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计划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准备阶段研究计划
光泽县实验小学课题组主持人:元克福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南平教研室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对影响学生的学习各种因素加以分析、评判,以期进一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更有效地发展。并从中总结经验,为实施阶段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工作:
这是《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的准备阶段,这一奠基性工作尤为重要,对今后课题的开展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我们将在市县两级教研室的业务指导和主管校长行政指导下,抓好课题研究之初的各项筹备工作。
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课题组成员着力抓好下述工作:
1、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承担人及协作者人选,聘请课题理论指导教师;
2、研究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学生年段,学科和课题题目;
3、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4、建立课题研研究个人博客,上传资料,反映研究进程,为今后课题开展建立网络平台;
6、组织力量,撰写《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7、接受上一级科研部门指导,修改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
8、适时,积极地参加市级科研课题培训;
9、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编制并打印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
10、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计划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建设情况,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奠定基础。
第二篇:课题准备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准备阶段研究计划
开发区深河中学
杨海燕
根据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准备及相关的调查研究阶段。为了切实地进行实验研究,课题组对具体工作作了如下的安排:(1)召集相关教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新课程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是《初中物理自主练习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召开动员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新状况,初步拟定研究的方向。如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教育理论和名校经验等,搜集整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一切材料,以全面了解本课题目前研究的状况,开阔视野,正确确立研究点,汲取他人已有成果,并在他们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此夯实课题组人员的专业基础。(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有关教师学习课改新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内容主要是新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领等如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蔡林森的《教学革命》等著作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4)本阶段初步形成整体研究模式。每个实验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小课题,制定独特的实验计划及方案。
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计划已修改
课题 “发挥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作用的研究”
研究准备阶段计划
(2012年1月~4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路线。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反思能力。使教师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课堂提问策略方法的理论框架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具体工作:
1.成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张浩,课题组成员:覃艳
劳詝
冯廷顺
朱洪毅
万景志
阮文臣
谭彩虹
周于湛
杨再海
李尤新
劳梦开
刘国招
兰国礼
2.依照课题的内容,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做好相应的分工,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3.落实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研究法、实践法、经验总结法;
4.组织课题组成员适时召开培训会,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水平;
5.建立课题研究公共邮箱,让参与科研的教师能及时上传资料,反映研究进程,为今后课题开展建立网络平台;
6.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编制并打印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
7.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计划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建设情况,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课题组 2014年01月02日
第四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茅坪民族初级中学课题组
自申报《整式乘法》策略研究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在校教导处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段昌祯为课题组主持人,王义勇、田曱珍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法”:对八年级数学《整式乘法》这章进行全程地观察,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感受,及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与分析。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感受进行观察分析。
2、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着重对案例本身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3、采用“成因分析法”:对一定的事物进行评价,除了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还应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所以 “成因分析法”是对整式乘法教学的最有效措施。
三、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档案内容包括: 1.工作心得体会;
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
3.教师研究材料(教案、课堂教学随笔,学生反馈意见,相关业务领导部门的评价、录像、图片、报道)等等。我校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综合考评制度。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1、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区教科室、市教科所、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
3、收集整理资料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开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五、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第五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汴塘中学《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课题组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申报,2006年12月被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为徐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校教科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徐立民为课题组主持人,曹艳玲、李青、王景安、张永、宋宗向、彭新龙、赵兴亮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我校是一所偏远农村初级中学,每年的生源较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致力于学困生的研究,其中涌现出一批有丰富差生帮教经验的教师。为此,我们确立《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课题,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及成因‘学困生课堂教学研究对策;师生情感;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⑵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⑶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⑷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新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区教科室、市教科所、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3月17日参加贾汪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会,市教科所李燕主任、候集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柳方平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3月24日又参加了徐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大会,郑飞所长、成尚荣院长对课题主持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我们收益匪浅;我校还邀请区教科室主任张荣远给教师们进行教科研知识的培训。
六、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是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开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七、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工作记录;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3.会议活动记录(包含文字、图片);4.成绩与奖励记录;5.教师研究材料(教案、课堂教学随笔,学生反馈意见,相关业务领导部门的评价、录像、图片、报道)等等。我校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综合考评制度。
八、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成因调查
为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学习及家庭情况,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课题组设计调查调查问卷,对我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从中抽取200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调查,学困生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九、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十、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