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第一学段课例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明示目标——通读课文、圈画生字词(一类△二类○ 词语=)——识记二类类、辨别应用——读通课文、概括内容——总结课文、创设疑问
第二课时:明示目标、巩固字词(二类)——“三会”生字、辨别应用——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品读语句、积累运用——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第二、三学段课例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明示目标——通读课文、圈画生字(一类△二类○ 词语=)——识记二类、“三会”一类——读通课文、概括内容、理清脉络——总结课文、创设疑问
第二课时:明示目标、脉络重现——品读语句、积累运用——体会写法、仿说仿写——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课 质疑课题 引入初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主动探索的欲望,并初步了解课题涉及的内容。注意此环节不易占时太多。
二、整体感知 了解学情 以学导教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初步掌握一些直观、简单的自学方法,进行最高效益的自学,帮助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检查,掌握学情,以学导教。
1、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明确自学要求
3、检查自学,肯定鼓励
(1)认读字的检查 多种形式识字认读。
(2)检查课文朗读,指导读准、读流利。
(3)二年级可以训练针对课题初步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是对一个字、一个词的质疑,使学生学会初步质疑,集体解惑。
三、精读课文 评鉴领悟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学习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一定语气的朗读课文。课文的学习探究主要通过运用情境帮学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理解体会课文内容,适当采用问题导读法来深入理解。
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词语的理解、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问、关注想象。
四、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1、回归全文,朗读课文
2、思维、阅读拓展
五、积累内化
指导背诵、复述
六、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程序:我来记(要体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我来组词(扩词训练,鼓励向课外延伸,与生活结合);我来描(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学生书空,然后描红);我来写(本上书写、组词)。说明:以上六步可以作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二三四)主要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第二课时(五六)主要积累语言、学习生字词。
三------六年级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写了什么”,涉及对文章内容及字、词、句的理解。
1、交流预习,了解学习重、难点。
2、梳理问题,明确目标,以学定教。
二、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问题的理解和深化,分析要结合课文特点进行。
1、潜心读书,用心感悟,自主学习。
2、多维活动,合作探究。
3、平等交流,展开对话。
4、上钩下联,带动全篇,再次质疑,深化认识。
三、重点阅读,领悟表达,从读到写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1、回顾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展示情感。
四、拓展阅读,丰富认识,发展能力。
要有坡度的推进学案引领,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题学习丛书”,开展“主题学习”实验。
说明:
1、以上四步可以作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二)主要处理内容(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第二课时(三四)主要处理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2、三——六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认会写生字,要体现出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做到课堂教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3、学案式预习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灵活操作。
4、多维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应视学情而定,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
第三篇: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
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2、利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时,不能照单全收,要选择那些有利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插图。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把他们作为解读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就能化难为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辅助学习,学生易于理解,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对插图《签署〈独立宣言〉》的运用。在教学“美国的诞生”一课时,“《独立宣言》的发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美国诞生过程中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图片《签署〈独立宣言〉》,思考:这幅图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呢?
我们不妨这样指导学生思考:
一、会议代表神色凝重,他们对这个宣言非常重视,说明《独立宣言》对于当时的北美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件;
二、会议代表讨论热烈,他们对宣言内容的拟定极为谨慎,这个宣言一旦公布,必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三、会议代表们身着当时西欧流行的服饰,说明西欧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对北美有一定影响;
四、会议代表遇到分歧时,采取了讨论和对话的方式,这表明北美人民是团结的,他们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在立场上是一致的,这是北美独立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经过这样的指导“欣赏”,学生一定对《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篇: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5要素
第一、课前准备
第二、导入
第三、主题探究
第四、强化巩固
第五、总结拓展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于漪(著名特级教师)
(二)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
2、由科学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三)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2、语言简洁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莎士比亚 第三、主题探究
(一)安排主题探究教学环节应遵循的原则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学生知识水平为依托
2、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商讨与教师辅助相结合
4、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主题探究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
2、要注意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
3、要重视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强化巩固的心理学依据
(二)强化巩固要做到: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教学信息
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
2、置疑法
3、求异法
4、衔接法
5、启迪法
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每一天里、在每一堂课上都这样去努力,相信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第五篇: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勃利县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一、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明标释标、自主学习检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及问题展示、学习效果反馈、归纳总结提升六个基本环节。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㈠关于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和教学设计并行使用的,是保证教与学效果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积累、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几个部分。导学案的篇幅一般要控制在B4纸1页或B5纸1页正反面使用。学生做每科导学案的时间必须控制在25分钟以内。
㈡关于学习小组建设要求。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和谐有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大班额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小组建设的要求是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划分为A、B、C三层,然后分组,每组6人,分AA、BB、CC三层,在课上先独学,后对学,然后群学,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习的过程中要由A教B、由B教C,最后的学习成果由C层同学来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追求表面现象的假合作,避免细化学习内容分工、割裂教材要求。对于座位安排要依据实际情 况,以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确定;但我们目前提倡内容和形式并重,在初中阶段自习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对桌坐的形式,或大组对坐的形式。
㈢关于自主学习检测的要求。这是对学生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积累部分完成情况的检查,这一环节要反馈导学案中共同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对导学案中的正确答案的展示。导学案的检查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检查来完成,在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课上共同反馈的办法来完成。但自主学习检测的时间一定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㈣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要求。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合作探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合作探究一定要在课上进行。要强调基于问题的研究,要紧扣教材、从文本出发进行探究。在内容上,文科要将导学案中引导探究的问题转化成话题进行研究;理科要将导学案中引导探究的习题当做有层次的例题进行研究。合作探究中师生角色定位要明确,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帮助者。合作探究要注重学生主动的学,但必要的时候也不拒绝教师精彩的讲。合作探究要具有面向全体的意识,既注重A层、B层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关注C层学生的学习。
㈤关于学习效果反馈的要求。这是保证课堂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是由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梳理,也可以通过习题进行检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检测的内容不要多,要紧扣学习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学习效果反馈要有层次性,有分层意识,注重检测不同层面学生学习效果。
㈥关于归纳总结提升的要求。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由学科组长根据学习目标和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来完成,总结提升阶段是进一步强化学习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内容,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因此必须得到更多地关注,在起始阶段养成一种总结归纳的习惯,最后达到人人都会总结提升的程度,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