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调研文章

时间:2019-05-15 11:2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好调研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好调研文章》。

第一篇:怎样写好调研文章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怎样写好调研文章》以作者独创的调研写作“实例法”为主线,将全书联为一体:基础篇用作者亲历亲见的实例,多层次、多侧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调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贴近实际,简捷实用。评讲篇和评改篇精心挑选了15个各有典型意义的例文,或解剖分析,鞭辟入理;或字斟句酌,精彩纷呈。全书好稿差稿,原稿改稿,对照比较,直观方便,既一目了然,又浑然一体。编辑推荐

《怎样写好调研文章》为特色鲜明的调研写作专著,是初学者良师,深造者益友,轻松翻阅,受益良久。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各级各类调研人员,在读及求职大学生,党校学员和其他培训、求职人员的必读好书。

作者简介

本书以作者独创的调研写作“实例法”为主线,将全书联为一体:基础篇用作者亲历亲见的实例,多层次、多侧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调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贴近实际,简捷实用。评讲篇和评改篇精心挑选了15个各有典型意义的例文,或解剖分析,鞭辟入理;或字斟句酌,精彩纷呈。全书好稿差稿,原稿改稿,对照比较,直观方便,既一目了然,又浑然一体。

本书为特色鲜明的调研写作专著,是初学者良师,深造者益友,轻松翻阅,受益良久。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各级各类调研人员,在读及求职大学生,党校学员和其他培训、求职人员的必读好书。目录

序一——调研,终生的事业

序二——独特的讲授 精湛的评改

序三——调研人生的精彩

基础篇

第一讲 调研者要有“五心”、“四敢”,过好“三关”

第二讲 调研要有好点子,会“发现”

第三讲 调研要选择最佳角度

第四讲 调研要有好思路、好提纲

第五讲 调研十二法

评讲篇

第六讲 评讲共青团湖北省荆门市委七篇调研文章(上)——兼谈当前调研文章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七讲 评讲共青团湖北省荆门市委七篇调研文章(下)——兼谈报刊编辑的职责、权利、作用及“七、十、一”调研文稿编辑法

附:共青团湖北省荆门市委七篇调研文章

文章一:放大办学职能 提升教学效果(见上文,此略)

文章二:理清思路谋发展 全面实现村村通

文章三:新时期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文章四:探索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 推动共青团工作全面落实

文章五: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兴工富市

文章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七:认真贯彻落实“两法” 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荆门对全市“两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第八讲 诊断《村与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思考》——兼谈主题提炼与材料选择

第九讲 诊断《认真做好“五个文章” 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兼谈发展战略研究文章的写作

第十讲 诊断《发挥财政统筹性特点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评改篇

第十一讲 评改《关于加快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思考》——兼谈编发简报要“六简”第十二讲 评改《建好每一个岗 树牢每一面旗——沙洋县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基本做法》——兼谈经验文章的写作与比较

第十三讲 评改《学温州人精神 话荆门经济发展》——兼谈学习考察报告的写作第十四讲 评改《荆门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探索》——兼谈专业技术文章的编辑

第十五讲 评改长国道经济——城郊发展的重轴线》

例文篇

价值规律与生猪生产问题初探

发展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 加快荆门经济建设的步伐

发展市场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后记

第二篇:怎样写好检察调研文章

怎样写好检察调研文章

张仁道

我其实是不喜欢写文章的,之所以在政研岗位,是领导觉得我还有这方面的潜质。96年我进院在起诉科工作,办案之余,就法律规定模糊的地方,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法律规定了,但实践中操作又不规范,对此究其原因,写点东西;出庭公诉控辩双方就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方面的激烈交锋,促使我写点案例分析。加之那时候上级院对口科室对下面都有文章方面的要求,起诉科写文章的任务一般都安排给我了。97年刑法修改前,贪污贿赂犯罪是否取消死刑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张建伟同志让我以李光成检察长的名义写了题为《贪污贿赂犯罪不应该取消死刑》的文章,一边逐级上报,一边对外发表,最后贪污贿赂犯罪没有取消死刑,而且至今没有取消,或许全国人大采纳了我的观点吧。98年首批主诉检察官选拔,其中有演讲的要求,龚学武同志让我帮他写篇演讲稿,我写了一篇激情四射的文章---《无悔的选择》,学武在全市参赛选手中荣获第一,与学武独特的声音、宽广的音域、优美的动作是分不开的,我也为学武感到高兴,因为那背后也有我的心血,我的劳动成果通过他人得到了认可。那时候我院每两年搞一次“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有人找我帮忙写演讲稿,当然我都帮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到后来有人写检查也让我帮忙,我写的检查感人,能把自己感动哭,检查一次性就过了。07年上级院要求必须成立政研室,领导就让我过来了,从此开始了“爬格子”之路。我现在把从事写调研文章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在我任政研室主任期间,大家能够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调研文章的基本写法有所掌握,否则就是我的失职。

一、关于检察调研文章的概念和内涵

1、什么是检察调研文章:就是你提出一个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尔后运用你的思想和掌握的材料对其说理论证,使你的观点、思路、方案能够立得住,站得了的检察理论研究文章,又称检察论文。所以检察调研文章有三个要素:一是有观点;二是有论证;三是观点和论证立得住,有一定的原创性。

2、检察调研文章的属性:第一,要有学术性。要有学术观点和进行学术论证。第二,要有政治性。服务中国宪政制度,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第三,要有法治性。为了实现依法法治国目标,要法治而不是人治。第四,要有检察性。体现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服务,有法律监督的属性。第五,要有适时性。要适应时势的发展,比如现在形势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大局进行,理论研究也不能例外。第六,要有服务性。为检察业务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检察事业发展服务。

3、检察调研文章的特性:写出的调研文章要有价值,就是:一要可读性,二要指导性,否则一文不值。所以要具备:(1)新颖性。要紧跟形势的发展,观点不陈旧,且有一定现实超前性,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启发。(2)实用性。即文章管用,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管用,否则就是教条,能够对开展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参考、借鉴作用。(3)适当性。文章的观点,不能太超前,不能脱离现实,在现实的条件下可以去实施。或者说未来几年可以实现得了,不要写二十几年以后才能变成现实的,要适当,不要过度。简而言之,就是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如果跳起来,还摘不到,那就是镜中花了。当然,更不能与当前的形势发展和党的精神、政策、法治建设相违背。(4)可操作性。就是不能虚无缥缈,缺乏操作性,按照文章的提出观点和措施去做,在现实的条件下可以去实施,对开展工作有帮助。

二、为什么要写检察调研文章

1、写调研文章可以培养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有思想,就是有主见、有观点,思维具备逻辑性和系统性。通过写作,可以促成成熟的主见、观点,严谨、严密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成天低头去干些具体的事,虽然办了不少案件,尤其是在基层院,案情简单,看完案卷,批捕出去,开庭时到法庭上坐一下,虽然是忙忙碌碌,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干工作很枯燥无味,人活得很机械。因此,我们在埋头办好案子的同时,不妨抬起头来寻思和想想自己的工作,一边办案,一边静下心来,结合办案仔细思考一些问题,总结一些经验和感受,把头绪再理顺一下,把经验再总结一下,把感性的上升到理性,在理论上把能力和水平再提高一下,实现在观念上的提升,理论上的超前,行动上的超越,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观点、思想,养成娴熟的工作作风,既儒雅又干练。这样,在思想上你就可以做一个自主的人了,工作得很轻松,生活得很自信,与人交流说话也会更有条理、有思想、有水平。我的想法是,要以办案的敏税洞察证据能力去搞研究,以写文章严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办案,取得办案与写文章的双丰收,使自己成为既会办案和又会写文章的双面能手。

2、写调研文章可以让你出名

古代就有文可通天之说,意思就是文章写好了,让皇帝看到了,你就出大名了,成为御用文豪了,做大官了,历史上这样名人太多了,唐宋八大家当中的文豪王安石就当上了宰相,文人出名而成为政治家的可谓非常之多。

我们的最高检察长曹建明,31岁就发表了《论我国允许外商租用土地和经营房地产的政策和法律调整》的文章,这一思想冲破了法学领域禁区,当时有人说他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要在中国重建租界,在学界和政界产生震动并引起轩然大波。经过争论和反复论证,最终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中央和国务院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先是被各级政府采纳运用,给国家建设增加了巨额财政收入,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最后引发了我国宪法的修改:将“不得买卖、出租非法转让土地” 改为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39岁时的1994年12月9日,他走进了中南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作法律知识讲座。这是在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关键时期。为中央领导讲授《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这堂课讲了一个半小时,江泽民紧握他的手:谢谢你,谢谢老师!四年之后在他43岁时,1998年5月12日,他再一次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讲授《金融安全与法律建设》,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经济社会动荡时期,各国都很关注,如何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法律的手段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朱镕基本身就是金融方面的专家,为了备课,他查阅了4、5百篇资料和调研文章,阅读了50多本金融专著,多次到金融系统调研,短短一个月他瘦了10多斤。讲完后,朱镕基称赞课讲得好,既全面、准确又实实在在,当场指示《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讲稿。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大名了,加上他的素养,从一个法学家成为了我们的最高检察长。不少干警因为会写文章,被市院从县区院调上来,被省院从市院、县区院调上来,而且因为会写文章上调的比会办案的人要多得多,他们此后都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和提拔。所以,你写了一篇调研文章,被发表了,同志们看到了,领导看到了,就会说这小伙子不错呀,很会写呀,是个秀才,以后有什么好事、什么重要的事就自然想到了你。况且,你写了文章,发表了,不仅仅是你个人出了名,而且是你帮单位出了名,外界通过你的文章,知道你所在的单位有很会写文章的秀才,可以证实你的单位是个响当当的学习型检察院。这样,你自己出了名,也提高了单位的知名度,给单位领导也涨了脸,带来了好的名声。

3、写调研文章是你成长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

纵观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写出来的。在他成为领导之前都是能写、会说、有思想的人。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有精英选拔机制,就是把各级能写、会说、有思想的政治家和文人选拔上来了,他们中很多的人都是大秀才,文笔很好,很会写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讲话、作报告出口成章、条例清晰、层次分明,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讲话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文章搞研究是你成长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一项打基础的重要工作。只办案、不写文章行吗?当然行,大家都办案,但你要突出很难,除非你办几个在辖区有震动、有影响的大要案,但这一年又有几个呢?即使有,领导也不一定让你参加专案组,现在办大案都是大兵团作战,更不可能让你一人独办,你要突出就很难,你要体现你个人才华的机会很少。写文章却是你个人的事情,在你还不是领导眼中的人才时,除了办案,如果通过写文章,来证明自己是人才就快多了。选择这种发展方式没人能阻挡你,你想进步,就有写文章的冲动和需要,你不想进步,自然就没有这方面的动力。但你要写好文章,必须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很多基层检察院领导说缺人才,其实他们心中缺的就是会写文章、帮院里出名的人才,而不是会办案的人才。你写了很多好文章,得到了发表和领导、同志们的肯定。领导关心了,偏爱了你,提拔了你,你的同事无话可说,谁叫他不写呢?而且,领导要帮你说话也有依据,他是个笔杆子!这总比别人说你是某某领导特别关照的,和某某领导关系好要强得多,有面子得多,并且你自己以后当上了领导也有自信心,是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

以上三点,是从纯粹的个人主义来谈这个问题的。当然,个人的发展也是紧紧同事业的发展相联的。个人有了好的发展,最终还是会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上述这些供大家参考借鉴,不一定对。

4、写调研文章是我们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检察事业正处在完善和丰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检察制度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之际,中央确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定位,巩固和维护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宪法定位。学界和实务界不再争论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定位了。但这是我们争取得来的结果,尤其是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的捍卫才得来了的。大家知道,这很不容易啊。

现在我们的检察理论研究方向,是要建立中国的检察学体系。做为一个检察人,当然责无旁贷,要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而研究,写文章。高检院在绩效考评中着重提出,要努力到检察系统以外的刊物去发表检察学术调研文章,其目的是扩大检察理论的影响力,为构建检察学而打基础。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在哪个山头唱那个歌,要为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服务,而不能写削弱检察权的文章。否则,你就要成为另类了。

三、调研的基本方法

1、厚积薄发。要写好调研文章,绝不是一天两天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有些人面对一个调研题目苦思冥想,就是不知道写啥,原因是“肚里无货”,没有思想、没有观点,只有直观的感受,缺乏理性的认识,头脑中混沌一片,自然不知道写什么。要事事关心,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全面学习法学基础理论,与检察业务紧密相关的法理知识深入掌握,共性方面的、基础性的法学理论也要学习。既要掌握当今的,也在了解古代的,既要掌握中国的,还有适当涉足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法学理论。(2)要掌握一定的法学思想,尤其是法哲学知识,这是实务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重要桥梁和必经台阶。法哲学是对基础问题深入思考后的结论,于调研极有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名著系列中,许多论著很值一读,如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3)要学习一些逻辑学、社会学、系统论、信息论等一些科学知识。(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人员必须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党的一些重要文件,清楚基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实践中我们一些干警写调研,法条很熟,再难的案子也知道怎么办,但调研文章就是写不出来个一二三来,不知道说什么话写什么东西。原因是自己知识面太窄、知识结构太单,无法做到高境界的融会贯通、旁征博引,甚至把一个简单的道理讲清楚也显得捉襟见肘、困难重重。积淀一个全面的、厚实的文化底子,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必然地用上,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如农人种田,只有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长出好收成,贫瘠、板结的干土梁,无法结出累累硕果。教育上有一句行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此例亦可适用于调研工作:“要写出1000字的好稿子,至少要有一万字、十万字、甚至百万字的知识积淀。”此之谓厚积而薄发也。

2、调查研究。检察机关从事的理论研究准确地讲应该是检察应用研究,反映检察情况,分析检察工作,解决检察问题。故我们的调研,必须真实地、实事求是地就检察实务工作开展研讨。怎样进行实务研究呢?必须牢牢地扎根于现实基础之上,用事实来说话。完成一个调研课题,不要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这种想当然的调研方法,内容空洞,认识、分析很难有深度,工作对策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时即使能自圆其说,但说服力是不会很强的。写任何一篇成功的调研文章,必须进行认真的实践准备,就课题中涉及的相关问题,深入到工作一线,了解具体、真实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议论。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质量问题,到底高与不高不能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实事求是地到办案部门去调查了解一番,调查一下近几年来本院共立了多少这样的案件,撤了几件,捕了几件,诉了几件,判了几件,有罪判决几件,无罪几件,实刑几件,缓刑几件,实刑中三年以上几件,三年以下几件等,只有全面掌握了真实情况,才能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才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一是采访式调研。调研人员如果情况不清楚,就主动地到业务部门去,找办案干警座谈、询问,了解情况,记者通过采访才能写出好稿子,采访得越深、越细,稿件质量才可能越高。写调研文章虽不一定背个话筒,但如果涉及到具体情况或具体情况不清时,就有必要躬身采访一回,把具体情况必须摸清楚。

二是用数字写调研。在所有的论证方式里面,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其他的评述,语言再雄辩也是认识性的、主观性的,读者可接受也可拒绝,而只有数字是最客观的,确凿无疑的数字一摆,本身就能说明问题。经常见到一些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列举出了许多确凿无疑的数字,言之凿凿,非常有说服力。有些好的文章从头到尾用一组组确凿的数字来论证,如北大教授、著名国情咨讯专家胡鞍钢的文章,数字感就非常强。反观我们的调研文章,数字论证做得很不够,文章从头到尾讲了一大串空头道理,但就是缺乏一些真实的具体的数字情况。本来可以用数字说明的,经常用一些“有些”、“部分”、“少数”、“近半数”、“大约”等模糊语言代过,看不到具体情况。这种现象,一种原因是工作懒惰,不愿下功夫去了解掌握具体的数字情况,写到相关情况就是用一些模糊的词语一笔代过;另一种情况是缺乏这一方面的意识,没有“数字感”,这种有力的论证武器有意无意地放弃或忘掉了。希望大家在检察调研的写作方面,增强数字意识,用数字来写调研。当然,用数字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观点,数字要为观点服务,要变为论据,不能简单地堆砌在那里。

3、联合搞调研。调研不能单兵作战,更不能孤军奋战。尤其是写一篇成功的调研文章,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完成。毕竟,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即使在专职调研岗位上工作,视野也总是有限的,要突破这些局限,使调研工作从这些狭隘的思路和视角中走出来,必须整合力量,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发挥检察机关不同岗位、不同人群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调研的整体效能。

一是与业务部门联合搞调研。就某一调研课题,调研人员与相关业务部门相互联系、沟通,业务部门就相关问题的工作情况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包括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希望采取的对策等,发挥其在实践方面的优势。调研人员则充分发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优势,着力进行理论上的纵深分析和全面拓展,两种优势互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有助于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提高调研文章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这种联合可以共同署名,也可以课题组名义刊发,版权共享,皆大欢喜,而乐而不为。

二是调研人员之间相互联合。人的认识总是有差异性的,对同一问题总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同一层面的调研人员,对某一课题也总会从不同的视角去洞察、分析、认识,得出不同的结论。故调研人员应该改变各自为战、封闭割裂的工作状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进行智慧的共享。就同一调研课题,同一个院、或不同院的数名调研骨干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和文稿撰写,通过联合,发挥众人所长,避免重复研究,调研人员互相之间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受益极多。开展这种调研,课题制是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某一重要的问题,抽选数名调研人员组成课题组,由一人任组长,统筹规划,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问题或一个研究侧面,最后形成一份全面、有深度的调研文章。近年来,高检院不断注重检察理论研究的课题化,每年给各地分配调研课题,省院也给各地市分配有调研课题,课题化研究是检察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调研工作出成果的有益途径。

4、调研→转化→再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什么?不管直接目的有多少,其根本目的总是要为检察业务服务的。这种服务,必须要以调研成果的转化来体现。也即调研中提出的思路、对策实践工作要积极借鉴、运用,调研中分析到的问题和不足,实践中力争不再重犯,使调研真正为办案工作起到指导、服务作用。实践中,我们的调研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不少同志的调研停泊在自己写、自己读、自己收藏的“自闭”层次。即自己关在房间写,读者是自己,最后即使发表了,也是剪辑下来自己收藏,对业务工作几乎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这种工作模式,影响了调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质量的提高。调研要充分发挥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必须形成动态的、螺旋上升的工作态势,就调研工作来讲,应该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工作过程,即:调研→转化→再调研。这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积极地分析、研究工作问题,撰写调研材料;二是转化,一项调研成果(具体讲就是一篇调研文章)出来后,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促其转化;三是再调研,经过转化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足或漏洞,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再补充,写出更深入、针对性更强的调研文章。这三个过程,不是横向、平面的重复,而是纵向、深入地提高,真正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学观点,是一种科学的调研方法。倡导“调研→转化→再调研”的调研方法,是因为调研只有考虑到转化问题,才能提高其针对性,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因为有用才受人关注。只有在转化中再调研,才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提出更科学更实用的真知灼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会受到实践的欢迎,如果每一个论题都按这样的过程做,都能下这样的功夫,一定能写出有质量、有份量的调研文章。

5、大众化调研。实践中,许多干警喜欢办案也会办案,但就是怕动笔,怕写文章。即使写些东西,通讯宣传类的写得多,而调研类的写得很少,调研工作常常推给政研室人员当作任务来完成。改变这种倾向,调研工作必须走大众化的路子。所谓大众化调研,就是调研要成为各部门共同完成、广大干警广泛参与的共性职能工作,而不是一两个文字综合人员的固定差事。要实现调研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调研工作曲高和寡的窘况,不能让人觉得是阳春白雪,因畏难而不敢参与。目前对绝大多数的检察干警来说,从事调研文章写作的思想认识、逻辑思维、语言文字等基本能力是过关的,缺的只是工作的热情和勇气。走大众化调研的路子,一是院里在工作部署上,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共性职能,成为每个部门都应承担的责任。二是要组织动员越来越多的干警参与这项工作,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点旺人气。三是每一个干警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地尝试、参与这项工作。每个人都能写好调研,首先要敢写,爱拼才会赢,只有写出数量,才能提高质量。

6、广泛涉猎资料。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趋势。理论调研作为前瞻性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适应信息社会的各种特征,通过信息的广泛运用提升调研工作质量。

(1)广泛运用资料。理论工作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独到性,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为此,要求作者必须广泛地涉猎资料,只有广泛地占有资料,思考才能有深度。基层调研有很多局限性,我们接触的案件就那么几类,遇到的问题比较有限,因而如果单纯凭经验或工作实践搞调研,我们的视角将是比较狭窄的,和高层的、专业性的理论研究人员相比,我们只是井底之蛙。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广泛地涉猎各方面资料,读名家大家的新作,掌握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通过资料的补充,来弥补实践性的狭隘和理论上的先天不足。这一点和我们倡导的实务性研究不矛盾,只有广泛吸纳理论观点提高理论素养,研究实践问题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写出深度文章,论文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2)科学运用资料。对资料既要有使用的意识,也要有合理的方法。实践中,不少同志撰写调研文章下了很大功夫,查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但是写出来的调研文章并不成功,原因是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偏差。

一是忽略了原创性。不管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要有个性特征,而不是别人的观点整理或重复。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调研稿件查阅了很多资料,只是把理论界对某一问题的相关论述摘抄整理到一块,既没有分析比较,也没有更深层次的拓进,变成别人观点的简单罗列,看不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是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理论成果都凝聚着他人的心血,我们在坦然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尊重。现在各学术刊物要求越来越严,要求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定要注明原创者和出处,一些学术性很强的刊物编稿时,看到论文引用别人观点但不注明出处,就视为形式不规范直接不进入编辑的视野。实践中,基层干警报送的论文大多不引用专业资料,有些即使引用也不规范,用一些笼统的话如“有专家认为……”、“有人提出……”、“有观点认为……”等,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讲清楚,是谁的观点,在哪篇文章或哪本著作中,哪个版本,哪个出版社,哪一页等,不管用夹注、脚注还是尾注,一定列举清楚。这样做,既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使得内容很严谨,增强了文章的证明力。

7、反复修改。理论性很强的调研文章,必须不断思考、不断修改,要字斟句酌,反复锤炼,这既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体现了一种严谨、细致的文风。修改,既注重大的思想、观点以及论证过程的修改,使思想、观点严谨、科学,不容差错;同时,要注重字句的修改,再好的观点,字句上不注重修饰、表达,也可能使你的论证大打折扣。编辑最反感错别字,不只是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关键是反映了作者草率、应付的工作态度。有不少文章观点本来不错,但是因为错别字太多,编辑只好舍弃。

修改的方法可以灵活一些,一是请人修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自己写得再精彩的文章,也必有疏漏,自己看不出来,因为思维已经形成定势,看得越多定势越强,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这时候,不妨请别人来看,不必羞怯和遮掩,不管是比你水平高的还是稍逊一些的,相信都能给你提出有益的意见或建议。如果领导有空,不妨请领导来把把关,不要想着领导们日理万机不一定有精力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任何情况下,领导总有他的超人之处,总是站得比我们高,领导的修改或指点,也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二是“冷处理”。一篇文章,如果集中思考的时间太长,也会形成思维定势,每看一遍都将顺着过去的思路走下去,很难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候,就不要集中重复,而应采取“冷处理”办法,先放下做些其他的事,把思想转移开这个问题,想想其他的事,过两三天后,再重新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这时重新阅读、思考,便会有新的认识。三是对比修改。实践中有些同志费尽心思写稿,梦寐以求发稿,一旦稿子被刊用,就陶醉在个人的名字中,认为万事大吉,什么也不再去想了。这种认识,不但偏离了调研的根本宗旨,也放弃了非常有益的学习机会。任何刊物,编辑的水平总会比作者高,尤其是层次越高,编辑水平就会越高。基于这种因素,强烈建议各位作者,稿件一旦刊登后,一定不能束之高搁,认为万事吉祥。非常必要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原稿找出来,与刊登稿逐字逐句逐标点地对比,看一看编辑都改了哪些地方,是怎样改的。如果你细细地对比一下,一定会叹服编辑就是改得高明,这种修改,每个句子,每个字词,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有其高明之处,对它们的对比和思考,将会给你带来极为有益的营养。

四、写好检察调研文章要做到“六个把握”和“六个注重”

(一)把握选题,注重标题的正确与新颖

1、调研文章选题要有价值。要使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没有价值的选题,研究了也是白干,是无用功。杂志编辑看一眼就会丢之一边。高检院、省市院每年都下达一些选题,这就是研究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研究就会有价值。如果主题不正确、不新颖、不实用,研究就没有价值,写出的文章就失败了,或者还未开笔,就注定失败。当今形势发展非常快,要紧跟时势,不要落后。

2、调研文章主题要先行。调研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主题定下来,文章的基本格局就确定了下来。因此,确定主题是十分重要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但是在法学调研文章中,却必须坚持主题先行,检察理论研究文章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主题,就不是一篇好的文章。或者说你的研究就没有意义。所以,要先确定主题,再开始起笔写调研文章。

3、调研文章标题要简明扼要。调研文章的标题是一篇调研文章灵魂和思想的结晶。题目要简明扼要,要能让读者看出你思考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一是不要用漫无边际的标题。在文章的标题上,经常出现什么若干问题研究之类的,这类题目不能让读者看到你到底在研究什么,文章也没有一个中心命题和思想,所以,在撰写调研文章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这类漫无边际的标题。二是不要用很时髦、很花哨的题目。在题目的表达上,还存在一个语言风格的问题,有的人喜欢用那种很时髦、很花哨的题目,而有的则喜欢那种比较朴实的题目,我认为应当是朴实的题目,不能用诗一样的题目。三是不要选自己不熟悉的题目。确定调研文章题目,题目可以是宏观的、综合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的。可以是侦监的,也可以是公诉的,就看你所从事的业务和掌握的资料,总之要从自己所熟悉的检察业务和掌握的材料优势来决定。

4、调研文章标题要直白。不能隐讳。文学作品的主题讲究隐蔽,且越深越好,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感受,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视角得出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是文学作品最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写调研文章,不能这样,让读者去猜,弄不明白,或产生歧义,而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必须要做到这一点,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有些调研文章作者,采用一些隐晦的文字,或者一些华丽的词语作标题,这是不正确的。

5、调研文章标题中心要一以贯之。就是文章从一开始到结尾都要贯彻一个主题,不可改变或跑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篇文章就没有中心,没有主心骨,没有一个基本观点了,文章肯定要枪毙了。

6、调研文章标题用词要准确、精确。题目不能有语法错误,词语不通,或让人产生歧义,有的文章题目很长,这样不好。一定要用词精炼,不要超过15个字。题目不要漫无边际,搞得很花哨。副标题可以用,但要知道副标题作用是限定研究范围或者让读者明白文章的切入点。因此,不要滥用和误用。

7、调研文章中心主题寓意要能用一句话说得出来。文章写完成之后,其中心主题寓意要能够被归纳起来,能够用一句话说得清楚。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展现深刻的理论内涵;实务工作者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化解为简单的操作。体现在案件上,就是把复杂的案件归结为一句话:定罪和量刑,使之与法律适用相当。我们做检察调研文章,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目的是丰富其理论内涵,把道理讲清楚。但这不等于把文章的主题搞复杂,让人看不懂,理解不了。否则就错了。主题一定要简明,理论一定要深厚。写文章要做到长要长得恰如其份,短要短得精悍练达。

(二)把握方向,注重研究的开阔与深入

搞理论研究,如果没有新的观点、思路和方案,人云亦云,那就不能说是好文章。而要做到提出解决问题方向,就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打开思路,深入研究。

1、要从资料入手。广泛收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看就该课题,别人已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哪些观点已经被提出并得到充分论证,哪些观点还有争议或缺陷;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还没有涉猎。要根据这些状况,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以免低层次地重复别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2、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对检察工作中的相关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广泛收集相关案例,从已经发生的案件中寻找带有普遍性、规律性或前瞻性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突破。我们工作在检察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在从事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直接办理和接触各种鲜活的案例,了解检察实践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我们开展检察理论研究的优势。

我们写文章,搞研究,就要注重这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运用,不要像校院一些学者拼命地通过想像去讲一些大道理,别人是没有接触实际的办法,我们却没有去理会我们正在贴近的实际。所以,不要放弃自己的实践优势,去空泛地讲一些大道理。这一点,尤其是新进人员要注意,尽快进行角色转换,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写文章,不要脱离实际去拼凑一些文章。

3、要从实证调查分析入手。我们要大量地进行实证的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围绕问题、案例,讲道理;围绕道理,阐述问题、案例,透过现实引申出深刻的道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证分析得出我们有理、有据的观点、思路和方案,使其更具直观性、真实性和针对性,只要有可能,我们都要有一些客观真实的实际例子,来强化文字观点、思路、方案的真实可靠性和实在的针对性。

(三)把握结构,注重层次的协调与匀称

1、调研文章的整体布局应当四平八稳。一篇好的文章绝对不是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而是应该是保持协调与匀称。每一个问题的研究最好能够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每个问题的论述篇幅最好能大体相当,让读者看出你的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而不是显得凌乱和一头雾水。因此,在一篇文章里,虽然有一个好的题目,也有一个好的观点,语言表达也很流畅,但如果在文章整体布局结构上不协调、不匀称,仍然不能说是一篇好的调研文章。

2、写调研文章要分题,分成几级小标题。在总标题下,一篇大的文章要分成不同级别的小标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一般情况,分为三级标题就行了,分四级题的也很多见。不同的题级,要用不同的题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这样,文章就眉清目秀,井井有条。有些人写作的时候,不作这样的区分,写出来的文章层次混乱,不好理解。这应当改进。要结合实际,该怎样分,就怎样分。但是,既然要分题,就要遵守分题的规则。当然,分成几级题目也是可以变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第一、第二、第三,其

一、其

二、其三,都是可以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都要层次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连自己都不知道要说明和阐明的问题是什么。

3、调研文章各级标题的用语要准确。要记住,每级标题的题目都是这个层次、这个段落的中心意思,用词用语一定要精确。这样就要求,一要作出高度的概括,体现出这个层次、这个段落的真实意思;二要用词用语要准确,不要在标题上出错,否则就是好女脸上一个疤了。

关于结构,我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的通常论述方法。或者说是:“概念、特征、沿革、意义、比较、借鉴、操作、运用”。在很多文章中,都是用的这些结构,尤其是工作研究性的文章用的三段论式的多。例如,检警一体化,这个制度是从外国介绍过来的,就要在介绍沿革中多着笔墨,详细说明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以及借鉴这种制度的好处。再写如何结合我国实情引入这项制度,提出可供我国操作适用的具体办法,构建合符我国的检警一体制度。

二是总论分论方法。如果写一个制度的内容很多,又要介绍总的制度,又要介绍具体的制度内容,这时候,用总论分论的方法写,眉目清楚,一看就明白,写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好。

三是判例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文章结构,比较灵活,总是先从判例和司法解释入手,进行分析,阐释法理,说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办法。如《实践视野下加强与完善检察权初探》一文,通过所办的一系列案件来阐释完善检察权的立案监督、引导侦查、量刑建议、诉讼监督和刑罚的执行监督权。文章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践和理论价值,可读性强,易理解,读者喜欢。

四是综述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都是这种结构方法的运用。第二种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这种结构方法可以按照问题来确定结构,较为灵活。

五是平铺直叙方法。在一篇文章中,要说几个问题,就一一点出来;列一个题,就说明一个问题;再列一个题,再加以说明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极为简单,很好用。如《论检察工作中的“十大关系”》时,就是用的这种结构,十个关系问题平平道来,一一列举,详尽阐述。

第三篇: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浅谈如何写好一篇调研文章

杨 老 师(2015年11月23日)

调研文章是一个通俗的称谓,包括调研报告和调查报告。一般的公务员内部遴选都要求写调研报告,通常都会给出素材,并不要求实地去调查再形成文字材料,也就是说要在三个小时内写完一篇调研报告,只有通过提供的素材完成。因此,如何用好素材、搭建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首先就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调研报告?

一、调研报告的定义: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从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来,通常的调研报告包括三个部分:基本情况、相关规律(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建议情况)。要写好调研报告,就从这三个部分入手。

二、怎么写调研报告:首先,关于大标题的起法。由于考试的时间较短,调研报告又不要求华丽、新颖的辞藻,因此只要简明扼要就行:“关于*******的调研报告”,一目了 然。起了大标题后,就是开头了,也就是所谓的开场白。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譬如“为了进一步加快*****,****组成调研组,通过****方式,对****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有了这段话后,就可以进入正文了。

1.基本情况的写法:基本情况的写法比较简单,是最容易提取的素材,但是也需要注意,基本情况是整个调研报告的开端,也是一个定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情况,才需要接下来的调研,只有针对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才能形成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因此,基本情况不能随便乱写一通,而是要善于从提供的素材里面找出规律,也就是最主要、最核心的情况。在写基本情况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类,不能一大版笼统写下来,最好写个一二三点,突出递增关系,用数据说话,这个很重要。如果说一篇调研报告连一个数据都没有,那肯定得不了高分。有些数据是素材中直接有的,有些则需要自己提炼,譬如增长率、增减率、百分比等等。

2.典型经验(存在问题)的写法:这一块是整个调研报告的重点内容,能从素材中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就直接决定了最后一块建议的提出,因此要有比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说简单点,这一部分内容就是挑别人刺,看人家哪里还存在问题。一般来说,要列举出四个左右的问题,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存在的问题无外乎“****占比还比较低,****氛围还不浓厚,****合力还不强,****制度(体系)还未建立,****平台还未搭建”等等。如果是一篇3000字的调研报告的话,这一部门至少要占到600——800字左右。

3.经验总结(几点建议)的写法:这是整个调研报告的核心部分,一篇调研报告有没有价值,就体现在这一部分内容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严格按照存在的问题提建议,所提的建议一定要比存在的问题多,至少要多一点,这也是办法总比问题多的体现。所提的建议要贴合实际,不能大而化之,切忌空洞、冗杂。一般来说,对策建议要自己针对存在的问题写,但是提供的素材也是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譬如问题中说“****氛围还不浓”,那对策建议就可以说“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氛围”,这一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要斟酌,因为毕竟是应试考试,好的形式绝对会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最后整体的分数就会上去。至于里面的内容,就要靠平常的积累,譬如说强化宣传这一块,你就要知道如何在宣传上下功夫,该用哪些话语来表达,如何用简练、通俗、常用的语言,什么延伸宣传触角啊、利用****载体,在***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等等,这就需要平常多记、多背、多练习。

三、几点总结:写好一篇调研报告绝非朝夕之功,知道调研报告的基本内涵和写作方法只是基础,要写好还得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和扎实的素材积累。毛主席的《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调研文章的范本,除了毛主席自身优秀的文字功底外,更是他连续几个月在农村考察、和老百姓朝夕相处从而发现问题、找出规律的结果。而给你一篇素材,要求在规定时间写出一篇调研报告要求要简单的多,关键是看素材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平常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多阅读,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要善于从素材中提炼观点,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四篇:怎样写好调研报告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

一、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一)要弄清两个概念,即“调查”和“研究”。“调查”和“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具体方式,了解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研究”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这些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归纳与分析,找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深入和发展。没有调查就无从研究;反之,没有研究调查也是无意义的。调查研究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来认识,即二者虽然有先有后,但调查时可以对材料进行初步鉴别和加工,形成初步概念,研究时也可能因为需要而进行补充调查。

(二)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调查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1、调查研究是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增加经验、积累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当然,我们可以从前人或他人已作过的调查,研究出来的知识中了解客观世界、外部事物,但对新出现东西的了解、新知识的取得、开创性工作成效的总结等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是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领导要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决策,首先要了解与此问题相关的全部情况,如法律法规、政策界限、基层实际情况、推行难易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等都要了解详尽的情况。否则,就可能出现决策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重大问题、失职渎职。

3、调查研究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取 教训、改进工作的有效方法。

(三)调查研究的程序。调查研究一般由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三个步骤组成:

1、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明确目的,即要明确调查研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果题目是领导交办的,首先要弄清领导的意图;如果是自选的题目,要考虑这个题目是干什么用的。只有目的十分明确,并围绕目的把调查事项做具体规定,才能迅速准确地收到调查效果。二是初步研究。在明确调查目的之后,就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有关被调查对象的理论、政策、法律,一些现成的材料。然后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初步的研究,初步把握解决问题的所在,了解哪些材料已经比较充分,哪些材料尚需补充。三是拟定题纲。调查之前,一定要拟定调查题纲,以便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调查题纲的内容大致有:①调查的目的;②调查的项目和重点;③调查的要求;④调查的范围、对象;⑤调查的步骤和具体安排;⑥调查的方式、方法;⑦调查组的分工;⑧调查中的注意事项;⑨调查中如需要用表格或图表说明的,还要制定调查表格,并对图表样式作出规定。

2、调查阶段。调查的结论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要做到正确的调查,调查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凭主观意志,从局部角度下结论。按图索骥地搞调查,必然得不出正确结论;完全按领导意图或照搬本本,也必定有害。调查者要敢于反映实际情况,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定要用发展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不能用一成不变、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调查对象,这样就不能正确地进行调查。一定要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善于从整体中推出事物的普遍联系,寻找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单一的就事论事、原始的演绎归纳也无法正确地进行调查。

3、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要对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加工、演绎归纳,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分析与综合,找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是去伪存真。在调查中收获的大量材料中,由于有些提供者提供的材料并非第一手材料,或提供者提供的情况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导致提供的材料真假难分,所以对材料的审核、补充、寻找佐证就十分重要。一定要掌握真实、客观的材料,剔除不客观、不公正的材料,还要注意多作些比较,如正反意见的比较,现在与过去情况的比较,纵向资料的比较,横向数据的比较等。二是整理加工。经过去伪存真辩别的材料,还仅仅是一些有待加工整理的“原料”,研究的过程就是对”原料”整理加工的过程。整理加工的关键是统一标准。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对“原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摘要分类。即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有用的(即经过去伪存真、整理加工后的)材料,进行粗略的分类和摘要。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理清头绪,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摘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最有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作一次大的整理和取舍。四是制作”备件”。在收集来的大量材料中,有些统计数字和资料,不可能完全在调查报告中写出来,但缺少又往往难以说明问题。因此,就需要制成一些统计表或图形,附录在调查报告之后,以便查阅。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1、普遍调查。即对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规定议题的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第三产业普查、污染源普查等。

2、重点调查。即选定一个较小的范围进行某一专题的深入调查。如对 农民工情况的调查就属于此类调查。

3、抽样调查。它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出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由此推知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如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统计调查等。

4、典型调查。这是一种运用较多的调查方法。它是指在被调查的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毛主席说的“解剖麻雀”就属于这种调查。

5、综合调查。是指运用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如一个地方制定发展规划,就必须进行宏观的多方面的调查。

(五)调查研究的具体形式

1、个别调查。个别调查是调查者通过和被调查者进行个别交谈来调查情况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所取得的结果仅限于提供参考,它只能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一定线索。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都应通过其它渠道证实才能使用。

2、开座谈会。一类是专题性的座谈会,要求同一类型的人参加;另一类是综合性的座谈会,这类座谈会往往是多方面人员参加。开好座谈会,首先是要选择好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如与会对象要熟悉情况,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事先让与会人员知道调查的目的内容,以便做好准备。座谈会人数以五六、七八人为宜。开好座谈会还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因对象而异,引起话题;二是调查人员既要甘当”小学生”,又要善于引导,即是说在座谈中既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思路,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与会者顺着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座谈;三是调查人员要善于询问,即是说通过询问取得你想要掌握的情况,又不要使对方难堪。

3、收集资料。这是说搞好调查研究,单纯靠某项调查是不够的,更重 要的是在于平时经常性的收集、掌握大量资料。因此,一方面,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书面材料,并分门别类地搞好剪贴备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广泛地收集重点之外各种书面资料。

4、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用卷面形式提出一些固定问题让被调查者填写的一种调查方式。

5、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运用统计原理,收集资料并加工分析的调查方式。在现代调查中大量使用问卷调查和统计调查的具体方式,尤其是在定量分析中统计调查有着任何调查都替代不了的作用。

6、通信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听证调查。

通信调查。将有关调查问题通过信函寄给调查对象,由其回答后再用信函寄给调查者。此外有些出版社、杂志社常随书刊发出调查表,由读者填写后,免费寄回出版社、杂志社,也属于通信调查。

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指用打电话给调查对象的方式,对某些问题听取被调查者的看法。

网络调查。网络调查是指把要调查的问题发到网络上,由被调查者发表意见。

听证调查。听证调查即由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组成的听证委员会,对特定的问题,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以上是我综合有关书籍和文章中介绍的关于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其实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我认为还是毛主席。毛主席在《关于农村调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一文中,对为什么要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怎样开调查会、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如何收集和整理材料、怎样使对方说真话等都做了非常精 辟的概括,大家应该认真看一看。

结合自己搞调查研究的体会,我认为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来讲,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一是选好调研题目。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的题目一般是由领导交付的;也有自选的题目。自选题目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向某些领导或领导机关反映某些问题而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调研报告;二是为了对某一或某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而进行调查研究。什么是调研题目,就是说这次调研你要了解哪个方面的情况,了解这些是准备干什么用的,一定要做到事先心中有数。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那么,你的调查研究工作和调研报告肯定搞不好。因为,只有方向明确或者说目的明确,才能顺着这个方向去收集资料、掌握情况,一步一步达到目的。还因为,由于调查报告的用途不同,如提交给上级领导、上级部门决策参考用,或者因为自己对某一问题有兴趣、有研究而用于在内部讨论用或在报刊上发表用,在进行调查时以及撰写调研报告时,还是有区别的。如提供给领导决策参考,所用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所提建议一定不能违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如内部讨论或公开发表则可以相对多用些专业术语,有些建议与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时,可以提出修改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议等。怎样选好调研题目,应注意两点:一是题目尽量不要太大。题目太大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材料不容易收集;受个人知识、经历等方面的限制,难出精品;文章篇幅可能太长等。二是要尽可能选自己相对了解情况比较多的方面的题目。如果没有一定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对情况的一定了解,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份有水平的调研成果是很难的。

二是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占有有关资料。调查研究的最终结果为调查 报告,调查报告的形成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所以占有资料是搞好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最基础的工作。离开了这点,所谓的调查研究是空的,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不可能有多少参考价值。收集、占有资料的途径大体上有六个方面:①国家、省有关的法规政策,市、县党委、政府的规范性文件;②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讲话;③统计部门、专业部门的统计资料、规划资料;④书籍、报刊、网络中有关资料;⑤问卷调查资料;⑥被调查者提供的有关资料等。

三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概括、分析。前面有关部分对此已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最后,就是撰写调查报告了。

二、如何起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综合反映调查实事并对实事作出分析,提出看法的一种准公文文种。也有人认为调查报告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报道形式。还有人认为,调查报告往往是总结某方面的经验,与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总结文种比较接近。我比较赞成第一种看法,之所以说它是一种公文文种,是因为现在公文中出现的调查报告很多,之所以说它是准公文文种是因为正式公文文中并没有把其列为一种。

调查报告又称“调查”、”调查记”、"考察”等。调查报告尽管冠以报告,但与公文中以上行文名义出现的报告并非一回事。第一,报告等公文,只能用于处理公务,而调查报告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它既可以处理公务,又可以用于一般民事,甚至一些私人琐事。故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但除了允许转载而外,一般报告只以公文形式出现,是不见报的。第二,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实践的产物,没有调查研究活动就 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调查报告;报告不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活动,可以综合其它材料或其它意志起草而成。第三,报告体现的是机关团体的意志,故落款必须是机关团体单位的名称,调查报告因为不是正式公文,故其落款大多是私人的姓名,或某几个人的姓名,或某调查组。

调查报告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又可划分成许多类型。例如,按调查报告的内容性质分,可以分为情况经验性调查报告和揭露性调查报告两种;按调查报告内容的时间概念分,可以分为历史问题调查报告和现实情况调查报告两种;按调查报告内容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无论何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其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既然是调查报告,就应当首先将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说清楚。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分层次来写。第二,对调查情况的分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吸取经验、接受教训或指导以后的工作,因而调查必须有分析。根据内容的需要,分析可详可略,经验性调查报告,分析可简单些;揭露性调查报告或综合分析报告的分析部分就应当作为重点,多费些笔墨。

为了增加调查报告的层次性,使阅读者便于了解情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起草调查报告时,在调查报告布局上通常分三个问题来处理:第一,是调查的基本情况。第二,根据调查报告的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的分析。如经验性调研报告,要分析被调查对象的做法,为什么能形成经验;揭露性调查报告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等。第三,在情况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如推广经验的建议,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的建议等。

调查报告的写法应以叙为主,夹叙夹议,也就是摆实事,讲道理。调 查报告要写得生动一些。调查报告写得生动有三个要素:一是材料形式上不拘一格,二是材料形象具体,三是适当运用一些群众的语言。文字要简,篇幅要短。篇幅太长,容易使读者生厌,会埋没调查结果。

在起草调查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一定要坚持用实事说话,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不能凭主观意志说话,不能光看领导的眼色、意图行事,更不能背鞋找脚、削足适履,更不能说假话、说瞎话。要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之后。不论是查摆情况、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都应如此。

2、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主,综合运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如横向对比法、纵向对比法、引证法、类比分析法、经验分析法等。

3、凡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应注明出处,包括书籍、报刊的出版社、出版年月日、版别、页码、作者姓名等等,可以在文内注明出处,也可以在文后附注出处。

4、使用文字、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等,均应按国家公布的法定标准执行。

综上所述,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和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我认为关键要抓好四个问题:一是选好选准调查研究题目;二是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三是对占有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研究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四是详略得当,布局好、起草好、修改好调查报告。

第五篇:怎样写好理论研讨文章

怎样写好理论研讨文章

理论性的理论研讨文章的写法各有千秋,它是论文的延伸和升华,但归根结底,包括以下三点:

一、要有一定的理论涵养,要能引出一定名人名言、经典名著和有影响力的来源出处;

二、要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个人观点,文章有个性特点;

三、要浅出深入,要能切合时代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夹叙夹议中实现升华。

一、理论研讨类文章的性质和特点。

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

理论文章具有“四性”: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论性和逻辑性:理论文章要“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这就是它的逻辑性。

二、理论研讨类文章写作的规律和要求。一是文章选题选准。

写文章,选准主题是第一位的事情。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当然,确定文章的主题并不难。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

第一点,从实践中发掘主题。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实践、离群众太远。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写得再好,群众也懒得理会。这就要求理论文章要接触实际,要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达到指导工作、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的目的。

选题的具体标准为新、小、实。新是观点新、角度新,不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新材料证明旧观点;小是切口小、题材小,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实是朴实、实际、有实践意义,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第二点,拟定精练的标题。所谓好题目,既要问题抓得准,又要文字表述讲究,力求准确、精练、鲜明、有特点。另外,文章正文里的小标题,也是有讲究的。文字不宜过长,尽量短促有力、对仗工整,让人看上去美观,读起来上口,记起来容易,又浓缩精华。这就需要我们多揣摩、反复吟酝。

二是材料收集要精。

材料是作者为了撰写目的而搜集或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事实或论据,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

一般通过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日常学习和生活体验积累来获得。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围绕理论文章的主题来搜集材料,然后,再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刊三种。需要注意的是,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辨析资料的真实性、新颖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逐步形成深刻认识和自己的观点。

三是谋篇布局要巧。

第一点,构思要灵巧。通俗地讲,写理论文章,一般自己心里要“跳三下”才动笔。第一跳是碰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引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心里跳了一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第二跳,是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悟出一些道理,想给人以启示;第三跳,是在前两跳的基础上,再跳一下,跳出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脸面,没有好脸面,谁都不想多看一眼。

第二点,结构要精巧,一般说来,理论文章的有序结构就是要把导论、正论和结论及逻辑关系内在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之所以有序,是因为它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的认识秩序。其中,导论是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出正论,正论是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通过论证或反驳,一层一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提示问题的实质和症结所在。结论是解决问题,是正论的自然持续,是论证过后的论断、即结论。文章的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上下文之间、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连贯,前后呼应,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有条理。

第三点,首尾要技巧。开头要短,要尽快破题。从作者角度考虑,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能确定基调,提携文意。从读者角度考虑,则要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结尾一般要自然有力。从作者角度说,好的结尾是全文发展的一个必然归结,它对全面深刻地展现文本思想至关重要。有总结全文式结尾、留有余韵式结尾、展望未来式结尾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是语言表达要实。

准确、简明、通俗,也应该是理论文章的特征。将理论观点与实际材料紧密结合,既有浓重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思辨力量,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

第一点,语言大众化。要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非努力学习群众语言不可。

第二点,善用比喻和典故。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有着连接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功能。只要运用得当,就会在瞬间捅破这层“窗户纸”,架起沟通的“桥梁”,既通俗易懂,又增加文采。

第三点,力求简洁明了。我们写理论文章,也要善于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规律,力争多用简洁、明了、概括的语言,教给群众深刻复杂的道理。郑板桥有一首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写理论文章也要追求这个简练之美。

不能把理论文章写成工作总结或典型交流材料。我们可以在工作总结和典型材料中提炼归纳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新的认识和看法,并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事例作为论据去映证它。所以我们的理论文章可以介于总结材料和论文之间,侧重一个方面,能给人以启示就行。

三、理论研讨类文章写作对作者的要求。

想要把文章写好,写文章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弄懂弄透。只有在理解上深入,才能做到在表达上浅出。很难想象,作者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还能在理论上去说服别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想不透彻不说、说不清楚不写、人云亦云的文章不做。

下载怎样写好调研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写好调研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好理论文章(共5则)

    怎样写好理论文章 一、理论文章的性质和特点。 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

    hg怎样写好调研报告

    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麻章调研活动参考材料 怎样写好调研报告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怎样写好调研报告则是一个将行为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相......

    如何写好税收信息化调研文章

    如何写好税收信息化调研文章吴向阳调研文章难写,税收调研文章更难写,税收信息化调研文章更是难中之难。除了一般调研文章的题内功夫和题外功夫外,税收信息化调研还必须有相应的......

    “笔杆子”必读: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笔杆子”必读: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7日 01:46 | 来源:共产党员网 调研文章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并......

    怎样为领导写好文章(范文模版)

    怎样为领导写好文章 一、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怎样写好调研报告则是一个将行为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相结合、相统一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分析、判断、推理......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

    怎样写好采访报道

    怎样写好采访报道 2008年04月19日 星期六 下午 07:42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