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关于同行评议的要求与说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关于同行评议的要求与说明
(2008)
专家接受管理科学部的委托承担同行评议任务时,应根据《项目指南》中管理科学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对申请报告各条目与内容的撰写要求,并参照以下同行评议要求,认真阅读申请书进行科学、公正的评议,写出完整的评议意见。特别是对予以否定意见的项目申请,应提出实质性意见,指出其中的问题。原则上每份评议意见不应少于100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资助管理科学的“基础研究”,其目的在于发现人类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完善和发展管理科学理论来解释这类规律,使之有助于指导人类的管理活动实践。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创新管理科学知识,即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旨在为更加科学地解决管理实践问题提供“新武器”──创新性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科学部提出,管理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是瞄准国际研究前沿、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关注成果的国际化;所谓“立地”即是要从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提炼(凝练)出可能产生理论创新的科学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完成理论升华,而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又可以指导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实际管理问题)。“顶天”与“立地”是一个整体,要重视基础科学问题同管理实践的对应关系和依存路径。
一、关于基金项目创新性的一般性理解
创新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与价值标准。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是 基金项目评价的核心要素。
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资助的基础研究之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基础研究的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通常应具有独创性的特点,包括新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技术路线、新的假设前提、新的分析框架等等。
创新性基础研究不是对已有研究工作进行简单的重复,也不是直接利用已有的管理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是重要实际问题)这类应用性、开发性研究。
二、面上项目的评议
根据基金委员会完善资助格局、明确项目定位、不断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益的要求。面上项目的定位是:全面均衡布局,瞄准科学前沿,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面上项目评议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选题与立论依据是否正确、严谨、有创意
研究项目的选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促进该领域新知识的发现。
在立论依据中应以管理科学理论(包括符合哲学或逻辑的新推理、新思考)、前人研究基础以及管理实践为依据,阐述清楚相关问题的科学脉络,充分阐明开展本项研究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科学性、创新性与必要性,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
同行评议应对选题与立论依据是否正确、严谨、是否有创意进行评议,进而对科学意义、学术价值以及对管理实践的价值做出判断。
管理科学具有“情景依赖”的特点,创新性、突破性的管理科学研究课题多来自于管理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提出的。评议时应关注并支持能够将“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用于实践”三者高度统一、从我国管理实践凝练出具有新颖科学问题的申请。
对于结合中国管理实践需求将国际前沿管理理论和方法予以有针对性的拓展和创新的申请,应当予以鼓励。
2、研究内容是否恰当
研究内容是选题与研究目标的具体体现,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需要确定适度的研究内容,不能贪大求全、模糊虚泛、空洞无物。研究内容应阐明本项研究到底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的科学问题,以实现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要求明确、具体。
科学基金资助将实际管理问题凝练为科学问题的研究,即一定要透过表面现象,归纳出反映本质问题,针对具有普遍(普适)性/规律性、具有科学理论意义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应有准确的把握。
关键科学问题通常应理解为研究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中的关键点、难点,也可理解为就是科学问题的核心,只要将这一点或几点关键科学问题解决,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及整体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也可以说,创新点往往就蕴藏在关键科学问题之中。
同行评议应对研究内容涉及的科学问题凝练的是否正确、准确,关键科学问题是否把握得准确,研究内容是否适度做出评价与判断。
3、研究目标是否明确
研究目标是说明本项研究最终期望要达到什么样目的、实现怎样的目标,需要精练、集中、明晰的表述与概括。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总是在前人(包括自己)工作基础上开拓创新,不可能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因此,对一个研究项目而言,需要确定有限度的研究目标。
同行评议应对研究目标是否明确、集中做出判断。
4、方法和技术路线是否恰当、合理可行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要求明确阐述本项目拟如何开展研究、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需要申请人尽可能说明各部分研究内容相应地运用什么具体研究方法、怎样逐步深入研究,直至最终获得预期成果。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应具体、正确、合理、可行。应将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通过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没有科学方法的申请,或是为方法而方法的研究,都是无法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的。特别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应当为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管理科学研究项目强调运用与国际管理科学研究接轨的、规范的“科学方法”,即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手段获取“数据”从而“观察和发现现象”(即所谓“实验研究”);也需要通过建模、计算、归纳、演绎等手段来“分析与解释现象”(即所谓“理论研究”)。问题分析与研究结论应是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准绳,研究结果最终应能通过客观事实的检验。
科学研究也可能需要资料求证、文献分析,进行直觉与顿悟等思辩过程作为研究的起点。但使用这类“非科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猜想,并构成可以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的前提和假说。自然科学基金不资助仅仅通过上述“非科学”方法进行的研究。
可行性分析需要具体回答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实验方案等是否能够操作(例如数据/案例的可获得性、实验/计算设施或软件的完备性、技术路线的合理性等等),应对其可行性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与说明。
同行评议应判断申请人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对拟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关键科学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恰当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判断这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是否有可能实现预期研究目标和完成主要研究内容。
5、申请者及其项目研究组是否具备科研能力与研究基础
申请者应通过本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工作简历和受教育情况、以往获各类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相关成果情况,详细论述和反映与本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申请书中的“工作基础”部分(以及前面“参考文献”部分)涉及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的论文应该为已正式
发表论文,已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应附录用通知复印件等证明。相关信息必须准确、可靠、实事求是,保证科研诚信。
申请人在以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上提出新的申请项目,应在申请书中详细阐明上一基金项目的进展情况;新申请项目与前一项目的区别、联系与发展;新申请项目与申请人已承担或参加的其他机构(诸如科技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地方基金等)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应明确阐述二者的异同、继承与发展关系。
同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申请者及其项目研究组是否具备承担本项目的研究基础与科研能力做出评价。主要需对以下几方面做出评价与判断:
(1)在申请书所提出的拟开展研究领域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中,申请者所做的研究工作基础如何?本人的学术贡献怎样?其项目研究团队在本领域的知识基础及其结构、研究经验和专门技能怎样?
(2)申请者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如应邀讲学、在重要学术刊物撰写评论文章、担任重要学术会议主席或大会报告、学术组织成员等)如何?应当注意的是,在评价申请者本领域的学术影响时,主要应考虑近年的学术成就。
(3)申请者及其项目研究组是否具备必要的、实现其技术路线的实验与研究条件等。
6、经费需求的合理性
同行评议应判断申请人的经费预算是否适当、合理。申请经费的额度应当客观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应以申请经费的多少作为评审的依据,既不应因为申请经费低就认为其产生的成果价值有限而不建议给予资助,也不应因为申请经费低就倾向于支持。
关于其他经费来源。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已不是管理科学研究唯一的资助来源,许多申请人可以从政府或企业得到赞助。未获得其他基金资助的申请并不必然应给予优先资助;反之,获得其他基金资助,也不意味着自然科学基金必然应给予资助;如果有证据表明申请的主要研究内容属重复研究,更不应再资助,否则不利于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会降低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特别提请评议专家注意:
评议过程中需要避免门户之见与各类偏见。对某个二级学科、某个领域、某种研究方法,甚至某个学术流派都可能存在门户之见;对某些大学的规模、声誉,某某申请者的年龄、性别,依托单位的所在省区等都可能存在学术偏见或认识偏见。门户之见和偏见可能存在于评议专家的潜意识或不自觉的表现。因此,评议专家应当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为中国管理科学发展着想,有意识地摈弃门户之见和偏见,不要因申请者所在机构的规模小、声誉低、地理位置偏远而忽视其创新思想。好的研究可以出现在知名度低的研究机构中,平庸的研究可能出现在任何规模的研究机构中。
认真关注非共识却包含着创新思想的申请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挫折。基础研究通常具有较强的探索性、长期性、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特别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是非共识的,而其中确实有某些包含着创新思想的工作或申请,即“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评议专家应认真关注与恰当评审某些看似突发奇想却包含着创新思想的、严肃的申请,对那些颠覆型、挑战当前范式的变革性创新研究给予关注(尽管此类研究可能存在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
对相关研究工作基础的判断要客观。对探索性较强、或者学术思想“另辟蹊径”的一类申请项目,往往与之直接相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不足。这时,需要通过申请者的其他相关(甚至是弱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工作或者受教育的经历进行判断。其实质主要是对其科学方法、科研能力等做出评价与判断,而非仅仅局限于研究问题所直接涉及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积累。同样,对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也需要根据年轻人的普遍研究基础进行评价,请参考下述
相关内容。
三、青年科学基金的评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了完善资助格局,明确项目定位,将青年科学基金定位在人才类型项目,其要求是:稳定青年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对于很多学术新人而言,难于有很雄厚的科研业绩和研究基础,但这并不能泯灭他们活跃的思想和学术创造力。因此,对青年科学基金的评审,除了以上一般性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特殊要求。
应表现出创新性和学术思想的独立性。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照上述一般性原则和评价研究方案的创新性进行评议。
有在本领域做出研究贡献的潜在能力。一般而言,申请者应该接受过较高水平的系统的科学训练;对申请项目所属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沿工作比较了解,提出的研究问题比较清晰、准确。
对其过去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应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同行评议对工作基础与拟研究问题相关性的要求应适当,不要求全责备。
对是否能组织一个合适的研究团队要求不宜过高。项目组成员不一定很多,通常比自由申请项目要少,应该以中青年为研究团队的主体,知识结构比较合理,能胜任该项目研究。
有利于项目组成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对人才类型项目还应对是否能够在项目组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做出业绩给予判断。
四、地区科学基金的评议
地区科学基金是为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等科学研究基础薄弱地区的研究工作、促进全国各民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设立的。目前,地区科学基金也定位在人才类型项目,其要求是:扶植地区人才,支持潜心探索,凝聚优秀人才,促进区域发展。
评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时,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与研究基础及人才培养等要求的标准,通常可比面上项目要求低一些。地区科学基金还特别鼓励支持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为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提出的基础研究项目。
第二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了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为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该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应急管理项目每年启动3-5期,资助若干方向的研究。
根据学部对于应急管理项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应急管理项目应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方面对政府决策进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研究方法要求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数据/资料/案例的支撑,切忌空洞的讨论和没有实证根据的结论。应急管理项目的承担者应当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具有深厚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料/案例的积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的专家。
应急管理项目实行滚动立项,全年接受项目建议。欢迎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项目建议书应针对立项课题的国家现实需求、迫切性与必要性、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观点、证据和建议,并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进行分析。
二、2018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支撑研究》申请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但目前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实施目标、原则、重点与关键措施等宏观方面。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与政策保障等关键问题,在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影响机理、制度创新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需求极不适应,相距甚远。
本课题拟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进行综合研究。课题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乡村振兴的基本机制、制度建设与政策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与政策保障:总体思路、目标模式与基本框架(总课题)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也是其基本目标,是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本部分将重点研究探索构建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时代城镇化、逆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分析;(2)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逻辑与政策需求;(3)强化乡村振兴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撑的总体思路、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4)乡村振兴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与配套措施。
(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政策机制研究(子课题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乡村振兴首在产业兴旺。本部分重点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促进产业兴旺的政策需求和体制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实现“农业兴,百业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理论内涵、目标定位和总体框架,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2)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体制障碍、政策需求与政策支撑体系。(3)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需求,开发农业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的政策支撑体系及配套措施。(4)欧美和东亚主要经济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参考。(5)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安排、路径选择和配套措施。
(三)提升生态韧性的乡村宜居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研究(子课题2)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根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基本原则以及“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要求,本课题拟基于提升生态韧性的总体目标,对乡村发展空间规划进行评估,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出我国乡村宜居的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以及整合统筹的空间规划和分类施策的建设指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耦合特征,探索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影响生态韧性的乡村核心要素,提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策略;(2)对我国已有多种类型的乡村空间规划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空间规划对乡村生态韧性的影响路径,研究发达国家在乡村空间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乡村宜居的空间规划总体框架;(3)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的转型利用,为乡村地区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基于不同乡村地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提出改进乡村居住品质、提升乡村风貌的分类差异化建设指引。
(四)多主体参与、场景关注与乡村智慧治理的研究(子课题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智慧社会”建设的成果形态。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治理机制与新时代环境的协调一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多主体参与机制:乡村的开放性需要把治理放在开放的、高度互联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中来探讨多主体在治理中的角色与行为协同;(2)智慧治理机制:信息和智能技术向乡村的渗透需要把治理放在信息社会的“端-网-云”复杂互动中尝试从监管式治理向数据驱动的智慧治理转变;(3)关注场景的社会逻辑:乡村社会成员的个体化需要在组织上让治理从科层制转向平台制,从属地治理转向“属地治理+行为和事件场景”治理。
(五)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持研究(子课题4)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增收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本部分重点研究农民收入增长的实现路径、保障机制,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持政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民增收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础;(2)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3)生活富裕对农民增收的战略需求及现实差距;(4)农民增收的实现路径及保障机制;(5)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
(六)生产要素城乡间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研究(子课题5)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赖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构建,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本部分重点从土地、劳动、资本三大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对农地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2)租赁住房新政、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3)金融抑制、迂回投资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4)农村基本公共产品配置的新背景、新趋向及其支持条件;(5)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思路,强化市场驱动和政府补位的比较优势匹配。
(七)基于目标导向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研究(子课题6)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加强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本部分将重点研究探索以乡村振兴要求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绿色生态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框架与政策支撑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乡村振兴对农业发展及其政策的战略需求;(2)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创新与工具选择;(3)发达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改革的时代背景、目标定位与调整路径的经验借鉴;(4)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框架构建与政策体系设计;(5)现有农业政策架构向新型政策体系转型的改革创新举措与协同配套措施。
(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特征、机理与脱贫模式研究(子课题7)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之前的核心是脱贫攻坚。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具有独特性和顽固性,脱贫任务更为艰巨,需进一步辨识其基本机理和内在规律,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脱贫模式、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演变趋势、特征与性质。(2)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致因及其影响机制。(3)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的成功做法、经验及借鉴。(4)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模式、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路径选择。(5)2020年后扶贫战略选择。
三、申请者资格与申请书撰写
1、主持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作为主持人或参与人申请此次应急管理项目。
2、应急管理项目定位于政策研究,强调应用管理理论和规范方法,运用有效的数据支撑,加强与实际管理部门的结合,在长期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项目指南中的研究专题,快速提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申请者一般应有扎实的实际背景资料和数据基础,在相关科学问题研究领域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课题,并在申请书中予以明示。
3、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基础和条件,针对本期应急管理项目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机制、制度与政策支撑研究》中的各研究专题,选择研究自己的视角和方向,设计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中应明确说明本课题与其它相关课题之间的关系,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
4、申请书的撰写必须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提出政策建议、产生政策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同时说明支撑政策研究的逻辑思路、理论方法和数据来源。
5.拟申请项目的专家到基金委网站在线填写2018申请书,申请代码选填写G04,“资助类别”选填“应急管理项目”,亚类说明选填“科学部综合管理项目”;附注说明选填“研究类项目”。正文部分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
四、申请注意事项
1.本期应急管理项目鼓励研究者与实际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申请开展研究,申请人和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2、鼓励并优先资助团队整体申请应急管理项目。要求申请者将本应急管理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其中包含1个总课题和7个子课题,并分别提交项目总体申请书和各子课题申请书。总负责人需在申请书中介绍子课题分工情况,并附上“承诺书”,子课题无需提供承诺书。对不能组织团队整体申请,但在本期《申请指南》中某一课题确有研究优势的单份申请也有可能获得资助,该申请获准立项后申请者将归入整个项目团队。
3、管理科学部将采取项目总负责人承担本项目研究的形式,由总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基金委接受申请书后将组织预评审,并对通过预评审的项目团队发出答辩通知。接到答辩通知后,总负责人须本人到场参加答辩,不按时参加答辩者视为自动放弃申请。经评审组专家评议,管理科学部计划择优资助一个团队(评审组专家可能会择优组合团队)。每个分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16万元,总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24万元。
4.研究期限定为10-12个月(2018年6月—2019年5月),项目启动6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与阶段成果的交流。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应急管理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将以政策报告作为评价的重点,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应围绕所形成的政策报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出的政策报告或建议,支撑政策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方法、数据、逻辑等。
五、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
课题申请书的电子版务必在2018年5月2日—2018年5月9日期间由课题申请人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http://isisn.nsfc.gov.cn/)系统上传,并由各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确认(5月9日16:00截止),同时将系统生成的正式申请书pdf文件(以“依托单位名称+申请人姓名”命名)发送至应急管理项目专用电子信箱:yjyj@nsfc.gov.cn(请在主题栏注明依托单位名称和申请人姓名);纸质版(一份)应在2018年5月11日前(以寄出时邮局的收寄邮戳为准)通过EMS寄出。两个版本均到达方视为申请有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将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和差额遴选,计划在5月中下旬组织召开答辩评审会,通过评审决定资助的项目将在5月30日前通知申请人,未获得资助的课题不再另行通知。
特别说明:不同于常规的面上项目,因应急管理项目的时间性要求,其申请书在ISIS系统上成功提交后不经基金委接收部门受理,直接由管理科学部接收和组织评审。因此,在我们正常接收和审核了申请书的情况下,该申请项目在ISIS系统上也会显示“等待基金委确认”状态,这不影响您申请书的正常评审。
六、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江华
电话:010-62326660 电子信箱:yjyj@nsfc.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三处,邮编:100085
附件:承诺书
第三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管理科学学报 A 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A3 管理世界 A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A5 中国软科学 A6 金融研究 A7 中国管理科学 A8 系统工程学报 A会计研究 A
10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A11 管理评论 A管理工程学报 A13 南开管理评论 A科研管理 A15 情报学报 A16 公共管理学报 A17 管理科学 A18 预测 A运筹与管理 A20 科学学研究 A21 中国工业经济 A22 农业经济问题A 23 管理学报
B24 工业工程与管理 B 25 系统工程 B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B 27 研究与发展管理B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B 29数理统计与管理 B 30中国农村经济B
第四篇:与企业文化同行(管理科康艳)
与企业文化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项目管理科的康艳。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与企业文化同行》。
1905年,陆上第一口油井在中国播种了第一颗梦想的种子,我们秉承“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企业精神,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历经百年,延长石油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收获累累,如今,我们正在为成为“令人尊敬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进军世界500强”这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清晰的记得,从我走进延长石油的第一天起,冥冥之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似溪水轻抚山涧,似清风柔扶绿叶,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鞭策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她,就是我们百年延长积淀下的文化食粮!
作为延长石油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光荣。我们自信,因为有“埋头苦干”的领袖赠言,也有“开拓创新”的时代呼唤。我们从容,因为有“智圆行方,天地人和”的哲学理念。我们沉静,我们的精神中已形成“求实,诚信,奉献,责任”的价值取向,我们在用一滴滴油花,一副副肩膀推动着石油事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自律,我们笃信“讲人本,求效率,明权责,重执行”的管理理念。我们骄傲,我们有“人人能成才,是才有舞台”的人才理念,在勤学、善思、实践下,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超越昨天,创造明天”!
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挥汗如雨,那是盛夏劳动的果实;看到周围同事们一张张笑脸,终于明白原来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产生无数喜悦。的确,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耀眼的光环,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员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要靠这些人的,这些平凡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当一副副平凡人肩膀上的责任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汇集成了整个企业的责任,使企业蓬勃发展。
我们延长石油人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实现肩上的重任,贵在知,重在行。我们不在于做一两件伟大的事、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平凡。球罐上、管线下、换热器平台,加热炉旁,工作现场各各角落无不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步。一双双粗糙变形的手、一身身沾满油污的衣,一张张面容疲惫的脸,一滴滴晶莹的汗,还有那一双双执着的眼诠,无时无刻都在用平凡诠释着企业文化,实现着我们的庄重承诺。看看奋战在检修现场的青年突击队、看看作业在最艰苦现场的兄弟姐妹、看看那一张张还展露着稚嫩面孔的坚定、毅然。无不从心底里呐喊:这就是最朴实的延长石油人,这就是延长石油人最为朴实的信念。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将企业文化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坚守与重复劳作中书写着自己的文化,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实践着三秦脊梁,源远流长的永恒使命。
回首昨天,我们充满骄傲,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澎湃,信心满怀。“汇聚能源,延长价值”,这股神奇的力量,使我们变化其中。我们惊讶自己这样的变化,我们更喜欢自己这样的变化,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与企业文化同行!
第五篇:说课稿内容与格式要求说明
附件2 说课稿内容与格式要求说明
一、说课稿内容要求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计划及本节课属第几课时进行说明。2.前提分析。对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是什么?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了什么知识及掌握的程度进行简析。
3.地位作用。学习这节课,提示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进行简要说明。
4.课标要求: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照课标,对其总的目标要求给予陈述。
(二)说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学习态度与情感目标五个层次(five Targets)进行表述比较清晰,容易理解和把握,具有可操作性,视所选择的课时而定,不一定全部涵盖。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能采取有效地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是一节课的关键和亮点,也是说课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但有时重点也是难点,而难点未必是重点,在教学中要分清。
(四)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说课中,可按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三项来说明。也可以按顺序来说明,但教法、学法的选择和界定要符合科学性,不可生搬硬套,出现表达不贴切的毛病。一节课不可把教法写的很多,这样就很难突出特色。学法是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练习等,要实事求是。至于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属于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2.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3.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4.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5.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6.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说课稿格式要求
1.标题: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粗,居中 例:《牛津小学英语》5A The first day at school说课稿
第一课时 Period One
2.副标题: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3.正文中小标题: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 4.正文内容: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5.段落行距:固定值、20磅 附件3
教案编写要求与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