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1:2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

第一篇: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

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

渤海钻井二公司杨勇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随着油田改革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深层矛盾逐步显露,给社会稳定工作带

来许多新情况、新压力、新挑战。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化干戈为玉帛的艺

术,就成为新时期、新任务下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加强的课题。积极探索总结新形势下人民调

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稳定的职能,同时掌握各类矛

盾的问题成因和趋势,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矛盾和隐患的排查力度,坚持早发现、早动手、早解决,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一、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问题

1、职工对人民调解工作认知度低。

人民调解组织做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组织,但是由于基层干部对人民调解工作没有进

行宣传学习,职工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能力、工作职责、调解范围缺乏足够的认识,基层

人民调解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

2、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普遍存在基层领导对人民调解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民调解工作指

导很少,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关心不够,甚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重打轻

防”的倾向。

3、基层调解员素质不高。

基层工作中,没有专职调解员,大部分是职工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和油田政

策理论的学习,熟悉法律的人员很少,能灵活运用法律的人员更少。这种状况的调解队伍,对日常性的小矛盾纠纷还能及时处理,但对一些涉及油田政策、法律法规要求高一些的矛盾

纠纷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无从下手。实践中,经常出现调解员好像是依法进行了调解,但问其依的是什么法,却又说不清楚,甚至出现把法律问题当作道德问题去处理,把重大的法律责任甚至是犯罪案件当作小事一说了之的问题。

4、调解程序不规范。

人民调解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调解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如何制作调解书缺乏了

解,有的调解员怕工作麻烦,对双方没有异议的矛盾纠纷进行口头调解,调解没有形成书面

文字,没有按照调解的程序进行,更缺少取证环节和调解记录,虽然有时候进行了记录,大

多是在随身的笔记本上、零碎的纸片上作了粗略的记录,没有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双方

当事人没有签字。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复杂化,这种方法容易形成口说无凭的局面,特别是

当一方反悔后,就很难有说服力,达不到调解的效果。

5、调解职能与日益扩大的调解范围不相适应当前矛盾纠纷呈现构成多样化、领域扩大化的情况。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政策强的纠纷。

二是“跨部门”纠纷。三是复合型纠纷。这几类纠纷涉及面广、成因复杂,难度大,单靠哪

一家出面很难解决好。

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深化舆论宣传,提高调解工作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公信力。

人民调解是企业内部维护稳定、解决矛盾纠纷的群众性自制组织。因此要提高调解工作

水平,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就必须发动群众普遍参与,提高人民群众对调解的认识、支持、帮助的自觉性。必须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发放公开信、悬挂横幅、广

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条例》和新时期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及法律效力,使人民调解获得依赖并深入人心,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同时加

强对人民调解的目的意义、人民调解员的典型事迹以及调解案例的宣传,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了解,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职工心中的地位。

(二)落实领导负责制,加强调解工作组织实施

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关键看公司党委对工作是否重视。公司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⒈党政领导要真抓实管。党委要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抓落实,持之以恒,奖惩兑现。

⒉加大人民调解物质保障。要从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对调解工作的投入,保证正常工作运行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⒊人民调解的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起来头绪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困难,会遇到各种阻力。公司党委要充当人民调解组织的坚强后盾,解决人民调解的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属于人民调解工作范畴的要认真扎实地抓好调解,要有理有据,合理合法。当发现问题严重、超出了调解范围,要及时告诉当事人或群众,引导他们通过行政程序或诉讼程序解决问题,防止因拖延、推诿,影响社会稳定。

(三)优化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是关系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两点:一是选聘一些文化素质高、懂政策、懂法律、责任心强、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改善队伍的素质结构,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熟练掌握调解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相关的法律政策、能正确运用人民调解程序与方法、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村民加入到调解队伍中;二是强化知识培训。加大人民调解队伍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调解业务的培训力度。建议总公司每年对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三懂三会”的标准:即懂政治,会做群众工作;懂政策,会用政策规定处理民间纠纷;懂法律,会用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培训班、以会代训、旁听法庭审理等方式,加大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四)、规范调解工作程序,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依法调解是调解工作的生命所在,要使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产生公信力,必须实现调解纠纷程序的规范化。一是规范制度。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习、定期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等工作制度。二是规范调解。严格按照调解程序进行调解,受理纠纷时,要做好纠纷登记。进行调查时一定要公正,取证一定要合法、客观、真实,充分掌握材料,弄清纠纷情况,判明纠纷性质和是非曲直。调解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兼顾公平,合情合理,做到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要邀请相关人员和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调解,多方动员力量进行化解,亲朋好友的参加能促使达成的协议得到及时履行,使矛盾纠纷及时解决。调解委员会对调解的案件应当进行回访,以监督当事人的履行。三是规范调解文书。调解文书是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证据,合法的调解协议书是得到司法保护的基础。在具体制作上要把握好针对性、逻辑性、严密性,遵行评判说理原则,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效果。

(五)、完善民调组织体系,发挥防线职能。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全力维护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公司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小组,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解决。基层单位成立了以“六位一体”小级为组长的综治领导小组35个,人民调解员160多人。从上到小,层层覆盖,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大调解”组织体系。真正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做到哪里”。

按照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建设的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工作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抓好人民调解的硬件建设,配备齐全各种专业工具书,设立独立规范的调解室,实现调委会标牌、标识、印章、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人民调解组织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领导、机关科室划片承包,坚持做到“四定,二不准”:一定承包单位,二定承包责任人,三定工作措施,四定稳定责任制;二不准,凡是应由基层单位解决的问题不准到公司,凡是应由公司解决的问题不准到上级部门。

基层单位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围绕着总公司“五不发生”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五平安创建”活动,积极服从服务公司稳定发展这个大局,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维护基层单位大局的稳定,极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各单位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地工作,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纠纷的措施,完善纠纷预防的对策,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扩大调解工作领域,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建立科学的调解工作体制,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定能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钻井单位。

第二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

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

省成立5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市的工运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来,我们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年通过全总验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和“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维权月”制度;工会财务工作已连续*年获全国总工会表彰、连续*年获省总工会一等奖;在全市各类企业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并建立聘请厂务公开工作信息员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片区工作负责制、重点工作督查制、新建企业工会“七有”制、帮扶工作建档制、困难职工信息预警制。目前我们已把困难职工帮扶站建到乡镇一级。在新建企业工会中建立“星级”管理;在全市推出“职工维权十项制度”,并延伸到乡镇一级。在工会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在全市工会系统中提出“***********”行为标准。截至目前,在全省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地州市活动中,**市总工会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2005年所属县市,均获省先进县(市)工会称号,首次实现全市县(市)全部进入省先进县(市)工会行列。同时,全市工会有**项工作获全国和省先进,有***个基层工会获省、市各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人分别荣获全国、省和市级先进个人。这些做法均是围绕全总和区总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区总力支持和指导修正,得到我市各级党政、人、政协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和各族职工的辛勤工作。现在可以说,我市工会的社会形象、全市工会工作的效能已取得良好的社会认定。

这些年来,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同样也有许多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观念更新和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面对劳动关系复杂变化的新情况,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维权能力、年龄结构以及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工会组织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改进;工会各级组织敢于网(.)-站 维权、善于维权的声音不够响亮,维权的措施还比较单一和被动。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尤其是在组织建设和合法权益维护上研究还不够。我们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夯实工会维权基础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维护职能的组织基础。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组织起来是基础,没有工会组织,要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那只能是空中楼阁,工会要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首先要按照《工会法》规定,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工会组织。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选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充分发挥各族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工人阶级凝聚起来的强整体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三个最限度”的要求,将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工会组织的基础,尤其是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为工会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对已建工会,做到不但“建”起来,而且要“转”起来,即不仅要加快组建步伐,尽量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还要加强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流动到哪里,会员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从国有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最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让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党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将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为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对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及时进行重建和巩固,在商贸楼、建筑工地、民办学校、个体私营企业和特殊行业,建立起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社区居委会工会、村级工会等全新的工会组织形式;采取建立工程项目工会小组的形式来吸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和临时性用工人员入会作为拓宽建会工作的新领域,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工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重点工作中,在全省实现了7个100%。

二、履行基本职责,建立健全表达和维护的机制和手段,做到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既具有依法性、针对性,还具有时限性和合作性。从工会维权的这些特性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自主协调机制,通过创新工会维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合法的要尽力维护,既不合法又不合情的或者合情不合法的则应耐心解释,积极疏导。

二是积极参与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的基点是防止发生规模或整体性的冲突与对抗,维护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合作与协调,在合作与协调中寻求“双赢”,从而使冲突和对抗始终处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工会维权就更应该讲究维权的策略和掌握维权的艺术,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我所用。目前,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我们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2001年五一前夕,我们接到一建筑公司施工工地的上访,因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没达成一致,最终被全部强制停工。几百名工人交涉未果,准备集体到党委、政府静坐。我们派干部赶往建筑公司先稳定了职工情绪,再反复找相关部门协调。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在接到上访的4个小时内,离职工要求时限的半小时前,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场事关社会稳定的不良事件得以平息。这场事件的顺利解决,既体现了工会工作的时限性,又突出了工会维权的合作性。在工作中能达到“双赢”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我们通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各族职工解难。针对部分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开展了“实现五个一批”和“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就业”帮扶活动,已在全市实现了331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协助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尤其是“低保”政策的落实。建立了党政工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开展了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捐款捐物及到困难企业过组织生活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在工会机关实行了“三个一”制度,即每位工会干部要联系一个基层工会、一个困难企业和一个困难户。每年重节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加送温暖活动,推动送温暖工程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轨道。我们除了建起了由全总授牌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外,还向基层延伸,在乡镇一级建起了困难职工帮扶站;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建立起了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采取“三救助两援助”的方式,努力为困难职工和外来务人员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使工会的维护职能更加具体、实际和充实,同时也使工会是各族职工群众的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得以充分体现。

三、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针对人员少、工作面宽、难度的客观实际,各级工会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把民主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对待,使之同步并重建设起来。首先是职代会制度,应严格执行职代会审议重改革议案的规定和涉及企业员工利益的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决定,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和严格程序上;其次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职工董事应知企业事”、“职工监事应能参与企业议事”上;要根据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解决职工知情权的问题,在知情和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他是企业的主人翁感,重点是如何做到真公开。近年来,我们在抓好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同时,采取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经验观摩会,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现场交流会,举办厂务公开学习班等方式,实行“厂务公开职工测评表”办法,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回音壁”,对公开的问题及时答复,增加了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做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另外,我们在每两年一次厂务公开工作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同时聘请了50名厂务公开信息员,做到了既反映了社情民意,又加了民主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在社会管理层面,要建立起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资双方对等协商谈判机制,努力解决三方不到位和缺乏公信力问题,定期不定期举行协商谈判,就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涉及劳动关系的敏感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宏观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

四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五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这些年来,我们对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上做了一些探讨,比如,我们在民营企业中,以职工工资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生产计划、重技术改造、岗位特殊津贴、奖惩制度和方法、管理层工资标准等,采取总经理提方案交工会,工会组织职工以班组、车间、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局面形式上报总经理办公会修订后再下发,最后由职代会讨论通过生效。把企业管理过程全线纳入民主监督的过程。

四、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作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局开展工作,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在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站,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几年来,我们为了加维权力度的能力先后多次多人参加各类法律培训班,鼓励在职干部攻读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以此增强工会干部依法工作的能力。截止目前,我们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69起,涉及449人,结案率达到100%。我们还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要求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程序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各项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四是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近几年来,在维权的领域中,我们顺应社会现实,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农民工中开展权益维护情况调查,重点在建筑行业、餐饮行业等对民工权益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们受理和协助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投诉257起,涉及1928人,追回工资427万元。

五、严格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为工会维权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总工会的财务工作,不断开拓经费收缴的新思路,充分挖掘经费收缴的潜力,经费收缴率连年上升,经费收缴额逐年增长,连续五年受到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市各级党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面对**市各类企业规模较小,财政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源节流,完善机制,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工会经费管理工作思路,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会经费逐年上升。

工会经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物质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没有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我们加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对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认识,理顺与各级财政、税务、审计、统计部门以及和企业行政的关系,寻求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实行了工会经费上解情况一票否决制:凡拖欠或截留工会经费的县〔市〕工会,不能参加先进县市工会的评选;截留、挪用、拖欠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单位,不能参加“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先进集体”、“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此项制度的建立,效果显著。另外,我们把工会经费的收缴情况一票否决制还纳入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状〉、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状〉的评选管理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经费上缴工作。近年来,我们加对基层工会在设备、职工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费用近50万元。我们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审查审核、严格预算制度上,做到集体理财,千元以上上主席办公会,宗支出由党组会讨论决定后实行,并在机关内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对包括财务在内的政务内容进行定期公开,使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面对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五要掌握熟悉运用多种语言,这应该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在多民族地区的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基本工具,掌握多民族语言也是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六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这五年来,我们在州总工会机关内部开展了工作月评制度、工作失误公开制度,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文字和评议表达能力。五年来我们还坚持以领导科学为蓝本的培训,从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干部社会综合能力。总的来说,有三点,作为工会工作者,一要有工人阶级政治家的头脑,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局上看问题,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政权基础看问题,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贯彻到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一切具体工作中去;二要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社会活动能力是综合能力,必须切实提高组织动员职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各种各样活动载体的吸引和凝聚。五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职工技术技能革新、比武,组织职工广场文化节、各类文体活动赛事,职工读月,爱国爱州等爱国主义教育,拒绝毒害、健康文明生活,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体现了工会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工会组织的社会作用。三要有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能力,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在平等协商谈判中,工会干部一定要当主动方,既敢于维权,又要善于维权。我们在协调劳动关系的操作中,十分注重制度、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整体协商和单项条款协商相结合,尊重协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平等协商。

七、几点思考

在过去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工会工作者,能以满腔热情的精神状态,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履行着自己的基本职责。我们认为这只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的最低水平线。面对社会群体组织形式不断发生的变化,面对人这个社会主体身份的不断转换,市场主体(人、政府、企业)间矛盾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如何去组织人这个主体并最化的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和需求,我们如何协调政府这个主体,要求他最化地履行他服务管理的职能,我们如何协调企业既能把劳动者当主人又能保证劳动者合法的生存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去实现维权的宗旨,在维权的过程中去探索维权的领域,在维权的过程去研究维权的途径。比如说,一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牺牲了职工利益,这个成本单由谁来买,作为工会又如何去协调政府和企业;农民工在身份转换中的社会地位问题、经济的和政治的权益问题、劳动和生活问题,工会如何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工会组织的组织基础。再如,弱势困难群体的问题,我们只能做到“帮”和“扶”,但我们能解决他们长久生存发展的一生利益需求吗?我们工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又是什么呢?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以上,是我们在工会工作实践中,就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一些粗浅认识,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第三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汇聚一堂,接受党和政府的表彰。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喜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劳动创造历史,劳模书写崇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胸怀大局,立足本职,积极进取,争创一流,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格。正是以劳模为杰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才有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才有今日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楷模。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主人翁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这是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国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不仅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也在艰苦创业中铸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今天,我国人民正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及各族人民群众,都要自觉地向劳模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紧紧地依靠工人阶级,又必将造福于工人阶级,既为工人阶级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又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工人阶级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工作,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科技,提高新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提升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今年“五一”,欣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80年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工人阶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工会要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切实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实行工人阶级队伍的广泛联合和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为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壮丽又艰辛,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既光荣又重大。伟大成就来自不懈奋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爱国热情需要转化为强国行动,社会责任应当体现为推动发展。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劳模精神必定能够代代相传,光耀神州,广大劳动群众必定能够不负历史重托,创造新的光荣。

第四篇: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大代表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人大工作的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人大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代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是人大代表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大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途径。人民通过选举,把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委托给自己信赖的,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即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因此,各级人大代表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1— 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要求人大代表从民众中产生,为民众办事。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保证了社会各阶层在人民代表大会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愿,而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平衡各个阶层的价值诉求,从而使各种社会利益和诉求通过其在人民代表中的代表而介入决策过程。正因为有人大代表介入决策,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家权力机关能充分表达民众意愿,更科学地制定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从源头上有效地制止矛盾的发生和激化。人大代表作为具有特殊政治身份的人履行职务,有利于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及时、充分、有序地得到反映。

2、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各级人大代表在社会上的分布不单是普通的广泛,而是从地域、民族、党派、界别、产(行)业诸方面科学合理地形成上下左右、纵横联系的网络。这种网络通过代表作用对社会的作用表现为普遍、稳当、巨大。其次各级人大代表不管是选举单位差额选举产生,还是选区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一般是出类拔萃的。通常情况下,是人民信赖的、靠得住的群体。再次各级代表的整体知识结构相对齐全,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且通过集体履行职权,依法开

—2— 展各项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人大代表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群体,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能够带动群众,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3、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一,人大代表是社会的“领头雁”。人大代表中的绝大多数自尊自励,加之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在诚信友爱、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往往起到带头作用。其二,人大代表是社会的“和谐剂”。代表履行职责的过程,是和谐国家机关与人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过程。人大代表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各种法定途径反映给国家机关,使其在决策中更多地体现人民意志,办事符合人民利益,并能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国家机关的决策、意图及有关情况,及时传达到人民中去,使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执行。其三,人大代表是社会的“动力源”。人大代表队伍汇集了各方面的精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库,对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二、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积极发挥作用 当前,各级人大代表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付诸到行动中去,努力在

—3— 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要围绕经济建设发挥带头作用。人大代表要为发展生产力作出努力,重要的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献计出力,用自己的行为与智慧带动人民群众,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未来五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代表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把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与履行代表职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与本地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农村代表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当先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贡献;企业代表要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做文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带头纳税、带头扶贫;知识分子代表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上下功夫,提升教科文卫的新水平;机关代表要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上作榜样,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领导干部代表要在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上尽职尽责,当好人民公仆。

二是要围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人大代表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 要认真参与和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和法律,宣传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着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履职的一个重点,正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等,着力构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国家的大事,关心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勇于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积极参与大政方针的决策。要认真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把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放在监督的突出位臵,加以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在认真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提炼成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议案、建议,使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从各个方面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着力打造民主的政治环境。

三是要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发挥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努力去办;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遇到再大的阻力也要依法协

—5— 助解决。要通过健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深入到人民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愿望,为维护人民利益积极建言献策。热情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群众的意愿,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动员群众自觉与党和政府共同克服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四是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向心作用。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一些经济利益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将凸显出来。在这方面,要发挥人大代表分布面广、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支持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代表自身也要自觉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比一般公民更多的权力,同样也要求人大代表要比一般公民履行更多的义务。要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把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与从事个人的职业活动严格区别开来,不得利用代表权力为本人或者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自觉地运用法律法规去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以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尊严。

—6—

三、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树立良好形象 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的高低,履行职务能力的强弱,形象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各项职能和任务的完成,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加强学习,从严要求自己,提高履职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

1、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本领。当前,摆在各级人大代表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习,争做一名学习型代表。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的学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稳定和谐的社会,就人大代表而言,特别要注意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与人大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履行职务,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通过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带动全体公民学法、懂法、用法,通过扎实工作,促进依法治国进程。三是要加强

—7—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熟知人大工作的内容和规律,掌握人大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履职的新经验、新方法,推进人大工作的不断发展。四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开拓创新。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改进工作方法,竭力维护群众利益。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因此,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就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疾苦,听取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大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愿从形式到本质,高度地统一起来。在日常工作中,一要为民代言。要通过各种形式,密切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对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特别是重大情况,要深入调查、具体分析。对群众反映的正确意见,要认真负责地反映上来,并

—8— 尽可能提出解决的建议办法,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二要为民办事。要尽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不负人民的重托和愿望。过去许多代表自己掏钱、献物、出力,为遭受天灾人祸的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资助修桥、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等等,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这种奉献精神是应该提倡和发扬的。今后,还应大力实施“帮扶工程”,通过帮助发展生产、传授技术、扩大生产门路、解决就业岗位、结对帮扶等方式,使一些困难产和特困户逐步脱贫致富,通过经济的振兴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3、要严格要求自己,大力打造代表形象。应当肯定,我国绝大多数各级人大代表都能够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加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但不可否认,过去极少数代表当代表的动机不纯。譬如,有的当代表是为了个人的政治荣誉、政治待遇;有的当代表是利用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尊重、信赖和优待,为自己的企业或个人办事行方便;有的当代表是利用宪法和法律对代表的特殊保护措施,作为“护身符”和“挡箭牌”。他们当上代表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的打牌赌博、包养情妇、奢侈浪费、偷税漏税,有的其至与黑恶势力搅合在一起,走

—9— 上了与人民对立的一面,严重伤害了广大选民的感情。作为代表,只有依法履职,为人民谋利益的权力,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因此每位代表都要珍惜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树立形象,把人民的重托、为人民代言作为自己庄严而神圣的政治使命,接受人民的监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防微杜渐,遵纪守法,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多做奉献,切实做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代表,树立代表的良好形象。

—10—

第五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广泛,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就在群众中间,警民关系直接影响党群关系。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努力营造“四个环境”,为打造平安梅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一、一、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是稳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去审视现阶段公安工作,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更深更新的认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当定位于消解社会对立,缓解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使其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从公安职能来看,维护稳定的工作内容既有对敌斗争,也有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攻势,以解决梅州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全力维护梅州的社会政治稳定,保稳定树形象,以稳定促和谐。积极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侦破命案、打恶治烂和打击“六合彩”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做到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形成气候。消解社会对立和推进社会和谐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尽管公安机关处于社会对立的漩涡中心,其职能、职责和职权的价值取向仍然要定位于建设和谐社会。公安机关要坚持在党 1 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要坚持“三慎”原则,在处置群体性不安定事件中,把握用警时机,在坚决防止因举措失当而激化矛盾的同时,严厉打击挑头者、幕后者、操纵者。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考核制度,细化执法考核内容,制定执法质量应达到的目标和计划,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定期组织执法大检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文明的执法环境,把其当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首要任务,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各级公安机关乃至全体民警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心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市公安局制定的公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近期内要结合各自部门的业务实际,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开通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快车通道,开通宾至如归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通过开设上述“三条通道”,推动各项便民措施的完善和落实,言之有信,兑现承诺,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以贯彻新《信访条例》为契机,努力做好“大接访”工作。认真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近期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坚持每月1日、15日局长接访日制度,面对群 2 众,敞开大门,确保群众上访、信访渠道畅通。切实改变信访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富有成效的信访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公安机关据此要积极实施人文警务,倡导道德治安。要改变以往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冷硬横作风,严禁刑讯逼供,要更多地将人文精神注入警务活动和警务行为之中,更多地发挥道德的力量去开展治安工作,率先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的和谐。

近期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千警连千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即要求:每位联系民警帮扶一户困难户,如期实现脱贫;每位联系民警要物建一名治安情报信息员,及时掌握治安动态,并以此作为全市情报信息网络构成的要素之一;每位联系民警要帮助当地组建一支义务巡逻队、护村队或调解小组,做到社区警民共建,确保一方平安;每位联系民警年内要帮助当地解决一个突出治安问题,使群众直接感受到警民共建带来的社会效果;每位联系民警要建立一本工作联系记事簿,接受群众监督和意见建议,拓宽渠道加强沟通。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对征求收集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析研究,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 3 效。通过教育学习,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同时,要全面推动大练兵活动的巩固、规范、深化和提高,全面落实“三个必训”,组织开展评“八个十佳”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民警克敌制胜、服务人民的本领。

四、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者,对公安民警执法形象、服务态度十分关注,在服务形式上是否更加亲民、爱民,在管理方式上是否更加规范、便民,仍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要注重沟通和宣传的效能作用。通过沟通,使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群众能够互相了解,消除隔阂,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使民警可以了解群众的情感和需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的积极作用,借助外力宣传自我,弘扬新时期的警察精神,不仅使群众了解公安,调动群众的力量,使社会和群众产生对公安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支持公安工作的开展,也使警民之间增进了解,互相鞭策。如市公安局开展“警察开放日”等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良性互动的新型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改善就是成功一例。为此,我们要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营造浓厚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平安梅州的氛围,开展“我为警徽添光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辟电视和公安专版宣传专栏,要努力做到每周有宣传活动内容,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字,社会有识之士有建言献策。要树立全警公关意识,推动和促进 4 公安机关警察形象战略的有效开展,警民互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平安梅州,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推进公安工作不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各级公安机关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的重大意义。

下载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5篇)

    文章标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积极作用省成立5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市的工运事......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共青团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共青团的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共青团应当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和谐社会建设过......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合集]

    文章标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国企的优势

    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思想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提供的养分,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同样离不开国企发挥的积......

    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着力构建五个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更为紧迫。人们对社会......

    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

    浅谈法律援助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怎样发挥积极作用

    浅谈法律援助工作在构建 和谐社会中怎样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

    和谐社会中的人民调解

    和谐社会中的人民调解 ——结项报告 调解是一朵极具中国特色的化解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东方之花”,在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