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
文章标题: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
同志们: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祝贺!
近几年来,象山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在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春风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下,积极抢抓机遇,精心付诸行动,各项文化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作出了示范。目前,象山的竹根雕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农民画、剪纸、渔灯等民间艺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象山石浦)开渔节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渔文化研究开创国内先河;极具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活动,约定成俗,越办越旺。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合力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象山文化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民间民俗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象山民俗文化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而且是见证民俗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三月三踏沙滩”活动与石浦老街开游仪式和家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突出“展示渔区风情,演绎独特民俗,推介渔港古镇”的主题,同时安排了辣螺姑娘招亲、综艺舞台、渔歌对唱、有奖拾螺、抬阁展示、民间杂艺表演和挑鱼接力、渔姑织网、滚冰桶比赛等一些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这必将有力促进四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大大提高游人群众的参与兴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先进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里,也衷心希望象山通过从节庆活动做起,引导广大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把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继中国开渔节后又一个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最后,祝愿象山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各项文化事业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祝石浦“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民俗文化活动开幕词。
第二篇: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大观园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民俗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中所唱,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因此民俗文化就出现了多元化。自改革开放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都强调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文化自由要求的不是捍卫传统民俗,而是承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进程。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多元的民俗文化发扬开来!
二、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活动主题
民俗盛会,支部参与,你我共享。
三、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民俗盛会,唤起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1、推广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服务广大民俗民艺爱好者,为广大少数民族同学提供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3、本次活动规模较大,涉及内容较多,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和提高各支部同学的自身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参与对象
面向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06日中午11:00--13:00
2008年12月13日晚上7:00--9:00
六、活动地点:
荟园主干道
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
七、主办单位: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X部
协办:XXXX大学社团联合会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协会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
① 活动前一个月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向全校师生征集晚会活动方案,突出全民参与、丰富晚会的目的,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
② 在主干道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展览,分发纪念品。
③ 活动前一周在晚自习结束的时间,在教学楼与宿舍间的人行道两边摆放灯笼和灯谜等具有民俗特色且适合晚上展示的物品。
④ 海报宣传:活动前一个星期在全校采取覆盖性宣传,每日更新。
⑤ 展板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放,活动前一星期跟踪报道,每日更新位置,摆放醒目,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影响,每版设立不同的主题。
⑥ 广播宣传:在活动前以点歌及其他的形式,让广大师生知道活动的举办时间及地点。
⑦喷绘横幅宣传:在校内道路挂横幅与喷绘。
⑧ 网站宣传:向VINI网(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网站),南湖青年网等校内媒体上传文章,并且面向全体会员和师生征集稿件,一旦采用,予以奖励。
⑨ 口头宣传:召开班长支书会议,具体介绍此次活动,让支部成员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同时也为支部成员提供才艺表演的机会。
2、外部联络:
(1)为本次活动拉取赞助,用于横幅、喷绘及礼品
(2)邀请民间艺人献艺
(3)联系校内外媒体及参与嘉宾
3、工作安排:
(1)我院08级每个支部出一份海报,宣传内容为各自所展示的民俗。
(2)我院08级每个支部查阅各自负责民俗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为主。
(3)我院08级各支部负责收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工艺品等。(部分支部需准备民族舞蹈的表演)。
(4)我院联系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传媒中心及宣传部对本次活动做全程宣传并报道。
(5)我院08级每个支部把各自展区的布置和展区当天的活动流程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上交(各支部也可制定自己的宣传方案对各自展区所
展示的民俗宣传,为展示活动造势)。活动流程确定后,制定班级人员安排方案。
4、后勤准备:
(1)提前申请批准活动地点
(2)提前联系准备帐篷、桌子等现场布置用品
(3)提前准备好受邀嘉宾的现场接待工作
(4)准备部分礼品
(5)准备部分演员服装及节目道具
(二)活动当日流程
活动分为两天,12月6日中午为民俗展示及表演,12月13日晚上为活动总结报告会。
1、民俗展示及表演:
① 展示及互动
以我院08级团支部为单位分为九个展区,每个展区展示不同民族的民俗,其展示分为文字图片及成品展和现场互动两个部分。展示区为展示民俗民族特色,展示民族手品艺品如精美剪纸和中国结等。还有剪纸高手及民间艺人现场教授剪纸等民族手工艺品技巧。互动包括猜谜区、竹竿舞互动等,如猜谜正确可领取一份奖品。
② 民族舞蹈大联欢
互动中间每半小时演出一次舞蹈,舞蹈由傣族舞、蒙古挤奶舞、藏族舞、竹竿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组成。
中途有少量的武术表演。
节目中间也可以穿插各种互动小游戏,如坐气球。
2、总结报告会:
活动结束后,各支部将照片制作成PPT或电子相册等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各支部需选出一个介绍人在现场通过PPT或电子相册等形式向大家展示介绍本支部在活动中他们的收获。展示前各支部可以喊出自己的口号鼓舞士气并展示出各支部的精神面貌。介绍人着重于此次活动的支部工作、活动效果及得到的经验教训。
我们会请我院及各院系团委副书记和各组织部部长作为嘉宾和评委,根据各支部介绍情况及展示互动现场打分进行综合评估,评出“民俗之星”,共有5个名额。
九、经费预算:
1、服装租借:部分民族服装120元。
2、场地布置:彩带、胶带、气球等等装饰 80元。
3、宣传费用:100元。
总计:300元左右。
十、亮点自荐:
1.举办的露天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互动&展示&舞蹈,让同学们真正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是一个观众。
2.继2006年“民族风情展” 活动之后,打造属于组织部的民族系列的特色品牌。
3.具体活动由各支部承办,让支部成员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十一、备注
1、各负责人
2、现场布置
3如遇天气问题,活动延期至下一星期举行;如再遇天气问题,则申请舞厅,改为室内表演。
十二、我们的话:这份策划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将会更加完善这个策划书,尽力把它做得完美,让这次活动成功举行。请相信我们:xxxxxxxx部 开创历史的奇迹!
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x部
活动总负责人:xxx(158xxxxxxxx)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三篇:民俗文化活动总结
五(2)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2015年3月6日下午,五(2)班全体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行了主题班会活动——快快乐乐过春节。这是以“传统节日”课程为切入点,把家长会和班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班会。
主题班会上,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观赏学生成长足迹照片、竞赛答题,趣味游戏、才艺展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运用多媒体组合课件,让活动的程序完整合理,形式新颖,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实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极大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参与热情。
通过开展这次以“春节”为主题的班会,不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知道了怎样过春节才更快乐,更有意义,而且由于家长的参与,既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又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了解,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进一步深化。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个传统节日都给人以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但是这些节日在孩子们课本上没有详细的介绍,再加上近年来受“洋节”的冲击,使得孩子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学校领导决定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以“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把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通过整合、创新、分层,以主题班会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大胆创新,不断深化,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的同时,使“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教育内涵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间。
二、精心准备
为了给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机会,班主任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孩子两年来与她朝夕相处的成长照片及视频作了整理,并自制成有音乐、有画面解说的幻灯片。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老师就活动课的展示内容反复推敲,仔细琢磨。
三、家长积极参与,及时反馈
这次活动中,家长的出席率是90%,可见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学校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的。到校的家长们不仅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而且反馈及时,谈感受收获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了合理化建议。
四、学生情绪高涨,收获很大
本次的节日课程虽然是以主题班会和家长会的形式展开的,但同时也是一次亲子课堂。李老师在设计时,共分成了六个版块:一是展示“成长足迹”照片;二是“家长即兴答题”;三是“孩子与家长分组竞赛”;四是谈家风;五是倡导“热情小主人,文明小客人”活动;六是“家长与孩子合作制作灯笼”。中间在见缝插针地穿插了“才艺展示”。每个活动都那么的有趣,孩子和家长配合默契,都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加油声、掌声、笑声充斥在一起,家长和孩子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特别是最后的合作制作环节。让每个组的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劲,气氛很是热烈,也让年的味道更浓了。最后大红灯笼挂起来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已过去几天了,我还在一直回想整个活动的过程,不断地与听课的老师沟通交流,不断的认真阅读家长与孩子们的反馈信息:虽然老师们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新颖也很实用,家长的反馈全是赞赏与支持,孩子们的收获也很丰实。但也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1.活动前应邀请几位老师、学生同在一起,把“活动的内容与程序”再来一次磨合,严格把关后,活动呈现中可能更紧凑。
2.孩子们反馈表交回后,我发现孩子们写得作业五花八门,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应该在孩子们的反馈表一栏中打上格,这样的作业才能干净整洁。
3.课前我与家长、孩子们互动时,应该给家长一个温馨的提醒:因为是亲子共堂,家长不仅要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认真听讲做好榜样,还应在孩子听课时加以引导和鼓励。这样的话,老师在“掌控”活动中就会少费力。
第四篇: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大观园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因此民俗文化就出现了多元化。自改革开放初,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都强调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文化自由要求的不是捍卫传统民俗,而是承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进程。身处文化深厚的中原大地,我们更有理由承担重担,以本地民俗文化的弘扬为契机,展现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多元的民俗文化发扬开来!
二、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活动主题
民俗盛会,你我共享。
三、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民俗盛会,唤起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推广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服务广大民俗民艺爱好者,为各地区、各民族同学提供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四、参与对象
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五、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10日 9:00--17:00
2014年10月11日 9:00--17:00
六、活动地点:
扇形广场及国旗台广场
中心会议报告厅
七、主办单位:平顶山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学生社团联合会
八、活动内容
“民俗大观园”系列活动项目表
九、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
① 活动前一个月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向全校师生征集晚会活动方案,丰富晚会的目的,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
② 在主干道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展览,分发纪念品。
③ 活动前一周在晚自习结束的时间,在教学楼与宿舍间的人行道两边摆放灯笼和灯谜等具有民俗特色且适合晚上展示的物品。
④ 海报宣传:活动前一个星期在全校采取覆盖性宣传,每日更新。
⑤ 展板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放,活动前一星期跟踪报道,每日更新
位置,摆放醒目,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影响,每版设立不同的主题。⑥ 广播宣传:在活动前以点歌及其他的形式,让广大师生知道活动的举办时间及地点。
⑦喷绘横幅宣传:在校内道路挂横幅与喷绘。
⑧ 网站宣传:向学校官网、微博、微信、贴吧等校内媒体上传文章,并且面向全体会员和师生征集稿件,一旦采用,予以奖励。
2、外部联络:
(1)为本次活动拉取赞助,用于横幅、喷绘及礼品(2)邀请民间艺人献艺
(3)联系校内外媒体及参与嘉宾
3、工作安排:
(1)各院系宣传部门出一份海报,宣传内容为各自所展示的民俗。(2)我院学联各部门查阅各自负责民俗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为主。
(3)我院学联各部门负责收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工艺品等。(部分支部需准备民族舞蹈的表演)。
(4)我院联系校电视台、广播站等传媒中心及宣传部对本次活动做全程宣传并报道。
4、后勤准备:
(1)提前申请批准活动地点
(2)提前联系准备帐篷、桌子等现场布置用品(3)提前准备好受邀嘉宾的现场接待工作(4)准备部分礼品
(5)准备部分演员服装及节目道具
(二)活动当日流程
活动分为两天,10月10日为民俗大观园开幕式,10月11日下午为活动的闭幕式。
1、民俗开幕式及展示 ① 展示及互动
分为两个展区,每个展区展示不同民族的民俗,其展示分为文字图片及成品展和现场互动两个部分。展示区为展示民俗民族特色,展示民族手品艺品等。还有武林高手及民间艺人现场展现民族技艺。互动包括饮食品尝、猜灯谜等 ② 民族舞蹈大联欢
开幕式演出一次舞蹈和服装秀,舞蹈由傣族舞、蒙古挤奶舞、藏族舞、竹竿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组成,中途有少量的武术表演;服装秀展示以上民族特色服装
节目中间也可以穿插各种互动小游戏,如坐气球。
2、闭幕式及各类讲座:联系各老师及艺人,预定好场地等
九、经费预算:
十、亮点自荐:
1.举办的露天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互动、展示、舞蹈,让同学们真正能
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是一个观众。2.打造属于学校民族系列的特色品牌。
十一、备注
1、各负责人
2、现场布置
3如遇天气问题,活动延期至下一星期举行;如再遇天气问题,则申请舞厅,改为室内表演。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活动总负责人;pan 二零一四年十月一日
第五篇:试述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述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点
作者:何林香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集体性、传承性、地方性、变异性、丰富性、实用性。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族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古老风俗、习惯、信仰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过程。关键词:民俗 活动 特点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古老风俗、习惯、信仰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过程。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体性?
任何一种民俗无疑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没有人类群体就没有民俗文化,所以说民俗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民俗的集体性可理解为:首先,任何一种民俗,都产生于特定的群体,如某个特定地域或某个民族。其次,一种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流传于一代又一代的集体中。再次,在流传中由集体不断补充、加工、完善。也就是说,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一个人创造或倡导的一种民俗形式,没有公众的认可或积极推行,它决不会长久地延续下去,即使勉强地生存下来,也不会有其广泛性。生活在某个民俗文化圈内的每个人都是民俗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民俗文化的被教化与熏陶者。
二、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民俗是习得知识,需要在一代一代中传递,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民俗是时间的连续体。是一个地方区域内长期人文积淀的一种客观反映,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续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信仰。民俗文化的传承性就是教化和规范民众,使民众立足于当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民俗文化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认同感的生动和富于人性的社会化。这是一种自觉的传承,且具有原生态的特性,因此更具亲和力。
三、民俗文化活动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是以人世代相传,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如春节活动等具有全国性特点。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不同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这是较概略的区分。总之,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
四、民俗文化活动的变异性
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性是中国民俗的显明特征之一。民俗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民俗的变异性从总的方面看,与历史性、地方性相关联,同类民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民俗的变异性,一般说来有3种情况:一种是民俗表现形式的变化;一种是民俗性质的变异;再一种是旧俗的消亡。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学理的依据,人们可以依据民俗变异的规律,“化民易俗”,删繁就简,推陈出新,为建设民族的新文化服务。
五、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性
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同一种民俗,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各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都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形态。中华文化以包容着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到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文化层面的接纳,民俗文化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极度深远。汉族民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民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民俗影响。因此,中国民俗文化活动形式极为丰富。
六、民俗文化活动的实用性
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只有一个,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民俗文化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民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代,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了民众。民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是它区别于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征之一。当然,中国民俗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里方面,更重要的是许多民俗文化活动在民众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效用。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民俗文化是最基础的文化,直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活动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民俗文化的六大特点,全面把握民俗文化的实质,对于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坚信中国的民俗文化无论怎样变化和发展,它都会遵循一条基本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最终使民俗文化更好、更健康地从过去走向现代并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