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新课程”校本培训考试复习题[定稿]
“走进新课程”校本培训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观)的过程。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1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14.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1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遵循(学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综合性)和(选择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
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促进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注重花时间去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材”)而不是(“教教材”)。
与合作的能力。
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18.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遵循(时代性)、(选择性)、(基础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机结合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以为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校本)评价,优化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1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每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
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19.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有哪次构成;合理处理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1 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言)、(课程些: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
使(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规范;为充分发展学生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3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
20.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是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
系。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3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1.(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2.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问题)——(教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
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35.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
23.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是这个学生在考试。它不把考试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而把每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6.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发展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
24.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选拔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
(个性化)。(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37.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5.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社会化)、(素质化)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26.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是:重视课程实质结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整体关注(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加强课程的强(课程整合)。
27.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38.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39.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体现基础性,加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
28.(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
2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
发展)的互动过程。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40.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
30.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将要发生以下的变化:(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学校总复习。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生活)的变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
31.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开展教育活动。
平。
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4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42.普通高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任务体系。这一体系除包32.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性)、(自主性)、(重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含“升学”和“就业”外,还应包含(培养素质)、(辐射文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是(履行其育人)职能。普通高中的任 2
务是发展变化的。
43.普通高中应促进学生个体在下列四个方面的社会化。心)的转移。54.教学的基本原则是:(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一是(社会生活知识)的社会化。二是(行为规范)的积极正向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社会化。三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四是(理想目标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3)妥善的社会化。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的44.学生报告单的功能:对家长来说,具有(报告)设立;(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和(通知)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具有(认识)和(反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思)的功能。对教师来说,具有(诊断)和(决策)的功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能。对学校来说,具有(管理)和(指导)的功能。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
45.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首先,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8)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略让学生自动自发;(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11)(目标为本)的评到实质性的开发。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12)教师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比重过高,挤占了其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期望。
4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
(善待自己)。
47.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55.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56.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提高课程的(适应容:(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
48.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绩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具体包括:(职业道德)、(了特色的形成。解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57.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以下几49.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个方面:建立(以校为本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50.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
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
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小学信息(基
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
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
其他课程的(整合)。
5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努力将(素质
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 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
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3.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发展,淡
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
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
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
3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
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改革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实施情况汇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我校参与课改的高一高二学生有1100多名,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共投入资金50多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30多项,组织参加各类培训20多场次,印发各种资料80多份,达200多页,组织新课程课堂交流课180多节,基本探索初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
下面围绕我校新课程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做如下的汇报。
一、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方面,有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分别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学习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平凉五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平凉五中新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认定办法用于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的开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校对此非常重视。一是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在高一开展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happy english英语歌曲比赛,高二作文竞赛,培养 锻炼了一大批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平凉五中报》、《当代五中》、平凉五中校园广播等平台,一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三是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为重点,长期坚持开学典礼、月考表彰大会、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四是结合社区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一班为单位上街打扫卫生4次,充分利用我校距离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近的特点,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打扫卫生活动6次,组织我校文艺队参加表演4次,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五是每届高一新生开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宝贵的难得的经历。
我校发给记录卡《平凉五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要求必须盖有服务单位及社区的章子,学生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学习都予以认定学分并存档。
二、选修模块Ⅰ的开设方案
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选修制度》等相关文件,将各学科选修模块Ⅰ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整理,在教研组会上根据教师的广泛交流,提出了一件和建议,由学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各学科模块Ⅰ实施意见》《平凉五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提供了要求和保障。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做法是:
1、语文学科目开设的选修课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语 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将来从限选得5个系列中选3个模块学习。
2、数学课目前开设的文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方程、倒数及其应用”,理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看见中得向量与立体几何”,将来文科要开设“选修1-2”,理科开设“选修2-
2、2-3”文理科还要在系列3和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学习。
3、英语学科目前开设“英语6”,以后开设“英语7”和“英语8”。
4、物理学科目前开设的是文科“选修1-1”,“理科3-1和3-2”,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2-2或者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中,至少还应该选择修习2个模块。
5、化学学科目前开设的文科是“选修1:化学与生活”,理科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2、3、5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6、生物学科将来在理科开设“选修
1、选修3”2个模块中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7、历史学科将来文科文科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4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8、地理学科将来在文科的3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理科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9、政治学科根据新课标高考,暂不开设选修课。
10、体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已经在高二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武术等选修课。
11、音乐开设选修模块的“唱歌”和校本选修的“舞蹈”。
三、开齐开好新课程实验的全部课程,尤其重视技术、实验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课程的开设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的一定开全、开齐,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开设。
通用技术课程共4个学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强调对技术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目前我们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模块一,每周暂开1课时,配备了客人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上劲量用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各种辅导资料等手段进行初步的通用技术教学。我校还充分发掘教师资源,技术设计课程,如我校教师郭锐设计开发的《家电维修与校发明》目前已经形成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郭锐老师的带动下,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弓收集到作品120多件,学校结果评比对有创意的20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时间活动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将努力最终开全所有的通用技术课程。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指导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年课改一开始,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七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首先改变过去的教案为导学案,要求老师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自己的导学案。其次,我校要求课堂教学也有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 节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前老师把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予以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初步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形成合作结果。接着老师对学生有疑问地地方及合作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尽管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我们在努力的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推进我校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还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结合,以有利于课堂讨论探究。
为了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察,特别是对“七环节”教学法的督察,我们由课改督察小组负责,实行包级、包组、包科目的办法,对每一个高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多次的督导,直至完全能够使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本学期,针对课改中暴露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又将七环节教学法浓缩为“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是:
1、展示目标,2、自学探究,3、合作交流,4、精讲点拨,5、巩固检测。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整堂课要求充满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严格按照五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五、举行了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
学校举办了2届迎春杯课堂教学赛讲,在全校展开了新课程课堂 教学的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等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推广。最后我校对60多名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新课改理念精的6名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区级一等奖1个,区级二等奖4个。
六、精心组织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队、启航美术训练队、乐之艺美术训练班,小百灵合唱团、书法培训班等各种学术社团共8个,开展各类活动达20次之多,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我校还创办了“平凉五中名师讲堂”,每周二、周五个举办一次,分别安排初中、高中的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积累的老师在多媒体室讲课,有学习方法,经验的讲解,有高考中考的指导,有人生前途的指点,去年有侯志远、魏向卿等老师进行了教材的演讲,今年马四辈演讲了《材料作文的写作》、高晓燕《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郭瑞卿《高考历史与文化常识》、祁镇平《语文让你更具魅力》、崔兆允《高中历史阶梯方法》等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渊博的知识和 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我校共印制下发《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册》120多册,《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120多册,给学生提供课题350多个,每班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开题研究的课题有71个,目前已经有26个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大部分课题旨在研究之中。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生活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学校成立了平凉五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开发了六个方面的校本教材,其中《篆刻——微缩的文字景观》及 《剪纸艺术》、《钢琴艺术》、《家电维修》《书法》《舞蹈艺术》等教材,而且已经正式编印成册,并且开始给学生上课。
虽然我们为新课改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努力进行新课程的实践工作,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工作,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谢谢!
2011-12-7
第三篇: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是否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2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3-5
A、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的人具备条件5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5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7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9
第二节课程改革的目标
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112、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2-15
A、三级课程管理的影响1
5第二章课程结构
第一节课程结构的调整
1、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我国课程结构的不足)17下-18
A、课程类型有4种17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83、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20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
出,体现在3方面204、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的? 22
第二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4、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分科的优缺点及分科课程的特点 255、本次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26-28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是什么?298、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31
A综合实践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三方面的联系 329、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32-3410、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34-35
A、各门学科有效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时因为:3511、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36-381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8-4013、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40-42
A、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特点:4214、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3-45
第四节绿色证书教育
15、农村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
么?46-47
第三章新课程标准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49
A、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49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50-513、为什么本次课改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有何区别)51-53
第二节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532、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57-58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61-64
第三节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1、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吗?66-109
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本次教学改革的特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11-112
第二节教学观与学生观
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113-114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53、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1164、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118-119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20-121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6、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22-123
A如何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124
第三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124-127
A为什么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25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28-129
A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如何尊重学生?128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如何促进学呢?128
第四节学习方式
1、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0
A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130-131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1-133
A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第五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136-137
A现在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 135-136
第六节现代教学技术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38-139
第五章新课程评价
第一节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1、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1-144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课程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145-148
A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教师评价改革重点对课程实施评价改革重点146-147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建议有哪些?148-149
A课程评价改革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50
B课程评价改革中工作突破口151
第二节学生评价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51-155
A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151-152
B、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需要的注意点 1542、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156-157
A使用成长记录袋,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158-159
B对成长记录袋如何进行评分?1593、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160-161
第三节教师评价
1、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62-167
A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162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67-1693、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170
A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掌握一些原则170-171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74
第四节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评价
1、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6
A对课程实施情况做出整体的综合的判断,需要注意:1772、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学校评价体系177-178
第五节考试改革
1、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181-1842、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185-1873、如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187-189
第六章新课程的管理
第一节: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
1、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在强化集中的时候,我们还要推行权力下放的课程管理政策?192-1932、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194-195
第二节课程管理政策与制度
1、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96-1972、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197-1983、国家课程只是国家的责任吗?国家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管了?2004、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2005、不考试的课程会不会落空?2036、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057、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205-2068、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2079、教材审定制包括哪些内容?207-20810、为什么要逐步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机制?209
第七章课程资源
第一节:课程资源的意义
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211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212-213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2134、我们有教课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214-215
第二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平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2162、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217-2183、新教材有什么特点?2203、怎样筛选课程资源?220-2214、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221
A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222-22
3第八章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第一节新课程组织与推进的基本思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第二节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229-230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230-231
第三节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任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31-2332、不是实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验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233-234
第四节新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
1、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234-2352、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236-2383、哪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大学的课程中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职责239
第五节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1、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240-241
第四篇: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读后感
纳林希里小学 白建平
暑假,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我深刻地了解新课改,切实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走进新课程》还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学习,而且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正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储备知识中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确实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孩子学会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另外我们更要承认,态度和毅力对教师而言同样重要。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有毅力成为一辈子的学习者,这样你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一个知识点讲一遍容易,讲上千遍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心甘情愿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讲上几十遍几百遍同一个知识点。处理一件小事容易,处理无数件小事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做好每天处理成百上千件小事的准备,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的存在,因为每件小事里可能都写有孩子成长的足迹。《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第五篇:《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6、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7。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1.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2.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3.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4.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5.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7.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
18.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9.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关系是(C)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 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①③④
D、①②④
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8、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39、(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40、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1、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4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43、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4、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
45、(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创新精神;
46、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
47、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48、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2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语文能力
C、人文素养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
B、②③④
C、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2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4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50、(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1、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5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53、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4、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 C变革
55、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56、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 B改变 C变化
5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8、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 B
必要 C首要
59、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60、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61、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62、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63、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64、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5、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66、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7、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8、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7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
7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7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A、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种统一的实质是(B)。
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7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D、创造性
7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7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77、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B)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8、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80、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8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82、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
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83、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活性
84、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85、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86、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7、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7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8、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5、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8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9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9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不知道对不对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 由学
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A)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9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9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A)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9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⑤
D.①②③④⑤⑥
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0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10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D、知觉
10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C)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B)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1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1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B)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11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B)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C)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则
D、评价建议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D、①②④
11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8、(A)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9、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20、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D)次。A、7 B、4 C、5 D、8 121、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C)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2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A)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4、()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5、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D)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6、()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7、“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8、(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9、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30、“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31、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
132、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性,展现个人魅力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
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16、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A. 均衡性B. 综合性C. 选择性
17、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 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19、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 信息化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21、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22、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A BC)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3.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BC)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综合评价的
2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价体系强调(ABC)
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1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1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
1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
1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1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1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1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
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31、教师即课程。
(×)
32、教师在1~ 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
3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
3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
3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
3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3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38、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3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40、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42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
43、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
44、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
45、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46、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
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41、4~6
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
(×)
47、“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
48、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49、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50、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以合作者、引导者为主。
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
5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53、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54、“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
5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6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57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
(×)58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59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60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
(√)61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6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
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63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64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65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6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
(×)67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68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
(√)69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
(×)70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71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
(×)72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
(×)73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
(√)74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75: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于教师。
(×)76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的中心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或教案。
(×)77课本知识就是权威的、绝对正确的。
(√)78 “苹果广告”说明思维应突破常规,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才能有所创新。
(×)79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80进行学生评价时,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求。(×)
5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程。
(×)81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82学生无权评价教师。
(√)83新评价观下的教师角色调适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是教师角色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8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85一般认为,强调三维目标就意味着否定“双基”。
四.填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 和 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
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评价的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实践)功能。
1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6.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7.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8.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1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师与学
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校本教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0.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
、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
、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
2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发展)。教师遵循(关注点)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备课的方式)和(教学能力)。“以
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26.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块)三个层次构成;合理处理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使(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程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27.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8.(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21.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化有哪些: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规范;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三位一体关系。
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改变了教师对()的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4.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5.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选择性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
29.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30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核心,而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校的成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1.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
32.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永远是这个学生在考试。它不把考试置于课程体系的33.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是:重视课程实质结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加强课程的(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体现基础性,加强(课程整合)。
34.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35.(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
3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7.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将要发生以下的变化:(教
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43.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44.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的变化,(学校生活)的变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8.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9.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2.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
45.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46.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47.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48.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重过程)。
49.普通高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任务体系。这一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是(履行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4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学校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体系除包含“升学”和“就业”外,还应包含(培养
育人)职能。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发展变化的。
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0.普通高中应促进学生个体在下列四个方面的社会化。一是(社会生活知识)的社会化。二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三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四是(理想目标)的社会化。
51.学生报告单的功能:对家长来说,具有(报告)和(通知)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具有(认识)和(反思)的功能。对教师来说,具有(诊断)和(决策)的功能。对学校来说,具有(管理)和(指导)的功能。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59.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0.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52.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比重过高,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5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54.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55.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职业道德)、(了解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5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57.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开设信息技术
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61.教学的基本原则是:(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正向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的设立;(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62.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63.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的学业成绩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具体包括: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动自发;(10)
64.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五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
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 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
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1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12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1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答: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14、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
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1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6、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
17、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18、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落实。
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1、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2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23、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24、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
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25、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
26、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8、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29、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30、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3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
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32、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33、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34、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4、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
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
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
35、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2),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36、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3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8、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39、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40、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41、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4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
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4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4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5、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46、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7、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48、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49、怎样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50、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51、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52、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53、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5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55、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1)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2)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3)以“权”为本,权力至上。
56、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57、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导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8、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59、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60、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61、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62、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
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形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4、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
(1),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2),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3),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4),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5),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
65、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
作。
66、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67、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4)个性与情感。
68、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69、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70、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
(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71、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六、论述题(15分)
1、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答(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
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3.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
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4.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5.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三)体现最新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四)评价内容综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
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七(案例试题)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
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
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
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
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
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
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
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化”为学生的需要。
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
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
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
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 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
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
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
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2、[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
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