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责任(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1: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补充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补充责任》。

第一篇: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

百科名片

是指在第一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民事责任时,负补充责任的人对不足部分承担的责任。简介补充责任特征补充责任的分类权利人请求清偿的类型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补充责任的诉讼程序简介补充责任特征补充责任的分类权利人请求清偿的类型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补充责任的诉讼程序

简介

补充责任是指因同一债务,在应承担清偿责任的主责任人财产不足给付时,由补充责任人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究其实质,相当于一种保证责任,与保证中的一般保证类似。

补充责任特征

1、责任人为多数

补充责任属于多个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责任人为多数是这类责任承担方式的共性。

2、区分

在多个责任人中存在主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的区分。补充责任中的债务是由主责任人产生的,在对外责任上是先由主责任人独立承担责任,在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应付的责任时,补充责任人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充性清偿。补充责任人清偿后,可向主责任人追偿。

3、权利

并非所有的补充责任人在承担了补充责任后都能够实际的行使追偿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这里规定的也是一种补充责任,但个人独资企业也是投资人的个人财产,投资人以其他财产清偿个人独资企业的债务后,实际上根本就无法行使追偿权。

4、划分

补充责任人与主责任人之间不存在内部责任份额的划分。补充责任人承担的只是一种补充性清偿责任,并非是对债务的一种分担,所以主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之间并不存在内部责任份额的划分。

5、限制

权利人对补充责任人不享有完全独立的请求权。补充责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补充性的责任,其并非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责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先存在主责任,才会有补充责任的存在。正是因为补充责任是对主债务的一种补充给付责任,主债务的存在和未全部清偿是补充责任成立的大前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权利人不能直接单独要求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而应该先要求主责任人承担责任,在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给付时,才能要求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只有在主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权利人才能直接要求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

6、承担范围

补充责任有一定的承担范围。补充责任并非一定是对全部的主责任都承担补充性清偿义务,在不同的情形下,既有可能对所有的债务承担补充性清偿责任,也有可能只在一定限额内承担补充责任。比如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监护性的补充责任,监护人就只是适当进行赔偿,并非对主责任人赔偿不足部分进行全部赔偿。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情况下,也只是在其证明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7、法律关系

补充责任人与主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法律关系不同。补充责任人是基于和主责任人存在某种法律上的特殊关系或存在某种过错与过失而承担补充责任。比如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监护性的补充责任,监护人就是基于其监护人的身份而承担补充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其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的过错,所以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基于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而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主责任人则是基于其与权利人之间直接的侵权或合同关系而承担责任。

补充责任的分类

补充责任可依权利人是基于同一原因还是不同原因得向各债务人请求清偿进行分类。

权利人基于同一原因得向各债务人请求清偿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除公民和法人之外的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由其开办单位或组织成员承担补充责任。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等。对于这类组织,我国法律承认了其民法上的主体资格,认可了其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诉讼能力,债务当然应先由其所拥有之财产予以清偿。但这类主体毕竟不是法人单位,他们虽然可以独立支配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财产,但并不能独自享有,其财产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这些组织的经营所得全部由其出资设立人或组织成员享有,并受他们的控制。当这些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其出资设立人或组织成员作为受益人和支配人当然应该保证债务得到清偿,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因将企业等经营物承包给他人经营而对承包人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所谓承包经营,是指在不改变企业所有制的条件下,企业所有权人作为发包方将企业或企业的某个部门交给承包方经营。承包方在承包经营期间以企业名义对外经营而产生债务的,因实际经营人是承包人,经营利益由承包人获得,所以应由承包人来负责清偿债务,但因承包人是以企业名义对外经营的,企业也获得了利润,故企业应该承担补充责任。

3、因准许他人挂靠在本企业下经营而对他人因挂靠产生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挂靠经营是指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对外经营,定期或不定期的向被挂靠者交纳一定费用。因挂靠人实际上是自己在经营,收益也归自己,所以因其经营所产生的债务应该由其自己负责清偿。但因为挂靠者是以被挂靠者的名义在对外经营,被挂靠者也有收益,因此应该由被挂靠单位来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权利人请求清偿的类型

1、法定或约定义务不履行行为与他人的侵权行为发生竞合而产生的补充责任,[3]在这种情形下,应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然后由未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人承担补充责任;最为典型的是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第三人的损害,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学校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2、违反法律规定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第(二)项中规定:“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属于违法借贷,出资人收取的高额利差应充抵本金,出资人、金融机构与用资人因参与违法借贷均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出资人未将资金交付给金融机构,而是依照金融机构的指定将资金直接转给用资人,金融机构给出资人出具存单或进帐单、对帐单或与出资人签定存款合同的,首先由用资人偿还出资人本金及利息,金融机构对用资人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及利息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利息按人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至给付之日。

3、因监护人身份而承担补充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这是法定的补充责任。

4、因出具虚假验资证明而对企业债务承担补充责任。如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8]3号„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复函指出:“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当先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5、因担保而承担补充责任,如一般担保责任。

6、投资人实际投入资金与注册资金不符的,应该在投入资金不足的范围内对企业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7、投资人抽逃注册资金的,在抽逃资金范围内对企业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8、在企业被撤消、吊销或歇业后,投资人无偿接收企业财产的,由投资人在接收财产范围内对企业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根据补充责任人应承担补充责任的份额,可以分为无限补充责任和有限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

1、连带责任为数个独立的给付责任,是复数之债。补充责任虽也是复数之债,但有主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的划分,其中的补充责任是依附于主责任才成立的,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责任。

2、连带责任有的有内部责任份额的划分,如共同侵权责任,有的则没有内部责任划分,如保证关系中的连带责任。补充责任则完全不存在内部责任份额的划分。

3、连带责任中的各责任人承担责任并无顺序,而补充责任中主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由主责任人承担责任,在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清偿时,才由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

4、连带责任中的各债务人在承担了超出自己应付的责任份额后,可向其他债务人追偿。补充责任中的补充责任承担了补充责任后不一定都能够追偿,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这里规定的也是一种补充责任,但个人独资企业也是投资人的个人财产,投资人以其他财产清偿个人独资企业的债务后,实际上根本就无法行使追偿权。

5、连带责任须在法律有明文规定或当事人有明确约定时才可适用,而补充责任则是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不以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的明确约定为成立的要件。

补充责任的诉讼程序

因补充责任也系多个责任主体承担责任方式,在诉讼时,须根据责任主体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各责任主体是否均应参加到诉讼中来,诉讼形态须分别情况予以适用。根据补充责任人与主责任人和权利人之间的关系及密切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必要共同诉讼型

权利人是基于同一原因得向各债务人请求清偿的,因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与主责任人承担责任系基于同一原因而产生的,实际上是同一个债。对于此种类型,权利人起诉主张权利的,必须将全部债务人追加为共同被告,因此类诉讼的结果及于所有债务人,应将各债务人均追加为被告,参加到诉讼中来,以保障其权利。

2、普通共同诉讼

权利人基于不同原因得向各债务人请求清偿的,因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与主责任人承担责任系基于不同原因而产生的,不形成必要共同诉讼。权利人可以先起诉主责任人,而不必追加补充责任人为被告,在主责任人未能清偿的情形下,权利人可以再次起诉补充责任人要求承担补充责任。当然,权利人也可以直接起诉主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在权利人只起诉补充责任人时,则必须追加主责任人为被告。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补充责任人是在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形下才承担补充责任的,因此在实务中,必须是在强制执行主责任人的全部财产后仍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才由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后,可直接向主责任人追偿,因此应该在判决主文中予以明确,而不必形成另外一个诉讼。

第二篇:浅析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

浅析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

摘 要:不真正连带责任在一般的民法教程中没有系统化的阐述,不真正连带责任较之连带责任更为复杂,又加上更为细化和专业化的补充责任,使原本不太成熟的理论显得更加繁杂,在具体的案件操作中难以把握和准确使用。本文以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剖析概念,通过比较分析各自概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不真正连带与补充责任的联系,再用比较的分析方法从立法目的、诉讼主体、责任承担、引发原因、赔偿数额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差异。以达到全面认识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以便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归责。

随着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在司法判例中日益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我国有关法律对“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已有明确条款规定,可不真正连带责任较之连带责任更为复杂,又加上更为细化和专业化的补充责任,使原本不太成熟的理论显得更加复杂,在具体的案件操作中难以把握和准确使用。现实的需要呼唤着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在司法实务中准确归责。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概念剖析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不真正连带责任(或称不真正连带债务)系德国学者阿铱舍雷率先提出,它是建立在德国普通法时期对连带之债二分论(共同连带、单纯连带)基础之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债务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偶然产生的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之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均归于消灭的债务。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消费者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请求赔偿。消费者基于和销售商之间的合同关系,销售商应对履行合同存在的瑕疵负有担保义务,造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此享有赔偿请求权。消费者又基于生产商对自己商品未尽相应义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受损,而承担侵权责任享有赔偿请求权。消费者可以选择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行使请求权,而销售者、产家对消费者受损这一结果都负有完全赔偿的责任,只要销售者或者产家任意一人履行了赔偿义务,那么消费者与销售者、产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这种责任就叫做不真正连带责任。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点:(1)责任主体为多数。责任主体是同一责任人的责任形式不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这也是区分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上例中责任主体有销售者和产家。(2)给付的同一性。同一的给付形成于相同的损害结果,就是各责任人的行为导致了一个损害后果,无论各责任人的基于什么法律事实,只产生了唯一一个损害结果。如销售者的违约行为和产家所提供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只造成了消费者受损一个结果,销售者和产家都应为这一结果承担责任。(3)履行的独立性。责任人各自的原因足以导致损害结果的形成,任意一责任人完成这一给付都会将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如销售者或产家对消费者的损害负有完全赔偿的责任。(4)原因的差异性,各责任人造成同一损害的原因不一样。由于不同的法律事实形成了不同的原因,而导致了相同的损害结果。如销售者基于违约,而生产者基于质量问题。(5)损害结果的偶然性。偶然性相对于必然性而言,不同的法律事实本应造成不同的发后果,但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由不同的原因造成同一的损害纯属于一种巧合。

(二)补充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补充责任是指多数行为人基于不同原因而产生的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在直接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付的责任时,由间接责任人对不足部分依法给予补充的责任。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解释》中第六条明确了补充责任:“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义务保障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如,某甲在酒店进餐,被某乙伤。某甲既可以要求直接侵权人某乙赔偿责任,但某乙没有能力履行。某甲还可以以酒店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

补充责任是由多数行为人实施不同行为综合而成的责任。补充责任是由不同行为人的行为而引发的,权利人对各责任人的行使请求权以及各责任人之间存在不同的原则。如,上述案例中责任人有某乙和酒店。补充责任是因不同原因造成一个共同的损害的责任。虽然多数行为人依据的法律事实各不相同,引发各法律事实的原因也存在差异。原因的差异主要是指各责任人造成损害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损害结果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综合的结果。但对同一个受害人造成的损害结果却是唯一的,各责任人均应对

这一个相同的结果承担责任。如,因某乙的侵权行为和酒店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共同造成了某甲的伤害这一结果负有责任。

补充责任是一种补充性的责任。各个责任人均应对损害负担责任,因损害结果形成原因存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之分,间接原因责任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在直接原因责任人不能履行赔偿义务或者不能完全满足权利人赔偿请求的情况下,而为直接责任人不能赔偿部分进行补充赔偿,以满足权利人的要求,最终使全体债务归于消灭的一种责任形态。如酒店在某乙不能履行情况下补充承担某乙不能履行的那部分责任。结合补充责任的概念,通过对发生补充责任根本原因的分析,我们对补充责任的特征进行归纳。

第一,法定性。由于补充责任引发的原因为侵权行为和法定义务的竞合,侵权行为有着其独特的法定构成要件:主观的过错、实施了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联系,这些为构成侵权行为法定要件,缺少一个要件,将不构成侵权。如某乙的侵权行为。而作为法定义务,其依据是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是国家干预在在书面上的表现。如酒店基于法律规定对消费者负有保障安全的义务。因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与法定义务的法定性,这一特性决定了补充责任在适用条件上比不真正连带责任的适用较严格。

第二,有序性。由于补充责任的本质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责任的承担由责任人行为的原因力与损害结果作用力大小决定,原因力的大小取决于主观的过错的大小。侵权行为作为补充责任的直接原因力,其在主观过错上以及直接侵权人的行为于损害结果的作用力明显大于作为间接原因的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不履行行为。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其承担的责任应与其过错相对应。所以权利人在对其损害主张赔偿请求权时,理应首先向直接原因的侵权人主张,但直接侵权人不能履行赔偿义务或者不能满足赔偿请求之后才能向承担补充责任的间接原因责任人请求赔偿。如,某甲先向直接侵权人某乙求偿,再向酒店。

基于有序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由同一原因而引申的属性。(1)抗辩性。抗辩性是指间接原因责任人对权利人直接向其主张赔偿请求权的情况有对权利人进行抗辩的权利。因有序性这是一个法定的适用条件,所以权利人只能依直接原因责任人,间接原因责任人这种顺序进行求偿。如,酒店对某甲的直接求偿可以不履行。(2)追偿性。因间接原因责任人履行补充责任使全体的债务归于消灭。补充责任的间接原因人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保留对直接责任人的追偿权。如,酒店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侵权人某乙追偿。(3)条件性。因间接原因力的大小跟责任密切相关,这决定间接原因责任人在赔偿数额并不象不真正连带责任那样实行全部的赔偿制,而是根据原因力实施有条件的赔偿。如,酒店所承担是补充责任而非全部责任,即使某乙不能履行,酒店的补充责任也不是全部责任。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联系

在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概念,各自的特征分析上,在整体上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要弄清楚不真正连带与补充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都属于广义的请求权的竞合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表现为权利人对各责任人基于不同事实享有不同的请求权,存在请求权竞合的现象,请求权竞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请求权竞合是指权利人基于同一事实对同一责任享有不同的请求权,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有权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请求权作为其主张的依据。如在侵权与违约的竞合的连带责任中,权利人只能选择侵权或者违约作为请求事由而主张赔偿请求权。而广义的竞合则是指权利人基于同一事实,分别对不同的责任人享有不同的请求权,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有权选择其中之一或者同时选择几个请求权作为其主张的依据。比如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人损害,与他人的侵权行为致人损害构成的补充责任中,受害人可基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使请求权或者以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而请求赔偿。

如上述的两个案例,消费者享有对销售商,生产商请求权,某甲对直接侵权人某乙和酒店均享有请求权。因权利人基于同一的损害结果,对各责任人均享有赔偿请求权,权利人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责任人实施请求权。二者符合广义的请求权竞合的构成要件,属于广义的请求权的竞合。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具有理论上同渊性

从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的演变来看,其都从连带责任的基础上得以延伸发展而成,二者在理论上有着共同的依存。笔者从二者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根源进行分析。

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第一,二者都存在主体的多数性,都是多个行为人实施的数个行为;第二,二者

产生原因基本相同都是因不同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不同债务的竞合;第三,二者的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较连带责任相对独立,都是数个行为人各自具有单一的主观状态,没有任何意思上的联系;第四,都具有偶然性。二者造成相同的损害结果,产生相同的责任纯属相关的法律方式发生的巧合,使责任竞合在一起。其内在根源在于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都以连带责任为基础,是在连带责任的基础上的延伸;二者产生的背景是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连带责任无法很好解决的现实问题。故其在理论上具有同渊性。

(三)补充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殊形式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在理论上的同渊性,决定着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脉依存,其必然在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上有所体现,这就决定二者的特殊关系。

首先,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在发生的原因上都是侵权行为与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不履行之间的组合,补充责任在不真正责任的类型中都能找到相同的原形。如因学校不尽责,而导致学生人身损害,形成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与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人损害,与他人的侵权行为致人损害构成竞合的补充责任。其次,从承担责任的方式上看,不真正连带责任为一债务人承担债务后其他的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而补充责任则为以直接加害人为主,间接加害人为补充的的责任承担方式。间接责任人享有类先行抗辩的权利,就是在受害人没有向直接加害人行使请求权而直接以间接加害人为被告进行诉讼,间接加害人可以对受害人这种行为以自己不是直接加害人这一法定事由进行抗辩。在适用补充责任归责时,由于补充责任的法定性,对受害人的在选择被请求权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这在不真正连带责任的适用中不存在的问题。

再次,从对内效力方面看,补充责任还存在一种追偿权,是指间接加害人在承担责任后,直接加害人的责任并没有因此归结于消灭,间接加害人保留了对第三人的追偿权,这较之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人承担责任后债务归结于消灭不同,也不是连带责任中基于共同原因的基础,责任人对超出自己份额的债务向其他人追偿。如酒店在承担对某甲的补充责任时也只是基于自己的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这个范围承担补充责任而非全部责任。

结合这三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补充责任在受害人请求权的选择上范围比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受害人所选择的范围要更狭隘,且在内部之间的追偿问题上补充责任的内涵得以扩展,外延缩小,补充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上的细化,补充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下位概念。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二者都属于广义请求权的竞合,依存着共同的理论渊源,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但并不是说二者就可以在司法实践中通用,二者毕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各自独立的理论,有其存在的司法实践基础。为了更好的全面地认识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下面着重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立法目的和宗旨不同

“任何归责原则的形成都具有其自身的目地和宗旨”,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立足的目的和宗旨是不同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不同的法律事实为基础,相同的给付纯属偶然巧合。各责任人基于不同的法律事实而产生的债务,只要当中任何一个人履行,便可以使全体债务归结于消灭。其宗旨在于避免权利人的不当得利和符合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如:某甲乘坐公交车与违章行驶的某乙相撞而受伤,对某甲而言,公交公司的违约行为与某乙的侵权行为形成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中,若某甲在依公交公司的违约实施请求权后又依某乙的侵权向乙追偿,那某甲获得多于损害几倍的赔偿,为不当得利。还有存在公交公司能不能在自己赔偿后向某乙追偿,由于公交公司的违约行为足以造成某甲的损害,其不能基于某乙的过错而要求某乙分担责任。

而补充责任产生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平衡受害人的利益要求与间接责任人的利益。在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归责时,受害人所起诉的责任人基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力履行赔偿义务或者不能完全满足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一为避免受害人的权益应基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归责而落空,二为当以间接加害人为债务人时,势必加重间接加害人的责任,而使得直接加害人免于处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不符,也与公平的理念不相吻合,最终不利于社会发展。

(二)诉讼主体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在诉讼程序上,诉讼主体存在差异。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诉讼主体的确定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赞同权利人可以选择起诉任一责任人,但除非该责任人经法院强制执行确实无法承担责

任,否则不能再对其他责任人进行起诉这一观点。主要理由有:(1)不真正连带责任由于不同的法律事实偶然的巧合,在同一诉讼中不能同时涉及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否则会造成责任依据的错位和混乱。(2)不同的法律关系有着各自的使用准则和归责原则.若允许权利人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在同一案中起诉各责任人,如一个侵权和违约构成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可能出现依严格责任将违约责任归于责任人,又根据过错责任将侵权责任归结另外一责任人,将导致执行上问题,同等的判决具有等同的效力。若同时执行可能导致权益人的不当得利;若按先后执行,易出现责任的分配难题,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实质相违背,也混淆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其减少累诉的初衷始终无法实现。若采用以权利人难以满足赔偿责任为限,那么超出其损害的利益该如何返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3)若要将各责任人成为共同被告适用共同诉讼,但作为共同诉讼就应具备共同的权利或义务因而是不可分之诉,不能满足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可选择任一责任人的可分之诉的条件。

而补充责任的主体存在一定的法定性和有条件的顺序性。补充责任基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综合性,又具有连带责任的追偿性和先行抗辩性,故要求其在确定主体时以直接原因责任人为前提,权利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追加第三人,也就是补充责任人。

(三)构成要件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的适用,关键在于区分二者,而区分的标准在于构成要件的差异。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为:(1)多数责任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权利人负有相同的债务。引起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原因和法律事实各不相同,但造成的结果是唯一的,各责任人对这一结果负有责任。(2)权利人对数个责任人均享有请求权。权利人可以基于这一损害结果向各责任请求赔偿。(3)数个债务偶然联系在一起,这种损害的形成纯属于一种意外的巧合。(4)数个债务人对同一个损害结果均负独立的责任。也就是说各责任人对相同的损害结果的清偿不分比例、数额,每个债务人均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5)因任意一责任人的给付使全体债务归于消灭。权利人基于唯一的损害结果,任意选择一责任人行使赔偿请求权,一旦行使而使全体其他责任人的义务归于消灭。

而补充责任的构成要件为:(1)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直接根本原因。(2)对侵权的发生未尽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是侵权成立的条件,间接原因。(3)第三人侵权与法定义务人或者约定不作为行为发生竞合。简而言之侵权行为为直接原因,未尽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发生竞合。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在成因上都是侵权与约定义务的组合。

(四)责任承担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在责任的承担方式上不同。不真正连带责任各责任人的责任承担以全部损害的标准,承担责任的形式也只有一种任意一责任人履行债务而使全体的债务归于消灭。而补充责任在责任的承担形式上呈现多样性,大致有三种:补充责任人可以因直接原因责任人的承担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只要承担直接原因责任人不能履行的那一部分责任;补充责任人因直接原因责任人的不能履行而承担全部责任。

(五)引起的原因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在其诱因上表现不一。不真正连带责任引起的原因各自独立,不存在相互间的作用而影响责任人对责任的承担,每个责任人基于各自独立的原因对全部损害负有赔偿义务。而补充责任在原因上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之分,因原因的划分将最终影响责任人对责任的承担和各责任人内部追偿关系。

(六)诉讼的程序限制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在诉讼程序上的限制不同。不真正连带责任在诉讼程序上权利人对各责任人具有任意选择的权利,其请求权的竞合基于权利人行使选择权而消灭,由一种特殊的广义的请求权变成为一般的诉讼,自然应遵循一般的诉讼原则。比如某甲乘坐公交车与违章行驶的某乙相撞而受伤,对某甲而言,公交公司的违约行为与某乙的侵权行为形成了不真正连带责任,某甲可以选择公交公司或者某乙作为被告,但一经选择某乙则丧失了对公交公司的请求权。若某乙经判决不能履行赔偿义务则某甲不能以公交公司违约为由再次提起诉讼。

而补充责任在诉讼程序上基于自身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例如,某甲在酒店进餐,被某乙伤。某甲起诉直接侵权人某乙,经法院判决,某乙承担赔偿责任但某乙没有能力履行,此时某甲还可以以酒店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为由在提起诉讼。主要因为对第一个侵权的诉讼的直接责任人的诉讼已做出了判决但是对第二补充责

任法院并没有审理,需要进行审理。在补充责任人在新的一个诉讼中被判决承担责任在履行判决确定是义务之后,他还可以起诉第三人行使追偿权权利。

(七)赔偿数额的限定不同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因各自理论的特性决定二者在赔偿数额的限定也上存在差异。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责任人因其独立的原因需要为损害承担全部责任,因而不存在数额的限定。而补充责任是一种有条件、有顺序、有终局责任人的关系,有条件,有顺序,终局责任,基于补充责任的间接性和法定性。补充责任人人只能在其法定义务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补充责任人的补充赔偿责任的总额,不是以直接侵权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总额为限,而是根据其自己行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总额为限。

而补充责任是一个充满弹性的范畴。有可能是全部损失由一方承担,有可能是只承担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根本不用其承担责任。确定数额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为原因力的大小。引起补充责任的原因有两种,侵权责任与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数额确定可由法官参照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在损害中的原因力大小为依据,来确定数额的多少,使得在数额的限定上有了可以明确的标准。二为过错程度。其具体需要支配的数额取决于加害人的经济能力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错程度。

(八)处理的原则不同

司法实践的关键体现在于对实际案例的处理上,二者遵循着不同的处理原则。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实践处理上比较简单。因不真正连带责任具有任意一责任人承担责任后,其他责任人的债务归结于消灭,在适用上不存在先后顺序和各责任人内部的追偿问题。

而补充责任在实践处理中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基于补充责任的法定性决定其在处理上的有条件,有顺序和终局责任性。这里的终局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终局责任不同,补充责任的的终局责任将最终归结与直接原因的加害人,而非其他的第三人。属于直接加害人与间接加害人内部的追偿问题,就涉及一个顺序问题。一般的指导性原则为受害人一般应当向直接责任人请求赔偿,在直接责任人不能全部赔偿,或者不能赔偿,或者直接责任无法确认的时候,才可以请求补充责任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四、结语

综上所分析,不真正连带责任在理论上、形式上、权利归类方面和补充责任有着共同之处,而在诉讼主体、构成要件、责任承担、引发原因、赔偿数额的限制、处理原则等方面又有本质的不同。相同性决定着二者相互联系而不能孤立地看待,二者的差异性又揭示着我们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运用中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以期做到准确归责。

第三篇:名义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一)

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名义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

(一)——开元资产公司诉凯维隆公司、陈喜龙要求名义股东就抽逃出资部分承担补充

赔偿责任纠纷案

[案例导读]

刑事判决对名义股东是否存在抽逃出资行为未予认定的,不能当然据此认定名义股东亦无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名义股东作为公司登记资料中的记名人,根据商法交易中的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债权人凭借对登记内容的信赖,可以要求名义股东在其登记的出资中就未出资部分对债权人未获清偿的债权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名义股东不能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进行抗辩。

[案件索引]

一审: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2012)熟商初字第0641号

二审: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苏中商终字第00817号

[一审概况]

原告:常熟市开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元资产公司)

被告: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维隆公司)

被告:陈喜龙

第三人:荣美芬

原告开元资产公司诉称:陈喜龙是凯维隆公司的创始股东,曾担任凯维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凯维隆公司曾多次向荣美芬借款。截止2011年12月10日,凯维隆公司累计结欠荣美芬313万元。2012年3月12日,荣美芬将上述债权中127万元转让给开元资产公司,并向凯维隆公司履行了债权转让通知义务。凯维隆公司设立于2008年9月3日,股东为包括陈喜龙在内的2位自然人,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陈喜龙认缴额110万元,陈喜龙担任凯维隆公司的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2009年2月5日,凯维隆公司增资800万元,其中陈喜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龙增资390万元。2009年9月14日,陈喜龙将在凯维隆公司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他人。2009年2月5日,陈喜龙在凯维隆公司注册资本增资时,向凯维隆公司入账390万元,但当天又全部一次性汇出,涉嫌抽逃出资。为维护开元资产公司合法权益,开元资产公司起诉要求:

1、凯维隆公司立即偿还欠款127万元,陈喜龙在抽逃注册资本390万元范围内对凯维隆公司的上述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凯维隆公司、陈喜龙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凯维隆公司辩称:其陆续向荣美芬借款共计245万元,每次借款均出具借条,并约定了利息。2011年6月其将向荣美芬的借款合并后重新出具借条1份。该借条载明的借款313万元中包含了未付的利息。后其又归还了50万元;现其对荣美芬将债权转让的事实及开元资产公司要求其归还127万元的事实均无异议。

被告陈喜龙辩称:2009年9月其已退出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对其退出后该公司的债权债务与其无关;其不存在抽逃出资的行为;本案中的债权转让不成立。总之,要求驳回开元资产公司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荣美芬述称:对开元资产公司的诉讼请求及事实无异议。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顾春芳以凯维隆公司的名义分4次向荣美芬借款共计245万元,并出具了借条。2011年6月10日,顾春芳就上述4笔借款本金及利息合并重新出具借条1份,载明:“今向荣美芬借人民币叁佰壹拾叁万元整(313万)用于经销煤碳,借期6个月(自2011年6月10日至2011年12月10日前归还)。”借款人处顾春芳签字并加盖凯维隆公司印章,日期为2011年6月10日。2011年12月23日,凯维隆公司归还了荣美芬50万元。2012年3月14日,荣美芬作为债权转让人、开元资产公司作为债权受让人在《江苏经济报》上刊登《债权转让暨催款通知》,声明荣美芬女士已将合法拥有债务人人民币壹佰贰拾柒万元的债权等从权利,依约转让给了开元资产公司,敬请债务人凯维隆公司立即向债权受让人开元资产公司清偿上述债务及逾期还款的违约金(承担从2011年12月10日起至清偿上述债务的违约金)。

另查明:2008年9月3日,凯维隆公司登记成立,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登记股东为陈喜龙、顾春健,出资额分别为110万元、9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陈喜龙。2009年2月5日,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资到1000万元,股东为陈喜龙、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顾春健、顾春芳,出资额分别为500万元、100万元、400万元,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顾春芳。2009年9月14日,陈喜龙将其持有的凯维隆公司的占注册资本50%的股权转让给顾春芳持有。

又查明:顾春芳于2012年3月27日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2日因涉嫌犯集资诈骗罪被逮捕。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抽逃出资部分查明:“2008年9月1日,被告顾春芳欲登记注册成立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在自己没有注册资本的情况下,向他人借款200万元人民币后,以陈喜龙、顾春健为挂名股东的名义进行虚假注册验资。同年9月3日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次日被告人顾春芳将该笔200万元注册资本全部转出用于归还向他人的借款。2009年2月5日,被告人顾春芳欲将其实际控制的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1000万元,在自己没有注册资本的情况下,向他人借款800万元人民币后,以本人为股东及陈喜龙、顾春健为挂名股东进行虚假增资验资。同年2月6日验资结束后,被告顾春芳将上述增资注册资本800万元全部转出用于归还向他人的借款。”2013年9月18日,该院作出(2013)苏中刑二初字第0009号刑事判决书,判决:

一、被告人顾春芳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犯抽逃出资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被告人顾春芳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发还各被害人。被告人顾春芳不服该判决,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4月15日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一审判决及理由]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认为:

凯维隆公司向荣美芬借款并出具借条,双方对此事实均无异议,凯维隆公司和荣美芬的借贷关系成立。开元资产公司与荣美芬于2012年3月12日签订《债权转让证明》并在江苏经济报上刊登债权转让暨催款通知,凯维隆公司对上述债权转让的事实无异议,故开元资产公司与荣美芬之间的债权转让关系成立。开元资产公司要求凯维隆公司归还127万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对开元资产公司主张要求陈喜龙在抽逃注册资本390万元范围内对凯维隆公司的上述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江苏省苏州中级人民法院(2013)苏中刑二初字第0009号刑事判决书认定顾春芳以陈喜龙、顾春健为挂名股东的名义进行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虚假注册验资、虚假增资验资,验资结束后顾春芳又将凯维隆公司进行验资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全部转出用于归还向他人的借款的犯罪事实,并认定顾春芳已犯抽逃出资罪。该案中并未认定陈喜龙的抽资事实,而是认定顾春芳以陈喜龙、顾春健为挂名股东虚假注册验资、虚假增资验资,验资结束后顾春芳抽逃出资。已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具有对本案审理的证明和约束力。开元资产公司并未能举证证明陈喜龙的抽资责任,故对该项诉讼请求,难以支持。据此,一审法院判决凯维隆公司归还开元资产公司借款人民币127万元;驳回开元资产公司其他诉讼请求。

来源:法律讲坛

第四篇: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郭明瑞

烟台大学

教授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共同责任;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补充责任人的追偿

内容提要: 补充责任为二人以上共同承担责任中的一种责任形态,责任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上有先后顺序之分。补充责任不同于按份责任, 也不同于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 属于共同责任中的一种独立形态。《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补充责任有两种情形, 相应的补充责任为其中一种。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对补充责任的一种限制, 补充责任人承担的责任应与其过错相应, 并以此为限度。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可否追偿, 应依责任发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凡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为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 不应发生追偿。相应的补充责任人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的责任, 因此相应的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不享有追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在第34条第2款、第37条第2款、第条分别规定了有过错的劳务派遣单位、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对他人侵权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相应的补充责任”属于何种责任形态以及应如何适用上,学界与实务都有不同的观点。为正确地适用法律, 有必要对此进行讨论。本文拟就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以及责任人的追偿等相关问题提出意见, 以求抛砖引玉。

一、关于补充责任何为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有何特点?对此法律上并未定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解释补充责任是“责任人在行为人自己不足以赔偿某行为所致损害时,就其不足部分承担的赔偿责任。”[1]所说的补充责任既包括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 也包括债务不履行中的补充责任。从立法规定看, 在《侵权责任法》制定前, 立法上规定的补充责任主要有以下情形:其一,《民法通则》第63条第款规定的责任。该条款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负连带责任。”对于该规定, 学者中虽有诸多批评, 但法律未修改前仍是适用的。从该规定看, 这里的连带责任实际上就是一种补充责任, 因为首先是“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其次才由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其二,《担保法》第17条规定的一般保证人的保证责任。该条第2款规定,“一般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 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 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依该规定, 只有在被保证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责任时, 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 当然这种责任属于债务不履行责任。在物的担保中也有类似规定。其三,《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的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该条第2 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 由监护人适当赔偿, 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依此规定, 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也就是由有财产的被监护人承担责任;监护人仅就被监护人的财产不足以赔偿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在上述规定中, 法律条文的表述各不同, 也并未使用“补充责任”这一概念。我提出这些情形中所规定的责任为补充责任, 仅是作为学者的一种理解和解释。尽管上述法律规定的表述不同, 但我们可以归纳出, 这几种情形下的责任都具有以下显著的共同特点:

其一, 责任主体为二人以上。在发生补充责任时, 总是会有两个以上的责任主体的, 仅为一个主体应承担责任时不存在补充责任。二人以上共同承担责任的情形属于共同责任, 共同责任中才会发生各责任主体之间如何承担责任问题。如果仅有一个责任主体, 则不发生各责任人之间如何承担责任问题也就无所谓补充责任。

其二, 多个责任主体中有的须先承担责任, 这一责任主体可称为先责任人或者第一顺序责任人;有的是在先责任主体不能或者无能力承担责任时才承担责任, 此可称为后责任人或者第二顺序责任人。如果前一顺序责任人已经承担了全部责任, 则后一顺序责任人就不必承担责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后一顺序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被称为补充责任。也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指出, 补充责任具有次位性。[2]如果各责任人间在承担责任上无先后顺序则谈不上所谓“补充”。

补充责任属于何种责任形态? 学者中有不同的观点。例如, 有的认为, 补充责任为连带责任之一种;有的认为, 补充责任为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一种;有的认为补充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态。在传统民法上, 对于二人以上承担责任的责任形态, 一般都分为两种, 即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我在《民事责任论》一书中也是这样区分的。[3]如果依此两分法, 在补充责任中由于补充责任人与前一顺序责任人之间并无责任份额的划分, 也就是说补充责任人不是按照特定的份额承担责任的, 因此, 补充责任不属于按份责任, 而只能归入连带责任。但补充责任是否就属于连带责任或者不真正连带责任呢? 从《民法通则》第63 条第3款的规定看, 法律明确规定“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有学者将代理人承担的补充责任归入连带责任是有法律根据的, 但我认为这一规定本身是不合适的。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确有相同之处, 这表现在两种责任形态中的责任人都为二人以上, 且责任人不是按照一定份额承担责任。但是, 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是不同的。就连带责任而言, 其根本特点在于责任主体之间承担责任并无先后之分, 权利人可以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例如, 若甲、乙对同一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是连带责任, 权利人可以要求甲或者乙或者同时要求甲、乙承担责任, 不论权利人请求何人承担责任, 被告均应承担全部责任, 并且任何一个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以后, 都可发生对于他责任人应承担部分的追偿。而补充责任不具有这一根本特征。在责任主体为二人以上, 各责任人承担责任有先后顺序时, 后顺序责任人承担的责任才为补充责任, 在权利人未要求前顺序责任人承担责任或者前顺序责任人未承担责任时, 承担补充责任的责任人是不应承担责任的, 其可以要求由先顺序责任人先承担责任。例如, 甲、乙应对同一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乙应承担补充责任时, 若权利人不要求甲承担责任而仅要求乙承担责任, 乙有权拒绝承担全部责任;若权利人同时请求甲、乙承担责任, 乙也仅就甲不能承担责任的部分承担责任。并且, 在甲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下, 乙的责任也就消灭, 不会发生甲对乙的追偿。因此, 补充责任应不属于连带责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现在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官将补充责任理解为连带责任, 是不正确的, 补充责任中“补充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补充责任的顺序是第二位的;二是补充责任的赔偿范围是补充性的”。[4]

有的认为, 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为不真正连带债务, 因此补充责任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所谓不真正连带责任, 是指责任人为多人, 权利人得先后或同时要求部分或者全部责任人承担责任, 其中一人承担全部责任时他人的责任也就消灭的一种责任形态。就补充责任中前顺序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后补充责任人的责任也就消灭而言, 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相似。但二者也不相同, 根本区别在于补充责任具有顺序性。例如, 担保责任通常认为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 但在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 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并不同。如前所述, 享有先诉抗辩权的一般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补充责任, 而连带责任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则可谓不真正连带责任。

综上, 我认为, 补充责任属于共同责任中既不同于按份责任, 也不同于连带责任或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种责任形态。由此也可以说, 在我国法上, 责任人为二人以上的共同责任应包括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二、关于相应的补充责任

就《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补充责任而言, 补充责任可以分为两种损害赔偿责任: 一种是完全的补充责任, 另一种是相应的补充责任。[5]《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补充责任可以说有两种情形: 一是实际上的补充责任。这是指法律未在形式上规定为补充责任, 但责任人承担的责任实际上是补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规定的监护人的责任即属于这种责任。该条款是对《民法通则》第条第2款规定的继受, 但作了一定修改。该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 由监护人赔偿。”[6]依该条款规定, 当被监护人本人有财产时, 应由本人的财产支付赔偿费用对赔偿不足的部分, 由监护人负补充责任。这种责任不是连带责任, 监护人不是就被监护人造成的全部损害负赔偿责任, 而只就有财产的行为人赔偿不足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7]二是形式上和实际上的相应的补充责任。《侵权责任法》共有3个条款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补充责任”。

“相应的补充责任”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2003] 20 号)条第2款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 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 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 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 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第7条第2款规定,“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两款规定的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都是因第三人直接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时产生的责任, 第三人可称为直接责任人。

在上述司法解释中, 不仅明确提出了“补充责任”的概念, 并且提出“相应的补充责任”的概念。该司法解释中第6条第2 款、第7 条第2款规定的“相应的补充责任”分别为《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款、第40条采纳。除此之外,《侵权责任法》还在第34条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的“相应的补充责任”, 即:“劳务派遣期间, 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显然, 相应的补充责任属于补充责任中的一种情形, 这决定了该责任具有补充性。同时, 相应的补充责任又不是对直接责任人不能承担责任的完全补充, 而仅是就相应的部分承担补充责任。有学者指出, 相应的和补充的是矛盾的, 因为相应的就不会是补充的, 补充的就不会是相应的。而我国《侵权责任法》创造性地确立了相应的补充责任, 即对补充责任作出了严格的限定, 这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补充责任的传统内涵。[8]在立法过程中我也曾主张去掉“相应的”这一限制, 这种意见并未被立法机关接受。从立法者有意使用“相应的补充责任”这一概念看, “相应的补充责任”应是与“完全的补充责任”相对应的。对于责任人承担的补充责任, 若不以“相应的”来限定, 就是完全的补充责任即只要是直接责任人不能承担的部分, 补充责任人就应承担, 这样虽有利于保护受害人, 却会加重补充责任人的责任。而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责任人不是对直接责任人未赔偿的部分全部都承担赔偿责任。[9]因此, 我同意这种观点, 即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对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的一种限制,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责任人承担的责任不能超过其应承担的“相应的”部分, 而不是直接责任人不能承担的全部。例如, 若第三人直接侵权造成的损害为10万元, 补充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确定为30% , 那么, 第三人应对全部损害承担赔偿10万元的赔偿责任, 补充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其限额为3万元, 即使第三人仅能赔偿5万元, 补充责任人也仅赔偿3万元, 而不是5 万元。这应是“相应的补充责任”与一般补充责任的不同之处。若为一般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人应就前责任人不能赔偿的全部承担责任。例如, 甲对所造成的10万元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乙应承担补充责任(而不是相应的补充责任若甲只能承担1万元, 则乙应就甲不能赔偿的9万元承担补充责任;而若乙仅承担30% 的相应的补充责任, 则乙仅就甲不能赔偿的9万元承担3 万元的赔偿责任。

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三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情形看, 承担相应补充责任的人的行为都属于不作为, 可以说, 这种责任是在作为侵权行为与不作为侵权行为相结合造成损害的情形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的责任。

所谓“相应的补充责任”是与何“相应”呢? 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与不作为侵权在损害发生上的原因力“相应”;一种观点认为应与不作为侵权人的过错“相应”。也有的认为, 相应的补充责任要求根据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的大小来确定,[10]补充责任的“相应”, 是与过错程度和原因力相应[11]。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认为相应的补充责任是与责任人的过错程度相应的观点更可取。从原因力上说, 作为侵权与不作为侵权结合造成损害时, 作为侵权属于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不作为侵权属于次要原因或间接原因。正因为如此, 不作为侵权的行为人承担补充责任, 因此, 相应的补充责任也就不能再以与原因力是否相应作为判断标准。从不作为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归责原则上看, 该种责任是以过错为归责原则的, 不作为行为人承担的责任应是与过错相适应。关于“相应”的判断, 法释[ 2003] 20号第6条第2款中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 应当在其能够防止和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能够防止和制止损害”而未防止和制止损害的, 也就是有过错的。这应作为确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责任相应范围的判断标准。在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以及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情形下, 也应与其过错相适应, 不作为行为人承担的补充责任以“能够防止和制止损害的范围”为限。

不作为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否以第三人的故意为条件呢? 换言之, 如果第三人不是故意而为过失,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包括教育机构)也为过失时, 是否也发生相应的补充责任呢? 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 从第37条第2款、第40条的规定看, 第三人的行为应为故意。如果第三人的行为也为过失, 有的情形下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失可能还会大于第三人的过失程度, 于此情形下让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似缺乏理论基础, 有失公平。因此我比较同意这种观点: 在第三人也为过失情形下, 可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 由各责任人承担按份责任。

三、关于不作为侵权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后的追偿

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是否享有追偿权呢? 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张新宝教授认为, 补充责任的含义是, 在能够确定加害人时, 由加害人或者其他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 补充责任人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时, 由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如果能够确认加害人, 但是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资力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时, 则先由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尽力承担责任, 剩余部分由负有补充责任的人承担。因此, 责任人和补足人在责任顺序上是有差异的。在承担了补充责任后, 补充责任人获得对加害人或者其他义务人的追偿权。[12]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我认为, 对于补充责任人是否享有追偿权不可一概而论。如前所述, 补充责任的发生原因不同, 责任人是否享有追偿权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 在担保关系中担保人承担补充责任后, 当然享有追偿权, 得向主债务人追偿。但是在侵权责任法领域, 补充责任人不享有追偿权。例如, 监护人在被监护人的财产支付赔偿费用后就不足部分予以赔偿的, 监护人是不能向被监护人追偿的, 因为监护人就此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本来就是他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当然, 对于监护人不享有追偿权问题, 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主要是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后是否可向作为侵权人追偿问题。主张不作为侵权人在承担补充责任后有权向直接责任人追偿的依据是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为法释[ 2003] 20 号第6 条第2款中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 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但《侵权责任法》中对此未作规定, 该法第条第2款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有学者认为, 对于 侵权责任法》的这一规定, 应解释为承担补充责任的行为人承担责任后, 可以向直接侵权行为人追偿。我认为, 不能作此解释。侵权责任法未作与前司法解释相同的规定, 表明立法者未接受司法解释关于这一规定的精神。我认为, 责任人是否有追偿权, 关健在于其承担的责任是否是其应承担的或者说是否是为他人承担的责任。如果责任人承担的责任是其不应承担的或者是替他人承担的那么在其承担责任后当然应可向他人追偿;如果责任人承担的责任本就是其应当承担的, 那么也就不发生向他人追偿的问题。

有学者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经营者在第三人侵权造成损害时承担补充责任后得有权向直接加害人追偿, 提出以下依据:(1)过错责任的要求。实施直接加害行为的第三人有过错(通常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当然应当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这种责任不因为经营者承担了补充责任而免除。如果让经营者承担全部责任后没有追偿的途径, 实际是由较轻过失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较重过失的人不承担责任, 这不符合过错责任原则尤其是比较过失规则的要求;(2)民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的要求。较之连带责任, 经营者承担补充责任更为公平不当得利规则的要求。直接加害的第三人本就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只是由于未能在诉讼阶段找到加害人或者其没有相应的资力进行赔偿, 才让经营者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直接加害人实际上因此获得了消极利益, 而且没有法律上和合同上的依据因此应当返还。[13]如果在这种情形下补充责任人承担的补充责任是无限制的, 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侵权责任法》中对不作为侵权人规定的责任已属于“相应的补充责任”, 如前所述, 这种相应的补充责任是有限制的补充责任, 即使找不到直接加害人也不能让补充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因此, 这些理由难以支持相应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后获得追偿权。有学者主张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后之所以有权向作为侵权人追偿, 是因为作为侵权人的作为直接造成损害, 若没有该作为侵权, 也就不发生损害。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们应当看到, 在发生相应补充责任的场合正是两种行为的结合才造成损害, 没有作为侵权人的直接侵权行为, 当然不会发生损害;但如果没有不作为侵权人的不作为也同样不会发生损害。若没有不作为侵权人的不作为, 也会发生损害, 不作为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间也就没有因果关系, 也就不发生不作为行为人的责任。因此, 在这些场合, 不作为侵权人的不作为行为实际上也是侵权损害的发生原因。当然, 作为侵权与不作为侵权对于损害发生的原因力是不同的, 因此, 作为侵权人应对损害承担责任, 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不作为侵权人的不作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其对损害的发生是有过错的, 因此, 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的责任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 并不属于对他人行为承担的责任。并且, 由于不作为侵权人承担的为相应的补充责任, 其承担的补充责任是以其能够防止和制止损害的范围为限度的, 也就是说, 其承担的补充责任是有限度的, 并不会发生对他人过错行为承担责任的情形。尤其应当看到, 正是因为补充责任人是对自己的过错和原因力造成的损害负责, 故本质上补充责任是一种自负责任, 补充责任人在承担责任后不能再向实际加害人追偿。[14]所以, 我认为, 不作为侵权人在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后, 不能享有追偿权, 不应发生向他人的追偿问题。

当然, 从比较法上看, 在他国的立法上有规定不作为侵权人承担责任后有权追偿的, 但这种立法例一般规定不作为侵权人与作为侵权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而我国法上规定的是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这一相应的补充责任已经限定了不作为侵权人承担责任的范围。从实务上看, 会发生受害人不能确定直接侵权的第三人, 而受害人仅起诉请求不作为侵权人承担责任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 有的判决让不作为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于此情形下, 承担责任的不作为侵权人当然有权向直接侵权的第三人追偿。但我认为, 这种判决是不合立法要求的, 因为不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是“相应的补充责任”, 而不是连带责任, 因此, 即使在受害人仅起诉不作为侵权人的情形下, 法院也不应判决让被告就损害的全部承担全部责任, 只能判决其承担应承担的最大限度的相应的责任。逸行为人主观上对于逃逸行为都是故意, 对于死伤结果既可能是故意, 也可能是过失。如果维持交通肇事罪罪名, 就应认为肇事逃逸和逃逸致死型交通肇事罪包括了故意犯罪, 所以指使肇事者逃逸的应该而且能够成立肇事逃逸或逃逸致死的共犯。

第五, 肇事后单纯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的, 仅评价为逃逸致死就能做到罪刑相适应;积极移置被害人导致被害人死亡危险升高的, 通常能肯定移置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成立故意杀人罪;积极移置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危险升高甚至降低危险的, 通常应否定移置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否定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成立, 通常应以逃逸致人死亡罪论处。

注释: [1] 见《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民法学商法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7页。

[2] 参见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 年, 第36页。

[3] 参见郭明瑞, 房绍坤, 於向平:《民事责任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第37页。

[4] 参见杨立新:《侵权责任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年, 第283-284页。

[5] 参见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 年, 第37页。

[6] 与《民法通则》的规定相比较, 删除了“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的但书规定。

[7]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年, 第224页。

[8] 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7页。

[9] 参见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 年, 第138 页、第160页、第170页。

[10] 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7页。

[11]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 第295页。

[12]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242页。

[13]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第278页。

[14] 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7页。

出处:《烟台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韩铭 转载

第五篇:补充协议书

补充协议书

发包方:巴马瑶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广西宏泰成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经双方共同协商,对共同签订的巴马县人民医院门诊扩建楼(增加部分)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进行补充更改,补充更改为:甲方为乙方提供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进行补充更改,补充更改为甲方为乙方提供工程施工用电、用水及材料堆放场地,其他按 合同条款继续履行。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补充协议同原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望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发包方:巴马瑶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法定代表人:

承包方:广西宏泰成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下载补充责任(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补充责任(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时政(补充)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补充)1、9月2日3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9月2日晚,......

    补充协议书

    补充协议书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职工):代表人: 乙方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 地址:电话: 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遵循合......

    补充章节

    ***(补充章节) 第一节述职报告的写作 教学目标 ●了解述职报告的特点、种类及写作要求 ●掌握述职报告的写作方法 ●学习写作述职报告 教学重点 ●掌握写作述职报告的一般方......

    补充劳动合同

    补充劳动合同15篇 补充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为预防职业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及伤害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财务报告补充

    财务报告补充 一、财务报告的组成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四表一注 会计报表包括对外报表(财务报表),也包括对内报表(如成本报表)。 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利......

    课外补充

    汾酒广告词:夫天下事 喝酒必汾 汾酒必喝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 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

    法规 补充

    P1:二、民法商法,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P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主体在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 P......

    补充协议书

    补充协议书 篇1 甲方:乙方:原座落在XXXXXXXX厂房的租赁尚未到期,但甲方对该厂房另有安排,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补充条款。一:原厂房租赁期限为20xx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