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中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市中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中院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中的职能作用,把调解工作作为建设平安××、和谐××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落实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和谐司法示范区。为当前服务“三保”,促进“四稳”,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平面化管理为立体化管理。以开展“调解能手大竞赛”活动为载体,搞好 “四项活动”:在法院专网设立竞赛榜,由各基层法院推荐参赛选手,动态跟踪选手调解结案情况;召开经验交流会,由参赛选手总结交流调解经验,互帮互学提高调解能力;调撤案件评查回访,查调解案件质量,看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评价,促进调解工作规范;开展调查研究,剖析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司法调解实践经验,推广调解工作的新成果。通过“四项活动”,改变过去调解只看指标、仅有结果的状况,使调解竞赛动态化、调解管理规范化、调解经验理论化,调解成果效益化,有效发挥立体化审判管理的效益。二是变段落式调解为全流程调解。为提高调解成功率,该院实施案件“全流程”调解,把调解环节前移,从案件立案阶段即做立案当事人的工作,为调解工作打好基础;进入审判程序后,审判人员一接手案件就电话了解当事人分歧焦点、掌握诉讼心理期望,做初步协调工作;庭审中强化调解,在吃透案情基础上分清责任,促使当事人接受调解;判决前进一步释明法律,敦促当事人调解;对一些确无调解可能的,判后继续做协调和法律释明工作,有效减少了当事人闹访、申诉、进京上访的可能。三是变单项型选手为全能型选手。抓法官调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保证调解成功的基础。该院针对民商法官大都是院校出身,法律理论功底深,证据意识强,适用法律准等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能力训练,变单项型选手为全能型选手。通过落实“四会”工作要求,让他们会做思想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做宣传工作、会做协调工作;通过一批老审判员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法官调解能力迅速提高;通过培植调解典型,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调动法官调解积极性。去年,该院两名法官因调解工作出色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
拓宽调解渠道,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社会联动调解机制。该院先后与司法局、工会、妇联等单位出台六个诉调对接文件,与六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关系,参与培训调解人员2000余人次;定期召开诉调对接单位座谈会,共同研讨诉调对接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诉讼调解联动机制运转顺畅;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调解互动,协同做好当事人息诉工作;组织开展“百名法官进社区、百家市属重点企业大培训、百家原诉企业判后大回访、百家现诉企业诉讼大排查”活动,把调处纠纷、指导民调工作纳入活动内容,形成与社区、企业联动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二是建立全员参与调解机制。对群体性纠纷、涉及民生的重点案件,主动汇报并邀请院领导参与调解,从而在院内形成合议庭、庭长、分管院长、一把手院长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调解机制。今年以来,该院院领导参与调解结案率达30%以上。对上级领导关注的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邀请市人大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参与协调,化解矛盾;对疑难复杂案件、判决确有难度的案件,则邀请人民陪审员、对当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员参与协调,提高调解的成功率。三是建立案后释疑回访机制。为了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该院在结案后,坚持把法律释明延伸至案件结束后、申诉复查前。对调解结案但未履行完毕的案件,审判人员主动电话督促、上门催促、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督办,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对一些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仍以判决方式结案的,坚持对案件特殊情况的分析研究,开展重大群体案件调后回访工作,变当事人上访为法官下访。
创新调解方法,落实“四个转化”。一是把“死理论”转化为“活方法”。充分利用民商法官理论功底深厚、法律适用准确的特点,在吃透案情基础上,让法官充分履行法律释明,使法律理论成为向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展示同类判例的“活方法”,督促当事人正确面对诉讼风险,主动接受调解。二是把“冷处理”转化为“热服务”。劳动争议案件一般具有争议标的小、矛盾大、对抗性强的特点。在审理过程中首先对当事人进行“冷处理”,不组织双方正面接触,而是个别上门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交心,听苦情、摸实情、建友情,在增进双方理解基础上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释明,帮助企业制定聘用人员的法律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为企业热心服务,说服其接受调解化解矛盾。三是把“阵地战”转化为“游击战”。针对
群体性的劳动争议案件诉讼人数多的特点,在审理时注重抓住主要矛盾,把工作重点放在诉讼代表人和诉讼核心人员身上,变做多数人工作为做少数人工作,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预期,拟定初步调解方案;另一方面法律释明到位,严肃法律教育,打破他们法外获利的侥幸心理,引导他们协调解决纠纷。四是把“说情人”转化为“解铃人”。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人情
社会”特色,将一些当事人信任并委托向法官“打招呼”的说情人员作为做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法律,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做委托者的思想工作,增进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从而为案件成功调结搞好铺垫。
第二篇:矛盾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北京华联与粮机厂住户矛盾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双岗司法所 张泽坤
2008年7月26日,合肥粮食机械厂部分群众反映北京华联蒙城路店工程在未取得相关施工手续的情况下,提前进行基坑施工,并向宿舍楼打锚拉杆,致使其西侧原粮食机械厂宿舍楼和地面围墙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沉降开裂现象。
合肥市建委、庐阳区政府及双岗街道得知情况后立即通知该项目暂时停工,要求施工单位对房屋采取沉降观测、房屋安全结构鉴定、地基承载力检测等安全防护措施。双岗街道调委会也在第一时间主动介入预防可能发生的矛盾,开展对事情详细过程的调查工作。根据我们的了解,事情发生后,双岗街道会同合肥市建设监察大队、庐阳区建设局在施工现场组织了相关专家和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群众代表参加的认证会,对问题原因进行了探讨。经过专家反复认证,提出在基坑内打两层钢筋混凝土梁作施工过程基坑的内支撑,采取了压密注浆及改轻质围墙等维护措施以保障安全。同时,经项目方和合肥粮食机械厂1、3、4幢楼住户代表协商,委托法定检测单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对相邻的合肥粮食机械厂1、3、4幢楼房结构安全进行检测。
2009年2月1日,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的检测报告认为北京华联蒙城路店基坑施工未对市粮食机械厂1、3、4幢楼房结构造成安全隐患,该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安全的。经过区街多次协调,2月10日,北京华联正式复工。2009年6月8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靳建华等同志信访事项的复核意见》(合访核字[2009]54号),针对靳建华等同志提出的检测楼房地圈梁等地基受损程度并给予赔偿的要求,认为“只有到北京华联基础工程抢至±0.00时,指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届时依据结论一并考虑”。
2011年5月2日,粮机厂住户见工程已接近±0.00,便围堵北京华联工地现场,要求检测。此后,街道调委会多次组织协调会,对检测单位、检测费用、检测结果的认定及维修加固好补偿方案等事宜反复磋商。调解员还深入住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各家的思想工作、解释相关政策,争取得到住户的支持和理解。最终住户委派了靳建华等6位代表与北京华联进行谈判。
随后从5月16日起至10月初,在双岗调委会的多方协调下住户与北京华联就维修、加固及赔偿问题逐步达成一致解决意见。粮机厂宿舍1、3、4号楼共134户陆续全部领到北京华联的补偿金。到目前为止,受损房屋也已维修完毕。对该结果当事人双方都没有任何意见。
面对着102户的住户群体,态度上的稍有不慎最终都会演变成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增强,赔偿数额必须有理有据才能得到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在这场持久战的调解中,“全程陪同”的调解方式有效避免了双方矛盾的激化,使调解员可以更好的采用各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最后事情的妥善解决有效预防了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在这次调解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使得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明确调解思路。引起此次纠纷的原因,不是房屋受损的责任归属,而是房屋受损后的修复方案和赔偿金额。所以,在调解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解决房屋受损的修复和赔偿问题。这使我们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没有走弯路。
二、运用调解技巧。在事情发生后,街道和司法所双管齐下,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测,一方面将当事人双方多次约到一起进行谈判,在事情得到逐步解决的前提下增进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使双方都能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商议,使矛盾的调解得到了极大的帮助。
三、熟悉法律规定。在双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时,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增强,赔偿金额必须有理有据才能得到当事人双方的认可。我们依据权威检测机构给出的检测报告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彼此都满意的赔偿金额。
四、懂得灵活变通。在这场持久战的调解中,新的“全程陪同”式调解有效避免了双方矛盾的激化,使调解员可以更好的采用各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第三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
提高纠纷调解效率和效果方法初探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矛盾纠纷就应用不同的调解方法,甚至相同的矛盾纠纷,因当事人的性格不同和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当事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也应用不同的调解方法,而不同的调解方法就有截然不同的调解效果,恰当的调解方法就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不恰当的调解方法往往事倍
功半,甚至导致调解失败。那么,在调解工作中怎样才能使调解方法恰当,从而有效提高纠纷调解效率和效果呢?笔者总结自己二十二年来的调解工作实践,提出以下拙见,供有志于纠纷调解工作的人士参考.一、掌握纠纷调解主动权,占据纠纷调解主动地位
(一)调解前要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解工作的实践也证明只有进行认真的调查,才能掌握实情,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才能明辨是非曲直,才能为纠纷的成功调解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不做任何调查就仓促上阵调解,调解人员就只能凭当事人的当场陈述(不少当事人会说假话)来发表看法或意见,这样调解人员就很有可能说出不符实际的话或容易激化矛盾的话,甚至有些该说的话因自己没有把握而不敢说,该表的态而不敢表,这样的调解是很难成功的.所以,调解人员应先深入实际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后,再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这样在调解时,调解人员才敢于对事实进行认定,敢于否定虚假的陈述,敢于驳斥不合理的要求,敢于支持合理的要求,敢于对纠纷的处理下结论,因而,有效地提高调解效果和效率。
(二)调解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定好一套或几套调解方案
调解人员“肚子里没货,脑子里没招“是绝对调解不好纠纷的。只有熟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解人员心中才有了对纠纷评判的标准,调解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发言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才能避免被懂法的纠纷当事人驳得哑口无言的局面发生。同时,在调解前,调解人员还应拟定好调解方案,有了调解方案,调解人员在调解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才不会处于被动地位,被当事人牵着鼻子走。有时,为了应对一些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调解人员还要准备几套调解方案,调解时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余。
(三)当事人发言时,调解人员要主动引导当事人说真话、心理话和有利于化解矛盾的话,要及时巧妙地制止当事人说假话、废话和容易激化矛盾的话。
在调解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纠纷当事人发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知道说什么有用。大多数纠纷当事人要么东扯西拉,漫无边际地乱说一气;要么为了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而隐瞒事实真相,缩小自己的问题,扩大对方的问题,甚至捏造事实,混淆是非。所以,在调解纠纷时,调解人员应掌握主动权,如采取提问式调解法去引导当事人发言,让当事人围绕调解人员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对于当事人滔滔不绝的废话或容易激化矛盾的话,调解人员要及时委婉地制止,这样不仅能节省调解人员和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矛盾的化解,有效地提高调解效果和效率。
(四)调解时,调解人员要尊重当事人,要巧用调解技巧,把握好说话分寸
首先,在调解纠纷时,不论当事人有理还是无理,也不论当事人名声好还是名声坏,调解人员都应尊重,即使是假话连篇、蛮横无理的当事人,调解人员也要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劝导、批评,切不可大发雷霆或用讽刺、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心,否则就会导致当事人与调解人员的直接对抗,以致调解失败。第二,调解人员要针对具体纠纷和当事人的特点以及纠纷调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调解方法,该单独调解的不要共同调解,该间接调解的不要直接调解,该背靠背调解的不要面对面调解,该“冷处理”的不要急于调解。也就是说,调解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因纠纷的特点而异。第三,调解人员每次发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针对性,切不可信口开河;不可偏袒一方当事人;不可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可让当事人难堪。第四,调解人员要避免说大话、空话、假话、狠话、过头话、外行语。因为说大话、空话、假话,会引起当事人对调解人员的反感;说狠话和过头话会引起当事人对调解人员的直接对抗;说外行话会让当事人在心目中瞧不起调解人员,进而降低了调解人员说话的分量和调解的力度。因此,调解人员要用实实在在的有分量的言语和必要的说服技巧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从而达到熄怒火,平怨气、消误会、除蛮横、止纷争的目的。
(五)调解尾期,调解人员要求大同存小异,及时对纠纷的调解结果下结论,促成协议达成在实际工作中中,不少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时总是花大量时间等待当事人自己拿出协议条款,结果不是甲方拿出协议条款后遭乙方反对,就
第四篇:法院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经验交流
诉讼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XX省XX县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之地的壮乡广南是句町古国故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神奇的坝美风光更为这里赢得了“现代世外桃源”的盛誉。**年年末全县总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分别位居全省第六位和第三位。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蒙古、仡佬、傣、白、布依等11种世居民族。XX县人民法院始终把落实司法为民各项措施作为法院“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院党组对全院民事审判工作提出“调要调出社会和谐,判要判出法律权威”的总体要求,最终目标是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坚持创新调解方法,不断开创调解工作新局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自**年以来连续七年超七成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年首次突破八成,调撤率达到81.16%。**年1至10月调撤民商事案件XX件,调撤率达82.71%。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五个到位”。一是警力、物质保障落实到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办案业务部门倾斜,打牢调解工作的物质基础。两个民庭各配备7名干警、三个派出法庭各配备5名干警、立案庭配备4名干警,并优先保障办案用车、办案经费及电脑等办案装备,努力创造良好的办案条件,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质保障。二是奖惩激励落实到位。强化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将调解率、巡回办案率、服判息诉率纳入工作目标及民事法官绩效考核并实行重奖重罚,鼓励审判人员主动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三是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为了使民商事案件能够圆满解决,在调解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要求,即: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作为案件处理的“第一选择”,强化调解理念;坚持自愿、合法“两个原则”,依法规范调解;找准案件争议焦点、矛盾转化交叉点、法理与情理融合点“三个切入点”,及时公正调解;做到公开调解过程、公开案件事实、公开双方证据、公开调解结果“四个公开”,提高调解水平;尽到以爱心赢得当事人认同、以诚心赢得当事人信任、以耐心赢得当事人理解、以公心赢得当事人尊重、以恒心赢得当事人支持的“五心之责”,增强调解能力。四是典型示范落实到位。培植调解典型,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了法官调解积极性。五是人才发展落实到位。对办案数量多、调解率高、没有涉诉信访案件、有基层法庭工作经验、民主测评得票高的干警在晋级提职时优先考虑。近3年来,广南法院5名法官因调解工作出色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
(二)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平面化管理为立体化管理。以开展“调解能手评比”活动为载体,着重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利用纸质报表、台帐和法院内网动态跟踪全院调解结案情况;不定期组织内部经验交流,总结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技能,推广调解经验;评查回访调撤案件,查调解案件质量,看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评价,促进调解工作规范;开展调查研究,剖析调解工作存在问题,总结司法调解实践经验,推广调解工作的新成果。从而改变过去调解只看指标、仅有结果的状况,使调解评比动态化、调解管理规范化、调解经验理论化,调解成果效益化,有效发挥立体化审判管理的效益。二是变段落式调解为全流程调解。为提高调解成功率,广南法院实施案件“全流程”调解,把调解环节前移,从案件立案阶段即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为调解成功打好基础;进入审判程序后,审判人员接手案件就通过电话、约谈、走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分歧焦点、掌握诉讼心理期望,做初步协调工作;庭审中强化调解,在吃透案情基础上分清责任,促使当事人接受调解;判决前进一步释明法律,敦促当事人自愿调解;对少数确无调解可能的案件,判后继续做协调和法律释明工作。通过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多年办案零上访。三是变单一型调解能手为全能型调解能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狠抓干警调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能力训练,加大“双语”培训力度,变单一型人才为全能型人才。让干警会做思想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做宣传工作、会做协调工作;通过一批老法官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法官调解能力迅速提高。
(三)创新调解方法,落实“四个转化”。一是在实践中把“法律理论”转化为“调解方法”。在吃透案情基础上,让法官充分履行法律释明权,使法律理论成为向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展示同类判例的权威依据,督促当事人正确面对诉讼风险,主动接受调解。二是先进行“冷却处理”再转化为“热情服务”。对矛盾积怨深、对抗性强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先对当事人进行“冷却处理”,不马上组织双方正面接触,让双方先冷静下来,在增进双方理解基础上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释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服其接受
调解化解矛盾。三是把“坐堂问案”转化为“巡回调解”。在巡回办案中注重对民意、当地风俗习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做好案件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在审理时注重抓住主要矛盾,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预期,拟定初步调解方案;另一方面法律释明到位,严肃法律教育,打破他们法外获利的侥幸心理,引导他们协调解决纠纷。四是把“说情人员”转化为“调解骨干”。
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人情社会”特色,将一些当事人信任并委托向法官“打招呼”的说情人员作为做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他们理解法律,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做委托者的思想工作,增进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从而为案件成功调结作好铺垫。
(四)拓宽调解渠道,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在法院内部建立覆盖整个辖区的调解互动机制。在民事调解工作方面形成以县院两个民庭为中心,东南角有八宝法庭、西南角有珠街法庭,西北角有珠琳法庭,覆盖全县案件辖区的调解互动网络。二是建立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与县司法局、妇联、交警等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关系,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涉军案件合议庭”、“青少年维权岗”、“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法庭调解进交警”等专门调解组织,与相关单位共同研讨诉调对接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诉讼调解联动机制运转顺畅。三是建立全员参与调解机制。对群体性纠纷、涉及民生的重点案件,主动汇报并邀请院领导参与调解,从而在院内形成独任庭、合议庭、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调解机制。对上级机关和社会群众关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邀请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协调,化解矛盾;对疑难复杂案件、判决确有难度的案件,则邀请人民陪审员、对当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员参与协调,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四是建立案后释疑回访机制。坚持把法律释明延伸至案件结束后,对调解结案但未履行完毕的案件,审判人员主动电话督促、上门催促、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督办,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2013年1至10月,五个民事审判部门共动员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262件,执结标的814.25万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矛盾愈复杂激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办案经费保障标准偏低,物质装备较为滞后,辖区山高坡陡路远,物价上涨加快,办案成本高,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重,巡回办案干警缺乏安全感。
2、案多人少问题依然存在。民商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一些疑难复杂案件需要耗费法官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化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工作的进展。
3、少数当事人有滥诉的现象。有的原告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便无法联系,出现法官们戏称的“原告也要公告送达的尴尬”,部分当事人难寻,更难的是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缺席审判案件增多。
4、诉讼调解要求严格。《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审判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主持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且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但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时,一方当事人又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5、代理人误导干扰。有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开辟案源收费,进村入户动员老百姓打官司,把小事扩大,大事搞炸,增加法院工作负担和社会不和谐因素;有的案件当事人同意调解而律师、代理人不同意并误导;有的律师、代理人为了收取代理费而鼓动原告不撤诉“将官司打到底”等,给法院调解工作造成困难。
三、加强和改进法院民事调解的建议
一要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提升调解能力。法官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准确归纳矛盾和纠纷焦点,坚持调解必须合法的原则,确保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当事人对案件实体和程序的的处分权,保证调解实体和程序的公正。针对有些法官不会调、不愿调的情况,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强化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不断提高法官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以增强调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庭审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提升法官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调解工作热情。加大对减少申诉信访率、增加自动履行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以激励广大法官多以调解方式结案。针对当前民事缺席案件审理,特别是公告缺席案件的审理,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台账,登记务工人员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有变动应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到有址可寻。要加强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系,在形成诉讼后,人民调解委员将掌握的信息及时与审判人员反馈、沟通,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动态,便于诉讼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建立调解协议效力,明确签字确认制度。针对巡回审判调解成功的案件,应规定法官在当事人达成协议后要征询双方意见,对于双方明确约定在调解书送达签收之时生效的,以送达签收为生效要件,但对当事人的意见应明确记录在案。如果双方表示同意协议当庭生效的,则调解协议经记载于法庭笔录双方签字后,即产生效力;同时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先在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事后将打印好的调解书邮寄双方当事人签收保存。
四要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监督。在民事调解工作中,可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各方、包括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和法官滥用调解,防止不必要的怀疑和风险,防止案件当事人把法官调解当作减少债务的诉讼“技巧”或权宜之计,利用调解之名行逃避法律之实,以达到拖延时间、规避管辖或作虚假承诺等现象的出现。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只有通过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以案讲法,讲明本案的法律规定及这样规定的立法本意,让当事人通过打官司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老百姓接受普法教育后,赢的清清楚楚输的明明白白。有其事
五要坚持“四个结合”深入推进巡回办案。一是巡回办案与司法便民相结合。把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纳入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当场执行给付,使巡回办案成为司法便民的新窗口,努力方便群众诉讼,切实为当事人减轻诉累和经济负担。二是巡回办案与采集民意相结合。注重巡回办案与对民意、当地风俗习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工作相结合,充分听取当地群众代表、基层组织代表、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等的意见,注意有效吸纳善良民意因素作为裁判的有利因素,做好案件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三是巡回办案与司法公开有机结合。在巡回办案过程中,将法院开展司法公开工作向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纵深推进,消除司法的神秘和隔阂,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增强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展示人民法院公开透明、阳光司法、接受监督的信心和力量。四是巡回办案与司法宣传相结合。利用巡回办案深入基层“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集中宣传法院推进“人民法官为人民”、“三项重点工作”、“四群教育”、“阳光司法工程”的各项措施和取得成效,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审判机关的办案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五篇:**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预委会的的领导支持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充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他们的做法是:
一、逐步完善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规范工作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依照中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2002年,经**市委研究决定,该市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为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构,该市市委重新调整了预委会成员。目前,该市预委会组成了由市纪委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和检察长三人任副主任的领导层,成员涵盖检察院、人大、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人事局、审计局、综治办等单位的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预委会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为强化工作效果,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该市预委会于2004年2月通过了《中共**市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工作细则》,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规则,有效地推动了预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
二、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紧密合作,狠抓重点行业预防,多形式开展教育宣传
按照高检院在重点行业开展系统预防的要求,预委会成员单位之一的市检察院先后与海关、税务、工商、药监、金融系统和邮政局、电信局等14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联系机制,成立了预防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两年来,与上述部门召开预防工作会议,总结预防工作,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今年以来,该市预委会重点抓“五个要素市场”的预防工作。
针对人民群众对医药市场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预委会成员单位积极查办、预防医药市场的职务犯罪。该市检察院积极收集线索,严厉打击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上半年立案查处医药购销领域职务犯罪5件10人。他们在办案过程中对涉案人员开展法制教育。为保证、巩固工作效果,纪委对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检查,纠正了部分医院吃回扣、利用公款滥发钱物的违纪违法现象。
在充分研究2003年全市对征用农村土地情况检查的前提下,预委会决定由市纪委牵头,联合国土局、农业局、审计局、检察院等单位,进行了补充调查,督促有问题的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组成工作组,对沙冈办事处拖欠农民征地款的问题治理整顿,督促他们制定还款计划。
为加强对建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继去年市监察局对建筑工程全程监督,派驻人员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参加信息发布,监督招标投标后,今年,市纪委又积极介入建筑招投标活动,查处了个别围标、窜标的建筑单位,市检察院配合江门市检察院对开阳高速公路工程跟踪调查,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并对收费员进行警示教育,宣传推广该公司利用“HCS”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先进经验。
市人大对执行动物防疫法、屠宰条例的情况开展了检查,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市纪委对部分单位进行了财务检查,清理了一批“小钱柜”;审计局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审计任务,以及纪委交办、组织部委托的审计事项。各成员单位一手抓检查,一手抓整改,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发检察建议、监察建议、审计建议共50余份。
该市预防主体部门注意加强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
1、及时运用、结合各类社会活动,把握社会出现的新势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共上法制课76场次,21000多人次参加,召开各类座谈会30多次。
2、该市检察院与市委组织部联手在党校建立本文来源于网络站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加强对新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目前,已开办4期。
3、开展警示教育。2003年10月,该市检察院与金融纪检组共同组织金融系统156名中层以上干部到阳江监狱开展警示教育。
4、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每年七月对党员干部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使之通过自警、自省、自律,增强勤政廉政的自觉性。2003年7月,**市纪委对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局以上第一把手及镇委书记采取签定《严禁收送“红包”责任书》的方法,有效遏制了收送红包的腐败现象。此外,预防主体部门还通过媒体宣传、法律咨询、党廉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警示教育图片展、在互联网上建立预防网等途径,扩大预防覆盖面,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围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预防主体各部门与时俱进,积极研究预防新问题,探索新措施。2003年7月份,由市纪委牵头,检察院、审计局、国土局、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对全市征用农村土地工作的专项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向市领导和上级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检察院针对医药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撰写了如何在医药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调研材料上报江门市检察院,供全市参考。去年,检察院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和省检察院《关于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专项措施,并送法到民企,了解侵占民企权益的职务犯罪苗头。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依法把握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平衡点》一文,获得省法学会优秀奖。今年,预委会针对“五个要素市场”预防工作的开展,市检察院对市建筑行业开展了调查研究,准备召开建筑行业座谈会,宣扬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