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
关于我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
检查情况汇报
湘阴县农村经营管理局
为落实市局《关于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岳农经字【2010】13号)精神,10月18日,我局下派检查组对各乡镇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局检查组先后听取了乡镇的工作情况汇报,查看了19个乡镇的部分村财务管理和审计资料,抽检了各乡镇1-2个村的财务资料、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工作情况,与部分村干部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逐步重视。各乡镇按今年四月份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相继成立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同时,各乡镇领导亦逐步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管理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农村稳定的大问题。
(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基础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结合地方实际,各乡镇先后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 “村账乡镇代管”。目前,全县实行“村账乡镇代管”的村有341个,达到了79.8%。通过“村账乡镇代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收支票据、财务公开等不断规范。
三是村级集体普遍实行了基本账户制度。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各乡镇积极推
行基本账户制度,使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政府下拨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资金,只能通过基本账户进行转账支付,不得以现金的形式签名领取,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
四是乡镇统一使用财政统一的收款收据,规范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入行为。目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款统一使用财政收据,禁止擅自购买、印制、使用其他种类的收据。这样,有利于摸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状况,确保村级集体收入的真实性,防止收款不入账。
(三)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和审计监督顺利开展。
一是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各乡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制订了辖区的审计实施方案,加强了审计小组的业务学习交流,有序开展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从今年7月份开始,专门举办了各乡镇农村审计人员业务培训班,积极做好乡镇开展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的指导工作。7月底,各乡镇都成立了村级财务审计小组,对辖区内部分村进行了审计。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68个村的财务审计,占全县村数的39%。
二是落实了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社会议论的焦点。一年来,我县财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行政村都设臵了财务公开专栏,实行了财务公开,形成了比较好的制度,其中规范公开的村数166个,一般公开的村数251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开展了民主理财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按有关规定,指导各村选举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成员,制订民主理财监督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理财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方法。目
前,全县有390个村都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认真履行理财职责的村272个,占总村数的63.7%。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初见成效,但通过本次检查,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个别乡镇村民上访反映集体财务问题的现象比较多,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没有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二)村级财务管理欠规范。部分村的开支审批手续不全;白头单入账现象多,且部分数额较大;普遍存在固定资产不入账等情况。
(三)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流于形式。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规范。个别村存在长期不向群众公布财务账目,或者在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的情况。虽然大部分村都建立了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但部分存在产生和运作都不规范的情况,个别甚至按村主要干部的意图进行所谓的理财监督,未能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的作用。
(四)村干部报酬(指村自筹部分)没有可参考的规定或标准,村普遍没有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大部分村制定了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具体、细化,而且村无相应的财务管理,导致村的财务开支随意性大,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在村干部报酬方面,不少村按集体资金余额的多少,随意发放补贴,没有制度明确发放标准;部分村的“两委”干部不团结,造成部分村开支的二笔会签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导致部分村不按时交账等;个别村甚至出现没有给村支
部委员发补贴(指村自筹补贴部分)的现象。
(五)农村财会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整体不高。主要是变动频繁,聘任程序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给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直接影响。
存在以上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部分乡镇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经费不足;部分村干部怕权力受到约束,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采取消极态度;村、社财会人员及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成员的素质不高等等。
三、下阶段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农村社会稳定、集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县、乡镇两级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增城的高度,把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进度。截至目前,全县己开展审计的行政村有168个,只占全县的39%。某些乡镇的村级审计工作进展缓慢。为营造明年村级换届选举的稳定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要认真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落实人员和经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完成好辖区的村级审计工作,确保今年的审计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妥善处理。
(三)规范村干部报酬标准,实行征地补偿费专户专账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村干部生活
补贴发放,维护村民权益,利于集体经济发展,要合理制定村干部报酬实施制度。为制止村干部占用征地补偿费等任意发放生活补贴,要实行征地补偿费等专户专账管理,按规定用途使用。同时,各乡镇要按县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指导村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财务审批、现金管理、民主分层次讨论、非生产性开支总量限额等制度,不断落实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工作。各乡镇要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财务公开,全面提升财务公开水平,力求做到内容全面、按时公开、群众易懂。同时,要积极指导各村规范民主理财监督活动,发挥其监督作用。
(五)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示范工程建设。为推进我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乡镇要选定1-2个村作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示范村。领导要亲自抓,经常过问,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示范工程建设的动员宣传工作。
(六)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业务培训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成员的理财监督业务培训。要加大投入,分层次开展农村集体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村干部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常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管理财务的水平。
(七)把村级会计代理制不断完善。近几年村级会计代理制的全面实施,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化解农村矛盾、遏制村民越级上访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县村级的集体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这与村民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如果集体财务管理跟不上,更容易激化干群矛盾,不断
产生村级财务管理上访案件。因此,各乡镇要结合实际,不断推进村级会计代理制,把辖区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二0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它事关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强化。近年来,我县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农民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民财务管理当作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紧抓好。
一、当前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基本现状
**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县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255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前449个)。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1%;村级集体总资产38124万元,比上年增长8.3%。自2002年全面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以来,紧紧围绕“四不变、五统一”原则,不断深化会计委托代理制改革,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1、制定了一套健全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我县在2002年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时就专门制定了《**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县委办[2002]74号文件),近年来,又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补充规定》(县委办
[2011]48号文件),对原有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和空白点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也在2010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村干部报酬、办公会务支出、通讯费用、报刊订阅、招待费 1
差旅费等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定性、限额、分类”管理,实现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建立了一套规范运转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县已建立起一套以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全县18个乡镇和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了会计代理中心,共配备了43名代理会计及出纳,255个行政村的帐目全部进入了代理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华埠、村头、苏庄、长虹等7个乡镇还实现了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2011年还结合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对村级集体资金帐户进行更新,全面实行支票户管理,对村级集体资金往来进行监管,逐步实现帐目、资金双代理。使我县农村财务彻底告别了原来的“袋袋帐”、“包包帐”,农村财务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轨道。
3、构建了一套周密完善的农村财务监管机制。一是随着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会计由乡镇会计代理中心代理,代理会计不受村干部约束,有效地发挥了会计监督作用。二是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不断进步,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民主理财作用,有效实现了村民自治、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三是全县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财务审计小组,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对各村财务制度执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收支及分配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行“三年一轮审”,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近三年来县乡镇共组织农村财务审计464个,查出违纪单位45个,违纪金额115万元。
4、培养了一支忠于职守的乡村财会人员队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有没有一支专业高效的财会人员队伍。
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类会议、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不断对我县的乡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打造了一支专业、敬业、实干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正是通过他们的默默耕耘、埋头苦干,确保了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今年,我们又结合全县村规模调整,通过公开招考、组织考察、能力测评等多种方式,淘汰了一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群众影响不好的村财会人员,选拔了一批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充实进农村财会队伍,使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规范,但随着村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种新的财务问题层出不穷,财务公开不到位,收支没有预决算,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等等,这些都引起了村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信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概括来讲,目前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六个方面:
一是部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上,乡镇村各级均存在“重管理、轻监督”的现象,总认为只要抓好代理记帐工作,把村里的帐目管好就行了,而忽视了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如收支预决算制度各村基本没有实行,使村级开支不能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又如财务审批制度,限额审批制没有执行到位,大额支出不经集体讨论;还有财务公开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公开程序是能省则省,公开内容是能不公开尽量不公开或模糊公
开。
二是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缺少监管。随着党中央和各级部门对农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村干部开支随意性大,造成近几年来我县农村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从监测情况看,2007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开支合计1400万;2008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1980万元;2009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2255万元;2010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达3179万元,已经是2007年的2.27倍,增长幅度远远超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幅度。还有从每年村级招待费礼品前1-10名的支出数额也可以看出来,2007年村级招待费1-10名最高14万,最低9.2万;2008年达到最高19.24万,最低13.1万;2009达到最高26.85万,最低13.47万。2010年更是达到最高82.98万元,最低33.53万元。而面对这一现象,县乡村各级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办法。
三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内容单一。主要是公开时间不及时,不少村没有做到定期公开,有的村甚至一年半载也难以公开一次;还有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详细,公开的形式单一,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搞假公开。还有公开硬件设施差,全县还有不少村没有建成规范的村务公开栏,甚至还有少数村,连财务公开栏都没落实,根本谈不上财务公开
四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大。虽然我县每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都已经建立,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工作职责还未细化,没有解决“该监督什么”、“如何去监督”和“监督成效好不好”等问题,再加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容易受村主要干部制约,只会做“老好人”、“人形图章”,难以真正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作用。
五是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县乡村各级对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财会人员职能逐步被削弱,工资报酬也与村主要干部距离不断拉大,目前,我县村文书报帐员工资普遍只有村书记主任的8折左右,甚至还有林山乡村文书报账员的工资报酬只有村主要干部的50%,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六是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已较为落后。目前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以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各乡镇建立会计代理中心接受村级报帐并代理记帐,保障村级财务正常运转。但由于深化力度不够,农村财务帐目、资金“双代理”还未完成,会计电算化管理也未能全面普及,“三资”监管网络系统也没有建立,跟不上时代需求,再加上各乡镇会计代理中心硬件设施老化、代理会计待遇差、不稳定等,这些都限制了我县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作用。
三、下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打算
针对不断出现的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财务监管的对策措施,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1、抓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我县目前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已比较健全,但由于贯彻执行不到位,不能显现出良好的监管效果。为此,县乡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乡镇政府,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任,更是要将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列为重中之重来抓,派出专门的工作队伍进村入
户,帮助村级建立健全收支预决算管理、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民主理财议事、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正常运转。同时,县级主管部门也要经常下乡开展工作指导和督查,察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和运行情况。
2、推进农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县乡纪委部门要积极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化改革,敦促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完善、可操作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积极引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资金管理、报销审批、票证管理、帐前审计、财务公开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村级财务的全程监督,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3、严格控制农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要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制定的《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督促乡镇村抓紧制定切实本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管办法》,对村干部报酬、通讯差旅费、村级招待、外出学习考察、报刊订阅等非生产性开支进行限额管理,强化非生产性开支监督力度,落实非生产性开支管理责任,控制我县农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过快增长,全面实现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要敦促乡镇村按照最新的财务公开制度,健全财务公开机制。一是完善内容,做到全面、真实。村级财务,该公开的都必须按规定公开,尤其是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详细具体;二是规范程序,做到严格、科学。村级财务在公开前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镇农经站认可。三是落实时间,做到及时、按期。要根据内容确定公开时间,该即时公开的要即时公开,该定期公开的要准时公开,并保持相应的公开天数。四是加强公开硬件设施建设,各村要设立固定的、橱窗式的村务财务公开栏,保证公开内容不被撕毁或损坏,同时公开栏旁要设立征求意见箱,钥匙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保管。
5、加快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系统。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推进会计委托代理制深化改革,在我县全面实现农村财务帐目、资金“双代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我县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系统。建成后,农村财务管理系统将由单机版转变为网络版,实现村级财务数据的共享、实时传递、查询与监控,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其发包、出租的经济合同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服务。
6、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要健全审计机制和组织,加强审计监督。做到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委托审计和法定审计相结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针对非生产性开支激增现象,对每年非生产性开支在全县前十名的村要进行专项审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同时,要结合浙农经发[2009]2号《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文件精神,做好违纪违规责任追究事项,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
20**年*月*日
第三篇: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3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以改进管理方法为抓手,以创新工作手段为载体,以拓宽增收渠道为重点,切实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从总体来看,我市的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成效明显,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全市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包括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先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快速增长。据农经统计年报资料,2010年底,嘉兴市896个村经济合作社,拥有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14.75亿元,村均128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3%和97.8%(以下均以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于十五期末的2005年作比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6.6%和19.6%,其中固定资产68.97亿元,增长 98%;流动资产39.64亿元,增长71.9%;长期投资5.71亿元,增长21.5 %。村级负债53亿元,村均591.5万元,村级资产负债率为46.2%。村级所有者权益61.75亿元,村均689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9.2%和72.2%。依存于村级集体资产总量的扩张,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与之相适应,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呈快速增加的态势。2010年全市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2.49亿元,村均139.4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5%和56.8%,并表现出如下特征:
1、村级经济收入结构呈现“四增一降”。
2、村级组织支出仍呈刚性增长。
(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二)健全组织,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三)强化措施,壮大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实力。
(四)总结模式,因地制宜寻求多渠道发展途径。
(五)转变机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创新载体,深化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七)加强监督,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多年的实践,我市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外监督相结合、上下监督相协调、人技监督相补充的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网络。一是民主理财监督。这是财务监督的第一关。由社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民主理财组织,通过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实行民主监督。二是会计委托代理监督。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建档。通过核算会计的监督,督促、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对不合理或手续不全的票据予以退回,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财务公开群众监督。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从总体来看,公开内容更加详实,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机制日趋健全,基本实现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上的统一。全市896个村,按月公开的有777个,占86.7%,按季公开的有119个村,占13.3%,通过财务公开栏、会议公布、村报刊登、广播、网络等公开形式,让群众切实行使好监督权力。四是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全市通过直接审计、异地交叉审计、委托审计、财务清查等四种形式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2010年全市共对552
个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审计,涉及总金额42.85亿元,审出违纪违规金额344万元,退赔金额95万元。五是农村财务网络监督。实行村级财务的远程网络监督,是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力度,提高财务公开透明度,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全市七个县(市、区)均已建立了财务计算机监督网络,县级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可通过网络随时对各村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查询、监督、控制和管理,提升了农村财务监督的工作手段。
第四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预防农村基层腐败现象发生
××市纪委
按照市纪委安排,我市纪委农风室组织人员组成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深入部分乡镇,对我市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集体“三资”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个别领导干部对当前党在农村工作上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研究不深,没有能够站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村级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多数地方都成了“空壳”,对农村财务多管、少管都一个样,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因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力量投入不足,有效措施不多,致使相关的制度规定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集体资金管理混乱
一是村级报账员老龄化,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一些偏远、较小的村级报账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有的不会记账,不了 1
解相关制度规定,有的村甚至根本就没有记账,给村级债权债务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账目无法公开,群众意见大。二是财会人员变动频繁。近年来,村级财务人员随村委换届几乎是两、三年一换,同时财务手续交接不清,人为地造成了村级财务混乱,导致财会人员业务生疏,资金混乱,重要材料和账目遗失,严重地制约着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三是非财会人员插手现金。村支部书记、村长拿着现金不入账,坐收坐支现象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应收款和农民承担费用收缴不明,尾欠不清。
(三)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有的乡村干部把财务公开当做应付上级部门和领导检查的形式,不按规定公开,尤其是未公开群众的重大财务事项,甚至是只把时间改一下,内容还是陈旧的内容。还有的村搞半公开,只公开群众知道的,不公开群众不知道的,或只公开总账、母项,不公开明细账、子项,只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公开。这些导致群众上访现象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我市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针对上述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安排部署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一是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细则办法》
等系列文件,通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这一载体,在源头上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二是召开了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市直单位“一把手”参加的推进“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的动员大会,对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市委书记崔学勇要求,扎实抓好工作,全面铺开,强基固本。三是专门举办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培训班,对22个乡镇的纪 委书记、财政所长、主管会计和533个行政村的报账员进行了培训。
(二)建立中心,规范管理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财政局设立了市“三资”管理中心,配备5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监管。在22个乡镇全部成立了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80余名。固定了办公用房,乡均达到5间以上。软硬件建设全市实行 “五统一”。一是统一为各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必要的办公设施。二是统一安装了“三资”管理软件。三是统一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四是统一票据,市“三资”管理中心为各行政村印制了《用款审批表》、《物资发放表》、《农村劳务支出凭据》、《售货单》等,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无法取得合法票据的报账难问题,遏制了白条的产生。五是统一在乡镇设立“三资”
服务大厅、档案室、招投标中心,规定凡土地、房屋出租、资源发包等一律在乡镇招投标中心进行集中招投标。
(三)严格把关,澄清底数
一是严把乡村财务清查登记关。采取实地勘察与账面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集体的每一项资产、资源分门别类做好登记,盘点校对,确保不漏不错。二是公开公示关。每个村在清查登记后,都在本村醒目位臵将清产核资情况进行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记录,并做好解释和整改工作,做到让群众满意。三是建立台账关。公示结束后,各村建立“三资”台账,与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服务协议,将村“三资”账簿统一移交“三资”中心集体管理。
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程序。规定村级支出必须由经手人、民主理财小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联签后,方可向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账。各村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确定大额度资金标准,经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批准,报市“三资”管理中心备案。对大额度资金支出除以上程序外,还必须按“四议两公开”程序研究决定,并提供四个会议的记录后方可入账。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各村的“三资”逐月汇总、统计,每月月初统一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开。
(四)加强考核,确保实效
为确保工作稳妥扎实推进,市领导小组成员分组不间断地对各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考核办法》,从组织领导、机构设臵、运行程序、工作原则、工作成效等方面,每月对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工作由市委统一组织进行,分五个考核组,每月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颁发流动红、黄、黑旗。通过考核达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三、取得成效
全市2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招投标服务中心,代理农村集体资金13.8亿元、资产9.8亿元。2008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9起,党政纪处分19人,整改违规资金29.4万元。“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组织村级招投标170次,涉及资金85.5万元;资源发包34次,涉及资金15.3457万元;规范经济合同86份;为村组节约或增收资金12万元,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群众反映农村财务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比去年同期下降36%;反映土地、宅基地、邻里纠纷的信访事项比过去同期下降了28%。
四、下步打算
(一)财会人员严格实行凭证上岗
一是要相对稳定财会人员队伍。在村级报账员的人选问题上,改变过去那种村委换届村级报账员也要换的不良作法,村级报帐员应直接由村民推荐那些文化水平高,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搞好业务培训。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凭证上岗,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二)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形式
在公开形式上要多样化,一是利用“村务通报”进行公开。各村将每季度的财务收支、重大事项的办理情况等以村务通报的形式,发至每一个村民代表手中,由村民代表负责在所联系的户中传阅。二是在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上定期公开。三是坚持公开栏定期有效地公开等等。
(三)加强法纪惩处机制,坚决惩治腐败
要加大对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的突破口和执法的中心环节。既要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又要化解矛盾,防患于然;要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清理规范过程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要依法依纪给予有关责任人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绝不手软。
第五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制发机关:山西省农业厅
成文日期:2007年11月13日
各市农业(经)局(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06】33号)精神,按照省农廉办《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的通知》(晋农廉发[2007]3号)的要求,省农业厅制定了《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试行)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见》及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以及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代理村会计业务的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第二章 预决算制度
第三条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和收支平衡”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
第四条预决算编制程序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初编制财务预算方案,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经营管理部门审批。预算方案执行中要定期进行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编制决算报表,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
第五条预算编制的收入预算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取得的各项收入。
第六条预算编制的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第七条预算一经批准,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分解落实预算;制定管理制度保证预算顺利实施;编制相关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开,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根据预算实施情况,执行中确因增加支出或者收入减少,可按照规定程序作必要的补充或调整。
第三章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第八条村集体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真实、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必须注明用途并在原始凭证上签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加盖专用章后,报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凡属支出的凭证,必须手续齐全,手续不全的,出纳员不得付款,会计不得入账。不符合支出预算及标准的不批;原始凭证不规范不批;没有证明人、经办人的不批;所购物料用途不明或应入库登记而保管人员未签字的不批;数量、单价、金额不符的不批;大额票据未按程序开支的不批。
小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经手人签字,村集体财务负责人审批;凡一次性支出金额较大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村集体讨论同意,并附书面决议意见,村财务负责人审批;凡一次性支出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附会议决议意见,村集体财务负责人审批。这些开支项目最后都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盖章后,方可入账。
第四章 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第九条村集体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对村集体主管财务负责人的审批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凡一次性支出金额较第十条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银行存款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村在开户行留存的印鉴必须齐全,村集体公章、法人章、会计员、出纳员私章应分别管理。
第十二条现金由出纳员专人管理,非出纳员不得代收代管现金。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代收人应当自收到代收款之日起十日内如数交给出纳员,同时在收据存根联上具体注明。出差人员预支现金的,必须在出差回来十日内办理结算手续。任何人不得挪用、坐支现金。.
第十三条库存现金原则上不得超过限额,具体限额由乡(镇)经管站在县经管局(办、站)的指导下,根据各村实际予以确定,超出留库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存入村集体开户行,禁止设立账外账或“小金库”禁止公款私存,不得白条抵库。小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经手人签字,村集体财务负责人审批;凡一次性支出金额较大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村集体讨论同意,并附书面决议:意见,村财务负责人审批;凡一次性支出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由本地确定),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附会议决议意见,村集体财务负责人审批。这些开支项目最后都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盖章后,方可入账。
第四章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第十条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银行存款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村在开户行留存的印鉴必须齐全,村集体公章、法人章、会计员、出纳员私章应分别管理。
第十二条现金由出纳员专人管理,非出纳员不得代收代管现金。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代收人应当自收到代收款之日起十日内如数交给出纳员,同时在收据存根联上具体注明。出差人员预支现金的,必须在出差回来十日内办理结算手续。任何人不得挪用、坐支现金。
第十三条库存现金原则上不得超过限额,具体限额由乡(镇)经管站在县经管局(办、站)的指导下,根据各村实际予以确定,超出留库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存入村集体开户行,禁止设立账外账或“小金库”,禁止公款私存,不得白条抵库。第十四条现金支票由出纳员保管,不得出租、出借、转借现金支票和村集
体账户,不得开空买支票,不得以村集体名义为他人(单位)提供担保。
第十五条每月(季)末,出纳员应与银行或信用社核对帐目,盘点库存现金,做到账款、账证、账账、账表相互符合。
第五章票据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村集体必须使用由县级以上农业(农经)部门(包括县级)统一印制的村集体专用收款票据。
第十七条乡(镇)经管站必须以村为单位建立票据领用、核销制度,旧票据未核销,不得领用新票据。
第十八条村集体资金支出应当取得合法的原始凭据,并有经办人、验收人(证明人)和批准人的签名,不得无据支出。除向农户购买小额(具体数额由本地具体确定)的农副产品外,严禁使用自制凭证(白条)入账。
第六章 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村集体资产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单独建明细账核算,并建立资产台账,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盘点,做好废损、盈余报批手续,做到账实相符。第二十条对损坏、丢失的、资产,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属于人为造成的损失,应追究责任,由当事人赔偿。
第二十一条村集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按期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折旧费提取的比例应当保证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对承包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管理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承包合同中确定折旧费的提取比例和提取方式。
第二十二条村集体固定资产用于承包、租赁、入股的,必须制定方案,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乡(镇)经管站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三条村集体应当依法管理土地、林木等资源性资产,严禁违规出租、拍卖,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十四条村集体统一经营项目的承包、租赁、出让和村集体资产的处置都应当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具体办法由各地依据实际制定。
第七章财务公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村集体财务公开的内容包括财务预决算、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第二十六条村干部报酬、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分配与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府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资金、上级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社会捐赠、优抚、福利及救济扶贫款等财务事项,村集体应及时逐项逐笔进行公布。
第二十七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布的财务账目必须真实可靠,公开前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由民主理财小组长签字、加盖民主理财审核印章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公布,公布的材料必须存档。
第二十八条各地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一般的财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一集体财务往来事项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九条在公开栏旁应设置意见箱及时收集村民的意见。村民对公布的财务内容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村集体组织负责人询问或者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民主理财小组要求村集体组织作出解答,村集体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解答。
第八章审计监督制度
第三十条农村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暂行条例》和《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试行)》。
第三十一条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二)、财务收支及其预算和决算情况;
(三)、收益(利润)分配情况;
(四)、承包合同的签订、变更和履行情况;
(五)、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划拨、管理、使用情况;
(六)、征收征用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七)、各种借入资金的使用情况;
(八)、固定资产的形成、变更和处理情况;
(九)、基本建设工程的预算、决算情况;
(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负责人任期目标及离任的经济责任;
(十一)、在合资、合作、联营中与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收益有关的经济活动情况;
(十二)、国家下拨、社会捐赠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款项、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十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资金管理、发放等;(十四)、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交办的审计事项。
第三十二条审计工作要坚持审计前有方案、有通知;审计中有记录;审计后有报告、有结论、有处理意见。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档案。
第三十三条县政府农业(农经)部门在加强村集体财务常规审计监督的基础上,要开展对村主要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财务管理问题,应当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山西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