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别的爱观后感
《特别的爱》观后感一
在今天下午园领导组织我们观看励志电影——《特别的爱》。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名字我就对它没什么兴趣,感觉这个故事和平时的那种励志电影大同小异。但是当我走进电影院10分钟后我感动了,在电影中一名叫谷雨的16岁智障男孩,非常喜爱打篮球,但是他总是被同龄的孩子欺负。但是他总是以美好的心境去对他们。看到这里我觉得智障的孩子心灵世界真的很美。
在这部电影中值得每个人去看,在内容中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智障少年谷雨的成长,成长为一个特奥篮球运动员,一条是富二代庄烨的成长,成长为关爱社会的青年企业家。在现实社会中平时的智障儿总是都会有缺少关爱,但是在电影中的谷雨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参加中国特奥会篮球选拔赛,一步步融入社会,一步步改善心智的故事。尤其是它的结尾,很有创意,很有人文精神高度,他的成长历程刺头了我的心。
在讲述了富二代庄烨子承父业,但是被认为品格低下,遭遇了一系列人生困境。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他遇到热衷篮球运动的谷雨,庄烨把谷雨训练成特奥运动会篮球运动员,在帮助谷雨的过程中,让自己善良的一面也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被众人接受,收获事业和爱情。很多人可能觉得谷雨的成长更让人值得敬佩,但是我观看后我觉得庄烨更值得令人敬佩。谷雨是一张没有画过一笔的白纸,去改变这个孩子虽然难,但是他的心灵是美好的。而相反的庄烨是一个已经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感染了就像一张白纸上已经有了颜色,所以当庄烨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帮助谷雨的时候,他在努力的去将自己的原有颜色清洗,改变成了像谷雨一样干净透明而且积极进去的人。
电影中有喜剧,也有感动,里面更有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东西,当我看完之后,从中吸收了很多,在社会上,还有一群人,虽然他们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在他们的群体里是那样的开心,他们也不比我们差,有时候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真的比不上他们,所以,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无论来自哪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相信在之后的努力都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特别的爱》观后感二
人间自有爱存在八(3)班 李梦楠
爱如茉莉,它留下淡淡的芳香;爱如流水,它默默地滋润万物;爱如土壤,它无私地孕育,是啊,爱将我们包围。
我曾看过一部名叫《特别的爱》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叫谷雨的16岁的男孩。他质朴、诚实、执着、非常喜欢打篮球。每天都过得无忧无虑,反之有一名叫庄烨的公司老总,整天只为了争权夺利,没有丝毫的爱心,常常因一些金钱问题而感到烦恼。渐渐地,他认识了谷雨。谷雨十分喜爱他的灌篮技术,就拜他为师。谷雨听师傅的话,师傅说一他绝不说二。谷雨学会了为自己的师傅做早餐,虽然他的早餐不是那么可口,但他让庄烨懂得了人的一生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因为有爱,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
高潮部分最令我潸然泪下。谷雨得知自己的父亲在法院里,疯狂地奔跑着,寻找法院,被他的师傅看见了,师傅载着他到了法院。谷雨撞开审判庭的门。父亲呆呆地看着他,眼中的泪水肆意地流淌。谷雨哭着叫着:“我爸爸不是杀人犯,我爸爸不是杀人凶手……”(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谷雨的父亲这时才醒悟过来,他没有放弃法官给他的解释机会。那段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和谷雨的妈妈不能陪伴谷雨到永远,如果我们死了,我们也要带着谷雨一起死,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狠毒,那是因为谷雨时我们爱的结晶,我们不愿意让他一个人留在世上,独自去面对别人的白眼和嘲笑。”
听完谷雨父亲令人痛心的陈述,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竟然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不让他遭受世人的白眼与欺凌,考虑得是何其地周全。这种听了让人心碎的周全!难道现下的社会,爱心就消失殆尽了吗!那招摇的捐款,故作的温馨,难道都是露脸的需要吗?
我不相信,人间肯定有爱的存在,至少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应该总会有些现实的影子吧。
《特别的爱》观后感三
——胡阳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影片的名字是《特别的爱》。这个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谷雨的男孩被汽车撞了过后变成智障儿童,但他始终迷恋篮球,而且非常迷恋科比。一个叫庄烨的总经理不讲诚信而且脾气暴躁,一直想参加竞标。后来谷雨的爸爸被警察抓走了,而谷雨的妈妈骗他说爸爸出差了。有一天,谷雨在投篮时遇到了庄烨,而谷雨也以特别的方式改变了庄烨,谷雨也在他的帮助下拿到了他自己的第一块金牌。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眼泪一直在流,太感人了!虽然谷雨是一个智障儿童,但是他也懂得感恩,在庄烨忙碌的时候,送去自己亲手做的早餐,在做饭时连手都被烧伤了。是的,一个人要懂得感恩,一天24个小时,我们打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回到家,当我们做完作业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与父母一起,和他们谈谈我们周围的事情呢,和他们聊聊家常呢?当父母劳累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腿呢?我在心中为自己打了许多的问号。我们想到感恩父母。
在看完电影后,我心中万分羞愧,我们的父母一直在外奔波,回到家后还要关心我们的情况。我们生病了,父母会焦急地把我们送到医院,我们冷的时候父母也会为我们披上一件大衣,而自己却冷的哆嗦。是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们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错了,是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事,而不是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看了电影,我恍然明白:感恩,不是嘴上说的,而是用行动来表明的。所以,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
第二篇:《特别追踪》观后感
《特别追踪》观后感
法治题材的影视剧一般都有着这样的诉求:认知价值大于美学价值,其传达的法治理念是最重要的,这是这类影视作品和以美学价值为主要诉求的文艺片和主流商业影视剧的最大不同。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推出的影片《特别追踪》亦是如此,该片聚焦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热点问题,展现了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中所遇到的复杂局面。影片中的“老赖”贾有道为了逃避法定还款义务,恶意隐匿行踪、转移财产,最后被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
影片以类型叙事和人物刻画等艺术手段较为成功的传达了法治理念,实现了认知价值。
《特别追踪》的认知价值也即其法治理念的传播表现为三个层面: 首个层面是宏观的法治理念传播,总体上表现为在民众中弘扬和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
第二个层面为中间层面的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展现。
第三个层面为微观的法院执行工作呈现,表达的是法院工作的一部分,如对“一套房”的执行、对“终本”程序的适用等法律问题的适用和阐释,对人大、公安、银行、交通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联动出击、共破难题的情景再现以及对失信被执行人在社会上遭遇的种种歧视与窘境等等。
这样的表现能够增进广大观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与理解,推动社会各界支持配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影片这三个层面的法治理念传播,较好地实现了认知价值,也表明法治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和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法治题材影视作品的认知价值虽然是第一诉求,但其认知价值必须通过美学手段来现实,因此其美学价值的呈现也很重要。《特别追踪》也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实现美学价值,进而实现认知价值。精心刻画人物,以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观众是该片的首要美学特色。片中塑造了贾有道这个“老赖”形象,他有偿还债权人的能力,但却想尽办法抵赖,甚至将老母拿来做“挡箭牌”,但最后却被他特别相信的女朋友骗得几乎身无分文。此外,影片还增加了“朗诵会”这一叙事线,表现出贾有道在欠巨额债务不还的情况下,居然还赞助“朗诵会”,并且朗诵有关诚信的诗歌。这样的反正对比极赋反讽意义,尽显一个虚伪、可憎又有些可怜的老赖形象。
类型叙事是《特别追踪》最重要的重要美学呈现。影片依托悬疑类型,也引入了喜剧和情感类型,以类型叙事来实现其法治理念的传播。影片开头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们来到贾有道的家里搜查匿藏于家中的他,其中悬疑类型的营造较为到位,观众知道贾有匿藏于屋内,但和法院工作人员一样不知道他具体藏在哪里;随着对一处处隐秘地方的搜查,观众的兴奋感和紧张感也逐步升级。
伴随着多机位和快节奏的镜头语言,影片的叙事张力快速充盈起来,叙事气势也高涨起来。在随后的情节中,这种开始便建立起来的叙事张力和叙事节奏始终保持,贾有道及其藏匿的财产能否被找到?姚晶在其中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各种骗局的最终结局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始终揪着观众的心,让观众沉浸于其中。影片以此来实现完成法治理念的传播,实现认知价值。
此外,影片还通过贾有道母亲这条叙事线来营造温暖,体现出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其所能达到的人文高度,也体现出了法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精神家园的主要元素。
该片也有一些尚待提升的空间。如果能够对人物的精神层面进一步的挖掘,将会使影片的法治理念表达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层面,影片的认知价值将会更高。在具体的叙事上,“朗诵会”这条线索虽然对刻画人物、表达情怀具有提升意义,但它与叙事主线未能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显得有些游离。再如,贾有道作为被法院到处搜寻的“老赖”,怎能反复出现于公共场所?无论如何,影片以美学价值来实现认知价值的努力是成功的,对法治理念的传播是有效的,其将为今后的法治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启示。
第三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这几天在家读了《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这本书是在学校刚开学的时候张校长推荐的,当时我就从网上购了一本,但是一直放在床头没有看,在接到学校的通知说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才想起这本被我放在角落的书,当我拿起它开始读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本以色列犹太母亲沙拉著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真是一本好书,我如饥似渴的一气读完,真的使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书中沙拉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现状:“直升机”父母,事事包办做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妈妈,暗喻为子女包办一切,关怀强迫,过分热心的家长形象。而“中国妈妈”这一称号作为一种标签上了美国词典,这些都是家长只知道爱,不知道教造成的。今天的孩子在物质上是最富有的一代,而精神上却是最贫乏的一代。在当前的富裕环境下更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境界、智慧和勇气。爱孩子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天性,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往往是有人格缺陷的,但爱也是一种手段。爱的目的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一旦父母做到了掌握爱孩子的艺术,孩子就会受益一生。
而我从书中了解到以色列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方式有所不同,他们注重教育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一个孩子教育成有独立思想的经得起挫折的人,让孩子知道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让他们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他们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
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
质。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于孩子都采取超前满足,过量满足的溺
爱方式,殊不知,谁溺爱孩子就不得不有朝一日为他包扎伤口,心软
是害,狠心是爱!
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以前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走进了误区,有时会使用暴力,有时又过分溺爱,读过之
后,我感到身为父母,不担心你不爱孩子就怕你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教孩子!当你爱孩子的愿望像啤酒沫一样往上蹿,而你爱孩子的理念和技巧却还停留在愚昧落后的阶段,那你就是世上最没有成效最
可怜的父母。你只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孩子学会追求
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到达目标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才会收获
成功的人生!
一(6)班
学生:顾丽娜
妈妈:史珊珊
第四篇:《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我全身心地爱着孩子,并且不求回报的不停的付出着我全部的爱。我任劳任怨,大包大揽,耐心,周到的照顾着他的起居,唯恐疏漏让他受到伤害,我本以为只要有爱孩子就可以健康地成长,虽然感到孩子脾气渐涨,依赖性强,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日子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也担心着这样下去不行,可一颗疼爱他的心却不忍心去责备他。
读了犹太妈妈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我如当头棒喝,受益匪浅,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教育中的困惑,我开始反思,我险些酿成大错,从没想过过度的爱会害孩子,爱而不知教更是耽误孩子,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在爱的名义下,送给孩子最可怕礼物的妈妈,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怕他感冒着凉,我嘘寒问暖,怕他忘带用品被老师批评,我天天提醒,他讨厌地说我是罗嗦妈妈;怕他出行不安全,我坚持陪同左右,拎包提物,他无奈地说我是不信任他的妈妈;怕他输在起跑线,我报了小记者、英语等兴趣班,他埋怨地说我是负担妈妈;怕他干家务弄脏衣服,我家务活全包,他冷眼旁观地说我是应该妈妈;购物要求,难得一次没有满足,就抱怨多多,他哭闹地说我是小气妈妈,当我付出全部处处为他着想,他却不听话时,我无法控制的大声骂他,他胆怯地说我是暴动妈妈。我意识到,我已走进了爱的误区,爱而不知教,以“爱”的名义无原则的宽容和耐心渐涨了他的脾气,我要转变思想观念,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一种大爱,是以孩子终生受益为目标,我爱孩子更希望我的爱有价值、有意义、有作为。
首先,我要改变事事大包大揽的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了解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督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改掉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其次,我要做一名学习型家长,注重爱与教相结合,加强安全知识,文明礼仪等教育,相信他的能力,退居二线,关注他,支持他,启发孩子去思考,去实践,使他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无常。
最后,我要把爱深藏,默默地在一旁守候,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做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
我相信,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知道,知易行难,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但是我有信心,和孩子一起努力,拿起“教”的引导棒,还孩子自由空间,用爱的名义创造“条件”“环境”来培养孩子,让他独立、让他学习、让他体验。
第五篇:《你很特别》观后感
《你很特别》观后感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因为自己的某种性格而成为茫茫人海中别具特色的景致。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有着作为主角所特有的性格特征或外貌特色。有时会觉得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有个魔幻的声音对着你说:come on, girl!You are special.周围对我很是熟悉的人往往会对我说:你实在是太可爱了!有时也会说:能不能安静点,吵死人了!和我只是泛泛之交的人则会说:你是个缄默恬静的女孩。有时也会说:你给人很温暖的感觉。不过有时也会听到:有点高傲。对于这些标签,我有时会很迷惑。不过也就那几分钟的时间会在思考为什么在别人的眼中自己是这个样子的,我算个有点喜欢选择性记忆的人,过后也就让这个问题随风飘散。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都不一样,那么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了,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也就不再那么轻松了。当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个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形象时,会懊恼,会难过,有时甚至产生了自卑感。常常会在心里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了?于是每次看到那个给予自己标签的人的时候就会有点不自然。步步惊心,步步为营。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心理往往适得其反。到最后就像《你最特别》中的小主人公偷偷地躲在家里舔舐自己的伤口。日子久了也就认为自己就是别人眼中那样的人。严重地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最后抑郁而终。
事实上,人无完人,每个人不可能永远做到滴水不漏。总会有那
么几件事做到不如人意,导致了被人对自己不好的看法。何必去在乎那几个人的看法呢。民主的社会里提倡民主,少数还是服从多数比较好。不过这里的少数和多数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层意思。就如故事里很多人给予主人公的评价几乎都是不好的,那么此时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吗?很明显不是的。所以这里的少数代表的应该是真理的一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很有主见,往往因为别人的言语或行为而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没有通过自己去感受仅仅是因为别人说坏或好就果断的去贴上自己对它的标签。有些时候,会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去煽动别人从而导致最后某人别赋予的标签代表的不是多数人的看法,而只是那些煽动方的看法。那么此时也就不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来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而是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好好观察,然后在做评判。作为当事人也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片面的相信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要坚信自己的一颗心。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相信的原则和真理。当别人对你进行评价时不要片面的接受而放弃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要求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随随便便就给别人贴上某个标签。同时也不要过重的看重别人的看法。放宽心,淡然处之,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好。当你不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时,别人对你恶意的中伤也就毫无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