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韵味儿”少年书
“中国韵味儿”少年书
——邂逅小学国语老课本
文/云之端
透过那一帧帧工笔线描的插图,一行行竖排的繁体字、一篇篇隽永的课文,作为一名编辑,我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呼吸到来自那个年代的一股清新蓬勃的气息。并且,这3套老课本也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中国“气韵”
老课本第一眼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内容,不如说是版式和装帧。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小雪初级学生用)。这套读本的字体选用颜体楷书,结构方正,笔力雄健,富于阳刚之美,即所谓“颜筋”。在印刷史上,颜体也是自宋以后的主要印刷体。可以想见,儿童日日面对这样的国语课本,天长日久,入之于眼得之于心,执笔写字自会受其熏染,其作用相当于书法字帖。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因所选课文多为韵文,故排列不求上下对齐,而是一行行参差错落,配上优美方正的颜体楷书,犹似一串串珠子叮叮当当落在纸页上,产生节奏之美。
如第15课《手拉手》:“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慢慢走。”书页上6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排着队向着斜上方做行走状。画面上方的文字也相应地排成4行,向斜上方成雁行铺展,整幅画面呈鲜明的动感。这样的设计,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这一点上,《商务国语教科书》(小雪初级学生用)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课文字体也为颜体楷书,插图亦为工笔白描,十分简约素净。
而《开明国语课本》为丰子恺先生作图,质朴自然,充满童趣,一副大家气派,与叶圣陶先生编写的课文相得益彰。
相比于今天满纸卡通人物的彩色小学课本,老课本只有黑白两色,却别有一种平和、朴素之美,让人想起意境悠远的中国水墨画,想起中国乡村的白墙黑瓦。
老课本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在装帧设计上不照搬当时西方教科书,而是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创造出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国语教科书的样式,比之传统私塾读物大大前进了一步。儿童使用这样的国语课本,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修身国文
民国老课本的另一特点是教给儿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常识。如初版于1917年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从课文目录便可看出编写者的意图:1.入学;2.敬师;3.爱同学;4.课室规则;5.操场规则;
6.仪容;7.早起;8.清洁;9.应对;10.孝父母......透过这些条目,我们看到的是《弟子规》的影子,即中国上千年来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童蒙养正,固本培元。
但老课本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采用大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场景来达到教育目的。对于一些儿童一时不易领悟的“大道理”,老课本往往能用浅近通俗的事例来说明。如《读书》一课,课文曰:“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一问一答之间,点出了“读书”的要义,朴素而深蕴。儿童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
我不禁想起古时私塾的开笔礼:儿童入学第一天,须用毛笔描一个大大的“人”字,意含“读书成人”。由此可见,民国老课本与传统一脉相承。可惜今天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却找不到这样的内容了。
这些课文均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反对空洞说教,注重趣味性与潜移默化,背后则处处看到“教化”的影子,即在小学阶段便树立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为将来的立身处世奠定基础,难怪当初有的国文课本称之为“修身国文”。
天真可掬
开明老课本的编者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合于语文训练,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是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提到儿童文学,我们往往会想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外国童话。在中国文学源流中,似乎没有儿童文学这个类别,较为合适儿童阅读的除了成语故事之外,还有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说的“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因为里头有“开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这些资源用
作国语教材固然有其重要价值,但作为现代儿童的精神食粮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的形势与内容。
而这一回,老课本却改变了我的看法,尤其是《世界书局国语读本》。此读本为魏冰心等编写,上世纪30年代出版,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最早用用白话文编写的教科书之一。书中采用了大量带有童话色彩的想象丰富的小故事,如《小猫要过河》:“小猫要过河,不会游水,他向鹅借船,鹅说,我没有船。小猫说,你的身体不像船吗?你的脚不像两把桨吗?鹅笑着说,请你就上船吧。”故事中小猫的聪明伶俐,鹅的雍容大度,跃然纸上。
还有的课文不仅想象丰富,且富于诗情画意。如《梧桐叶》一课:“梧桐叶落在池里,金鱼说:‘这是我的伞。’他就躲在叶子地下。梧桐叶落在河里,小虾说:‘这是我的船。’他就站在叶子上面。梧桐叶落在园里,燕子说:‘这是家里寄来的信,叫我回去啦。’”文中金鱼、小虾、燕子个个个性鲜明,特别是燕子最后说的话,一派天真可掬,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课文配上同样清新隽永的插图,在孩子们眼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它开启儿童的灵性,滋养儿童的心灵,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育儿童对世间万物的大爱,背后蕴含着“博爱、平等”的民主思想。这是最富于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其价值一点不亚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
只是我不禁疑惑:这些满腹“之乎者也”的旧式读书人,何以能
写出如此清新明丽又富于现代气息的童话?也许,传统本身并不等于“腐朽”和“僵死”,而恰恰相反,传统内部潜藏着无穷的自我更新的因子,但这些因子需要被“激活”——需要在与异质因子的碰撞中获得重生,一如经过嫁接之后的百年老树开出新花,结出新果。
养人格,扩德量
民国老课本的编者有一特点,多为当时的文化大家,如蔡元培、张元济、王云
五、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等。他们一方面有坚实的旧学根底,深谙传统之道;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平等、民主的新思想,能开风气之先。他们之所以愿意俯身下来,不辞辛苦的为孩子们编写国文、国语课本,其原因在于小学课本是一个民族的奠基工程。因此,老课本处处教人看到编写者“奠基”的用意:奠常识之基,奠审美之基,奠伦理之基,奠人格之基,奠传统之基,而最终奠民族精神之基,即梁启超当年提出的口号——新民。
民国时期相对宽松的教科书审批制度,使他们的梦想得以实现。据资料记载,自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对教材编写采用审定制,允许各民间出版机构自由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教育部根据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对其进行审查,通过后便可在全国发行。直到抗战后期才改为由国立编译馆独揽小学教科书的编辑权。这种审定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热情。
1912年至1949年,短短37年间,尽管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全国各书坊共计编印出版了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从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私塾教育只读四书五经的局限,同时又继
承传统,推陈出新,形成一派百花竞艳、百舸争流的格局,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教科书编写的黄金时代。
一套名为《启蒙国文》的民国老课本在编辑大意中说:“本书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本书注重立身、居家、处事以及中人道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本书注重实业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宗旨也代表了当时多个版本教科书的立场,并鲜明地体现在每一篇课文中。
第二篇: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观后感
摘要:《少年中国》是一部以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为背景创造的纪录片,整部《少年中国》使用电脑特效技术制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时刻唤醒少年们爱国的热血,不忘历史的教训,同时理解到自己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关键词:少年、中国、青春、梦想、共产党、中国梦
《少年中国》共5集,每集30分钟。该片创意灵感源于青年毛泽东谱写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以苍茫大地—激扬文字—书生意气—指点江山—谁主沉浮五句词意建构全篇。五句话对应五个阶段,形象而生动地演绎出中国青年和早期共产党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
在表现手法上,整部《少年中国》使用电脑特效技术制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集将分成三种呈现板块——情景再现、实景拍摄以及三维动画特效,既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进行表演再现当时情景,又有对名人、领导者二代的现实采访,追溯过往故事,同时运用炫目的三维动画特效,重现20世纪初的中国图景。纪录片制作充分考虑当下“80后”、“90后”的观影感受,以明快的剪辑节奏提供一道视觉盛宴。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经历了这样救亡存国腥风雪雨,青年在这场救亡图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了救亡图存的学习与抗争。我们记得的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等,每一个阶级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场亡图存的运动。只是青年在这场运动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记得五四青年们是如何起先锋的作用,如何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在《少年中国》中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一幕幕引发共鸣的场景,时刻提醒我们是中国的少年。当我们看到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时,我们全身的热血都沸腾了。在看到陈独秀在北大的演讲时,真想出生在那个时代为了救亡中国而出份自己的力,想做一个力挽狂澜的人,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找到希望。虽然有时知道每一场运动的结果,却时常想去改变他。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别人欺凌,作为了一个中国的少年我们不能平静自己的内心。我们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我们都是中国的少年。
今日的中国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发展着,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少年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即梁启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作为一个“少年中国”的少年,怎样做才愧对这称谓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识。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扎下根,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少年还要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华发源的长河,他是一团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烈火!少年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甚满意,虽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争强好胜,我们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古人云:时间如同东流水。是的,时间过得很快。所以,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要珍惜光阴,加倍努力。现在的中国,一切都在快节奏、高效率地行进。生活在这样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少年人更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识、实践和创造去开拓生活。
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有不少的英雄出自少年。“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著名的诗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但是年近28岁就死去。这说明旧时代的有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未来历史的主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少年要做到智,首先就应该好好学习,积极上进了。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多思考,多实践。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而有些人完成了只是松了一口气,觉得终于做到了,另一些人,则会从这件事中学到些什么。而这些人,便是少年中国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一切智都体现在所作所为中。
少年富则中独立。少年如何富足?让少年富足的有智,也有强。少年强则国强。强需要坚持,需要毅力。有些挫折,有些艰难,要相信挺一挺,努力去战胜,便能飞越那重重叠叠的障碍。强,也需要有实力。这里的实力便又体现在智了。当然,也不要忘记,自信是强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甚至能够吓跑困难。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独立很容易,一些能够办的到的,能独立;一些渴望办到的,更要独立地去尝试。多“独立”,发现独立并不难。当能够正确完成每一件事的时候,少年便独立了。国便独立了。独立的实力,来自于尝试——而独立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让人等待很久。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独立便是自由的前提条件,独立了,再要自由,完成不困难,不过,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走来这一步的每一步的不容易,保证那些精神依然永存心中。管理好一个国家需要它们。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源源不断的进步,需要一颗上进心和不断的动力。进步,让少年,让国家渐渐完善。智、富、强、独立、自由都是进步不可缺的条件。上面的情形一定不难实现。在每个中国少年的努力下,进步着的中国便是少年中国!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国朝气蓬勃,自信自律,永远年轻,永远不败——中国少年们的努力,不会让人失望!
从纪录片中回到现实生活,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使命。在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的使命是救亡图存;而在和平时期,我们的使命是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用血来创建一个新中国,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汗水使这个新中国崛起。当中国梦别提出时,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也就出现了。我们的使命承载着他们的愿望与我们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时刻要记住中国的风雨历程与上一代青年们救亡图存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中立起一面中国少年不倒的旗帜。
参考文献:《少年中国》
第三篇:少年中国
少年精神--永不停止的飞翔
--《少年中国》观后感
12级中文2班 李洪慧 12401040212
摘要: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那是一个民族意识面临异族泯灭而迸发的岁月;那是一群知识分子奔走呼告的岁月;那是各种思潮涌进的岁月。上世纪初,一群中国少年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从觉醒到成长,从追寻到升华,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真理的脚步。我们所确信的是,这群有着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的的少年,将带着这种“少年精神”,不断努力,不断追寻,不断复兴,不断建立。这是一种永不停止的飞翔。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那是一个民族意识面临异族泯灭而迸发的岁月;那是一群知识分子奔走呼告的岁月;那是各种思潮涌进的岁月。上世纪初,一群中国少年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面对黑暗,有的人沉沦,有的人反抗,还有的人,向着黑暗中依稀那一点光明,进行永不停止的飞翔。
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其言简意赅,意义深远。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这是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中国少年之精神!
一、觉醒:恰同学少年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外部是西方列强环伺,内部则是腐朽、衰败、纷争的政权格局。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让革命之火势不可挡地蔓延全国,开启了中国一个新的时代。在辛亥革命的新旧交替之际,在知识青年惶惑徘徊之际,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青年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并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基本口号。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的隧道。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到陈独秀李大钊的青春中国,时代在呼唤一种狂飙突进的运动,历史的使命,也必将落在新一代青年人的身世。
而此时,19岁的毛泽东在离开军营后无处读书,无所适从,精神上也十分空虚迷茫,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走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邓中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恽代英考入武汉中华大学哲学系,罗家伦在复旦大学读预科,许德珩从走进了北京大学,还有傅斯年,朱自清,张国焘„他们都开始接受新知,感受着时代的新变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属于中国少年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
一、成长:书生意气,舍我其谁
上世纪初的中国,有这么一群少年:瓢泼大雨中,他们脱下上衣,尽情呐喊;毒辣的阳光下,他们接受烈日的炙烤,闲庭信步;早春的大风中,他们顶着刺骨的江水,畅游湘江„他们以近乎自虐的方式,锻炼着自己的意志和体魄。风浴、雨浴、日光浴,一批热血青年,就这样在风浪里成长着。
以《新青年》为先声,1919年,中国先后出现了四百余种白话报刊,到1921年全国新出版报刊有1000种以上。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当时在华讲学的美国思想家杜威感叹道:“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
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个新时代,属于毛泽东、邓中夏,属于周恩来、恽代英„属于那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属于万千中国少年。正如毛泽东在他自己主编的《湘江评论》中宣言的那样—“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标志着一个属于少年的崭新的时代的来临。
二、追寻: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1918年,协约国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民主战胜了专制,公理战胜了强权。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国人以这样一个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胜利者。然而,当中国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却又把整个民族再度陷于水火之中。期望既殷,失望愈烈。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启蒙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的莘莘学子长久以来积累的能量,瞬间爆发了。五四运动的热血呼喊,点燃了全中国的爱国热情,罢课、罢工、罢市,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四万万中国人团结起来,寻求一切可能的救亡图存之路。
然而这时候,只有一个人经过理性思考,觉悟到了只有争取民族的自决,民族的独立,中国才有可能重新站立起来—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让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觉醒了,应该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俄罗斯共产党为榜样,走俄国人的路,去寻求解决中国的根本出路问题。
如果说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那么紧随其后的就是陈独秀。他激励青年人“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如研究室。”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不断斗争。这样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注定了终将携手奋斗,共同实现理想。于是,1919年,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北京文坛领袖,年龄相差十岁,一个善辩好斗,言语尖刻,一个温文尔雅,颇有君子之风,在这个岁末,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从此就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传奇。
除了陈、李二位,毛泽东等人也在向着理想不断追寻。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与25名湖南青年人从长沙北上京城,第一次踏入了这个苍茫而博大的城市。他们背井离乡,半工半读,在勤工俭学的同时不断从书本中汲取养分。正是在这时候,毛泽东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赴法留学,在自由的发源地寻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可以说,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因为中华民族遇到了空前屈辱,一批进步的中国人开始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之道,特别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与资产阶级改良式的救国主张彻底决裂,探索用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观察中国的命运。
三、升华:少年精神,与国无疆
1921年夏天,十几个青年来到上海,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这次会议宣告了一个新兴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十几个青年分别是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李汉俊、何叔衡、陈潭秋、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群年轻人一定想不到,这场略显狼狈的会议在历史上将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它标志着日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此时它的力量如此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历程。我们所确信的是,这群有着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的的少年,将带着这种“少年精神”,不断努力,不断追寻,不断复兴,不断建立。
这是一种永不停止的飞翔。
第四篇: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公关策划书
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公关策划书
策划活动背景: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经过长期考察,决定在攀枝花开设其第100家连锁店,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为全国知名的婚纱摄影公司,主要经营活动范围包括全国大、中城市,本公司是目前国内同类企业中的领军人物,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对于攀枝花这种二级城市,本公司看重的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西部,将带来巨大的商机,所以我们公司想在西部这样一个目前竞争相对较弱的地方抢占市场。目前攀枝花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有金夫人婚纱摄影公司和古摄影婚纱摄影公司,作为一个刚刚进入攀枝花市场的婚纱摄影公司,要想和已经在此地扎根的其他公司竞争,打响第一炮,开业庆典就非常重要。
一、活动主题
1、韵味儿——给你甜蜜爱情的韵味儿
2、韵味儿--刻骨铭心的爱,我们为你见证!
3、我就要这种韵味儿——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
4、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广告宣传,达到让攀枝花人认识“韵味儿”,了解“韵味儿”,从而信任它,选择它。
活动程序活动方案
5、前期指示牌宣传(设置广告牌):
(1)设置地点:1以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为中心,周围5KM的交通要道上 2中心广场大屏幕3市内主要公交车4民政局婚姻登记册外
(2)设置形式:1重新报建,如不允许,则租用现有合适的位于道路两旁的户外媒介 2制作广告宣传视频3设立醒目广告牌
(3)数量:每个不同文案至少要求设置5个,共至少10个,广告宣传视频至少制作两个,轮流播放
(4)大小、高度:视实际情况而定,文字能大就大,颜色主要以浪漫醒目的紫色为主,力求醒目温馨
(5)设计要求:要求使用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标准的标识及标准字体
(6)时间要求:于开张前一个月设好
(7)目的:提升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树立一定的美誉度;
二、开业公关活动策划方案
(1)主题: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为你安排免费婚礼,让你们体验结婚的甜蜜与激情
(2)活动时间:开业当天。
(3)活动地点:攀枝花
(4)活动概况: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开业当天将组织30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并安排一系列的婚庆活动,安排午餐及下榻的宾馆,每对新人允许带8个亲人参加酒席,提供统一的婚车,其间产生的费用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支付。
(5)活动细则、注意事项: 积极联系其他赞助商,尽量降低支出,一系列的婚庆活动尽量在热闹的市区进行,以吸引人的眼球,提高公司知名度,力求举办一次高质量的集体婚礼。
1)刊登活动广告:
A、时间:开业前一个月
B、媒介:《攀枝花日报》、《攀枝花广播电视台》
C、1、版面:1/4版
2、广播主要选择黄金时间段
D、文案内容:
标题: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为你举办免费的集体婚礼!
正文第一段: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介绍
文第二段: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开业当天将组织30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并安排一系列的婚庆活动,让你拥有一个不平凡的婚礼,安排下榻的宾馆,每对新人允许带8个亲人参加酒席,提供统一的婚车,其间产生的费用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支付。
报名条件:凡当天结婚,并在攀枝花拥有户口的市民,并同意使用其结婚照作广告宣传的新人,均可报名参加
报名登记日期:即日起至XX月XX日止,每天上午8点-下午6点名额限制:限30对,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报名地点:攀枝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四楼大厅办事处
报名须知:凭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亲临报名;
其余说明:进入时,必须衣冠整齐,否则主办单位有权拒绝入内;本次活动一切解释权归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
2)先报名预定房间
报名时间:广告刊出后当天开始,至开业前二天截止。
报名须知:凭当天报纸广告、持本人身份证,结婚证,(或户口本,以防身份证有假),亲临攀枝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四楼办公大厅登记。
报名的其他条件:需拥有结婚证书,相貌端正,需衣着整洁,否则有权拒绝报名。
酒店的选择:尽量寻找到一个酒店作为赞助商,力求酒店选择4星级酒店(如凤凰餐饮,川惠大酒店等)
菜的品种及数量:酒宴至少应达到中等水平,具体由本公司与酒店方面协商。
报名新人超过30对,则采用先来先得的方式,直至满额为止。为防止秩序混乱,准备好排队的号码,来一对发一个,凭号码办理,这样不会出现现场混乱的情况。
注意在广告中注明:活动解释权归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
3)开张当天:
A)拍照留念:所有同天举行婚礼的来宾与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管理层代表合影留念(本公司有权使用该照片做广告宣传,该点应该在新人报名时与其协商)
B)组织安排30对新人在攀枝花市区进行巡游活动,统一乘坐豪华奔驰轿车,全程跟踪摄影,同时组织30名模特对经过的地方发放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的宣传手册,以求扩大影响力,增加知名度。
C)在攀枝花中心广场举行“为爱向前冲”活动,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力求取得最大的娱乐性,增加人气,评选出最优秀的前3对新人,发放奖励。(奖励可设置为免费到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拍摄艺术照、生活照等)
4)软性文章:为配合本次活动,尽量于《攀枝花日报》等对攀枝花人影响较大的宣传媒介,发表软性文章,作广告宣传,以别开生面的开业庆典为题,以30对新人的集体婚礼吸引人的眼球,达到快速提升知名度的目的。
三、开业后系列公关活动
(一)——主题:攀枝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形象大使选拔活动
(1)活动日期:从开业后15天左右的星期一开始进行宣传报名
(2)活动时间:报名截至日后的上午8点到下午5点
(3)活动地点:攀枝花中心广场
(4)活动概况:聘请5位专业的评审员,对参赛者的才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5)活动公证:开业前10天,应与公证处取得联系,同意对此项活动进行公证,公证结果,公布在攀枝花日报等在攀枝花最具影响力的宣传媒介上
(6)比赛内容:大赛分为三步,第一是参赛者的T台秀,以考察参赛者的形象气质,第二是参赛者的才艺表演,第三是进行现场提问,问题设计各个方面,以考察参赛者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水平
(7)活动预告:开业后第5天,发出攀枝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形象大使选拔活动
(8)最后选拔出一名最优秀的人员作为本公司的形象大使,奖金为10000元加获奖证书,并将获得参与代言我公司特色婚纱的机会,具体报酬由本公司与获奖人协商。
(9)参赛条件:限女,身高160CM以上,形象气质佳
(10)确定方法及流程:除去最高分、最低分,取平均分;要准备相关的表格、文具,确定具体流程
(11)公证:事先,将活动与公证处联络,取得其支持。公证进行现场公证,公证后,将入围选手名单公示
(12)事后宣传:活动的截至日,要在报纸上刊登以公布选拔结果、鸣谢公证处及参赛人员,并请市民监督、检查为内容的广告,同时,积极宣传我们开业后的第二个活动——模特婚纱秀
(二)——主题:模特婚纱秀
(1)活动开始日期:形象大使选拔赛结束后一周内
(2)具体活动流程:首先聘请几位靓丽的模特,一位主持人,力求专业,拍摄好几组婚纱照,为制作宣传手册作准备,婚纱的选择要在于突出本公司的特色婚纱,另可在宣传手册上列出公司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办理VIP,到本公司消费一律8折优惠,节假日也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给于优惠),展现出本公司一些特色婚纱照(如古装,革命时代装、唐装旗袍装等),在模特走秀时,可适当安排一些和观众互动的情节,观众尽量选择那些在适婚年龄的人,目的在于观众既观看了精彩的T台秀,又能参与活动,以提升公司知名度,争取消费者。
(3)活动宣传:大堂及外围,要打出相关的宣传口号横幅 并设置一台大型的电视时刻播放公司的简介及相关宣传活动。
(4)活动地点:可进行两场T台秀,第一次设在中心广场,那里人流量大,宣传作用明显,第二场设在公司外面。
经费预算
1广告宣传费:24000元(包括印发宣传手册及制作广告牌、在《攀枝花日报》等媒介上的广告费等)
2租用婚车及一些列的宣传活动:30000元(包括婚车装饰及邀请主婚人等费用)3婚宴及在酒店的活动:此环节由酒店赞助
4形象大使选拔活动:30000元(包括场地的租用、人员的聘用等)5T台秀:8000元(包括模特及主持人的聘用,走秀台的搭建等一切费用)
6总经费:92000元
四、效果预测
1、通过前期指示牌宣传,使公众对攀枝花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有一个初步了解。
2、通过开业公关,给公众以深刻的震撼,让公众了解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留给公众一个深刻的印象。
3、通过举办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让更多的公众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深刻了解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为本公司站稳攀西市场打下基础
4、通过举办T台秀,让公众了解韵味儿婚纱摄影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精湛的摄影技术,为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打下基层
第五篇:少年中国说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日出将来之少年中国也,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探索改良主义与君主立宪制;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著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