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明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相关科室职责的通知
富阳市发展和改革局文件
富发改综合„2010‟31号
关于明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
相关科室职责的通知
各科室(分局),局属事业单位:
根据富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行政许可科等事项的批复》(富编[2010]1号)精神,我局机关内设的综合发展科(社会发展科)和农业经济发展科合并,组建新的综合发展科,增挂社会发展科、农业经济发展科牌子,增设行政许可科。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公开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提升局机关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经研究,现将相关科室职责明确如下:
1、行政许可科:负责内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负责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创业投资企业备案、地方企业发行债券初审、软件产品登记初审、软件企业认定初审;负责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批复、以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1 -
告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审查)、核准类项目申请报告评估、政府信息化项目的评审(审查);负责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除外)变更;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网上运作,开展“一站式”审批服务,并做好审批项目的联审联办、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工作;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做好行政许可、审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投诉的调查工作;承办本部门及市行政服务中心交办的其它事项。
2、投资科:研究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
和投资导向,以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市投资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提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措施;负责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评审(审查);参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变更、验收和考核评价。
3、工业经济科(外资科):负责编制并执行全市产业政
策(导向目录);负责全市工业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审查);负责办理限上工业、外资项目审核转报;负责全市开发区及工业功能区规划论证及扩容、整合等工作;负责全市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审核、申报,以及外资项目国产设备退税及进口设备免税审核转报等工作;组织或参与重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审查和国家、省重大外资项目申报引进工作;组织或参与全市相关专项整顿工作;负责全市工业项目竣工考核评价。
4、综合发展科(社会发展科、农业经济发展科):负责
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包括
年度的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协调编制和衔接平衡各类专项规划;负责做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工作;负责研究提出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衔接平衡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全市社会发展状况;承担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衔接平衡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气象等农业农村经济年度计划;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制订农业生产基地、农村小城镇建设计划;参与全市农业发展基金的安排管理及市支农资金、物资的安排;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负责审核上报农、林、水基本建设项目等工作。
5、服务业发展科:负责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战略、政
策措施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制订和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负责服务业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审查);负责审核上报服务业项目;牵头协调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安排与审核,履行服务业发展及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以及乡镇街道服务业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组织等职能;承担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服务业项目变更。
6、信息科:负责全市信息化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
监督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本市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负责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评审(审查);参与管理和监督政府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组织协调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化重大应用工程(项目)的实施;组织
制定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信息产业的管理和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承办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办公室和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和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7、粮食管理科(粮食执法检查科):负责全市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研究提出粮食流通有关政策措施;负责编制全市粮食流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管理全市储备粮油和仓库设施建设;负责军供粮、救灾粮的供应和安排;组织协调“订单粮食”任务的落实;负责对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政策性用粮的购销及粮食进出口活动中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制定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并组织实施;依法查处粮食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受理对粮食经营者违反粮食政策法规的举报,并依法进行查处。
8、体制改革科(企业上市科):研究提出我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承担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划、协调、试点、指导等工作,负责处理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日常事务;制订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年度改革项目;组织制订企业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负责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重点骨干企业转制方案的协调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掌握改革动态,总结改革经验,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市政府报告和提出建议;研究提出企业上市政策,负责企业上市的指导、协调、服务和审核推荐等工作。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 审批 制度 责任 分工 通知
抄送:富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富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2010年2月24日印发
第二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进一步规范全省地税系统行政审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经云南省地方税务局研究,决定对省政府第150号令决定调整的地税行政审批项目作以下规范,请各局严格遵照执行;
一、调整的项目范围
按照省政府150号令的要求,此次涉及调整管理实施机关的地方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为:
(一)资源税困难减免审批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调整到县级人民政府;
(二)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四)2000万元以下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五)总机构提取管理费审批(跨州市除外)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县(市、区)地税局、省直征局。
二、调整时间
从即日起,省局不再审批以上调整的项目,由调整后的管理实施机关审批。
三、审批要求
除资源税困难减免审批、总机构提取管理费审批以外的其他项目审批程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受理机关。审批事项的受理机关由纳税人自行选择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或有审批权限的州(市)地税局;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州(市)地税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
(二)受理申请。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受理机关应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1.不受理。如果申请事项属于地税机关管辖范围,但不需要审批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同时告知其解决的途径。
2.不予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地税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作出《税务行政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
1),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要求补正材料。申请人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出具《补正材料告知书》(附件2),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
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出具《税务行政审批受理通知书》(附件3)。
(三)审查。具有审批权的机关直接审查申请,但可以征求下级地税机关意见;审查应当以书面审查为原则,依法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四)决定。行政审批决定应由有审批权的地方税务机关书面作出,任何一个审批环节不得因不同意而自行终止。
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遵循内外卷分离的原则,对作为“内卷”的各种审批表,审批机关按要求归档,不送达纳税人;对作为“外卷”的决定,审批机关按审批结果制作准予或不予的审批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对于决定的形式,有法律文书的,统一使用法律文书;没有法律文书的,暂由各州(市)地税局和省直征局参照有关法律文书自行确定。
(五)时限。按照省政府第150号令的规定,本次调整的涉及我系统的审批项目审批期限均为26个工作日。调整项目26个工作日的时限原则上按以下标准分解:
1.主管地税局受理申请的:基层管理分局(所)4个工作日,县级地税局6个工作日,州、市级地税局16个工作日。
2.州市级地税局受理申请的,需转县级地税局实地核查和审核,核查和审核时限为10个工作日。
附件:1.《税务行政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
2.《补正材料告知书》
3.《税务行政审批受理通知书》
4.《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情况汇总表》
二○○九年三月九日
第三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多行政管理领域,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根据统计,我国现有150多个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行政审批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国防、外交、[1]公安、经济、城市管理等20多个领域、50多个行业。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正式成为WTO的成员的今天,而行政审批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在行政审批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有些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来自国内外改革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2]
改革历程编辑
改革概况
2001年9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1〕71号),成立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工作全面启动。[3]
国务院已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4] 2013年6月,国务院明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牵头单位由监察部调整为中央编办,国务院审改办设在中央编办。[5]
实施改革
2001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2001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发〔2001〕33号】。[6]
2002年4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审批制度进行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确定了15个大中城市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课题研究,此后又组织了国务院各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承担课题研究的15个大中城市和一些国务院部门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组织开展研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些地方和部门还聘请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多方协作,集思广益,提高研究质量。[7]
展开研讨
2002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焦作市委、市政府在焦作市联合举办了全国首次行政审批制度研讨会。围绕如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展开讨论,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负责人参加研讨会。[8]
2002年6月6日~7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
[9]加入WTO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在天津市隆重召开。2012年2月24日,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在海南顺利召开,国内14名专家教授汇集海口以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为范本,探讨推动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10]
国务院改革工作会议
2002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11]
2011年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重要讲话。[2][12]
2012年8月23日,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行政法规、国务院及部门文件设定的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或进行调整。[13-14]
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2008年8月5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方案》三个文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马馼主持会议并讲话。
[15]
2009年5月19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力气再减少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控,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6]
2009年7月16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第三次会议。马馼主持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把好合法关、合理关、监督关,确保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目标的实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7]2009年12月25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会议,重点审议国务院部门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会议认为,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部门的职责,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和管理相对人、有关专家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审核论证,与各有关部门作了充分沟通协商并达成了一致意见,提出的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既积极又稳妥,同意进一步论证后报请国务院审定。
[18]2010年9月25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五次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决定的贯彻落实,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9] 2012年4月25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部门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情况汇报,审议了建议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研究了下一步工作。马馼主持会议并讲话。[20]
取消审批项目
(第一批)2002年10月,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21]
(第二批)2003年2月,取消406项行政审批项目,改变82项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方式。[22]
(第三批)2004年5月19日,取消和调整495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409项;改变管理方式39项;下放47项。在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中有25项属于涉密事项,按规定另行通知。[23]
(第四批)2007年10月9日,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128项;下放29项;改变管理方式8项;合并21项。另有7项拟取消或者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是
[24]由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第五批)2010年7月4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84项。其中取消113项,下放71项。[25]
(第六批)2012年8月22日,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184项;下放117项;合并13项。重点对投资领域、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特别是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26]
2013年5月15日,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1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0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取消或下放管理层级的机关内部事项和涉密事项13项。[1]
推进改革
2003年9月18日,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27]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5号)。
[28-29]
颁布行政审批法
2004年7月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颁布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0-31]
地方政府首设机构
2013年8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首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32-38]
改革内容编辑
一要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以部门规章、文件等形式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要限期改正。探索建立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
二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
新设审批项目,必须于法有据,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部门不得以规章、文件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研究制定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设定和管理办法。[39]
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
把适合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和管理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招标、合同外包等方式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承担。抓紧培育相关行业组织,推动行业组织规范、公开、高效、廉洁办事。
四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并逐步向村和社区延伸。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做法,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审批项目较多的部门要建立政务大厅或服务窗口。
五要加强政府监管。
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监管责任,制定后续监管措施,强化工作衔接,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依法监管上来,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加强日常动态监管,保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六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深化审批公开,推行“阳光审批”。加快推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
七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政府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规范上下级政府的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质量。
总体情况编辑
一是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的状况明显改变。2004年,监察部、国务院审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审核论证。经过严格审核和充分论证,国务院决定第三批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495项。至2006年,国务院部门分三批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806项,达到了国务院部门全部审批项目的50.1%。[40]
二是保持上下衔接,形成了国务院部门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良性互动的格局。国务院各部门加强对本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与协调,提出了审批项目上下衔接的意见和办法;各省(区、市)对照国务院部门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从审批部门、审批对象、审批依据、审批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核对,根据不同情况对审批项目作了分类处理,并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办法,防止管理上出现漏洞。[40]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相关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对应由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取代个案审批的事项,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对转为日常监管的事项,加大事中和事后检查力度;对不再实施审批,转由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的事项,积极稳妥地做好移交工作。[40]
四是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制约,行政审批权力的运行逐步规范。不少地区和部门在改革中逐步建立了行政审批受理、实施、监督等环节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受理环节,建立公示制度,对审批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主体、条件、程序等内容予以公示;在实施环节,严格限定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程序,并普遍实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在监督环节,完善内部层级监督机制,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和不当审批行为予以纠正。[40]
重要意义编辑
国务院审改办主任、监察部副部长李玉赋: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些问题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41]
其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审批权和审批行为,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41]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使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在维护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41]
第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41]
第四篇:河北省明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七项重点工作
河北省明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七项重点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日前,河北省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0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七项重点工作。
一、抓好已公布取消和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落实。对已公布取消、下放的行政许可项目认真搞好落实和衔接,不得以任何名义实施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要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条件、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审批权限。巩固清理规范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成果,加强后续监管,确保落实,防止反弹。
二、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清理规范试点工作。对省直部门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监管事项开展清理摸底工作,选择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监管事项多的3至4个部门先行试点,科学论证,最大限度地予以减少和规范。各设区市也要积极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监管事项清理规范试点工作。
三、做好与国务院公布取消和调整项目的衔接工作。按照国务院新公布取消和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及时跟进,认真搞好衔接落实。对要求取消的,一律予以取消;下放管理层级的,做好接收工作;调整实施机关的,及时搞好移交和接收;要求合并的,予以合并。
四、妥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涉及部门职能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公布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对省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职能变化的部门,实施机关发生变化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妥善调整,并即时公布。设区市、县(市、区)对调整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协调机构改革中职能变化部门做好审批事项的转移和衔接工作,理顺部门之间的审批职能,解决审批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的问题。
五、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继2009年完成房地产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2010年重点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加大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通过规范规划和项目审批行为、完善招投标制度、健全土地出让和规划审批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六、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和管理。对所有保留实施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全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予以全方位监督规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取消后仍需加强监管的事项,建立健全后续监管制度,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管,既防止违反规定继续审批、变相审批,又强化间接管理、动态管理,防止监督“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快建立和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行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网上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新设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论证机制、行政许可项目动态评估机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收费行为,对向相对人收取费用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将收费依据、标准和程序予以公开。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禁政府部门与中介服务机构挂钩或指定服务。
对河北省行政区划中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的一些理论思考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国或一个地区行政区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或该地区社会的稳定 1
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笔者的家乡河北省行政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行政区划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理论思考。
一、河北省行政区划的现状
河北省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2007年左右总人口为6898万人。省会为石家庄市,现有石家庄、唐山、邯郸、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11个地级市。市下辖172个县(市、区),其中23个县级市、115个县、34个市辖区。全省共有1970个乡镇,50201个村民委员会。
二、河北省行政区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河北省省内实行的是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四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河北省的这种行政区划,虽然在过去为维护其省内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并对社会经济形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作用。河北省行政区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北省的政区规模偏大
在我国目前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河北省的面积虽然不像新疆、西藏、内蒙、四川过大,但河北省以其1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1位。河北省的面积与韩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国土面积几乎相当。河北省的人口在2007年左右接近6900万,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6位,仅次于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苏。河北省的人口比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还要多。所以,河北省在面积和人口两方面的规模都偏大。河北省政区规模的偏大引发出很多问题,给河北省的统一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二)河北省的行政管理层级过多,管理效率低下
与我国其它省份相同,目前,河北省省与县之间也普遍设了所谓的地级市,共有石家庄、唐山、邯郸、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11个地级市,实行了市管县行政区划体制。虽然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层级为省(自治区)──县(市)──乡(镇)的三级制,但现实中河北省同全国其
它省份一样普遍实行的却是省(自治区)──市(自治州)──县(市)──乡(镇)四级制。河北省行政区划层级过多且比较混乱,省、地两级的管理幅度偏小,从而浪费了行政资源,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官僚作风,加重了社会负担。
(三)政区设置不规范
河北省行政区的设置极为混乱。地级设置有市、地区、自治州、盟四种类型。县级设置类型就更多,有县、市、自治县、旗、市辖区、郊区等形式和名称。乡镇一级也是如此。这种设置的极不规范,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也增加了交往的困难。尤其是市制的设置表现的更为集中和明显。从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到县级市都称为市,其中既有整县改的带有广大农村的市,也有切块而成的纯粹市。市的功能和概念不断被扩大,市的设置随心所欲,由此造成政区管理上的混乱,最典型的就是市管市。市管县市体制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难度,错乱了城市的职能,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市管县市使所谓的“市”既要管理作为城区的城市,又要管理一般来说要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市就需要具有管理城市和农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职能,致使其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增加了社会成本。
(四)行政区划不尽科学
河北省的行政区划不科学、不合理,存在很多问题。河北省行政区划规模偏大,辖县数目过多,容易导致管理不善,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邻省行政区域边界的某些地段破坏了自然——经济区域的完整,容易引起边界纠纷,不利于安定团结;管理层级太多且复杂,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加重社会负担;行政区划层级、名称设置混乱、含糊、复杂,给管理和相互交流往来造成了困难。市制设置问题突出,尤其是“市领导县市”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三、河北省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
根据河北省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河北省的行政区划改革应本着 “小政府、大社会、统一、规范”的指导思想进行和展开,其具体方案为“分省、撤地、并县、虚乡、协调、统一、规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规模,统一设置规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效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地方相互往来交流和共同发展。
1、分省。前已提到,河北省的政区规模偏大,为了便利中央对于河北省的领导,特别是为了适应河北省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河北省进行合理的分割合并,减少省级行政单位规模,是很有必要的。学术界最近十几年建议继续分省的呼声愈来愈高,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机构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的探讨,所以河北省进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及时展开具体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分出了海南省,四川省分出了重庆市,都是比较成功的分省实例。
笔者认为,河北省分省是可行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充分吸取历史上分省的经验教训,不应当仅仅是历史循环的继续,更不应当是新一轮历史循环的开始。因此河北省在分省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分就要分彻底;第二,分省要有利于减少机构和地方层级;第三,分省的同时要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上进行革命,告别金字塔式的管理传统,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新模式,以防止现省消亡后以别的名义复辟。做不到这三点,河北省继续分省就没有意义。
2、撤地。河北省地级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省级管理规模过大和县级设置数量较多而采取的一个临时性措施,但缺乏宪法根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地方政府为省(自治区)、县(市)、乡(镇)三级,同时地级设置始于80年代以后,在我国也缺乏有力的历史根据,并且与世界惯例与潮流不符。
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在我国省级规模过大、县级数量过多的情况下,它确实有效地解决了管理的效率和品质问题,也起到了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区域经济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管县体制所产生的初始效应日趋式微,并逐渐偏离其改革初期的目标,其弊端和局限性愈来愈突出。首先,地级城市规模小、辐射功能弱,“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出现,使地县级的矛盾加剧。再次,市管县体制往往由原来的市带县、工农互补异变成了重工抑农、厚工薄农,导致“三农”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最后,市管县体制管理层次过多,行政管理成本高。
总之,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已经愈来愈明显,非常有必要顺应时势,在“缩省”和“并县”的同时,将其纳入到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加以裁撤。恢复我国宪法规定的省辖县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3、并县。县制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各级行政区中最为稳定的一级,是我国影响最
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行政区设置,有着相当深厚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设置2863个(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和市辖区),除去845个市辖区外,其他的正式县级建制为2018个。如果再加上单置的地级市282个(很多由整县升级而来),总数为2300个。河北省下辖172个县(市、区),其县(市、区)的数量仅次于四川,在全国排名第2位,因此县级设置过多是河北省目前行政区划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和问题。河北省县级设置过多带来的一些问题弊端也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首先,县级设置的增加导致了行政效率的降低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其次,县级行政区的数量与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不相容。总之,河北省目前的县级行政区的数量偏多,规模偏小,加重了社会负担,影响管理效率和品质,且与社会发展趋势不符。目前河北省的县级行政区划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并且调整的时机也已成熟,应该着手科学规划和调整县域数量与规模,展开“并县”工作。在“并县”的同时,还应该分期、分批扩大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等。
4、虚乡。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序列的基础部分,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在农村社会政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河北省现行乡镇体制在我国的历史时期,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农村的政治、社会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行的乡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与河北省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乡镇政府的存在已经是弊大于利,河北省现行的乡镇体制已经明显阻碍了其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河北省应尽快撤销乡镇政府,虚化乡镇建制,恢复农村自治。“虚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国传统和中国国情,符合社会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需要,能极大降低农民负担,能有效缓和社会矛盾,能有力地推动各种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总之,河北省乡镇一级区划建制已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宜顺应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需要,撤销乡镇正式建制,虚化设置,使其朝着精简、自治的方向发展,利国利民。
第五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2008年,承德无线电管理分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为保证承德市无线电管理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结合无线电管理实际,进
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有关配套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流程办理设台审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许可事项、设定条件及依据
我局主要共有十项行政许可,取消两项。主要有:无线电台(站)设置审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频段和有关技术指标的核准;研制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时,进行实效发射实验时的批准;驻华代表机构、来华团体客商等外籍用户设置、使用无线电(站),携带或者运载无线电设备入境的审批;无线电(站)呼号审批;无线电频率指配;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关核准;广播电视专用频段频率指配;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卫星地球站审批。停止两项(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注册登记费)。
(二)行政许可事项许可时限
我局窗口接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5个工作日完成初审。经审定合格的,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书面答复。
(三)行政许可事项统计
今年以来我局共办理各类行政许
可35起。经核实没有一起超范围、超时限的行政许可;没有擅自增加许可环节、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制度完善,审批规范。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注重转变观念完善体制
在进一步学习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注重相关法规的贯彻落实,局领导始终围绕这一重点做工作,各科、站形成合力抓落实,做到了“一个强化”、“二个坚持”、“三个倾斜”。“一个强化”: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改进机关工作方式和作风。“二个坚持”:一是坚持检查督促。结合阶段性、综合性工作任务,定期做好行政许可的检查讲评,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收费、办照、检测等方面坚持原则,不吃请,不索要收受财物。“三个倾斜”:一是领导力量倾斜。成立了局长挂帅、监督检查科专职负责,各科、监测站参加的行政许可领导小组,切实
加强对行政许可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执法力度倾斜。监督检查科和业务科加大对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查处力度,对部分非法用户进行了查处,维护了空中无线电电波秩序。三是宣传倾斜。为提高无线电管理的知名度,我局在重大节日及条例纪念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无线电管理条例;在新办公区树立夜景照明广告牌,提高了市民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二)明确责任,注重增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运行程序,我局制定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规定》。规定了监督检查的内容及检查形式。在行政许可实施中,明确了责任,强化了领导审批负责制,细化了窗口责任人、行政许可责任人的职责。监督检查科对每一项行政审批进行核查,经审核无误后,由分管领导在行政许可受理单上签字,进一步增强了许可的透明度。
(三)细化措施,注重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省无线电管理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我局行政许可事项做了进一步的修改,重新修订了《河北省信息产业厅承德无线电管理分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暂行规定》,对无线电台站审批工作程序、设台指南、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无线电干扰查处工作程序和电磁环境测试工作程序进行了细化,使行政许可的部门和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更加有利于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局能够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行政许可,但是由于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社会认知度低,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普及不够,致使违章设台、擅自设台现象较为普遍。网上办公自动化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
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强化监督,完善制度。我局把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行政许可全过程之中,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围绕行政许可各项规定、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进行评价和考核,形成自我检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行政许可的顺利实施。
(二)搞好宣传,推行网上办公自动化。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了解无线电设台审批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网上办公自动化建设,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办公自动化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