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怪谈影评
这是1817年,在美国田纳西州亚当士小镇的农夫家庭里接连发生的一系列的怪事。
一只形状古怪的狗在夜里突然出现在农夫房外的田里,主人约翰·贝尔开枪击中了它,但狗的尸体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天后,怪鸟又出现在房外的树上,贝尔再次开枪,怪鸟似乎掉了下来,可是同样的再次消失。
当天晚上,这个家庭的房子里开始出现各种奇怪的声音,却无论如何找不到声音的源头。事情很快变得越发不可收拾,恶灵开始出现在贝尔家中。贝尔的小女儿贝西被恶灵附体,甚至被扯到半空中折磨,而贝尔夫妇却无计可施。
消息很快传开,附近的驱魔师和传教士等纷纷来到贝尔家为他们驱赶恶灵。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在半夜连滚带爬得逃离了这里。
到后来,这起事件惊动了美国的将军安德鲁·杰克逊,后来的美国总统。他自信不畏惧邪灵,就在夜里呆在贝尔家想查明真相。结果跟其他人一样,很快便落荒而逃。他在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情时说:“我宁愿独自面对整支敌人的军队,也不愿意在贝尔家的房子里呆上一夜。”也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这次事件被司法部记录并封存了下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政府承认的灵异事件。
事件的真相至今无人知晓,恶灵为什么会出现在贝尔家,为什么会缠上贝尔的小女儿都是个迷。只是有人猜测:是约翰·贝尔的邻居凯特·巴兹招来了恶灵报负贝尔一家。凯特·巴兹一直被公认为女巫,她因为生意上的事情与贝尔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不过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贝尔一家饱受恶灵的折磨,最终导致约翰·贝尔报病身亡(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但恶灵的事情没有结束,有传言说恶灵立下诅咒,七年后还会回来复仇。直到今天,这个小镇仍有着恶灵回来索命的传言。《美国怪谈》就是根据这起事件改编,人物和故事都直接取材历史记录。当然,观众很难满足于看到一个迷,却找不到答案,于是编剧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猜测。探讨这个猜测是否符合历史的真相并没有意义,高明之处在于经过这样的改编,影片由一部单纯“恶灵附身”套路的恐怖片转变为了带着恐怖色彩的伦理片。当然,我觉得片子的恐怖气息并不浓重,突然冒出的白衣女鬼怎么看都像是贞子她妹,无形的恶灵跟突然冒出的怪狗也并没什么新意,都是好莱坞用滥的桥段。倒是很多细节很费心思。农妇半夜起床听到的声音,贝西受恶灵折磨时的样子,邻居送来的粘血的睡衣,以及恶灵的那句“You know the truth”都暗示了事情的真相。可惜的是真相往往是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贝尔一家人都有意无意得将直相从记忆中俺盖,幻想出别的场景来掩饰自己的所见。可惜事情造成的创伤却无法抹去,悲剧已经注定。
我觉得影片中故事里套故事的手法显得有些多余,将开头和结尾切掉并不会影响影片。悲剧再次发生,难免让人觉得这家人天生就是乱伦的嗜好,甚至会怀疑美国父母侵犯子女的情况是否普遍存在。在这里不由想起了《换子疑云》中那个杀小孩的变态,据说此人是父女乱伦的产物,从小还受到父、母(姐)、外婆的性侵犯。。
另外,蕾切尔·哈伍德实在是太美了,口水啊!从《彼德·潘》《美国怪谈》到《香水》,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天使走来(上一个是《美国往事》中的詹妮弗·康纳利)。呃,原谅我,抒情了点 女孩被父亲强暴了,女孩的童贞如同鬼一样,进行报复.结尾最后又一个小女孩被父亲接走,预示着他的父亲回强暴他.片子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美国梦魇,被强暴就如同梦一样,女孩不愿记起,所以就不记得了.电影有些地方故弄玄虚,主题就是报复父亲,用灵异的手发来表现.那些女孩痛苦的画面,是父亲强暴的画面,只是导演把父亲藏在后面,不表现,就好似被鬼上身,鬼在欺负她一样
其他
如今的大银幕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女巫:黑山林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布莱尔女巫,哈里·波特世界中精通魔法的各位女士,让纳尼亚大陆上的人民享尽“风花雪月”的白女巫……想必这些有形无形的女巫形象都已深入人心,那今天的主角贝尔女巫又是如何让观众记住她的呢?
这个女巫与以上提到的又有不同,她所擅长的把戏是诅咒,以恶灵的力量戏弄甚至杀死自己的仇人。你喜欢《驱魔人》或是《小岛惊魂》吗?那么《美国怪谈》对你来说是一个不
错的选择。但如果你试图在片中看到血腥场面或是找到令人呕吐的器官展示,那还是不要走进电影院了。《美国怪谈》中的两位家长来头不小……
导演科特尼·所罗门是导奇幻电影出身,代表作《龙与地下城》。对于自己的第一部恐怖片处女作显然下了相当大的力气,虽然恐怖片的主角不是演员,但还是花重金请来了重量级的演员。老约翰的饰演者唐纳德·萨瑟兰,已经出演过100多部电影,当年混迹于电视剧届的时候就已经是艾美奖和金球奖双料影帝。这位花白胡子的气质老头如今已经76高龄,却依旧频繁出没于各大片场,给大牌影星们当当绿叶啥的,比如在《冷山》里给妮可·基德曼当老爸之类。他的儿子基夫·萨瑟兰如今也打入了电影界,他主演的影片《疑云风暴》也在4月19号上映,银幕上的“父子PK”即将拉开战幕。
老戏骨2号茜茜·斯派塞克,是80年代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女影星之一,原本想做歌手的她,在演 艺道路上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6次奥斯卡提名和一次封后,3座金球奖,还有无数的影评人协会奖项,茜茜·斯派塞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演技派女星。这次饰演在恐怖来袭之后无助的母亲,她收放自如的演技给本片增添了不少亮色。吓人的剧本,恐怖的氛围,加上演技精湛的主角,《美国怪谈》绝对是《寂静岭》之后,又一部令人期待的恐怖片。《美国怪谈》据说是根据真是事件改变,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灵异杀人事件。看了半个小时,依然无法吸引我的注意力,虽然看在中间屋里的门不知道怎么开了,并且还有股嗖嗖的凉风,按照第六感来说就是有那个什么在身边,可是根本无法吓住人,当时就想,这个属于看完就删掉的电影,然后心里对好莱坞骗人的本事又多了一份“崇拜”,拿真人真事当噱头,真要有这件事,那也太对不起死去的人啦。
出于看电影的基本原则,依然要看完。好在电影并不长,不到一个半小时,到快要结束的时候,谜底终于解开,鬼的确是鬼,而人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人,最后由装神弄鬼,笔头一挥,直接转到家庭伦理道德上,而这最后的一转,使这部怪谈电影由一部鬼片,变为伦理片,同时这一挥,也挽救了好莱坞的名声,甚至呼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部比较有新意的鬼电影,而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用心良苦啊,伦理道德加上恶鬼缠身,这种组合才算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电影最有新意的地方就是谁都没有想到鬼是从被鬼缠着的人心里分离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鬼就是本人。不由想起中国的老话,魔由心生。小女孩因为受到父亲的强奸,心理受到伤害,可以说已经算是死亡了,而这个“鬼”就是由“死去”的心分离出来的。说道这里,感觉电影的创意还是换汤不换药,这其实不就是所谓的人格分裂吗?因为受到刺激,产生多重人格?再次向好莱坞致敬,原来好莱坞也一直遵守着“一鸡多吃”的基本原则,人格分裂不流行了,我就玩人鬼分裂。
电影同时反映了家庭道德规范,这同时也是电影值得一看的地方。其实在正常来讲,父亲对女儿的爱,母亲对儿子的爱,如果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恋子女情节。这也是为什么当父亲的会对女儿的男朋友产生敌意,总感觉男朋友是想要把女儿从自己的身边抢走。但是在西方国家,处于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很多人其实已经超越了对于自己子女的爱,而变换成为一种极端的行为,于是就会出现强奸自己女儿的事情了。而这部电影直到最后,才让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时电影中母亲的角色,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保守,忍耐,遵从,一些旧时代女性的“优点”,到了最后在沉默中爆发了,看着自己的女儿毒死自己的丈夫。同样也是到了最后,才知道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鬼片,同时,也起了一种警世以及呼唤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把电影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由商业鬼片,上升到伦理道德电影的层次。
虽说好莱坞越来越鬼了,也知道了纯粹的鬼电影没有市场了,所以这部电影的出现也算是给鬼电影开辟了新的市场,就象是the others跟风sixth一样,闹鬼也变得厚道了,留给大家一些思考的空间。
本片开始是发生在现代的事情, 一个女孩从恶梦中醒来, 她母亲安慰她, 让她准备好, 她父亲要来接她, 可以看出, 她父母是离婚了的.然后母亲发现了那部手稿, 开始阅读, 作者在手稿开篇就说, 本来是希望这篇手稿永远尘封的,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 那么就认为你是遇到了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 才会阅读本书, 这本手稿会拯救你的生命.于是镜头拉回到1817年的美国田纳西州红河.John Bell是当地的著名人士, 对教会也有很大帮助, 但是他却因为和Kate Batts的纠纷(起因是他对土地收取高额利息, 欺骗了Kate, 也违反了教会法律), 被Kate Batts一顿臭骂, 然后告诉他说, 诅咒他, 诅咒他家, 还让他看好自己的漂亮女儿.然后, 灵异事件就开始发生了.John Bell夜里在外面发现怪狼, 女儿Betsy却被恶灵纠缠, 这时候的表现, 你很容易想起“驱魔人”的情节.一家人实在没有办法, 神父驱魔也没有成功, 就求助于学校的老师, 老师是信仰科学的, 他希望能用科学来解释一切.但是没有任何效果.恶灵从开始的无声无息, 开始变得慢慢开始说话, 在Lucy Bell(就是贝尔夫人)耳边说“You know the truth”(你知道真相), 在Betsy的耳边说“Remember”(记住)后来大家看到沾着Betsy血迹的睡衣, 而黑人女仆的话, 更让人以为Kate就是所谓的“女巫”, 用Betsy的血才能够下毒咒.Betsy的一个幻觉, 也不算是幻觉, 就是她总看到一个小女孩, 长发遮面, 看不清是谁.到最后, John去了Kate家, 求她放过自己的家人, Kate说, 我从来没有对你家下咒, 对你家人下咒的就是你自己.这时候, 灵光闪现, Lucy(贝尔夫人)突然记起了她在Betsy卧室看到的情景, 就是自己的丈夫John Bell从Betsy身上爬起来.她当时看到的时候, 受到极大冲击, 所以头脑里屏蔽了这一幕画面, 而以所谓恶灵代替, 但是一直处在昏迷状态的Betsy, 不能面对自己被亲生父亲强奸的事实,(她的染血的衣服, 就是她父亲拿走的, 上面就是处女之血.美国很多年轻人看不懂, 真是可以理解), 所以把自己囚禁在头脑里, 但是却释放了另一个自我, 表现为“恶灵”, 想唤醒自己, 所以才说Remember, 想唤醒她的妈妈, 所以才说You know the truth.这个恶灵, 充满了女孩的怨念, 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都有怨恨.所以最后终于唤醒了母亲, 唤醒了自己,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 于是给自己的父亲喂下了毒药, 她的妈妈就在旁边看着, 没有阻止.Betsy的真正自我苏醒了, 她也看到了那个长发遮面的小女孩, 原来就是她自己, 是她万念俱灰时候的行尸走肉般的自我, 这一切都为了让她自己真正醒来, 勇敢面对自己的禽兽父亲.镜头又拉回到现在, 这家人就是Bell的后代, 还记得开头那照片吗? 现在的女孩刚被父亲接走, 母亲在家突然看到了Betsy的幽灵影像, 她突然明白自己的女儿不是在做恶梦, 她的一切就和当年Betsy遇到的一样, 也是在逃避自己, 因为她也被自己的父亲强奸了.所以母亲才发疯一样跑了出去, 想拦住已经远去的车..《美国怪谈》据说是根据真是事件改变,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灵异杀人事件。
看了半个小时,依然无法吸引我的注意力,虽然看在中间屋里的门不知道怎么开了,并且还有股嗖嗖的凉风,按照第六感来说就是有那个什么在身边,可是根本无法吓住人,当时就想,这个属于看完就删掉的电影,然后心里对好莱坞骗人的本事又多了一份“崇拜”,拿真人真事当噱头,真要有这件事,那也太对不起死去的人啦。
出于看电影的基本原则,依然要看完。好在电影并不长,不到一个半小时,到快要结束的时候,谜底终于解开,鬼的确是鬼,而人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人,最后由装神弄鬼,笔头一挥,直接转到家庭伦理道德上,而这最后的一转,使这部怪谈电影由一部鬼片,变为伦理片,同时这一挥,也挽救了好莱坞的名声,甚至呼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部比较有新意的鬼电影,而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用心良苦啊,伦理道德加上恶鬼缠身,这种组合才算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电影最有新意的地方就是谁都没有想到鬼是从被鬼缠着的人心里分离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鬼就是本人。不由想起中国的老话,魔由心生。小女孩因为受到父亲的强奸,心理受到伤害,可以说已经算是死亡了,而这个“鬼”就是由“死去”的心分离出来的。说道这里,感觉电影的创意还是换汤不换药,这其实不就是所谓的人格分裂吗?因为受到刺激,产生多重人格?再次向好莱坞致敬,原来好莱坞也一直遵守着“一鸡多吃”的基本原则,人格分裂不流行了,我就玩人鬼分裂。
电影同时反映了家庭道德规范,这同时也是电影值得一看的地方。其实在正常来讲,父亲对女儿的爱,母亲对儿子的爱,如果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恋子女情节。这也是为什么当父亲的会对女儿的男朋友产生敌意,总感觉男朋友是想要把女儿从自己的身边抢走。但是在西方国家,处于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很多人其实已经超越了对于自己子女的爱,而变换成为一种极端的行为,于是就会出现强奸自己女儿的事情了。而这部电影直到最后,才让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时电影中母亲的角色,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保守,忍耐,遵从,一些旧时代女性的“优点”,到了最后在沉默中爆发了,看着自己的女儿毒死自己的丈夫。同样也是到了最后,才知道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鬼片,同时,也起了一种警世以及呼唤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把电影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由商业鬼片,上升到伦理道德电影的层次。
虽说好莱坞越来越鬼了,也知道了纯粹的鬼电影没有市场了,所以这部电影的出现也算是给鬼电影开辟了新的市场,就象是the others跟风sixth一样,闹鬼也变得厚道了,留给大家一些思考的空间。
这部打着恐怖片的影片毋宁说是一步披着灵异外衣的悲剧。它象是暗红的花朵盛开在灰色的天地,唯美、诗意,却又充满痛苦和悲伤。
在有关这部影片的说明中,都不忘提及这是一件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并且这也是美国历史唯一一起官方承认的冤魂索命致人死亡的事件。尽管这个事件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但我们仍应该将眼光投向影片。很多人说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不知所云。其实在影片的后段已经使用较为间接的方式为我们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父亲对女儿犯下可怕的罪行,身心遭受巨创的女儿灵魂的一部分死亡而变为幽灵,要对父亲进行报复。所以,我们在影片里,只看到幽灵伤害和摧残父亲和女儿,其他人虽然经受恐惧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有人问,为什么幽灵报复父亲却要伤害自己?其实我们有没有仔细看,幽灵对于女儿的伤害都是在重演父亲的,她向人们倾诉自己的痛苦。
影片的气氛营造的很好,不到最后关口,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一旦迷题解开,不禁悲从中来:
原来如此。
本片最令人恐怖之处便是,这是一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恐怖影片,而作为改编原材料的这个田纳西的案件,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起官方承认的冤鬼索命致人死亡的案件,至今市面上已经有超过二十本书专门描述此事。并且至今,发生惨案的小镇上的居民还生活在恐怖的阴影当中,居民们都担心怪事会再次重演。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得到美国如此严谨的法律体系承认的鬼魂杀人案……
起初我以为上述介绍文字只是一个噱头,而且本片的北美票房也不甚理想,想来应该是拍的比较烂。长期以来一直对美国的恐怖片不以为然,觉得其特技滥用,过于血腥,纯粹靠恐怖的怪物形象来吓人,恶心大过恐怖,跟日本的着重心理恐惧的片子不好比。可是,看完本片之后,我真的被吓到了!我发现好莱坞也学会拍这种心理恐怖片了!想来好莱坞一定从“午夜凶铃”,“咒怨”等片子中学了不少伎俩。本片没有像大多数美国恐怖片一样直接刻画怨灵的形象如何如何恐怖,而是通过其凄厉的叫声,其他人惊恐的表情,女主角痛苦的挣扎来表现其恐怖的一面,这正抓住了人类恐怖的根源——未知。当你知道你周围有一个怨灵,但是你又看不见摸不到它,你不知道它何时来何时去,不知道它想干什么,这才是最恐怖的。影片的最后,编剧和导演为这个历史上并没有合理解释的事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也是恐怖电影的通病了,一定要让观众看个明白。在我看来,这纯属画蛇添足,用宣传中的“至今,发生惨案的小镇上的居民还生活在恐怖的阴影当中”来作结尾显然更震撼。
一直比较喜欢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故事本身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只是改编成功的影片不多。影片以追溯的手法来解释现代贝尔家的女儿怪异行为和遭到不明生物攻击的原因。
贝尔家最小的女儿Betsy,非常漂亮和单纯,就像落在人间的天使一般,她安静又圣洁,带着淡淡的忧郁看着小伙伴们在不远处玩耍。原本挺美好的画面,但她的父亲John Bell出现后,影片的基调就变了。从人物形象上看,这位父亲以上了年纪,且满脸的沧桑和皱纹,让人看了有些不太舒服。再看看Lucy(贝尔夫人),不好看但较为本分的典型田纳西州农村妇女的外形,很难想象这样的父母可以生出Betsy这样美丽的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歹竹出好笋吗?
其实看过影片的人大都已经知道,Betsy之所以会受到恶灵的攻击,源自于他父亲违背道德伦理,QJ了自己的女儿。Betsy痛苦但又无法提出控诉,有谁会相信父亲QJ女儿呢?母亲作为见证人,也因看到那事件的发生,选择性的不愿想起此事。所以Betsy将自己的怨念化做恶灵,不断的攻击自己。
Betsy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对于恶灵的袭击对象为什么是Betsy,我一直不能理解。如果说美貌就
是她唯一的过错,那生养的父母就是始作俑者,冤有头债有主,按道理都不应该让Betsy遭受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值得欣慰的是,学校的男老师一直在保护她,或许是Betsy的美丽吸引了她,或许是Betsy遭受的痛苦是他怜悯,又或许是Lucy(贝尔夫人)苦苦的哀求,求他带着Betsy离开着个家。离开也许是逃避最差的方式。但Betsy自己创造的恶灵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她呢,只有罪恶的源头毁灭才能化解。看到Betsy给她父亲喂食毒药的Lucy(贝尔夫人),一脸的冷漠和茫然,John Bell的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Betsy嫁给了那位男老师。这是往事追溯的结束,但现代中的贝尔家的女儿,也遭受到同样的伤害。开片出现的母亲,看完这本记事后,追了出去,至于她有没有成功阻止她女儿随他父亲开车离去,就不得而知了~~~之前看了故事简介,觉得这个故事确实是灰常好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乱伦,关于报复,甚至有一点救赎的味道的故事。再看看演出阵容,从大腕到嘉丽到蕾切尔哈伍德。相当之期待。
看后却无比的失望。整个片子我感觉就是装神弄鬼。
导演莫名其妙的吧故事讲得极其隐晦,电影最后的几个闪回完全没有说清楚事,而且谁知道床上有几滴血就意味着乱伦?到最后仍然有很多人完全没有看懂父亲强奸了女儿这一故事主线(P;S一个电影连主线都没说清楚……。)这让我非常郁闷。女儿的心魔出来自己折磨自己也颇为牵强……怎么不去折磨父亲,难道就是因为懦弱?既然是鬼,那还怕什么?
本来还勉强说得通,但片子在于还打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旗帜……感觉完全不可信。
看起来就是一场装神弄鬼的闹剧,类似于我们的跳大神。
整个叙事也颇为平淡。90多分钟的片子,感觉没有在行进,到了电影中段就成了女儿自我折磨的无限重复。一遍又一遍,一遍再一遍……昏昏欲睡。
现在很多导演都不满足于拍以个简单的恐怖片,总想为恐怖片增加多一点的内涵。也有《灵异孤儿院》这样的佳作出现。但是吧,还是先把恐怖拍好,再想其他为好。
1818年的田纳西州,小镇上的平静生活正在被打破。先是小镇农场四周出现奇怪的声音,然后是一只长着黄色眼睛的神秘黑狼。事件的焦点逐渐集中在了小镇里颇有名望的贝尔一家。他们卧房里的床垫开始莫名其妙地剧烈抖动,地板开裂。接着一个鬼魂附身到了贝尔家最小的女儿贝特西身上,她做出一系列反常的举动,还预言她的父亲约翰贝尔将在一年内死亡。面对家中发生的恐怖的巨变,贝尔太太焦急万分,请来鲍威尔教授调查此事,但无神论者鲍威尔坚信鬼魂之说只是无稽之谈。古怪的事情依旧在继续发生,老约翰的病情越来越重,这时候,鬼魂对一家人宣布,杀戮即将开始……我不是心理学家,无力对乱伦问题做出符合心理学理论的剖析(当然心理学是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也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从电影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恐怖片”乃是完全基于观众的心理反映效果来说的,不管你的题材内容选取什么范围,只要是以引起观众产生心理恐惧为主要目的、或者说客观上达到了这个效果的影片,就都可以用“恐怖片”来称呼之。而按照最广为流传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俄底浦斯情结”这样的心理纠结几乎是原罪式的蛰伏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所以,有不少恐怖片拿着乱伦这个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隐秘伤疤说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看来,《美国怪谈》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自己:开头紧张的音乐,惊悚的梦境,在正式开始时,那些秦松欢快的镜头,在开诶女孩的特写中,就是以父亲的视角拍的,也就暗示了父亲对女孩的一直以来纯在的邪念,开头狼的出现,与传言如出一辙。雾蒙蒙的夜色安排,女孩睡觉时,镜头的逐渐拉近,阴森的配音,在学校荡秋千时,缓慢的镜头,偏灰色的画面,沉闷的音响,压抑。被子被掀起,是暗示父亲对女儿施暴。祷告时,祷告词语速加快,情节逐渐紧张,雨夜所发生的,其实是女孩本施暴当晚的再现,黑白与彩色镜头的交替,紧张的情节,书页翻到记住,是要女孩记住当时父亲的禽兽所谓,在凯特送来得附中,女孩衣服上的学其实是精血,梦中教授(鲍威尔)带贝西离开家时,房间黑白与彩色镜头的交替,镜头的快速移动以及音乐节奏的加快,都是情节更加紧张,马车翻到,一阵阴风吹过,甚是恐怖
You know the truth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是恶灵在暗示什么,在女主人回想时,看到了人影在女儿(贝西)身上,也就是说,她看到了丈夫蹂躏女儿,只是一直在逃避这个事实 凯特说,我没有对你和你的家人下咒,是你诅咒了你自己
其实在小女孩的回忆中,已经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女孩飘起的幽灵,其实就是女孩的童贞,但是由于情节和镜头的安排,如果是初次欣赏影片,是根本不会看出来的母亲(露西)眼见女孩杀死父亲却只是看着,就是因为她想起了事实的真相
父亲(老约翰)死后,女孩在墓碑前再度看到了那个小女孩,这次她看请了,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
苍茫的雪景,悲伤的音乐,回到现代,女主人拿着邮件走进家里,见到贝西的幽灵,救她。。打开门看到了车内女孩(珍妮)可怜的眼神,就是暗示了她也会被父亲强暴
第二篇: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我们的星条旗
之所以选这部电影是因为一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但看完之后发现它不仅仅反映了美国的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也展示了美国公民的爱国情怀;也许更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片——面对逆境,照样可以展示出生命应有的风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珍珠港事件后,一群日裔美国人被囚禁起来,在美国西部荒凉的集中营的一段晦暗的经历。这群日裔美国人早将自己看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用美国公民的思维来生活、处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开始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有人反抗过,但小群体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是改变不了统治者的意志的。谁让他们体内流的是日本人的血?谁让轰炸珍珠港的偏偏是日本人呢? 尽管她们是无辜的但他们注定是时代的牺牲品。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就不可避免会沾上秽浊,而这些污秽却给一个时代,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就是代价,历史的代价!
且不说这段历史给那群人带来的影响,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影片中的主人翁Lyle和Lane的父亲Kaz面对这一切时平淡而安详,依旧去做他平时常常在做的事,不过他现在能做的应经太少了,因为自由受到了限制。为了帮人们找回生活的希望,走出阴影,他开始着手组建棒球队,充当集中营中的精神领袖。最感人的是Lane说服了家人,参军了他加入了442旅,代表美国赴欧洲战场,为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而这一切,无言的举动向美国政府证明了:我不是日本人,我和你一样,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国家受到威胁时,我照样可以全力以赴,我是美国人!
这无言的呐喊,呼出的是一种特殊的爱国情怀;是一个时代,一个特殊人群的心声:这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祖国啊......一个时代的掠影折射出的竟然是一颗复杂的爱国心。
他们仰慕美国的文化,自由的氛围,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在他们踏上这片向往的土地上时,他们就把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的美国人,死心塌地的忠于这片土地,在这种特殊的时刻,只因为自己身上流的有日本人的血,这点细微的差别,便被划分到美国人的异类中,以美国合法公民的身份接受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没有绝望,也没有因此背叛现在的祖国,他们接受了现实,改变自己,并且有了改变环境的决心和勇气,最终他们团结的生存下来,而且在悄无声息中活的惊天动地!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波三折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只是从这群具有特殊身份的美国公民的平淡生活中,透露出他们诠释生命的决心与毅力,让人感到那种穿透空间、穿透时间的力量,这一切平凡的不平凡!
虽然不像南京大屠杀那样令人发指,但他给日裔美国人的造成的心理创伤绝不亚于屠杀。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背景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矛盾的煎熬中撑了下来,那种信念,就是让人敬畏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祖国的爱......这部电影是一部教科书,让我们把一段历史读成了颂歌——歌颂那些对祖国忠诚热爱的勇士们!
第三篇:美国队长 影评
The Best Captain
——《Captain America》影评
(本来不想用英文题目,但是自己又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翻译captain这个词。船长,队长„„这些翻译也许只有放在一起才能是个完整的概念,那是一个有领袖气质,又时刻和大家在一起的英雄。)
《Captain America》是众多美国漫画形象中为数不多的没有惊人超能力的一位,但它的魅力丝毫不亚于超人或者蜘蛛侠,也许在人们心中,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超能力”,那就是给我们希望。与其说人们期待英雄,不如说人们依赖希望。
故事的主人公罗杰斯从瘦小到强壮,从被人忽视到魅力四射,从舞台偶像到战场英雄,他完成了外表的蜕变,但是正如之前选择他的科学家说的那样:“强壮的人一生强壮,可能不会把力量当回事,但是瘦弱的人知道力量的价值,也知道,同情。”因此尽管自己越来越强,她却始终保持着做人的良知,对战友的负责,对朋友永远不变的真挚友谊。
除了塑造这个高大形象,这部影片也许还有别的一些意义。主人公的艺名是“美国队长”,也许他的所作所为正是美国人民对他们国家形象的一种期待。
最初的美国是弱小的,正如瘦小的罗杰斯。但是凭借着美国人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他们得到了上帝的青睐,抓住机遇成为了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也确实成为了盟军的“队长”,并带领其他盟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之后的美国便一直在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世界各地挑起争端。我想影片在这一方面也作出了回应:美国队长的唯一武器就是一个盾牌,表明人们希望美国采取主动防御,而不是扩张侵略的军事政策。而在结尾,因执行任务受伤,进而沉睡近七十年的罗杰斯突然醒来了(由于被注射了特殊血清他并没有衰老),也许,这正是美国人民所希望看到的——正直,勇敢,顽强,富有同情心的美国队长精神的复苏。
这部电影同样不缺少爱情和友情元素。出于对罗杰斯的保护,女主人公两次想要阻止他去做危险的事,但是最后都含泪选择了尊重他的选择,无论是从民族大义,还是从“爱他就给他自由”的角度,影片都在倡导一种理性的爱情观。而友情在这里丝毫没有被爱情掩盖了光辉,罗杰斯儿时的伙伴巴恩斯总是在他被欺负时挺身而出,当罗杰斯变得更高大更有魅力,他没有忘了对方,而是拼了命去救他,并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巴恩斯没有让罗杰斯失望,在一次关键任务中,巴恩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罗杰斯悔恨不已,可是女友的话让他最终释怀:那是巴恩斯自己的选择,他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是因为这段友情值得他那样做。
最后,向《Captain America》致敬!
第四篇:美国队长影评
美国队长:不同的英雄 同样的套路
■片名:《美国队长》
■导演:乔•约翰斯顿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 雨果•维文 海莉•阿特维尔
■上映:2011年9月9日(中国)
■一句话点评:又一个被好莱坞搬上大银幕的经典漫画形象,又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美国式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一直以来,漫画改编的电影往往具有很大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这些漫画的读者甚广,改编成电影后关注度自然也就更多。从超人、蝙蝠侠到蜘蛛侠、X战警等一路走来,漫画英雄纷纷登上大银幕。仅就今年的国内院线而言,漫画改编的电影先有《雷神》登场,这次是《美国队长》,后面还有《X战警:第一战》在等待档期。“超级英雄”的队伍日益壮大了。
相对而言,这一部《美国队长》里的主要角色在国内的影响力可能不及之前的蝙蝠侠、蜘蛛侠等人那么出名。毕竟,如果不是资深漫迷,对于这一形象的了解可能就不会那么全面。不过,在美国,“美国队长”这一形象几乎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形象之一。这一由惊奇公司推出的形象就因为带有“美国”二字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内,甚至有人认为这一形象集结了美国人的特点与精神在内。虽然表面上他和其他的漫画形象如蜘蛛侠、蝙蝠侠等都同属于“超级英雄”的范畴,但是却又和这些形象经常充满矛盾和自我反省等等特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队长”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其它瑕疵,差不多就是一个“高大全” 的形象。在这一部电影版的《美国队长》中,影片不惜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来展现这一形象的特征:在电影院中对于那些出言不逊的人予以反击,甚至被对方暴揍一顿之后仍不屈服;一心去参加战争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伪造身份;重要的是,在新兵入营的测试上,他为了保护别人而敢于扑到已经被拉线的炸弹上;战争中自己毫无畏惧的“独闯龙潭”,一次就救回几百名被俘的战友……可以说,这位“美国队长”身上集结了美国人某些信仰在内,俨然成为美国形象的一位代言人。而且,这一形象并没有真正的“超级技能”,只是一位瘦小的美
国人在生物药效的刺激下变成的一位肌肉男。他没有蜘蛛侠那种飞檐走壁的技能,也没有蝙蝠侠那超炫而威力强大的跑车,更没有雷神和超人的“贵族血统”和变种人的特异功能,他有的,只有一个画面美国符号的盾牌和一颗正义而不畏惧的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形象又集结了一种“平凡人超级英雄”的梦想在内,更贴近普通人,也更具有亲和力。本片最大的目的,在于为美国队长入住“复仇者联盟”做个身份介绍,影片并未选择强化二元对立的英雄主义模式,而是重走了《蜘蛛侠》的老路。孱弱的有些过分的史蒂夫罗杰斯在前部分炫耀着神奇对于高新视觉技术运用的逆反想象力,靠着生化威力,瞬间成了超人级的存在。还好有背景上弥漫的硝烟,女人们更为惹火的金发红唇,就差用柔光镜将众人带回到四五十年代的古典之中。必须承认,从军服诱惑到老式武器(潜艇、坦克),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回溯复现。这回望的表象,自然造就了基斯埃文斯梳理的一丝不苟、让其有点难堪的整齐发式,还牵连着一水宣扬老旧价值观的叙事套路。为了铺垫美国国家形象代言人的崛起,影片显得很有耐心。以其炯炯有神的目光渴盼战场,不惜对阵size差了好几级的对手作热血前戏,又以训练场上机智防盗器干取棋的小插曲来表现身为未来领袖人物的果敢淡定,最终一场抢过手雷卧倒掩护众人的试探戏码便水到渠成的成为了最终的试演者。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下,谎言重复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戏里最薄弱的主角就这样成了“完美之人”,而且我们也就这样的接受了。
不过,英雄虽然有自己的特点,经历和下场却是毫无例外的高度一致,那就是代表美国去拯救世界。影片将主要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二战的史实世人皆知,无法更改,于是在电影中又创造出一个比希特勒还要邪恶、野心更大的反面形象红骷髅,作为美国队长的对手。这样,一个代表着法西斯阴谋毁灭世界的狂人,一个代表着正义世界拯救世界的英雄,正邪的对决一目了然,最终的“美国英雄拯救世界”的结局当然也是一种必然。可以说,影片的故事乏善可陈,几乎就是那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种类,结局也是那种永恒不变的“超级英雄打Boss”和“最后一分钟拯救”的刺激。在此类影片中,美国英雄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了世界,这与现实中美国的自我定位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影片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好莱坞出品的美国式“主旋律”影片而已。和我们国家出品的此类影片比较起来,好莱坞的主旋律只是在故事、特效以及视觉冲击力上更为出色,也就更容易接受。不过,在宣扬的东西和思想灌输上,并没有两样。对于看惯了此类影片的观众而言,这一部《美国队长》并无多少新意而
言,无论是故事还是特效都无突破之处,甚至就连大反派红骷髅也只是一个带有些许弱智色彩的“红头版本的伏地魔”而已。因此,这一部《美国队长》几乎纯属每年好莱坞都要批量生产的大量“爆米花式影片”中的一部,在这个大部分影片乏善可陈的九月档期,这一部倒是可以拿来权作消遣,在动作与特效的快感中体会一把美国式主旋律的威力和特点。
第五篇:台湾怪谈
《台湾怪谈》赏析
环土学院环境工程1101 叶晨莹学号:1003110125
本学期公选课有幸选到了高老师的“戏剧艺术赏析”一课,在短短的几次课上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看了《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以及《台湾怪谈》等多部精彩的戏剧,每一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有感触,今天就对《台湾怪谈》这一作品浅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戏剧艺术《台湾怪谈》又名: Strange Tales from Taiwan,这是一出由赖声川导演,李立群独角演出的大胆尝试的戏剧作品。在台上,一个经常散神、岔题的说书人正在说一个关于一个人格分裂的人的故事。在融合单口相声、说书、对口相声、KTV、舞台剧表演的风格中,李立群一晚的单人演出,描绘出当代台湾怪象与乱象。除了独角演出中滔滔不绝的艰度外,演员必须精确配合由杜可风拍摄的影像表演,在戏长两个小时的过程中,毫无冷场。此剧演出后,亦发行实况录像带,也和《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和《这一夜,谁来说相声?》一样,迅速成为白金唱片。
本片的导演赖声川先生,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赖声川至今编导舞台剧20多部,例如轰动亚洲的七个半小时史诗《如梦之梦》、电影2部,包括享誉国际的《暗恋桃花源》、电视作品300集,其中就有家喻户晓的《我们一家都是人》,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如莫扎特歌剧3部等。出版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
而本片的唯一演员李立群,1952年5月2日生于台湾新竹县,表演能力范围很广,口白精彩,是广告界的最爱,也是台湾难得的全才演员。是著名剧团表演工作坊的核心团员,曾在西餐厅做表演秀达2000余场,横跨电影、电视、剧场三栖。李立群在演艺圈中广受赞誉,先后出演了《新龙门客栈》中的魏忠贤、《神雕侠侣》中的欧阳锋、《侬本多情》中的乔显龙、《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东海龙王、《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中的田教授等收视率不俗的电视剧,此外还参演过《光阴的故事》、《黑金》等电影,为此他获得过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社教节目主持人奖和1997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国际影展最佳男演员奖。而在《台湾怪谈》中他一人独自撑起整部剧,表演十分到位,牢牢掌
控全场气氛,可见实力之高。他在剧中自言自语,自嘲自讽的确是高难度的表演,非像李立群一样第一流的演员不能胜任。
《台湾怪谈》以一个台湾小男孩的成长历程为故事主题,其实也就是在讲述表演者本身那一代人所经历的时代变迁与迷茫,统独问题、经济建设、文化的没落、生活的苦恼以及成长中对于自我的迷失,都是那一代台湾人成长中不可抹煞的话题。
《台湾怪谈》的前半部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其他的话题上,都被表演者一次次的解释为走题,但如果忽略故事的本身,那些走题的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对于我们来说,就现在来看,他的表演都不仅是新颖,而且是“大胆”的,有些话我们都不一定敢说,不一定敢说的这么犀利直接。虽然说是在替台湾人出气解闷,但和我们的现状也有不小的联系,不得不说他说出了我们想说不敢说的心里话。整部戏下来,似乎都在说一个故事:一个患有人格分裂的通灵少年成长的经历,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虚无。但是导演用“李发”这个人格分裂的人来讲述这个故事,他就把一些看似不搭调,其实却是精髓的辛辣的讽刺语言融合在其中。就说开场白,开场白可以说是整部戏最可爱的地方,李发一开始就用电视录像的方式所谓“ptv”引出话题,一阵寒暄就把交通部长涮了一顿。然后说到“政府里的长官非常关心文化,太难背了,凡是和事实不符合的台词就是最难背的。”一句话引得大家拍手称快,哄堂大笑。这就是台湾的幽默风格,喜欢将政治人物和一些个政治事件进行戏谑。
而主角李发是一个有点神经质的人,爱跑题,每次跑题就带来一大堆笑料。李立群把李发这个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立法院说到KTV,从KTV说到台湾的日常生活:可乐一样的淡水河,过了台风就变成八宝粥。说了半天,其实还是没有把他要说的阿达的故事说出来。但是观众们却已经非常满足了。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观众注意力的效果,他们不想把思维放在沉闷的阿达的故事身上,反而在期盼李发再次跑题。当李发说他从小就在揣摩特权到底是什么味道,然后就把自己的夹克打开,露出T恤衫上的一个大大的“爽”字的时候,观众就被彻底的征服了。
在台湾怪谈里,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模式―――卡拉哈哈。就是将事先录好的段子通过电视放出来,然后由现场的做配合,说出一个人的对口相声。据李发介绍,这是从卡拉OK中得出的灵感,这种创新确实让人惊奇。在叙事的主基调上,台湾怪谈讲的其实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在复杂的社会形态中,人们随着周遭的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人格分裂,人变得空虚、失去自我、无所事事。年华就这样老去,但回过头却没有发现痕迹。所以在叙述阿达这个故事的时候,李发又变得严肃,带着一声叹息,将阿达的生平娓娓道来。
阿达小时候,遇见了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样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跟他分享了一颗
珠子,让他起死回生,很长一段时间,那个人都会来找阿达,让他含着那颗神奇的珠子,体验身心舒畅的美妙感觉,而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阿达对珠子起了贪念,不仅仅只满足于含着这颗珠子,而是想把它吞下去,完全不顾“好朋友”对他的警示:“如果吞下去我们两个都会毁了的。”阿达吞下珠子后朋友就不见了,很久以后,阿达对老朋友是怀念,可是很难再见到了。这颗珠子带给阿达的奇妙感觉和那个与阿达长的一样的朋友,应该是真正的阿达自己,没有被世间的污浊沾染,纯真的自己,虽然值得珍惜,而且感觉十分舒心,但由于贪婪或是各种缘故,都无法做回原本很真实的自己了。阿达是这样,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所以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们也不免要想想自己,在匆匆成长的途中是不是遗失了什么,生命原本最纯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