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八下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2013---2014年度春学期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三、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 1
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题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2课时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3课时
刘继溢
2014-03-01
第二篇:八下历史
八下历史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北平(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54:当时中国只发现54各民28:1821年,中共成立至开国大典28年 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政务解放的斗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司令员:彭德怀跨鸭绿江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53年,美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政权建设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顺利进行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篇:八下历史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张宏平
一、教学上,认真钻研,更新观念,勤下苦功,完成教学任务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2、认真解读教材,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考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此,我仍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任务。教学中,我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我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我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我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中午或是间休时间和他们谈话,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耐心地领他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帮助他们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尽快提高成绩,现在这些学生学习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也表示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那些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中间生,我也是经常向他们征求意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中的得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堂上,我所教的班级几乎看不到睡觉的学生,学生的整体学习劲头也很足。
3、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一起合作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利用。
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几年,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在教育科研方面,虽然平时新闻记者了很多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但今年显得笔耕不勤,没有写出什么好的感悟之类的成文东西。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 的工作中,我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以我的热心、精心、恒心、爱心、耐心、细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
4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P1
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P39意义:P39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2、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P43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影响:P49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民族团结
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563、共同发展的典型——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人物: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2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P65-68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1993年,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协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4、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6、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7、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14课 钢铁长城P72-751、海军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新旧中国海军保卫国防能力的不同: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力保护祖国的海防。
2、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1964年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研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76-78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倡导:1954年,中、缅、印。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P80-84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2、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P83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第17-18课 科学技术成就P90
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
1、国防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成就: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③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④2005年“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农业成就: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
杰出科学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钱学森——导弹之父
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1996年增加)共八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的发展:①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863计划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艺术发展方针:1956年,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体育成就:①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②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④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P1053、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展开;③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④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
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第五篇: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的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的原因:工业基础薄弱,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一五计划”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正确的方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苏联的帮助和支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6、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应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八大”召开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左”的错误,表现;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原因: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向模范人物学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
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