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
友情、爱情、背叛、救赎……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面条的过去,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他放弃了报复,黯然离去。因为那些都已成为往事。
在看美国往事之前,就已经看过了《教父》三部曲。很难想象在《教父》三部曲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导演Leone是顶着怎样的压力去执导同样是黑帮题材的《美国往事》。
电影一开始就用枪杀和鸦片营造了灰色的背景,刺耳电话铃声的一再撞击,让我胆颤心惊。时光在不停地交叉轮换,迷雾的鸦片和节奏缓慢的音乐让人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但却又是个深刻的梦。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一种伤感的氛围中,老迈的Noodles回到儿时生活的那条大街,一切回忆如细小泉水,丝丝涌出,最美的画面在回忆中第一个出现:懵懂的他趴在胖子家厕所的隔板上,透过一个自以为隐蔽的小洞,偷窥在迷漫着烟雾般的面粉与灰尘中的破陋仓库中苦练芭蕾的Deborah美丽的身影,那美是低俗生活中不可能真实出现的幻景,但却是曾经混迹于那样的时代那样低俗街头的少年们共有的幻想。此后,美丽幻想曾那样令人心跳加速地靠近了诺德斯,但当年少无知的诺德斯抗拒不了大街上同伴的召唤,带着复杂的心情走出美丽的黛布拉家,身后的大门重重地关闭了,这刚刚来临的幻想般的幸福被街头的诱惑无情地扼杀,尤令人痛苦的是这美好的一幕不仅成为诺德斯此后一生最大的遗憾,随着时光的流逝,美丽化身的黛勃拉由一只贫贱阶层飞出的金色夜莺变为了权贵笼中的一只金丝鹊,光阴演化的最后故事像一把沾满污秽的利刃一下一下恶毒地划破这唯一美好的回忆,于是,电影的结局只能是:街头男孩走完龌龊的一生最终定格在吸食鸦片后迷茫的笑脸。
电影中是什么让人感动?是那历美丽的美国风景,还是那滴滴传情的背景音乐?是那背叛与救赎的兄弟情谊,还是那蕴含其中的沧桑命运?是主角的梦,还是Dominic死前的那句:“Noodles,I slip”?是的,所有这些都感动了我们。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的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的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第二篇: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我们的星条旗
之所以选这部电影是因为一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但看完之后发现它不仅仅反映了美国的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也展示了美国公民的爱国情怀;也许更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片——面对逆境,照样可以展示出生命应有的风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珍珠港事件后,一群日裔美国人被囚禁起来,在美国西部荒凉的集中营的一段晦暗的经历。这群日裔美国人早将自己看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用美国公民的思维来生活、处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开始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有人反抗过,但小群体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是改变不了统治者的意志的。谁让他们体内流的是日本人的血?谁让轰炸珍珠港的偏偏是日本人呢? 尽管她们是无辜的但他们注定是时代的牺牲品。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就不可避免会沾上秽浊,而这些污秽却给一个时代,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就是代价,历史的代价!
且不说这段历史给那群人带来的影响,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影片中的主人翁Lyle和Lane的父亲Kaz面对这一切时平淡而安详,依旧去做他平时常常在做的事,不过他现在能做的应经太少了,因为自由受到了限制。为了帮人们找回生活的希望,走出阴影,他开始着手组建棒球队,充当集中营中的精神领袖。最感人的是Lane说服了家人,参军了他加入了442旅,代表美国赴欧洲战场,为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而这一切,无言的举动向美国政府证明了:我不是日本人,我和你一样,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国家受到威胁时,我照样可以全力以赴,我是美国人!
这无言的呐喊,呼出的是一种特殊的爱国情怀;是一个时代,一个特殊人群的心声:这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祖国啊......一个时代的掠影折射出的竟然是一颗复杂的爱国心。
他们仰慕美国的文化,自由的氛围,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在他们踏上这片向往的土地上时,他们就把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的美国人,死心塌地的忠于这片土地,在这种特殊的时刻,只因为自己身上流的有日本人的血,这点细微的差别,便被划分到美国人的异类中,以美国合法公民的身份接受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没有绝望,也没有因此背叛现在的祖国,他们接受了现实,改变自己,并且有了改变环境的决心和勇气,最终他们团结的生存下来,而且在悄无声息中活的惊天动地!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波三折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只是从这群具有特殊身份的美国公民的平淡生活中,透露出他们诠释生命的决心与毅力,让人感到那种穿透空间、穿透时间的力量,这一切平凡的不平凡!
虽然不像南京大屠杀那样令人发指,但他给日裔美国人的造成的心理创伤绝不亚于屠杀。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背景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矛盾的煎熬中撑了下来,那种信念,就是让人敬畏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祖国的爱......这部电影是一部教科书,让我们把一段历史读成了颂歌——歌颂那些对祖国忠诚热爱的勇士们!
第三篇:美国往事影评(精选6篇)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一):
《美国往事》看了心里很难过很甜蜜。即使往事是场笑话,即使一向是被愚弄的,即使但是如此,我都无法放下。因为我在里面,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四十多年的浸润,我已不想剥离。
黑社会的生活,贩私酒、盗钻石样样都需要智慧、投入、勇气和合作,不要看不起,任何的行当都有它存在的好处和理由。我们所在的写字楼里就没有危害他人他公司的事情在酝酿吗?我们所作的工作就都是正义的说得过去的吗?对于自身和周边是,对于他人和他边的影响,我们能左右得了或者修补得了吗?我们能够在看到事情的正面时想一想它的背面吗?
面条是一个随性的人,没有多大的理想和追求。至多在某一个环节上设计一个构思(设计盐袋,待查验者走后,溶化,浮标出,酒箱现),是一个比较好的执行者。对于要做什么,反而没有什么策划。麦克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独立成帮,确立发展基金,确定行动目标。仔细想想,麦克斯最后把所有的钱私吞也是有道理的,董事长就就应拿大部分(小部分他们三个平日也花了),老大承担的风险、前瞻的视野难道都白付出了?不说另外那两个在我们心里就没有留下印象,只是傻乎乎地跟着干,不明白为什么干,更不明白干了会怎样。只说面条吧,该撤的时候不撤兄弟多米明克被枪杀了,你舍不得,勇敢地杀了霸王,就应。那就赶快撤吧,竟然杀红了眼,警察来了,之后捅,行凶行到执法者身上了,结果白白搭上自我的青春年华到监狱呆着去了。这种赔本、不计后果的方式,不欣赏不提倡。耽误大事大时间了。
还有该干活的时候不干活。大家都在紧忙活着搜钻石呢,随时有意外状况发生,这时面条倒和被盗方的发情女卡罗热火朝天地干上了,且不说扰不扰民、分不分神了,到底是价值连城的钻石重要,还是一个骚女人的屁股重要?
与其说麦克斯最后动议抢联邦银行是狗胆包天之举,还不如说是麦克斯对面条们深感失望,不成器的东西、不合格的产品,还不如拿起张瑞敏的锤头一下子砸毁它呢。再在一齐干,面条还是这么面,那两个兄弟还是那么蠢,老是麦克斯一个人耗脑筋干着急,实在是累了。路不一样不相为谋,到了兄弟们说分手道再见的时候了。之前,麦克斯不只一次说过:也许我就应把你(面条)甩了。影片中的甩其实是最顾全面条面子的一种甩法,让他心里面留着对兄弟们最完美的情谊。试想如果干脆地分手说明,反而不容易说得清分得明。
麦克斯是个忠诚于事业的人,他去给面条分钱并商议下一步行动的时候,面条正与黛博拉初吻;麦克斯安排接洽钻石盗窃主题时,面条正与黛博拉依依;麦克斯正在进行钻石搜缴时,面条正与卡萝性交自始至终,高瞻远瞩(出场时就坐在高高的马车货厢上)、胸怀远大(有发展有储备、该扫射时就扫射)的麦克斯,就没有遇上一个档次的合作伙伴。对于得过且过的面条们,麦克斯真是伤透了心,决心与他们分道扬镳、另辟蹊径。反正即使喊他们一块来冲击政坛,他们三个也没有那个头脑,走不远多少路。
但是,朋友们再次,再不争气,再败事有余,毕竟与他奋斗了多少年,麦克斯的恨与爱都纠缠在有限的几个兄弟身上,甚至只在面条一个人身上。尽管面条的冲动没有让麦克斯的规划和结果相一致,没有让事业的成效最大化,没有让团伙的实力素质随时代的步伐更强劲,尽管面条让麦克斯无限懊恼,总能让前进道路有所曲折,但是面条们毕竟陪他一齐渡过了人生最完美的年华,最畅快的历程。所以,即使有一天朋友们的友情不再,朋友们务必分开,他还是选取留在了原地,留在了面条们一向生活的地方(麦克斯究竟从哪里来不明白),留在了面条一向追求不得的女人黛博拉身边。麦克斯与面条的一切在一齐,透过恨的方式让面条离开,透过完全进入的方式让面条附体共生,最后透过死在垃圾搅拌机的方式让面条至死难忘。麦克斯象面条爱黛博拉一样,一生无望地切切地爱着面条,伤感而绞痛地爱着。
汽车里,应对坚决离开的黛博拉,面条张惶失措,以反向的方式强暴了她。应对一向不能好好合作,心猿意马的面条,麦克斯痛不欲生,设计让面条逃难出走、离乡经年。他们真正想得到的东西,正是被自我推开的,他们用一生的恨和怨表达了至痛的爱。
配乐大师埃尼奥;莫尼康内,回忆故乡,回忆初恋般地做着这部影片的音乐,那么干净,那么忧伤,那么惋叹。完美又肮脏,拒绝又接纳,严酷又温情的故事,从管箫中沉闷、喑哑、颤微地吹来,仿佛耄耋老人勉力抓握活力四射的以前梦幻,无限地感伤,无限地珍重,无限地不舍。再丑的以前也在他的拔弄中呈现十分的美丽,因为那是逝去不可回的岁月。一场场刀光剑影的阴暗和邪恶,一处处死亡的血淋淋和恐怖,他轻车纵马一跃而过。无论我们做错过什么,无论和我们在一齐的人有多么不对,只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年华,只因为他们纠葛在我们的血肉里,我们一一将它收藏,我们全部释然,不留芥蒂。三十年后再看麦克斯的背叛,但是是一片扎心的玻璃片,带出我们心血的温度和味道,留给面条一脸痛楚的笑容。
面条也是爱麦克斯的,纵然放得开黛博拉,他也从来没有放开过麦克斯,可惜老天没有让他们各自想一想,当面说出来。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二):
《美国往事》: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
引子
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一样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这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人生的完美不在于完美本身,而是在完美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迈克斯阴毒地害死自我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克(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凶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亦或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最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而当单纯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动和美食的诱惑间,我们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纯真和我们自我的童年往事。
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我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
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为影片注入了奇异曼妙的音乐。排箫、口琴、小号的运用令人惊艳,配合舒缓简约的旋律,让观者沉醉在20世纪初始、30、60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平缓的、克制的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
三、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
《美国往事》的出色也表此刻叙述方式的灵动上,插叙的诗化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木然浑然叠交在一齐,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此刻观者的面前,让我们在时光穿梭中照见自我、恍如隔世。
就像让面条与迈克斯相识、相离的那只怀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时间的轮回里此刻是24时的几时?物是人非。又如开篇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它也穿越了时空,连线到兄弟们被害的现场、面条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面条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长的电话上。
镜头的变幻也是一种意味的表达。当小兄弟们沉盐走私的试验成功时,水面上一片素净中带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这种技巧很高的光影运用暗示了主人公们看似光明实则黑暗的未来。而当面条虔诚地在豪华酒店中约会黛博拉时,黛博拉选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调的大海,也许在那一刻,等待面条的就注定是冷酷和无奈。
四、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并不新鲜,黑帮题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国往事》的六兄弟中,面条与迈克斯的隐隐对立,派希与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义,还有肥摩(fatmoe)与多米尼克的单纯赤诚,还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幕关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deniro)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到达了他的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么说不是否认他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猎鹿人》《盗火线》等电影中的伟大表演,而是在1983这个年份里,德尼罗的状态就应是他从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他拥有最好的经验、感受和状态,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的杰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很难想像换成别人还会不会让我们为这个十足的混蛋伤感唏嘘。
迈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鸷与内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兹(jameswoods)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同样,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下生动异常。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多米尼克那张宛如天使的面容和过目难忘的街头蹦跳,还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结束
就像我们都无法看透复杂的人生一样,《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与其说面条最终的命运是对人生梦想的破灭,不如说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饱含深情的起点,在那一刻毁灭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三):
以前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能够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资4000万美元,历时十三年的《美国往事》。影片以极具魅力而丰满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以及一个外来者对美国的想象与幻觉中的记忆,成为了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篇章。
影片改编自大卫?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将这部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打造成了一部交织着恩怨情仇和爱恨纠葛,无耻之尤和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云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的美国传说。而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又不仅仅仅是一个传说,它客观冷静的态度、犀利无情的剖析更像是一个影像寓言。一般说来,传统好处上的剧情片都喜欢将主人公粉饰成一个能飞檐走壁的英雄,但莱昂内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帮派团伙进行任何美化,主人公面条的一生在它的镜头下更像是一场幻梦,甚至接近恶梦,然而就连这恶梦导演也不愿意让他保留,最后任凭无情的现实将梦幻碾得粉碎。
从一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开始,主人公面条开始回顾他的一生。能够说,面条的追忆一向被负疚、追悔、创楚所缠绕。而占据了面条回忆场景中心的,是35年前因为他的错误或曰叛卖而死于非命的挚友,面条所属团伙的老大麦克斯。然而在他隐姓埋名35年之后,一封来自过去的信件却把他召回了纽约,让他看到了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即使贝利部长麦克斯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精心策划好的游戏,眼前这位以前的挚友就是夺走他一切,包括心爱女孩黛波拉的仇人。影片最后,年迈的面条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还没有响,于是他应对镜头,露出了笑容,才明白一切的悔愧与伤痛但是是基于他一向还抱有的善良幻想,而事实却远比以前的悔愧残酷无情。他的梦想被撞得粉碎,包括由梦想衍生出的那些伤与痛,也被现实带走,一点不留。
也许面条是美国经典警匪片、世俗神话中的正面人物,他义薄云天,侠骨柔肠,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朴素的善恶感和正义感。那么按照这样的标准,麦克斯就是就应被谴责的对象,他老谋深算、阴险恶毒、深藏不露,后发制人;为了到达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我最好的朋友。但是,莱昂内要呈现给我们的画面却不是善恶这样简单,他要表达的,是外来者对美国所标榜之传奇的一种怀疑、质询。事实上,正是麦克斯,而不是面条,构成了一个美国式的奇迹。那就是一个外籍移民,一个纽约东部贫民窟中的小流氓,能够成为极为成功的私酒贩子,并终有一天改头换面,洗干净过去的身世,跻身上流社会,官及部长显位。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麦克斯无疑是一个成功者,而面条只是一个失败者。他虽然始终以自我的方式洞察着事实与真相,甚至看清了麦克斯不断膨胀的野心,但他对麦克斯的洞察却没有超越兄弟情谊的神话。而与此相反,面条的全部性格弱点却无不纤毫毕露地暴露在麦克斯现实、犀利、冷静的目光中,利用这一切,麦克斯将他变成了自我手中的傀儡。因此,两者的较量从一开始起,就并不是同等力量上的较量。最终,赢家麦克斯加官进爵,而输家面条却逞一时血气之勇,身陷监狱12年之久,失去了
全部财产、心爱的姑娘甚至自我的姓名,最终还失去了他的记忆,那是他唯一的财富,却被现实显影为一段不值一文的心造幻影。正是面条和麦克斯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正反两题,构成了一种现实与诗意、残人与柔情、惩罚与罪恶的复杂混合,让习惯了快意恩仇的人们不得不在这种心理落差中对社会对人性进行悠久思索。
在这天看来,《美国往事》无疑是一部人人都期望先睹为快的经典,可事实上它的诞生却颇费周折,那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1971年,派拉蒙邀请莱昂内执导《教父》,但莱昂内当时正专注于《美国往事》剧本的修改,因此婉转地拒绝了邀请。但当他一切筹备完毕,甚至联系到由罗伯特?德尼罗来出演主角后,《教父》已经上映并大受好评,制片人因此对类型与其十分相似的《美国往事》是否成功没了信心。这一拖,就是11年。这期间,每年嘎纳电影节莱昂内都穿戴整齐地坐在会场,手捧剧本等待投资商。直到1983年,制片人艾隆?贝尔认出了莱昂内并听取了他三个小时的描述决定投拍后,这部名片才有了登上银幕的机会。说到那里,所有热爱《美国往事》的人都不得不感谢莱昂内的执著,如果他稍有放下,这部影片就可能胎死腹中,这将是世界电影的一个莫大遗憾。
距《美国往事》诞生已经20多年了,无数影迷一遍遍地观摩它,解读它,为少年面条伤痛的成长唏嘘,为老年面条目睹的真相落泪。莱昂内那力透镜背的犀利与苍凉感染了每一个用心去观赏它的人,甚至感染了许多导演,使我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也隐约可见莱昂内的影子。有人说,《美国往事》是莱昂内的巅峰之作,这样的评价丝毫不夸张。事实上,当猫王那首《昨日》悲怆地响起时,我们完全能够认为,《美国往事》不仅仅仅是往事,更是美国电影的一代丰碑。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四):
《美国往事》并不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虽然它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和七十年代鼎盛的黑帮活动中获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自传体小说《thehoods》),但黑帮电影仅仅只是带给了一个故事载体而已。影片主人公面条并不象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的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求最终的救赎。事实上导演莱昂内是十分细心地对这部影片进行了考量,这也是为何他身为意大利人却把此片的人物设置在犹太黑帮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国黑帮电影讲述的都是意大利裔帮派或者爱尔兰裔帮派,但以前在禁酒时期空前活跃的犹太帮派却很少有电影提及。本片将一九二零至一九六零年代的美国大城市生活的缩影体现得淋漓尽致。本片视角无疑是独特的,也完美诠释了意大利人眼中《美国往事》的美国形象。
对于这样的一部影片,想说的太多,但没人能说得完。就像有人说过的一样,《美国往事》里面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是最准确的评论。《美国往事》是一部五味杂陈的电影,它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二十多年后的这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这样的夸奖,这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完全承受得起的。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赛尔乔;莱昂内一样将电影如此彻底地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他意大利老乡们所拍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美国往事》这部影片的镜头,配乐,都是值得大家津津乐道的。影像的美轮美奂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柔结合的是那么完美,也让面条的灵魂由此觉醒。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我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后面三句引用《光影系列》)本片多处用到的长镜头也是恰到好处,抒情的风格十分浓重,长镜头的表达元素极为丰富。
关于配乐,首先说说在这部影片当中出现最多次数的《yesterday》,它总是在就应出现的时候准确并直入人心的华丽登场。一九九三年的纽约和一九六五年的纽约,这中间的三十二年年被一个蒙太奇一笔带过,如果说赛尔乔;莱昂内的这个场景转换堪称经典,那thebeatles乐队的《yesterday》也同样值得如此评价。还有一人也不得不提,他就是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他为影片注入了奇妙无比的音乐。小号、排箫、口琴的运用十分到位,配合让人平静舒缓的旋律,让观影者完全沉醉在二十世纪初始,还有三十与六十,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舒缓并克制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这样一部伟大的电影,伟大得令我难以提笔,却又无法抑制住笔端的激动与思绪的潮涌。人的一生如果只有2万多个小时,但在这部电影花四小时十分绝不能说是虚度人生。
在老张的烟馆里有各种吞云吐雾,烟雾缭绕,仿佛时间停滞,不知世事。深吸一口鸦片烟,慢慢地转过身来,应对着天花板,露出一个似乎意味深长又似乎不知所云的微笑,笑世事如烟。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五):
多年之后再看这部影片,发现很多原先看不懂的东西逐渐懂了,原先再热血的东西也要在血逐渐冷下去之后才看的清楚明白。膜拜称赞的话不用多说了,应对这部电影教科书一样的影片,很多比我更专业的人能够在各个方面看出更专业的门道,只说说对于兄弟之情的感受吧。如今闺蜜一词甚是流行,作为一个女人如果你没几个闺蜜似乎像缺少女性第三性征一样。男人之间的兄弟之情没这么时尚,从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以降,男人之间的情谊关系多被理解地过于简单化或仪式化,但其实男性之间的关系远非看起来这么的一目了然。
《美国往事》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诠释兄弟之间复杂关系的案例,面条与麦克斯虽非血亲但从小因共同爱好成了铁哥们儿,共同的成长的环境和境遇更加催化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但从本质上来说,面条与麦克斯是不一样的两类人。面条虽然外表顽劣、好凶斗狠,但他的内心确有对完美事物向往和追求的纯善一面,就像他对黛博拉所说,有两件事我无法忘记,一是多米尼克死前对我说的‘我滑到了’,一是你的美丽。面条自始至终所追求的不是大富大贵和出人头地,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幸福生活。影片中其它兄弟几个其实本质上和面条差不多,面条是他们这类人性格的集中体现和代表。而麦克斯却与面条的人生理念大为不一样,他明白权利和财富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也是自我要追求的东西,并且目标坚定,一往无前,哪怕像面条说他已经疯了,哪怕背信弃义踏着兄弟的尸体拿着兄弟的钱继续向前,某种程度上电影中黛博拉是麦克斯的女性弱化版,而工会领袖吉米则是麦克斯的政治加强版。面条与麦克斯之间关系的显性表现是好兄弟之间的互相欣赏与相互扶助,面条果敢凶狠,麦克斯足智多谋,两个人配合无间,在禁酒时期把地下生意做得风光无限。而面条与麦克斯关系的隐形表现才是成就影片的关键。面条对麦
克斯带有某种崇拜和恐惧,面条英俊帅气、重情重义、率性冲动,是那种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主角,但就像黛博拉对他准确认知一样,你只是一个成不了大事的街头小混混,可麦克斯一出场就帮面条成了事,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中,麦克斯以他的谋略让面条对他渐生崇拜,但这种崇拜随着麦克斯野心的不断膨胀渐渐变成了恐惧,面条一向想要逃离确又无法真正逃脱。麦克斯对面条则是嫉妒与控制,毫无疑问麦克斯喜欢面条,因为在面条身上他找到了理想化的自我,但这种理想化的投射也带来了嫉妒,在面条与黛博拉或其他女人的感情关系上,麦克斯的暧昧态度将这种男人之间的嫉妒表现的隐晦而清晰,以至于麦克斯与卡洛及黛博拉的畸形感情更像是一种嫉妒之后的报复,因为能够肯定麦克斯既不爱卡洛也不爱黛博拉,而控制只是嫉妒的如影随形。
性格决定命运,面条和麦克斯的人生境遇与结局也但是是性格之流曲折蜿蜒之后的水到渠成,伟大的影片让我们惊心动魄后唏嘘感慨,同时又留下无限念想,就好像影片结尾面条脸上的神秘笑容。
美国往事影评精选
(六):
《美国往事》:忠诚与背叛以及美国梦
你,无法形容这部电影的好。
甚至,任何的评论文字,都是对这部老电影某种好处上的亵渎。
我们已无法用经典两个字来评价这部电影。在好多方面,这部公映于1984年2月的西方电影《美国往事》,已经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一种标杆式、示范式、教学式存在。
因为能够表达的东西太多,一时之间,我,甚至找不到入笔的地方。
一部有关男人和男人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友情和感情之间,忠诚与背叛之间,金钱和情谊之间,决断或者犹豫,欲望或者感情,羁绊或者潇洒《美国往事》融合了太多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你看到的不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侧影,而是从1933年到1968年这35年间的整个美国社会,甚至更远的时空。
在这时空里,我们感到一切都是实在的,麦克斯和努得尔斯他们从小一齐长大的四个伙伴是实在的,我们触摸得到他们身体和友谊成长的轨迹,我们触摸到他们的微笑与死亡,我们触摸得到努得尔斯对黛布拉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也触摸得到努得尔斯对洗衣女佩吉纯粹的肉体欲望,我们触摸得到响彻在他们人生上空的枪声,我们甚至触摸得到那种弥漫了整个影片的淡淡的忧伤的弥漫,在这忧伤的弥漫中,我们不得不向《美国往事》的经典配乐致敬;而这忧伤却深入骨髓,它透过努得尔斯和麦克斯们个人人生的忧伤,浸染成了一种社会的伤,甚至是人性不忍猝读的伤。
在这时空里,我们又感到一切都是虚幻的。所谓友情是虚幻的,前一刻最小的多米尼格还跳着舞步欢快地走在努得尔斯、斜眼、派翠和麦克斯几个伙伴们的前头,下一刻他就中枪身亡,而这一幕也被制作成了电影海报,成为海报设计当中一款无法超越的经典;所谓人生是虚幻的,几个人的一生,全部在3小时45分钟里给交代了个淋漓尽致,那么长,又那么短,当努得尔斯从小一齐厮混街头的几个伙计横尸街头,当他们的碑文上刻下同一个时间,他们真正实现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一刻,这种感觉甚至超越了中国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所谓感情是虚幻的,努得尔斯用一生去爱一个人,最后他心爱的女人黛布拉却在精心设计下,倒在了他兄弟的怀里;所谓金钱和权力也是虚幻的,麦克斯用一生的设计、用出卖兄弟得来的所谓成功,到最后却依然不得不去应对要被全部剥夺的残酷和报应。那辆看上去很高大的垃圾车拉走了麦克斯,影片并没有交代麦克斯最后身落何处,也许是个偏僻的乡村,也许是个小镇,但他处心积虑得到的权利和金钱,不会伴随他度完余生。
不得不说,努得尔斯和麦克斯。他们是,两种男人的标本。努得尔斯是个性情中人,他有着黑帮中人的粗狂和义气,但又不失细腻,从始到终,他始终是努得尔斯,他不愿意去做违背自我意愿的事情。麦克斯却善于算计,冷静,狠辣,不光是对女人没有真感情,到最后,我们发现对兄弟,他也始终是在利用,甚至是出卖。努得尔斯的一生,都在被麦克斯欺骗和利用,或者剥夺。努得尔斯挚爱的黛布拉最后成了麦克斯的,努得尔斯的兄弟要为麦克斯陪葬,努得尔斯的金钱被麦克斯独吞,努得尔斯甚至要用35年的时间来为麦克斯精心设计的骗局去忏悔和负疚。导演莱昂的高明就在于,从麦克斯和努得尔斯一相识的那一刻起,他就为他们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埋下了伏笔。少年努得尔斯和他的伙伴费心要抢劫的一个醉鬼,却被麦克斯捷足先登;在坐在马车上的麦克斯看来,马车下的努得尔斯们就是一群猥琐的街头小混混儿。如果努得尔斯和他的伙伴们明白,他们和麦克斯的交往,将以利用开始,并将以利用结束,不明白他们会对自我的这一生做什么感想?当少年努得尔斯还在水中担心麦克斯的安危的时候,谁明白麦克斯已经偷偷爬上了船,反过来用这种方式去戏弄努得尔斯。他们的这种交往,持续了他们的一生,也许在麦克斯看来,努得尔斯们就是他手中
的牵线木偶,能够随时利用,也能够在该丢弃的时候丢弃。只可惜努得尔斯们却一向视麦克斯为真正的友谊,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下,麦克斯成了他们的上帝,随时能够操控他们命运的上帝,就像麦克斯对弄乱了医院婴儿房号码牌这件事情毫不介意一样:或者我们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一些人过上好的生活,让另外一些人得到他们就应得到的。
我一向坚信这个世界是种轮回,善恶的轮回,美丽与丑陋的轮回。到最后,麦克斯在决定自我要被利益集团杀死的时候,他却把枪交给了努得尔斯,他只愿死在努得尔斯的枪下。我相信在这个充满了阴谋的男人的内心之中,他也把努得尔斯们看成了朋友,只可惜对他而言,感情就是用来背叛的,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他只愿死在努得尔斯的枪下,何尝又不是一种赎罪,或者是自我寻找的解脱?但是对于努得尔斯而言,虽然他明白麦克斯和他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但是这个男人心中还始终固执残留着对友谊的相信,等你清洗我的时候,请通知我一声,他对麦克斯说的这句话,是显出了这个男人的幼稚?还是对友谊最后的幻想?但是对麦克斯而言,也许从那一刻起,清洗已经开始,并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通知努得尔斯,一切,都在阴谋下进行。
说下努得尔斯的感情。少年努得尔斯从一个警察手里,获得了自我人生的第一次。当时麦克斯也在场,麦克斯却不像努得尔斯那样急匆匆上场,当努得尔斯由于没经验很快结束的时候,他却在后边从容开始。从镜头的特写里,我们能够看到努得尔斯无奈的笑。这个小细节,也是这两个男人的一种差别和交锋。努得尔斯深爱着黛布拉,但是他每次和黛布拉约会的时候,都会被麦克斯偷窥和打断。黛布拉这个看上去很纯情的女子,虽然表面上是在和努得尔斯谈恋爱,但是她骨子里却和麦克斯是一类人,善于算计,不顾一切地要向上爬,要出人头地,她很明白麦克斯的伎俩,因此,每次约会被打断的时候,她都会对努得尔斯说: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在得知黛布拉要去好莱坞发展的时候,努得尔斯在车里强奸了黛布拉;与其说这是努得尔斯的暴力,倒不如说这更是这个男人对得不到感情的绝望和哀嚎。但是即便是在这种状况下,黛布拉也依然离开了努得尔斯,前去好莱坞发展。在站台上,和努得尔斯的彷徨无助构成了鲜明比较的却是黛布拉毫不留恋的回头。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努得尔斯强奸女性的镜头,除了黛布拉,另外一个就是努得尔斯和他的伙计们被人雇佣去抢劫珠宝商的时候,应对情欲勃发的珠宝商美丽情人卡萝,麦克斯忍住了把她推给努
得尔斯,因为麦克斯明白这个时候不是发泄情欲的时候,但是努得尔斯却毫不犹豫地在那种状况下,强奸或者被强奸了卡萝。这也是这两个男人性格的区别表现。在之后,卡萝又和这几个男人见面,她始终对当初强奸自我的男人念念不忘,因为当时戴着面具,麦克斯在这个时候又冒充了努得尔斯,成了卡萝的新情人。对努得尔斯而言,虽然他有着暴力强奸的行为,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完全地得到过她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而不论是当初纯粹的肉欲对象洗衣女佩吉,还是他真正爱的黛布拉,或者是他之后有那么一点感情的卡萝,这些原本就应是他的女人,却全部落在了自我所谓的兄弟麦克斯怀里和身下。
努得尔斯,在感情上,一败涂地,一无所得。这是性格的选取,也是命运刻意地作弄。
在时空的转换上,这部电影给之后者树立了一个几乎无法超越的标杆。这样时空化的叙事方式,无论是在细节的转换上,还是大面的把握上,都已经近乎到达了一种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纯熟境界。这已经不是单单的个人愿望或者一般的技巧能够把握。
影片在结构上大开大合,却又圆润无比。以中国皮影戏馆(其实就是鸦片馆)开始,又以中国皮影戏馆收尾。刚刚经历了生死劫难的努得尔斯躺在戏馆的床上,满面笑容,他的笑容看向未来35年的人生。这时空,很长,又很短。
第四篇:美国往事 影评集 观后感集 感想集
美国往事 影评集 观后感集 感想集
第一个评论
昨天又把《美国往事》看了一遍,现在听着电影里面的插曲,难以言表的感觉又侵袭了我,我想是noodles忠贞的爱情和他对兄弟那种情谊打动了我,他对爱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童年可能真的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混混,但是他有爱的梦想,透过那只有一砖的空隙,里面就是他心中的公主,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明明看到了一种坚定,对,这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对于爱的,小小的他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那只是对于爱情的一时冲动,但是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忠于了自己的爱情。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于兄弟的那种宽容,是何等的崇高,我想是自己的有同样的经历,或者说只是有这样一种感受。当兄弟之间的情谊遇到金钱和权力时,如果不是很坚定便很有可能被打败,noodles他们几兄弟之间是何等的忠贞,何等的辉煌,可是最后在权力面前还是落败了,但是他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复仇心里,他宁愿相信在那次火灾中他的兄弟真的死了,是为了他们感情而战死,而把悲痛留给自己,因为在他心里兄弟情谊是那么的简单,是不为任何欲望打破的,而在我们看来又是那么的崇高。最后只剩下noodles一个人,有几分悲凉,有几分感慨,在他心中兄弟之间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又显得何等的珍贵。
我很庆幸我也有这么一帮兄弟,所以说我想是因为自己有了切身的经历才会有如此的感触,看到noodles,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的情谊很简单,我们的追求很简单,我们可以经历任何的失败,但是我们兄弟之间的情谊永远不会变,我不敢保证我们能过得很辉煌,但是至少我敢保证我的忠义,这就是我的追求,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第二个评论
或许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许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过往,不自觉地就会常常回头,喜欢拿过去说事儿。知道这是一种很无聊的心态,可还是纠缠其中。就连看的电影名字竟也跟往事有关。周日休息,在线看《美国往事》,本来是杀时间的消遣,结果看的备受压抑。
影片背景是美国战后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伦理面前,人们求生存的本能铤而走险地去挑战各种极限:亲情、友情、爱情、背叛以及信念等等。似乎20-60年代美国大城市生活缩略的纪录。
影片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迈克斯之间的纠葛中进行,用了很多的闪回和倒叙,时空交错。
影片一开始,通过墙洞里的一双眼睛,闪回到久远的1921年,回溯了面条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迷恋邻家女孩;为小兄弟报仇而饱受牢狱之苦;一群穷孩子搞恶作剧的水中嬉戏;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的施暴„„
35年,伴随着内疚和悔恨,面条领悟:往事不过是南柯一梦。谁赢了?人生的一场游戏里似乎没有赢家。
影片中的音乐,长笛吹出缓慢、哀怨、略带怀旧的情调。每个音符都在阐释着主题,述说着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不到4个小时的片子我反复的周旋于好些情节。看的过程因人物的繁杂而对不上号,看到困惑不明白的地方就重新回看一下前面的情节,整个片子几乎是在进两步退一步的情况下完成。整整看了一天,看得什么心情也没了,只想喝酒来舒缓压抑的感觉。
很累人的片子,容易令人生些感慨出来的片子。
在很多选择面前,人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选与不选的问题。选择了就跟随它走,不选择的就交于时间。而人们总是耐不住被选择而积极的选择去选择。结果依然是殊途同归。选择也许只是加速或拓宽了生命的进程,最终的结局永远都可能出乎我们的预料。
谎言和寡义最终是经不起岁月验证的。只是那个时候为此受伤的人可能已对此不再挂怀,被称之为了宽容;此时此刻的伤疼和困扰,在今天往后的一天天的时间流走中最后磨损消失,被称之为了往事!
就像面条与麦克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坚持,便展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结局。
没有过去可能没有今天!但是没有今天的努力和对今天选择的坚持,明天又怎么能在自己的掌控下呢?到了明天,也许会后悔今天的决定以及对昨天的留恋,然而过去的只能过去了。或许当生活即将停止前行而生命垂垂老已之时,我会回首自己的往事、检讨自己的一生。而现在只愿意把今天过的属于自己:爱恋着自己的爱恋、喜欢着自己的喜欢、责任着自己的责任,尽量不去留有遗憾。而把自己与今天的不合“章法”、不能沟通不能选择的部分交付给无奈、交付给时间„„
人人都说活在当下,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千差万别。人要入世却总在寻求着出世,因此而产生的矛盾是卡在对当下的确认。个性的差异以及自重、自爱、责任心等基本品质的具备程度决定了对当下的选择。没有完美的答案,因而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属于他(她)自己,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没有人可以替你过活或背负着你去承载你的人生。有时,幸福与痛苦在生命真正的涵义里是难分伯仲、难画经纬的。如何审视生命的轨迹?“不违人性的行为我给自己理由”,朋友的一句话,给弯曲的生命以温暖与安慰,堪称经典!
你的内心是否真有幸福快乐或痛苦压抑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人生的一次错过,幸还是不幸?一切均不会从来,当然就不会有答案、不会有结论„„
拗口的表达,生涩的文字,只是自己当下的感觉而已。
第三个评论
前记:不得不说,采访国家队,CBA,还有NBA的这些年,见证了许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流泪的吉祥物、教练、裁判、潜规则„„这是我写下《亲历NBA》的缘故-那还早在2003年,接下来的四年,我亲眼见证了更多的背后故事:有的人从寂寂无闻到爆发,有的人一去不复返,也和某些人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朋友,还有一些故事,传奇到不可思议,终于到了又可以再写些故事的时候了,写下这些背后故事的同时,我知道它又成了我的一段人生财富,我给它取名叫我@篮球,全都是独家作品,依然欢迎出版社对此系列的文章进行问询。
美国往事
那些杂乱无章的日子,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在恐惧和惊吓之中,在白日的温柔和夜晚的想像之中,慢慢地流逝着,普希金诗集当中的一句话时刻回荡在脑海:没有幸福,惟有自由与平静。
天黑想你没办法
当那些梳着朋克发型、吹着口哨的痞子们在街道上晃晃悠悠的时候,他们通过那些好莱坞的影片向中国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性、暴力和毒品,this is united stats!(这就是美国)
请原谅我储备的信息还来不及更新。
2007年5月,第六次踏上了远赴美利坚的路途,去采访报道NBA的季后赛和总决赛。
没想到的是,刚去圣安东尼奥,是我喜欢的太阳队在季后赛被淘汰,作为一个记者,我知道我每天都需要以职业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我喜欢抑或不喜欢的球队。看他们在更衣室上演那些喜怒哀乐的剧集。
和我同行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朋友,身上的外套带有帽子和条纹,笑起来有洁白的牙齿,是这个社会的新新人类。
果然我们在门口就先受挫了。
“你是怎么搞到记者证的?”更衣室门口保安问。
小朋友还一脸鄂然“你是不是觉得他像个学生?”我已经开始大笑了。
当然,在这里采访不会有人限制你的着装,但是我会尽量让自己穿得职业一点,斯文一点,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他们眼神中的诧异。
咦,是个女记者?
咦,是个中国女记者?
啊,是个年轻的中国女记者!
„„在NBA,能够有资格在报纸上写字的人最少都得有个十年八年的资历和经验,许多次的采访,从严肃紧张的记录当中抬起头,穿过那群头发花白的老记者,主教练会冲我眨巴下眼睛,用我们看三岁小孩拿棒棒糖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故意翻翻我的笔记本,亲切地称呼我为“baby”,一如当年诺克巴在火箭更衣室揪我马尾那样随意。
另外一个效果,就是有次坐完出租车,司机憋了半天问了句:“你是啦啦队的吗?”
更何况还和一个笑起来像傻根一样憨厚的小朋友-我俩加在一起的组合一定被看作是球迷来串场的了!
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我们正专心致志看着更衣室里的战术版,还在热烈地讨论:“为什么今天写的和邓肯对位的是奥库,不是布泽尔?„„”突然一个工作人员从身旁经过,板着脸孔对我俩来了句:“不许抄下来阿!”
小朋友的脸又被吓得煞白,我赶紧嘟哝了一句“当然不会,我们又不是马刺的间谍”对面的科林斯看着我笑了,然后他对身旁的吉里塞克描述着刚才的场景,又冲我笑笑:“别介意,他瞎说的!” 年龄岐视!
布泽尔出来了,戴着个大耳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AK47出来了,但是NBA电视台的人在现场直播他的一举一动„„我俩等站在原地,想等他们方便的时候再上去询问几句。
“你们想找谁采访?”爵士的新闻官走了过来,“基里连科吧,不然布泽尔,”
“那你们就去问吧,别-只-是-站-在-这-里!”
新闻官穿着整齐的西服,洁白的领子从里面翻出来,一米九几的块头像个威武的门神,我们的身后,扛着大部头摄像机,把背压得佝偻的老记者鱼贯而入,站在人群之中,我们的双肩背包散发着醒目的青春气息。
实际上,这样小小的阻碍只是在偌大美国的小小序幕,那些个灰暗的夜晚,每个偏僻之地都是我噩梦的开始,“不要望向黑人!”这是我踏上美国收到的第一条警告,自此之后,那些角落仿佛总是散发着毒蛇般的气息,每个鬼祟的人都有可能从怀里掏出枪支、匕首或是毒品针管。
如果只是看数据,美国治安情况还是不错的,不像在国内,家家户户都需安装防护网、护盗窗,即使是独栋别墅也是大透明玻璃,一块小石头也能敲碎„„只是作为一个跟随NBA的记者,我需要飞往的那些城市,NBA球队的各个根据地,这当中的底特律、达拉斯、孟菲斯、华盛顿全都在全美治安最差前五的排名当中。
更何况,我实在不能确认那些散发着霉味的酒店是否安全,那些孤清的夜晚,黑人们每每亮出高亢的嗓音,更为恐怖的想像凭添了几分阴森的色彩。
在我前三个赛季都呆过的休斯敦,曾经短暂的租借一公寓,后来听说,就在那个公寓所在的社区,某个晚上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半夜打工回家的中国女生被抢劫,拿钱的动作稍嫌缓慢,黑人随即当面一枪,扔下倒于血泊中的柔弱女人不顾,可怜中国女孩的父母亲远赴万里前来收尸,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
„„1992年感恩节期间,在路易斯安娜州,年仅16岁的日美交换中学生付布吉宏,应邀去朋友家参加化装舞会,不巧走错了家门。一张生面孔吓坏了草木皆兵的主妇,惊叫丈夫皮尔斯快拿枪来!皮尔斯立刻持枪喝令:“FREEZE(不许动)!”,可是付布吉宏对多变的英语还不熟练,未等弄清楚继续前进时,主人当即扣动扳机,不幸的付布枪响丧命。半年后,竟然按照路易斯安娜州法律,户主对不速之客有权使用致命暴力的规定,裁决为无罪。
枪支在美国早就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每年有几亿支枪支流落人间,或是被有些人用作自卫,或是被抢劫杀人的武器。
因此去美国这么多次的经验告诉我,一、美国的治安好坏是分特定地区的,二,美国的枪支太泛滥了。
和那些电视媒体不同,所有的出国采访都得由我单独一人去完成,每天的补助却都是有限额的,为了节省酒店开支,我们往往选择相对便宜的酒店-而那也就意味着有可能是不够安全的地方。同时为了行动上的方便,我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身上随时都会有着几千美金的现金-我知道对于那些怀揣信用卡的美国人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多少个夜晚,住在那种不隔音的汽车旅馆,听到薄薄的门外传来黑人们粗厚的嗓音和重重的关门声,长夜变得更加漫长„„整夜不能安睡也不敢起身开灯;只要在路上,我的穿着会能多低调就多低调,连根装饰的项琏都不敢戴,并且随时在牛仔裤的兜里装上几美金,以防有人因为抢不到钱而即时报复。
07年前往圣安东尼奥,很幸运遇上了几个中国同行,我很快以糖黏豆的形式商量和他们住在一家酒店,搬到了相对便宜的圣安东尼奥郊区。
从搬过去的第一天开始,送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就发出了警告:“你们怎么会住在这种地方?我不是吓你们,这个地方是毒贩子交易区和黑人聚集区!”
当同样的警告收到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已经忐忑不安了,吃早餐的房间,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印度人和黑人,动作粗鲁、嗓门巨大,就连他们的眉眼之间也开始写上了“嫌疑犯”三个字。
和我同住一个酒店的另外两名中国男记者却非常冷静,这家酒店的费用已经是他们的上限了,如果搬到downtown(市区),就意味着成本会大大增加,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继续胆兢心惊地留在了那里。
终于,某个晚上,毒贩子和黑人们像是商量好的,整个晚上都在我门前发出异响,嘶哑的嗓子唱着歌、甚至吹奏着口琴。
蜷缩在被窝里,偶尔驶过的汽车在墙上投射出光影,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可以想像,鬼鬼祟祟传递着大麻的无业者,他们的整夜徘徊像个诅咒,那些失眠的夜在祈祷中慢慢辗过,漫长的夜快快过去吧,快过去吧!快些天亮吧!
也就是在这样的夜晚,几年前的某天,因为着急赶稿,我匆匆扔下停车的同行,停车场酒店的后面,宽敞的一大片,却颇有些偏僻-反正就是典型的汽车旅馆的停车场,漆黑之中,拐角的地方,有个什么东西在晃眼也没注意,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背后就有个硬硬的东西,还没来得及回头,一个含混不清的声音就在说:钱!把钱给我!
那一刹那,我腿开始抖动得历害,还传染到了牙齿„„突然同行的声音从更远处传来,只有我能辩别那带着乡音的英语当中有多少个颤音:“你别动,我有枪!”
像是有几个世纪那么久,我们面面相觑,黑人弃我们而去,他居然比我还先“哇”的一声叫出来,手上还摸着块尖尖的石头„„
还有我那些奔波在一线、可爱又可敬的同行们,为了节省成本,有的长期住在体育馆旁边,靠步行回酒店,在黑漆漆的夜里忍受高速公路的噪音,并被警察盘问;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太晚,在路上遇到黑人和毒贩子纠缠;记得还有一次,当我和《篮球先锋报》的段旭采访结束打不上出租车,拔打了一个钟头的出租车公司电话,圣安东尼奥的夜风凛冽,我们看着停车场的车一辆辆消失在夜幕之中,只留下我俩蜷缩在体育馆门外,五十米开外的一个homeless(流浪汉)也不知道是否喝多了酒,将四周所有力气所能及的东西搬起来,再摔下去,各种玻璃和金属的撞击声,含糊不清的美式脏话,撕破整个夜晚„„杀入我们的耳中„„
六次去美国,每次去呆上七八十天,那些杂乱无章的日子,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在恐惧和惊吓之中,在白日的温柔和夜晚的想像之中,慢慢地流逝着,普希金诗集当中的一句话时刻回荡在脑海:没有幸福,惟有自由与平静。
第四个评论
喜欢《美国往事》,很大原因是 Robert De Niro 的缘故,这个似乎总是苦大仇深的演员曾经带给我无数的感动,好象他的角色永远都是深沉、忧郁而有不失坚韧的象征,而且永远充满智慧。《出租汽车司机》中那个越南退伍老兵,那种经历过死亡的无比忧郁的内心所表露出的眼神,那句略带沙哑的调侃的“Are you talking to me?”,还有那个对着镜子摆出拿枪的POSE,哦,也许没有这个复杂的男人就不会有如此不朽的电影吧;《猎鹿人》,对了呀,De Niro 总是朋友中最充满魅力的人,他好象总是天生的领导者,危机关头总是他挺身而出,鼓励友人,那两场轮盘赌——第一次充满希望,而第二次却充满绝望,哈,男人的希望与绝望居然在同一个游戏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现在让我回忆起《美国往事》的依然是他,哦,似乎我已经是他其中的一位朋友了。
现在对这电影的记忆已经有些缺失了,但那支离破碎的记忆依然让我充满感动,为了其中的友情,为了其中的忠诚和背叛。
我要说《美国往事》是一部探讨友情的电影,可能不会有人反对吧,当然啦,他观察的角度是对准黑帮兄弟的。黑帮——一个法律无法约束的客体,他的存在所依赖的便是兄弟间的信任和友谊吧。De Niro 所释演的诺德斯是那五位兄弟中最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一位,他似乎总是靠自己天生的被上帝赋予的那一点点个人魅力来左右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似乎他的眼神和动作都代表了特定的含义。然而,这一次的诺德斯与《教父》中的年轻考里昂有太大差异了,他依然狠毒,他依然充满绅士风度,他依然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甚至连深邃孤傲的眼神都似乎如出一辙。然而诺德斯决不象年轻教父那样充满野心,他有他自己的渴望,他渴望平静的生活,他渴望醉心的爱情,甚至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一位他爱恋多年的姑娘。也许,这便是一切《美国往事》冲突的核心,诺德斯注定与黑帮社会是两个对立的个体,他永远游离于自己兄弟的世界之外,虽然他们依然拥有坚实的信任和友谊,然而当其他人被似乎已经摆在眼前的金钱和权利鼓惑的时候,他们能为了那虚幻的信任和友谊做什么呢?
当诺德斯最后面对昔日并肩奋斗最后为了金钱和权利出卖他而且欺骗他将近四十余年的朋友时,他在想什么呢?虽然他的表情依然很镇定,虽然他依然充满绅士风度般的一口一个“您”一口一个“部长先生”,但我知道诺德斯的心已经碎了。他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可能他更加希望自己被一直蒙在鼓里,哪怕背负着自责与永无完尽的忏悔直到终老,也许这样的结果他更愿意去接受吧。友谊,忠诚,还有欺骗和背叛,一切的终结在那场无法逃避的会面里得到了能够震撼心灵的表达,诺德斯也好,马克斯也好,甚至释演角色的 De Niro 和 James Woods,可能他们自己都无法分辨真与假吧。人们都说:好的演员,可以将自己完全溶入到剧本当中。可能那一刻的演员,也在思考现实中天天都在上演的忠诚与背叛的故事呢?还记得诺德斯最后在街上看到那辆伴随着欢快人群大声狂叫的卡车消失在黑暗中的镜头吗?也许,诺德斯的内心也如同那画面一样,从无止尽的对往昔友情的回忆突然陷入了空洞的黑暗,冰凉而阴冷。
看 De Niro 的戏多了,我甚至可以揣摩出他本身的特质了,我相信他是一位对朋友无比忠诚无比重情谊的人,不管他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电影里。每次想起《美国往事》便更能加深这个判断的确定性,我不敢去查找关于他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生害怕破坏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个演员的成功,可能在影迷的心目中也不过如此了吧。每次有女孩子向我咨询关于《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建议,我都会摇头并且劝阻,我总觉得这电影不大适合女孩子观看。也许男人间的忠诚和背叛是女孩子所无法深切理解的吧,况且,这一次的 De Niro 太不一样了。年老的诺德斯几乎都是在回忆与自责中度过的,那一脸沧桑和困惑是女孩子所无法的理解的吧,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往事》中的爱情,那唯一的脱离于黑帮情节之外的主题,也有些过于悲观了。女孩子能理解一个男人强奸自己心爱的人的行为吗?
我不大愿意回忆这部电影关于爱情的拥有与失去的探讨,他有点过于残酷了,就如同影片中的忠诚与背叛一样,没有为我们带来一丁点的希望。当诺德斯深爱的女孩将要离开他的时候,而又明明这个女孩也深爱他的时候,诺德斯居然选择了强奸做为回应。而多年后,这个似乎功成名就的女孩也为了自己一向追求的成功和荣誉下嫁给了她自己一向讨厌的人。我总觉得导演过于残忍了,让那些曾经单纯的年少时互为朋友的他们所坚持的原则通通全给抛弃掉了,不管是友谊,还是爱情,最后都归结为背叛和妥协。我知道当诺德斯最后得知自己深爱的女孩的归宿的时候,那种失落感是无法解脱的。这一次又不得不提 De Niro 了,他依然用平静的方式来阐述当时的心情,好了,我只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我曾经有过VCD影碟的,写下这篇东西的原因,是我又找到了他的DVD影碟,看着封面上怀旧的纽约街道,对以前观影的回忆又重新涌现了上来。我逼迫自己在没有重新看他之前写下上面的乱七八糟的文字,完全是因为那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已经被久远的时光过滤后的东西绝对是最能打动我的,也许重新看他之后会有更多感受,但我不想浪费现在这些记忆残片的涌现。为了这部电影,也为了自己喜爱多年的 De Niro,我要保留下这一刻特殊的回忆和触动„„
第五个评论
电影《美国往事》--除了感动与震憾,还留下些什么-----一种淡淡、哀伤的音乐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影片《美国往事》。很多人看完之后,忍不住要说: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同感,它将我整个身心俘虏,让我感动与哀伤------
关于往事的电影数不胜数,中国的有《城南旧事》、《电影往事》等,美国的有美国往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墨西哥也有往事三部曲等。
都不外乎那种‘淡淡的哀愁 浓浓的相思’之情怀---美国人拍这样的片子,真是一绝。
这部影片如果只看一次还不能足以满足和领会全部,最好在两次以上,方能感受其中更多的内涵。
在网上浏览本片的影评,堪称铺天盖地,从剧情到音乐,再到社会背景、创作背景,无一不涉,无一不详,无一不深。
本人自然不可与之相比,在此只是略表一下激动的心情,算是真实体会,也算情感发泄,以简单而陋朴的文字说说自己的观感罢====
影片从Noodles的少年青年暮年、友情爱情梦想、追求挫折命运等展开描述,回忆与现实相容,伤感与释怀交汇。。使整个影片丰满而充实感动。
Noodles、Max及其伙伴们,烧杀掠抢赚取黑钱,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但最终因Max的算计与独吞财物的预谋,合伙就此打住,Max利用Noodles的忠实友情及伙伴们的信任,而将伙伴们一一杀戮,幸运躲过此劫的Noodles在惊险中幸存下来并救下伙伴之一胖子,从此不得不离开亲人、爱人而流落他乡。
35年后,Noodles重返家园,已然成为一个垂暮的老人,一脸伤感和慈祥----‘他习惯了早早睡觉,亦很多年不用手枪,眼睛开始老花,,’尽管如此他仍然怀念那个爱跳舞、那个他曾经深爱的女人,而如今她已成为Max的妻子。
就算是作一个了结吧,Noodles接受了如今改名换姓、摇身变成政客的Max的party邀请。当他得知Max的 “我掌控你的一生”及其背叛友情的真面目后,Noodles仍宽容而从容地释怀。他的离去与拒绝复仇,让Max更觉无颜存活世上,于是踏入了垃圾搅拌机而结束了自己。
接下来,不由得让我想到一句话“并不是还爱着你,我爱的是那段曾经的岁月” 少年、青年、成年,,,Noodles与Deborah----他的爱慕的女孩,他们那重要的四次会面,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年少的时候,他们相互爱慕,正在房间里亲吻,却发现Max的偷窥,紧接着Max叫Noodles出去,去加入他的“交易行动”,Max不停地呼唤,Noodles看着Deborah说,出去看看就回来。Deborah却说:“快去,快去,你妈叫你呢”。
而这一次却一去不回还,直到数年之后,Noodles从监狱里出来,从少年变成一个帅小伙。
第二次见面,就是Noodles出狱的当天,在party上,一对多年不见的爱人,Noodles和Deborah深情地交谈着,Max又在不远处喊Noodles过去----出狱后的第一笔生意要开始了。
Noodles迟迟不舍得Deborah,却不停地听到Max的呼唤,Deborah看着Noodles犹豫的表情,再次说:“快去,你妈叫你呢”,Noodles又听到了熟悉的话。
第三次见面,笔者作为一个女孩子,看到这一段当时不知有多惊心动魄!Noodles及伙伴们成交了一笔大生意之后,便去约见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Deborah,上次在party上也没能好好说说话。这天他租下了整个饭店,乐队伴奏,俩人独享,一切都那么美好,Noodles诉说着Deborah给了他整个精神灵魂的支持、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在回去的车上,他却将她生生地粗鲁地强暴,她悲惨无助地大喊着大哭着,用已成碎片的衣裙遮挡着身体。
Noodles有点自责地给司机小费,让司机送她回去,而司机痛恨、拒绝地拂袖而去。
此事的发生,致使他们多年未见,直到35年后,Noodles重返家园。
这就是他们的第四次会面,此时Deborah已是大明星,且风韵犹存,而Noodles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当爱已成往事”,只留给彼此尴尬。Deborah:“过去的都结束了,保留一点美好回忆吧,从那个门走出去,不要去参加party---”
四段关键的会面,开始的同时也结束了一对相爱的人。
引用一句话吧:
“没有哪部电影能把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写的如此沧海桑田---” 的确,除了感动与震撼,还留下些什么?
完美,这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尽管它很美国。
《美国往事》处处充满着冲突、对应与可看点。如:Noodles与镜子,年轻的他在镜子前转眼35年后变成一个老人,,与Deborah在化妆间里的最后会面,镜子,,影片中这样的情形太多了。
近四小时的影片,是导演塞吉欧·莱昂内 Sergio Leone的最后杰作,本片拍于1984年,导演逝世于1989年。
我在此深深地缅怀他老人家,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影片。
第六个评论
迟疑和拖沓了几天后终于动手写下这篇感悟,美国往事,太过经典与深邃,我的文字和心灵难以驾驭„„
今天心情不好,很莫名,大家应该也有过这种心情吧,将自己独自锁在家中,将音箱的音量开到最大,开了一盏暗红色的小灯,就着液晶屏羸弱的光景,麻醉自己。
面条,一个男人,或许他就是每一个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缩影,抑或说他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人的缩影,情同手足但终究难逃被判得友情,懵懂、迷恋、兽性、惋惜、记忆中的爱情,以及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亲情,我们每一个都并非与世隔绝,我们难逃七情六欲,很多人一定做过如此的测验,亲情、爱情、友情,这三者依据重要性进行排序,我的选择永远不会改变。
亲情第一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存在才铸就了你的生命,养育与教导的恩泽,或许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偿还也不为过;
爱情,爱情是什么,是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的火花,是灯红酒绿下一夜激情后的彷徨,是百年修得同船而栖的缘分,是相敬如宾的平淡生活,是吵吵闹闹之后的相濡以沫,是晚年携手蹒跚的一同走过,一个爱人,我们渴求,但是如同幻影,永远也得不到;
友情,这是我最渴望拥有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爱情是风雨同舟,而友情是那么的虚幻,他不是亲情,亦不是爱情,亲情本身就是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情的火热没有距离,因为爱会冲昏了头脑,而友情不是,他理智,他冷静,如同静静的永无休止的溪水,不会出现冲倒一切的洪峰,也不会因为干涸而断流,“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而水的柔与美,往往却是最难把握的。当我们将其握得太紧时,他会从我们的指尖溜走,当我们对他过于疏远时,他又会因为缺少温暖而凝固,水是柔软的,但他又是最锋利的,当你把自己的真心融入水中,或许等待你的就是冰冷与刺刀般的伤痕。水,友情,你,是个什么东西„„
面条独自躺在戏院里,他在思考些什么,憔悴的面庞无法遮盖他那深邃而睿智的眼神,独自吸食着鸦片,意图寻求精神上的麻痹,但是不行,亦如尘世中的我们,电话铃声在鸣叫,电话铃声在刺耳的鸣叫,电话铃声依旧在刺耳的鸣叫,它在找寻什么,抑或它想唤起什么,或许不重要了,面条仰面,露出笑容,那是真正的笑容,狰狞但不虚伪,可怕决不做作,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笑他那如烟的亲情,笑他那如风的爱情,笑他那如水的友情,笑他所经历的一切和即将经历的一切,笑他的人生„„
年少,是无价的财富,但我们往往由于无知而轻浮;年轻,是人生的路口,而我们往往选错了道路,年老,是生命的总结,过往的一切不再如烟,历历在目,不同的是,我们不会在去斤斤计较所谓的对错与抉择,而惆怅也已经不再重要,终于明白,生活需要的是生活,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年少的轻狂,使几个孩子聚到了一起,有对爱情的懵懂,有对性欲的冲动,有对兄弟的手足之情,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而轻狂是美酒亦是毒药,而立而出,时间已逝,当现实和欲望渐渐冲淡了儿时的童贞,我们只有在黑夜里抚摸着记忆的碎片尘封往事,在太阳升起时,收起无助与彷徨,在世俗的网格中求得一丝残喘。“去游泳怎么样?”反复出现的话语,时空的变换,味道早已尽失。
酒祭的灯火还未燃尽,刺耳的铃声依旧响起,几个儿时的手足倒在冰冷而黑暗的雨中,留给面条的只有那淡淡的一笑,若干年后,失落不再,记忆长存,而背叛的谴责则一直折磨着真正背叛的心灵,子弹真的能够结束一切?死亡真的能都通过救赎而使灵魂重新开始,我不知道,面条也不知道,或许我们所有人都不需要知道。
年少时伴着乐曲翩翩起舞的天使逐渐堕落凡尘,或许我们能够怀有那美好的记忆。
“我如同蟑螂,陶醉于蝴蝶的舞步。蝴蝶纷飞,而我继续做我的人类„„”
第五篇: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美国往事》影评
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
——《美国往事》影评
引子
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迈克斯阴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优热网youre123.com
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克(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凶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亦或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而当单纯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动和美食的诱惑间,我们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纯真和我们自己的童年往事。
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己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
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注入了奇异曼妙的音乐。排箫、口琴、小号的运用令人惊艳,配合舒缓简约的旋律,让观者沉醉在20世纪初始、30、60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平缓的、克制的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
三、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
《美国往事》的出色也表现在叙述方式的灵动上,插叙的诗化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木然浑然叠交在一起,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现在观者的面前,让我们在时光穿梭中照见自己、恍如隔世。
就像让面条与迈克斯相识、相离的那只怀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时间的轮回里——现在是24时的几时?——物是人非。又如开篇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它也穿越了时空,连线到兄弟们被害的现场、面条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面条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长的电话上。
镜头的变幻也是一种意味的表达。当小兄弟们沉盐走私的试验成功时,水面上一片素净中带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这种技巧很高的光影运用暗示了主人公们看似光明实则黑暗的未来。而当面条虔诚地在豪华酒店中约会黛博拉时,黛博拉选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调的大海,也许在那一刻,等待面条的就注定是冷酷和无奈。
四、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并不新鲜,黑帮题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国往事》的六兄弟中,面条与迈克斯的隐隐对立,派希与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义,还有肥摩(Fat Moe)与多米尼克的单纯赤诚,还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幕关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到达了他的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么说不是否认他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猎鹿人》《盗火线》等电影中的伟大表演,而是在1983这个年份里,德尼罗的状态应该是他从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他拥有最好的经验、感受和状态,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的杰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很难想像换成别人还会不会让我们为这个十足的混蛋伤感唏嘘。
迈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鸷与内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同样,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下生动异常。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多米尼克那张宛如天使的面容和过目难忘的街头蹦跳,还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结束
就像我们都无法看透复杂的人生一样,《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与其说面条最终的命运是对人生梦想的破灭,不如说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饱含深情的起点,在那一刻毁灭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来自:re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