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5 11: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

第一篇: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县城规划区建筑市场管理,打击违法用地及违章建筑行为,确保我县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进行,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城规划区违法用地及违章建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为了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城区违法用地及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县监察局、两办督查室、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房产局、公安局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到整治办公室集中办公,具体负责综合、组织协调、督查,办公地点设县国土资源局。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对 年以来县城区规划范围内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进行专项整治,依法追缴应征税费、依法拆除严重违反规划且无法整改的建筑,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健全与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工作步骤及责任

整治工作从 月 日起至 月 日止,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摸底阶段

1、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召集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动员;

2、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网站、宣传车、横幅标语等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整治工作氛围。县电视台及政府网站负责整治期间的宣传报道;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局、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龙阳镇及社区(村)负责横幅标语的悬挂;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局各组织一台宣传车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

3、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一份通告,公布相关政策和举报电话。

4、成立调查摸底组,组长曾庆桂,副组长郭辉勇、戴金辉,成员单位行政执法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产局、龙阳镇、地税局、监察局。主要职责是彻底摸清年以来非法开发、非法联建、农民、居民违规建房的情况,摸清以来非法交易土地的情况,摸清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开发的情况,摸清非法开发商及挂靠情况。

各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土地非法交易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干部职工、农民、居民建私房调查由龙阳镇负责;违章建筑、非法开发调查由行政执法局负责;党员干部买卖土地、参与开发调查由县监察局负责;已审批项目调查由规划局负责;税收征缴调查由县地税局负责;房地产销售(含黑市开发)情况,黑市开发商挂靠公司情况由房产局负责。所有摸底情况由各相关单位盖章、一把手签字后报整治办。

(二)集中整治阶段

为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小组。

1、规划和消防安全鉴定组:组长,成员单位行政执法局、规划局、消防大队。主要职责:负责对年以来所有的违法建筑进行规划鉴定和消防安全鉴定,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2、质量鉴定组:组长,成员单位建设局、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负责对年以来所有违法建筑进行质量鉴定,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提出处理意见。

3、综合处置组:组长解以刚,副组长,成员单位监察局、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县法院、行政执法局、消防大队、房产局、国土资源局、地税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政府法制办、龙阳镇。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制定对违章建筑的处置方案,交由相关部门执行。

地税局:负责制定税款清缴方案,计算税额明细。按要求将税款追缴到位,对于涉嫌犯罪的逃税案件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

财政局:负责督促将所有追缴的税费及土地出让金及时入库。

公安局:负责对逃缴税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嫌犯罪以及在依法治理过程中阻碍执行公务的进行依法打击。

政务中心:负责计算已批项目的收费明细,准确收缴入库。

政府法制办:负责对所有政策把关。

法院:负责对相关执法部门移交的行政处罚案子及时立案受理,依法强制执行。

国土资源局:负责将已审批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全额追缴到位。

建设局:负责做好不法建筑商的思想工作,提供违规依据,依法进行打击。

房产局:负责落实房地产开发商所有的费用及时到位,补办相关手续。

行政执法局:对已批项目没有按规划要求超面积建设的,没有完善手续的项目进行全面停工,负责计算罚款明细,并督促罚款足额征缴入库,对严重违反规划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折除。

规划局:对已批项目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对违反规划情况提出处置方案,并督促落实。

电力局、自来水公司、电力稽查大队:对没有完善手续的工程不予立户,对在建且确认为违章建筑的工程予以停电停水。

龙阳镇: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和稳定工作,督促各种费用追缴到位,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置。

4、拆违组:组长。成员单位公安局、稳定办、法制办、法院、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房产局、消防大队、龙阳镇、卫生局、司法局,负责对领导小组研究的严重违反规划的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zzxu.cn/js/fenxiang.js'>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2公里处,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463户人家,总人口6700人,耕地面积70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近些年来,我村村民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搞秋延辣椒种植等大棚蔬菜,已经形成

初步规模,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能繁母猪、肉鸡、波尔山羊等养殖户也逐渐增多,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

二、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但长度不够,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多。

三、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今年来,因多种原因,我村逐渐成了一个空心村。房屋建筑逐渐向村外衍射,并且房屋杂乱无章,较分散。村内一些老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我村的整体形象,而且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

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四、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款项,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

3、沼气池建造。积极鼓励引导村民新建沼气池,使用新能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家禽粪便等。

4、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那一世范文网

五、组织实施

村庄建设所需经费,在县、镇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着力协调相关企业捐资和发动村民筹资投劳。运用村民代表会议和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农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开展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开展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推进省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完善全程管控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根据上级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工作要求,以保障公众饮食健康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组织开展省食品安全县创建,切实解决手段落后、能力欠缺,风险防控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强,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上下统一、责任明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无缝衔接、全程监管,符合实情、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推进省食品安全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两个创建”为抓手,围绕全省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和单项试点工作任务,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实现保障措施有力、监督执法到位、强化源头治理、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技术支撑、实施共治共管等方面,探索符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有力

1.落实食安办规范化建设。镇(街道)食安办按一般镇(街道)不少于1名、中心镇不少于2名、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不少于3名的标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行政村和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工作站,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并持证上岗,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报酬保障、培训、考核等机制,开展优秀“两员”评比。健全各项工作机制,至2017年底所有的镇(街道)食安办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2.落实食品监管力量。镇(街道)、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力量满足监管实际需要。镇(街道)监管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至少达320平方米,执法车辆、快速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臵等执法装备、设施配备至少1辆(台、套)。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食安办工作人员、监管人员、协管员利用移动监管APP开展食品监管工作。监管(协管)人员每年集中参加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培训不少于40小时。(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各监管部门)

3.风险监测体系健全。县级疾控机构确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具备常见食品中污染物、致病菌的检测能力。按要求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辖区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达到每千人口1件。健全完善部门间的风险监测结果会商和信息通报工作机制。监管部门根据风险监测结果提示的风险隐患及时开展相关处臵工作。(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监管部门配合)

(二)监督执法履职规范到位

1.严格执法监管到位。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建立数据库,加大检查、巡查和抽查力度。制定监督检查和抽检方案,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细化出台可检验、可度量、可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良好行为规范并监督实施,全面覆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以及食品展销会、互联网食品经营(第三方网络订餐、网络销售食品)等各类业态。按照风险分类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实现对重点监管对象现场检查全覆盖。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程监管。建立实施标准化现场检查制度,实现现场检查标准公开、监管信息公开。实施农(洋)家乐餐饮安全规范提升工程,全县持证餐饮单位量化等级公示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实施抽样检验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食品、重点项目的抽样检验力度,充分利用风险分析、快速检验等手段,提高监督抽检问题发现率。完成上级监管部门部署的各项监督抽检任务,录入指定数据系统。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检覆盖率100%,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全年不少于240批次,及时通过媒体发布监督抽检结果信息,发布率100%。严格承检机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3.有效治理隐患问题。完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开展定期排查、信息通报、整改落实等闭环处置工作机制。针对重点品种和风险隐患,深入持久开展治理整顿,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落实长效措施。通过明查暗访、投诉举报、检验检测等各种手段,主动排查、及时处置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业共性隐患问题。食品广告违法率不超过3%。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应急培训或演练,食品安全事故及事件妥善处置率达100%。(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各监管部门)

4.综合治理“五小”行业。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发展”,综合治理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果蔬小店、小食杂店,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和引导规划,鼓励支持其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引导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城管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源头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1.综合治理农业源头。开展绿色生产,应用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对主要农产品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或标准简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三类主体中的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管机制,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55%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2%以上。开展农资追溯,推进农资店应用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销社)

2.规范管理畜禽屠宰。在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实施牛、羊、禽定点屠宰,全方位规范管理畜禽屠宰,提高肉品质量。屠宰企业落实质量控制,对畜禽进场、屠宰和宰后产品批次、数量、流向单位与时间等记录在册,建立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无害化处理率100%。(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3.有序提升市场管理。建立并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机制。食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市场开办者建立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准出、信息通报、不合格产品处臵、信息公示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积极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二维码”追溯、农贸市场质量保证金等责任倒逼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创新餐厨垃圾管理。建立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处理等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餐饮服务提供者安装油水分离装臵;主城区餐饮服务提供者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80%以上进入集中收集处臵体系;各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餐厨废弃物收集处臵情况记录完整。打击非法制售“地沟油”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环保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5.有效推进产业发展。出台食品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发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多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透明厨房”比例达50%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委、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1.规范管理执行到位。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持有有效许可证件或纳入备案管理。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或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等相关认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并按规定将自查报告提交辖区监管部门,获证企业自查报告执行率达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追溯责任落实到位。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保证食品安全投入,强化过程控制,确保场地环境、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流程布局、从业人员等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依法建立并执行食品生产、销售、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等各项记录制度,并保存相关凭证,实现食品上下游的追溯。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实行电子追溯。加强进出口食品的监管。(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疫局办事处)

3.从业人员管理到位。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负首要责任、食品安全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从业人员负岗位责任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设臵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年不少于40小时,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监管部门可依法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问题食品处臵到位。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和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食品生产者依法立即召回并停止生产,问题食品召回率100%。停止生产经营和召回情况记录完整,有据可查。被召回的问题食品依法采取无害化处理或销毁。(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和机制构建

1.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到位。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国家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食品相关检验检测持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30%,能够满足监督抽检(含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常规理化、微生物指标定量检测等需求,扩展快速检测能力,能为本地企业和产品提供委托检验服务。指导和支持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点)建设。(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基层检测能力建设到位。镇(街道)全部建成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落实检测制度和检测技术人员,实现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检测全覆盖。每季对检测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各镇(街道)全年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不少于300批次,实行每周四对外免费检测,指导基地开展农产品自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农业局)

3.农贸市场检测落实到位。城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成并免费检测开放达100%,其它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成率达90%。农贸市场当天公示快速检测信息,对不合格产品处臵率100%。条件成熟的镇(街道)实行农产品检测室和农贸市场检测室“两室合一”,实行每天对外免费检测。规模以上农产品经营主体对销售的农产品配备自检设备开展检测。(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农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1.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档案,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更新。在食品生产经营主要单位中开展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的单位、法人、个人的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纳入社会诚信范围,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督促保险机构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各监管部门)2.深化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及师生监督组织建成率、大宗食品统一配送率、校园品牌超市比例、校园直饮水系统建成率均达到100%,300人以上就餐规模的学校食堂量化等级B级以上达90%,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学校食堂、超市(商店)以及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单位责任保险参保率达100%。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状况良好,无无证照生产经营和销售不合格食品行为。(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畅通社会监督沟通渠道。统一投诉举报电话,开通网络投诉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投诉举报核查回复率达100%。新闻媒体设立食品安全违法信息曝光专栏,定期依法曝光食品安全典型案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代表等社会力量,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发布有关信息和接受媒体采访。设立食品安全宣传联络员。(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委宣传部、各监管部门)

4.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建立食品安全科普基地(站、中心),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进街区、进影院、进车厢、进楼宇、进报纸”的“五进”等活动,举办经常性的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网站、微信公众网站开展知识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建立风险交流专家智库,提升交流能力水平,为公众解疑释惑,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各监管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践行“更快一步、更进一步,继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求的民生实践,也是我县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县创建的重大举措。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行周密部署,全面稳妥推进。

(二)注重探索创新。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实际,勇于对监管工作难点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推进新的监管理念、方法手段,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科学治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三)强化统筹推进。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开展试点工作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与食品安全县创建、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等工作结合起来,借力借势,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科学治理新模式。

(四)加强业务指导。各镇(街道)食安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功能,强化工作督查指导。各部门要建立领导挂联制度,加强工作调研,强化业务指导,切实解决困难问题。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注重工作成效、特色做法、典型案例的总结归纳,并对可复制、可推广、可坚持的工作经验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

第四篇:宣城城规划区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

宣城市城市规划区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

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促进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宣城市城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各类机动车停放的露天、地下和室内场所,分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选址建设、公共建筑配套建设以及在道路范围以外临时占地设置,主要供社会车辆停放的机动车停放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的停车场所。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是指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背街小巷以及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外与建筑物外缘之间开放式场地内施划的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

第三条

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需求调节、高效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逐步缓解停车矛盾,改善城市交通秩序。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制定政策措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部门。

市城市管理部门是市区停车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市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及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公共停车场停车秩序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停车场经营单位的行业管理。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规划管理工作。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方案的评审,指导停车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加强停车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

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监督管理。

市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引导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

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工作的监 2

督指导。

市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负责机械式停车设备使用、检验、检测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宣州区人民政府、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城市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及市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人民防空、财政、工商质监、税务、消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或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应当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助,施划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遵循合理布局、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停车场规划及专项建设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市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应当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充分征求吸纳城市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审批后实施。

建设停车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照明、通讯、排水、通风、消防、技术防范、无障碍等设施,按照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等设施,同时适应电动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需要,按标准建设或预留充电等相关设施,具体按照《宣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7—2020)》有关规定执行。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及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其中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所应当与相邻的其他功能区隔离。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对达到报废条件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应当及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依法履行报废义务。

第八条

批准建成或者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因修改、调整城市规划确需改变停车场用途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征求国土资源、城市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擅自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九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采取 4

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公共停车场,利用自用场地建设临时停车场;对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鼓励推广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停车条件,经政府安排待用的闲置土地、储备土地,优先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

机械式停车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十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建立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制定停车场智能化管理标准,组织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各类停车场,负责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运行,并向社会实时公布停车信息。

城市停车场应符合智能化管理、信息共享要求,在出入口醒目位置配备统一规定标准的停车信息实时动态显示等设施,并将停车信息纳入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

市区范围内停车场实行登记制度。停车场产权单位(或个人)或其委托的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应在停车场启用前向市城市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停车场经营管理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停车场实行停车收费的,按照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停车场收费管理办法实施,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实行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

利用经济杠杆调节车辆分流,加快推行差别化收费,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按照地上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中心城区高于非中心城区的原则,制定差别化服务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应当通过经营权招标、拍卖等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经营权出让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产权人可以自行经营管理,也可以委托专业停车场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

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车辆停放、安全保卫、消防管理、设施维护保养和经营管理等制度;

(二)按照规定设置岗亭、停车场标志牌等停车设施,在出入口显著位置公示停车场名称、车位数量、停车场管理制度 6

和监督电话等事项;提供有偿停车服务的应当公示经价格主管部门监制的明码标价公示牌,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备案的收费标准,主动出具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发票;

(三)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对进出车辆进行查验登记,有序引导车辆行驶和停放,协助疏导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

(四)保持场内交通标志、标线清晰和完整,场地整洁,通道畅通;

(五)保持照明、消防、排水和通讯设备及交通安全设施、电子监控设备等防火、防盗、防破坏系统正常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属于特种设备的,应当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进行检验;

(六)工作人员应当佩戴服务牌证。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属于特种设备的,其作业人员应当持有特种设备作业证;

(七)严禁擅自占用或减少停车泊位、改变公共停车场使用功能,不得出售或者以专用车位形式出租公共停车位;

(八)禁止停放载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行为。第十五条

在公共停车场停放车辆的人员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停车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调度,按照场内交通标志、标线有序停车;

(二)不得停放装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三)正确使用和爱护场内设备;

(四)按规定支付车辆停放服务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行为。第十六条

专用停车场应当优先满足本单位、本居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不得擅自改变使用功能,不得在停车位上设置障碍物。以上区域内没有专用停车场或者专用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的,在不影响消防安全、道路通行的前提下,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在所属区域内的空置场地、道路施划停车位,可以实施收费管理。

推进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对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汽车停放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其收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按照地上高于地下的原则,通过差别化收费提高地下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本区域内业主的需要,其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建设单位未出售或者未附赠的车位、车 8

库,应当公开;业主要求承租的,建设单位不得拒绝。对停车库出售、出租由房地产部门、价格部门制定指导价。

住宅小区依法配建的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后,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维护管理,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由社区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维护管理。业主委员会(或社区)应与物业公司单独签署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委托协议。

住宅小区依法配建的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停车位使用的,建设单位不得将停车位出售或附赠。防空地下室停车位可由维护单位租赁给业主使用,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对擅自变更人防工程用途、破坏人防工程结构、违规使用人防工程等行为,人防主管部门应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人防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使用,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本条第四、五、六款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防办、市住建委、市物价部门依据省人防办、省住建厅、省物价局皖人防【2017】92号文件制定。

第十七条

专用停车场须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并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八条

鼓励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向社会提供有偿停车服务的,按照本办法公共停车场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城市管理部门依法施划临时停车泊位。

施划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影响行人、车辆的通行;

(二)符合区域道路停车总量控制要求;

(三)与区域停放车辆供求状况、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

(四)区别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用途的停车需求。第二十条

下列区域或路段不得施划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一)占用消防通道、盲道、无障碍坡道的;

(二)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停车泊位的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200米范围以内的;

(三)交叉路口、学校门口、铁道路口、公交站、加油站、急救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等附近30米范围内;

(四)其他不宜设置的区域。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对施划设置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路段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道路交通状况、路段周边功能变化和周边停车需求情况,对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施划设置进行调整或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对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予以调整或撤销:

(一)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道路停车已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

(二)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已经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

(三)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其他公共项目建设需要的;

(四)道路需要改建、扩建及维修、养护的;

(五)其他需要调整或撤销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毁损、占用、撤除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和标志标线,不得妨碍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停车功能,不得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据为专用。

第二十三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根据交通管理需要,可实行停车收费管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收费路段、时间、标准由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价格等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由市城市管理部门组织采取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择专业的停车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出让经营权的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第二十四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经营者在市城市管理等部门监管下,负责停车泊位的车辆停放管理,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加强日常维护,保持泊位标线、停车标志及其他停车设施清晰和完好;

(二)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公示泊位的设置地点、停车种 11

类、收费时段、收费标准、监督投诉电话、操作规程及其他规定事项。按照核定的标准收取停车费用,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发票;

(三)工作人员上岗穿着统一服装,佩戴统一标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停车秩序,文明收费;

(四)采用智能化方式进行收费,完善停车诱导体系,公告可停车的泊位数;

(五)不得擅自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出租或转租给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放车辆,应当在划定的停车泊位内按道路车辆行驶方向或者指定方向停放,爱护和正确使用停车设施,配合管理人员的引导,按规定缴纳费用,并做好车辆安全防范。

第二十六条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的,擅自将批准建成或者投入使用后的停车场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二十七条

擅自设置、毁损、占用、撤除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和标志标线,妨碍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正常使用的,由公安 12

机关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二十八条

停车场经营管理单位未将停车信息纳入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宣城市城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城市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工商质监、价格、税务、消防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停车场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三十一条

公共交通站场、客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工作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7月

目 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1

二、基本思路............................................................................................3

三、主要工作内容....................................................................................4

(一)系统总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4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研究......................................5

(三)重视对重大制度建设的研究和论证......................................5

(四)突出对重点节水工程的研究和论证......................................5

(五)编制技术大纲等技术文件......................................................6

(六)组织编制规划报告..................................................................6

(七)加强规划的咨询与论证..........................................................7

四、组织形式............................................................................................7

(一)领导小组..................................................................................7

(二)规划编制组..............................................................................8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8

五、进度安排............................................................................................8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入手,注重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加强节水工作的监督考核,初步构建了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等“四大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169 m3下降到2009年的116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45提高到0.49,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节水型社会相关制度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总量控制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黄河、塔里木河、黑河等水资源紧缺的流域实行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省级行政区编制实施了行业用水定额,全国发布了10个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节水基础制度全面实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用水计划管理,水资源论证进一步从源头上遏制了盲目兴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促进节水的水价政策逐步建立,水资源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征,部分地区水利工程供水实行了两部制水价、丰枯季节水价等水价制度,分类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等制度推行范围不断扩大。节水财税政策和激励、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洗衣机、换热器、冷却塔、1 灌溉机具生产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节水产业的发展。节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截至2008年,全国29个省级人民政府成立了相应的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70%以上的市级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二是节水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节水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通过对包括高用水行业在内的工业企业节水改造,显著提高了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水平,降低了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节水减排效益明显;通过实施城乡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减少了管网漏损水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100个国家级和近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丰富了省部联动、试点带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各地区立足实际,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

三是公众节水意识普遍提高。通过各种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全社会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民节水知识不断普及,公众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初步形成了较好的节水氛围,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全社会节水风气基本形成。

应该看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发展观念、用水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节水制度 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节水的投入力度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全社会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节水型社会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需水管理,强化节水减排,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产业结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进一步加强用水方式转变,优化用水结构,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城市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要求突破试点模式的局限性,整合各类资源,各部门和全社会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全面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生活、服务业。因此,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对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思路

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目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资源供需态势、生态与环境状况、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用水观念和用水方式,提出“十二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即健全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完善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落实“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体系、落实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和完善节水市场调节机制、全面加强节水基础性管理制度建设、推进节水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全面加强包括节水示范工程在内的重点节水工程建设,努力加大节水工作的投入力度,谋大事,求突破,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系统总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根据区域当地的实际情况,从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节水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基础工 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总结“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全面总结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情况, 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为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理清和拓宽规划思路,解决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发展方向、战略重点、政策措施及重点工程安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需要对事关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重点开展用水总量及效率控制目标、制度建设、节水政策、能力建设、重点节水工程和投入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重视对重大制度建设的研究和论证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针对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责任不明、驱动力不足、监督考核不力”等瓶颈问题,在深入调研、咨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重大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论证,合理制定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法制、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制度建设。

(四)突出对重点节水工程的研究和论证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在系统总结“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实施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节水工程的研究和论证,特别是要针对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 镇生活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及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提出并实施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点节水工程,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十二五”期间全国拟统筹建设一批节水示范工程,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编制技术大纲等技术文件

要在系统总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重点节水工程和重大制度建设的研究和论证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技术大纲等相关技术文件,统一相关技术要求,规范相关技术数据和标准,以加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六)组织编制规划报告

在调查研究、资料收集、重大问题专题专项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工程、经费投入及保障措施。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规划基础资料的统计、复核与分析工作,重视规划基础资料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要注重科学合理性,应用科学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等,规划内容要认真体现当前节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严格规划编制程序,按照规划编制工作阶段的要求,做好与各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保证依法编制规划,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

(七)加强规划的咨询与论证

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广泛征求有关方面和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最终成果。要提高规划编制社会参与度,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发扬民主,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广泛征求和听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规划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组织形式

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体系由领导小组、规划编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

(一)领导小组

水利部成立由主管司局牵头,有关司局、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胡四一 副组长:孙雪涛 成员:

水资源司:陈明 规计司:段红东 农水司:倪文进

综合事业局:郑通汉 水规总院:李原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水资源司 办公室主任:陈明、李原园

(二)规划编制组

规划编制工作组是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由水资源司、水资源中心、水规总院、南科院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全国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

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成果提供咨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组织机构。

五、进度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12个月完成,进度安排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10年7月至8月),水利部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技术大纲,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全面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确定研究 专题。

第二阶段:规划基本框架和报告编写阶段(2010年9月至12月底前),全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编写规划报告初稿。

第三阶段:规划报告完善、审议阶段(2011年1月至3月),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完善规划报告。

第四阶段:规划审查、报批阶段(2011年4月至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与上报。

下载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城建设规划治理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assrf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as教通【2013】113号文件精神,抓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1 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 为贯彻落实《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省xx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停车场治理工作方案

    停车场治理工作方案 为规范停车场管理,适应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根据《**省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市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要......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紧紧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实现“数字晋城”为总目标,依托智慧社区综合服务......

    污水治理工作方案

    污水治理工作方案 污水治理工作方案1 一、基本要求及原则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以治理城区生活污水为重点,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城市......

    三项治理工作方案

    消防大队开展“三项排查”和“三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根据支队《关于印发〈怀化市公安消防部队开展“三项排查”和“三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怀公消[2006]31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