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

第一篇: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

《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 最近看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一书,有很多收益。

彼得、德鲁克(1909年---2005年)是“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管理界最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最著名的经验主义管理学家。德鲁克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全面论述了他的管理哲学和对责任、任务、实践等方面的看法。本书在1973年出版,有人将此书誉为经营管理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责任、使命和实务。德鲁克先生在这本书中率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实践了自己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和管理工具。并且也建立了一门学科,一门管理学科,一门‚经世济民‛的学科。书的第一部分对管理的任务进行了阐述,‘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是一种实践,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不是单独存在的东西,只能看成是完成某种目标的手段。德鲁克认为管理的任务为下列三项:

1、本结构的特殊使命和目的。

2、使工作富有活力,让员工感到成就。

3、处理本结构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取得经济上的成就,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存在的理由。上述三项任务,都有其重要性,不能说哪一项比另外两项重要。

书的第二部分对企业的职能进行了阐述,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社会需要是它得以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要负担起实现企业使命的责任,除了对内实施有效的责任管理之外,对外同样要承担管理的责任———这就是当今极为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它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活动的目的也在于创造顾客。企业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基本职能:市场推销和创新。市场推销是企业特有的职能,也是企业核心的职能;创新即不断的向社会提供出与以前不同的经济满足,‘一个企业不一定要变的更大,但它必须经常的变的更好’,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不能仅限于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必须能向社会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德鲁克断言:“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注定要衰落和灭亡的”。

书的第三部分是管理者的任务,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经理的职能包括:

1、树立目标并决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做些什么,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

2、进行组织工作,将工作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选拔工作人员等。

3、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利用手段来鼓励人们做好工作,通过广泛的信息沟通使企业活动协调统一。

4、对企业的成果进行分析,确定标准,并对企业所有人员进行评价。

5、使职工得到成长发展,即经理用目标管理方式,使职工便于发展自己的才能。以上5个职能也是管理责任的基础。明确了管理者的责任之后,还需要理解如何对管理者责任进行有效管理——这才是管理理论所关注的。对此,德鲁克专门研究了管理责任的基础问题,即对企业进行责任管理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上面5个职能也可以用以下语言描述:

设定责任目标。主要包括,决定管理责任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决定实现责任目标的过程和阶段应该是什么,决定要实现责任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管理团队。为了有效管理团队的责任问题,德鲁克分析了活动、决策和相关的需求。德鲁克对工作进行了分类,他把工作分为易于管理的活动和难于管理的活动,并进一步对各种活动的管理任务进行分类。他还阐述了如何把单位与任务进行有组织的结构安排,这些都给管理者有效管理团队明确了任务。

激励和沟通。为了使管理责任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管理者身上,还需要通过薪酬激励、工作安排和提升等‚人力资源杠杆‛来进行责任激励。

④有效的责任考评。德鲁克在强调自我管理同时,还强调制度化考评对于管理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考评是管理者工作中的基本要素。通过考评,为管理者建立责任评判标准,规定最低的责任要求,为责任问题提供一个赏罚的依据。

⑤开发和培养人才。责任是对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责任管理,这是责任管理的一个条件。人才开发、培养不仅仅是对下属,还要包括开发管理者本人。德鲁克写到,只有管理者才被人们要求帮助其他人获得远见和能力,使这些人的表现能达到高水平。按照最彻底的分析,只有这些远见和道德责任才真正定义了管理者。管理的技能要求:

1、做出有效的决策。

2、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四项基本原则:①信息交流是知觉。②信息交流是期待。③信息交流提出要求。④信息交流与信息是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

3、正确运用核查、控制与衡量。

4、正确运用分析工具即管理科学,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了解这些基本的管理技术。书中还重点说了组织机构,德鲁克指出,理想的组织机构必须要具备下列七种条件:

1、明确性。

2、经济型。

3、远景的方向。

4、理解本身的任务和共同的任务。

5、决策。

6、稳定性和适用性。

7、永存性和自我更新。由于这些条件显然是相互冲突的,因而没有一种组织机构能够完全满足上述全部条件。组织设计者必须理解和学会运用这些原则,求得他们相互之间的妥协、代替和平衡,以利于组织能维持正常工作。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组织既是管理的目标和对象,又是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即每一个组织都是用以执

行某种社会功能的社会机构。围绕组织的管理目标,组织必须使这些目标相互平衡、结合、互相竞争,需要平衡目前的需要和未来的需要,它必须把各项目标变成具体的战略并把资源集中在一起。德鲁克认为组织机构的类型有三种不同的设计原则: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组织结构,职能制结构和任务小组结构。

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组织结构,联邦分权制和模拟分权制。

3、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组织结构,系统组织。

企业高层管理必须在以下三个领域中保留最高权利:决定企业的技术、市场、产品和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信念、原则;对关键的资本资源的分配权;重要的人事任命。总之,应使高层管理集中精力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关键决策。而不必为日常事物操心。其次,要建立集中的控制和共同的衡量标准。

德鲁克从管理角度理解的责任,有自己独到之处。第一,责任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即‚作一个管理人员就意味着需要分担企业成就的责任,一个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第二,承担责任需要起码的职权限度,任何人要求职权就要承担责任,而任何人承担责任也就是要求职权。因此,责任与职权是让管理者承担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管理者如何正确行使他的职权呢?德鲁克主张应该在职权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权威,通过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权威来进行管理,而不是靠‚权力‛进行管理。所以他建议‚为了建立可达成的组织,你必须用责任取代权力‛。同时,权威是管理者在进行工作时才具有的,离开工作环境就不存在权威的问题。第三,责任是管理者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目标一致的保证。责任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对自己、他人关系的一种规范。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对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成就感,就必须使员工与他们的上级,共同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且达成一致。

通过读德鲁克的《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这本书,认识到:‚管理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理论‚自实践而产生,又经实践为归宿‛。管理中要付有管理的责任,管理的责任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活动。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特定组织的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同时,提高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第二篇: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读后感

做一个承担责任的员工

――读《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有感

《管理》――彼得 德鲁克/著,刚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1/16的开本,43万8千字,28个章节,428页,“太厚了这本书!”难怪连翻译都得三个人。彼得 德鲁克这个人听说过,他的书被誉为当代管理学的圣经。可是这么厚的书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它的厚度已经瞬间把我读书的兴致打击为零。粗略翻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眼球被一句话所吸引“这本书变成了最不时髦的书,而是一本强调责任的书。”因为这不是一本有关权利的书,它所关心的不是做自己的事,而是做的怎么样。

如何才能让一个工人,包括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体力工人、文书工人和知识工人等各类员工真正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呢?需要什么工具、激励和保障呢?必须如何做才能够要求员工承担责任并有望员工能够对这一要求作出响应呢?

工作本身必然是关注的焦点。工作必须让人有成就感。工作本身不是一切,但是工作是第一位的。诚然,正如劣质的酱油会破坏最好的肉味一样,如果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所有方面都令人不满意,那么,即使工作本身再有成就感也会索然无味。如果“工作”本身能让人有成就感,那么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让人有成就感。

这个道理可能很幼稚很浅显,但要想建立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就必须首先设法让员工有能力肩负起工作的责任。

责任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做好了你的工作。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你不热爱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也将蒙上一层阴影。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绝对不会忘记“责任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绝不找借口”这就是勇敢承担责任的宣言。能做到“绝不找借口”的员工才能满足企业需要,伴随企业成长,推动企业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是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员工。

但是在工作中仍然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员工甚至包括个别在公司工作了几年的老员工遇事就躲、推、烦。很显然其责任心严重缺失。其实,一名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不是顶尖儿的,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这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敢负责任的员工。

曾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挂在嘴上,不如记在心上,而记在心上,不如担在肩上。”如果问你:你认为什么样的员工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员工?你也许会说:有创意的员工、会工作的员工、善于学习的员工、适应能力强的员工,但我们要说的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员工才是最理想的员工,才是值得尊敬的员工。

第三篇: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工管1002班

20100401687陈海婷

这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著作。在此书中,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

本书有三条主线,分别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关于企业是什么和企业存在的意义的思考,德鲁克认为:“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他洞见了企业的本质:“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他提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求利润。因为只有创造了顾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利润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因此,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德鲁克将社会和企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他认为,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

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因此,管理必须以结果和目标为导向。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

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同时,《管理的实践》特别强调了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时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认识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指出管理者怎样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他在书中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结构去发展,介绍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

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三鹿奶粉事件,这是当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世人面前维护中国制造形象的永远的痛。它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身体,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就在三鹿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我听到了一则新闻:美国苹果公司警告iphone手机用户先不要使用手机充电器——因为在使用充电器时”可能”出现漏电反应。仅仅是一句可能,苹果公司立刻作出反应,可见该公司对顾客高度负责。如此负责任的企业,顾客能不提高认同感吗?种种事件更加印证了德鲁克先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证,更说明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对我们如今的企业管理更是有着重要作用。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德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做了精辟的总结。”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如何留住员工,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依我之见,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优秀文化,建立与员工自身价值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让员工认识到他们是企业大家庭的一份子,而不仅仅是一个打工者。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文化的力量。而企业对员工也要抱着一个负责的态度,企业和员工也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来说,也是一种价值的交换。员工用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用来和员工交换的也不仅仅应该是物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工作氛围等都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双向互动。

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还提到:”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

纵观全书,还发现德鲁克的一个重要观点:从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他建议人们,尽量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上。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善始方可以善终。找准方向,找准定位,我们才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四篇:德鲁克管理学书籍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

2.《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1942

3.《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1946

4.《新社会》(The New Society)-1950

5.《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6.《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

7.《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57

8.《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1964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10.《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8

11.《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ociety)-1970

12.《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 and Politics)-1971

1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1973

14.《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1976(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15.《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1977

16.《管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1977

17.《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1978(autobiography)

18.《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1979

19.《动荡时代中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1980

20.《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1981

21.《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1982

22.《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1982

23.《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1984

24.《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

25.《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1986

26.《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1989

27.《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1990

28.《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The 1990s and Beyond)-1992

29.《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1993

30.《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1993

31.《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1995

32.《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 on Asia: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1997

33.《德鲁克论管理职业》(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1998

34.《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1999

35.《德鲁克精华》(The Essential Drucker)-2001[1]

36.《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2002

37.《功能社会》(A Functioning Society)-2002

38.《德鲁克日志》(The Daily Drucker)-2004

39.《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彼得•德鲁克的论文

1.《Power and Democracy in America》-1961

2.《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1985

3.《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1994

4.《Managing Oneself》-1999

5.《Leading in a Time of Change: What it Will Take to Lead Tomorrow》-2001

6.《The Effective Executive Revised》-2002

7.《They're Not Employees, They're People》-2002

8.《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2004

9.《Classic Drucker》-2006

第五篇: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 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 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 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 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他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 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 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与普通人最重要的原始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维度上高人一筹,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54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看来是实至名归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在书中指出, 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 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企业是什么?大师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求利润,因为只有创造了顾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利润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构成整体社会环境的一个细胞,企业创造顾客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企业创造的不仅仅与企业发生经济联系行为的顾客,还有一切潜在的社会群体或者分子。因此企业所需要创

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在1954年提出

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洞察深入。

企业管理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企业运营目前的现实状况,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事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么样,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现实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目标以及决策之间是高度契合还是有很大的脱节,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运营之间应该

有高度的关联性。

如何对管理层进行高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首要的问题,设置合适的目标,内外资源和条件能够达成的目标。管理层对自己的管理也很重要,因为上行下效的后果和危机更严重,当然管理者也需要长期的培养。

企业的结构有哪些?大师告诉我们,有9种,每一种都有自己合适的范围,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管理结构,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大小和所处的阶段,大企业、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所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管理结构。相应的战略和侧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事求是很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当企业做大时,高层管理团队就必须越往前看,重心放在目标设定上而非目标执行过程中。企业领导的善意、直觉、热情无法取代态度、愿景和能力上的改变;企业成长的问题也就是成功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

会迎刃而解,因此管理者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

员工和工作如何管理?大师通过IBM的案例告诉我们,增加员工新的工作技能能提高和改善其自豪感,既能历练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员工也参与了生产和生产流程的规划,以及有关自己工作的安排。因为人力资源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整合的能力,起作用的是人而非机器,工作的安排设计符合人的特质,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因此“生产力是一种态度”,技能和机器设备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决定人力资源发挥的是其自身的态度。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员工?大师认为慎重安排员工的职务是激发其干劲的先决条件,让员工自己设置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管理层也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

成果展现给员工,让员工充分了解,充分的信息传播必不可少。

最终管理者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创造出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有生产力的条件,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的投入资源的总和;协调每个决策和行

动的长远和眼前需求。

管理有自己的规律和本质,管理者选择量身定做的管理系统也要考虑到内外因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这个层次来看,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过程是科学和现实条件结合的过程,要达到实践的目的是需要技巧和技术的,因此也是一个艺术的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达到

和谐平衡。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德

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同时,《管理的实践》也强调了责任。有个故事我们所有人耳熟能详了。故事说的是上帝和一群想成为天使的小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上帝给每一个想成为天使的小孩一个灯,要求就是这些人必须每天擦拭这个灯,确保这个灯处于清洁状态。之后,上帝离开了这群小孩。开始时,大伙很是热情地对待这个灯。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上帝总是没有再次出现。大多数小孩逐渐放弃了,而且不断地嘲弄一个小男孩,因为他还坚持每天擦拭他的灯。终于有一天,上帝出现了。除了小男孩的灯,所有其它的灯全是厚厚的灰尘。于是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天使,剩下的其他人还是在那里唉声叹气:说早知道这个结果,我们也天天擦试自己的灯了。试问:如果上帝再给这些小孩一次同样的机会,他们会怎样?可能会有人坚持到底,但还会有人放弃。责任,是一个很简单的词汇。但是要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实践下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有多人人可以有小男孩的责任心呢?如何管理一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呢?

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思想的清风,他说:“公

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在读德鲁克的著作的时候,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哲学内涵掌握不好,经常性的会陷入一种矛盾和困惑的境地。其实困惑与解惑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角度认知。与许多朋友谈论时,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3个方面,我在这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实践论的困惑

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这个思想在企业界有很深的市场,也是很多企业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也对企业界的实践产生了普遍性的影响,因为特别是在华人地区,对于管理的认识的肤浅,又加上财富的来源与管理水平的脱节,使得企业界对自己的经验性的东西深信不疑,在没有更加具有说服性的理论之前,大多数的老板们会信奉自己的那一套,而所谓的管理学问真正的在企业家们的眼中并无实质性的市场。

实践论在认识论上本质是一种不可知论,是无视管理规律的一种表现,那么在德鲁克的实践论之后,我们就看到很多的企业家在对管理规律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轻视。但事实上,德鲁克本人对这样的理解是不认同的,在他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一书中,德鲁克就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分析,并认为一个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获得管理能力的。

二,MBA教育的困惑

现在做企业的人都在不断的通过学习来获得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对高昂的MBA的学习费用也在所不惜,因为根据德鲁克管理能力是可以系统训练的思想,通过MBA教育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条捷径,但德鲁克认为MBA教育几乎完全抛弃了他所理解的管理学精髓,沦为一门综合技能培训。缺乏创新精神、没有长远的前瞻能力、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历史感淡漠,这是70%左右的MBA学生通病。所以MBA仅仅是个品牌效应,名声在外。三,人的认识的困惑

德鲁克90岁生日时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个理性的动物,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所有悖论的最基础的问题。很多人都相信管理: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过去50年中成功的世界最大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现下的环境中遇到了麻烦,而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以为自己在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却是:要不断地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调整策略而获得进步。

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

·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

·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

·每个企业都要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

·管理必须随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

·对所有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一个管理者只有能够理解这些原则,才能成为一个不断获取成功、成绩斐然的管理者。

说了许多,发现德鲁克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尽量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上,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善始方可以善终。否则,走出了很远,努力了许多才发现自己做错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我要重新审视曼德维尔的那句“私利邪恶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这里同时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而德鲁克的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德鲁克先生写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我相信它是值得陪伴我终生的。

下载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鲁克书籍管理:责任 任务 实践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鲁克《管理自己》读后感

    虽然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德鲁克《管理自己》读后感。今天,当我阅读这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对管理的思考“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对管理的思考 没进入大学之前,我对管理学几乎是空白,最多也就电视新闻中略略听过。进入大学之后才慢慢懂得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学这么......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黄水利《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不胜枚举,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联想。但是诚如德鲁克所言:“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

    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一、《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读后感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

    管理书籍读后感

    品读《组织行为学》后,浅析激励 在当下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企业为了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竞争力,而如今任何一个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等,都离不......

    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书籍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