、靠制度管权、依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加强效能建设,改变工作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11、积极稳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制定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兼顾公平效率,体现多劳多得,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
12、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提升后勤实体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科学管理”的校内服务市场环境,建立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和学校高速发展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学校办学效益,在更高层次上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13、确保校园安全,维护学校长期稳定。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切实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巡查、检查和治理力度。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良好环境。
14、加强学校宣传工作,提高校园网的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2011年创新工作
一是开展以“教师信息教学能力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比赛,快速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责任领导:马新民;责任部门:教务科、教研室;责任人:董学仁、鞠春珠。
二是积极推行校、系二级管理制度,实行经费包干管理,提高各部门工作积极性;责任领导:陈光华;责任部门:办公室;责任人:付聚敏。
三是承办、协办全区职业院校或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四是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校,提升办学实力;
五是安装室外健身器材,保证师生的活动空间;责任领导:马新民;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责任人:邹韧。
六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文化社团活动,组织开展以技能大赛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积极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责任领导:王林;责任部门:团委;责任人:王亮。
八是“石嘴山市艺术学校”开始招生,扩大艺术教育资源,办出特色;责任领导:何秉海;责任部门:艺术教育管理部;责任人:张冲。
九是进一步发挥民族职业教育基地优势,争取各项资金支持,打造民族职业教育品牌;责任领导:陈光华;责任部门:财务科;责任人:李秀英。
十是加强分配制度改革,使广大教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责任领导:何秉海;责任部门:办公室;责任人:付聚敏。
十一是积极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学校办学效益;责任领导:马新民;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责任人:邹韧。
新春新希望,新年新气象。2011年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各部门要按照学校确定的2011年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将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并细化分解到部门每一个成员。对上层层递进,对下逐级分解,部门工作计划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追求落实过程的实效性。学校在年中、年末,将对各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进行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汇报、部门互查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众志成城,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执着的工作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发展,专心致志搞建设,通力协作促改革,艰苦奋斗创事业,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工作任务努力奋斗!
二0一一年二月
第二篇: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要点
2020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以“xxx建设年”为工作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根基,深化内涵建设,优化办学条件,为建设新时期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奋斗!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丰富“三进”工作,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标准、严格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课、优质课。加强德育工作的队伍保障。壮大思政教师队伍,加强培训,力争师生比例达到1:350;培养一支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打造以团干部、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为基础,以党支部书记为骨干的思政教育团队,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对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丰富育人载体,拓宽育人途径。
2.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2020学生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学生工作。提高日常管理和辅导员工作的质量标准,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监督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宿舍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公寓的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精准帮扶,开拓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3.加强心理、体、美、劳教育。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育人机制。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将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美大课间”、“一校一品”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做深做细主题活动、心理剧、心理教育宣传月等常规工作,争创心理健康示范单位。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化管理示范工作。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推进各类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工作。
4.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深化省教育厅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把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作为全校的重点工作。继续开展先进集体、个人评选和技能竞赛表彰活动,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推动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列出师德准则“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学习宣传李芳、张玉滚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开展校内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工程建设,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制定师德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对师德师风问题随时掌握、及时纠正,确保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得到全面落实;力争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队伍。
6.深化师资队伍管理。深化教师管理和教育改革,开展教师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完善教师培训联动机制,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推进青年技能名师建设工程,组建技术技能大师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行辅导员下的班主任制,确保辅导员、班主任与在校学生比例稳定在1:200以内;加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活动,举办校内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经验、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建立1至2个辅导员品牌工作室,推动辅导员事业发展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7.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下的教学信息化的转段升级,以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以信息化竞赛为激励措施,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提升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
8.重振师道尊严。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侧》为指导,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引导教育广大教师铸师魂、守师道、得尊严。加大对一线教师、优秀教师表彰力度,继续修订完善评优评先、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竞赛奖励办法、科研奖励办法,推动学校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福利保障,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尊师重教在学校内蔚然成风。
三、推进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9.铸造素质教育品牌。突出素质教育目标,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将课程开发与建设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拓展素质类课程种类和数量,提升质量,提供素质教育课程X门,打造“金课”,评选线上线下金课X门,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注重素质教育实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审美和人文素养、体育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力争使素质教育成为我校育人的大品牌、新亮点。
10.丰富教学改革内涵。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有效联动,争创省级高职品牌专业群。开放人才培养视野,尝试借鉴《悉尼协议》国际范式,开展专业认证探索与实践。推进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建设,打通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证书制度,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让技能人才不断“升级”。
11.改进教学工程质量。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深化教学管理和教师教育各环节改革,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统筹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优质教材、教改立项、教学成果、实训基地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收官验收,力争达到国家标准。针对性制定《学校质量发展规划》,加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推进质量发展,力求服务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综合满意度达93%-95%。以提升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2.深化招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扩大规模,计划招收X名高职高专新生,在校生规模达到X人。全面提升招生质量,逐步由原来“量多”往“量稳质更优”方向突破。召开创业就业工作会议,诊断形势,开出良方,打开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拓宽就业渠道为主线,扶持师生创业项目为辅助,力争平均就业率突破97.5%。注重创业教育,形成创业教育与竞赛实践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模式。深度整合“发明杯”“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资源,形成从项目到比赛,从专业到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生态体系。
13.拓展校政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开拓合作共建之路,深化与X政府、X政府的合作项目,加快与X政府共建“X大学”进程。推进现代学徒制实践,力争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办好“大课堂”,促进“工”与“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筹划国家开放大学X学院教学中心合作事项,积极寻求“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合作办学的可能性,争取引进用活优质教育资源。
14.提升科研服务社会水平。优化科研管理,制订并细化学校所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科研工作量,切实提升科研绩效,对科研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砥砺科研热情。协调各类要素,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明显突破。
四、夯实办学保障基础
15.深化管理方式改革。在校院两级管理上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加强绩效奖惩,充分调动校院两级办学的积极性,增强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修订完善职称评审、考核和分配方案、资产采购、财务管理、内审、内控等制度,着力构建涵盖各方面工作、内容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做到制度先行,程序规范,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16.持续优化办学条件。统筹推进X校X区和谐平衡发展。加速推进校区建设,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资金、发行政府教育债券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多元投资模式,拓宽融资途径,确保校区建设资金到位;提速推进开工手续办理。力争2020年新校区投资··亿,建设·栋教学楼和·栋综合实验实训楼,完成部分学生宿舍、食堂和道路建设。强化校区和谐均衡发展,同步推进校区精品校园建设和校区功能优化,校区投资··万元,完成教学楼、双创中心改造和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校区投资··万,建设·栋综合实训楼和·栋学生宿舍楼,整合校区教学资源,投资新建实训室··个。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概念,加大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在教育教学平台化构建、后勤服务网络、科研云平台模块开拓、智慧化校园建设等方面,推进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教育和管理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搭建全方位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17.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安全是一票否决问题,必须有效加强。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学校消防、校舍、校车、食品卫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做好防溺水、防欺凌、防诈骗、防传销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关口前移,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现源头治理。深化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防范化解校园重大风险问题。积极做好重要节点和重要敏感时期反恐维稳工作,有效预防和管控各类风险隐患,强化应急预警处突能力。加强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收好政治安全底线,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18.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加快标准化食堂创建,改善就餐质量,建立健全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各类制度,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福利保障,争取职工综合收入人均增长·%,持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改善学生餐厅、宿舍和配套设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让民生工程的落实成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第三篇:七月份行政工作要点
七月份行政工作要点
一、完成2013上半年工作总结会的召开。
二、针对季节特点,落实各项防汛、防洪措施,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三、加快技术研发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四、按计划开展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07行政工作要点
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的一年。为保证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市工作部署,结合市直机关单位和我局干部职工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形成我局全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2007年,全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前工作大局,以全面履行和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职能为重点,以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位、扎实做好机关后勤工作为中心,在深入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办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协调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加强机关后勤队伍建设,实现机关事务管理和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稳定、高效、持续发展,为市直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为促进郑州市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07年,要以几年来的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为基础,集中精力,统筹协调,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力争在发挥职 能作用、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保障能力上有所突破,为促进机关资源共享、构建和谐机关发挥应有的作用。
1、推进机关干部职工住房保障工作。针对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住房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政策,积极探索各种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履行好编制文件赋予的基建管理职能,争取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力争扩大房源,进一步缓解机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
2、做好机关办公房局部调剂分配和办公用房转为经营用房的统一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办公房房源情况和市直机关办公实际需要,按照市直机关办公用房使用标准进行小范围调剂分配,解决部分机关单位办公用房紧张问题;核查市直机关办公用房面积,对超标准、超面积使用办公用房的单位,制订改进管理的办法;对机关各单位转为经营用房或对外出租的办公房,统一办理变更合同主体手续,制定相关办法,规范市直机关办公用房转经营用房的审核报批程序;对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统一办理过户手续,逐步规范办公用房产权管理。
3、进行市直机关土地存量资源普查筹备工作。借鉴中央国家机关土地普查工作经验,利用现有微机数据库及相关信息,对市直机关存量建设用地数量、规模、结构、分布及地上建筑物进行初步摸底,制订市直机关用地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市直机关土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逐步向统一登记建档、统一发证、统一编制市直机关用地规划过渡。
4、落实市直机关大中型客车和机关南北院会议室集中管理工作。要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根据集中管理的具体范围、费用预算及管理模式,尽快落实资产移交、人员到位及上岗培训等相关工作,研究制订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以大中型客车管理和会议室集中管理为契机,探索研究机关后勤资源整合相关问题,推动机关后勤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5、解决好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人本管理,开放机关文体活动中心,增设健身器材,为机关干部职工健身提供条件;加大协调力度,逐步解决机关统管住房房产手续遗留问题;对电动车、自行车存放加强管理,继续提供好“六项免费服务”;成立“机关南北院食堂伙食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南北院机关单位选派代表参加,对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服务质量进行监督,随时反映机关干部职工意见;在统管办公区、住宅区服务范围内尽快推行“一卡通”,为机关干部职工就餐、洗衣、购物等消费提供方便。改善局干部职工办公条件,尽快解决办公车辆、微机、办公机具等问题;安排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勤人员,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及时研究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困难。
6、完善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实行服务费用结算。根据编制文件赋予服务中心的职能,围绕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服务 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总要求,继续做好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剥离一部分非保障性服务项目到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自主管理相应的服务资源;选定一两个具备条件的服务项目,建立后勤服务标准及费用标准,实行服务费用结算;探索部分服务项目社会化、市场化途径,不断夯实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7、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构建和谐机关、节约型机关工作,以及市直机关统管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统一起来,制订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方案,做到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评;组织市直机关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创建节约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充实完善考评内容,加强工作协调和督导力度,推进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8、组织全市机关后勤系统学习竞赛活动。发挥机关后勤协会的作用,协同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在全市机关后勤系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加强后勤系统业务交流和后勤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促进后勤系统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后勤系统在机关整体工作中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后勤形象。
9、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保障硬件配置,完善智能化管理设施,对重点安全防范部位设备设施 进行检修或更换,为保安人员配置对讲机;根据局《应急联动工作预案》规定,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培训和实地演练,以有效预防、及时制止和最大限度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确保统管办公区和住宅区干部职工的办公和生活安全。
10、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乡驻村、警民共建等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加强协调,认真落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乡驻村工作任务;做好“一对一”帮扶、“以城带乡”帮扶等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为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2007年,要以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内部建设为基础,深入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在政策研究、制度落实、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真正达到以管理促发展的目的。
1、充实人员,改进办法,着力提高机关事务管理水平。一是根据重点工作进展需要,选调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充实力量,集中攻关,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快速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为重心,尽快研究制订市直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微机数据库,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二是改进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考评办法,检查考评内容要突出机关特色,要涵盖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谐机关的基本要求;检查考评方式要注意年终考评和平时检查相结合,注重了解有关部门在创建活动中各方面的 综合信息;日常工作要和开展活动相结合,选好适合机关单位的创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在发挥好现有职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市直机关基建管理、财务及房产专项资金管理、劳动技能培训等相关办法,为充分履行编制文件赋予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管理服务空间创造条件。
2、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规范对服务资源、服务过程的管理。根据现有后勤服务资源,明确后勤服务标准,推进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后勤服务改革,逐步解决市直单位一家一户办后勤的问题,实施市直单位后勤服务联合,推动机关后勤与社会服务联合,通过外引内联,提高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经常性的服务监督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问题;严格工作程序和标准,把ISO质量管理标准逐步铺开到各个服务环节,加强通讯、膳食、维修、保洁、会议等服务项目的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3、创新人员管理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动态的用人机制,对部分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对有关处室干部实行轮岗,促进岗位交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对部分要求标准高、技术含量高的工勤岗位,在全局相关岗位工勤人员中实行竞争上岗,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三德”教育,充分发挥党群团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做好党建、青年和群众工作,提高干 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觉悟,增强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改进业务培训办法,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主,分期分批组织安排,进行更系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业务水平测试和技术考评,对评出的业务骨干以及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通过人员流动、岗位培养、竞争激励和思想教育,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干事创业的干部职工队伍。
4、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大制度落实力度。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在制度完善的同时,组织以局《规章制度汇编》及相关岗位工作流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使全体职工人人熟知各项制度;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制度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开展以规范管理、落实制度为主题的座谈交流活动,强化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漏洞和失误。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列出调研专题,定期组织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与后勤同行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借鉴外市地机关事务管理及后勤服务经验。建立政策研究例会制度,由分管领导分别牵头,围绕局重点工作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每次一个专题,组织相关部门座谈研究,拿出可行性强的建议及 方案。办好机关后勤杂志,建设机关事务工作网站,搞好专题策划和编辑工作,为政策研究、经验交流、对外宣传提供平台。
6、充实内容,创新方式,组织开展好四项活动。一是开展“竞业务技能,展后勤风采”主题活动,立足岗位,选拔培养技术骨干,为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开展“沟通〃联谊〃发展”对话活动,以局大项工作进展及重大情况为主线,定期向职工通报并听取意见,加强内部沟通,及时消除疑虑;三是开展“建设学习型团队”活动,定期组织不同层面人员参加读书沙龙、主题征文等活动,强化全体职工的学习意识,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举办职工运动会,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活跃气氛,解疑释惑,增进团结,激励士气,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树立机关后勤良好的外部形象。
2007年,是机关事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根据全年工作要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需要全局职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希望全局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同心同德,密切协作,积极进取,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推进平安**、法治**、过硬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实实在在、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做实职能、做精主业、做亮品牌、做优管理、做好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创新拉动、保障驱动的发展路径,用心把握、科学摆布、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履行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职责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高监狱劳教整体工作水平
二、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出台“星级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年内,全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达到80个,五星级司法所达到20个。认真抓好司法所业务工作考评,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各县市区业务考评情况进行督导调度、通报讲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用足政法专项编制,并采取机关下派、乡镇补充、义工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等措施,确保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在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司法局,因地制宜设立综合律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等实体性机构。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律师会客厅”、“法律惠民室”、“个人调解室”等永久性阵地。
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以开展人民调解“双争赢满意”活动(即“争当调解能手、争创品牌调解室、赢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实效。年内,命名表彰市级调解能手100名,推出以优秀调解员命名的品牌调解室30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处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依托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充实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信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延伸,研究探索鼓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组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年内化解矛盾纠纷3万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到100%、97%、98%。
推动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专项组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专项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组长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和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通报专项组及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着眼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研究制定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办法,尽快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所社会良性互动”格局。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建立1-2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全顺利融入社会。组织开展远程会见和帮教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确保济宁监狱、市劳教所新释放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全市已衔接安置帮教对象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100%、95%。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2%以下。
提高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防控”建设,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部署开展“两优化、一提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活动,突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落实风险评估和分级处遇制度,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1%,确保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无缝衔接,加强社区矫正判前社会调查和罪犯假释前社会调查,杜绝脱管漏管现象。适时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抓管理、强业务、促服务”活动,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强化司法所对所属法律服务所的指导管理,推动两所结合、力量互补、业绩共创,确保业务量增长30%,基层法律服务所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