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文献检索和文学名著选读大纲
《专题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外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程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开设学期为第1-6学期,先修课程为高中英语和高中计算机课程。本课程配合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每学期均完成规定专题的文献检索,是对本专业课内学时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压缩学时的同时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规格;同时为第7学期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任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第二学期任务:英美文学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第三学期任务:英语教学法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第四学期任务:英语翻译与实践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第五学期任务:英语语言学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第六学期任务:商务英语相关专题文献检索
1.教学内容
学生分小组协作,每小组确定一个与所规定主题相关的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文献检索,并对所检索到的文献就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整理,完成专题文献检索报告一份(要求说明文献出处)。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难点:对检索的文献信息的筛选、组织、分析、利用。
3.基本要求
了解选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常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与特点及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
理解选题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专题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课外专业必修课,开设学期为第1-6学期,每学期均为0.5学分,学分总计3学分。
1.教学方法:该课程的教学实行导师制,即学生入学之初即由系部指定教学导师,教学导师负责在课内学时之外对学生的该门课程进行指导。
2.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每学期分小组协作完成一个英语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并提交专题文献检索报告一份,由教学导师对其报告进行评分。总成绩采取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英语文学名著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外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名篇佳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学和文化精髓的了解,使学生领略名著魅力,咀嚼名著精华,了解西方人文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开设学期为第1-6学期,先修课程为高中英语。本课程要求学生每学期在课外完成一定数量的英语文学名著阅读,可以为英美文学、英美小说选读等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提
高,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也是对本专业基础英语、泛读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补充。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英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
1.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为推荐阅读书目,其中包括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吴尔芙的《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霍桑的《红字》、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最蓝的眼睛》等经典文学名著。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推荐书目中进行选择,在课外完成规定数目的英语文学名著阅读,并撰写每一本阅读书目的读书报告。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学会欣赏和分析作品; 难点:分析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写出有独立见解的读书报告。
3.基本要求
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写作风格等;
理解并汲取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精华,提高人文修养,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掌握文学名著欣赏和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英国文学部分
Lucky Jim by Kingsley Amis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by Emily Bronte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by Lewis Carroll
Heart of Darkness by Joseph Conrad
Lord Jim by Joseph Conrad
Robinson Crusoe by Daniel Defoe
David Copperfield by Charles Dicken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 by Sir Arthur C.Doyle
Middlemarch by George Eliot
Howards End by E.M.Forster
A Passage to India by E.M.Forster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by John Fowles
The Man of Property by John Galsworthy
Lord of the Flies by William Golding
The Human Factor by Graham Green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Thomas Hardy
Jude the obscure by Thomas Hardy
Daisy Miller by Henry James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by James Joyce
Kim by Rudyard Kipling
Sons and Lovers by D.H.Lawrence
The Grass is Singing by Doris Lessing
Nineteen Eighty-four by George Orwell
Ivanhoe by Sir Walter Scott
Treasure Island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Gulliver’s Travels by Jonathan Swift
Vanity Fair by William M.Thackeray
A Handful of Dust by Evelyn Waugh
The Invisible Man by H.G.Wells
The Moon and Sixpence by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Of Human Bondage by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The Black Prince by Jean Iris Murdoch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
Mrs.Dalloway by Virginia Woolf
To the Lighthouse by Virginia Woolf
美国文学部分
Winesburg, Ohio by Sherwood Anderson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by James Baldwin
Seize the Day by Saul Bellow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by Saul Bellow
The Naked Lunch by William Seward Burroughs
My Antonia by Willa Cather
The Awakening by Katherine O'Flaherty Chop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by Stephen Crane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An American Tragedy by Theodore Dreiser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Go Down , Moses by 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William Faulkner
The Great Gatsby by F.Scott Fitzgerald
Roots by Alex Haley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Catch-22 by Joseph Heller
The Sun Also Rises by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rnest Hemingway
From Here to Eternity by James Jones
The Woman Warrior by Maxine Hong Kingston
To Kill a Mockingbird by Nelle Harper Lee
Main Street by Sinclair Lewis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Martin Eden by Jack London
The Naked and the Dead by Norman Mailer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by Carson McCullers
Centennial by James A.Michener
Gone with the Wind by Margaret Mitchell
The Bluest Eye by Toni Morrison
Lolita by Vladimir Nabokov
The Octopus by Franklin Norri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J.D.Salinger
Man, Woman and Child by Erich Segal
The Jungle byUpton Sinclair
The Grapes of Wrath by John Steinbeck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Sophie’s Choice by William Styr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The Color Purple by Alice Walker
All the King's Men by Robert Penn Warren
The Age of the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The Bridge of the San Luis Rey by Thornton Wilder
Look Homeward, Angel by Thomas Clayton Wolfe
The Winds of War by Herman Wouk
Native Son by Richard Wright)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课外专业必修课,开设学期为第1-6学期,每学期均为0.5学分,学分总计3学分。
1.教学方法:该课程的教学实行导师制,即学生入学之初即由系部指定教学导师,教学导师负责在课内学时之外对学生的该门课程进行指导。学生在第一、二学年每学年各完成规定书目内不少于10本的英语文学名著简写本的阅读,第三学年完成规定书目内不少于6本的英语原版名著的阅读。
2.考核方式:学生需在每学期提交每一本阅读书目的读书报告,由教学导师对其报告进行评分。总成绩采取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第二篇: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复习题
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答案中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史常识。略。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古华的《芙蓉镇》
2.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反思文学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代表作王蒙《蝴蝶》、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3.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红色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系,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代表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岩》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代表作:北岛《回答》、舒婷《流水线》
“第三代诗人”
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诗人,如韩东、于坚、徐敬亚、杨黎、李亚伟等。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人化的小说写作而著名。近期在小说创作方面有所发展,被称为“新生代作家”。第三代诗人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的组装,使诗变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他们反英雄,反崇高的价值观念,反意象、反优美的艺术观念。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他们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具有迥异于前辈诗人的特征,也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女性文学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
如郁达夫、叶灵凤
8.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叫“百花文学”?有哪些重要作品?创作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向?
(1)、百花文学即于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称为 “百花文学。”(2)、重要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宗璞的《红豆》,丁玲的《在医院中》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
(3)、趋势:在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后,其突破了僵化教条的文学形式,出现的新文学形式。着重探索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探索,二是对人性人情在文学中的价值和地位的探索。创作上多是干预社会现实、描写人情人性的。对后世文学启蒙起到了促进作用。
2.《茶馆》采取了什么样的艺术结构?(1)、《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2)、老舍在构造《茶馆》时,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而是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族风俗画”的创新形式。艺术构思独特,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 “坐标式”结构。其深层结构,就是人物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场面更加生活化,更真实。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 “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 “人像展览式”方法。
(3)、话剧以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以人物塑造带动故事情节发展,将丰富的时代生活场景进行横断面式的穿插,制造矛盾与矛盾之间的接触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点带面、多线纷呈的蛛网式结构模式,突破了舞台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戏剧的表现领域。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描写他们怎么活着和怎么死去的生命历程,展现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历史变迁。
3.怎样理解《神女峰》对礼教神话的解构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张扬?
《神女峰》是舒婷诗歌的一篇代表作,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宣扬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
1、神女峰是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
2、“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人们对这种所谓的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和盲目信仰。
2、“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对这种爱情观的怀疑,游人争相一睹这一“风景”时,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因为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
3、:“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幸福,多么荒谬。
4、“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这些植物生机蓬勃,自由自在,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暗喻女性应该挣脱旧的伦理枷锁,追求自己的自由。
5、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这是新时期的女性发出基于生命的本真呼唤,呼吁女性们大胆的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为爱而哭为爱而笑,而不要为了什么“贞女节妇”的虚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5.有人说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温暖的诗,你怎么看?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首温暖的诗,相反,这是一首苍凉的诗。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不再一个人孤寂。
2、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现在打算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可以面朝大海,获得精神自由。
4、“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表现了诗人对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发现。
5、“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表现了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
6、“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不属于尘世的幸福。不是温暖而是苍凉。
6.《命若琴弦》的主题是什么?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种可信度是否会影响作品的价值?
主题:1.人生必须有目的,希望给人力量。人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满足,不断追求希望,人才有动力。
2.在苦难的命运下,生命是具有韧性的。面对强大的命运,只有用更勇敢的心来迎接。
3.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的目的却能引导着实在的过程。承认人生目标的虚设,让虚设的目的引导你,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人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4.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围的过程,即局限——突围——获得幸福,人在突围追求幸福的同时,体现出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高。
故事的可信度不会影响作品价值。作家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人们人生就是人的有限(局限)和人不断突破有限的过程,同时探求人生的意义。只有相信有一天可能会实现,你才有了活着的动力。老瞎子在绝望中突然明白,这目标原来是虚设的,史铁生的小说令人感到悲凉与厚重,同时又会有顽强生存的信念。看到人本的困境,但又不会彻底绝望。当艺术达到了理性的极限,它就走向了哲学。史铁生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哲学沟通的可能性。
7.《爸爸爸》中的丙崽是怎样的形象?寄寓着作家怎样的文化思考?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文化思考:对人生命意义的理解,正如丙崽娘所说的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去就去了”。活在世上,鸡头塞人最大愿望是——活着有“话份”。这可把它看作是塞里人对个体人生意义的解释。就在这种人生意义上,丙崽的母亲用“剪鞋样、剪酸菜、剪指甲”的剪刀去为人接生,剪出了山寨里的一代又一代人。种族的生命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顽强而无理性地延续着。在这里含有个体生命和种族生命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认真地探求着个体生命、种族生命以至人类生命的关系,它们的形成,以及生存的艰难过程”。
《爸爸爸》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找出造成现代中国人生存困境的埋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劣根。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韩少功的《爸爸爸》的寻根意识与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启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9.在《我与地坛》中,有许多关于母亲的细节和片断,映射着母亲素朴而高贵的灵魂。试举一例简要阐述。
母亲放心不下残疾的儿子,整日里四处张望,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像守候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生怕他一不小心跌倒似的。好多时候,母亲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作者的动静。当他发疯似地摔打东西时,母亲并没有嗔怪他、阻止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如能减轻儿子的苦痛,母亲甘愿儿子把那些东西摔打在自己身上、心上。母亲千方百计地讨好儿子,千方百计地使儿子好受、快乐;母亲的心却在滴血。长期的苦楚、劳累使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走时,一定还在惦念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她不情愿地走了。文章中作者不止一次地自诉:可是母亲走了,可是母亲走了„母亲的走,留给他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可挽回的遗憾。“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分明是在告诫我们,生命中的遗憾,是在不经意间铸就的。而我们唯一得到的启示就是:珍惜一切!
10.高晓声塑造的李顺大、陈奂生等农民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
《陈奂生上城》,给人不少的启迪,不仅真实地描述了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由穷向富过渡的转机,表现了农民对精神生活新的追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农民意识,应该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的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千百年来,农民埋头于自己的尺寸之地,没有过高的祈望,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一代一代地走着小农经济的老路;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方式粗鄙,形成了愚昧、保守偏狭自欺的性格。小说《陈奂生上城》,好就好在能够正视这种深层的社会心理现实,敢于描述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既可爱、又可叹既可笑、又可哀的旧式农民形象。作品对陈奂生在招待所住宿的一幕,写得是何等精彩:他想想一夜就花了两顶帽子的钱,便决意要用足到次日中午十二点钟,能捞回多少是多少。他还竟用提花枕巾来干搽嘴脸,衣服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即便房间成了猪圈也不值”。在距十二点还差几个钟头时,他肚子饿了,再呆下去,怕没有粮票,饿得走不动又要睡上一夜,不得已只好忍痛出了招待所。这样的情节实在滑稽,初看还觉得这样写当代农民似乎有些过分。陈奂生形象不正是二十年代初鲁迅笔下的阿Q吗?可是,这里明明写的是一个当代的农民。若细细品味,人们就会觉得现实中这样的农民确实不少,可以从许多农民兄弟身上看到他的影子,找到他的原型。
老一辈的种田人总说,吃三年薄粥,买一条黄牛。说来似乎容易,做到就很不简单了。试想,三年中连饭都舍不得吃,别的开支还能不紧缩到极点吗?何况多半还是句空话!如果本来就吃不起饭,那还有什么好节省的。李顺大家从前就是这种样子。所以,在解放前,他并没有做过买牛的梦。可是,土地改革以后,却立了志愿,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造三间屋,究竟要吃几个“三年粥”呢?他不晓得,反正和解放前是不同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确有得积余,因此他就有足够的信心。前前后后,他一共把自己卖了三次。第一次的卖身钱,付了草屋的地皮钱;第三次的卖身钱,付了爹娘的坟地钱。一个翻身的穷苦人,把造三间屋当做奋斗目标,也许眼光太短浅,志向太渺小了。但李顺大却认为,他是靠了共产党,靠了人民政府。才有这个雄心壮志,才有可能使雄心壮志变成现实。所以,他是真心诚意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的。一直到现在,他的行动始终证明了这一点。他觉得浑身的劲倒比天还大,一铁耙把地球锄一个对穿洞也容易,何愁造不成三间屋!他那镇定而并不机灵的眼睛,刺虎鱼般压在厚嘴唇上的端正阔大的鼻子,都显示出坚强的决心;这决心是牛也拉不动的了。别说牛,就是火车也拉不动。天没有眼睛,地没有良心,穷人受的灾,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尽„„没有房子,唉!做了这些腐蚀别人的事,李顺大内心惭愧,不敢告诉老书记。但是他的灵魂不得安宁,有时候半夜醒过来,想起这件事,总要骂自己说:“唉,呢,我总该变得好些呀!”
在理想方面,主人公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只是造一间自己住的屋子,但是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样,要经历很多的曲折和障碍。文中最后也是以苦涩的胜利作为结束。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描写手法,描述了中国基层农民的朴实、执著、坚忍不拔、苦尽甘来的喜悦等特征。
四、论述题:(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全做不加分;不得少于800字;30分)
1.试述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
《随想录》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作为巴金忏悔意识的最高峰的《随想录》,其价值和影响己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它“唤醒的是人的良知,肯定的是人的价值”这部大书主张反封建,坚持说真话,并通过控诉“文革”解剖自己来反思历史,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忏悔的高度。
《随想录》从开始了对文革的反思,逐步加大了反思忏悔的力度,勾勒出作者忏悔反思的思想历程,描绘出从“忏悔的奴隶”还原到“忏悔的人”再到人性的忏悔的轨迹。这时的忏悔是对五四精神的回归,但是比起从“五四”时期到全国解放以前巴金忏悔更进了一步。
一、从巴金忏悔意识的思想内容涉及的广度来看,他以一位老作家的良知和勇气剖析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的悲剧。以个人的方式反思“文革”,“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历史的教训。
二、从忏悔的力度方面来看,比起解放前巴金那段主要通过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来表现忏悔意识的历史时期,《随想录》通过以第一人称写作,作家自己直接站出来倾诉自我内心的想法,巴金的忏悔意识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忏悔的力度更为深刻。“从‘我’的视角出发,记叙‘我’的见闻,抒发‘我’的感触,表现‘我’的思考,渲泄‘我’的情感波澜”。当巴金把自己完全摆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去衡量,看自己的得失,翻拣灵魂深处那些丑恶的东西时,他的忏悔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三、在深度方面,巴金在《随想录》中的忏悔,完全是自觉主动的,既不同于《灭亡》、《新生》、《家》等作品里的赎罪,也不同于5旷-60年代迫于政治压力的自我批评,更迥异于文革中的自我的否定,它不仅展示了灵魂深处的冲突、挣扎和苦痛,还呈现了防患于未然的自我谴责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深层缺点的暴露。在写作《随想录》中,仟悔意识已经从以前的为家族、为人民的忏悔上升到为人性的仟悔。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仟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他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这应该说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最深刻的反思。“巴金《随想录》的真实在于其忏悔的深刻性和无私性,着眼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的未来。”
在《随想录》中,巴金的忏悔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是通过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性实现,这也是作家对自我灵魂的无情拷问、痛定思痛之后的自我忏悔的结晶。巴金把自己灵魂里丑恶的东西统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颗忏悔的灵魂在冶炼中寻求新生。把赤裸裸的自我真实地袒露在读者面前,告诉大家“没有神,没有兽,大家都是人”。强调他的忏悔是为过去的错误还债,是为了血和泪讨回代价,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纵观巴金一生的思想,从为人民的赎罪意识到独立话语的缺失再到主体意识的回归,巴金的忏悔意识经历过了一个由忏悔的人到仟悔的奴隶,最后升华到为人性的忏悔。
2.试述80年代中期的“文学寻根”潮流,请结合相关文本进行简释。
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贾平凹的《浮躁》等。对根的态度:
(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韩对民族落后文化形态的理性批判。丙崽:民族文化“劣根性”的象征物。
(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阿城《棋王》——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王一生:不随流,不合污,矢志弥坚,操守如一,超然于世。
(3)原始生命型。莫言《红高粱》——对祖辈豪爽自由生命力的张扬。余占鳌和戴凤莲: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
3.汪曾祺说他的一部分作品“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和《大淖记事》。试述这类小说的主题意蕴。
汪曾祺的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具有原始意味的市井民间形态,这里充盈着蓬勃旺盛健康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的境地。这样的市井民间文化形态是自然的、舒展的、欢乐的。汪曾祺在他的小说中所要表达并极力推崇和赞美的正是这样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或者叫做生命存在。这在其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汪曾祺在这两部作品中,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富有“异质性”的地域。在《受戒》中,是那个法外之地“荸荠庵”,在《大淖记事》中,是“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的“大淖”。这里的一切都显示出一种自然的原生形态,人们的风俗习惯、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与“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显示着一种独立于传统之外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比如,他们把“出家”叫做“当和尚”,不同的说法,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内涵。“出家”意味着了断尘缘,灭绝人性,去过一种非人的生活。而“当和尚”,却像“当画匠”、“当箍桶的”、“当弹棉花的”一样,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方式。敞开生命的激情、享受世俗人生的欢乐、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不正是我们民族悠久传统的一部分吗?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内容】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心灵手巧,热爱劳动。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主旨】
作品中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散文式的结构手法】
散文化的笔调是这篇作品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这从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到。从人物塑造来说,作品并不着力于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而是努力捕捉能够表情达意的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话语,从而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世界。《受戒》与汪曾祺的其他小说相比。情节性要强一些,却又不以情节取胜。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风致。《受戒》花了很大篇幅描写风俗人情和地方色彩不是离题万里,因为正是庵赵庄善良的习俗熏陶了两个小男女对现世生活的热爱,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则铸造了他们自由恬淡的天性。
【言语的口语化自然化】
作品的语言亲切自然,素朴、雅洁。作者既追求口语的鲜活和传神,又讲究书面语的精妙和雅洁。作品的语言很生活化,没有冗长的文学描写和种种陪衬。作品虽然很雅致,透露出浓厚的书卷气,但人物的语言并不是文诌诌的,而是非常切合他们的身分,简洁传神。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大淖记事》的情境取自乡风民俗“与街里不一样”的大淖边上,故事以挑夫的女儿巧云和小锡匠十一子颇具波折的爱情为核心,凭借当事人和乡邻对“巧云被玷污”和“小锡匠挨打”两事件所衍生的一系列行为和态度,展示了一种奇异的、很有些寓言意味的“大淖文明”。汪曾祺关注最多的是人情、人性,是人们比照道德的自我规范,所以他的小说常以温情抚慰人间苦难,以善意反观世态实况,以幽默品评国民心态。汪曾祺善于把人物和美对应起来,热衷于写凡人,写凡人的微笑,写凡人苦楚后的微笑。他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自动完善,醉心于汉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和人性美的描摹。他乐于用温柔的心来和解人生中各种层面上的尴尬,使作品呈现出和谐的韵致。与《受戒》类似,《大淖记事》采取的是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与民间文学常用的叙事方式如出一辙。这种叙事有以下一些特点:
1.想象中的读者(隐含读者)是一个充满猎奇心理期待的信息接受者,他对本文的叙事并不信以为真,而是将其视为与己相距甚远的、理想中的或另一世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的”故事“(history)。
2.叙述语调的民间性。如本文所采取的平缓流畅的叙述语调,简短朴素的句式,”主干突出,旁枝逸出“的叙事格局(在插叙刘号长其人其事时即采用此种策略)。
3. 叙事结构的民间性。
《大淖记事》的叙事采用了传统文学、民间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式--”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的格局。这是传统文学及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情爱模式“。
作者通过本文叙事所努力追求的正是一种美的意境,美的境界。本文所呈现的”美“,是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自然美(包括景色美,色彩美,如那片沙洲、飘散在大淖之上的炊烟)、人情美(美好的人际关系、乡俗风情)、人性美。人性美是作者企图抵达的最高目标。大淖人古朴纯真的生活,自然无拘束的男女关系,要多野有多野的女人,开放的性爱观(原则是”情愿"、乐意),小锡匠与巧云那一段动人的爱情……所有这一切,经由作者以淡淡的语调娓娓地叙来,从而笼罩上了一种素朴清雅的优美。4.怎样理解《红高粱》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主题?
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小说刻画了很多迥异不同的农民形象,我爷爷、我奶奶、罗汉大爷、、、、、、他们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卑微与伟大、善良与残酷、勇敢与怯懦。他们身上的对立面时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照着他们的命运。
我奶奶,一个张扬不羁,绝对不是循规蹈矩的女人,可以说是个性解放先驱,妇女自立典范。她野性又感性,不甘于惨淡的命运,敢爱敢恨、豪爽开朗、追求自我、勇敢反抗日寇的鲜明个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内涵,承载了导演反叛传统的主观创作意图。我奶奶一生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冲破了纲常束缚,轰轰烈烈追求自己的幸福,致死不渝。我爷爷于占鳌也是一个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典型,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 他的性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他一生杀人越货,与我奶奶纵情野合,国难当头之际又领军起义,捍卫家园。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普通民众身上那种深邃、复杂的人性之光和强大、坚韧的生存意志。深邃的人性自由之美、放荡不羁的反封建之勇和搏击生活之顽强是我对他的形象概括。罗汉大叔身上有传统农民的奴性,对东家不变的忠心,对强权本性的惧怕和委屈;同时,他又有传统农民身上的勤劳、老实、智慧。
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历史故事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亲和方面,都非常鲜明的表达出了一种真正向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价值取向。
叙事主题: 《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的用意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者对民间自由自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赞美。它张扬的个性的解放精神——敢说、敢想、敢做。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司令余占鳌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故事。
《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体现出了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
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里显然引入了一种与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分子传统都全然无关的历史评判尺度: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来看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境况,便暴露出某种生气流散与自由状态受到限制的趋向。而在《红高粱》中,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第三篇:古代文学名著选读 西厢记片段读后感
读《西厢记》有感
我选取的是最后一节,因为从结局可以看整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整个戏曲的情感。第十七章 夫妻团圆(节选最后一部分)
老夫人见自己的侄儿也实在不争气,丢人现眼,招他为婿必将丢尽脸面。但终究是自己的亲侄儿,最好不要经官到府,遂道:“将军息怒,把这不识羞的东西赶出去就是了。”
杜确道:“若不是老夫人说情,本帅决不饶你,与我滚了出去!”
郑恒满面羞惭,也不向姑母告辞,踉踉跄跄出了中堂,站在庭中,说道:“罢,罢!妻子被人夺去,要诓骗也没有得手,反而蒙受一场羞辱,叫我回去怎么有脸见人呢?要这性命有什么用?不如碰死算了,倒也干净。”说罢,便向庭前老槐树上一头撞去。
正是: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丫头仆人见了,不免惊叫起来,急忙来禀报道:“启禀老夫人,郑家表少爷撞死了。”
老夫人听了,不免伤感,但也无可奈何,说道:“这孩子真想不开,人死不能复生,我也没有逼他死。但我是他的亲姑母,他已没有了父母,由我作主。埋葬了吧!秋菊,去交代老总管葬了便是。”
秋菊应命而去。
老夫人道:“多谢将军前来主持亲事,趁今朝吉日良缘,就做个喜庆茶饭,命他二人拜堂成亲。”
杜确道:“理应如此,恭喜老夫人,恭喜贤弟。”
老夫人道:“红娘,请小姐穿戴了凤冠霞帧出来,与贤婿拜堂。”
红娘道:“是!”就捧了风冠霞帔,到了妆楼,对小姐道:“小姐,恭喜了。想起那殿上奇
遇,待月迎风,吟诗抚琴,书信传递,经过了多少曲折,流淌了多少眼泪,终于获得了五花官诰、霞帔凤冠,稳当当地成了一个状元夫人。小姐,你该心满意足了吧!”
小姐道:“红娘妹妹,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和张郎永生难忘。”
红娘道:“小姐,快梳妆吧,姑爷在等着拜堂呢!”
不一会儿,红娘搀扶着小姐出堂,与张生先拜圣恩,再拜天地,拜高堂,拜谢杜将军。忙乎了好一阵子,送入洞房。这一夜,久别重逢,常言”道,新婚不如久别,今夜是新婚加久别,所以二人格外缱绻。张生是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倾国倾城、知书达礼、三从四德的宰相女,平生之愿已偿。小姐是嫁得了一个风流佳婿,如意郎君,也一样称心如意。三朝以后张生带着小姐和红娘,辞别了老夫人,到河中府上任去了。正是:西厢待月成佳配,金榜题名衣锦归。
从此,这一对美满鸳鸯,如鱼似水,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把这段西厢佳话,世代留传,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感想:
第一次了解《西厢记》还是小时候和老人观看戏曲得知,当时并不懂西厢记具体说什么。据我现在了解,《西厢记》的剧情是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经删减,是让剧中人物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使得全剧的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
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从崔莺莺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是很难冲破大众普遍所持有的观念的。社会认知是什么样的,人们行为便会怎样。生活在现代的青年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爱自己想爱的人。然而有利必有弊,现在的人对爱情过于轻率了,人们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忠贞不二的爱情了,认为那只是美好的童话而矣。现在像崔莺莺一样被人抛弃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倒是比崔莺莺更想得开,因为这太普遍了。所以她们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因此上爱情便也就贬值了。若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再想看到纯真的爱情,也真的只能在书里找了。这才是真的可悲可叹啊!
服饰131 冯俊杰 201355455130
第四篇:儿童文学名著选读复习提纲
1、《格林童话》
① 作者:雅格布·格林、威廉·格林
② 从1812年初版开始,格林兄弟就开始了漫长的增删、润饰、修订工作,一直改到1857年的第七版。时间跨度长达45年。
③ 初版《格林童话》:一部绝对不能给孩子看的书。鉴于此,后来,格林兄弟删去了初版中34篇不适合儿童阅读接受的童话、故事。
④ 故事来源:
1、书面材料。《格林童话》40%的篇幅来自书面材料。具体来说,就是来自文献——古书、小说、民间童话和杂志。格林兄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编辑、改写、修订。
2、口授讲述。《格林童话》的讲述者绝大多数都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们为兄弟俩讲述小时侯听来的故事。因为既熟悉口述传统,又熟悉文学传统,她们的故事通常有先天的光彩。
2、《贝洛童话》
① 作者:夏尔·贝洛
② 诞生:“古今之争” 法国文坛“古代派”和“近代派”论战。“古代派”:拉辛、拉·封丹等作家,主张写古典题材,遵循写作的清规戒律。“近代派”,以夏尔·贝洛为代表,力主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论战也正是由他挑起。
《鹅妈妈的故事》成为“古今之争”论战的伟大业绩,对整个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安徒生童话》
① 作者:汉斯· 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被誉为“丹麦的骄傲”。
② 一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共分三类:
1、直接脱胎于民间童话、民间故事。如《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野天鹅》等
2、间接来自民间童话、民间故事。“只取一粒种子”。如《白雪皇后》、《天国花园》、《鹳鸟》、《接骨木妈妈》。
3、体现安徒生艺术才情的创作童话。如:《海的女儿》、《丑小鸭》、《坚定的锡兵》、《夜莺》。
4、《吹牛大王历险记》
① 作者:1785年,《吹牛大王历险记》以《闵希豪森男爵旅俄奇录》之名在英国匿名发表,引起读者广泛兴趣。后经多方考证,作者为德国作家拉斯伯。
② 对本书的概括:一本融荒诞、幽默、滑稽、玩闹于一炉的“吹牛”的书,本不是为儿童所写,却因通篇弥漫的儿童思维、童年趣味成为儿童文学的早期经典。一部“顽童”主题的典范作品。
③ 主人公:闵希豪森:机智、幽默、乐观、豪放、沉着、勇敢、自由、放达。他的身上体现了“狂飙突进”时代德国民族所追求、倡导的时代精神。
④ “闵希豪森”故事的构成方式(吹牛方式):无边界引申法(反逻辑、反常规);自我夸大法(能力的极度夸张);巧遇外援法(借助外力)
5、《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① 作者: 刘易斯·卡洛尔
② 主人公:爱丽丝——温柔美丽,机智灵巧,好奇心强,有冒险精神。
③ 故事情节:充满奇思异想,缤纷绚丽,妙趣横生。在“吹牛大王”的基础上,将“顽童型”作品的审美内涵、艺术品位推至更高境界。
6、《长袜子皮皮》
① 作者:阿斯特丽·安娜·艾米丽娅·林格伦
② 主人公:皮皮、杜米、阿妮卡
7、《绿野仙踪》
① 《绿野仙踪》(原名《奥茨国历险记》)是美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曾经创下
了惊人的图书销售记录,后来又以轻歌剧、电影、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20世纪的第一部受到赞赏的童话,从出版一直行销至今。② 作者: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纽约州。父亲是个桶匠,后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开采石油并发了财。
③ 主人公:小姑娘多萝西、稻草人、铁皮樵夫、胆小的狮子、魔法师奥兹。
④ 体裁:童话小说
8、《小飞侠彼得.潘》
① 作者:詹姆斯·马修·巴厘(1860年——1937年)英国著名小说家及剧作家。
② 主人公:彼得潘、温迪、霍克船长、精灵
③ 人物形象分析:彼得潘——一个崇尚自由、独立、玩闹成性、天真单纯的男孩。机智勇敢,胆大粗心,自以为是、狂傲无羁、无知无畏、情窦不开。
9、《夏洛的网》
① 作者:E·B·怀特(Elwyn Brooks White,1899一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
② 主人公:小姑娘弗恩、小猪威尔伯、蜘蛛夏洛、老鼠坦伯尔顿
③ 人物形象分析:弗恩:纯真、善良、仁慈、富有爱心,与小动物们心心心相印。夏洛:热情、善良、无私、冷静、智慧、勤劳、谦虚,勇敢。
威尔伯:天真、胆小、善良、率直、细腻、坦诚、热爱生活、知恩图报。坦伯尔顿:头脑简单、目光短浅、好吃懒做、贪财好利。但又不失正义感和同情心。关键处能对困境中的朋友伸出援手。
④ 故事含义:友情与忠诚、冒险与奇迹、生与死、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以及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更迭„„结构完美,情节充满魔力。不单单是爱和友谊的故事,其中还深藏着作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10、《两个小洛特》
① 作者:埃里希·凯斯特纳
② 主人公:
路易丝:双胞胎同的姐姐。跟随爸爸在维也纳生活。性格外向、聪明、活泼、直率、热情。小洛特:双胞胎中的妹妹。和妈妈一起在慕尼黑生活。性格沉稳、冷静、机敏、懂事、能干。爸爸:维也纳乐队的指挥家、作曲家。才华横溢、富有爱心,宠爱孩子,却有些粗枝大叶,顾此失彼。
妈妈:《慕尼黑画报》的美术编辑。工作勤勉,感情细腻,疼爱女儿,但方式多少有些简单、刻板。
施特罗布尔先生:街区医生,医学博士,有爱心的老人。
佩佩尔:医生的小狗。热情、机敏,能很清楚地分辨两个小女孩。
加伯勒:画家。住在路易丝家隔壁。一个有童心的人。
蕾西:乐队指挥家的女佣人。
11、《铁路边的孩子》
① 作者:伊迪斯·内斯比特(1858-1924),著名英国女作家。
② 主人公:
妈妈:给孩子写故事的作家,一个坚强乐观的妈妈。
爸爸:被人陷害,身陷囹圄。
罗伯塔:大女儿。懂事、勇敢、善良。
彼得:男孩子。机智、勇敢、思维活跃的小男子汉。
菲莉丝:小女儿。姐姐、哥哥的热情帮手。
九点十五分列车上的老先生:古道热肠的人。
搬运工伯克斯:热情、善良,但是自尊心既强,最怕别人可怜、施舍自己的家庭。火车站站长:一个善解人意的好人。
俄国先生:陷入困境的俄国作家。“一个伟大的人。”
12、《草房子》
① 作者: 曹文轩
② 体裁: 长篇小说
③ 主人公: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秦大奶奶、陆鹤、白雀
13、《男生贾里》
① 作者:秦文君
② 体裁:小说
③ 主人公:贾里
第五篇:文献检索试题和答案
文献检索课习题卷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少选多选均不给分)
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那个科学家提出来的(D.申农)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信息、物质、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以下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是:(B.学位论文)
4.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有(A 会议记录 B 专著 C 专利说明书 D 研究报告)5.关于文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
A 文献记录的是显性知识 B 检索工具书都属于二次文献 C 文献可以没有载体 D 文献记录的是隐性知识
6.关于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私人笔记属于零次文献 B 学位论文属于一次文 献C 百科全书属于三次文献)7.关于信息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信息资源同时只能被一个使用者所利用 B.信息资源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
C.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时效性 D.信息资源的扩散速度与传递技术的发展成正比
8.推广优秀职员的营销经验使公司业绩大提高,职员经验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C.共享性)9.关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形态)10.下列叙述中,其中(D)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永远存在 1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信息能力)
12.关于检索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属于体系分类语言)
13.图书的外部特征有(A、著者 B、价格 C、书名 D、出版社)14.以下检索途径,哪些是反映信息外部特征的(A 题名途径 B 著者途径 C 代码途径)1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A.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16.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下列分类号排序正确的是(C F123、F123.1、F13)17.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分类号为(A I247.5)
18.根据《中图法》的分类标准,鲁迅《朝花夕拾》的分类号是(B.I210.4)19.巴金长篇小说《家》的分类号为(A I247.5)20.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叫(A.追溯法)。
21.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直到查到所需文献为止的检索方法是(B.倒查法)
22.逻辑算符包括(ABCD)算符。
A.逻辑“与” B.逻辑“或” C.逻辑“非” D.以上三项 23.关于布尔逻辑检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B.多个检索词间使用“逻辑与”匹配可以缩小检索范围 D多个检索词间使用“逻辑非”匹配可以缩小检索范围
24.布尔逻辑检索算符有(A and C not D or)
25.二次检索指的是(C 在检索结果中运用“与、或、非”进行再限制检索)26.在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在检索结果中”检索相当于(B 逻辑“与”)
27.关于目录、索引和文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目录一般只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
B.索引既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也著录文献的内部特征
28.属于参考工具书的有(C 《新华字典》 D 《中国百科年鉴》)
29下列文献中属于参考工具书的有(B.中国农业年鉴 C.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D.通典)30.属于检索工具书的有:(ABC A书目 B索引 C文摘)31.下列数据库中哪些能检索到电子图书(A 方正数字图书
D 读秀学术搜索)32.如果需要检索学位论文“机构知识库研究与展望”,以下哪个数据库不可能找到。(C)
A.中国知网CNKI B.万方数据库 C.读秀 D.维普
33.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息资源时,如果只希望获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pdf格式文档信息,那么以下操作正确的是:(D.职业生涯规划filetype:pdf)
34.利用操作符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要查找新浪微博网站内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微博,以下语法使用正确的是(D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site:weibo.com)
35.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要将检索范围限制在网页的网址中,应该使用的语法是(C)
A site:检索词 B intitle:检索词 C inurl:检索词 D info:检索词 36.要检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word文档信息,以下操作正确的是:(B)
A 职业生涯规划 filetype:word B 职业生涯规划 filetype:doc C 职业生涯规划 filetype:文档 D 职业生涯规划 word文档
37.利用baidu搜索信息时,要将检索范围限制在网页标题中,应该使用的语法是(B)
A site: B intitle: C inurl: D info: 38.授予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基本要求有(A.新颖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39.专利的三层含义包括(A.专利权 C.专利技术 D.专利文献)40.关于专利的保护期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B.实用新型的保护期限是10年
C.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D.所有的专利的保护期限都是自申请日起计算 41.专利的特征有(A.专有性 B.地域性 C.时间性)42.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 00560928 Y,其中字母Y代表(A)
A.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B.发明专利授权公告 C.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D.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43.专利申请号:2008 2 0000517.9,其中数字2的意思是:(C.表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4.我国某项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15763A其中A代表的是(C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
45.美国的四大科技报告是(A.PB报告 B.AD报告 C.NASA报告 D.DOE报告)46.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法是由(D D.英国)颁布的。
47.古代图书馆演变为近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CC 公共图书馆的出现)48.关于图书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心。B.图书馆是实现知识平等的社会保障机构。C.图书馆是以业务工作为主体的服务实体。D.图书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场所之一。
49.科技查新不针对以下哪方面的内容服务(B)
A科研立项 B发表论文
C成果鉴定
D申请专利
50.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的财产权利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A)。
A 50年 B 45年 C 25年 D 30年
二、填空题(共45分,每题1分,填错一空则不得分)
1.信息资源的变化发展体现在:物质载体的多样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和分布模式的变化。
2.信息 是构成信息资源的根本要素。
3.信息能力主要包括 信息检索能力(或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4.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实质上包括_信息存储__和_信息检索_两个过程。5.检索工具按著录信息特征划分,可分为目录、_题录_、_索引_和_文摘_。
6.文献信息检索的检索途径,可分为内容特征途径和外表特征途径:其中内容特征途径有:_分类途径_和_主题途径_;外表特征途径有_题名途径_和_著者途径_等。(或代码途径)7.表达信息外表特征的语言有: 题名语言、著者语言、和 号码语言。8.表达信息内容特征的语言有 分类语言 和 主题语言。
9.《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由 5 个基本部类和 22 个基本大类组成。
10.根据《中图法》,D类表示 政治、法律 类图书,F类表示 经济 类,T类表示 工业技术 类。11.《中图法》主要由 类目表、复分表 和 索引 三部分组成。12.布尔逻辑运算符根据优先级排列分别是_()_>_not_>__and_>_or_。
13.信息检索按逻辑表达式可分为:_布尔逻辑检索_、_截词检索__、__限制检索_、__位置检索_、_加权检索_五种。
14.字顺法可分为: 形序法、音序法 和 号码法 三种。15.书目是 图书 和 报刊杂志 目录的简称。
16.工具书具有五大特点,即_查考性_、_易检性_、_概括性_、权威性、稳定性。17.SCI的中文全名是
科学引文索引。
18.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特点:_信息检索空间的拓宽_、_交互式作业方式_、_用户界面友好且操作方便_。19.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类型有: 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20.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的特点: 具有积分机制 和 难以控制的侵权问题。21.OA期刊也称 开放存取期刊,即基于 开放存取出版 模式的期刊。
22.特种文献的主要类型有:_专利文献_、_标准文献_、_科技报告_、_会议文献_、_学位论文_等。23.IPC的中文全名是 国际专利分类法。
24.专利的特征主要有_专有性_、_地域性_、_时间性_。
25.我国常用的传统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主要有 专利公报、专利索引和文摘、专利分类法 等。
26.专利文献号一般用 9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7.ISO标准号的结构形式为: 标准代号 + 顺序号 + 制定(修订)年份。28.美国政府四大报告是PB报告、AD报告、_NASA_和DOE报告。
29.产品样本搜集的方法一般有: 现场搜集、委托搜集、索取、订购、接受赠送 和 复制 等六种。30.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是:_创新性原则_、_可行性原则_、_科学性原则_。
31.图书馆是以 信息资源 为工作对象,以 为读者服务 为工作目标,以 传递信息资源 为手段的一个开放、有序的系统。
32.公共图书馆的特点:_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_、_经费来源主要为地方政府的税收_、_图书馆的设立和管理须有法律和公共政策依据_。
33.高校图书馆的特点_读者对象的单一性_、_读者需要的稳定性_、_读者用书的阶段性_、_对藏书要求丰富性与高质量性并存_.34.OPAC的中文意思为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35.图书馆权利包括:_自由权利_、_平等权利_、_共享权利_、_保障权利_。
3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_著作权_、_专利权_、_商标权_、_发现权_、_发明权_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37.侵犯著作人身权的行为包括:_侵犯发表权的行为_、_侵犯作者身份权和署名权的行为_和_侵犯作品完整权的行为_。
38.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基本上可分为: 注册取得、自动取得、加注版权标记制度。39.通常,侵犯著作财产权的行为可分为: 擅自使用
和
剽窃。
40.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相关法律的集合,其包含有: 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等。41.著作权人包括: 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2.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违禁作品、政府公开信息、时事新闻 以及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43.图书馆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下行使权利的方式: 合理使用、法定许可。
44.图书馆通过网络在馆舍范围内传播数字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不向馆舍以外散布、不获取经济效益。
45.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 侵犯著作人身权的行为 和 侵犯著作财产权的行为。
三、简答题(任选5题作答。共5分,每题1分)
1.请论述信息、知识、文献和情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1)、区别:①信息是大量、普遍、公开存在的,一般可以任意和比较自由的发布与获取;
②情报是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取得的一种具有相对秘密性质的、具有特殊利益的、少数的、部分的、不公开的消息;③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④文献记录的只是仅仅是显性知识,即客观知识,文献是知识的一个子集。
(2)、联系:①信息包含了知识、文献和情报,是一个人从低级到高级的信息集合;②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③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④文献则是信息、只是、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2.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
答:(1)、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现象。只要有失误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信息,(1)客观性。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是客观实现的反映。信息本身的产生和存在都不受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但可以被感知和利用。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如果人为的篡改信息,那么信息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2)无限性。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因此信息是有无限性的。(3)动态性。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信息也必然随之运动发展,其内容、形式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但其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信息的时效性,才能使之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4)载体依附性。信息在生产和传输的过程中,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5)可传递性。信息可以在空间和实践中进行传递,能够从原物质移到另一物质,并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例如;信息的存储就属于一种时间传递活动。实际上,信息的获取必须有信息通过各种介质或载体的转换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
(6)可共享性。这是信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信息在传递过正中并不是“此消彼长”,统一信息可以被多个主题同时共有,而且还能够被无限地复制。
(7)可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可以依附于一切可能得物质载体。同样的信息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载体。但无论其载体如何变幻,信息内容可以保持不变。7.简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答:(1)、信息的开放性。(2)信息来源丰富与信息质量良莠不齐。(3)信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信息传播速度快。(5)信息交互性。(6)信息组织的局部有序性与整体无序性。
(7)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信息组织的系统化共存。
14.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各种形式的书刊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编与保管。
2、配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积极开展文献查阅方法、图书馆利用知识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3、根据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的需要,积极主动的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4、积极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
5、统筹、协调全校的图书采集、整理、保存、目录和图书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共享工作。
6、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技术方法及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15.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主要职能:完整、系统地收集本国主要出版物,根据需要收集外国出版物,成为国家总书记库; 编印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成为国家书目中心;为生产建设、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在国家图书情报系统中发挥中心馆的作用;实行资源共享,成为馆际协作的中心;代表本国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和有关外事交流活动。
3、请说明信息检索的含义及其原理。答:(1)、含义:
①广义:包含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
②狭义:仅指最后一部分,即根据用户的信息要求查找特定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常说的信息查询。
(2)、原理:
①为了在信息中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得特定需要的信息资源,必须首先要对广泛、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进行搜集、记录、组织、存储,以建成各种检索系统(如年鉴、百科全书、数据库等)
②用户则根据需要,将需求转变为系统所能识别的检索式,再与检索系统中表征信息资源特征的标志进行逐一的相符性匹配与比较,两者完全一致或部分一致时即为命中信息,可按用户要求从检索中输出。
③其检索结果既可能是用户需要的最终信息,也肯能是用户需要的信息线索,用户可依此线索,进一步获取最终信息。
4.试说明一个完整的检索过程包括几个步骤。答:六个步骤:
1)分析检索课题—主题内容、时间范围、课题类型(2)选择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系统(3)、选择检索方法——常规法、回溯法、循环法(4)、确定检索途径——确定检索入口、编写检索式(5)、查找信息线索——馆藏目录、联合目录(6)、获取原文信息——馆际互借、代购索取、下载 5.列举五个学位论文数据库。
答:(1)、国内:①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TSL 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中国知网
④《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知网
(2)、国外:⑤PQD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6.维普数据资源系统包含哪几个数据库?
答:(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
(3)、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
(4)、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8.简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答: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
即: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9.什么是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其特点和主要内容形式有哪些?
答:(1)概念:是指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检索、阅读、下载和利用的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电子资源。
(2)特点:分布广泛、内容形式多样、信息庞杂、信息质量稂莠不齐、更新频率不稳定等。
(3)主要内容形式:免费电子期刊、免费电子图书、开放教育资源等。10.提高搜索引擎检索效果的方法?
答:(1)、仔细阅读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2)、明确主题
(3)、选择适当的网络检索工具
(4)、善用高级搜索
(5)、选择恰当的关键词进行检索(6)、善于分析检索结果 11.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当检出的结果太少时,请问有什么方法可增大其检出数量?(至少列举5种方法)
答:(1)、修改检索词,用同义近义词代替(2)、减少检索关键词
(3)、关键词之间用or连接
(4)、改变检索入口或检索项
(5)、减少限制条件
(6)、增大搜索范围,如时间范围等。12.请简述学位论文的特点,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注意的原则。
答:(1)、特点:①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得各级学位所撰写的论文
②学位论文选题新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阐述详细
③参考文献多、全面,有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
④单纯的文摘数据已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读者对电子论文全文的需求呈上升趋势(2)、原则: ①创新性原则 ②可行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13.中国古代藏书事业有哪几个组成部分?
答:(1)、官府藏书(2)、私家藏书(3)、书院藏书(4)、寺观藏书 16.参考咨询服务有哪几种方式?
答:(1)实时交互咨询(2)智能化自行检索咨询服务(3)请求单咨询
(4)网上信息站点导航(5)知识体系的咨询服务(6)咨询导读服务 17.简述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
答:(1)建立政府信息跟踪采集系统(2)建立政府信息存储数据库
(3)提供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查阅服务(4)帮助用户申请信息公开 18.著作权与图书馆权利在权益上有哪些冲突?
答:(1)、法律权益相互冲突(2)、知识市场上利益关系相互冲突
(3)、法律制度内图书馆权利义务与著作权人利益相互冲突 19.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有何区别?
答:(1)合理使用:是著作权制度中规定的特殊情形,它是在法律规定下,基于正当目的使用他人知识产品的合法行为。使用者不必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报酬。
(2)法定许可使用: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属于“非自愿许可”情况。
(3)强制许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知识产权主管机关根据情况,对知识产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获得此项权利的使用人的制度,也属于“非自愿许可制度”。20.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答:(1)、具有违法性(2)、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3)、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实施行为的人有主观过错,或虽无过错,但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1.利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利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时知识产权问题(2)文献传递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 22.利用网络数据库开展信息资源检索时可能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有哪些? 答:(1)未经许可,擅自设立代理服务器让非授权的IP地址的用户使用(2)利用网络数据库内容为基本素材,自建各种数据库(3)使用下载软件于短时间内不加限制的大量下载数据库内容
(4)存储于个人计算机的用于个人研究或学习的资料以公共方式提供给非授权用户使用(5)简介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商业服务或支持商业服务(6)用网络数据库内容汇编生成二次产品,提供公共或商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