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

时间:2019-05-15 11:2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

第一篇: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

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同志宣读了《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副区长也就我区构建 “大调解”工作体系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了责任,提出了要求,请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落实。

我区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安排部署,开展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调处机制建设。两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紧密结合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年、信访积案化解年和“三无区”等创建活动,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大力推进,妥善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践表明:“大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为进一步发挥调解工作在维稳中的重大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的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总结“三调联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联调联动内涵和外延,建立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群众团体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和中介组织调解为内容的“六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以新的理念推动全区大调解体系建设,努力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三个最大限度”和“四个注重”,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据我区的工作实际,我就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是把握形势,明确目标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基本的发展要素。中区做为西宁的中心城区,发展的任务很重,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政策措施、抓紧编制和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以赴推动“四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两年我们在维稳工作中经常讲,做好稳定工作其实不在于对某个事件的成功处理,而在于平时及时有效的预防。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力量放在平时,时刻保持高度敏感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主动出击,把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把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控

制在初始阶段,这就是做好维稳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强调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 工作体系的目的所在。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握形势,精心组织,把实施“六调联动”作为“大调解”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整合各种调解资源,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集中解决影响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高“大调解”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为决战“十一五”、开局“十二五”营造良好局面。

二是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组织领导、具体内容、对接办法和工作职责等,在《实施意见》中都讲的很清楚,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一是要在深度推进上抓落实。经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区各部门各单位初步形成了一套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和相应规范,已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具备了深度推进的条件。从现在起,我们要认真分析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现状,进一步健全工作网络,充实调解队伍,落实经费保障,打牢基层基础;进一步总结借鉴,创新方法,巩固提升,确保“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推得开,行得通,做得好。二是要在衔接配合上抓落实。“六调联动”“大调解”体系之所以突出一个“联”字和一个“大”字,就是因为涵盖的系统和部门较多,各自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且又相互补充、互为促进。所以说,衔接配

合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更要注意大处讲合力,小处讲协作,细节上还要多研究,真正实现调解工作无缝对接、相互促动、整体联动。三是要在完善制度上抓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的对接机制、协调配合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多元化解机制、政策调解机制和信访终结机制,切实加大制度执行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一”包案责任制,以制度的形式、责任的办法推动矛盾在就地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四是要在检查指导上抓落实。会后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要迅速起步。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能,明确几个联系点,抓好重点指导。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实地督查,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推动“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五是要在强化宣传上抓落实。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提高群众对“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的知晓率,为顺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要特别强调的是:最有效的预防,最有效的维稳,不仅仅是平时对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更深层次的还在于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群众良好的生活质量。而这些任务,正是我们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之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光荣使命。各级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科学决策,无论上项目还是搞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评估,更要抓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千方百计解决好涉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以“大调解”体系建设的新成就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夯实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内容提要

目前,商丘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构建和谐商丘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狠抓人民调解基础建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新发展。仅在去年“三夏”期间,全市就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89件,调成3321件,调成率98%。奥运期间我市共排查出各类纠纷4514件,调成4426件,调成率98%,制止大型械斗36起,防止自杀6起,11人,制止群体越级9起,防止民转型案件36起,共计48人。集中排查各类纠纷24388件,调成24097件,调成98%以上,防止自杀性事件41起,共计52人,防止民转刑案件101起,共计157人,调解纠纷数量与人民法院受理一审民事纠纷之比突破1:1.5,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彰显,成为了维护商丘市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效果彰显

商丘市近年来开展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形式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商丘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人民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大力推进企业、行业和区域性调解组织建设。召开了全市物业小区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推广在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建立调解组织的经验,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189个乡缜街道、64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住宅小区、楼院均设立了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商业街和农批市场等区域和单位建立了调解组织,以街道调委会、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为主线的三级调解网络得到健全,全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6858个,人民调解员20791人,各县(市、区)实现了四级网络建设,企业、行业和区域性调解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做到“有(民间)纠纷就有(人民)调解组织”。

专兼结合、以专带兼的调解员队伍渐具规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动员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全市90%以上的社区实现了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调解员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在调解员队伍建设中,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引入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调解员培训等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了调解工作质量和社会公信力。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市大部分社区都设立了单独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的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司法局与财政局联合转发了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在各县(市、区)司法局的积极争取下,2008年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社区调委会办公经费和调解员补贴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永城市、睢县、都把社区调解委员的补贴列入了财政预算,永城市、睢县委、政府《关于深化“大综管”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首席调解员享受村长待遇。

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人民调解工作各项制度健全完善,调解室按照国家司法部“五有四落实”和“六统一”的要求进行规范,各区、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2007年,市司法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商丘市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并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基层基础年”活动部署,进一步加强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街道也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数量连续大幅增长,人民调解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基础性机制地位得到初步确立。从2008年

开始,商丘市“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就被列为市政府工作重点;商丘市委、市政府对“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做出了整体规划;成立了市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市委政法委和各县市区政法委都将“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维稳综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把加强调解工作作为加大司法保障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司法调解工作。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和执行等各个环节,并将调解工作纳入各级法院、法官的绩效考核范围;二是认真做好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建立了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参与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三是完善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引导纠纷当事人选择调解途径。

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目前全市派出所和警务室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累计受理各类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96.2%。

市各相关部门也根据自身职能,积极推进“大调解”工作。市劳动局从2008年起就与乡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探索开展劳动仲裁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全市劳动争议申诉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的情况下,各级劳动部门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全过程,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48%;市信访办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衔接机制,推广律师接访接待日制度和司法所用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信访案件中的民间纠纷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从去年开始大力推动“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建设,建立“和解在先”处理消费争议机制,2008年全市工商申诉案件和消委会受理投诉数量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全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目前全市已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40多家,2008年调解劳动争议31多件;市民政局把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列入社区发展规划,指导各社区工作站协助调委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市财政局与市司法局联合转发了司法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促使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在各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合力已逐渐形成,“调解首选”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形式有机衔接机制初步建立。

目前,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框架已经初步形成。睢阳区在2008年底就基本完成基础工作,各个街道都建立了调解中心,聘请了140多名专职调解员,今年以来又进一步强化专职调解员队伍和调解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与民政部门一起开展了引入社会工作者参与调解工作的试点;区各个社区都设置了法律宣传室、调解室以及法律服务窗口,建立了首席调解员制度,聘请了78名律师,今年在全区13个派出所设立了调解工作室,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由律师事务所招聘专业法律人才开展工作,在交警部门、法院等地也设立调解工作室;招聘了专职调解员,在全区10个派出所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巩固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调解员队伍素质,规范工作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联动工作,并开展了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衔接工作的试点。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五大经验

1、契约模式

虞城县司法局每月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县司法局抽调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各司法所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基层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工作组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易发性和经常性发生的矛盾纠纷开展工作,直接与纠纷当事人座谈,了解矛盾纠纷发生具体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全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的共同努力,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08年十二月份就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5起,其中:劳动纠纷3起,土地引起的矛盾纠纷3起,土地经营权引起矛盾纠纷2起,婚姻家庭、扶养、抚养、赡养、继承等引起的矛盾纠纷3起,伤害赔偿纠纷2起,其它矛盾纠纷2起,在以上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共受理15起,组织相关人员及其工作部门调解15起,调解成功14起,调解成功率93%,防止矛盾激化2起,防止群体性事件2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起,调解未成功,经过做思想工作现已转入诉讼程序的1起。在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同时,深入群众中开展相关知识宣传两次,受教育人数3000余人,有效地遏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排查调处各类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民事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自杀、上访或群体性事件,被誉为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契约式”,即:在村党总支、村委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于村民户签定协议书,行成村民自律的风尚。使人民调解成为村居民、企业和广大外来工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做到“小事不出小村(自然村),大事不出大村(行政村),矛盾不上交”,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睢阳区司法局,一是加强基层司法所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司法所倾斜,提高干警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2008年,投资5万余元,为基层司法所全部配齐了电脑。二是局班子成员每人分包三个司法所,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班子成员每月下基层次数不少于5次,征求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式,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对提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司法所进行嘉奖;把工作进展较慢的司法所列入重点督查与管理单位。每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汇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刑释解教人员568人,基本上得到了安置。今年以来,共有62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安置。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在全区18个乡镇(办事处)建立健全了乡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在全区38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调解组织。组织民调员以开展“我为和谐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将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08年,全区共调解涉及婚姻家庭、土地宅基等各类纠纷5000余件,避免群众越级上访43件,控制矛盾纠纷激化48起,防止民转刑案件37起。流动人口9万余人,设有10个大型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00多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村委副主任担任调委会主任,在辖区7个村民小组、163家100人以上企业全部成立了调解小组,并规定凡入驻六约村的企业必须成立调解小组,村民小组长、企业负责人是当然的调解小组长,使人民调解组织覆盖整个辖区,完善了村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的三级调解网络。聘请了4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在村民小组和企业中选任了300多名纠纷信息员,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调委会、派出所、信访办报告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争取时间,奠定基础。

健全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建立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各调解小组长分别与村委、所属公司签订责任书,把辖区或企业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与调解小组长的奖惩紧密挂钩,严格考核,明确责任。建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每月一次组织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同时针对劳资纠纷突出的实际,每季度在辖区开展一次工资大检查,一旦发现有拖欠工人工资两个月以上的工厂,当即对工厂负责人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责令其按时发放工资,消除纠纷“导火索”。建立警务工作联动机制。派出所将所接到的符合人民调解受理条件的民事纠纷大部分都移交给调委会进行调处。规范运作,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在调委会建设上,加大经费投入,达到“五有”(即有房子、有章子、有牌子、有标识、有台帐)、“四落实”(即场地、人员、报酬、工作落实)标准;在调解程序上,建立“四统一四规范”工作制度,在统一收案、统一研究案件、统一制定调处方案、统一进行人员分工的基础上,确保收案、调处、移交、档案四个环节规范操作,简单纠纷指派调解员直接调解,复杂纠纷利用调解室组织调解,难度较大、多次调解无效的纠纷移交乡镇调委会调解,或引导其循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材料一案一档;在文书制作上,严格按照中央两办、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文件规定的要求,规范制作统一的人民调解笔录和调解

协议书,确保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公信力。

2、三调联动调解机制

睢县辖8镇、12个乡,548个村民委员会,1171个自然村,全县总户数184870户,总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80万。

一是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互动。二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每年召开大型专题工作会议10次以上,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年终与其他工作目标同考核、同奖罚,每年初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表彰和奖励。三是全力支持,投入到位。增列人民调解专项费用12万元,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睢县城郊乡在县级财政拨付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每人每月30元的基础上,给每位人民调解员每月增加50元,较好地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增加预算的同时,提高办公经费和其它各项工作经费标准,与法、检等政法机关同等待遇,切实将司法行政部门的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四是遇有重大工作事项,县财政及时追加拨款,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国债项目资金配套等,都能及时追加经费。五是创新工作,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工作职能,做好中央省市政法专款专用,完善基层硬件建设。推出“警民联系卡”制度,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干警与群众联系,现已发放卡片8万多份。创建“百分百”回访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把调解工作做到村民家门口,把政策法规讲到百姓心坎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2008年睢县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本着超前预防、及时化解的理念创新调解工作,在全县实行“流动调解庭”制度,旨在推动调解工作及时、透明、公开、公正,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的良好成效。流动调解庭采取接报即到、公开调解的方式开展调解,使调解结果的公信力大幅度提高,使调解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周堂镇杨庄村村民杨某和郑某的一起宅基纠纷,经过该镇司法所、土地所和该村调委会组成的流动调解庭三次上门调解,并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旁听,参与旁听调解的村民达100余人,最终把这起历时5年的纠纷一朝化解,受此影响,该村另外一起宅纠纷也迎刃而解。

睢县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还组织全县部分调解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和经验交流,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县20个乡镇人民调解组织的“流动调解庭”,共深入农村现场调解200多场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调解成功率99%,受教育人数达2万多人次,受到了乡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电话回访、上门家访等多种方式逐个回访被援助当事人或其亲属,将回访结果与援助工作人员的考核、诚信执业和补贴发放相结合,真正把回访制度落到实处。

3、民调大格局

永城总人口为136.7万人,农业人口16万人。辖11个镇、18个乡739 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6468 个村民组,3706个自然村。永城市委政府以司法所为主力军,以各社区工作站为依托,建立起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层层网络,有效地将各种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辖区基本上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辖区信访量每年大幅递减。永城市司法局因此成为商丘全市“全市优秀司法局”。

永城市委高度重视司法所的设立工作,从力量配置、经费投入、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倾斜,使司法所各项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达到司法部的标准。永城市司法局针对辖区各类社会矛盾非常突出,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党委将街道司法所和信访办合署办公,利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解决矛盾纠纷,并在各乡镇成立予盾排查中心,每个社区都有专职人员接待群众来访。至此,基层群众遇到小矛盾、小纠纷都可以在覆盖辖

区的社区信访接待室就近得到接访。

该市还建立了专职法律工作者社区法律工作站。办公场所由社区工作站提供,工作人员由具有职业声望、丰富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退休老法官担任,法律工作站向辖区居民深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就近向辖区居民免费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协办公证、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和安置帮教等服务;联合民调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开展调解工作。永城市实现100%建立矛盾排查中心后,司法局又着力构筑覆盖整个街道、涉及各个行业、深入每个单位的调解工作大网络,将维稳力量延伸部署到比司法所更为前沿的防线,先后在社区、企业、自然村、集贸市场等处成立了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02个,培训兼职信访员(调解员)350名。这支队伍来源于最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基础好,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力量。为了将这支队伍用好、用活,该司法局形成了三项制度:一是培训制度。每季度轮流对信访员(调解员)进行培训,传达上级最新政策,讲授有关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化解矛盾的技能。二是上报制度。信访员(调解员)负责经常对本单位、本社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并每15天向司法所上报一次,遇重大、特殊情况随时上报。三是考评奖惩制度。每年年底,司法所对调解员进行考核评比,把调解员补贴经费定为每人每月50元,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表现不好的予以批评,工作失职的则清除出队伍。目前,794个调解组织、6468个(调解员遍布辖区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党委政府的助手。2008年共调处各类纠纷1600多仟,其中当事人5人以上的重大调解事项160宗,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0宗,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30多件,涉及近万人。矛盾纠纷调解圆满的解决,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4、“人民守护神”——人民调解工作室

夏邑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蔡文建,夏邑县城关镇西关村农民,现年40岁,商丘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夏邑县栗城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主任。1992年义务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0多年来,共调解各类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100%,为夏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了突出贡献,被夏邑及周边市(县)群众称为“和谐社会的‘守护神’”。

他常想,社会在发展,方方面面的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偌大一个县城,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快节奏、高质量的解决来自社会各界的纠纷。于是,重新组建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民调工作室,县司法局命名为“夏邑县栗城人民调解工作室”。

蔡文建又拿出4万余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作为民调专用车。民调室成立以来,已相继调解了120余起案件,并将100余起民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蔡文建三次出省,八次到周边县市调解,他还在县法院、交警大队、城关派出所及县各大医院设立民调热线电话。栗城民调工作室,已成为夏邑保护社会平安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深受夏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0多年来,他调处的1000余起纠纷,从不收当事人一分钱。

蔡文建先后被推选为商丘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商丘市青联委员。《商丘日报》、《河南日报》、《人民政协报》对其的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记述蔡文建民调事迹的中篇报告文学《和谐社会的守护神》被“公安网”选载。蔡文建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6家单位授予“中国时代百名优秀新闻人物”荣誉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7年,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演讲一等奖。

5、全市首家人民调解村级工作站作用明显

民权县成立全市首家人民调解村级工作站。化解矛盾近百起,在开展人民调解示范创建工作中,民权县司法局指导程庄镇葛庄村成立了全市首家人民调解村级工作站,对创新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程庄镇葛庄村三名退休返乡的在外工作人员自发组成了义务调解工作队,发挥自身年长、懂法、威信高、时间充裕的优势,听说哪里邻里发生纠纷,他们

便自告奋勇前往调处,赢得了当地干群的好法,程庄司法所,积极为老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为服务和谐社会发挥余热。成立了“程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葛庄工作站”,其工作范围得到扩大,覆盖了该镇多个行政村。他们通过排查纠纷、调解矛盾、宣讲法律,为当地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乡亲们亲昵的称为“闲不住的老头”。目前,已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00余起,防止矛盾激化17起,调解成功率达98%,使5名受虐待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3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10余名悲观厌世者重拾生活信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0余人次,3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10余名悲观厌世者重拾生活信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0余人次。民权县程庄镇葛庄村三名退休干部组建义务人民调解工作队,排查矛盾,调解纠纷,服务乡邻。县长王仲田在《民权司法行政工作》第23期上做出批示:请电视台专题采访,做好宣传;请人事局、老干部局认真整理三名老同志事迹,编发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保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商丘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已基本形成,大量的纠纷被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和激化之前。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彰显,成了维护商丘市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篇: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的情况汇报

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的

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城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维稳是最大的政治责任观念,以“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信访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责任落实,切实维护社会局面的和谐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多措化解矛盾纠纷取得实效

(一)坚持以“两种观念”统一干部思想。自区委提出树立市、区一盘棋大局观和维稳是最大的政治责任观“两种观念”以来,这一要求在广大干部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广大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对信访维稳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我区“走前争先”的奋斗目标上来,做到重信访、抓信访,始终把信访维稳作为第一责任,作为一项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摆在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大力推进“事要解决”。

(二)坚持发挥“三位一体、四方联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治本作用。根据市委对城区提出构建“ 三位一体、四方联动 ”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我区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投入,整合巡警队、治安联防队和治安队三支队伍,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排查网络,同

时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在我区信访维稳工作中发挥了治本作用,使大量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处臵,确保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三)坚持大接访活动为载体面对面解决信访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区、镇(街道)两级党政领导及区直部门负责同志采取基层接访、带案下访、上门探访和基层巡访等方法,面对面接触上访群众,集中处理信访问题。通过开展大接访活动,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如…问题等都按有关政策和规定得到了及时解决。

(四)坚持创新方法方式。各级各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时,及时总结,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念好“查、防、疏、控、打、和、督”七字经,全面做好一般信访问题的调处;推行“减、多、敢、合、利”五字诀,解决一般信访问题;采取“适当利益补偿法、消除信访借口法、捆绑式解决法、釜底抽薪法、软磨硬泡法”五种办法化解一些重信重访、疑难信访问题等等。“五字诀”,即一是要体现一个“减”字。要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把握最佳时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减少信访总量。二是要坚持一个“多”字。多与群众见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困难;多作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多做实事好

事,促进党群干群和谐。三是要强调一个“敢”字。对一些棘手问题,要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张扬法制,依法加以调处。四是要注重一个“合”字。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纵向网络,加强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横向联合,形成部门联动、综合治访的工作机制。五是要把握一个“利”字。尽量把利益向群众倾斜,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五种办法”即一是适当补偿法。对交通事故、社会治安等问题导致家庭困难的,采用向社会筹款等方式给予适当经济补助。二是消除借口法。对有些群众借口某种名义重复上访的,依法对其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处理,给予答复,使其上访“师出无名”。三是捆绑解决法。对有些上访人提出既有合理又有不合理诉求的,给予表明,如要解决合理诉求必须先放弃不合理诉求,合理与不合理捆绑在一起解决。四是釜底抽薪法。对一些受幕后人指使大规模上访的,采用下访、约访等形式,逐一做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分化瓦解他们,孤立指使人。五是软磨硬泡法。对一些缠访闹访户,成立专门小组,变上访为下访,主动与之接触,软磨硬泡,避免其重复上访、越级上访。

(五)坚持常抓不懈。各级党政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坚持亲力亲为,经常研究信访工作,对一些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定期研判,3

落实包案,做到了心中有数、应对有策、解决有效,确保大量的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调处。

二、当前影响我区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纠纷类型

(一)因土地征地、拆迁补偿等引发的纠纷。主要是重点工程、工业园区建设等征地中,一些村民因征地补偿款的数额以及发放程序缺乏透明度,监管制度又不完善,个别村干部化公为私,或私分征地款引发的矛盾纠纷,如…问题等,利益矛盾突出,调处难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村(社区)换届选举、干群关系引发的矛盾纠纷。一是村(社区)换届选举中表现出来的族群矛盾、怀疑“贿选”或攻击矛盾;二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换届选举产生的矛盾引爆出的纠纷;三是部分村(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敷衍塞责,追求任内短期利益触发了一些矛盾。这类纠纷极易造成矛盾的上移激化,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重要因素。如…村等选举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因群众生活困难引起的上访占主要方面。虽然现阶段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因祸、因灾、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能解决的程度又无法完全满足部分群众愿望,出现了屡访缠访现象。

(四)涉法涉诉案件引起的纠纷,主要是一些群众存在“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和个别执法部门违法行为引发的纠纷。如执法方式粗暴引发纠纷、处罚不公平引发的矛盾等等。

三、当前我区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当前我区社会矛盾纠纷从整体状况来看,总体呈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的上升趋势,但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已逐渐形成依法寻求法律帮助、依法伸张正义的社会风气,矛盾激化较少。从具体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体日益多元化。从矛盾纠纷的主体来看,过去以单一的自然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居多,而现在矛盾纠纷的主体不仅涉及到企业、团体,甚至涉及到行政机关。特别是一些群体性矛盾纠纷,当事人往往把个人的不满转移到对行政机关的对立上来,造成围堵机关大门的情况,影响正常的工作。另外,矛盾纠纷所涉及的人数也在上升。

(二)起因日益利益化。现在各类纠纷的解决越来越要求明确的经济补偿,因“利益”而起的纠纷,由于其经济含量较高,一般已不接受以“谦让”等道德要求作为解决方法,当事人越来越多地提出明确的赔偿要求。

(三)内容日趋复杂化。当前各种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既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也有处理方法不当的因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理解,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有的同治

安、民事、刑事案件交织在一起,有的经济、行政、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有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如征地拆迁、基层选举等。

(四)调处解决疑难化。一是认定纠纷性质难。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政策知识,熟知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政策法规,才能正确认定纠纷的内容和性质。二是复合化的纠纷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奏效,有些纠纷处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效能。一是强化信息公开。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如征地、拆迁等,政府信息公开一方面可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使群众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应该找哪些部门而非盲目上访;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政府部门工作,促进行政高效运作,增强政府部门与群众的互信度。二是转变作风,要变“上访”为“下访”;变群众来访为调处人员“约访”;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通过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主动工作,将矛盾纠纷消弥于未形。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爱民、亲民、为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落实和完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按“人际亲疏”施以不同政策。二是提高工作效率。特别

是对涉及民生的相关问题要加紧时间研究解决,把相关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如把农村医保、社保、救灾救济、扶贫金等相关惠民政策及时落到实处,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和调处信访中的作用。强化调解组织建设,选聘好调解员和信息员,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如对社区政法干部、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内有法律背景的在职党员,以合适的形式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真正形成社区基层“稳定网”。镇村干部要提高“一个水平”,增强“三种能力”。提高“一个水平”就是提高镇村干部政策和法律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出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增强三种能力,即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

(四)强化干部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意识,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压制和臵之不理,不能让事情久拖不决。同时,各级干部要及时掌握群众上访信息,早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解决。

第四篇: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唐山市政府的重要职责。2011,市政府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这一任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法制工作,积极为全市的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办回顾全年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开拓创新,力求在新时期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一、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行政调解是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措施,是大调解联动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政调解可以使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合理的、彻底的解决纠纷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我办采取了下列措施:

1、制定指导性文件,开展行政调解指导工作。我办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已作为全市行政调解的纲领性文件印发全市执行,为深入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分管领导、调解人员队伍完成行政调解工作。

2、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为解决行政调解在“三位一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调解体系中的“短

板”问题,我办已推动各县(区)市、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共649个单位完成了行政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和行政调解室的设立工作。各单位基本设立了行政调解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行政调解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市行政调解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已初步建立。

3、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选用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员,针对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工伤认定工作中出现的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严防矛盾纠纷激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于在复议程序中直接达成和解的,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对于未经行政复议程序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的,积极协助法院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实现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另外积极实现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建立预警机制,对人民调解过程中造成的集体访和大规模不安定因素要及时疏导,对人民调解无法处理的问题,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裁决等方式进行解决,当事人对行政处理结果不满意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再协助法院做好诉前化解工作,从而实现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真正实现三大调解的联动。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

动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我办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指导全市县级以上政府进一步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审理。开展行政复议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参加国法办、省法办及有关高校举办的行政复议应诉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理论素养,并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对行政复议办案人员实务操作、办案技巧的指导,切实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办案水平。

2、改进和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在审查形式上,由原来的书面审查原则逐渐改为公开审查原则,逐步推行听证制度,以增加复议案件办理的透明度,促成一些影响大、涉及面宽、群众关注的复议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在审理方式上,逐步实现书面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一些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在书面受理的同时,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案件全貌和实情,辨别证据真伪,客观公正地作出复议决定。

3、狠抓复议案件办理这项基本工作。我办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今年以来,共收到复议申请140件。经审查,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104件;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申请人向其他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申请36件。在受理的104件案件中,已办结94件,正在审理及中止审理10件(中止1件)。在已审结的案件中,占比较大的是工伤认定类复议案件,共计76件。究其原因,一是唐山市经济较发达,周边县区工厂企业较多;二是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新《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也有利于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因土地争议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也占较大比重。这类案件特点明显,一是争议土地问题产生的过程漫长,有些还牵涉特定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认定难度大;二是争议双方矛盾尖锐,调解难度大。对每个复议案件,我办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理念,通过审阅卷宗、现场走访、询问相关当事人等方法,辨别证据真伪,认定相关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法规,从而真正做到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使每个案件都能做到案结事了,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4、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近年来,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行政复议工作面临案件数量多、办案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的困难。因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是圆满完成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措施。对于业务素质过硬、群众评价较高的复议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在选拔干部时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出行政复议的专项费用,以保证行政复议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机制的建立健全能够充分调动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办案积极性,充分保证行政复议工作所需资金及设备,有利于更好的推动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

5、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机制。我办在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接待办公室,对于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的行政争议类信访投诉请求,委派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接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一律当场立案,对广大群众的诉求做到两个“耐心”:耐心倾听群众困难,耐心解释政策法规。我办与信访中心积极沟通,实现了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的对接,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行政应诉工作是我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办对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应诉,按规定向法院提交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积极推动建立重大行政诉讼案件由主要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今年我办共代理行政应诉案件1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应诉案件数量持平。其中一审案件9件、二审案件2件,主要为土地管理类案件。目前法院已审结2件,1件裁定驳回起诉;1件原告撤诉。我办全力做好一、二审案件的应诉和与法院的联系工作,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市政府的权威。

总结以上各项工作,我们尤其体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办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开展,发挥行政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宣传、拓宽行政复议渠道,为更好的完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研究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社会结构持续复杂,当今社会已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纠纷多发期。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而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既是新时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一、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历史传统及发展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平衡、中庸的传统及和谐的价值取向,使人们遇到纠纷或争端,自然而然地以寻求调和为正道。“调解”作为矛盾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 最早的出现可追溯到我国的西周时期,而且一直在官方和民间都以不同的形态得到延续不断的运用和发展。我国古代官制中就有“调人”和“地官”的设置,其职责是“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这就是当时的官府调解。另外,因当时的社会基层中宗族的巨大影响和长期存在,有了纠纷常常邀请宗族族长或者长老亲友和一些办事公道的人出面调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调解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调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

会暂行组织通则》,它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调解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调解制度在我国最终确立。1989年,《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颁布施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把我国的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从中国的历史实践来看,“调解”对于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纠纷,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体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急剧增加,纠纷也日益增多和复杂化,加之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及社会法制观念的变迁,传统的单一的调解制度越来越难以完成其新时期的使命。

为此,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依据法律分别做出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而且完善了我国人民调解这一重要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强化社会联动调处,将人民调解、行

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09年6月,有关部门又提出了《积极发挥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见》。由此“大调解”作为一项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

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和各地区调解工作的探索实践,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主要由“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位一体构成。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据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进行归劝和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司法调解是指在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权益争议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在其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劝导,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虽然在各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由于其性质、范围、效力的各有不同,造成单一的调处模式和手段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虽然因其“民间性、自治性”的特性而

具有简便、快捷、高效、普遍的优势,但也正是由于其“民间性”,使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调解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行政调解由于其以政府部门为依托,较易为纠纷当事人信服,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由行政调解的纠纷大都能顺利解决。但是,通过行政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同样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如果双方不能自觉履行,其效果的实现同样面临考验。而司法调解,虽然其调解结果具有法律强制效力,但由于其“不告不理”的司法属性,造成调解受理渠道相对单一,调解成本偏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司法调解的调处效果。

三、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现实需求和意义

(一)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节约社会管理成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多次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具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这也是我们党以文件的形式对“大调解”格局的形式、方法和目的进行的详细阐述和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各级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在某些方面一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 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数量急剧上升,大量的上访、群访事件层出不穷。而单一的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又各有其局限性,很难彻底的解决问题。为此,只有统筹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大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保证“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并通过“大调解”机制的运转,有效调动司法力量、行政力量以及各种社

会资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处理格局,才能积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三)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节约社会管理成本,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同样也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充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实现多种社会管理形式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既可以提高社会管理效率,节约社会管理成本,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减轻群众诉累,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其他地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

在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我国很多地区探索出了很多实际有效的方法。例如:上海就积极汇聚多元调解力量,集中各方服务资源,合力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广泛发动政法干警、律师、法学教育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专业人员,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调解工作,及时、就近为群众提供公正且低成本的矛盾纠纷

解决途径,使得社会矛盾在初始阶段就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再如杭州,也总结出了从源头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在基层就地解决社会矛盾,靠创新依法处置社会矛盾这三条基本经验。在人民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诉调衔接工作机制;建立了医疗纠纷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等专业调解组织。

五、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具体思路

(一)成立组织,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网络。建立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司法、行政为主体,各类资源有机整合的组织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三调联动”。成立专门组织,统一接待,统一受案,统一协调各调解单位,形成调解合力。

(二)发挥专长,建立专项调处队伍。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变革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矛盾纠纷类型、程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医患纠纷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矛盾纠纷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特征,而且这些纠纷内容多元化、涉及的专业知识多、对法律政策理解要求高。针对这一情况,就要求我们组织建立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聘请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矛盾双方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三)实行首办负责制度,切实保证社会矛盾不出门。充分利用“大调解”网络,实行首办负责制度,社会矛盾纠纷发现在哪个环节,哪个环节就要一抓到底,积极协调其他调解力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只要做社会矛盾纠纷的“中转站”更要做社会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下载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区构建社会矛盾纠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研究(共5篇)

    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推动“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 【摘要】对现代社会而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为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方式即诉讼与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无......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论坛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作者:廖永安 刘青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3日 13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平安中......

    九龙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实施方案

    党发„2008‟106号 关于印发《九龙镇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 工作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罗平县人民......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春节即将来临,全国'两会'也即将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

    2011年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总结

    2011年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总结 2011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关于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 调 研 报 告 中共*********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1年8月18日)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春节即将来临,全国"两会"也即将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两节"......

    77-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 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纠纷简要情况: 经调解,自愿达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