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家国天下
1、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2、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立志立业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发愤图强
课文素材:1.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身残志坚,著《时间简史》,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4.曹雪芹:(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5.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关汉卿,元初作家。“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燥,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情感爱情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2、课文素材:①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②《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③《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服务观点:①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②美好的爱情是纯真和执著的;③忠贞是爱情的基石。
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其他素材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2、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的诗和他的命运令人关注)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4、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代枭雄)
5、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共同完成30卷的《金石录》。
8、元稹和白居易友谊深厚:“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9、屈原:沉江殉国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的故事)
10、巴金: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的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1、海伦 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让一切健康但虚度光阴的俗人感到羞愧。)
12、钱仲书:淡泊名利。“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呐。”
13、史铁生:大难之后成大器。《我与地坛》。
14、唐太宗与魏征:明君与名臣,相得益彰。
15、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前者知人善任,后者自矜功伐。
16、欧阳修:六一居士,“三上”读书法。(一句“环滁皆山也”够人学多年的,简洁!)
17、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18、勾践: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终于灭吴。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
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说话的艺术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郑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
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
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
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虽然他最终因此被暗杀,但精神长存。(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1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说话的艺术
1.李密在向晋武帝上表时,先动之以情,陈述自己不幸遭遇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如今病危的狼狈出境;再晓之以理,推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时表明心迹,排除不愿
出仕之嫌,成功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及赏赐。(李密《陈情表》)
2.邹忌通过“比美”悟出道理,于是由近及远,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以亲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如此设喻,生动形象且入情入理,加之态度诚恳,一片赤诚,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项羽妇人之仁,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9|、追求真理: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印给学生)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3.“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3.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4.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2.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3.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补充: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九、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
十、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一、对旧时代的看法
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二、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三、勇于承担错误
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说话的艺术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郑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
十五、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
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补充:7.知恩图报
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
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课文素材论据 现代文类
1.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荷塘月色》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挺立的脊梁。
2.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既要给与,也要取得。幻想不等于实际。
3.鲁迅有关“送去”“抛来”“拿来”的论述。(鲁迅《拿来主义》)主要运用角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鲁迅三改志愿,最后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主要运用角度:适时调整更有益于成功。唤醒国人,精神为先,用最好的方式为国为民。
5.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鲁迅也常常怀念日本仙台医学院的藤野先生,将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励自己。日本要出《鲁迅全集》,鲁迅惟一的希望是把《藤野先生》一文编选进去,以示对老师的爱戴和敬佩。(据鲁迅相关介绍)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从小就喜欢诗歌。他那时最爱朗读诗人茹柯夫斯基的诗篇。以后,当人们称誉他那非凡的才华时,普希金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从茹柯夫斯基那里学会写诗的,他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尊敬的老师。”诗人瓦西里.茹柯夫斯基对普希金创作的诗备加赞赏。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张相片送给普希金留念,在相片上写了这样几行字:“送给我的胜利了的学生,您的失败了的老师赠。”
主要运用角度:尊师是起码的人格要求。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6.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态度温和、始终微笑、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杨荫榆校长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也在当时遇害。(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主要运用角度: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勇者无畏,勇者无敌。为民请命,为国牺牲,勇者之为。外秀内刚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理想为信念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敢于站出来的人。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7.能干、强壮的祥林嫂两来鲁镇之后,终于在大雪之夜死去。(鲁迅《祝福》)主要运用角度:人言可畏。母爱是一种本能。
8.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的话。但白莽终究没写,并写了一首诗与哥哥彻底决裂,最终被害。(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主要运用角度比:生命更重要的。为民请命,为国牺牲,勇者之为。
9.马克思对理论科学新发现特别是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特别关注,如对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的注视,对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的注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运用角度:关注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1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恩格斯对马克思无私的帮助(据马克思相关介绍)。
主要运用角度:朋友支持是成功的不竭动力。多个朋友多条路。真诚的友谊是无私的,伟大的。
1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前后后花了近四十年。据说他长年在大英图书馆翻阅搜集资料,把阅读室地板也踩出了痕迹。
(据马克思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持之以恒终有成。要想成功,就得花大力气。毅力是成功的支柱。
12.1843年,20多岁的恩格斯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见到鸭嘴兽的卵时,甚为怀疑。因为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的,怎么能有卵呢?有卵就不应该是哺乳动物。他并且撰文阐述了这一观点。可是到了50多年后的1895年,恩格斯明白了,鸭嘴兽虽为哺乳动物,但它是卵生的,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种特例。此时恩格斯已名扬天下,可他仍然公开承认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错误,表示“向鸭嘴兽道歉”。
(据恩格斯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勇于承认错误方显人之本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就改了过来。(朱光潜《咬文嚼宇》)主要运用角度:虚心使人进步。当局者更有发言权。
14.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前,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阮阅《诗话总龟》)对此,朱光潜不以为然。他认为“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显得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推”字无声,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自掩自推,足见孤零,正与前面的“鸟”句对应。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朱光潜《咬文嚼宇》)主要运用角度:关注沉迷才会深入。合乎实情最难得。
15.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主要运用角度:社会需要先行者、带头人。自由是可贵的。众生平等。
16.郁达夫出生在中医世家,青年时东渡日本学医,接触到西方文艺,便尝试从事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抗日战争时 期,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郁达夫《故都的秋》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舞台演绎不同人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
17.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了故乡。外公也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沈从文《边城》)主要运用角度:情是一个难解的结。亲情最纯。
(补充:18.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形势下,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他专横冷酷,吝啬贪婪,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儿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巴尔扎克《守财奴》)主要运用角度:贪婪者自绝。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19.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莫泊桑以《羊脂球》闻名,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莫泊桑《项链》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磨难是一笔财富。人人都有合适的舞台。
20.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出生不久就失明,后来在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学习用盲文写作,终于成为一名知名作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希望是一盏不灭的明灯。精神不死,希望仍在。挫折磨难是一笔财富。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灵魂。是金子总会发光。
21.这些传记中人(贝多芬、弥盖朗琪罗、托尔斯泰)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主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人,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贝多芬在耳聋的痛苦中曾期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曼德,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主要运用角度:天助自助者。变不幸为大幸。磨难是一笔财富。19.史铁生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摇了轮椅去地坛,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曾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终于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一切都释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母亲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但就在他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他母亲却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
主要运用角度:母爱的伟大。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成功首先得战胜自己。
22.达尔文环球考察。(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主要运用角度:科学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精益求精。
23.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血却被老百姓用馒头蘸来治病。(鲁迅《药》)主要运用角度:革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精神觉醒比体格强健更重要。
24.达尔文小时候是个不聪明的孩子,考试经常不及格。老师叫他父母把他带回家去。多年后,达尔文却成了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据达尔文相关介绍)主要运用角度: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它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言文类
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运用角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 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移风易俗、除旧布新。改革是强国之道。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3.秦始皇一统天下,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收天下之兵,以弱人民。毁坏名城,残杀豪杰,自以为稳固。陈涉将数百之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强秦毁于一旦。(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4.项伯夜驰救张良,报项羽军情,与刘邦约为婚姻。(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吃里扒外,不辨敌友。义气误国,以私利失大利。
5.刘邦用张良计,智脱凶险,立诛告密者曹无伤;项羽不听范增言,妇人之仁,放虎归山。(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善用人者得天下。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当机立断,始能成大事。
6.樊哙急闯军门,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而刘邦未有封赏质问项羽。(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有胆有识,始能成大事。相机而动,适时调整。
7.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严于律令,立法安民。治国以信为本。
8.王勃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当时众人赋诗,要写一篇序。与会互相谦让,纸笔传到王勃处,王勃当仁不让,即席赋诗,并写了有名的《滕王阁序》。
主要运用角度:自古英雄出少年。抓住机会才能促成成功。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
9.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所以王勃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主要运用角度:交往贵知心。士为知己者死。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主要运用角度:奢侈误国。民为邦本。
11.荆轲刺秦王,本想挟持秦王以订盟约,结果未成,反遭杀害。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苏洵《六国论》)主要运用角度:舍生取义,大交凛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2.赵国良将李牧,曾几次打退秦军。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前228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
主要运用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贤将当有明君。
13.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怀父亲李克用遗恨,励精图治,每次战斗,身先士卒,终于兵破幽州,击破后梁,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功成之后听信伶人,结果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很快灭亡。(欧阳修《伶官传序》)主要运用角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围于所溺。
(补充: 14.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放虎归山,终埋祸根。(《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15.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16.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越甲终吞吴。(《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爱人者,人恒爱之。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17.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说人易,听人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8.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9.魏征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提出了“载舟覆舟”说,劝诫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很多次进谏时使得龙颜大怒,但他仍据理力争他死后,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主要运用角度:民为邦本,本固国荣。忠于职守是一种好品行。谏难,纳谏更难。
20.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当夜乘小舟至绝壁下,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苏轼《石钟山记》)主要运用角度:事实胜于雄辩。有事实依据才有说话权。
21.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天启六年(1626年),宦党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发生暴动。后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个人被杀。经此事后,魏党不敢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主要运用角度: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舍生取义,义薄云天。
22.张溥是我国明代末年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五人墓碑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就出于他的笔下。张溥有个习惯:每读一篇文章,总是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又重抄一遍,再背诵、再烧。如此反复七次,把这篇文章就背熟了。因而他的书房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名为《七录斋集》。
主要运用角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是由勤奋换来的。)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 繁星如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学生一方面写文章苦于没有材料,另一方面我们使用三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从课本中汲取材料。笔者为了给广大高三同学解决作文材料问题提供一点方便,现从十五个方面对高中六册的语文课本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 《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
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
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
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紧扣高中语文课本 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样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③真正的爱国者。
2、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③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3、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二)立志立业篇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三)求师求学篇
1、课文素材:①或作讲演,则甲已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②北大的传统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的学风为“钻研、求实、创新、向上”。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当实事求是,刻苦钻研;②主观主义是学习的大敌;③谦虚、求实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2、课文素材:①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四)道德品行篇
1、课文素材: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逝世,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服务观点:①德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②高尚的德行是世间最美的情怀;③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爱人的德行。
2、课文素材:①负荆请罪: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宽容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对异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体现在人类之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宽容〉序言》)
服务观点: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②宽容是一种美德;③宽容是人与人友谊的桥梁;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生活哲理篇
1、课文素材:①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②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③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服务观点:①自夸者终究要灭亡;②怎样做命运的主人(既不狂妄,也不自卑);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命运。
2、课文素材: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服务观点:①回忆是抚慰精神的良药;②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动力;③把握现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不能只是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更重要的是把握现时。
(六)评诗论文篇
1、课文素材:关于秋的句子: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④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服务观点: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②一切景语皆情语;③不同的审美观照产生不同的情感。
2、课文素材:关于灯的名言: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②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巴金《黑夜行舟》)③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给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服务观点:①灯是光明的化身,更是理想的象征;②灯光虽然不能带来太阳一样的光芒,但可以给迷失的人找到心灵的家园。
(七)情感爱情篇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2、课文素材:①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②《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③《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
服务观点:①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②美好的爱情是纯真和执著的;③忠贞是爱情的基石。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高三复习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应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与迁移的过程中去,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从而获得更为牢固和可感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