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同破解我国谷子机械化生产之难题
共同破解我国谷子机械化生产之难题
作者: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宁学贵 金秋十月是谷子的收获季节。
可在长势喜人的谷子地里我们竟然见不到一台刈割的机械,谷子收获还要完全依靠人力,沿用传统的场上碾压方式生产。谷子机械化生产是我们农机行业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谷子,籽粒去皮壳后称之为小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最古老的传统谷类粮食作物之一。2012年全国有23个省从事谷子的种植生产,谷子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以淮河以北的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宁夏、新疆及东北三省(区)栽培为主。我国历史上谷子的最大种植面积曾在2亿亩,可见其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全世界谷子总面积现在大约为11亿亩,马里、塞内加尔、印度、朝鲜、埃及、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均有生产。
过去,谷子的产量较低,亩产一般在150公斤以下,收益低又费时费力,造成种植面积逐年的萎缩。近几年,随着国产优质杂交谷子的推广和市场对杂粮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谷子生产开始得以重视和扩大,农民的生产收益和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山西省示范的10万亩杂交谷子平均亩产达到了400公斤,农田配套条件好的亩产达600公斤,国内谷子最高亩产达到了810公斤。按每公斤谷子收购价3元折算,谷子亩产值达1200元以上,生产效益非常可观。
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谷子粮、草皆优。小米是人类食用米类中营养最高的米种,同时,由于谷子谷草比大,茎叶又是非常好的牲畜饲料,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近两年,在半农半牧地区谷子种植面积增长的很快。
山西省、河北省等地方政府更是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设立谷子发展专项资金等,积极支持和发展谷子的生产。
但目前谷子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非常的低。谷子生产过程中,只有平整耕地使用了机械,场上作业有一部分脱粒机械作业,其他环节还不能很好的进行机械化作业。
谷子种子细小,适宜簇生栽培,精量播种的难度高。目前一般实施的是条播和穴播,但出苗后为培育壮苗需要适时的间苗,以保证其适宜的密度。间苗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能满足谷子生产的播种机还非常缺乏,播种是制约谷子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个“瓶颈”。
谷子间苗和中耕除草也未实现机械化作业,还主要依靠人力,非常辛苦。
谷子生产目前最大的“瓶颈”当属收割。近两年四平东风、藁城亨泰、洛阳中收等企业一直都在进行谷子机械联合收获的探索,但并不顺利。成熟的谷穗低垂相互绞缠性大,使得分禾和拨禾喂入困难;谷子大穗包含了无数的小穗,脱粒小穗困难;谷穗穗骨易被击碎,增加谷粒清选难度。谷子有后熟作用,传统的谷子脱粒采用的是分段收割、场上石磙碾压。目前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击打和揉搓脱粒方式,对谷子脱粒效果欠佳,至今还没有成熟的谷子联合收获机投放市场。
综上所述,向市场提供实用的谷子播种和收获机械是农机行业的一个机遇和企业责任。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和帮助谷子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以点带面寻求突破。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共同寻找谷子机械化生产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原创能力和积极性。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谷子机械化生产将给与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发布时间:2012-10-16 提交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网信息中心
第二篇: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专题
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之浅见
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而必然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体现,城市建设要本着“丰满形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多建精品”的理念来建设,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营、开发城市。综合各地在城市建设当中碰到的难题表现为拆迁难、征地难、融资难、城市规范化管理难等,作为城市建设者一员经过几年的参与建设谈几点体会,供领导和建设者决策时参考。
一、完善城市功能,化解拆迁难度,达到双赢目的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来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等已经不适应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必须要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具体模式表现为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拓展新城开发新区等,这样就必然涉及拆迁问题,引发拆迁与被拆迁的利益矛盾,如何能解决好这对矛盾,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的前提,建议:
1、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进行规范分类,研究制定相应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模式。
2、实施城市改造建设时(特别是旧城拆迁改造),可以将房地产 开发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共配套项目捆绑在一起,运用代建制模式进行实施,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认真调研、核算,结合规划调整合理的容积率、土地性质等经济指标后进行开发建设。
3、政府要以保持平衡为原则,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经营、BOT、BT、旧城住宅区居住户自愿组合成联合体等多种模式来进行项目建设,在制-1-
订拆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让拆迁户利益,如拆迁补偿费可参照周边市场交易价格,安置住宅面积可适当放宽比例系数,使他们感到通过城市改造是有受益、有保障,这样政府既化解了城市拆迁矛盾,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住环境,起到双赢目的。
二、提升城市品位,考虑民生问题,解决征地困难
县委、县政府历来将民生问题当作政府议事日程工作来抓,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张,政府征用土地用与城市建设和开发是必然的,规划区内新老城失土农民逐渐增多,如何解决规划区内失土农民日后生活保障问题,是政府在征用土地前必须要考虑的民生问题,涉及农民养老保险、经济收入、生活出路、土地价格、城中村改造、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城建设当中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征地价格和旧村改造两大民生问题,一直制约和困扰着新城建设进度,是否将着两者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建议:
1、在制订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大民生问题,政府将城市改造范围内城中村改造规划列出计划,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好旧村或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规划方案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与新城周边住宅小区相协调。
2、规划用地面积指标:依据人口增长率,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来计算确定在一定年限内(20年)的用地规模。
3、规划模式要充分考虑日后城市管理,要充分考虑以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要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街道等部门参与指导进行规划、建设,不要拆了旧村,自行建造各种低层次的居住建筑,最
终由于各家经济条件不等建成一个破城,起不到城市改造和建设的目的。
4、规划方案:一个大的行政村改造成一个小区,或几个自然村组合为一个小区,一次规划,分地块或自然村按计划逐步实施,根据规划和实际功能需要,可以将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上部设计村民居住用房,结构布局可以为复式、越层、排屋、多层、高层等不同形式相结合,总体布置有集中绿地、公共活动场地、集体办公和活动中心等相应小区配套项目,充分整合空余土地,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旧城拆迁和新城城中村改造成高档精品住宅小区。
5、旧城改造和新城城中村实施主体由村两委,行政村如建设成高档的多层或高层公寓居住小区,按照核定的规划用地指标,节约下来的土地,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出台相关政策出让金按一定比例返给给村集体,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建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维修等集体公益项目。
6、临街或大型空间一至三层考虑商业等经营性用房,可以作为村集体和村民共有财产来经营或出租,村民可以按股份比例每年分红收入,还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保安、保洁、商店职员),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来引导,用政策来弥补损失,使老百姓感到不委屈,征地价格活契问题又可以得到解决,这样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破解了征地困难,政府不用投入大量资金来拆迁和旧村改造旧村,能起到提升城市品位目的。
三、搭建融资平台,筹措资金,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可靠的资金作后盾,很难进行
城市改造和建设,要多渠道来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1、依照规划实施情况和可操作性,根据现状土地存量,做好可持续发展计划,合理安排每年土地出让方案,按照政策出让金返回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用政府项目包装来进行融资,主动加强与各大金融系统联系,按照金融系统可融资的项目进行包装申请贷款。
3、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通过对公共设施项目的准确核算,捆绑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内进行代建。
4、将公共设施和市政实施项目包装推向市场,进行BOT、BT等招标代建中介公司,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以后交付给政府使用,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或其他融资平台取得建设资金,再支付给中介公司本金和投资利息。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执法能力
随着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迅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有序和规范管理城市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工作指标,也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工作职责。城市的面貌在于管理,城市管理是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具体表现为城市卫生保洁、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一系列工作,要达到有序管理,就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的职能部门来统一管理城市,新城和其他指挥部建设项目的建成,在城市管理上没有职能能及时跟上,脏、乱、差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违
法占地和违纪建房,广大群众反映相当强烈,不能谁建谁来管理,这样没有职能权力的管理分散,不但起不到城市管理的目的,遇到问题又出现相互扯皮、工作推诿等局面,使政府处于尴尬状态,建议:
1、政府可以组建一支具有城市保洁卫生、治安保卫、广告审批、园林绿化、市政维修、违法占地和违纪建房查处等管理职能的综合部门来全面管理城市运行,城市建设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不留一点盲区。
2、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分开,建设单位将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来管理。
3、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问题要有保障,由政府财政统筹来解决,建议可以在出让金收入部分按一定比例列为城市管理费用开支,政府在年初核定预算时综合考虑管理费用;或由政府统筹运作安排,在城市管理区域范围内相关单位和部门拼盘合作,共同支付。
4、城市管理成立专门的执法职能部门,有利于权力集中,执法标准相同,便于管理,建设单位建成一块,城市管理执法职能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能理顺城市管理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管理走上健康、正规的轨道,逐步提升城市品位。
克难攻坚、破解难题的根本是要充分发挥属地街道、职能部门、村两委的支持和配合力度,政府要大力向村民宣传城市意识观念,关键是如何选择好的试点村和实施主体的确定,如何从规划上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要求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相信经过几年努力,通过整体改造,能提升城市品位,将行政村改成居委会,村民逐渐转变成市民,逐
步提高农民素质,能逐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传统观念,建设和谐新城。
第三篇:唱响四部曲 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唱响“四部曲” 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筠连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刘朝平
宜宾筠连县属西部边远山区县,是四川省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富集县。筠连矿区无烟煤储量35.82亿吨,是四川省最大煤田,也是全国十三大煤炭建设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关闭整合,全县现有地方煤矿53对,国有矿井2对,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开工建设新维、船景等大型国有矿井。自2006年“7·16”事故和“12·1”事故发生后,县委、政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创新举措,2007年以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这在同类资源大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实属不易。如何破解安全生产难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面对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只要唱好“责任保安、依法管安、科技兴安、文化促安”这四部曲,就能实现长治久安。
一、责任保安
“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缺乏责任心安全生产只能是空谈,就安全生产工作而言,就是要促进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者,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是安全生产的间接管理者,起着组织、引导和管理的作用。两者的关系好比“岸上人”和“船上人”的关系。俗话说,“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挣断腰”。因此,政府一方面要落实自身的责任主体,另一方面还要促使企业落实好责任,使之更加“努力”。
(一)落实政府责任,当好“岸上人”。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目标全面量化,将高危行业细分为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消防火灾、危化品等六类事故控制目标,对于每个种类,制定完备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定性指标考核的内容,通过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使指标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定期应急救援演练、宣传教育经费投入、监管部门监管执法覆盖范围等重要指标都予以量化。通过细化量化考核指标,让每一个人,从县政府领导、安全监管部门、镇乡到每一个安全监管人员都有明细的责任,既便于奖励,也便于问责。
(二)落实企业责任,做好“船上人”。一是督促企业构建起安全责任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生产岗位工种、安全生产技术部门(科室)和专业人员、矿长及专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同时,分别建立起与之相配套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安监部门随时检查,对没有建立的部门实施惩罚。二是督促企业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建立安全风险责任机制,对每一个采区、采煤面、掘进头、峒室的风险责任都落实到人头,形成谁的责任谁来负,谁失职就处理谁的良好机制;在每次开工之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都要到现场调查分析掌握情况,确定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然后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危险源、隐患等情况制定防范措施,编制作业规程;现场安监员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检查,作业人员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正规操作。三是督促企业建立班组联保制度。探索建立班组联保互保制体系,让职工深感不仅负有自己不违章责任,还要监督制止他人违章的义务,做到相互监督,责任共担。凡在作业现场查获的违章,除对现场负责人处罚外,对班组其他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当月无三违、无轻重伤事故的班组,对班组成员要不同程度地进行安全奖励;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互助保安意识,强力推动职工向“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安全目标的迈进。
二、依法管安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于2002年6月经第九届人代会会第28次会议通过,为政府监管部门依法管安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作为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要具体探索依法管安的制度、方法和途径,使管理规范化、可操作化、可执行化。
(一)强化监管培训,练好“基本功”。为鼓励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专业型监管队伍。我县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参加煤矿安全专业学习的安全管理人员学习费用由县政府解决1/
3、部门解决1/
3、学员自身解决1/3,取得毕业证后,由县政府一次性奖励2000元。近年来,全县有近200余人参加了西安科大采矿专业函授大专、本科学习,为我县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备智力保障。当前,全县现有煤矿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通风专业2人,采掘专业4人,地质专业1人,机电专业2人;9人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7人通过注册成为注册安全工程师;13人参加西安科大在我县举办的采掘专业函授大专、本科学习。
(二)依法建章立制,织密 “法规网”。在近年来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我县已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岗双责制”、“一票否决制”、“述职告诫制”、“行政责任追究制”、“ 安全生产督查制”等制度,调整、完善和细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对具体人员的责任、考核的方式、责任的追究、督查督办的程序都做明确的规定。
(三)严格法规管理,扮好“监管员”。一是强化对监管责任主体的督查督办。建立全面、合理、强硬的督查督办机制,充分发挥县政府督查室、纪委监察部门、县安办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督查督办作用。建立检查指导机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的指导、检查监督,对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的部门或镇乡,采取各种形式,督促其改进工作、加快进度,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帮助提高,确保落实。建立实时提醒机制,对突破控制指标或指标高位运行的镇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述职、告诫。建立责任查处机制,对借监管之名“吃、拿、卡、要”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到位,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四不放过”的要求查处到位。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告诫、查处,促使监管责任主体随时警醒,时刻不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二是强化对企业责任主体的检查指导。建立安全生产日查月报制度,采取执法监管人员包区域,镇乡协管员包企业,企业安全员包重点的模式,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每天巡回检查,每周把检查情况进行上报,月底根据检查和整改情况,筛选出需要整改的企业进行督查督办,直至整改达标。安全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整改情况依法进行监管。三是充分发挥“利益杠杆”的作用,严格奖惩落实。对于安全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制落实得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对于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做到“奖要奖得让人眼红,罚要罚得让人心痛”。去年,对监管工作突出的6个部门每个部门给予1万元的特别奖励。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的企业和个人,不论事故的大小,该罚款的予以罚款,该追究法律责任坚决予以追究。如对不带班入井的矿长每次处罚1000元——5000元。
三、科技兴安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和装备、工艺、方法,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提高物质安全化的程度,有助于消灭或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建立机制,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把科技兴安的各项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保障科技兴安的投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规模和安全生产条件,制定合法、合理、规范、完善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费用明细帐目,设立专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不得截留。各企业围绕科技兴安,科学使用提留费用,对于企业在事故隐患消除、安全器材的购置、安全监控设施的配备、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及其它改善安全条件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加强监督实施,重点检查,确保企业按要求将安全费用落到实处,从投入上推动科技兴安。
(二)围绕重点,解决“投入方向”问题。任何一个企业均受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很高的装备水平。找准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科技投入的重点对于推进科技兴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就筠连煤炭行业而言,提高安全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是科技兴安的重要内容。一是健全煤矿安全检测监控系统。2006年全县所有煤矿均安装了煤矿安全检测监控系统,2008年又对全县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确保煤矿的安全信息畅通,达到超前防范事故的目的。二是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走“增加机器减少人”的路子。推广和应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从根本上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三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要求各煤矿企业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装备水平。2006年至今,全县煤矿共投入技改资金72458万元。同时,在其他安全生产行业也积极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如非煤矿山推进中深孔爆破技术,在客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监控运行速度等。
四、文化促安 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全面安全管理的系统中,最关键的是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把安全工作不断从部门工作推向党委、政府和工作,进而成为全社会自觉参与的工作,才是最根本性的保障措施。对此,必须重视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来规范人的行为,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人文环境,使每个人都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逐步使安全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习惯。
(一)强化人文关怀,培养“自主安全文化”。经济学中有个“木桶效应”,它说的是,木桶中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最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的那一名员工。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实现安全生产直接的受益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他们身外生产第一线,最清楚哪里有事故隐患,哪里最危险,最先察知事故前兆。许多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恰恰是个别人的违章操作却带来的是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只有每个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才能真正搞好安全生产。一方面,倡导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去检查一些煤矿企业,经常都可以感受到安全教育贯穿其中。出入井的职工夏可饮凉茶,冬可饮姜汤,从细微处见真情,从细节中体现出安全管理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些矿井往往赢得了职工们的信任,从而自觉以企业为家,自觉遵守安全规程。另一方面,倡导员工树立“我的安全我作主”的理念。倡导中海油提出的现场作业“五想五不干”安全行为准则: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三想安全工具,不配备不干;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通过积极倡导人文关怀和教育,实现安全生产由依靠政府到依靠企业管理、全员职工的自我管理转变。
(二)营造安全氛围,打造“全民安全文化”。一个地区的安全文化建设,取决于当地群众的整体素质。如果说对某一群体进行安全教育是做“点”上的文章,那么面向全社会进行安全文化普及则是做“面”上的文章。以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周、安全社区和安全单位创建等为载体,特别是推进安全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真正实现从“娃娃抓起”。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力、覆盖面,提高活动的宣传教育效果,使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加强对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的指导,有效推进安全文化进乡镇、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墙、安全宣传栏、安全宣传画廊、安全文化广场、开设安全课,评选安全文化示范学校、示范家庭等工作,充分调动和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把安全知识普及到基层。通过设置固定安全标语,制作宣传挂图,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大赛等,强化全社会安全氛围营造。
第四篇:职业学校如何破解专业教师紧缺之难题
职业学校如何破解专业教师紧缺之难题?
作者: 发布于:2006-12-27 12:30:30 文字:【大】【中】【小】 摘要: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从重数量扩充转向重质量提高、从重硬件投入转向重软件建设,从重外延拓展转向重内涵丰富。但职教的转型同样也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刚刚召开的全省重点职业学校创新联盟第五届论坛上,与会的校长就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专业课教师为啥抢手”的话题。
专业课师资普遍紧缺
一提起专业课师资问题,校长们就眉头紧锁。有校长告诉记者,当前职校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理论太多,技能太差”。而从企业一线招聘技工进校当教师,又面临重重困难。因此,想要招聘一个好的专业课教师,有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校长坦言,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方针,目前好的专业课教师仍是“一将难求”,而职校在师资培养上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些发达国家职校的专业课教师数量往往能占到全体教师总数的近七成,而我国目前的比例大致为各占50%,这不是一种好现象。”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黎明直言不讳。他说,好的专业课教师难找的深层次原因是职校学生及其家长热衷于升学、教师教育创新不够等。他举例说,德国就有专门学校负责培养既懂专业、又通晓教育教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类似的学校并不多。“现在是到了大力关注职校专业课师资建设的时候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表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要实现现阶段职教的平稳转型,切实加大专业课师资建设力度正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据记者了解,我省目前共有600多所职校,除其中的70多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外,其余的学校普遍面临专业课教师紧缺的难题。“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百万年薪聘请高级技术工人,很多人都因此为职业教育欢呼。但他们没看到专业课教师的缺口问题,而这关系到职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校长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专业课教师为啥难找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居于领先地位。但即便这样,全省职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总体上也不容乐观。据专家介绍,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因而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先天不足。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又相差很大,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双师型”教师;即便是同一专业,由于课程不同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所有这些,都使职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当然,还有一些体制性的问题。譬如我们想要的教师进不来,而不想要的教师却偏偏往学校里塞。”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照富讲述了他的苦恼。原来,他们想招的教师是那些企业一线的懂技术、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技术能手,但囿于现行的人事制度安排,要实现企业工人向职校教员的角色转换,难度却不小,“有时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相反的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优先安排本地的师范类毕业生担任教师,因此分配进职校的往往是一些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职校来说,这不仅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还成为一种负担。温岭市职技校的做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律先到企业一线脱产培训一年,熟悉和掌握有关技能后,再安排进学校讲课。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由于好的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校的“香饽饽”,也是企业争抢的对象,因此专业课教师跳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的紧缺。像我省一所职校,近5年来从湖北省招聘了10多名“双师型”教师,但如今依然留校任教的仅半数。据了解,这些教师跳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待遇更好,给的报酬更高。
破解之道主要有三
虽然专业课教师依然紧缺,但我省各地的职校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以破解这一难题。据介绍,举措之一是加强自身造血功能,“转化”教师。像长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在国内外建立了4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其中,与德国富尔达BBZ培训中心合作建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投入高达100多万元,目前已有26名专业课教师在异国他乡接受培训,并取得了技能证书。从今年起,该校更是要求45周岁以下的文化课教师选学一项专业技能参加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使80%的教师达到中级工水平。而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也与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合作办学,仅2005学年就选派8名教师赴国外受训,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举措之二是外聘兼职教师,留有余地。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现有专业课教师90多人,同时外聘了23名兼职教师。“由于绍兴市出台优惠政策,职校教师如有缺编,政府将按缺编人数拨给学校一定的人头费,因此外聘教师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在校长娄华水看来,“2/3的本校教师+1/3的外聘教师”是较为科学的专业课教师构成,因为适当数量的外聘教师有利于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不致于引发那种“一个专业取消导致一批专业教师下岗”的现象。
举措之三是打破壁垒,引进专业人才。早在几年前,临海市就出台政策,允许职校在招聘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时,降低学历和年龄的要求。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仅临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从外省引进了多名“双师型”教师,并形成了以15名技师和2名高级技师为骨干的专业课教师群。另外,上虞市也放宽了该市职业学校对紧缺专业和特别优秀人员的年龄限制,并将聘期内的年薪提高至3-4万元,以吸引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加盟。
上一页 1 下一页
第五篇:简报之探索和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难题
探索和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难题
单位产出效益低,散户经营成本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是大势所趋。这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连续提到农业,今年也提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但发展现代的规模化、立体化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农民收益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破解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友邻乡镇陶庄镇就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农田全程托管”的多赢之路。他们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由农民将水稻、小麦两季的生产和管理,全程托付给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种植管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全程托管”合同,受托后,合作社聘用人员负责田间管理,按每人管理特定的亩数、每亩水稻生产管理费以一定的价格标准落实生产管理责任制,合作社负责耕作、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割、烘晒、保管期间全部管理和费用,农田全部实施高产、优质水稻良种,并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管理,同时进行自繁良种。收获后根据农户选择结算,可直接向农技站提取商品稻麦,或直接按市价兑现。合作社确保水稻、小麦的亩基础产量分别为600公斤和400公斤,高出部分由托管方与受托农户按比例分成;托管费随市场价格调整;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减产,基本产量相应减少。农户按测算标准适时付给合作社种植管理费。
当然 “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与村、圩口和田块之间,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相差很大,不少田块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严重影响机械化耕作。二是聘请管理人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新的作业方式、新的种植和管理理念接受难、接受慢。三是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全程托管”,在具备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很大的投入。合作社需要购置收割机、中型拖拉机、插秧机、弥雾机等各种农用机械,还需要建设相配套的农机和种子、肥料、农药等储存仓库,这些投入是必需的,也是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多的。而且,合作社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病虫害暴发等各种自然风险。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解决和处理的。
纵观荻垛镇的农业发展之路,小型农场化生产是目前的趋势,特色高效农业经营是转变的趋向,如何在实践中找出一条适合荻垛特色的新路,是值得我们荻垛所有镇、村干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该从别人的范例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拓展出一些创新的思路,思考出一些实用的措施,打造出一条我们荻垛自己的农业规模化多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