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其意义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方法,已经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实践过程,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喜悦和欢乐,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了,但有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只是“热热闹闹”。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二、遵循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三、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做有责任感的公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第二篇:课程总目标及基本理念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说课标说教
西固镇初级中学
权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人教版,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及基本理念
(一)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人类及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数学课程提倡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强调数学与其他科学融合,数学是工具学科,其实哪一个学科都离不开数学,物理、化学自不用说,就说法律吧,它要求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在数学当中的几何推理就是在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所以说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课程标准对本学年质与量的要求及落实实施
1、数与代数
在本学年中,学生将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从而深刻的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
2、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年中,学生将探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旋转、相似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圆的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圆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3、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年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4、课题学习
在本学年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我再来说一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个质与量的要求 那究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实现这样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呢?我想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和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并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实际操作。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上,从简单的认知的量的学习到达掌握、理解、灵活运用的质的飞跃。例如:在将二次函数这一章时,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第一节上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感受课;第二节就教画图,熟悉二次函数的各种形式的做图;第三节课让学生根据y=ax2的图形充分观察感受、弄清二次函数最基本形式y=ax2的性质;第四节课根据第二节课所画的图形再从看图中总结出其他类型的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让学生充分观察了其他类型函数跟基本形式y=ax2的联系;第五节课让学生根据第四节课中的发现,根据函数画草图来应用性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掌握了,而且还能灵活运用了。我认为这样一个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就是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说教材:
三、编写意图
1、教科书内容全面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习。
2、以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3、教科书从内容方面全面体现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反映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优秀成果,并且在教材的编写上添加了一些数学史,并吸取了国外数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体例安排
1、每章均配有为教师导入新课、学生预习所用的引人入胜的章前图和引言,例如:学习“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在前言中找到了答案。激动的他们迫切地要学习每章安排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章后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利于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也益于他们找到掌握不到位的知识。
2、正文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和交流的空间; 例如: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安排“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内容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了解数学发展史、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章后安排了供课上使用的练习题,供课内或课外作业选用的习题;供全章复习时选用的复习题。分类分层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五、九年级的教材所蕴含的三大体系
1、知识体系:九年级数学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综合安排课程标准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几部分教学内容。其中”数与代数”包含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个部分。“空间与图形”包含旋转和圆、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五部分内容。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协调,强化了代数、几何知识的互补作用。这样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数形结合和代数与几何的互为应用,强化了代数、几何的互补性。
2、能力体系: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过程,从而理解基本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更清晰的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3、价值体系:学生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说教材内容和逻辑线索
教材内容
九年级教材包含“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共9章内容,上册5章,下册4章。其内容见知识树
说建议:
七、说教材整合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在“旋转”一章安排了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的内容。在“圆”一章,圆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讨论,实际上也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内容,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八、站在整个初中学段的角度该怎样处理这套教材
如果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在处理教材时我将注意以下四点:
1、简约——化难为易,易于理解 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2、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
3、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和处理,使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更具有探究性。
4、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向大自然、社会和家庭开放,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总而言之: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
我相信,随着本教材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使用,广大同仁们对她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更加趋向科学。谢谢大家!
第三篇: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分析
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分析 美术课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对事物视觉形象的感知和认识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开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美术课程的性质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修订前的标准相比,对于原来一些有益因素如美术课程对文化、对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关注等进行积极地传承或者延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拓展、对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研究都进行了重新修订。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素质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美术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形象,不是其他东西,是对视觉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这是美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具有独特性,意味着不是一个理论思维课程,它需要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创造出一个新的物象出来。为什么追求人文性,因为过去美术就是技法的东西,追求人文性是一个拓展,大大地丰富了美术的内涵。在强调愉悦性这一点上,我觉得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艺术学习也应该是个愉悦的过程。美术课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感性的,还有一种愉悦的课程,让学生真正地发挥个性,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美术课要上出美术课的感觉来。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为面向全体学生是义务教育性质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不是针对专业人士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质,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美术课程,不能只向少数有天赋的、有兴趣的、有条件的孩子开放,应该向所有孩子开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其实是一个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引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美术。家长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去学美术,但是家长有可能强迫自己的孩子去认真地学语文、数学、外语。所以,美术学习的过程,应该给学生带来一种快乐。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因为关注文化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国际趋势。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为人类社会总是面对两大主题,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所以那一个民族有创新,那一个民族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第四篇: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
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