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

时间:2019-05-14 09: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

第一篇: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 日期 2014-12-26

来源:国际合作局

作者:王文泽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关于设立联合科研资助基金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研究人员间的合作研究项目。现开始征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以下简称“NSFC-RGC项目”),具体说明和要求如下:

一、项目说明

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中的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其申请与受理、评审与批准、实施与管理和结题均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1.资助领域:本项目资助由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科研人员联合提出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计划,重点资助领域为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新材料科学、海洋与环境科学、医学科学、管理科学。本项目应正确选择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申请代码。

2.资助年限与资助强度:本项目的资助年限为4年,申请资助强度上限为100万元人民币/项。拟资助的项目数量仍为23项左右。资助经费应执行国家及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项目资助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3.评审程序:申请人提交撰写完整的申请简表;双方资助机构进行初评;通知初评获得通过的双方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双方资助机构各自对正式申请书进行同行评议,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联合评审,最终发布评审结果。

二、申请要求

1.申请人应正式受聘于内地依托单位,且聘任期应覆盖申请项目执行期;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且是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以上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负责人。

2.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得同时以境内、境外两种身份申请或参与申请本项目。1)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接受正在承担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的负责人、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合作者申请本项目。2)正在承担内地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除外)的项目负责人及参与者,不得作为合作者。3)香港地区的研究人员不得在内地作为本项目的申请人。

3.内地和香港以外地区的科技人员可以作为内地或香港一方项目组成员申请本项目。

4.两地申请简表标题以及合作双方申请人姓名必须保持一致,研究计划内容应体现优势互补。

三、限项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

2.不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总数限为3项的规定”限制。

3.正在承担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

4.年度项目指南中关于申请数量的其他限制。

四、申报说明

申请简表提交程序: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isis.nsfc.gov.cn),进入后点击“项目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选择点击“国际合作预申请”卡片,在此界面下可看到“NSFC-RGC申请简表”,再点击其右侧的“填写申请”,即进入填写状态。注意: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确认提交成功,然后再打印纸质简表,通过公用邮政寄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集中接收组,电话:010-6232859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邮政编码:100085。

注:申请简表电子版必须经申请人所属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确认,纸质申请简表不需要签章。

五、项目申请截止日期

申报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5日16:00时,纸质文件的邮寄以邮戳为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文泽

电话:010-62326934

传真:010-6232700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电子邮件:wangwz@nsfc.gov.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2014年12月26日

100085

第二篇: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申报指南(2019)

附件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项目资助申报指南

(2019)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申报指南(2019)

为做好2019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以下简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指南。

一、资助原则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贯彻国家科技政策和出版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要“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科技发展趋势、面向重大需求”的指示精神,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按照“自由申报、公平竞争、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原则,资助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技学术著作,繁荣科技出版事业,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二、资助范围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面向全国,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优秀的和重要的学术著作的出版。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范围包括:

1.学术专著: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内从事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撰写的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

2.基础理论著作: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基础理论方面从

(一)基本要求

1.著作者须完成80%以上或全部书稿后,方可提出申报。2.著作者一次只允许申报一个项目,在获准资助项目出版之后,方可申报下一个项目。

3.丛书中的每一本著作,均须分别按单个项目独立申报。4.已出版的学术著作不能申报。

5.上一申报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但未获得资助的项目,不得在第二申报。申报者可根据专家意见对书稿认真修改后,于第三提出申报。

(二)申报程序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申报程序由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和邮寄纸质材料两个环节组成。

1.系统注册

(1)登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http://168.160.18.201/pfp进行注册。

(2)系统注册完成1个工作日后,经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审核后,再登录进入申报系统。

2.网上填写申报书

点击申报系统首页上“项目申报”中的“填写项目申报书”,按照申报系统流程逐项填写。

(1)按照以上第1-3项要求在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后,返回首页查看“申报项目列表”中的“状态”,项目状态为“待审查”时表示申报材料已提交成功。

(2)网上提交完成3个工作日后,再次查看申报项目状态。如果状态为“审查通过”,表示已完成网上申报;状态为“审查返回修改”,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后重新提交。

5.邮寄提交(或直接送交)材料(用于存档)提交材料包括:《申报书》1份、《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出版意向协议书》1份、《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申报人承诺书》1份、《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出版单位承诺书》1份、80%以上或全部书稿光盘1份。邮寄材料寄至项目申报受理机构。

申报材料原则上一律不退还,请申报者自行留底。邮寄提交《申报书》有关注意事项:

(1)网上提交工作完成后,用A4纸打印《申报书》。(2)《申报书》中合著者签字、推荐专家签字和出版社盖章均须为原件。

(3)纸质专家推荐意见可另附,但推荐意见内容须与网上提交内容一致,专家签字应与推荐意见在同一页纸上不能分离。推荐专家须为三个不同单位,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出版单位名称须与公章名称一致,否则不予受理。

2.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当年资助项目。

3.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在科技部网站上公示当年资助项目。公示结束后,公布最终资助项目并书面通知申报者。

(四)申报受理时间

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

四、通讯地址

(一)项目申报受理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研处

北京市复兴路15号(公主坟,中央电视台西侧)100038 联系电话(传真):010-58882505

(二)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 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 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100862 联系电话: 010-58881687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

办 公 室

2018年7月5日

第三篇:基金委介绍及与企业联合资助情况

关于基金委介绍及与企业联合资助情况的报告

一、基金委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学部委员)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首肯。随后,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坚持支持基础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由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大系列组成的资助格局。二十多年来,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二、资助类型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设立相应的项目类型,从资助定位和管理特点出发,分为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大资助系列。

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项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通过亚类说明、附注说明还可将一些资助类别进一步细化。所有这些资助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当前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三、与企业联合资助情况

自然科学基金委为推动产学研结合,引导其他政府部门或产业界在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或方向上投入经费,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其他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基金或联合资助项目,资助某些特定领域的基础研究,旨在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解决产业界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有目标地为产业界提供技术储备,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联合资助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方式,面向全国,向社会公布指南,引导申请。

联合基金分为联合资助基金和联合资助项目两种类型,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每年按照《指南》资助一批项目,后者是对某一特定项目共同出资资助。

目前正在执行的联合基金有:

 NSAF联合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天文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 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 煤炭联合基金(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钢铁联合研究基金(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民航联合研究基金(中国民用航空局)

 石油化工联合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人民政府) NSFC—云南联合基金(云南省人民政府) NSFC—新疆联合基金(新疆省人民政府)

 NSFC—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福建省人民政府) 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煤炭联合基金

煤炭联合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第一期协议3年(2011~2013年),共投入经费1.5亿元,其中神华集团每年投入3500万元/年,基金委每年投入1500万元/年。本联合基金设立的目的是紧密结合我国煤炭、火电、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未来发展战略和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培养煤炭科技人才,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及相关能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在煤炭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项目。1.煤炭开发包括:煤炭开采、生产安全、矿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煤质提升、煤层气开发等; 2.煤炭利用包括:火力发电、煤炭清洁转化、节能减排及相关新能源领域; 3.以煤炭科技发展为背景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本联合基金提倡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结合,优先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鼓励非煤炭系统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申请,并鼓励进一步争取其他渠道经费的联合资助。2013本联合基金计划资助经费约4 900万元。根据申请与评审情况,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0~15项,资助强度240万~300万元/项,资助期限4年;“培育项目”30~50项,资助强度约40万~70万元/项,资助期限3年。

本联合基金作为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其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神华集团共同管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负责受理申请并组织评审。

(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

钢铁联合研究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起共同设立,旨在紧密结合我国钢铁工业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战略,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冶金与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我国钢铁冶金工业竞争力。2013计划资助经费为1 250万元,其中,“培育项目”资助强度约45万元/项,资助期限3年;“重点支持项目”资助强度200万~240万元/项,资助期限4年。

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重点资助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冶金新技术及有关工艺、材料、能源、环境、装备、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项目。

本联合基金的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负责受理并组织评审。

本联合基金提倡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鼓励非冶金系统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申请,并鼓励进一步争取其他渠道经费的联合资助。

(三)石油化工联合基金(早期与中石化,2011年起与中石油)

为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投入基础研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增强我国石油石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经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基金(简称“石油化工联合基金”),资助我国石油勘探与石油化工等领域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基金委与中石化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可查到的资料较少,最早为2002年,最近为2008年。

2011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设立石油化工联合基金,目的是紧密结合我国石油、石化领域战略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科学理论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促进知识与技术、院所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培养石油石化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协议,石油化工联合基金3年共投入经费9000万元。其中,中国石油集团每年投入2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投入1000万元。

本联合基金作为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其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本联合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CNPC共同管理,成立石油化工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规划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委员会下设由双方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申请并组织评审。

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提倡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结合,择优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和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领域内开展研究。

2013本联合基金计划资助经费为3 000万元,设置“重点支持项目”和“培育项目”两种项目类型。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6项,资助强度240万~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拟资助“培育项目”25~30项,资助强度50万~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

第四篇: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指南

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课题指南

说明:

1.为明确2010我省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四川的教育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供教育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本课题指南列出的问题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题目,研究者的选题范围可以不受本指南限制。

2.本课题指南的内容包括重点研究方向和选题指南两部分。“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2010对我省教育事业具有重大影响、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以及相应的研究要点;“选题指南”则依据教育研究的领域,分类提出了2010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

3.申请者可依据课题指南选择相应的研究领域,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及本单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研究课题。

4.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研究;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一、重点研究方向

重点研究方向根据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而提出,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这一主题,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研究力量,强调跨学科、跨地区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体现我省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

(一)构建和谐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省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2)和谐教育理论研究;(3)基础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4)当前教育发展差距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5)当前教育发展中不和谐的现象、因素的调查、分析;(6)构建和谐教育,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负担能力的评估、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7)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教育的立场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8)构建和谐教育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研究;(9)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

(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1)深入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思想的实践研究;(2)缩小学校之间差距,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3)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4)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并促进农村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5)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实践研究;(6)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体系的实践研究;(7)农村和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提高应用效益的研究;(8)稳定农村学校、民族地区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和提高其素质的保障机制研究;(9)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研究;(10)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及策略研究;(11)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个案研究;(1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及保障机制研究。

(三)教育现代化研究 研究要点:(1)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2)四川与发达地区教育的比较研究;(3)我省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4)四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及措施研究;(5)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6)四川省分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研究;(8)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1)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研究;(2)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3)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信息素养、生理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及有效培养模式研究;(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5)区域和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6)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五)新时期德育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1)新时期德育观念更新和方法变革研究;(2)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研究;(3)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体系的研究;(4)适应时代变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制与机制调整与改革研究;(5)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学生品德发展新特点及对策研究;(6)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7)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研究;(8)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诉求研究;(2)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3)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规范化的研究;(4)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研究;(5)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6)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7)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9)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1)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现状调研;(2)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3)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保障及实效性研究;(4)中小学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5)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研究;(6)学生运动伤害和卫生事故的预防、应急救助研究;(7)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的多元化体育测评标准研究;(8)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八)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1)四川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2)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调查和研究;(3)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4)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5)职业教育与各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九)民族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2)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3)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教育对策研究;(4)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

二、选题指南

选题指南围绕四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等主题,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探索适应地区、民族和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

(一)综合研究

1.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的实施研究 2.我省社会教育消费需求与能力调查研究

3.政府专项补助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绩效评价研究 4.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体制研究

5.发展对外教育增强教育软实力,提高对外教育办学质量研究 6.“综合配套改革”、“扩权强县”试验县(区、市)教育发展实践研究;

7.名校发展研究:(1)历史名校发展的动力、目标、阶段和途径研究;(2)历史名校与其校长、教师的关系研究;(3)比较历史名校发展模式的共性和个性;(4)历史名校和新兴名校的比较研究;(5)历史名校发展的案例研究。

(二)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研究 1.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2.区域教育战略规划与区际教育互补协调机制研究 3.新时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践研究 4.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

5.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 7.地方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 8.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

9.中小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10.中小学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

11.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分析与稳步实施研究 12.完善校长选拔与考核制度的研究

13.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 14.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15.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16.中小学学校规模与效益关系研究 17.校长职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化研究 18.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调查研究 19.优秀校长的成长轨迹及治校规律研究 20.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建立研究

(三)德育研究

1.新时期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3.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4.学校德育课程研究

5.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6.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7.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及其教育的研究 8.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整合机制的研究 9.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0.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

11.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12.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研究 13.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14.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研究 15.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素质教育研究

1.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创新研究 2.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研究 3.深化素质教育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4.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新形势下学校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要求研究

6.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 7.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研究 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

9.区域性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10.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

(五)农村教育研究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评价标准研究 3.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4.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研究 5.农村学校的内涵发展研究

6.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8.有效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9.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10.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六)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研究

2.四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制度的研究 3.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践研究 4.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5.职业学校实行“双证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6.职业学校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8.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9.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实践研究

10.社会转型期学生就业观念、职业心理适应性研究 1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12.职业性向测评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研究

13.同类型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与评估的实践研究

14.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研究 15.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七)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2.信息化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4.提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效率研究 5.网络课程的开发研究

6.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 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9.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

10.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11.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开发研究

12.现代远程教育有效提高农村(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实践研究

13.数字化实验教学技术装备研发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3.中小学心理危机援助中心的建设及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研究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研究 5.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

6.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7.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8.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9.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10.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11.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2.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3.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14.性健康教育研究(含青春期教育研究)15.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指导教育

(九)教师教育研究

1.新时期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新时期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研究 3.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4.教师劳动报酬及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5.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

6.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改革与民族地区“双(多)语”师资培养研究 7.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 8.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9.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与培训方式研究

10.科研型、学术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研究 11.名、特、优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

12.现代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素养及发展研究

13.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14.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形式及策略研究 15.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研究

16.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7.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 18.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19.新时期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研究 20.教师工作及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

21.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科研方式创新研究 22.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究

23.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24.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及培养研究

(十)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1.区域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3.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4.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 5.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

6.新课程各类学科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 7.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9.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研究 10.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11.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2.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3.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14.中小学学科学习指导的研究

15.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16.综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17.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18.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19.中小学生作业的科学设计及其评价研究 20.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1.教学艺术研究

22.区域性教学质量监控与指导体系研究 23.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的实践研究 24.提高教研品质和教研管理水平的研究 25.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26.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策略研究 27.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8.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29.中考及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30.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后的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31.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后的高考命题研究

32.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

(十一)幼儿教育研究

1.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2.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3.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4.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 5.城市、农村特色幼儿园的建设研究 6.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7.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8.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研究 9.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10.保育员工作的评价、激励研究 11.幼儿园分类定级与自身发展的研究 12.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 13.以园为本教学研究

(十二)特殊教育研究

1.四川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特殊儿童职业技术教育与回归主流社会的研究

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 4.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 5.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实践研究 7.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十三)民族教育研究 1.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2.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3.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与实效性研究 4.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方法研究 5.民族地区对口支教、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6.促进民族地区与内地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7.民族地区学生的环境教育研究

(十四)艺体教育研究

1.中小学艺体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开发利用本地、本民族的艺体教育资源的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 4.“奥运”对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5.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研究

7.中小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 8.民族地区艺体教育研究 9.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10.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 11.艺体教学评价研究

(十五)民办教育研究

1.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践研究 3.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研究 4.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5.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保障研究 6.民办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及特色研究 7.民办学校评估认证问题研究 8.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研究

9.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第五篇:2016深圳市企业研究开发资助申请指南

企业研究开发资助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其按规定支出,符合加计扣除政策,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项目,按上研发实际支出,予以一定资助。

二、设定依据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发〔2016〕7号)。

三、审批数量及方式

审批数量:有数量限制,受本财政预算安排总量控制。审批方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审批机关审定。

四、审批条件

(一)在深圳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深汕特别合作区内的深圳企业;

(二)企业已建立研发支出台账;

(三)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已建立内部研发机构;

(四)企业开展的研发活动应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所规定的范围。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包括研发项目清单和研发人员名录等),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四)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五)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六)上财务审计报告(注册未满一年的可提供验资报告)复印件;

(七)上完税证明复印件;

(八)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或立项报告;

(九)税务部门办理可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证明材料(已办理加计扣除的企业提供);

(十)建立内部研发机构证明材料(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须提供);

(十一)其他证明材料,如企业资质证书、知识产权证书或申报文件、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检测报告等(自主选择提供)。

未申请过加计扣除研发项目鉴定的企业,需先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研发项目登记。以上材料一式二份,复印件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A4纸双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具体装订要求见备注。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七、审批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二)受理时间:(按申报顺序,分批处理): 网络填报受理时间:7月1日至8月20日。书面材料受理时间:7月1日至8月22日。

八、审批决定机关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九、审批程序

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提交申请材料——组织专家评审(或审计)――送统计部门核对数据——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市财政委共同下达资助资金。

十、审批时限

每年一次,成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

申请单位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资金拨付。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

十三、收费

不收费。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说明:我委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申报单位代理申报事宜,请项目申报单位自主申报。我委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假借我委领导和工作人员名义向申报单位收取费用的,请知情者即向我委举报。

下载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