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乐县实验中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计划2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计划
活动育人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活动育人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活动育人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活动育人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活动育人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活动育人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
神,推进中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
3、活动育人课程内容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内容,主要有亲子共成长教育活动课程、“五个一工程”活动课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活动课程、经典诵读活动课程、名家进校园活动课程、人生规划与指导活动课程、走进社区活动课程、关爱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教育活动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节假日闲暇教育活动课程、小组开展自主管理活动课程教育、提高音乐素养教育活动课程、小组合作实施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礼仪教育活动课程、爱心教育活动课程、“三笔字”书写活动课程、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课程、班级文化构建活动课程二十一项。
四、开发和实施活动育人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活动育人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刘超
副组长:徐润宝赵文娟曹庆山
成员:教导处、教科室、各教研组长
(二)组织编写活动育人课程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活动育人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活动育人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活动育人课程教材。
(三)进行全员性培训。
(1)理论学习
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活动育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为单位,对活动育人课程进行实践研讨。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1、激励机制:活动育人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活动育人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活动育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活动育人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第二篇: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
东冢初中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
我校十分重视活动育人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了四大体系的活动育人课程:励志修身课程——经典诵读;活动体验课程——传统节日;实践探究课程——生活化教育;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
课程目标:
(一)励志修身课程——《经典诵读》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成人成事的根本,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我们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选编了《诗文选粹》《弟子规》《论语》《大学》等经典诵读课程,作为学生励志修身的活动育人课程。
1、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2、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3、在诵读过程中,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体验课程——传统节日
1、了解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学习和纪念的活动。
2、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形象生动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3、以开展挖掘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开拓新的领域,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
4、在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时代教育主题和特点,传统节日活动更具有时代性,使传统节日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教育效果。
5、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了解传统、认识传统、继承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6、结合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的实施,逐步形成我校的活动育人课程。
7、这种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日、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念日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以此作为教育素材做好德育育人文章的举措,大大拓宽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途径,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践探究课程——生活化教育
1、优化生活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
2、加强生活指导,培养了生活能力
3、注重实践体验,提高了德育实效
二、课程目录:
1、励志修身课程——经典诵读;
2、活动体验课程——传统节日;
3、实践探究课程——生活化教育;
4、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从“心”与“家”的和谐出发
三、课程内容:
励志修身课程——经典诵读;
我们依据制定的《经典文化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编选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适宜中学生诵读的诗词、篇章,这样诵读经典诗文的教材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系列。《传统文化》丛书,分年级阅读使用。这样经典文化教育的教材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系列。
晨读、课前一吟、游戏式诵读、亲子共读、师生同读„„各种课型也异彩纷呈。经典活动课、读书指导课、“好书推介会”、开展一系列“名著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多角度、多领域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活动也丰富多彩,有依托节令的比赛、诗配画比赛、诗文集锦展评、诗文书法小报评比、经典诵读表演大赛评选“诗文背诵小能手”,举行经典成果展示开放日,开展大型读书专题活动,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
活动体验课程——传统节日;
1.春节:
教育主题: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爱惜万物,尊师敬老、和睦亲友等。活动目的:春节是一种民俗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日益被简化、改造。通过组织开展春节庆祝主题教育,让学生深入家庭、社区了解春节的由来,收集有关春节的节日习俗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鲜事,有趣事,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2.元宵节
教育主题: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合家团聚、文明游戏、灯谜会等
活动目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庆祝元宵节,也是庆贺新春的活动延续。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元宵节庆祝活动,旨在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庆祝的意义等,从而使他们牢记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
3.端午节
教育主题: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健康生活等
活动目的: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讲屈原的故事,以屈原的人物故事为材料,向学生宣扬中华民族民族气节。同时,通过活动,体会端午节的节日主题内涵,促使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树立健康的身心意识,快乐成长。
活动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
4.清 明 节
教育主题:缅怀先人、文明祭扫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渊源、含义、习俗以及纪念方式。使他们知道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祭扫先烈、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活动,丰富清明节的节日含义,引导学生崇敬先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进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5.五、一国际劳动节
教育主题:劳动最光荣、爱公益劳动、惜劳动成果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意义,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活动时间:公历5月1日前
6.五.四青年节
教育主题:缅怀革命伟绩, 我与学校共成长、爱国•爱党•爱学习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五.四青年节的来历、意义以及纪念方式。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舍己为国的热情。
活动时间:公历5月4日前
7.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育主题: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我快乐 我成长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意义,体验快乐、挑战自我,学文明,树新风,感受人文知识和艺术的魅力。
活动时间:公历6月1日
8.中秋节
教育主题:庆祝丰收、分享喜悦、团圆庆贺、祖国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活动目的:通过中秋节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庆祝意义,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通过参与中秋节日活动,培育学生重亲情、尊重自然,使学生体验关爱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园和睦的温馨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
9.重阳节
教育主题:尊老爱老、博爱、奉献、健康生活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重阳节敬老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活动,庆祝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敬老活动,增强他们敬老尊长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活动时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
10.国庆节
教育主题:祖国在我心中、自豪的中国人、爱国荣校、校兴我荣等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了解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时间:公历10月1日前
实践探究课程——生活化教育;
既然是“生活化课程”,就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知识,获得成功的快感,创造的快感,从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学习的必要。如语文学科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体验大自然的妙趣,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欣赏自然美。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别出心裁地开展了“四季赏花”活动,即“春赏桃花,夏赏荷花,秋赏落花,冬赏雪花”。也可让学生走上社会,领略风俗人情,欣赏社会美、人情美;还可以通过演讲,朗读比赛、故事会、辩
论会、作广告词和拟写对联标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学科可以“英语角”活动、“英语周末晚会”和课前3分钟“英语演讲”等活动形式,促进英语口语的交际。信息技术学科,更以它独有的魅力引领学生去网上世界遨游,交流。学生在“游玩”与“交流”中学会了打字、发邮件、下载、文字编辑和多媒体制作的技巧。
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
活动一:积极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活动二: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三:家长委员会建设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明确课程功能定位,提升课程育人作用
2、明确课程建设要求,形成课程建设规范
3、完善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4、创新课程管理机制,建立课程保障体系
五、课程评价建议:
四大课程,从评价角度上说,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评价。1.学生层面(1)重视过程评价(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3)注重反思感悟2.教师层面(1)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2)以学生打分和组织领导打分两方面共同作用 四大系列活动育人课程的评价办法是:
“励志修身”篇——学生评价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期末总评价。过程性的评价主要采取诗文考段制。考段时分抽签必考和自选两部分,其中必考是必背、必读内容,自选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吟诵、歌唱、表演、作诗等。按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实施免考制、加分制,在考段上力求体现创新。并把考评结果与“书香班级建设展示榜”“读书达标台”“读书金星评比”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期末诵读考查又分书面和非书面两种形式,均由学校统一组织,会同校外名师统一命题,集中考核。其考查方法,先由各班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排序,临考前学校统一按次序抽取一组号码,用专用考场考查,统一阅卷。将每班抽取学生的平均成绩纳入期末语文综合考评中。
对教师的评价一般在期末进行总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面提到的学生评价的成绩,另一部分是对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经典诵读情况,进行量化,把两部分评价按比例相加,作为教师的评价成绩,并依据成绩评选“书香教师”。
“活动体验”篇——这项活动育人课程的评价比较灵活,我们一般根据举行的重大节日进行资料采集、办手抄报、办班级墙报、版报的形式展示,每一月进行评比,纳入班级考评中;我们还通过一些传统节日来进行征文活动,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公示和奖励。
“实践探究”篇——学校每一学年都要评比“生活之星”“文明之星”“习惯之星”“礼仪之星”等,利用星级考评学生,对于教师的考评,也是每学年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口头回答,或者组织几次“生活大比武”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生活化教育”论坛,互相交流促进学习,共同提升,学校评选出“生活教育之星”并纳入年底考核。
“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篇——1.确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落到实处,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2.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3.各学校根据情况确定至少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有需要家庭进行跟踪辅导,并将辅导纪录、反思等材料整理归档。
活动育人课程课例展示集锦
高密市开发区小学
第三篇: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课改实施计划
南门外小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关于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教育部从2001年秋起,开始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校在2001年8月接受了任务,与乌海实验区同步进行课改实验。
2002年9月,赛罕区做为16个自治区级课改实验区之一 也将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根据我区教育局制定的课程改革实 验实施方案意思以及我校参与课改实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木 学年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继续加强组织建设。
由于本学年我校参加课改的规模有所壮大,共有27个实验 班,—年级五个,二年级有五个,三年级有五个,四年级有五个,五年级有五个,六年级有两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2000左右,涉及实验的教师有67人,实验科目在原有的语文、数学、艺术、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发展。所以,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教育思想端正、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课改实验指挥系统并设有学科研究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队伍的壮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建立 健全教研活动制度,表彰激励制度,评价方案措施等,从而完 善课程改革的档案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
1、实验领导与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
改培训活动。
2、每周二,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课改的集休教研、组内教研活动,使广大实验教师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3、聘请专家进行课改专题讲座,要求非实验教师也参与进来。
4、积极组织开放式研讨,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培训。
5、组织开展实验教师的课改实验汇报课。
四、继续进行校木课程的开发
这是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形成南小的办学特色。
五、不断改进评价体系
在上一学年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在本学年有所突破。我们将建立“学牛成长档案袋”及“教师成长记录袋”,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休系,六、加大宣传力度
1、将继续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聘请专家进行“选进新课程”方面专题讲座,从而使家长了解课程改革,共同参与这次实验。
2、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将设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改革。
3、课改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创办“课改校报”,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来关注课改动态。
4、继续进行“窗口宣传”,由课改教研织定期进行课改橱 窗展示。
5、实验教师结合本学科特色,继续进行手’抄报创作。
6、实验教师要积极搜集学生课改成果。
总之,我校上级领导,下级教师,学牛都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课改当中,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使我校课改工作展开新局面!
第四篇:河北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
河北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一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
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为地方和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给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18号)的要求,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具有鲜明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初中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义务教育综合类和分科类的实验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附件二为按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要求的我省课程:附件
三、附件四分别为我省义务教育综合类、分科类课程设置及各年级各门课程周课时数、各年;级周课时总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所占课时比例,附件五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年级各门课程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全部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之内。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四、课程安排
(一)学年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农忙假)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9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展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二)每周教学总量
每周教学天数为5天,每周课时总数1--2年级为26课时,3一6年级为30课时,7—9年级为34课时;每课时时间1—6年级为40分钟,7—9年级为45分钟。
(三)课程安排的有关说明
1、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1—6年级可以综合课程为主,7—9年级可以分科课程为主。7—9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自2003年秋季开学始,3--9年级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3-6年级每周必须保证1课时,7-9年级每周必须保证1.5课时;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每周1课时,7—9年级每周1.5课时:研究性学习每周1课时、每学期至少一个专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1周。除信息技术教育按国家的要求单独开课外,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也可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要保证课时。同时,积极鼓励各市、县(市、区)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四大学习领域的“融合式“研究实验。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3、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占l一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每周3课时,其中,2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1课时或用于教师结合本校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或用于围绕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培养的专题开设学校课程。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冲进行。
4,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自2003年秋季开学始,各学校每天必须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实施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1—2年级的体育课暂定为每周5课时,3—6年级的体育课暂定为每周3课时,7—9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暂定为每周2课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7—9年级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其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同时,各年级每周要安排2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实行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可不再安排每周2课时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所需课时,从学校课程课时中解决,白2003年秋季开学始,3—6年级的英语课每周2课时,采用长短课结合形式授课。3—4年级全部安排为短课,5—6年级安排为“一长两短“,长课为40分钟,短课为20分钟。短课按0.5课时计算教学工作量。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后统一安排。学校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既不能作为国家规定的学科必修课的补充与延伸,更不能被国家课程挤占课时,须报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省教育厅将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
7、学校应制定学课程实施计划(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及评价建议等),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1)保证课程设置的完整性;(2)保证冬学年时间
安排不随意变更;(3)保证各类课程授课总时数:(4)充分考虑各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安排的合理性;(5)下大力解决好师资、场地、设备、经费及其他有关问题,(6)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均衡;处理好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连续和衔接。
五、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
1、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护学串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讲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2、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要努力改变概念化、教条化倾向。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宴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横向沟通,使学生在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形成综合能力。
3、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要使学生历经认识科学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改变封闭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密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人的关系。
4、积极探索综合课程的教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是新设置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特点,在方式上以活动为主,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开发和合理使用综合课程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力求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体验,有所收获。
第五篇:育人活动课程建设相关要求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相关要求
一、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心中崇拜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通知、优秀征文、、图片、比赛结果等;相关讲故事、演讲活动要有通知、活动记录、总结、图片等。3.人生格言:格言征集的通知、活动记录、总结、优秀格言展示等;格言激励学生的图片(如有的学生把格言贴在床头、有的贴在文具盒上等)、感悟,教室的黑板报、宣传栏要有展示。4.体育项目:相关通知、学生健身的图片、感悟等;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活动,如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等各项体育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比赛成绩、获奖通知、图片、总结等。(艺术爱好、社区岗位等档案的整理可参照体育项目的相关要求)
二、生活教育相关要求: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生活教育活动:①生活教育共性问题征集:相关通知、征集到的问题、活动总结、图片等。②“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征文:相关通知、优秀的征文、活动总结等。③“最有价值的生活教育活动项目”申报:相关通知、项目相关资料(项目介绍、总结、图片、成果等)、活动总结。3.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对学生在学习、纪律、礼仪、劳动、安全、卫生、休闲、责任等各方面进行的教育培养。各项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图片、总结等原始材料注意归档整理。4.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大力渗透生活教育思想,做到学科教学生活化。注意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备课、课堂图片、教师感悟、学生体会等归档。5.校本课程建设。6.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教育的内涵,明确学生生活教育的意义,支持学校的生活教育活动。相关讲稿、活动图片、总结、家长作业、家长体会等。
三、继续开好“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
1.初中学校三年级必须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每学期安排36个学时。课程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课堂图片等资料要整理归档。
2.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并将活动方案、讲话、记录、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共4个学分,计入地方课程学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由各初中学校制订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学生修习该课程的情况,纳入中考,作为综合素质认定的重要依据。该课程的修习结果应以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形式呈现;没有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的学生,其课程修习学分不能超过2学分。课程修习学分不足2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课程修习结果不足4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A等;学生的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成果,应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中。
四、做好“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1.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参照“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 “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2.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一人一策,逐一落实成长导师。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相关材料要整理归档。
3.各学校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校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组织构成、工作安排、会议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开发“千名名家进校园”课程。
1.建立名家档案,制定计划及方案。
2.城区中小学每校要确保每年有5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农村学校每年要保证每校有3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并保持经常性活动。活动方案、记录、图片等相关材料整理归档。
六、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同学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发挥积极作用;(2)有明确的《章程》,能够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有独创性,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社团聘请固定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有关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定期为社团活动提供指导,经常性的参加社团活动;
2.学生社团材料应包括:社团章程;社团各项工作(活动)制度;社团组织机构、社团人员名册;社团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名册、社团指导计划(指导教师撰写);社团重要活动记录(方案)、照片、新闻报道稿;社团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小结、总结、活动图片;社团工作会议、选举活动记录;学校对社团的评价意见等。
七、积极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1.确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落到实处,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如:(1)①每次开课的课程表(附表一);②授课记录表(附表二)③教研组织成员名单④教研活动详细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参加人、主持人、活动地点、活动日期和时间、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⑤家长签到表、考勤表⑥教案和案例分析(分年级集体备课的,相同教案可只选取一份归档,要注明使用人和使用年级;案例分析要结合实际,具有代表性)。(2)图片和影像资料必须详实、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领导重视程度、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与的热情、开课的秩序、规模、特点、课堂气氛、家长学习态度、课后交流、作业收集、档案管理等情况。(3)要为每一位家长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家长听课记录、家长作业、作业批阅、学习后亲子关系改善情况、对家长
学习态度的评价等。
2.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3.各学校根据情况确定至少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有需要家庭进行跟踪辅导,并将辅导纪录、反思等材料整理归档。
八、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室档案、课程表等要有详细资料。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学期要对全体教师至少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所有农村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城区小学、初中及高中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并对学生和教师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相关记录。
4.中学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整理好相关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学生作业等材料。
九、家长委员会建设
1.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将家长委员会成立的过程性材料整理归档(如动员大会、评选家长委员、家长委员登记表、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等的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2.学校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
3.家长委员会有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名单等,并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4.参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家长参教评教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并注意保存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十.构建传统节日教育课程 1.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等。
2.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包括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3.每次活动的过程性材料:活动方案(或通知、安排)、记录、图片、总结、学生感悟体会等。
此为市督导的一项内容,请各学校按照以上区教育局要求,早准备,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好各项活动,建设成特色化、系列化的活动育人课程。建立健全档案材料,以备督导检查。
高里教育管理办公室 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