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关于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为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走科研兴校之路,完善我校课题研究的网络体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特制订《xx小学关于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核心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与各项要求,以“让课题研究回实践、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引领教师反思性实践,通过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和反思,提升认识、探索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小课题研究,加强学科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通过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梳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原则
“小课题”研究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要从“小”处着手,在“实”字上做文章,达到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因此,应遵循以
下基本原则。
1.实践性——小课题研究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其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要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2.自主性——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行为。是教师亲自走进课堂,带着问题意识以及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亲历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观察与反思,发现与自已息息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从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研究的乐趣。
3.简约性——小课题参与人员少,一般以教师个体为主,研究周期比较灵活,根据实际实践情况确定研究周期;研究过程相对简约,可以在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也可以在平时教学有感受时及时交流,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
4.灵活性——小课题研究形式相对灵活,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或读书、或讨论、或请教、或在实际工作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灵活,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等。
四、实施过程
学校建立校本研究机制对小课题进行过程管理,建立过程管理档案,各课题教师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具体实施过程是:
(一)小课题选题立项
1.课题小组组成形式:可以是1人独立,也可以是2-3人合作完成。
2.发现、征集、筛选问题。
(1)每学年末(6月中旬)每位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
炼出来,作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上报教导处,确保人人有研究课题,并且不能重复。
(2)在征集小课题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研讨进行整理筛选,建立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档案,保证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同时将每个教师的课题进行进一步梳理,帮助教师将个别笼统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
3.小课题立项
(1)小课题公布。下一学年开学(9月初)学校将征集筛选的每位教师的小课题,进行归类梳理,统一调度管理,并在全校公布,建立小课题档案。
(2)课题正式申报。小课题确定后,正式填写小课题立项书,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4.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结束,每个小课题组将研究资料整理好,上交教导处存档。同时教师填好《教师成长记录册中》课题研究的内容。
(二)过程管理
校级小课题研究参照市级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和方法。教师要按时上交开题报告(9月)、中期报告(1月)、结题报告和过程性研究资料(6月)。
1.常规检查——规范研究活动
(1)为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每个小课题组每学期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倡导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定好活动时间,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专人负责对课题组进行跟踪管理,包括活动的落实、过程材料的检查。
(2)课题组通过专题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
略;课堂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课、观摩课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反馈研究所得的措施和策略是否有效,推动措施和策略的完善和推广,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2.中期总结——指导研究过程
学校将定期组织校本研究阶段总结汇报、展示课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中期总结会一般在12月进行,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指导。中期总结会前要求各小课题教师准备阶段性研究报告,重点阐述: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其目的一是督促每个课题组梳理前段研究工作,规划后期的研究工作;二是为促进各课题组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3.成果展评——激励研究动力
每学年末,由学校教导处利用专门时间采取“集中评估”的办法对所有课题进行评估。要求各课题组用课件展示一学年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效及研究成果,课题考核小组对其打分,对每个课题作出中期评估或结题鉴定。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
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
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级小课题研究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列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3.加强培训。利用校本研训时间分层对全体教师进行小课题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教科研骨干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每个小课题组形成一个有价值的论文获研究报告,重点阐述课题组研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2.每个小课题组完成相关论文至少1篇。
3.过程性材料若干(听课评课记录、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
4.小课题公开课1节。
5.将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结集编印系列文集。
6.通过引领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培养一批课讲得好、文章写得好、展示报告好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7.通过教师的研究提升理念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提
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实现学生的轻负担,高素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
xx小学
2014年3月4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第三篇: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渴望越来越热切,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并形成“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等。
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会减少,而会不断增长。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网络信息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往往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计算以及有趣的图象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地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显著标志。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
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13、系统学依据
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
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要素之间内容结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开发出数量充足,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提高有效教学的达成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开发与课程标准以及实验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学资源DVD光盘等等,力求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以本为本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低效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有一种相应的高效教学模式的创建。
3、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的各方面能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宽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容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抉择判断能力。什么样的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易使学生掌握,这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我校课题组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广泛查找校内、外图书著作、报刊杂志等多方面的资料,有效利用我校影象资料库各类教育教学
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充分发挥我校“东北师大理想信息”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料,将收集和开发的资源的各类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包。
2、调查访谈法:在课题研究时调查访问课题内容相关的现任教师、老教师和中学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相关因素以及中小学教学衔接内在联系及差异;针对我校课题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与情景,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故事和案例等。
3、实验法:将资源库的资源及研究的结论形成实施方案应用到该年级或相关年级的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以同课异构形成,进行教学,开展实验研究,发现问题,记录、反思,并及时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修正。修正后形成新的方案再实验,直至达到学生收获多,效果好,专家认可。
4、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三年完成,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我校为后加入课题组学校,正式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是2007年3月)。
(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实验的老师。
(2)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3)确定课题研究成员以及担任实验的老师。
(4)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实施细则。
(5)对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以及实验方案,落实研究经费。
2、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
第一步(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
阶段目标:
(1)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写出研究论文。
(2)根据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课题组分配的一、二、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3)积累材料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作准备。
第二步(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阶段目标:
(1)在全面总结中期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进行下一步实验。
(2)探索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写出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
(3)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总课题组分配的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4)写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3、总结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
阶段目标:
(1)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2)进行实验的信度、效度分析,以决定如何进行第二轮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学校建立课题研究经费,以保障必要的经费开支。
2、对课题实验进行目标管理,每学期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
3、每学期按时参加省总课题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会议或者学术经验交流研讨会。
4、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交流工作会议。
5、建立信息资源平台:(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2)建立数学博客群;(3)办一个内部刊物《研究通讯》。
六、实验研究的成果表述
1、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论文、典型案例或调研报告3-4篇。
2、2007-2009年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究方案;美文赏析。
3、课题研究期间各个学期以来,每个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以及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4、开发数学教学网站与数学教学资源库。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1、由管教学工作的吴佐棠(数学专业,本科)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组工作。
2、课题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⑴数学组老师:刘艳华(教研组长)、黄珺(负责课题组的档案与会议记录工作)、焦胜华、何红梅、李淑萍、马庚发、陆果、王红礼、吴淑英、周国生、王时香、董礼美、申红艳、金丹。
⑵吴佐棠(管教学的副校长)、于凯君(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廖雄伟(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
第四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周家中学刘冰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进行课题反思,完成结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要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2、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3、教师可结合学情、校情等主、客观因素灵活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4、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5、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要注意.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型和模式,但在教学实际中,又不能受其约束和限制,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对待。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创延伸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第五篇: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2、xxx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平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平;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课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跑,我想玩,我难受„„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太单一,教学内容太乏味„„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跑步、不喜欢单一。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体育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表现你所想的,用兴趣表达心声!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特色班级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体育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体育”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动”,因为动了才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才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技能,然后再进行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唤起学生对高
技能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动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体育课有兴趣的不足50%,体育爱好的下降是来自跑步累的压力。
3、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实践。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
4、创办特色班级,组成自己班级独特的兴趣小组,用不同的体育活动表现自己班级的特色。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1、全校班级特色展示。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