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建筑构造与材料
课程代码:9900486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
学分:2
课程开设目的: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主要学习建筑的构造与材料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获得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分类、性能,选择应用以及建筑构造与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为以后该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设计打下基础并适应本专业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
1.学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各类材料的组成特性技术性能;
2.培养学生在建筑构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初步能力;
3.学习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方法;
4.培养学生根据功能要求、材料特点来选择和设计出既合理实用又安全、简约的构造方法和能力。
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专业和实践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 1
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地运用装饰构造和材料。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
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
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建筑构造与材料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
(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材料与构造-上-室内部分》,张长江,陈晓蔓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材料与构造-下-景观部分》,詹旭军,吴 王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装饰构造》,谭建新 ,刘广洁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装饰材料》,丛遵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二篇:工程预算-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工程预算》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预算
课程代码:9900493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2
学分:2
课程开设目的:
工程预算是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其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专业理论性及技术操作性。工程预算就是事先确定建设项目中从开工到竣工所需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及活劳动为社会新创造价值的经济技术文件,也就是确定建筑装饰工程预算造价的经济技术文件。根据工程行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开设工程预算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对装饰工程造价方法、预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专业素质。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预算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
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工程预算》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工程预算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教材及参考资料:
1.《实用装饰工程预算教程》
2.《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3.《全国统一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三篇:《XXX》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XXX》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XX
课程代码:XX
适用专业:XX
学时:XX其中,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
学分:XX
课程开设目的: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与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等。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1.前课程考试现状与存在问题;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课程培养目标
1.认知领域;
2.操作技能与能力领域;
3.情感领域(职业素质)。
......
四、课程考试模式
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根据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包括平时形成性考试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的方式方法、时间、成绩所占比例等。
例如:期末半开卷考试X分钟XX%
平时开卷考试(X次)X分钟/次XX%
实验操作考核X分钟/次XX%
口试XX% 面试XX% 作业XX% 考勤XX% 课堂表现XX% 其他XX%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
教材及参考资料: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四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基本构造原理、常见的构造作法,以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土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经营与造价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常用建筑构造的作用及构造设计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和材料做法,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明确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各种建筑构件在布置上的要求,能根据建筑构造的作用和特点、具体情况,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形式,知晓其构造处理方式和手段。
4、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三、课程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加以了解的扩大知识面的延展性内容,在工作中可进一步学习。
2、熟悉:一般性掌握的资料性内容,在工作实际中要学会使用。
3、掌握:必须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基本构造作法。
四、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分工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遗漏,作以下界定:
1、《建筑制图基础》课程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图样包括剖面图的画法等内容,为本课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打下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为本课程建筑构件常用做法的选材打下基础。
3、与《地基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基础部分只介绍地基基础的概念、一般 基础形式和构造。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和截面计算。
4、与《建筑结构》课程:本课程只涉及承重结构类型,而不涉及承重结构设计。
5、与《建筑施工》课程:本课程重点为建筑构造处理,而不涉及施工方法。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筑构造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常用的、尤其是以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配合录像和IP课程等教学辅助媒体进行系统学习,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教学内容 民用建筑概论
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基础构造 墙体构造 楼层和地面构造
饰面装修 楼梯构造 屋顶构造 门窗构造 工业建筑概论 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复习总计学时
学时 2 6 4 8 4 6 8 8 6 8 6 4 2 72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重点、具体掌握深度、课内思考题或习题。IP课程是本课程的重要媒体之一,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知识点。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辅助教学媒体,录像片是文字教材的补充,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总成绩包括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侧重考察学生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熟悉和理解,通过笔试的形式进行,卷面分值100分,了解内容占15~20%,熟悉内容占25~35%,掌握内容占45~6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内容:
1、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2、建筑的类型和建筑物的等级。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教学要求:
1、熟悉民用建筑的基本构成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和建筑物的概念。
3、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熟悉建筑模数的含义和应用。
二、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建筑平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2、建筑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3、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依据。
2、了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3、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主要内容。
4、掌握建筑平、立、剖面图的识图方法。
三、基础构造
教学内容:
1、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
2、基础的类型。
3、常用刚性基础的构造。
4、基础沉降缝构造。
5、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教学要求:
1、掌握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区分。
2、掌握基础的类型和对应的适用情况。
3、了解刚性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混凝土基础的构造要求。
4、了解条形基础沉降缝的两种做法。
5、掌握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处理方式。
四、墙体构造
教学内容:
1、墙体的作用、类型、承重方案及设计要求。
2、砖墙的材料和组砌方式。
3、砖墙厚度和局部尺寸的确定。
4、砖墙的细部构造。
5、砌块墙的类型与规格、砌块墙的细部构造。
6、块材隔墙、骨架隔墙、板材隔墙的构造。
7、变形缝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8、墙面保温构造,节能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墙体的作用、设计要求和分类。
2、了解砖墙的主要材料和选用。
3、熟悉砖墙的组砌方式和常用的墙体厚度。
4、掌握勒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和构造柱的构造要点,了解其作用。了解墙体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5、熟悉砌块墙的构造、了解隔墙的种类和构造。
6、熟悉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条件。了解墙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措施。
五、楼层和地面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板层和地面的基本构成和楼板的设计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种类、特点和构造形式。
3、对地面的要求,介绍地面的类型和地面变形缝构造。
4、楼地层的防潮防水。
5、阳台和雨篷的构造。
6、建筑楼层的隔声。
教学要求:
1、掌握楼地层的基本构造层次。
2、了解楼板的设计要求和主要材料。
3、掌握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布置原则,掌握板式楼板、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适用条件和构造特点。
4、熟悉装配整体式楼板的特点,熟悉密肋填充块楼板和叠合式楼板的构造特点。
5、了解阳台的类型和组成,掌握阳台承重结构的布置和阳台的排水构造。熟悉阳台栏杆的构造设计。
6、掌握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
6、掌握楼地层的防水防潮构造措施。
7、了解楼地层隔声措施。
六、饰面装修
教学内容:
1、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墙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3、楼地面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4、顶棚装修的类型及材料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饰面装修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2、熟悉墙面装修、楼地面装修、顶棚装修的分类、特点。
3、掌握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墙面装修中常用墙面装修做法和选用。掌握墙裙和护角的一般构造做法。
4、掌握常用的楼地面做法和选用。
5、熟悉吊顶的基本组成和构造。
七、楼梯构造
教学内容:
1、楼梯的形式和组成和设计要求。
2、楼梯各部分的尺寸。
3、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和构造。
4、楼梯的细部构造。
5、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电梯的类型与组成、电梯与自动扶梯的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楼梯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2、掌握楼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求。
3、熟悉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掌握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适用条件和构
造特点。
4、熟悉栏杆、踏步、扶手等的构造做法及其连接构造,熟悉防滑处理。
5、掌握台阶和坡道的形式、尺寸和构造作法。
6、了解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的条件,了解电梯的布置方式和类型。
八、屋顶构造
教学内容:
1、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屋顶的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作法和细部构造。
4、坡屋顶的承重结构,瓦屋面作法和细部构造。
5、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教学要求:
1、了解屋顶的类型、组成和设计要求。
2、掌握平屋顶排水坡度的形成和主要排水方式,屋顶的排水组织。
3、掌握柔性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和细部构造要点,各层次的作用。
4、熟悉坡屋顶的构造层次,熟悉瓦屋面的构造作法。
5、了解常用的屋面保温和隔热措施。
九、门窗构造
教学内容:
1、门窗的作用和分类。
2、门窗的尺度要求。
3、以木门窗为例,介绍平开门窗的组成与构造。
4、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构造和安装。
5、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6、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7、遮阳的种类、遮阳板的基本形式和构造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门窗的类型和作用,掌握门窗尺寸的决定因素。
2、掌握平开门窗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掌握窗扇窗框的防水构造。
3、掌握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基本组成和安装连接构造。
4、了解特种门窗等其它类型门窗的特点。
5、了解玻璃幕墙的分类和基本构造。
6、熟悉遮阳板的类型和选用。第二篇 工业建筑
十、工业建筑概论
教学内容:
1、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2、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
3、单层厂房的平面和剖面布置。
教学要求:
1、了解工业建筑的特点、分类。
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平面、剖面布置方案。
3、了解厂房内部起重设备的类型,掌握各类吊车的构造要求。
十一、单层厂房基本构造
教学内容:
1、工业厂房外墙构造:砖墙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大型板材墙的类
型、规格与技术要求;墙板的布置、连接;轻质板材墙构造。
2、工业厂房屋面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屋面构造特点、屋顶及基层的类型;
屋面排水坡度和排水方式;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作法和细部构造。
3、工业厂房地面及其它构造:地面的类型和常用构造做法;地面变形缝、接缝等细部构造;地沟、坡道的构造做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单层工业厂房外墙的特点。
2、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墙体与柱、连系梁、圈梁的连结构造。
3、了解大型板材墙的类型、规格与技术要求,掌握墙板的布置方案和安装、连接构造。
4、熟悉轻质板材墙的主要构造。
5、熟悉单层工业厂房屋面的排水方式和排水方案的组织。
6、了解构件自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和细部构造。
7、掌握厂房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和常用做法。
8、熟悉地面变形缝和不同地面接缝的处理。
9、了解地沟和坡道和其它构造的一般构造做法。
十二、轻钢结构厂房构造
教学内容:
1、轻型屋面类型,压型钢板屋面节点构造,太空屋面板节点构造。
2、檩条的形式和连接构造。
3、刚架的形式和特点,门式刚架的节点构造。
4、屋架的结构形式,角钢和T型钢屋架的节点构造。
教学要求:
1、熟悉轻型屋面类型和节点构造。
2、熟悉檩条的连接构造。
3、熟悉刚架和屋架的形式,了解其节点构造。
第五篇:《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适用班级:物流本111
一、教学改革实施目的实施《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现学生三方面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原理的掌握能力。
2、培养学生营销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1.教学模式改革
(1)课上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外,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专著和期刊文章,要求学生去阅读。课下,安排本次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己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分析,在市场营销课程的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所有内容,完成小论文。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减少教师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讨论时间和动手时间;增设学生课下研讨;课上安排热点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课堂上简单易懂的内容,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多引入案例讨论来理解和消化,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设计等章节,增设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3)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以三种方式来应用项目导向方法。
(1)课堂分解。将2学时的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对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快速讲解;另一部分用于项目导向教学内容。这种方式下,教师在设计项目导向内容时应注意时间分配。
(2)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学生学完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后,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大作业以项目导向方式为基础,分组设计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自行确定主题,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然后做成PPT的形式讲解,展示,大家互相学习,讨论。
(3)营销方案设计。学生在系统掌握营销策划内容后,设计营销策划方案,并进行现场营销模拟。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以前的知识串联起来,较强的综合性,即能包含学过的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2.教学模式改革
《市场营销学》考试整门课程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20分,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
试卷内涵改革力度较大,综合性应用性内容达到80%以上。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出勤、课堂研讨、方案设计、小论文情况综合给分。
三、教学改革实施形式
1.综合项目、方案设计由课后完成,课上展示;
2.案例分析事先布置,课上研讨;
3.课外自主学习与课上研讨相结合。
物流系李虹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