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1949年3月25日,各界代表在西苑机场欢迎毛泽东等到达北平
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左图)毛泽东和部分政协代表的合影。(右图)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①国旗(由曾联松设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②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
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意义: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②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额尔德尼。)《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
议》在北京签订
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进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49年新中国的建立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①政治上: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民心,腐朽政权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政治上有相当大的主动权。②经济上:国统区经济通话膨胀严重,经济面临崩溃。解放区经过土改和中国共产党的经营,经济形势优于国统区。
③军事上:国民党军在全国的军事一败涂地,不堪一击。解放军在军事上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势不可挡。
④意识形态: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去信任,共产党的政策获得拥护。▲①召开政协会议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北京)
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华侨等
决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政协会议的性质:临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建国后,当时祖国大陆的形势并不太平。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盘踞着上百万国民党残余军队、特务和武装土匪,西藏地区还未解放。为把解放事业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和军事行动 建国后的和平统一事业
(1)追歼国民党在大陆和沿海岛屿的残余势力
①解放大西南:相继发动湘粤、广西、西南等重大战役;云南、西康等起义;海南岛的解放。
②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二、最可爱的人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根据《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他们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附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土地改革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被称为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②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①抗美援朝战争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结果是五战五捷。)
③通过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志愿军不断地取得胜利。
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①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②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①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②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建国后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土地改革: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开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中国的地主阶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他们赶尽杀绝。不
给他们分土地,就是不给他们生路,这样会引起非常大的社会动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2)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国家当时的政策是“扶持贫农,团结中农,对地主和富农进行斗争。”也就是一个阶级打到另外一个阶级。宣扬的是阶级对立的思想。)
(3)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土改后,中国由过去的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了土地公有制。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改造。结束于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4)“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分田到户,按人口分地,土地属于农民。保护农民权益。)
(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可以让他们自食其力;保存富农经济,可以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6)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建国后是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私人所有。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公有制,农民只有使用权经营权)
(7)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吗?(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对于农村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四、总结
一、简述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3)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②标志着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④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答:(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时代的印痕,小华的爸爸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名字叫建国,那么他今年度过多少岁的生日?请你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答:(1)2013-1949=64岁(2)意义:同第2题
4.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西藏独立”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西藏现在已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两位?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西藏的现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来。
答:(1)史实:①唐朝时,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③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和**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和**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013-1951=62周年
(3)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
(4)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5.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答:(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指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
(4)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3)参战与否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们警钟长鸣。
6.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在上面雕刻着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我们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你能猜一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
答:(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无数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发扬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做全国发展的好学生。
(3)这十件大事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大,不参战的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请你回答: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3)参战与否是与什么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意识?
答:(1)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形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情司令的带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卖国求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10.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或为什么这次运动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答:(1)这次运动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答土地改革的意义略
(3)感想: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
答:(1)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各省后,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答:(1)目的: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5.列举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从爷爷奶奶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解放前的中国农民生活大都十分的困苦,通过学习历史,你知道他们贫穷落后的根源吗?这个根源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运动被消除的?请你举出两部反映这一运动的小说。
答:(1)根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通过1950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丁铃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二、列举题
1.列举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人民进行的两大运动并说出它们的时间。
答: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2.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几次重要的会议。答: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列举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事迹。
答:黄继光:在上甘岭的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志愿军某排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后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4.列举土地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
答: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列举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列举出几部反映从1949年—1953的这一时期的影片及相关的历史的事件。
答:《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甘岭》、《英雄儿女》(抗美援朝)《创业史》(土地改革)
第二篇:八下第一单元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测评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
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6.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BCD1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8.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20.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
21.“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4.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开始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果能够回到建设初期,你也热情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你会选取哪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的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28.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说着一段历史。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友情提示:观察三幅图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然后从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中叙述说明)(12分)
图一图二图三
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7.(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答案开放,只要是符合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事件或人物都可以。如人物类:林则徐,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事件类:《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如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族魂”。(4)答案开放。和平时期也能成长为英雄。学习英雄,关键是继承英雄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等。体现在学习生活中,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各项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怕苦,不惧挫折,勇于担负责任,顽强拼搏,现在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争取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28.提示:图一是开国大典;图二是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图三是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按题意叙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民主政权建立。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950—1952年中央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这两件大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国家形势趋于稳定。
第三篇: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下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下历史知识点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过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3、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战争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下历史知识点2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从1953年至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领导机构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下历史知识点3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发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知识点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3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举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八下历史知识点4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点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5年,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八下历史知识点5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知识点1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此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部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飞机由从国外购买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后,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知识点2 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知识点3 新时代强军之路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军队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
内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目的: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将其排斥在外。
标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2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3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四篇:八下第一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堂堂清(孙美春)姓名班级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通过自学、讨论、展示,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理解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二、自读课文,填写提纲:【独立学习我最棒】
1、准备:1949年9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为国旗,以《》为国歌,把北平改名为作为新中国首都,采用纪年法,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一座,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时间:)。请讲述这一历史事件的盛况。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4、西藏和平解放: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协议。
5、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三、【合作学习求共赢】 探究1: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1952年8月1日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落成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高37.94米,碑基由花岗岩做成,碑心是一块重约110吨的巨石,正面刻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是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坐上,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按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渡江战役。在最后一块浮雕的两旁,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我国百余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记录了人民英雄们千古不朽的光辉业绩。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⑴想一想:“三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请举出两个著名的人物,说说他们的主要事迹。
⑵“三十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究2: 议一议: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
解? 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
高,国家实力将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
政治协开国大典国际意义时间
商会议时间过程国内意义意义
五、自主检测
1、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的决定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央人民政府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新中国成立后的施政方针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祖国大陆的统一
4、西藏和平解放于()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5、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
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八年级下册第2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堂堂清(吴洪霞)姓名班级学号
一、【复习目标】
1、通过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
2、小组课前前搜集、整理资料,通过自学、讨论、展示,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复习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复习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二、自读课文,填写提纲:
1、归纳抗美援朝的原因:
2、抗美援朝的目的:
3、抗美援朝的经过:年月,以为司令员的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4、战斗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 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5、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
6、结束时间及标志:______________
三、【合作学习求共赢】
探究1: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材料二: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引自《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10)
再读课文P7正文及“毛泽东的论述”思考下列问题: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中国当时能不出兵吗?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答:不能,不出兵的结果:美国将会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软弱,得寸进尺,进而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出兵结果:可援助朝鲜,打败美国,保家卫国。
四、总结梳理【我的知识网络】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五、复习检测【基础过关】:
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A.朝鲜内战爆发BC.美国派兵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 A、援助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弱小邻国 B、决心迎战强大的美国 C、打破外国封锁为解放台湾作准备D、保家卫国
3、“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该句中的“他”是()A、林彪B、贺龙 C、彭德怀D、朱德 4、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附近A、汉城B、副山C、金边D、“三八线”
5、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B、八路军C、红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请回答:①材料阐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②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什么被誉最可爱的人?请你举出两个典型代表。
③“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堂堂清(孙美春)姓名班级学号
一、复习学目标:
1、知道《中华人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3、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
二、自读课文,填写知识提纲: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进行土地改革的的必要性: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1、土地改革开始于年,基本结束于年。
2、土地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是
它规定废除所有制,实行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获得了。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阅读课文13页最后一段,进行归纳)
三、问题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四、课堂巩固【我的知识网络】
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
3、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4、巩固了人民政权
5、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五、【课堂检测我最棒】
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A.《共同纲领》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
3、土地改革是要改变()
A.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土地私有制D.土地国有制
4、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材料二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请回答:
(1)综合两则材料,说明这一局面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运动中?
(2)这一运动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什么变化?
(3)这一运动中富农和地主的地位与解放前有什么不同?
(4)这一运动完成后对新中国人民政权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第五篇: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②特点:传子(家天下)
2、分封制
①含义:封邦建国②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⑤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⑥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⑦前期作用: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政权严密 ⑧后期影响: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①含义: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后世影响:重视家庭、强调血缘关系、尊卑有序,倡导内部凝聚力 ⑦体现:传统节假日(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祭祖、家谱
4、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统一原因:
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中央集权措施:
①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
②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务(虚设),三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保证皇帝大权独揽 ③推行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
3、中央集权制度作用
①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
4、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②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2)不同点:①分封制的诸侯世袭,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
③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④分封制的性质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性质是官僚政治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爆发七国之乱②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③唐:节度使,政治、经济、军事权利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爆发安史之乱 ④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经济上控制地方财政、军事上杯酒释兵权 ⑤元:行省制度
a.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
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②汉武帝:中外朝制③魏晋南北朝:设三省制
④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与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⑤宋: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
⑥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①汉:察举制(标准:孝、廉)②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③隋:科举制(标准:才学)
a.方式:礼部主持的至上而下的选拔考试
b.过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c.作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
①明太祖废丞相
a.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b.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 c.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②设内阁
a.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b.过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 c.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d.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清
①清初:内阁、六部(仿明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②康熙设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③雍正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a.最初目的:用兵西北
b.军机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d.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