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额尔格图中学
2013.5随着前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实验的逐步深入,我校新课改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按照前旗教育局的总体工作要求,现将我校课程改革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1、强化组织功效
(1)组建了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加强了校长培训,使其尽快转变观念,适应课改需要。校长(副校长)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增强课改意识,以适应课改需要。为新课改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要求校长要深入教学一线,走近教师与学生,掌握课改实施中的第一手材料,充分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使新课程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
2、注重校本培训
(1)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学校还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2)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
(3)组织老师看名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反思。鼓励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5)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达到全员培训。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
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二、务本求实,认真实施
1、执行课程计划
加强领导法律、法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我校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的要求。寻求有效教学的突破点。学校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特别是在学科领域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帮助和引导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澄清认识,走出困惑,辩证地处理好课堂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改实施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为着力点,加强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优化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立足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立足于教研,以集体备课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用教师每周的集体备课,设目标、释难点、探方法、研教法,集群众智慧,备有效教案。在研究中探讨教法,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二是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是我校的一惯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三是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四
是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在各种公开课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努力创设课堂的激励氛围,充分体现了师生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五是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我校坚持科研兴教,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走科研兴教之路,目前学校有2个旗级课题2个已结题。
4、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特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绘画组、音乐组、舞蹈组以及各种专长训练队(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为了把学生的专长教育做好,学校加大投入,并在时间上保证。这样不同起点以及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发展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了乐趣,从而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老中青合理的搭配,中青年教师严重断层。
2、保障投入不够。
近年来,政府部门已下很大力气,先后实施一系列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工程,但配套工程投入不够,如理化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套问题。
3、课程实施水平不高。说实在的,目前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状况,只能说是实施了,推进了,但实施的水平还不高。
多年来,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凼底乡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期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改革工作精神,认真学习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课程改革,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方面做了较好的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具体工作落实到位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语数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9人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设有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小组,课程改革宣传工作小组。
2、组织了学科带头人。
语文:郑晓云数学:王艳芳品德与生活:唐丽云
音乐:唐卉芳体育:张建军英语:唐李嫔
3、组织了学校课程研究小组,组建了校长领头的11人课程研究小组。学校组织了校本课程研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初稿以定)。
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
1、学校制定了符合实际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工
作,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了课程改革的学习制度,每月进行集中学习一次。
4、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研究落实校本教材的编写。
5、积极上好校本教材课。
6、按新课程计划开设课程。
三、积极组织领导深入教学之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与听课。
1、学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学科带头人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2、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本期初,学校组织一年级语数课改实验课,并请领导和全乡一年级语数老师观摩;期中开展了课改教学的煮沸,并请教研室领导参加。
3、组织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每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不少于2节。
4、积极组织老师上好公开课,大胆尝试课程改革。
5、认真搞好学生课改活动。A、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如课堂中的贴红花、开火车、表演角色等;B、学校组织了“爱我学校,从小事做起”的演讲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速度、普通话的能力。C、学校组织手抄报绘制与读后感的撰
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布局与安排的编排,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学校组织了文体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请名师来校讲学。一是请韩立军老师来校进行快速作文讲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请芝山区三小骨干老师来校上课改示范课,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进行新课改的特色不鲜。
2、组织培训与学习的效果欠佳。
3、课改的评价体系不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校班子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下大气力,抓课改工作。
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猛促课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3、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研究,加强校本课程教学,教给学生地方性知识。
4、积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课改资料,认真听课、评课,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5、认真组织教学设计,上好课改示范课。
凼底乡中心小学
2003年12月
第三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次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我校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模式及规律。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改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明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利用每月双周三午后集中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新课程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探索与研讨。
1、我们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发挥实验指导组的作用,每学期定期安排集中备课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组阐述备课思路及说明、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它年组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旧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每周相互听一节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典型教案相互交流。组织教师对进行教学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
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在成绩表述上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实验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实验,教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把生字的组合编成儿歌,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 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实验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把这几种分法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分出来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与学生商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第四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 “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 “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第五篇: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几年来,汐子镇总校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科学制定实验规划方案和实验工作计划,并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我总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科学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项制度,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全员参与。
在组织机构上,我总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校教研室、教导处人员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以及县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新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小组。在方案规划实施上,我总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实验工作进程月报制度、总校级培训制度等。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课改、人人支持课改、人人参与课改”。总校每月都要对课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奖励先进
总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全额报销,对购买课改教材、器材、教学设备的项目,简化审批手续,总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成果的奖励,同时根据公用经费的核拨情况逐年加大课改经费的投入。自课改实施以来我总校对课改工作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投入的同时严格把握课改工作质量关,让投入与质量挂钩,让投入与效益挂钩,让投入与实际挂钩,切实提高课改效果。
3、完善制度,总结经验,落实责任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校重新修定了《汐子镇总校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带头人实施办法》对参加课改实验教学的教师年终考核适当增加考核分,被评为县级以上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专门进行专项加分政策。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激励机制,使一批教学有特色、有功底、善钻研、勤进取的符合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为展示课改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我总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新课程改革交流会,对课改中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对已确立的新成果进行推广。我们在课改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要求汇编》、《汐子镇总校课改成果交流汇编》、《新课改革背景下精典课例选编》、《课改优秀案例选》等成果材料,同时全镇各中小学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县教育局、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请来多位专家来我总校作课改经验报告,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同时邀请在区、市、县等逐级涌现出来的教学能手、课改典型教师到我总校上示范课、观摩课,帮助课改教师的做指导课、会诊课,让优秀资源在开花结果的同时,达到推进工作,人人受益的效果。
在重视自身引领的同时,我总校组织各校中小学语、数、外、物理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先后到江苏南京溧水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调研、听课、学习、交流,让先进的课改经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所用,借力助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走向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改启动以来,我总校各校每学期坚持召开两次家长会,并适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实施办法、评价等。采取问卷凋查、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意见,向家长委员会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同时总校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新课程实验的宣传力度,在县局、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的宣传媒介上均以专版、专题的形式介绍总校课改进展情况。我总校课改工作所取得的课改成绩先后在《内蒙古晨报》、《赤峰日报》和宁城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上报道。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总校狠抓了教师培训,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有利于课改实验的管理体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并加强了对课程的评价,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1、强化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我们深深意识到培训工作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各类培训上,我总校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并重的方针。截至20xx年7月我总校全体专任教师均通过培训,切实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我镇各中小学还科学规划课改方案,对评价方式、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修订了《汐子镇总校文明班级目标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学生转化实施细则》、《汐子镇总校学生能力测试评价实施意见》。在逐步淡化期中、期未考试分数制的同时,部分科目还试行了开卷考试、分段考试和综合测评。
在观念转变上,我总校多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宁城县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流程》、《宁城县中小学学科管理细则》,在要求全体教师对认真学习的同时,把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把思想统一到《基本流程》和《管理细则》上来,并在暑期、寒假培训中分学科、分年段对全镇教师进行学习测试,以考促学,以考促用,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教师对课改理论的认识和对课改课堂的准确把握。
2、健全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改革
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建立了以教研促课改的工作机制,先后修改了《汐子镇总校XX-20xx年新课程改革工作三年规划》、《汐子镇总校关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汐子镇总校集体备课制度》等新课程改革制度,特别是加强了集体备课,让本地区的集备工作与东庐中学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总校每位环节干部深入到各校中心教研组中,对集体备课工作的计划制定、课前说课、听课教研、课后讨论、教学反馈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到计划明确、过程完整、监督到位,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逐步规范了对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成果与展示的管理等。
3、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课程评价
根据新课程实施改革的要求,汐子镇总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从事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和《志在家乡变新颜——发展中的塞飞亚》的编写工作,目前我镇各中小学均根据自身特定认真研发校本课程。
此外,全镇各校充分发挥实验室、电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整合和改造,设置社会实践综合课。各中小学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特长的培养并结合本地区特点,积极开设集体舞、绘画、美术、书法等“自主选择,快乐成长”的活动形式,加深各校的特色项目建设。
三、以人为本(2016年镇信访工作总结)、共同发展、终身学习、促进教师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总校要求教师能够准确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讲课中始终以学情定教情,以学生行为定教师行为,把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动”起来,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改变过去“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在市生关系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营造市生共同交流,群言群策的课堂氛围。
2、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我总校要求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共同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践合作中,寓教于动;在游戏活动中,寓教于趣;在讨论合作中,寓教于思。真正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总校逐步完善学生建立成长的记录袋。为了使评价更客观、更科学,更完善,各校建立了包括养成习惯、社会调查、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等12项内容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4、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修改并完善了《汐子镇总校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汐子镇总校新教师培训办法》、《汐子总校师德考核办法》。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逐步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考评制度。
从参与课改实验到现在为止,我总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等各级教育教学部门中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自启动课改工作以来教师们先后在自治区、市、县等各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校的课改工作,更好的促进了以教研促课改,以课改提质量的良好态势。
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 “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 “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from 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来自 end#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文章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出自wk-78500000555533.html,此链接!。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总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他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s0100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20xx年秋学期,我县城关镇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xx年秋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目前,全县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共657所,实验教师2231名,学生41354名。
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盛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为使全县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组,成立了课改专家指导组、教材选用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学校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全县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还根据我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制度》、《新课程实验教师基本功考核“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20xx年至今,我们充分利用《报》、《皖西日报》,撰写专题文章宣传课改;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媒体,报导课改工作。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各社会发放课改明白纸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我县教师一老二缺三弱,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第一是狠抓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20xx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我们及时地对教育局机关人员、对城关镇教师进行了全员通识培训,派出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参加省级学科培训。20xx年暑期,我们分五期对县乡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全体实验教师进行了一轮通识培训,对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进行分学科培训,参训达2800多人次。20xx年暑期,我们从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所请来专家,对全县教育干部和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每次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培训内容,更注意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突出互动与对话、培训结果落实心得与交流。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乡镇、各学校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巩固扩大培训的效果。
第二是抓住机会外出学习。几年来,凡是省市及外省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
第三是邀请课程专家来我县讲学,指导课改。几年来,我们分别从江苏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华师大、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等请来专家教授30余人次,对全县新课程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四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我们研究制定了《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县中小学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并确定了全县首批18个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我们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抓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课改刚启动阶段,没有现成模式,我们就把实验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研讨,进行观摩、座谈、交流。实验扩大到全县以后,我们充分利用先期进入课改实验所取得的经验,组织在课改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深入乡村、学校现场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指导。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全县推广。几年来,这样的指导活动我们共组织了二十多常
四抓科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推进课改策略研究为重点,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一是整体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策略研究;二是开展评价改革研究;三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有些研究课题已在省教育厅立项,并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有: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研究,我县申报的子课题《区域性整
体推进农村学校构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策略》已获准立项;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育比较与我**语课程教材创新研究》的研究,我县申报的《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批准为该课题的子课题。这两个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二、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三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描述道:“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
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2016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三、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一是新课程实施效果离目标还有差距。表现之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现之二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广大教师的眼界不够开阔,实施课改的手段比较单一,思路有些狭窄。表现之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表现之四是课改发展不平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表现之五是课改的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的隐性表现,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参与热情,影响了社会的支持力度。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农村。我县5000多名小学教师中,有4000多名是民转公教师,他们大多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知识老化,难以胜任新课程教学。这是制约我县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一个瓶颈。
三是经费困难。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新课程培训、教研工作、添置必要的教学仪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四、打算与安排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的师资队伍。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长是关键,教师是根本。首先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考核,努力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的素质整体提高,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新课改的内涵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实验经验,吸收外地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是强化督查和指导。根据省教育厅制定的对省级课改实验区课改评估要求,制定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新课程督查指导方案,集中时间对全县课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三是抓住关键环节。首先抓好评价改革研究,以《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xx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为指导,努力做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为今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新路。四是开设好初中综合活动课程,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亮点,同时也是难点,我们将组织力量,加强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新课程改革硬件建设。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对新课程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优先予以保证。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