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几种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几种方式
全南县第三小学张雄梅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做了很多工作,外部氛围也较浓。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目的。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如下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扶放结合式
这是我的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对一般训练项目和学生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理解分析。“放”,采用实践和尝试的方式,如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朗读和默读、复述和背诵、熟读精思精彩的片断、讨论解答、质疑问难等。对缺漏和回生的知识,还没有很好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等,都应该给予指导帮助。如《迷人的九寨沟》一课作者分别从海子、山林、深秋景色三方面介绍九寨沟的。其中的三自然段对山林的颜色描写,突出了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这一自然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步骤的:
1、让学生自读,想九寨沟山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小组或同桌交流。让学生思考更全面!
3、全班交流,体会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4、多种方式读,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美!
5、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读懂第三自然段的。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自然段!这样的扶放结合式符合新课标总目标提出的“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通过自主悟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再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朗读展现这种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写景的文章。《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一文,具体教学步骤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课文,筛选印象深刻段落,说说自己感受;品读课文,边读边感受聂帅的无微不至地关怀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悟读—批注式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略读课文,也用于其他各种课文的教学。如略读课文《七颗钻石》,先让学生通过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再作上旁批,通过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妈妈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爱心。
四、抓人物特点——找读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写人的文章。“抓人物特点”即为通过与文本对话,领悟、概括本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找读”即找到有关词句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津津有味地朗读,突出这种人物特点。如《猪八戒吃西瓜》这篇课文,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抓住猪八戒贪吃等特点,然后找到能表现贪吃等性格特点的词句段,通过朗读展示这种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抓人物特点—找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星湖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5分钟)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4分钟)直接导课: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
间接导课: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6分钟)※读书:
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般做法:自由读、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跟读、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要求: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识字方法: 1.图示法。2.动作法。3.编谜猜谜法。4.为汉字做加减法。5.快乐记忆法。6.联想巧记识字形。7.字理识字法。8.组词记字法。9.活动游戏识字法。10.趣味联想造句识字法。11.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间。
四、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
五、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
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六、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七、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马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八、语境联系法
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再如:“我虽然未见 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九、联系上下文
如《向沙漠进军》中的“不毛之地”可联系文章中“沙漠所到之地,森林全被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废墟”这些话语可知此词意思指“不长草木的地方”。
十、结合生活实际
如“背井离乡”一词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十一、展开想象
如“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情景来体会词义。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问题回答法。(概括主要内容为中高年要段要求)。
四、质疑探究(个性体验,合作分享,梳理要点)(20分钟)
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要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设计有一定涵盖的问题或话题做载体,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学生自读为主,边读边思,学习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组展示,以读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完善观点。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读书、质疑、批注、倾听及交流的习惯。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教师要根 据学习情况,以评导读,以讲助解。
五、引导观察,规范指导(5分钟)
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
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4.巩固。
主要是注意结构和笔画。
结构上注意:高矮、宽窄、穿插、避让。突出主笔
中宫收紧三种主笔横(十,土,牛)两翼主笔(木,尤,戈)无主笔(日,田,刀)
三宁三勿:宁上勿下,宁左勿右(左抑右扬)、宁紧勿松 空灵:框中短横,左连右断(日月目自白曰)框中交叉(田,甲,由,申,电,用,再丑)左右不搭
樱桃小口之空灵(又,叉,文,丈,马,鸟,乌,车,乐,牙,击,屯)笔画之纵向均匀 饱满:
1.主笔关系问题(主笔张开,中间缩到黄金分割)
2.方正问题(横拉长,竖拉短,斜笔变平,上下结构)竖拉长,横缩短,斜笔变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要注重实效,从检测识字、写字或读课文入手。然后顺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品读提升(重点引领,互动悟法)(25分钟)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着写,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应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不断让学生学会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指导感情朗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深刻的、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2.感情朗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不应牵得过多,统得太死。3.感情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不必传授过多的朗读技巧,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体验。
4.感情朗读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范读、语言的渲染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5.感情朗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活动评价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三、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7分钟)
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学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 1.生字
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2.新词
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仿写训练
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面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方式。
四、拓展阅读,发展能力(5分钟)
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xx年12月16日 新课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思-教师资源频道-巨人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
20xx年6月6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与学生之间的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 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2. 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 拨云见日 的功力,给人以 神龙见首不见尾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零起点 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 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 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 牛顿,夭折了一个 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 你们都有一定道理 你们都很聪明 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 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 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 燃烧的岁月!
2、尊重 需要,注重 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 我要学 我想学 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 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 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 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 交流 的课堂,实现 文本对话、师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 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 请、清、情、晴 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 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四)给学生一个 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在课改实验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1.继承与创新。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决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诵读,重积累,重书面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源远流长,自有其合理的内核。当然,由于忽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书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继承和创新,两者并不排斥,应该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应重#from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来自 end#视读和背,但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读出意味情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言语交际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主体性、开放式和愉快式积累为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2.发散与集中。崔峦老师说: 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老师应处理好发散与集中的关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如果光顾发散、求异,忽视求同、集中,会很难形成正确的主导意识。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文章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出自,此链接!。
3.探究与接受。我们认为,两者不可偏废。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学方式,当不当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探究能力同样重要,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获得能力的本身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不到的地方,老师应当通过适时点拨、启发,甚至是直接讲授告诉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都通过探究来获得所有的知识。
4.分组与合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学习。同样,合作学习也并不等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师生互动、同位交流、全班讨论,都是合作。它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学生与集体间的、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鼓励者、支持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样也是学习上的鼓励者、支持者,是共同学习的伙伴。检验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应,其标准是 三看 :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
5.诵读与训练。学生诵读,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但不是全部。学生诵读,不应忽视教师的方法指导,不应忽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揣摩,规律发现;学生诵读,不应忽视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诵读,还必须兼顾说写训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关于合作学习
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 整合 功效。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让两个学生合作读,如:读《看花灯》一文时,(一生)元宵节,(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一生)纸糊的金鱼(一生)吐泡泡,(一生)纱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这是何等地残忍,优美的诗句被拦腰截断,语感怎么培养?
二、关于收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
三、关于整合学科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 语。都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 走进 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 结合,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 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1.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2.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3.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随笔,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4.通过 说课、听课、评课 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
然而,目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听课中却发现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问题
教学中要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引导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对话之后,问学生:“你喜欢陶罐和铁罐?
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看,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文中有个小泡泡,是这样问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去谈自己阅读中的感想和启示。而且本课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谦虚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炼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中要关注的问题。何况这是第一课时,课文还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揭示课文的主旨,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觉得教师问题的指向性有所偏颇,对文本主旨缺乏整体把握。教师该怎么问学生,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呈现问题,都需要进行精心预设,都应该是认真细读文本之后进行的。
2、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以《长城》一课为例,有一老师提出了这(都江堰》教学反思)样的问题: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
《孔子拜师》一课、《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一小节的学习。
《珍珠鸟》一课,自由读文后,让学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鸟是怎样的?
紧接着就从书中找出写珍珠鸟小的句子。然后了解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40分钟里所关注的都是珍珠鸟,始终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现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有着落。
如果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什么“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珍珠鸟很小、很胆小、很可爱、......“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读出的还是局部,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就此打住,马上进入下一个点的学习,而是应该及时地给与引导。
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导:”是呀,课文写了珍珠鸟的小、可爱等,那除了写珍珠鸟,还写了谁呢?
师:那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吗?
生: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渐渐胆大,告诉我们......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鸟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大师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听、说、读、写不必说样样精通,起码必须能镇住学生,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朗读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自如地范读,底气就足了。基本功过硬,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比如如果你善于听,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你的评点,引申就有根据,有针对性。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往往会发现他们本身素质相当之高。可惜,大学、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
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项链》,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
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们行列,讲了几个小故事: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专制时,有人质疑赫鲁晓夫为什么不在斯大林在任时指出他的过错,赫鲁晓夫拍着桌子:“谁在说话,给我站起来!”那人吓坏了,以为大祸临头。赫鲁晓夫幽默地说斯大林就是这样做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高压专制下,必有奴性。随后讲了萨达姆的“万人坑”,讲了康熙、乾隆时代的文字狱,讲了孙志刚的遭遇。大家一下子陷入深思。这是我在教读《我若为王》一文时的一段“穿插”。将历史、现实和课文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的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适度地“穿插引入”,可以让行多行多的课表现得活泼灵动。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这一点,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做得相当成功。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她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近日来的头脑风暴,让我对小学语文的思考更深了一步。
连续两日,董非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与诊断》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点评; 11月12日,吉春亚老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堂教学展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精彩报告,今日李卫东老师《陶罐与铁罐》的教学展示和关于分年段阅读教学的精彩报告,都是我这次培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不同层次的讲课教师们,都让我们的心里小学语文,进一步,更进一步。
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多需要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正如老师们所说:“目标只是戴个帽”。曾细读过文本,甚至也像专家一样品词习句。但真的没想过设计的目标该怎样去写。更谈不上反思教学过程怎样的成教学目标。只是从形式上反思课堂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想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理念应牢记心中。二、一直把握不好年段写作的课程目标
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每个年段是个有侧重的。不光是我,连我工作周围的教师群体,也总是把低年级的写话目标定得太高。尤其是我们的作文阅卷,太缺少人性化。往往以表面的字数、卷面去判定分数。一些有创意的表达,在毫不留情的教师手下被扼杀。老师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三、反思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和教学目标一样,重、难点只是我们教师心中的重难点,未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正如李卫东老师所说:备课贝壳备到深处是在备孩子们的心灵,扪心自问:有多少时候,我们是这样。
四、反思自己解读文本的深度。教学生活中,自己也是相当认真的一个人,特别喜欢咬文嚼字,读出自己与教学参考资源的不同之处,也常去思索。但今天听了李卫东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真的让我汗颜。反思自己:只是从表达的角度品词习句,没有关注到词语背后还隐含孩子们思维的训练。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孩子狮子的兴趣。细细想来,如果没有教师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言文字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何以引导学生去爱、去品。几位授课教师对语言文字的解读,给我们指明了向前的路。
要想改变,关键是我们的理念要变。感性的认识,成就不了我们的智慧。做智慧型的教师,我们才会成为享受语文的人。
用一位同仁的话:每人进步一小步,语文教育将向前一大步。
期待我们梦想成真!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6年8月30日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斐斐课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8年12月16日 新课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思-教师资源频道-巨人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
2006年6月6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与学生之间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各级组织教研活动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