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欠发达地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欠发达地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财政监督处课题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确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在市场经济国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成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促进提高政府资金运行效率,增强政府公共支出效果的关键手段。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推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已成为财政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分析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入手,探讨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公共财政框架内,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具体途径。
一、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各地在财政支出管理监督方面陆续采取了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如部门预算、财政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等,这些改革在规范财政支出程序、减少资金流转环节、加强财政监督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多地方都对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资金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很严重,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各种情况可能更甚。
(一)财政收支矛盾极为尖锐,财政支出压力增大。“无米成炊”是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管理上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可用财力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而保“吃饭”、基层政权运行经费、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种法定支出所需资金并不比发达地区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扶工支农等,为加快发展所需支出的资金需求更要比发达地区巨大和急迫,这种状况在欠发达地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欠发达地区只能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思路下,根据上级财政的要求和本地财力的实际情况,将有限财力分散投向急需的各个方面,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短期甚至长期内依然存在,很难达到统筹区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效果。
(二)财政资金分配、投向决策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中,财政预算内资金的分配主要以预算的形式作出,由政府提出、人大审批,而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紧张、不可预测因素多等原因,普遍存在着预算刚性不强、执行过程随意性大等问题;而财政预算外资金和体制外资金的投向主要由所在部门、单位或政府决策者决定,普遍缺少科学的论证和评估。由于财政资金分配和投向的决策机制不健全,形成部门千方百计编大支出预算,不从财力考虑把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都编入经费预算。财政部门面对几倍于财力的需求,采取“大刀阔斧”地挤水分。供需双方的博弈标准不同,指导思想和结果孑然不同。产生的财政资金实际效益会不同。
(三)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资金实行分散管理体制,资金的跟踪问效监督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财政资金拨到单位帐户后,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只能依赖于使用单位的报告,在事后进行审查监督,处于被动状态。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闲置等现象时有发生,地方政府出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现状,对于这种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对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财政和计划等相关部门主要是对项目进行申报和下达,而对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实施中的监督检查、验收评估等重要环节却没有人力、精力过问,缺乏必要的全程
监控。而审计部门的监督主要也是事后监督。这就往往造成了放任不管或管理不到位等弊端。
(四)财政资金管理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从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建设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监督法律主要有《预算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其中《预算法》是1994年颁布的,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关于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新近虽出台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工作主要由当地政府主管,对于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财政违法行为,基本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追究或从轻追究违规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没有真正触动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从而无法达到严厉打击资金违规违纪现象的目的,很难真正体现其威慑力。对虽不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因决策失误等因素造成财政资金效益低下的责任人则更缺少有效的制约措施。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作为公共投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执行主体。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即使一些地方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初级工作,也可能是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约束乏力。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工作人员遵守的潜规则是“过程导向”,即只要遵照上级领导的意图,按照例行程序做事,即便出现了不良后果,也与个人关系不大。但是,财政绩效评价力图倡导的是“结果导向”,它不仅要求财政资金能办事,更要求把事情办好。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其中,侧重于技术和工程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并且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善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指标,影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这种技术性缺陷正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财政绩效评价对各地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困难不可小觑。同时,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许多时候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种种问题表明,目前欠发达地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模式难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已不能充分满足效率财政与效率政府的要求。当前,只有紧紧抓住“评价”这个重点,尽快在财政支出分配、管理、监督体制改革和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的最大化,才有希望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路子。
二、建立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紧迫性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是建设高效政府的关键问题。抓住财政资金绩效这一关键,将是推动高效政府建设的一条捷径。首先,政府行政要以财政资金为基础,不管是管理公共事务、履行公共职能,还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有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托项目为载体,用一个个具体项目来落实,政府效率的高低实际上反映了财政资金的绩效状况;其次,财政资金绩效是财政效率的核心,也应该是评价政府效率的标准。部门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绩效,从而满足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无疑应该成为政府效率的“镜子”。
(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对欠发达地区意义更为重大。目前的状况是,不少欠发达地区在财政形势非常严峻、连“吃饭”问题有时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投入建设,谋求更快发展,为此,“跑部(省)钱进”、“适度举债”来争取资金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极为有限的财政资金,由于缺乏系统、规范、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一些相关部门和单位挤占、截留、挪用、闲置甚至骗取财政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盲目投资、个人决策、重复建设、损失浪费、管理被动和监督不力等问题客观存在,使财政资金效益不高的顽症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严重影响着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效率,阻碍着政府效率的提高,制约着当地小康社会发展步伐,挑战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思想观念、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财政收不抵支矛盾非常严重。然而,在经济的起步和发展阶段。更需要政府资金恰当支持和引导。在现阶段,要解决好极为有限的资金和“吃饭与建设”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欠发达地区必须解决患得患失的心态,在取得上级财政最大支持的同时,勇当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先锋,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最恰当的场合,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有可能尽快实现经济落后而管理不落后的目标,在“生存和发展”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绩效评价的路子。
三、欠发达地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途径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也就是包括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监督在内的基本制度建设。在这一框架内,实现公共财政目标是核心,财政资金绩效是主线,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管理和监督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三个基本环节。
那么,欠发达地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呢?笔者认为,长期目标应是建立配套完善、科学合理、权责分明和监督有力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近期则应由易到难,由急到缓,分步实施,多点突破,整体推进,逐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各类公共利益的不断增进。
(一)以绩效为中心,树立和强化绩效财政理念。近几年来,效率财政、效益财政和绩效财政的提法广为社会各界关注,湖南省提出“效益财政”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并开始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广东省提出加强财政绩效监督的要求后,财政及时开通了人大对财政支出的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深圳针对市民最为关注的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绩效问题,加大了项目绩效审计力度。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对财政资金实行绩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由此会引起一系列的观念碰撞和利益冲突,阻力很大,难度也很大。因此,有必要从解放思想入手,通过多种手段加大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使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和强化建设绩效财政的理念,才有可能在财政绩效管理上取得突破。
(二)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性突出,操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以具有典型性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有序地建立项目—单位—部门—综合等四个层次的评价类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此项工作。评价具体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要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评判标准,以科学、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范地进行权衡比较和综合判断。现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范围应当以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大宗拨款及教育、水利、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财政支出为主。
(三)深化预算改革,逐步将绩效预算引入部门预算中,在所有政府资金的分配和投向上实现科学决策。“绩效预算”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按政府部门所完成的各项职能进行预算,将部门预算建立在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基础上的一种预算方法。它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中,从而有效地降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首先,要摸清所有政府资金(包括预算内外、体制外资金)的底数,并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通过预算统筹主要的资金分配和投向,逐步使财政资金管理从分散走向民主集中;其次,要合理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界限,逐步淡出市场更能发挥作用的职能范畴,改变财政“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切实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预算体制。要通过发挥专家库、“智囊团”等的作用,科学民主决策,细化、优化预算项目,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减少决策失误,使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中居于首要环节的预算分配充分发挥制约作用。要在完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资金的基础上,转变预算理念,逐步由管人向管事过渡,从目前“人员-职能-经费”的预算管理模式向“公共品-公共成本-预算”的模式转变。最后,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和执行中的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区分不同类别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对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评价。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构,根据不同类别的资金性质确定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做好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目标。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可区分为行政经费、事业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等。对行政经费的绩效评价,可以把各级党委、政府目前进行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和人大进行的行风评议项目结合起来,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拨付行政经费的主要依据,从而使考核评议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效果;对事业支出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应确定具体的事业项目绩效考核目标,事业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来核定支出,达到政府“花钱买服务”的目的;对公共服务类支出,应根据财政效率原则,对那些更适应私人部门经营的事业,推行市场化管理,如再就业培训、市政环卫等、可以交由私人公司承包经营,政府只负责审查和评价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履行合同的依据,达到优化公共服务的目的;对专项资金支出,应实行项目化管理,准确制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严格项目决策审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并根据项目目标安排资金铁责任制。建立项目单位主动控制项目支出。其次,要完善财政资金的全程跟踪问效机制。严格按项目目标、项目程序、项目权限、审查拨付资金。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限资金的使用绩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
(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中介机构和舆论监督等的作用,建立全方位的财政项目资金公开制度,逐步实现“透明财政”。首先,财政资金从根本上说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更是来之不易,政府是代表人民的管理者,任何“暗箱”操作行为都是违背纳税人意志的。因此,和财政资金有关的各类信息应该也必须公开。其次,让纳税人拥有知情权,并参与财政资金的监督,也是保证财政资金得到有效监督的最佳途径。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等支出情况一直属于保密信息,纳税人对财政资金的数量、流向、使用效果一无所知,这也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一
纸审计报告如不通过新闻媒体公之于众,是不可能引出“审计风暴”的,这是公开的力量,当然,财政资金的监督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民考官”终究还是存在着太多的技术障碍。另外除了纳税人的监督外,更需要专业部门的实时监督和及时处理,并将监督情况向公众公开。因此,除了要发挥财政部门绩效监督的主力军作用外,其他相关的资金管理部门都应根据各自职责,从各自角度出发,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尽可能地堵塞管理上的漏洞,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林珺
组长:孙天宇 成员:肖荣执笔:单跃忠
第二篇: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概念与目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二条(绩效评价的主体)
学校所属各学院和学校财务处归口职能部处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第三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第四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部门(学院)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三)部门(学院)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
(四)部门(学院)决算报告;
(五)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六)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条(评价对象)
学院:学校下拨经费包括办公经费、学费分成等收入的财政支出情况,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支出;
职能部处: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影响的项目。第二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二)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第三条(评价周期)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章 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
第一条 受评单位部门首先撰写绩效报告进行自评,绩效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绩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二)预算编制的理念与指导思想、预算编制的决策过程、部门预决算在校内公开深度与质量;
(三)部门预算编制结构,包括预算内经费中基本支出、经常性项目、一次性项目所占比例;预算外经费中补充人员经费、补充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所占比例情况;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三方面财政支出比例;
(四)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五)对预算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六)对照绩效目标,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七)分析说明未完成项目目标及其原因;
(八)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二条 学校成立以分管财务工作校领导为首、以校财务处为班底评价工作组,对学院和归口职能部门的自评报告进行审核。
(一)资料审核。评价工作组对被评价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审核。
(二)实施绩效评价。评价工作组对评价对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采取现场评价、非现场评价以及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完成绩效评价。在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工作组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第三条(评价报告)
撰写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评价工作组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提交报告。评价工作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部门(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应当在评价工作完成后一个月内,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第四条(评价总结与结果反馈)
评价工作组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部门(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较好的,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扬并给予奖励;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也可以相应核减其以后预算。
部门(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本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12〕33号)、《常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7年市本级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目标任务的通知》(常财办发〔2017〕19号)等文件,恒信弘正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常德市财政局委托,对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终身教育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终身教育专项资金包括终身教育经费和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两个部分。其中:终身教育经费是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市战略,促进公民素质全面提升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是贯彻落实省《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湘组发〔2014〕12号)文件精神,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立项依据:《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发〔2011〕10号),《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常组发〔2015〕6号)。
2016年预算安排终身教育专项资金300万元,其中:终身教育经费180万元、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120万元。项目单位为
-1-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市电大)。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终身教育经费: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2015-2020年连续6年共招收6000人以上(每年1000人以上),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2.2016年项目具体绩效目标
(1)建成终身教育学习网,开设八大类课程,学习资源7000门以上;倡导全民阅读,启动现有阅览室提质改造、安装彩色电子显示屏(2017年完工);完成《中老年电脑扫盲教材》和《讲好常德故事系列读本》的编订与印刷。
(2)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启动实验“生态阳台”项目,2017年建成完工;组织开展“百堂好课进社区”活动5次以上,开设中老年电脑扫盲培训班,培训10000人次;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3)组织各区县(市)社区教育评选活动,推动建成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指导鼎城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武陵区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2-(4)完成农民大学生招生1000名;开展农民大学生专题讲座20次;建立市级教学实践基地8个,督导组织市级实践基地活动10次;学员稳定率90%以上,成绩合格率80%以上。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市电大对2016年终身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进行了自我评价,对项目基本情况、绩效目标、资金管理使用、组织实施、绩效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进行了分析说明,自评得分95分,评价等级为“优”。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恒信弘正所接到市财政局委托后,成立了评价小组,制定了绩效评价方案。根据项目特点,本次评价主要采用比较法和公众评判法。评价过程中对市电大、社区学院(校、中心)等实施项目(资金额占85%)进行了现场察看,对社区居民、农民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听取情况、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与项目单位沟通交流等程序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四、绩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2016年终身教育专项资金按进度拨付到位194.35万元,其中:终身教育经费74.35万元,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120万元。资金进度拨付到位率100%。
2.资金使用情况
2016年终身教育专项资金累计使用193.73万元,其中:终
-3- 身教育经费使用73.73万元,支出内容:设施建设48.16万元、资源建设4.72万元、平台建设0.5万元、项目建设15.35万元、活动评比5万元;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使用120万元,支出内容:上缴学费98.7万元、教学费11.59万元、培训费4万元、竞赛奖励1.97万元、会议费及其他3.74万元。
和预算相比,资金结余105.65万元,实际资金使用率64.58%。结余原因为阅览室提质改造、生态阳台、彩色电子显示屏等项目尚未完工结算,款项未支付,社区教育市级评选等活动未组织实施。
详见附件1: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收支汇总表
3.资金管理情况
为加强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务行为,市电大制定了《终身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经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审核后下拨资金指标,支出审批手续齐全,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和公务卡消费报账制。在财务核算方面,建立了专项资金台账,账务处理基本准确,完整地反映了资金收支及结余情况。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2011年12月市电大组织成立了常德社区大学(与市电大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全市终身教育服务与指导中心。市电大着力于终身教育的软硬件和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建设、社区教育品牌的培育与推广、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在项目管理上,市电大制-4- 定了《终身教育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实施前,向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提交专题报告审批;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了招投标、财政评审程序。
市电大制定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生活动与管理、考核评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依托市电大开放式教学系统,采用网络教学为主,实践培训、专题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专科、本科两个层次培养,学制两年半。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法学等专业。培训对象为市辖区内村支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中共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招生工作中,各学员由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推荐、组织部审核、培养院校录取,取得学籍后,纳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农民大学生2015年招生1025人,其中专科779人、本科226人。
(三)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1.常德终身教育学习网于2016年11月建成运行,开设了生活百科、文化艺术、养生保健、和谐家庭、技能培训、科普知识、法律道德、休闲娱乐等8大类课程,学习资源8269门;阅览室提质改造和彩色电子显示屏工程于2016年启动建设;印刷《中老年电脑扫盲教材》2360本。
2.市电大与成都电大签订“生态阳台”项目合作协议,已启动施工;开展“百堂好课进社区活动”,对新坡社区等5个社区送课10次,开设中老年电脑扫盲班12个,培训288课次、10580人次;全民终身学习周于2016年10月成功举行,在全市范围内开
-5- 展了“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评选。
3.鼎城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合格,武陵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申报成功。
4.招收农民大学生1025名;开展专题讲座61次;建成市级教学实践基地8个,组织市级实践基地活动16次;学员稳定率93.07%,成绩合格率为85.95%。
5.《讲好常德故事系列读本》、社区教育市级评选工作未组织实施,原因为《讲好常德故事系列读本》项目已用微课资源替代、2016年全省撤乡并村机构大调整导致评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以资金额度为权重计算,终身教育经费目标整体完成率93%,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完成率100%。
(四)项目绩效情况
本项目绩效主要为社会效益,表现为以下方面:
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市民“处处可学”奠定了基础。截止2016年末,全市已建成1个社区大学、9个社区学院、49个社区学校、80个社区学习中心,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大学为龙头,以武陵区、鼎城区两个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引领,以市级示范性社区学校和优秀社区学习中心为骨干,以其他基础性社区学习中心为支撑的四级社区教育组织体系。社区大学积极督导各区县培育社区教育品牌,涌现出了“善导特训室”(武陵区富强社区)、“鼎城诗韵”(鼎城区草坪镇)、“育婴天使”(石门县观山社区)3个市级优秀活动品牌,其中“鼎城诗韵”被评为2016年全省全民终身学习优秀活动品牌。
-6- 2.搭建了“人人可学、时时能学、样样有学”的网上网下学习的平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常德终身教育学习网建成运行,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使用便利的学习网站,8269门学习资源基本涵盖了市民工作、生活的所有领域;另一方面,构建网下零距离培训平台,社区大学以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以“百堂好课进社区”项目为抓手,逐步建立起以青壮年技能培训为基础、以中小学校外教育为重点、以老年教育为特色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3.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市电大学校阅览室提质改造完成后,预计藏书5万册,可容纳40人同时阅读,将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学习的最佳场所,提升市民阅读积极性,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有效提升。
4.以体验式教学为手段,建立现代新的休闲生活模式。在建中的“生态阳台”项目将依托“绿宠课堂学习基地”和 “屋顶菜园体验基地”两大阵地,开展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的农产品种植示范、教学、交流、体验活动。该项目以营造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为立足点,以服务于我市“海绵城市创建”、满足市民对绿色生态和健康环保的生活需求为目标,让身居闹市的城市居民鲜活的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让家里闲置的空地成为全家人的氧吧、老年人劳动强身的乐土、白领下班后的减压胜地、少年儿童的科普知识乐园。
5.创新培养模式,助力新农村建设。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通
-7- 过教学、实践、自主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让农民大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养、生产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从根本上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学生的需要,推进和谐富裕的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例如:津市学员周思,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产品的销售中,在网上建起了香菇网络销售平台;澧县学员杜修安,积累了水面养殖和海虾淡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15个农户养起了对虾,面积1000亩,每亩年产值近8000元,带动了一批人致富,增加了贫困村民的收入。
6.服务基层党建,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通过开设政策法规等课程,聘请本市知名专家来校授课等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农民大学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让很多身为乡村干部或后备干部的农民大学生从事或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面对复杂问题和各类矛盾,能够用所学政策和法律知识妥善解决,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市“美丽乡村、完美社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综合评价,该项目得分90分,评价结果为“优”。得分明细:
(一)项目投入总分17分,实得17分。
(二)项目过程总分31分,实得29分,扣2分,扣分明细: 1.跨使用经费,扣1分;
-8- 2.2例记账凭证附件不合规,扣1分。
(三)项目产出总分22分,实得19分,扣3分,扣分明细: 1.终身教育经费目标完成率93%,扣1分;
2.终身教育学习网课程内容、功能建设欠完善,扣2分。
(四)项目效果总分30分,实得25分,扣5分,扣分明细: 1.市民对终身教育学习网参与度不高、社区学校和学习中心建成率不达标,扣3分;
2.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综合满意度为85.13%,扣1分; 3.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综合知晓率为75%,扣1分。详见附件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方面
1.专项资金跨年使用,经费归属不当
2016年专项经费中累计列支2017年社区大学授课费等39240元,该类费用应归属于2017终身教育专项经费。
2.记账凭证附件欠规范
2016年7月5号记账凭证支付农民大学生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专家劳务费54000元,未提供发票;2016年6月27号记账凭证支付实践基地创建费4999元,合同方为湖南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发票由黄维标个人开具。
(二)项目产出方面 1.部分项目未实施完成
编制印刷《讲好常德故事系列读本》、社区教育市级评选两
-9- 项工作未按计划完成。
2.网络平台课程内容及功能建设待完善
终身教育学习网部分课程无教学内容,如:法律道德-司法解读和法律知识、技能培训-营销技巧等课程无教学内容。“学分银行”等网站功能尚未建设,无界面内容。
(三)项目绩效方面
1.终身教育项目群众知晓度偏低,学习参与度不高 经现场调查,市民对终身教育经费项目知晓度为57.5%。终身教育学习网于2016年11月建成运行,截至现场评价日(试运行),累计注册人数4042人,参与学习人数210人,学习参与率5.20%。
2.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欠完善,社区学校和学习中心建成率低 武陵区应建社区学习中心120个,已建32个,完成比例26.67%。
七、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严把财务审核关
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分清经费归属期间,避免经费跨使用;严把财务审核关,关注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对不合规的经济业务不予受理,并要求及时更正。
(二)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保证产出数量和质量 1.把握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完成率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根据年初工作任务,合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保证项目及时完成。
-10- 2.强化教学管理,完善网站功能建设
及时补充和更新终身教育学习网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全面、完整,实用性强、有吸引力,杜绝内容空白的虚列形式。建设完善网站功能,借鉴其他地区终身教育网站先进经验,网站内容与微信公众号相关联,将学习资源拓展到移动客户端,进一步提升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便利和价值。
(三)加大实施力度,全面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
市电大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等多渠道加大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网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知晓度,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了解并参与其中,提升项目效果。
2.加强社区教育建设督导,提高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覆盖率 一方面市电大加大对各区县社区教育建设的督导力度,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市级评选工作,引导、激励各区县社区教育建设;一方面增加政府重视程度,将基层社区教育机构普及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多途径合力提高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覆盖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增强四级社区学校体系力量。
3.落实区县配套经费,增加实践教育活动
被调查的社区学习中心和学员反映区县配套经费不够,需加大社区教育机构设备设施投入,希望各级政府给予经费支持;被调查的农民大学生希望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多安排专题面授。
(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本项目评价结果为“优”,建议在完善网络学习的平台建设,加
-11- 大宣传力度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下预算。
附件: 1。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收支汇总表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3.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调查问卷汇总表1(终身教育经费)
4.2016年常德市本级终身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调查问卷汇总表2(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
恒信弘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7月
-12-
第四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范本
附4-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法。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2.组织实施。
3.分析评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评价方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2)项目成本(预算)节约情况。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的实施进度。
(2)项目完成质量。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以后预算安排、评价结果公开等)。
七、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第五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普及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教育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财政资金又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当前高等教育资金的短缺和教育拨款的效率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髙等教育地快速发展。文章从当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出发,发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期为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是让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教育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财政资金又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是国家将财政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及相关教育资源耗用的部分,当前部分高校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重视不够,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拦路虎”。
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绩效评价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介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时说,“总体而言,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2018年,围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实施了多项举措,包括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评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立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等。
(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全面性工作,我国对此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简单易行的实操经验,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尽管很多地方出台了推动高校财政拨款逐步从“投入型”向“绩效型”转变的规章和建议,但是以法律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财政绩效评价进行界定的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各级公共绩效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人员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绩效缺乏正确的认识,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领域绩效评价工作。基于此,依托于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出台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层面的立法刻不容缓。主管高校的相关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早日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流程以及标准,从而提升高等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科学地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需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辅助,因此,怎样构筑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当前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得到的结果经常无法具体的量化。使得很多评价指标无法收集,无法进行量化的分析。高校的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投入产出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有效的确认,而即便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够展现出其自身所拥有的个体价值,同时,一般评价企业资金绩效的经济模型难以准确的衡量其结果。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3.实际操作有难度。实际工作中,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产生的部分产出结果根本无法进行量化分析,因而在设置相关指标和进行结果考核控制时出现很多问题。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确立以及产出结果量化分析的过程当中,仅考虑短期产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会影响指标的正确性。设置产出指标需将长期的社会性间接产出考虑进去,而这些间接产出,常常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量化,在实际的衡量以及指标设立操作过程当中,其存在着很多困难。高等教育涵盖了短期以及长期的双重目标,其投入往往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产出,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显现出其所拥有的效能,导致绩效评价工作有难度。
(三)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建议
1.健全高校绩效评价法律法规体系。主管高等教育的相关部门应加快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内容纳入进去,各地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下一年财政拨款的依据可参考上的绩效评价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范管理起到督促作用。
2.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绩效评价中的职责。评价主体在绩效评价工作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高校、政府、其他各部门甚至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下,绩效评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政府和高校两大主体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给予高校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高校将下拨的经费合理支配以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财政部门则是高校确定绩效指标和评价方法、构建评价体系、监督管理评价过程、评估绩效评价结果等职责的关键部门;专家机构由在高等教育方面具有权威的组织和机构组成,主要协助相关部门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解决在评价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对评价结果进行专业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地修订建议;社会公众在评价体系中充当着监督者的角色,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社会的满意度是检验高校办学情况的关键指标,具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是高校办学的动力,因此社会公众是重要的监督者。
3.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监管机制。高校的财务部门负责审核使用和支配着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资金,但很多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经费被贪污、挪用的现象,因此,要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支出合理、合法,各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地绩效评价的监管机制。绩效评价的监管机制是国家的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内部监管部门对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支出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和评价,关注经费的投入产出结果。除了政府和高校相关监督部门外,社会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让社会群众参与到监督主体中,知晓并关注高校财政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对不合理的使用和支出提出质疑,规范学校教育资金的使用。
4.明确绩效目标,强化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当前,很多高校对于财政支出绩效并无明确的目标,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对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因此,各高校必须要明确绩效目标,如在资源管理和使用方面,需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形成节约、高效的管理理念。高校绩效预算既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条件,又可以提高评价使用效率,有助于达到绩效评价的目标。绩效预算编制是将上的预算结果作为次年的财政支出的基础,由上级部门审核下拨下级部门报送的预算,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高校支出的盲目性,形象地体现高等院校财政支出的真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