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

时间:2019-05-15 11: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

第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

承诺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本课题组组成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

任基金2012年第3期应急研究项目《我国稀土战略开发及出口产业

规制政策研究》。由任总负责

人,、、、任分课题负

责人。其中:

总负责人负责内容:

本人签名:

分课题负责人1负责内容:

本人签名:分课题负责人2负责内容:

本人签名:

分课题负责人3负责内容:

本人签名:

分课题负责人4负责内容:

本人签名:

2012年

第二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

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的框架协议》,为加强联合基金的有效实施和规范管理,结合本联合基金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联合基金旨在吸引和凝聚广东及全国优秀科学家,重点解决广东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广东的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条联合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出资,双方出资比例原则上为3:7。

第四条联合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按照专项基金进行管理,以资助重点项目为主。

项目依托单位应将资助项目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参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方式,认真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政府共同建立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成员由双方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管委会下设联合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挂靠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成员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和广东省科技厅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广东省科技厅每年提出联合基金项目指南建议,由管理办公室协调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相关科学部进行审议,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管委会对项目指南进行审定,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

第八条联合基金面向全国。为促进广东省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申请者与广东省内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大学或研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

第九条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项目承担者应保证具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承担本联合基金项目的研究。

项目申请者(或负责人)只能申请(或负责)本联合基金项目1项,并不能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和承担研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申请(或参与承担)本联合基金项目最多不超过2项。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及本联合基金项目总数不超过3项。在研项目结题当年可以申请或参加申请本联合基金项目。

第十条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材料按每年项目指南规定的具体要求,经项目依托单位审核后报管理办公室。根据申请项目领域分布情况,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科学部在全国范围选取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每份项目申请的有效同行评议意见不得少于5份。

经同行评议后,申请项目按一定差额比例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进行会议审议,要求申请者到会答辩。必要时,可根据申请项目的领域分布情况特邀部分评审专家或单独组建专家评审组。会议评审后,专家评审组写出综合评审意见并列出择优资助顺序。

通讯评议和会议评审专家中原则上应有熟悉广东实际发展情况的专家,部分特邀评审专家由广东省科技厅推荐。

第十一条管理办公室汇总项目评审结果,将建议资助项目和资助强度,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务会审定;对非共识和战略研究等项目,必要时可进一步听取专家的意见,由管理办公室提出资助建议,报管委会主任审定。

第十二条资助项目批准结果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文对外公布。管理办公室负责通知项目依托单位。资助项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与管理办公室共同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批准通知要求,认真填写资助项目研究计划书,经项目依托单位审核后一式2份报管理办公室,经核准后,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依据。对合作研究项目,必须在原项目申请书及项目研究计划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有关问题。

第十四条批准项目按照课题制管理方式,资助经费以项目为单元进行整体预算和决算,分安排拨款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政府分摊的资助经费按照拨款计划由双方分别直拨至项目依托单位。

第十五条项目依托单位在收到项目研究经费后,按照研究计划书要求,须将应拨付的合作经费在30天内转拨至合作单位,不得重复提取转拨经费的管理费。

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撰写项目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经依托单位审核后一式2份报管理办公室,协调有关项目的中期检查或结题与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联合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形成的论文、专著、专利以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均须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广东省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

第十七条研究成果及其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按照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各方面积极促进研究成果在广东省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八条联合基金项目实施跟踪管理,项目结题后3年内项目负责人须将项目成果的后续情况报管理办公室。

第十九条本细则由联合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了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为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该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应急管理项目每年启动3-5期,资助若干方向的研究。

根据学部对于应急管理项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应急管理项目应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方面对政府决策进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研究方法要求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数据/资料/案例的支撑,切忌空洞的讨论和没有实证根据的结论。应急管理项目的承担者应当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具有深厚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料/案例的积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的专家。

应急管理项目实行滚动立项,全年接受项目建议。欢迎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项目建议书应针对立项课题的国家现实需求、迫切性与必要性、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观点、证据和建议,并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进行分析。

二、2018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支撑研究》申请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但目前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实施目标、原则、重点与关键措施等宏观方面。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与政策保障等关键问题,在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影响机理、制度创新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需求极不适应,相距甚远。

本课题拟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进行综合研究。课题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乡村振兴的基本机制、制度建设与政策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与政策保障:总体思路、目标模式与基本框架(总课题)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也是其基本目标,是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本部分将重点研究探索构建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时代城镇化、逆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分析;(2)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逻辑与政策需求;(3)强化乡村振兴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撑的总体思路、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4)乡村振兴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与配套措施。

(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政策机制研究(子课题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乡村振兴首在产业兴旺。本部分重点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促进产业兴旺的政策需求和体制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实现“农业兴,百业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理论内涵、目标定位和总体框架,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2)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体制障碍、政策需求与政策支撑体系。(3)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需求,开发农业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的政策支撑体系及配套措施。(4)欧美和东亚主要经济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参考。(5)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安排、路径选择和配套措施。

(三)提升生态韧性的乡村宜居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研究(子课题2)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根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基本原则以及“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要求,本课题拟基于提升生态韧性的总体目标,对乡村发展空间规划进行评估,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出我国乡村宜居的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以及整合统筹的空间规划和分类施策的建设指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耦合特征,探索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影响生态韧性的乡村核心要素,提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策略;(2)对我国已有多种类型的乡村空间规划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空间规划对乡村生态韧性的影响路径,研究发达国家在乡村空间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乡村宜居的空间规划总体框架;(3)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的转型利用,为乡村地区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基于不同乡村地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提出改进乡村居住品质、提升乡村风貌的分类差异化建设指引。

(四)多主体参与、场景关注与乡村智慧治理的研究(子课题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智慧社会”建设的成果形态。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治理机制与新时代环境的协调一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多主体参与机制:乡村的开放性需要把治理放在开放的、高度互联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中来探讨多主体在治理中的角色与行为协同;(2)智慧治理机制:信息和智能技术向乡村的渗透需要把治理放在信息社会的“端-网-云”复杂互动中尝试从监管式治理向数据驱动的智慧治理转变;(3)关注场景的社会逻辑:乡村社会成员的个体化需要在组织上让治理从科层制转向平台制,从属地治理转向“属地治理+行为和事件场景”治理。

(五)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持研究(子课题4)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增收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本部分重点研究农民收入增长的实现路径、保障机制,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持政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民增收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础;(2)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3)生活富裕对农民增收的战略需求及现实差距;(4)农民增收的实现路径及保障机制;(5)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

(六)生产要素城乡间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研究(子课题5)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赖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构建,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本部分重点从土地、劳动、资本三大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对农地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2)租赁住房新政、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3)金融抑制、迂回投资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4)农村基本公共产品配置的新背景、新趋向及其支持条件;(5)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思路,强化市场驱动和政府补位的比较优势匹配。

(七)基于目标导向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研究(子课题6)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加强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本部分将重点研究探索以乡村振兴要求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绿色生态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框架与政策支撑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乡村振兴对农业发展及其政策的战略需求;(2)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创新与工具选择;(3)发达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改革的时代背景、目标定位与调整路径的经验借鉴;(4)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框架构建与政策体系设计;(5)现有农业政策架构向新型政策体系转型的改革创新举措与协同配套措施。

(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特征、机理与脱贫模式研究(子课题7)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之前的核心是脱贫攻坚。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具有独特性和顽固性,脱贫任务更为艰巨,需进一步辨识其基本机理和内在规律,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脱贫模式、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演变趋势、特征与性质。(2)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致因及其影响机制。(3)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的成功做法、经验及借鉴。(4)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模式、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路径选择。(5)2020年后扶贫战略选择。

三、申请者资格与申请书撰写

1、主持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作为主持人或参与人申请此次应急管理项目。

2、应急管理项目定位于政策研究,强调应用管理理论和规范方法,运用有效的数据支撑,加强与实际管理部门的结合,在长期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项目指南中的研究专题,快速提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申请者一般应有扎实的实际背景资料和数据基础,在相关科学问题研究领域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课题,并在申请书中予以明示。

3、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基础和条件,针对本期应急管理项目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支撑研究》中的各研究专题,选择研究自己的视角和方向,设计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中应明确说明本课题与其它相关课题之间的关系,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

4、申请书的撰写必须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提出政策建议、产生政策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同时说明支撑政策研究的逻辑思路、理论方法和数据来源。

5.拟申请项目的专家到基金委网站在线填写2018申请书,申请代码选填写G04,“资助类别”选填“应急管理项目”,亚类说明选填“科学部综合管理项目”;附注说明选填“研究类项目”。正文部分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

四、申请注意事项

1.本期应急管理项目鼓励研究者与实际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申请开展研究,申请人和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2、鼓励并优先资助团队整体申请应急管理项目。要求申请者将本应急管理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其中包含1个总课题和7个子课题,并分别提交项目总体申请书和各子课题申请书。总负责人需在申请书中介绍子课题分工情况,并附上“承诺书”,子课题无需提供承诺书。对不能组织团队整体申请,但在本期《申请指南》中某一课题确有研究优势的单份申请也有可能获得资助,该申请获准立项后申请者将归入整个项目团队。

3、管理科学部将采取项目总负责人承担本项目研究的形式,由总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基金委接受申请书后将组织预评审,并对通过预评审的项目团队发出答辩通知。接到答辩通知后,总负责人须本人到场参加答辩,不按时参加答辩者视为自动放弃申请。经评审组专家评议,管理科学部计划择优资助一个团队(评审组专家可能会择优组合团队)。每个分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16万元,总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24万元。

4.研究期限定为10-12个月(2018年6月—2019年5月),项目启动6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与阶段成果的交流。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应急管理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将以政策报告作为评价的重点,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应围绕所形成的政策报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出的政策报告或建议,支撑政策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方法、数据、逻辑等。

五、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

课题申请书的电子版务必在2018年5月2日—2018年5月9日期间由课题申请人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http://isisn.nsfc.gov.cn/)系统上传,并由各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确认(5月9日16:00截止),同时将系统生成的正式申请书pdf文件(以“依托单位名称+申请人姓名”命名)发送至应急管理项目专用电子信箱:yjyj@nsfc.gov.cn(请在主题栏注明依托单位名称和申请人姓名);纸质版(一份)应在2018年5月11日前(以寄出时邮局的收寄邮戳为准)通过EMS寄出。两个版本均到达方视为申请有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将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和差额遴选,计划在5月中下旬组织召开答辩评审会,通过评审决定资助的项目将在5月30日前通知申请人,未获得资助的课题不再另行通知。

特别说明:不同于常规的面上项目,因应急管理项目的时间性要求,其申请书在ISIS系统上成功提交后不经基金委接收部门受理,直接由管理科学部接收和组织评审。因此,在我们正常接收和审核了申请书的情况下,该申请项目在ISIS系统上也会显示“等待基金委确认”状态,这不影响您申请书的正常评审。

六、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江华

电话:010-62326660 电子信箱:yjyj@nsfc.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三处,邮编:100085

附件:承诺书

第四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关于报送基金项目结题报告的通知

项目负责人:

为加强基金项目资助管理,提高基金项目资助效益,医学科学部拟从2011年起对当年结题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三类项目)进行分类结题评估。三类项目结题评估将以项目结题报告作为主要评估依据,邀请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评估。

为确保结题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以及考虑到成果表现的多样性和滞后性,请项目负责人在准备和提交结题报告时注意以下事项:  为全面反映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客观评估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请严格按照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实事求是地填写,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资料和数据。 在结题报告正文中,须详细说明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和执行完成情况,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创新点,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和/或社会意义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未完成研究计划的原因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于已发表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论文(限首页及标注基金资助批准号所在页)、会议报告、获奖证书、专利证明、专著(限封面)、成果转化证明、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反映相关研究成果的材料,须将原件扫描后,使用图像软件处理功能,将每张图像压缩成不超过1MB的.jpg文件,粘贴在结题报告中备查。结题报告总文本大小应控制在20MB以内。 对于尚未发表且无保密问题的内容,须提供能够反映本项目成果的各种研究成果清单及简介,包括实验失败记录、实验结果、基础研究数据、实验标本或动物模型、软件、图集、已录用未发表论文、待发表论文、通过本项目获得的其他基金资助等,并在结题报告相应位置予以体现。 对于目前尚不宜公开的实验数据、原始材料等信息,请做为附件与纸质结题报告一起寄送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必在电子版结题报告中出现,但需要在结 题报告中相应位置做出保密说明。 请根据项目申请书和计划书的任务要求填写结题报告,不要填写与本项目无关或不是本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对于受到多个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请注明基金数量及自然科学基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结题报告文责自负,请项目负责人确保结题报告中出现的信息、数据、资料等真实可靠。确保结题报告内容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不得无中生有、弄虚作假或捏造实验数据和其他成果信息,否则由此而发生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请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和上述要求准备和提交结题报告,以利于项目结题评估。对逾期未结题或无故不提交结题报告者,医学科学部将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联系人:医学科学部 张作文 电话:010-6232-7212 传真:010-6232-8940 电子邮件:zhangzw@nsfc.gov.cn 医学科学部 张凤珠 电话:010-6232-8941 传真:010-6232-8940 电子邮件:zhangfz@nsfc.gov.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医学科学部 2010年12月17日

第五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2009年1月5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职业行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维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的公正性,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包括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的正式在编人员、兼职人员、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和兼聘人员。

第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依法接受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相关行政机关、科技界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 加强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条 自觉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认真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

第五条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悉并认真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规章制度,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

第六条 热爱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勤政高效,锐意进取,自觉维护自然科学基金的公正性与公信力。

第七条 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总结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经验,研究科学管理规律,不断提高科学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八条 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廉政规定,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

第九条 尊重科学,按科学发展规律办事;依靠专家,坚持公平公正的科学决策;规范管理,贯彻公开透明的管理理念;激励创新,尊重科学家首创精神;热情为科学家服务。营造公正、奉献、团结、创新的工作氛围。

第三章 保障资助公正

第十条 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严格执行项目受理、评审、批准等项目管理程序,保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十一条 严格遵守项目申请和评审回避制度。

(一)工作人员不得申请或参加申请项目,正式在编人员在退休或调离2年内也不得申请或参加申请项目;

(二)正式在编人员、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兼聘人员回避其近亲及可能影响公正性的项目申请的评审过程管理;

(三)兼聘人员、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回避其所在单位及兼职单位项目申请的评审过程管理。

第十二条 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一)保守国家秘密,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及相关的保密规定,对涉密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二)严格执行评审过程的保密规定,不得泄漏评审专家的基本情况,不得泄漏未公开的评审意见等有关信息。非岗位工作需要,不得打听和询问评审专家情况、评审意见等有关信息;

(三)非岗位工作需要或未经上级批准,不得扩散或外传项目申请书和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

(四)妥善保管和使用管理信息,严防工作秘密泄露,与评审有关业务应当在个人专用计算机上处理;

(五)非岗位工作需要或未按程序批准,不得超越职责和规定权限查阅或操作他人评审过程信息。

第十三条 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方向与研究队伍,熟悉本学科领域同行评审专家科研背景等基本情况,认真维护专家库,保证信息准确。

第十四条 制定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和项目指南,应依据国家科技政策、规划和学科发展态势,广泛征求政府部门、科技界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第十五条 应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接收项目申请材料,不得擅自改变接收申请材料的要求,不得违反信息变更审批程序撤回已接收材料或更改项目申请信息。

第十六条 应认真核查申请材料及违规申请检索结果等,正确判断,及时处理。不得受理不符合规定的项目申请,不得因其他原因拒绝受理符合规定的项目申请。

第十七条 应认真审阅项目申请书,客观、公正地选准评审专家,严禁按申请人、参与者或依托单位等建议的专家名单指派评审专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评审专家独立做出学术判断。对申请人建议回避的专家应予以考虑。

第十八条 尊重专家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地分析专家评审意见,会议评审项目清单应依据通讯评审意见、资助计划和综合分析情况,并按程序报审。不得以个人观点否定专家评审意见。

第十九条 认真准备会议材料,按标准选聘会议评审专家并按权限审批与备案。精心组织会议评审,保障评审科学、公正、有序、高效进行。会议评审期间不安排与评审工作无关的活动,制止干扰评审的行为。

第二十条 依据会议评审结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程序办理拟资助项目的审批手续。不得改变专家评审结果,不得提供失真信息,不得擅自改变委务会审批结果。

第二十一条 按照规定对资助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按时办理各类管理手续,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并依法指导、监督依托单位对资助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规范管理。

第二十二条 认真审核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中期检查结果、结题报告等,及时办理手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规定处理,不得拖延或违规处理。

第二十三条 重视成果管理,跟踪研究进展,注重绩效分析,加强成果宣传。对成果宣传材料,应认真核实,按照程序办理。

第二十四条 认真整理资助项目的申请、评审、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等材料,及时归档,健全项目档案,并遵守档案保管、查阅和使用规定。

第二十五条 依法保护申请者权益,按规定受理复审申请并及时公正处理,发现错误应予纠正,不得拒绝受理或拖延、推诿处理符合条件的复审申请。

第四章 加强组织纪律

第二十六条 遵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分工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重大事宜应经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第二十七条 认真执行上级和组织决定,做到令行禁止,循章办事。对上级和组织决定有意见时,应按照组织程序提出,在执行过程中不得推诿、拖延或擅自改变决定。

第二十八条 自觉遵守请销假制度,积极主动工作,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加强沟通协作。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讲实效,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严禁工作懈怠、态度恶劣等不良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外事活动中,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不得有损害国家形象、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自然科学基金委形象和利益的言行;因公出访注重实效,不得在因公出访期间进行公费旅游。

第五章 保持清正廉洁

第三十条 诚实守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不得组织或参与有损于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的活动,不得做任何有可能影响自然科学基金委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廉洁自律,不得接受依托单位、受资助者和申请者的礼金、各种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不得参加依托单位、受资助者和申请者安排的旅游及各种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私自在依托单位报销任何费用。

第三十二条 不得加入营利性社团组织、企业;不得参加借自然科学基金委影响力组织的营利活动。正式在编人员不得兼任依托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

第三十三条 不得在项目的申请、评审、检查、验收、考察调研以及到依托单位介绍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等公务活动中收取个人报酬。

第三十四条 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在新闻媒体发表言论,应把握政策,遵守宣传纪律并按照程序报批。

第三十五条 离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岗位后,注意个人言行,自觉维护自然科学基金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第三十六条 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受理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术不端行为、资助经费使用不当和对工作人员违规等行为的举报,有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认真核查,秉公办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下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诺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