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 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具有快速、及时、高效、便捷的优势,不仅可以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且符合法院审判价值,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案件逐年增长以及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提出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基层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多年司法实践,总结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经验。通过剖析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提供帮助。
论文关键词 基层法院 交通事故 调解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因涉及身体伤害,触及当事人切肤之痛,与当事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法官精准的审判水平,而且需要法官在案件处理上给予受害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抚慰,更适合用和谐的方式处理。调解因具有处理时间短、工作效率高、社会效果好、节省司法资源的优势,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适用调解机制,不仅能达到及时、高效、便捷的化解矛盾,而且符合诉讼的价值追求,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
1.交通事故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截至2010年12月底,东莞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超过92万辆,驾驶人超过128万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度,原东莞市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371宗;2007年度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610宗;2008年度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719宗。自2009年1月1日起,原东莞市人民法院撤销,新成立东莞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法院。2010年度仅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029宗,2011年度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
2.交通事故案件处理急迫性
交通事故案件大多涉及受害者身体需要及时救治,如果按照传统的审判程序时限处理,即使适用简易程序,解决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审阶段约需三个月时间,若再加上二审及执行阶段,受害者拿到赔偿款大概需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急需等钱治病的受害者是无法承受的诉讼之痛。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压力较大
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民三庭为例,共有法官7人,2011年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已结案件3152宗,人均结案数为450.28宗。因此,基层法院适用调解机制能够节约司法成本,缓解案多人少压力。
(二)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可行性
1.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特点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的案情一般比较简单、涉案标的额相比其他民商事案件较小、法律关系较为明确、赔偿标准比较明确具体,而且交通事故案件具有偶发性和车辆购买保险的特点,保险公司是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比较适合调解。
2.交警部门前期处理,当事人具有调解意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作为交通事故案件提起诉讼的前置必经程序,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交警部门具有多年丰富的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经验。交通事故案件经过交警部门的勘查,询问调解意愿,事故责任认定等一系列过程,到法院受理阶段,一般经历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其希望得到赔偿、抚慰的心理更加迫切,希望案件能够得到迅速处理,因此希望调解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一)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
1.保险公司调解意愿较低或参与调解人员权限不足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人,保险公司同意调解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除非降低赔偿数额,否则保险公司拒绝调解。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低于法定的赔偿标准,且较为苛刻,如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赔偿,医疗费扣除社保用药等等,在法院审理中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是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医疗费并不扣除社保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法院要求原告调解的话,有可能损害原告的利益。这样造成了调解难度的加大。另外,参与调解的多为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多为分公司或者中心支公司,受省级保险公司的分级管理,赋予的调解权限不足。而且,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授权人员多对调解程序不尽熟悉,并且公司授权范围也较小,调解难度较大。
2.交警部门与法院审判标准未统一
交警部门对如何划分事故责任及行政处罚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相关赔偿标准的掌握不一定清楚。在审判实践中发现,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以交警部门的答复作为抗辩,如责任比例的问题,车辆与行人相撞司机与行人负同等责任,交警答复是各赔偿一半,这是与法律规定相矛盾的。这样导致调解时,当事人不知应该听法官的还是交警的,导致调解不成。
3.基层法院之间审判标准未统一
基层法院的审判标准不统一,虽然东莞市三个基层法院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审判标准大部分是统一的,但在一部分证据认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东莞市周边各地的赔偿标准差别较大,如佛山市,当事人在城镇居住满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城镇户口计算,并且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一个案件中一并处理。在深圳市,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按照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一个伤残等级是10000元,而在东莞市是一个伤残等级5000元。不同地区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赔偿,这样就导致了“同命不同价”现象,当事人心理落差很大;法院进行调解工作时,很难取得当事人信任,调解工作较难开展。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不足
1.审判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交通事故案件的调解因涉及当事人人数众多,法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居中调解。但对于一个法官有时候一天要安排六个庭审,在每个庭审半个小时的紧迫时间内,在下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在庭外等待开庭时,法官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予以调解。由于案多人少,每个法官的时间有限,也成为调解难的一大原因。
2.法官调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东莞市基层法院是非常年轻的群体,法官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以东莞市第二法院为例,截至2010年11月法官平均年龄是33.6岁。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进入法院系统,为法院注入年轻的活力。不少年轻法官对法律的规则及程序有着清楚的学理认识,更注重法律的审判流程,不注重调解,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由于年龄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年轻法官较为缺乏调解的经验和技巧。
三、提高基层法院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促其认识到调解的重要性
1.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宣传调解的优势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法院应向其宣传调解的好处,提高其主动参与调解的积极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调解的好处有:(1)减少理赔环节。交通事故的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东莞地区的审判实践是分案处理,是车方赔偿给伤者之后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第三者商业险,若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时,车方需向法院另案起诉保险公司。如果是调解的话,在调解过程可以达到交强险和商业险同时处理,避免了车方在赔偿给伤者之后再次向保险公司索赔商业险,减少了保险的理赔环节。(2)节省理赔成本。根据保险公司的商业性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接受的调解方案是协商赔偿金额低于法院判决金额。原告方是用减少的金额换取保险公司的快速赔偿,因此,调解对保险公司是非常有利的。(3)节约司法资源。调解的及时高效,不仅当事人可以节省诉讼费和律师费,而且可以及时领取赔偿款医治伤痛,降低诉讼成本。并且,对于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来说,可以节约出宝贵的司法资源处理重大疑难案件。
2.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促其统一内部赔偿标准
保险公司不愿调解的一大原因是误认为调解的赔偿金额高于保险公司内部的赔偿标准,保险公司不仅不通过调解方案,反而影响了调解人员的业绩。其实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部分不符合法律规定,过于苛刻严厉,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对其理赔人员予以指导,使保险公司内部赔偿标准与国家法律相统一,这样理赔人员的授权范围也会得到扩大,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的调解意愿。
3.参与保险协会评价活动,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法院参与保险协会对保险公司的评价活动,对积极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和调解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二)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动,共同促进调解工作开展
1.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统一法定赔偿标准
法院应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对处理交通事故调解的人员进行法定赔偿标准的指导,对负责调解工作的交警予以培训,促使交警部门与法院统一赔偿标准,有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2.交警部门调解成功,法院给予司法确认
交警部门在调解成功后,应告知当事人及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由法院出具裁判文书,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内容时,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便捷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同时,达到充分保障自身权益的目的。
3.交警部门调解不成功,应给予当事人权利保护指引
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不成功时,交警部门应及时指引当事人保护自身权利,比如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诉前保护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法院调解能力
基层法院调解能力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基层法院之间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
如前所述,由于周边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部分当事人不愿意调解。鉴于此种情况,应统一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在一定条件允许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全省或者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开展联席会议,统一全省或部分地区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如珠三角城市统一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以促进调解工作的开展。
2.加强法官培训,提高调解能力
法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法官调解能力:一是培训法官调解能力,邀请法院调解能手或者调解学术专家一起探讨调解方法及技巧。二是树立正确的调解观念,正确看待调解,不可轻视调解工作。
3.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公民参与调解
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优秀的公民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社会各界热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公民均可参与调解,包括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律师、保险理赔员以及具有多年调解工作经验的社区委员、具有调解经验的村委会委员或者其他行业的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由于具有较多的社会基层调解经验,调解更加亲切,更能深入当事人心中,增强当事人的同感及信任,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吸收公民参与调解,也是体现司法阳光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4.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指导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也能促进理论的升华。为了更好的做好调解工作,提高法官的调解能力,法官必须注重调解的理论研究。在工作时间中不断积累调解工作经验,并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为同行提供参考,为调解工作贡献力量。
四、结语
在现代交通日益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激增的形势下,交通事故案件也在逐年增长,这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带来巨大压力。调解机制是缓解这种压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调解也是实现司法为民、能动司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调解机制在基层法院交通事故司法实践中发挥优势,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法院案件审理工作总结
法院案件审理工作总结
在法院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事人往往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向法院起诉。因而每一个案件都有难解的结。××区法院的法官们却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当事人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大型部属企业——国内贸易部口岸船舶工业公司生产形势一直看好。但是,船卖出了不少,而钱却要不回来。那么多的船款要不回,包袱越背越重,生产直接受到影响,无奈之下,公司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法院,并首先选择了淮阴某煤炭公司作为被告,要求偿还货款101.7万元。××法院接到起诉后,迅即查明了案情。被告淮阴公司向原告订购了两艘2000吨驳船,总价款600万元。至交船时尚欠200万元,双方签订了以船作为抵押担保的还款协议。但逾期后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只给付98.3万元。诉讼中了解到,被告方并非经济困难无钱可还,而是把原告的款项作为流动资金在用。根据原告提供的信息,被告将在镇江港运送煤炭。××法院迅即调遣精兵强将,在庭长许钧的带领下,赴镇江围堵被告货船。然而,事与愿违,办案人员赶至货运码头时,被告方已卸完货走人了。经打听,被告方离开镇江码头的时间并不很长,沿途追寻还有希望。于是一行人马沿江边公路一路寻找,当赶至扬州船闸时,被告的驳船终于出现在眼前,审判人员按法定程序准备扣押两条驳船。但就在这时,被告方船队40多人手持板斧、铁锤、扳手等工具,在船沿上站成排,谁要上去就与谁拼命。许钧果断采取措施,首先请求船闸协助执行,不能放行,随后向船队队长重申法律规定,如果发生意外将首先追究其责任。从中午到晚上10点多钟,许钧他们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耐心做船员思想工作,消除对立情绪。直至第二天,两条驳船终于扣押成功。第二天,全部货款即被追回。
此后,船舶公司又有好几件类似的案件向××法院起诉,也都很快结案,并将货款执行到位。王俊泽感慨地说:是××法院帮我们卸去了沉重包袱,为我们生产带来了后劲,才有了现在的勃勃生机。
张万清是口岸镇故土村村民,他承包了长江圩堤下水面138亩,从事螃蟹养殖。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傍晚一场大风刮过,张万清给螃蟹投放饲料时,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大量黑色油渍,顿感不妙。来到江堤上,发现一公路养护队在喷洒沥青修路,而刚才的东南风刚好将沥青刮到蟹池。与施工队交涉,施工队一口否认。从第四天起,蟹池开始出现死蟹,一个星期后,每天捞到死蟹50多公斤。经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鉴定,蟹肠无食,鳃部有黑色油污附着,造成缺氧死亡。
张万清一筹莫展,用拖拉机装了满车的死螃蟹,停放在法院门口。
法院受理了张万清的赔偿案,因证据充分,查清侵害事实并不难,但造成的损失有多少,怎么赔,却颇费周折。分管副院长祁亚峰与合议庭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委托泰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鉴定,原告138亩蟹池至8月底产量可达4155公斤,可创经济效益24.93万元,其实际损失应为产量减去存池数量。案件至此似乎快结案了,但对于存池蟹的数量确定,却让大家犯了难。只有最原始的方法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那就是抽干蟹池里的水,将池里的每一只螃蟹逐一过秤。
于是,在长江大堤上出现了别一样的风景。法官们的办公地点搬到了长江边,那没有门的茅草棚成了临时办公室。5台抽水机、2台泥浆泵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而这时的法官们可忙呢:打坝的队伍里有他们的身影,过磅的、抬蟹的、记录的,只要用得着的,他们什么都干。一天三餐,自己买菜,自己烧煮。但战斗在蟹塘边的法官们这一干就是9天8夜。陪伴他们的除了长江的风声、机器的轰鸣声,排水的哗哗声,就是那一箩筐、一箩筐的八爪会爬的螃蟹了。
最终,法院给了张万清一个说法:赔偿14.8万元。张万清笑了,笑容在张万清那张被江风吹得黝黑的脸上,显得无比的灿烂。
××法院院长邵冬山介绍说,通过解开一个又一个结,××法院审理的经济案件绝大多数在一个月内审结,一庭结案率达70%以上,当庭审判率达90%以上。
第三篇:听法院案件审理报告
听法院案件审理报告
时间:2011年6月9日14:00
地点: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主要案情:
学生在学校跑步时不小心掉入校内未种植树木的土坑中,将脚踝扭伤,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今日,学生将学校告到法院,要求其赔偿各项损失费11万余元。
原告董某诉称,自己是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初三学生。2009年2月23日上午上万最后一节课,自己怕下午上课迟到急着赶回家吃饭。在跑步经过新教学楼时误入被积雪覆盖的尚未种植花草的土坑中。造成原告左脚踝扭伤。后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当时该土坑周围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故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自己医药费、伤残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113941.24元。
案件审理过程:
1.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
2.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
3.确定双方当事人对出庭人员是否有异议
4.原告宣读起诉书
5.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书进行答辩
6.原告的法定代理人补充
7.审判员询问起诉书细节
8.法庭质证,原告向法庭提交证据
9.被告质证,提质证意见
10.被告向法庭提交证据
11.法庭调查结束,双方当事人法庭辩论
12.双方当事人做最后陈述
13.原告不同意法庭调解,法庭不当庭宣判,休庭。
观后感:
这是一起民事纠纷案。起初,我了解到案情的大概,觉得原告有点小题大做,因扭伤而赔偿11万元近乎不可理解了。然而当原告逐一陈述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依据时,一切就变得合乎法律了。并且原告的理由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土坑旁没有任何警示标志而且事故在发生后也没有引起学校应有的关心。原告有较多证据证实学校失职,没有负到责任。而就事故后老师有没有到场,双方发生了争执。对于学校花坛的合理性,被告也提供证明其合法性的证据。但是该证据与原告所述不符,只能留待法庭审核。审判员的问题都是严谨而且关键的,很好地引导了案件的审理,且十分注意双方陈词的真实合法。
这次庭审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法律的严谨!所有的程序都有条紊且合情合理。审案不能凭主观判断谁对谁错,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依照相关法律条例依法断案。由此也可以看出构建一个法制社会的重要性,它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还有一条就是,公民熟知法律法规也很重要,这能够帮助我们在受到权益损失时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篇:法院审理商业贿赂案件汇报
突出审判重点 惩处商业贿赂
X市中级人民法院
治理商业贿赂是今年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的一项重点工作。X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决策,按照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依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分子,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我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吴华院长为做好这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加强对全市法院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及时下发通知,全面安排和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两县三区法院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依法审理了一批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今年1至11月份,全市法院共审理商业贿赂案件8案8人(其中含二审1案4人),涉案金额34.37万元(其中含二审案件10万元)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占生效判决人数的 12.5%,有力地惩罚了商业贿赂犯罪分子,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二、突出审判重点,依法惩处严重商业贿赂犯罪分子
根据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部署,我们在审判工作中突出了对商业贿赂“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犯罪案件的审判。一是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犯罪行为,特别是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六大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九大行业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依法及时审判,从严惩处;二是依法严惩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及重大受贿案件的行贿人员。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同时,对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商业贿赂犯罪大要案件,加大督办力度。如浚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被告人刘振兴受贿10万元一案,一审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刘振兴有期徒刑八年;宣判后被告人刘振兴以“事实不清,量刑过重”为由上诉至市中院。经审理,市院认为被告人刘振兴身为在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10万元,其行为已经构成受贿罪。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二审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严格区分罪与非罪
在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中,相关经济、行政法律法规中关于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的规定是我们审判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基础和前提。某种行为方式,如回扣、折扣、佣金、附赠等是否属于商业贿赂,我们首先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行政法律法规加以认定,如果不属于商业贿赂,则行为本身不存在犯罪问题;如果根据相关经济、行政法律法规认定属于商业贿赂,则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犯罪,需进一步依据刑法规定进行认定。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经济、行政法律法规及刑法关于商业贿赂规定的精神,对于做好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审判工作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对社会关注而又争议较大的问题,我们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认真分析,从严把握,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特别注意了准确把握贿赂犯罪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避免将属于行业不正之风的行为当成犯罪进行追究;准确区分单位与个人犯罪的界限,既要避免将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的一般违法行为作为单位犯罪进行追究,又要避免混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界限,将个人犯罪当作单位犯罪,或者将单位犯罪作为个人犯罪进行不当追究;既要防止放纵犯罪,又要避免冤枉无辜。
四、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罚功能
宽严相济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正确运用这一政策,对于充分发挥刑罚“惩罚、预防、教育”功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特别是对于顶风作案的,或者案发后隐瞒犯罪事实、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负案潜逃等企图逃避法律追究的,依法从严惩处。对在自查自纠中主动向单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讲清问题、积极退赃的,或者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有自首、立功情节的,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在行业、领域内带有一定普遍性、涉案人员众多的案件,我们根据“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要求,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防止因打击面过宽导致不良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
五、加强政策法律问题研究和指导,确保办案质量
商业贿赂情况复杂,审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对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发生在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部门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的问题,我们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依法审判,确保办案质量。市中院就人民法院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积极听取地方法院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对下级法院审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工作及时予以指导,增强了审判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深入了解和听取相关单位对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法院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审判中发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管理缺陷和漏洞,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其纠正。在案件查处、政策指导等方面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结合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规定,针对反商业贿赂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促进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七、切实做好司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专项治理工作的社会效果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充分揭露商业贿赂的社会危害性,增强人们反商业贿赂的决心和信心,扩大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效果,展示了人民法院专项治理工作的初步成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抓好督促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贯彻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重在抓好落实。今后一段时间,人民法院在谋划好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切实抓好督促落实,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适时检查各基层法院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务求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第五篇: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审理情况分析[推荐]
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审理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3-05-07 11:00:32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
【关闭】
【我要纠错】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袁春湘
2012年,全国各级法院高度重视民商事审判工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案件总体情况
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总体情况是,一审案件大幅上升,二审涨幅趋弱,再审下降明显。全国法院全年新收民商事一审、二审、再审案件7939546件,同比上升9.86 %,继2008年民商事案件大幅上升之后,再创新峰值。审结7824088件,同比上升9.14 %。
新收民商事一审案件7316463件,同比上升10.62%,二审案件588759件,同比上升2.38%。其中,维持279264件,占47.83%;改判50378件,占8.63%;发回重审31964件,占5.47%;调撤171657件,占29.40%。
新收民商事再审案件34324件,同比下降9.05%,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审结33902件,同比下降12.19%;其中,维持9369件,占结案的27.64%;改判7570件,占22.33%;发回重审5050件,占14.90%,调解5220件,占15.40%;其他结案方式4072件,占12.01%。
民事再审结案方式比例情况
二、各类案件主要特征
(一)婚姻家庭继承案件上升,再审案件上升明显。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案件1686694件,同比上升5.83%。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518535件,同比上升 3.17%,占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总数的90.03%,继承纠纷168159件,同比上升 37.95%。新收离婚一审案件1251234 件,同比上升 3.71%,占全部民商事一审案件的17.10%。登记离婚后财产纠纷25613件,同比上升19.98%。据调查,这类案件多由原来家庭中经济地位较弱离婚后没有变化甚至经济状况恶化的一方提起,加上一些财产如房屋、有价证券增值、拆迁补偿款分配等诱因和婚姻法及其解释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深入宣传,使得这类案件呈增多趋势。新收解除同居关系纠纷案件34303件,同比下降17.31%,是近几年来巨幅增长后首次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升70.95%,2010年上升20.54%,2011年上升97.27%),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处理等纠纷开始减少。赡养和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案件呈下降趋势,收案分别为23923件和45980件,分别下降3.69%和4.29%。这是由于随着城乡居民经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当事人在处理财产关系方面趋于现实和理性,而且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能有效地减少和妥善地处理婚姻家庭继承案件中的财产性纠纷。
2012年,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二审案件67242 件,同比上升7.03%;占民商事二审案件的11.42%。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再审案件3348件,同比上升18.3%,虽然增幅有所减小(2011年同比上升52.48%),但在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较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说明婚姻家庭案件一审、二审案结事了的难度在加大,同时案件的审理质量需要加强。
(二)合同纠纷案件大幅上升,纠纷相对集中。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合同纠纷一审案件3776137件,同比上升13.28%。二审案件341313件,同比上升1.41%,占民商事二审上诉案件的57.97%。新收合同纠纷再审案件22267件,同比下降8.72%。其中新收案件超过10万件的是:借款合同纠纷1278712件,同比上升20.06%;买卖合同纠纷567008件,同比上升6.30%;劳动争议349770件,同比上升13.33%;服务合同纠纷275058件,同比上升20.60%,以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有线电视服务合同纠纷、教育培训服务纠纷为主;电信合同纠纷149713件,同比上升7.61%;租赁合同纠纷139738件,同比上升1.77%;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139456件,同比上升6.57%。其他案件量较大的合同纠纷案件还有,劳务合同92387件,同比上升15.81%;建设工程合同86209件,同比上升9.39%,等等,这些案件基本上是涉及民生的案件,除少数增长幅度较小外,大部分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合同纠纷案件相对集中,其中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劳动争议、服务合同纠纷占到合同案件总量的65.43%。在数量较大的案件中,只有农村承包合同和信用卡纠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比下降20.60%和 11.90%。其他合同纠纷案件量相对不大,较为平稳。
(三)借款合同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民间借贷急需法律规制。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借款合同案件1278712件,同比上升20.06%,其中,企业之间借贷12012件,同比上升7.60%;民间借贷案件747809件,同比上升22.90%。案件量居前10位的地区是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内蒙古、安徽、河北、四川、辽宁。经济活跃地区和发展较快地区此类案件快速增长。据统计,河北、四川、湖北等地民间借贷案件上升较快,河北增加34.44%,四川增加40.16%,湖北增加47.41%。新收担保合同纠纷案件25276件,同比上升13.47%。其他借款合同纠纷510893件,同比上升17.09%。
近几年来,为遏制民间借贷纠纷迅猛增长势头,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纷纷出台多项规章和制度,采取多项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依然较为严峻。据调查,民间借贷多发,互助向营利转化特征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深度介入民间借贷的企业渐多,利率高,企业融资成本高,非法集资等刑事案件多发,影响社会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的还越来越严重,急需国家从立法机关、行政监管和司法部门采取举措,共同解决。
(四)人身权纠纷上升明显,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持续保持高位。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1853632件,比上年上升9.9%;二审案件180204件,同比上升2.58%,占民商事二审案件的30.61%;再审案件8709件,同比下降17.18%。
在新收的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中,财产权属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自然资源使用权纠纷等大幅下降,人身权纠纷由于受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上升的拉动,除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呈下降趋势外,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新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794805件,同比上升6.75%,增势放缓,前五年案件增幅均在20%以上,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机动车交通治理效果明显,事故及纠纷明显减少。2012年全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数量排前五省是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据一些地方法院抽样调查,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由于保险公司往往不到庭参加诉讼、不愿授权代理人调解、对死亡残疾赔偿金、误工费等争议大,致使案件调解率低。此外,此类案件还出现一些新特点:未购买交强险难实现案结事了;文书送达难、司法鉴定异议等影响审判效率提高;对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的案件上诉率较高;死亡残疾赔偿金、误工费的确定成为审判难点等。
(五)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结构稳定,著作权、商标权仍居前两位。
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87419件,同比上升45.99%。主要情况是:案件量居第一位的著作权案件再攀新高,新收53848件,同比上升53.04%;位居第二位的商标权案件大幅上升,新收19815件,同比上升52.53%;新收专利权案件9680件,同比上升23.8%;新收技术合同案件746件,同比上升33.93%;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略有下降,新收1123件,下降1.23%。
(六)海事海商案件大幅上升,海员劳务合同纠纷增多值得关注。2012年,全国海事法院及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新收海事海商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11948件,同比上升23.49%,其中新收海事海商一审案件10807件,同比上升24.33%。其中,海商合同纠纷案件上升幅度较大,共新收9570 件,同比上升28.44%,占88.55%,海员劳务合同纠纷3174件,同比上升92.48%。海事侵权纠纷案件除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升外普遍下降,共新收1074件,同比下降7.01%;新收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件163件,同比上升89.53%。
(七)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平稳上升。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涉外、涉港澳台一审、二审、再审和执行案件40191件,同比上升8.00%。其中,涉外案件19979件,同比上升5.7%;涉港案件10599件,同比下降6.01%;涉澳案件987件,同比上升39.01%;涉台案件8626件,同比上升36.34%。共审结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2616件,同比上升8.37%,其中审结刑事案件867件,同比上升16.69%,民事案件30290件,同比上升8.40%,行政案件1459件,同比上升3.55%。
三、相关分析及建议
(一)多重因素导致民商事案件数量总体上升。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来自借贷、劳动、服务等领域的矛盾大幅增多,带动一审收案的大幅增加。二是,尽管我国诉讼与非诉讼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已经建立,但由于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制约其作用的发挥,许多矛盾纠纷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法院形成诉讼案件。三是个别地方法院在案件统计方面不够规范,将一些涉众型案件数量放大。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统计检查和整改,这一现象有所好转。
(二)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指导需要加强。民商事案件一审收案大幅上升,二审、再审案件增幅下降或绝对数下降显示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的增强。从近五年民商事二审案件结案方式看,维持率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47%左右,调撤率逐年提高。从再审案件情况看,再审案件维持率在35%-38%之间徘徊,相对平稳;改判、发回重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比2008年下降了5.18个百分点;同时调撤率逐年攀升,2012年达到23.13%,比2008年升高8.95个百分点。近几年,人民法院在二审、再审中较好地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结案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但一些法院对发改案件负向考核过严,致使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越来越少,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做好民商事案件调撤工作。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趋于稳定。2012年,在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以调撤方式结案的案件4911271件,占一审案件的68.15%。其中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调解撤诉率73.87%,合同纠纷调解撤诉率69.22%,权属、侵权纠纷及其他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60.86%。在审结各类民商事二审案件中,撤诉的77946件,占13.35%;调解的93711件,占16.05%;民商事再审案件中,撤诉的2621件,占7.73%,调解的5220件,占15.4%。
从全国法院看,民商事案件调撤率相差过大,调撤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9.43个百分点,全国有10个省、区的调撤率超过70%,其中有3个省、区的调撤率超过80%。从近五年的调解情况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从2008年的58.86%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近两年增幅趋缓,一方面说明审判实践中倡导调解与规范调解统筹兼顾的效果开始显现,另一方面说明以调撤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空间越来越接近极值。
为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的调解工作,建议:一是加强调解工作,各级人民法院应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加强立、审、执一体化调解质量,防止只追求某一阶段的调解结果而忽视调解案件的真实效果和质量,增大案结事了人和的多重正向效果。二是推动调解工作,主要是为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选择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方式,推动诉讼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行业调解等均衡发展,加强各部门的互相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三是规范调解工作,有些地区法院调解率、撤诉率单项指标上升过快,案件调撤质量受到影响,少数案件出现强行调解、调解案件申请强制执行和再审情况增多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四)加强相关社会问题的法律规制
一是针对服务合同案件居高不下的态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制度,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仅依靠出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影响和作用有限。
二是针对信用卡等类型的金融犯罪和民事纠纷,应解决好民刑交叉问题,尤其做好民刑处理途径和程序的衔接。信用卡诈骗犯罪持续大幅上升,表明当前主要是以刑事法律和刑罚手段来解决涉信用卡案件,需要在审判实践中注意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审慎处理。
三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普遍存在案件增长迅速,涉案主体身份复杂,诉讼标的额越来越大,案件事实查明认定难、虚假诉讼增多且识别难、民刑交叉问题处理难,调解难度大判决比例高,适用法律和处理结果不统一等特点,急需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指导各级法院审判此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