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凼底乡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期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改革工作精神,认真学习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课程改革,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方面做了较好的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具体工作落实到位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语数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9人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设有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小组,课程改革宣传工作小组。
2、组织了学科带头人。
语文:郑晓云数学:王艳芳品德与生活:唐丽云
音乐:唐卉芳体育:张建军英语:唐李嫔
3、组织了学校课程研究小组,组建了校长领头的11人课程研究小组。学校组织了校本课程研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初稿以定)。
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
1、学校制定了符合实际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工
作,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了课程改革的学习制度,每月进行集中学习一次。
4、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研究落实校本教材的编写。
5、积极上好校本教材课。
6、按新课程计划开设课程。
三、积极组织领导深入教学之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与听课。
1、学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学科带头人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2、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本期初,学校组织一年级语数课改实验课,并请领导和全乡一年级语数老师观摩;期中开展了课改教学的煮沸,并请教研室领导参加。
3、组织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每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不少于2节。
4、积极组织老师上好公开课,大胆尝试课程改革。
5、认真搞好学生课改活动。A、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如课堂中的贴红花、开火车、表演角色等;B、学校组织了“爱我学校,从小事做起”的演讲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速度、普通话的能力。C、学校组织手抄报绘制与读后感的撰
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布局与安排的编排,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学校组织了文体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请名师来校讲学。一是请韩立军老师来校进行快速作文讲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请芝山区三小骨干老师来校上课改示范课,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进行新课改的特色不鲜。
2、组织培训与学习的效果欠佳。
3、课改的评价体系不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校班子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下大气力,抓课改工作。
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猛促课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3、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研究,加强校本课程教学,教给学生地方性知识。
4、积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课改资料,认真听课、评课,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5、认真组织教学设计,上好课改示范课。
凼底乡中心小学
2003年12月
第二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 “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 “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第三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次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我校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模式及规律。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改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明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利用每月双周三午后集中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新课程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探索与研讨。
1、我们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发挥实验指导组的作用,每学期定期安排集中备课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组阐述备课思路及说明、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它年组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旧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每周相互听一节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典型教案相互交流。组织教师对进行教学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
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在成绩表述上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实验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实验,教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把生字的组合编成儿歌,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 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实验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把这几种分法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分出来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与学生商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第四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六年了。回顾过去的日日夜夜,有兴奋、有激动、有迷惑、也有痛苦和无奈„„但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六年的探索、创造、实践,课程改革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价值观、质量观等等,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师成为教材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和谐民主对话式的教学氛围已经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高涨。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和新体验。
一、拓宽培训渠道,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顺利地走进新课程 1.培训工作制度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规定单周三下午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教务处认真考勤,对每位教师参与学习情况如实记载,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
2.培训工作全员化
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培训内容,尽量做到全面、有效。04年春我们培训的内容有: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规定校长谷荣斌为第一主讲人,副校长丁树民为第二主讲人,那时教师边上课边培训,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能写出自己对课改的理解和课改初步计划,自编课改培训题纲及培训试题。学校定期检查业务学习笔记,每进行完一个培训,都进行阶段性检测及阶段性总结。通过全员培训,教师不同程度地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那时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价值观;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等等对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实践者、每一位管理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
3.培训工作多样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教师更新理念、开拓视野、强化学习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教育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录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视频,收听课改讲座,组织教师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专家讲座及交流,进一步更新与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其尽快成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具有正确实施“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课例反思、研讨、交流”活动,集教师个人智慧,促进了教师共同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成长与发展;通过开展适当的“案例分析与反思”,使教师掌握了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为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创造了条件。同时,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研究与反思,教师撰写出研究论文和案例,积累经验和体会,也为同行提供可鉴借的研究成果。如:刘翠丽、魏东清、李宏维、唐峰等40多名教师都撰写了有价值的论文。
4.培训工作精心化 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我们精心挑选了李红霞、高歌、王乐等20多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保证了04年秋第一批教师顺利地走进了新课程。
二、各种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尽快地迈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确保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丰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基础,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学校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十一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利用五学年,先后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健康指南》、《辽宁省学校安全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实践新课程——原理、案例、思想资源库》、《教学设计——从原理到操作》、《新课程怎样听评课》、《班主任专业成长》等多本教材,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位教师学期末要完成相关作业,并上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撰写六千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学校立足校本,又相应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现代教育信息》、《新课程教学法》等二十余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学习中每名教师制定了个人五年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进行了跟踪量化考核,在培训中注重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了多方的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培训范围和效果,使教师培训 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校本教研,确保新课程实质性的全方位推进。1.教研行为制度化
每双周下午的第七节为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要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小结。教研组长在每学期初要根据学校教研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好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开展好教学经验交流,要求教师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后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教研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研氛围好有2方面原因:一是制度保障;二是领导督控。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全员教师上好“三同课”,名优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研讨课”。“三同课”已经制度化,使后进教师都有机会到先进教师的行列;“示范课”集中了全组教师的智慧,注重突出新的课程理念,不搞花架子,既是平常课的体现又有规律可循,使大家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学习和提高。通过学科模式研 讨课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优质课从校到市、省逐级跨越,李宏维老师的物理课获省课大赛一等奖,许国柱、刘翠丽等老师在市“三优两新”大赛中荣获优秀课一等奖,郑秀红、刘海波等老师在校优秀课中荣获一等奖,高歌、王颖等老师又为全校教师上了精彩的示范课。这些都加快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个体的学科教学模式已经显现。
起初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形式主义,不少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片面地追求形似,而不注重神似。一些教师为了在公开课、示范课上获得好评,就采取了这种固有的成型的模式。新课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却走了样。有的教师不管“问题”的难度如何,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中不乏很有见地的发言,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教师却常常是缄默无语。课堂上只教固定化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还未能真正地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师角色明显转变,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化;校本课程日趋完善,新的课程结构已经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素质明显提高,班均多媒体的引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科学,学生在快乐地学习。
4.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的,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教务处、教研组协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各级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校级课题。
(三)加强对话交流制度,确保新课程取得的成果 1.营造校内学习氛围
(1)开展新老教师“青蓝”互助活动,实行“推门听课”制。新教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每周至少听课1节;老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青蓝”互助组的教师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研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同时,新老教师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努力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通过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优势潜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2)学校六年来先后开展了“课堂教学竞赛——优秀课”、“多媒体艺术——课件制作”、“集体备课——四备制”、“说课件设计”等教学大比武活动,大大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迈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跨入了名师的先列。
(3)根据新形势对教师学历提升的要求,鼓励教师自修研修,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本科函授学习。北京广播大学(辽阳分校)在我校对40多名教师进行了二年来的培训,2006年春40多名教师全部本科函毕业。
2.搭建校外交流平台(1)“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有效举措。我们有计划地邀请市专家来校指导;凡是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不但这样,我校还组织教师百余人次先后到沈阳、大连、盘锦、本溪、抚顺、调兵山等地的学校学习与交流,教师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
(2)学校在政策上给予骨干教师倾斜外,还不惜资金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省市的研讨会和交流会上展露风采,以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新课程系统培训,进一步巩固课改已经取得的成果。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视频聆听全国专家的讲座和报告。
三、以课改为契机,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1.教育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十一五”一系列的课改工作,教师的教育理论得到了更新,同时普遍认识到:只有自觉参加培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胜任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
2.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不断适应新课改需要,这是一个渐进的、无止境的系统工程。新课程不允许“穿新鞋走老路”,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新的做法都要去思索、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现在是“人人在学,人人思变”。
3.教师培训更应注重实效性,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增加对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整合。
总之,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欣喜地体会到课改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将不断改进、不懈努力,借课改工作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课改辉煌的明天呐喊!
灯塔市一中 2010.9.24
第五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 “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
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
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 “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
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
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
篇论文。“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
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