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局行政调解经验交流材料
卫生局行政调解经验交流材料
卫生局行政调解经验交流材料
卫生局行政调解工作经验 随着卫生事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新医改的逐步深入,各种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近年来,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及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工作要求,探索出了一条以行政调解促进全县卫生医疗系统和谐稳定的经验做法。今春以来,我局共受理行政案件49件,调解结案42件,目前行政调解结案率达到86.2%,为县“法治卫生、平安卫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月23日下午,县委政法委专门在卫生局召开全县行政调解工作现场会,介绍县卫生局典型工作经验。
——建立组织,搭建行政调解工作平台。我局把握形势,高度重视行政调解工作,积极整合调解资源与调解力量,成立了县卫生局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分管领导任调解主任,各股室长为成员,把全局优秀的化解矛盾能手都充实到行政调解队伍中来。多次召开党委及专题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安排部署行政调解工作。局长高继先每周一上午均亲自主持召开由党政班子及股室长参加的工作例会,信访稳定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同时,加大财力、物力投入,为局行政调解室新配置了办公桌椅、柜及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制定了行政调解规章制度,并制作成版面上墙,完善了有关软件台帐并分类有序归档。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27个基层单位的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他们身处群众之中、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确保一般矛盾纠纷能够在基层、内部和始发状态得到有效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单位,大事不出卫生系统。
——健全机制,用好行政调解手段。一是建立排查机制。我局行政调解室每周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时期专门开展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信访苗头、治安隐患和群体性事件隐患等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调处,妥善解决。二是建立调处机制。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及时处理、限期办结和挂账督办的工作流程,力求把矛盾化解吸附在当地。围绕影响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一个矛盾纠纷,有一名领导包案,有一个工作班子,有一套解决问题方案,有一个解决期限,促使许多长期积累、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建立衔接机制。着力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长效衔接机制。在与人民调解的衔接上,既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涉及本部门矛盾纠纷的作用,也邀请人民调解员协助我局行政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在与司法调解的衔接上,对行政调解组织确实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积极与法院进行联系,告如、引导当事人走诉讼渠道解决纠纷。四是建立联动机制。从有效调处重大、复杂、疑难医患纠纷及矛盾出发,积极整合调解资源,畅通与各乡镇办事处和县有关行政局委矛盾调解部门的联系渠道,互通信息,形成联动机制,实现调解工作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五是建立责任查究机制。严格落安责任倒查制度,对组织领导不力,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激化的单位及领导,局行政调解室及时向局纪检会、监察室提出查处建议,坚决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重点突破,发挥行政调解作用。一是在预防纠纷上实现突破。主要是做好五个预防:普法预防,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教育,其中举办宣传调解知识讲座5场;排查预防,尤其是注重掌握重大节日、会议和敏感时期的排查预防,及时掌握相关人员思想和矛盾发
展动态,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早发现、早预防;是信息预防,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利用调解网络及其他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掌握工作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专项预防,如对村卫生室建设补偿工作、新农合报销工作、办理职工养老保险等问题,专项与相关部门提前联系,做好可能发生的不稳定问题的预防工作;快报预防,即发现纠纷苗头及时上报,发生纠纷及时快报。二是在调解范畴上实现突破。由于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增多,我局行政调解组织主动作为,密切关注、超前研究新医改工作可能触及的、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合理引导工作,及时进行有效调解,大大减少和杜绝了上访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在调解重点上实现突破。调解内容,把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
调解对象,重点放在群体性纠纷上。调解时序,重点放在敏感时期上。调解精力,重点放在老信访户和重点人头上。
第二篇: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为民服务、联系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新纽带,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机制,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加快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的新举措。按照会议安排,结合政府法制工作实际,我就深化行政调解作个发言,供同志们参考。
一、准确把握行政调解的特征和范围
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依据,以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通过对争议各方的说服和劝导,促进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化解矛盾纠纷的活动。行政调解不是和稀泥,行政调解也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第一,行政调解的主体法定。职权法定,越权无效。哪些矛盾纠纷可以调解,由哪个机关调解,应循法律法规规定。第二,行政调解的依据,是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本手段。借用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外没有自由;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法律之内才有自由。”调解纠纷,应当法、理、情并用,但不得为求一事一时的解决而突破政策法律底线,防止引发盲目攀比和连锁反应。第三,调解结案的基础是当事人自愿,前提是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是否调解,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行政机关不得对其施加任何强制。对于不能调解结案的矛盾纠纷,必须充分保护当事人依法提起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提起仲裁等权利。第四,调解的目的是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促进和谐。
按照现行政策法律规定,适用行政调解解决的纠纷,主要有四类:一是与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有关的行政争议。此类纠纷,由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本级政府行政调解中心调解。二是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争议。此类纠纷,由赔偿或补偿义务机关调解。三是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主要涉及公安、医疗卫生、劳动人事、土地矿产林木等自然资源、合同监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此类纠纷,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政府相关部门调解。四是适用行政调解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其他矛盾纠纷,如刑事自诉案件。
行政机关调解前述矛盾纠纷,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申请人与该矛盾纠纷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二是申请人有具体的诉求和理由;三是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四是人民法院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尚未受理;五是未被有关国家机关作出终结处理决定;六是该矛盾纠纷具有可调解性。需强调的是,对于法院等国家机关已受理、已被作出信访、诉讼等终结处理意见、终审判决的纠纷,行政机关不应受理,防止政出多门、行政干预司法,防止已平息的纠纷出现反复。
二、抓住主要环节,深化行政大调解工作
(一)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一是各县(市、区)政府要在8月底前制定创建法治政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着力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抓好重大决策制度贯彻落实,梳理乡级政府职责权限。方案要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二
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审批,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凡是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一律不得出台或予批准。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向社会全面公布2009年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要实行规范性文件标注有效期制度,文件有效期一律不超过5年,冠以暂行、试行的文件有效期不超过2年,有效期满需继续执行的应重新发布。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四是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进一步明晰并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五是全面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加强复议机构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化解行政争议。六是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公开促公正。提高信息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保证政府信息及时、全面、准确,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政府信息的需求,积极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增强应对能力。
(二)加强行政调解机制建设。一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滚动排查、全面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矛盾争议,依法将其纳入行政调解范围予以化解,努力将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疑难事不出县,矛盾纠纷不上交,切实防止越级访、群体访。二要梳理行政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明晰行政调解的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并向社会公示。8月底前,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部门的梳理结果,报县级政府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和法制机构备案,市级部门报市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和市政府法制办备案。三要规范行政调解运作程序。行政调解具有灵活性,但灵活性不代表不需要程序。要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制定的《乐山市行政调解暂行办法》(乐府发〕〔2009〕24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完善行政调解程序规则,细化行政调解流程,规范案件的登记、受理、调查、调解、文书格式、案卷归档等工作,公开调解员姓名、调解守则、调解范围、联系电话等事项;建立行政机关内部接待人员调解、责任部门调解、分管领导调解的三级调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督查督办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调解信息报告统计分析等制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了解民意、反映群众诉求、服务领导决策的作用。四要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围绕调解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有计划开展培训,使其做到“四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四会”(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文书),提高其化解和掌控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行政调解的公信力。五要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按规定参加特邀调解、接受委托调解,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深化行政调解,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基层,行政机关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就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一要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要定期听取行政调解工作情况汇报,亲自研究部署行政调解主要事项,亲自协调解决行政调解重大困难,亲自调处疑难复杂争议,发挥协调各方作用。二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省政府的部署,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政府部门签订行政调解责任书。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义务是行政调解绩
效考核依据和行政问责依据。三要落实行政调解保障条件,做到有机构、有人、有钱、有场所开展行政调解。要进一步充实调解员队伍,健全市、县、乡三级行政调解组织网络体系。要将行政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工作补帖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建立行政调解工作激励机制。县级政府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和市、县政府公安、工商、卫生、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调解任务重的部门,要按省政府川办发〔2010〕21号文件的要求设立“三室”(调解室、档案室、接待室)。
政府法制机构要树立行政调解也是行政执法的新理念,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就行政调解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学文书记在本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有力,加强与政法、维稳、综治、信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将行政调解纳入依法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为深化我市行政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扬州工商局紧紧围绕“法治型”工商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构建行政大调解机制,丰富了行政执法的方式和手段,从而达到了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组建一个中心,搭建调解平台
为了对外统一窗口,对内扎口职能,扬州工商局整合消保、消协、“12315”、市场合同处、企业信用办等处室职能,依托“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组建行政调解中心,集中受理和调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各类矛盾纠纷。
行政调解中心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体制,具体业务发生的行政争议、纠纷,由负责该业务的主管机构负责调解工作;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基层工商分局负责调解,并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宣传教育、包调查处理、包化解矛盾、包息诉息访;较大矛盾纠纷由市局处室会同区(县)局科室根据职能分工分别组庭调解;重大矛盾纠纷由局长(含副局长)负责调解,相关部门参加。
该调解中心还备有全系统调解人员名册,对选定的调解员按照对口调解业务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姓名、职务、业务特长等内容,纠纷当事人可在名册中自愿选择调解员组织调解,确保了调解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二、推进两个衔接,畅通调解渠道
一是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为进一步适应调解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将工商部门合同争议调解纳入大调解体系,扬州工商局与扬州仲裁委在各直属局、分局的合同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扬州仲裁委联络处,在基层分局(所)的各合同争议调解庭设立仲裁联络站。各联络处、联络站、基层合同指导站加强与扬州市经济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对接,充分利用调解手段,有效化解经济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以调促和,案结事了”。对调解不成的经济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补充签订仲裁协议,提交扬州仲裁委仲裁解决。针对城区范围内经营户与居民集中在一起,易产生纠纷摩擦的状况,重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城区工商局联合居委会在重点社区设立“调解工作室”,及时、有效化解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矛盾纠纷。
二是推进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扬州工商局不断探索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新机制,与基层法院联合出台了《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实施办法》,积极利用法院预立案程序,促成工商机关与起诉人在诉前达成和解。扬州工商局还针对案件情况复杂、涉案金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坏的重大纠纷,加强与法院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完善消费调解司法程序化。今年
年初,在“诉调对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联动化解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流程规定》,近期,专门编印了《典型案例汇编》、《诉调对接实务手册》等更具指导性、操作性的资料,推动诉调对接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三、强化三项支撑,提升调解效能
一是强化制度支撑。出台《江苏省扬州工商局关于推进行政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江苏省扬州工商局行政调解规则》,以规范行政调解的程序和规则,推出了以倾听、约谈、会谈、对话为主要内容的四项调解机制。
二是强化智力支撑。成立“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对于重大消费维权,由公益律师团向该案件中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接受消费者的委托,可代表消费者参与调解,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律师团成员均为专业工作者,分别来自区司法局和知名律师事务所。“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的成立,将为解决消费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为百姓提升维权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电子网络技术,开发建设行政调解信息化平台,建立行政调解工作信息资料库,提高行政调解申请、受理和工作统计、监督备案的信息化程度。推出了QQ视频调解机制,利用网络QQ视频链接基层维权点,对无法在维权点现场解决的案例进行适时调解,必要时还可展示所投诉的实物。专门建立QQ群,将相关企业纳入该群,让企业在受到投诉时可以及时与消费者、调解员沟通协调。
第三篇:卫生局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医疗费用
使群众充分享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兰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1月2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我市确定了“围绕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实行两个统筹,突出八项重点”的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就是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一年来,全市卫生工作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将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摆在卫生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我市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实行目标管理。市政府将降低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列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2010年,市属6家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在2009年基础上增长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与2009年基本持平。市二院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在2009年基础上下降了4%。县、乡医疗机构人均住院费分别由2009年的2514.15元和770.67元下降到2010年的2412元和766元,分别下降5%和0.5%。
(二)做好两个统筹。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实施意见》和《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等9个配套文件,全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工作。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60元,乡、县、市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5%、10%和5%,乡、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实际达到62%、49%和39%,其中市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到43%。
(三)实行八项举措。一是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实行住院病人单病种限价。二是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降低采购成本。三是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四是建立并实施了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五是实行全省门诊病历通用制度,积极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工作。六是积极落实济困病床和医疗救助制度,共为225名患者减免费用35.85万元。七是推进院务公开工作,完善医疗费用查询系统,向患者提供门诊费用日清单和住院费用日清单。八是实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制度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对排队结果分析评议并排名通报,将评估结果作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考核及不良业绩记录的重要依据。
(四)加快中医药发展。把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作为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举措来抓。一是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创建活动,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7家、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家、市级中医特色专科5家。二是强化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市、县区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数均达到5%以上,9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落实了新农合中医药住院起付线降低20%、报销比例提高10%的优惠政策。三是在榆中县开展了地产中草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试点工作,将地产中草药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四是争取专项资金134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部分中医适宜技术设备,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市政府成立了兰州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配送领导小组,出台了《兰州市药品集中采购配送管理办法(试行)》,招标确定了4家药品配送企业。从2010年6月1日起,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所落实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并将基本药
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了10%。实施半年来,城乡居民仅药品费用方面少支出达160万元。
(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组建了市级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开展了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二是强化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开展了就诊病人疾病谱排序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了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140.6万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15.1万人,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65796人,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2424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30588人、高血压患者80028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2328人,补种大学生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18万人次,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的复明手术超额完成1272例,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6500座。
(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采取对口支援、设备配置、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乡)、大病上医院的就医格局。2010年共投入资金467.59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配置了41类基本设备。市上安排300万元资金解决了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问题。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为66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71辆“120”急救专用车辆。市属三级医院选派业务骨干27名支援县区医院,县区医院选派业务骨干115名支援乡镇卫生院。在城市,累计建成23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每个街道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目标。同时,将13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实行“一降八减免”的惠民活动,减免挂号费、诊查费、氧气吸入、注射费、清创缝合、换药、物理降温、雾化吸入8项基本医疗收费。仅此一项,2010年减免城市居民医疗费用287.3万元。
(八)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2010年,全市争取国家和省上对卫生事业的投入2.04亿元,市、县区财政投入3.94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卫生事业的投入达19.87亿元,与“十五”期间相比,增加了12.75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达4.6亿多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目前,全市综合医院的床位补贴达1.02万元、专科医院达1.06万元,市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大部分由财政支付,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付,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现了财政全额拨付。
二、下一步打算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将始终把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引导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就医负担。二是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县两级医院按规定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并优先使用,乡镇卫生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所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引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三是科学制定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控制指标。把市属医院床位补贴的20%用于落实降费措施以奖代补经费,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督促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四是着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做好新农合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启动省级医疗机构直报工作,降低省级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五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三县和农村人口较多的区推广实施地产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工作,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实行中医药全额报销制度。六是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
水平。重点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做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和兄弟市州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好的经验和做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区卫生局经验交流材料
围绕中心 服务民生
切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xxx区卫生局
xxx区卫生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为主要工作任务,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
立足规范,新农合工作扎实推进。
2014年全区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41303人,参合率连续3年达到在乡人数的100%,行政村覆盖率100%,基金筹集总额为14869080元。一是加强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合管中心创新稽查方式,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等方式对入院患者进行核查。事前对患者的入院时的身份和自然情况进行核对;事中对治疗期的患者的治疗和用药以及在院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事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核实住院情况。这一举措有效的杜绝顶替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诊断升级以及高标准用药情况的发生。此外,我们还加大夜间巡查频次,对住院患者在院情况进行检查,查处挂床住院一起,处理一起。同时,我们对外伤加大核查工作力度,根据年龄段将意外伤害分成二类人群,一是老年人群、18岁以下人群;二是介于中间的青壮年人群,根据劳动和年龄特点将工作重点放于青壮年人群。这样一来减少了审核工作的难度,下乡核实患者共100余次,审减不合理意外伤害30余起。最后,我们对到省外看病就医回归的患者住院情况及时打电话与就诊医院及时沟通核对,共核对大额1万元以上的8例。加强对区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督促检查,共检查62次,挂床住院1起,处理1起,审核诊断升级病历4起,为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我们根据资金规模和目前所面对的具体医疗供需环境。我们实行了住院和门诊总额控制,根据测算我们把资金划拨成可控的合理范畴内。与各定点医院签订了协议书,明确了相互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本着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指导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合理控费。资金使用控制在每月6-8%以内,有效归避了资金透支和使用风险。
积极探索,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效果明显。
一是理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2013年4月,按照医改要求,原来由市直医院承办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归**区管理,并当月完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管理,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经省卫生厅检查验收,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不断强化平**卫生院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2013年门诊量比2012年同期增长11.6%,业务收入增长65.9%。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中,xxx乡卫生院被评为甲等医院。三是全面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完成了5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并在20个村全部实行了基药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接受了市区人大代表、市区政协委员的视察,得到了一致好评。
保质保量,百姓健康大行动胜利完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百姓健康大行动的要求,区卫生局作为承担此项任务的责任部门,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求,按照全面覆盖、免费体检、自愿参与、城乡均等的要求,精心组织协调,组建责任心强,技术力量精湛的体检队伍,免费为全区城乡居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共体检258490人,体检率95%。检查出慢性病患者61803人,检出率22.62%。**区人民医院又免费为全区环卫工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达到690人次。通过健康体检,使每个城乡居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5686人,建档率66.89%。其中高血压患者建档22776人,建档率为62.16%,糖尿病患者建档8878人,建档率为81.97%。全民健康大体检工作我区有2个单位、10名同志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在各种新闻媒体刊登播发百姓健康大行动信息20余条。
全员行动,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
根据2013年工作计划,xxx区在年内要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好这项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联络会、对接会,反复检查落实创建工作成员单位的工作分工和任务执行情况,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防控工作机制。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慢病健康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共计36场次,受益居民17800余人,发放教育宣传资料20余种23000余份,免费为居民测血压、血糖、血脂,发放控油壶、限盐勺8500余个,BMI腰围尺4000个,膳食**贴图2400张,高空固定宣传广告板1块,主要街路固定宣传板10块,路口电子显示屏3块,宣传条幅近200条,出宣传板报136块。共创建示范单位10家,示范食堂10家,示范社区5家,无烟单位10家,在电视、日报、广播电台设立了慢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17个,居民自助检测点5家。12月初经省卫计委专家组考核验收,我区被命名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只有6个县(市)区获此殊荣。
求真务实,计划免疫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稳步进行。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疫情防治,我局成立了医疗防控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二级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及预检台,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就诊流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在我区某小学房顶倒塌事件中,我们积极联系区政府、民政、救治医院及患者家属,积极应对和协调解决各种情况和问题,保证了善后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儿童五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重点抓服务质量,新增X光机、B超等1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服务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2013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16人次,34800元,回补率100%。今年将建成3个规范化接种门诊。
第五篇:行政调解案例
亭湖工商分局行政调解案例
一、案例要点
一台未完全交付使用的热水器给消费者的财产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面对消费者的投诉,面对复杂的案情和尖锐的矛盾,亭湖工商分局调解人员启动行政调解程序,立足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多次协商,最终使各方相对人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形成了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点面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形成了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生动局面。
二、基本案情
2013年2月初,消费者高女士向亭湖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投诉称:在盐城市某小区购臵了商品房一套,今年1月1日在盐城某电器大卖场购买某品牌燃气热水器一台,价格为2700元,1月3日安装工人上门安装。当时因天气寒冷,安装完毕后,安装工人并未对热水器进行调试,消费者也未验收签字。其后,高女士未入住新房子,也没有使用过热水器。2月7日下午,高女士发现热水器的上、下水管接口处喷水,导致整个室内以及三个房间都进了水,所有家具、木地板、墙纸以及门套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损失严重。消费者多次联系热水器经销商,想尽快解决问题,经销商不予回应。于是向亭湖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以下简称消保科)
投诉。
三、调解过程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及《盐城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调解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亭湖工商局消保科受理了该起消费投诉纠纷。经现场勘查发现,消费者反映情况属实,消保科工作人员考虑到该纠纷属于民事争议,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并及时联系电器大卖场以及热水器盐城经销商,进行约谈调处。起初,调解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该品牌热水器盐城经销商以消费者天冷自己未及时关紧进水阀致使热水器水管喷水存在过错,消费者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为由,拒绝接受调解。调解工作人员向经销商宣传了《产品质量法》及“三包”规定的“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的相关规定。并且向经销商解释,在热水器安装过程中,安装工人未对热水器进行调试,也未就安装调试请消费者签字,说明商品买卖后,需要安装调试的商品尽管已交付但一直未验收签字,说明风险还未转移。安装工人工作存在过错,热水器又属于特殊商品,而专业的安装人员也未向消费者告知不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致使消费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根据《侵权责任法》中“谁过错谁责任”、“工作人员
职务行为的侵权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的归责原则,安装工人在工作中存在过错造成的损失也理应由经销商来承担。经过多次的约谈沟通,最后经销商认识到安装工人的工作失误是此次消费纠纷引发的主要原因,同意接受工商部门的行政调解。
四、处理结果
最终,在亭湖工商局消保科二楼行政调解办公室签订调解协议,双方达成一致性意见:由热水器盐城经销商及电器大卖场一次性补偿消费者高女士63000元,行政调解终结。消费者非常满意,并于事后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五、案例评析
工商部门行政调解,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为依据,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有效化解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的活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手段的日益完善,社会各届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点面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而行政调解作为工商部门行政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市场秩序稳定、增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感情,树立亲民的执法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调解的目的是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了着力保护消费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大量的沟通是必要的,而且是一个反复迂回的过程。行政调解工作往往也是复杂而艰巨的,起初双方的矛盾是比较尖锐的,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主持行政调解时应当站在较为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并经过多次的协商,使一方或双方甚至多方逐步求同存异,最终使各方相对人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
行政调解工作仅是协助消费者和经销商定纷止争,如果经销商坚持不接受调解,我们并没有行政强制力,一旦调解不成,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来解决纠纷。但诉讼存在一定的周期,而且还涉及到很多专业的法律问题,会使经销商疲于应诉而牵扯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且通过诉讼程序,无论最终结果是调解还是判决,都需要支付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一系列开支,最后可能赔偿的损失和支出的费用会更多,更不利于经销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反复细致的工作,让经销商认识到自己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承担起的责任。要把法律的专业术语解释成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俗的事例、典型的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让经销商接受我们的行政调解。
本案事实并不复杂,消费者提供的证据也很充分,经营者的责任也很明确,但调解工作却是一波三折。本案的成功调解,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一起成功的行政调
解,不仅可以促成各方相对人变剑拔弩张为互相体谅,减少社会矛盾,同时,更好地体现了行政机关在依法、依理实施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公正性,让相对人从怀疑到信任,到接受。(盐城工商局亭湖分局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