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开题报告
宁江区实验中学王海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的健康。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
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从培养良好心理开始。学校理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空间和途径,让他们的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由此可见大面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中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群体,忽视他们,也就是放弃了教育的大多数,这违背了培养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对《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就应运而生。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意将对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教育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探索一条在初中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问题如不
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这种心理障碍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显著的。所以我组决定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现实水平,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人际交往上的偏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被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需要。为我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供线索。
3、个案法: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课题遵循实践研究的原则,预计在整个过程中,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以行动为研究的线索,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共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
展示、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的条件(包括经费、资料、设施、手段等):
本课题实验组成员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其学历平均为本科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多次获奖,师资素质及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高。学校在教育科研上肯于给与经费投入,并能够买课题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多年的教学、管理班级经验,学校具备实验研究的条件。确保实验课题有序的开展及完成子课题的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实验报告、制作教学光盘和教学案例分析
八、课题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提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达到目标,经有关部门同意,本课题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课题负责人 :王海燕
实验教师:姜勇卜宁郭士娜崔艳友李雪褚桂茹戚光姜文静李冠华李世艳许广朋刘红影孙亚光华正阳魏立晶乔君霞赵颖郭毳
第二篇:《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计划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计划
宁江区实验中学
一、情况分析
经过半年的研究实施,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老师们对如何开展课题活动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在研究实施中的问题:比如老师参与研究的力度不够 ;组织老师参与研究的途径不够有效;各项活动的素材积累不够等等。为了能让研究更有效的开展,获得更有效的成效,在本我们要做出详细的计划。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
该阶段是本课题主体研究阶段,其主要实践工作有:
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具体工作安排
5月份: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课题总体实施方案,讨论本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6月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8月份: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得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及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客观的书面研究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10月份: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年级给学生做关于如何克服交往中的障碍方面的专题讲座。要求讲座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写好讲座材料。要求学生写出听讲后的感受。
2013年3月至1月
1.课题组成员撰写反思:本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课题组成员研讨会:交流反思。
3、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工作目标。
4、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现实水平,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人际交往上的偏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被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需要。为我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供线索。
3、个案法: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课题遵循实践研究的原则,预计在整个过程中,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以行动为研究的线索,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共同发展。
五、研究的条件(包括经费、资料、设施、手段等):
本课题实验组成员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其学历平均为本科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多次获奖,师资素质及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高。学校在教育科研上肯于给与经费投入,并能够买课题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多年的教学、管理班级经验,学校具备实验研究的条件。确保实验课题有序的开展及完成子课题的实验。
第三篇:《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总结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
总结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较差,大都学生成绩处于下游。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另一类是自卑。表现为这些学生的自我认定和他人认定相差相远,没有很好的自我知觉。就是说他们与他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较远,以至于人际关系较差。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合理规避,正确处理。
一、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之中
当学生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指导其参与集体之中,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锻炼,比如让更多的学生轮流做学生干部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向上、亲密的交往。
二、教给学生进行交际的必要技能
交往之初,最先映入脑中的自然是仪表。健康而美的仪表会先入为主,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所以要教育学生衣着整洁,修饰得体。交往就要交谈,人人喜欢温文尔雅,礼貌周全的人。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礼貌用语,不妨将这些用语张贴于教室。教师首先要起好表率作用,循序渐进,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礼貌语言的习惯。与人交谈时也有技巧可学。首先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与自己深恶痛绝的人倾心而谈。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他人有心,吾先度之”。这样才能获得真
诚的友谊。
三、启发学生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交往是两个人以上的事情,必然就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当学生中存在有矛盾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决,而要及时给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冷静分析,必要时让学生作一个角色换位。对于经常与他人有冲突的学生,要请心理辅导教师给予专业的训练。
四、广交朋友,但要谨慎择友
俗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其辨别能力比较差,思想较易受人影响和左右。对于交友,往往凭的是感觉和一时的意气。他们对于人生未来充满了灿烂的描绘,但却不知有时择友不慎,会误入歧途。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朋友,要了解他最信赖和愿意倾诉朋友的思想品德、学识,不能不管不问,放之、任之。
五、给学生以开放自我的空间
虽然学生尚小,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但决不能对其交往横加干涉。因为中学年龄段,学生比较敏感,感情变的十分细腻,他们因为对世界的更多关注,而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以为自己的翅膀,可以在天空翱翔,渴望在天上飞,厌恶严格的管教和束缚,他们常常对于温暖的花房嗤之一鼻。所以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给他以尽可能多的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开放自我,要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教官。要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的交往,决不能因噎废食,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交往,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的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
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⑵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⑶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以来、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
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 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第四篇: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
某女,31岁,大学文化,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
自述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是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英语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英语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自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的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山东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的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00分)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5分)
(1)女性,31岁,14~15岁(初中时)起病,病程10余年。
(2)害怕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异性(不敢目光注视、见人脸红,说不出话、手足无措等)
(3)紧张、恐惧。
(4)回避与他人交往。(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不敢交男朋友)
(5)自知力存在,十分痛苦,主动求治。
2、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5分)
通过谈话法、观察法、产品分析法了解下列资料:
(1)精神状态、(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性,人格完整性、稳定性)
(2)身体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近期体检报告)
(3)过去史(有无躯体疾病史)、家族史
(4)个人成长史
(5)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与同事及领导的关系
可选择下列心理测验:
(1)SCL-90(了解心理生理行为所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程度)
卷册三:专业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2)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寻找心理应激源)
(3)EPQ、16PF、防御方式问卷(DSQ)(了解人格及认知方面的原因)
(4)SAS、SDS(评定情绪状态)
(5)MMPI(可鉴别神经症和重性精神病)
了解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进行评估)
3、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5分)
使用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 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良好,可除外精神分裂症。
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社交恐惧症。
4、诊断的依据是什么?(5分)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点:
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童年性游戏)
有一定的个性基础(内向,听话,乖巧)
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自知力良好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2)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害怕与人接触、不敢目光对视、脸红,紧张、恐惧,有回避行为。
(3)回避社交情景症状突出
(4)自我评价低(个人耻感强烈)
(5)起病于少年,总病程10年余
(6)排除焦虑症、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恐惧症
5、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5分)
(1)躯体疾病
(2)精神分裂症
(3)神经症的其他类型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
强迫症
神经衰弱
恐惧症的其他类型
(4)一般性心理问题
6、请你对该案例进行病因分析。(20分)
生物学原因:未发现
心理和认知因素:
1、对性存在错误的认知评价——“性” 不纯洁、不道德、肮脏
认为童年性游戏可耻、下流
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自己很坏
2、心理冲突:一方面对异性的爱慕、渴求,另一方面又有性压抑
3、个性弱点:内倾、懦弱
4、有心理发育停滞
社会性原因:
1、父母的教养方式:从小父母严厉管制,不允许与男孩交往。
2、童年的性经历(性游戏被母亲责备)
3、社会文化道德因素:与性有关的道德、耻感
6、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和她商定咨询目标?(20分)
答:首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估,其主要问题为:
① 人际交往障碍(焦虑、恐惧、回避)
② 社会适应不良
我将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以及制定有效咨询目标的原则(即具体、有效、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该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①减轻人际交往时的焦虑、恐惧症状,减少回避社交情景②纠正对童年性经历的歪曲评价及对性道德的错误认知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完善求助者的个
性。
7、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35分)
我将与该求助者共同商定制定咨询方案如下:
(一)、明确咨询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1次,共10次;每次50分钟,每次收费60元。
(三)、双方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
①减轻人际交往时的焦虑、恐惧症状,减少回避行为
②纠正错误认知
(四)、主要咨询方法和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
① 心理诊断诊断阶段(3次)
建立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
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验,焦虑与回避行为的临床评估
心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实施方案
② 心理帮助阶段(5次)
A.第一、二次治疗:采用系统脱敏
第一步:放松训练
第二步:制定焦虑等级表(可分为10个等级)
第三步:脱敏治疗
B.第三、四、五次治疗:采用认知治疗
③ 结束与巩固阶段(2次)
巩固咨询效果
第五篇: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开题报告
我校申请的科研课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本课题政治组同志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作了较为广泛的调查,掌握了一定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即日起正式开题。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存在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础,部分学生不原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存在种种交往心理障碍,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授以人际交往知识,使其掌握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不论对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发生以后,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外,人际交往已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开始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这促进了我国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与运用;3.人际交往技巧及运用;4.适合农村中学生的孤僻性格及闭锁心理的转变解决方法;5.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学生交友指导;6.非正式群体对农村中学生的个体成长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①使农村中学生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会与人交往;②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③使学生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往范围可以扩展到全世界,但更要正确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健康成长;④转变少数同学孤僻的性格和闭锁的心理及解决他们的各种交往心理障碍。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把课题研究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2.德育与心理研究相结合。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重点在本地区初中各年级学生中进行,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2.研究交往心理变化发展情况及差异个性心理转化情况。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指导法等方法。
五、实施步骤:
1.调查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分析调查数据。
2.宣讲人际交往常识,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搞好舆论导向,充分认识未来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互联网查询和社会及家庭调查,广泛收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交往中获得重大成功的典型范例。整理编印成课题研究小刊物,在校内交流发表。
4.指导一部分学生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导写好人际交往初步心得体会。
5。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区域内开展人际交往,充分感受人际交往成功带来的喜悦,分年级开展交往系列活动,着力指导闭锁心理转变活动。首先指导学生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不健康心理。其次,分年级开
展交往系列活动,病态心理转变活动,引导初一学生在班级内进一步开展积极交往活动;初二通过班级间友谊交往,提高交往能力;初三创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到德育实践基地与公共场所,学会与社会交往。在各种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原则。
6。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正常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广交益友,健康成长。
7、指导学生总结人际交往体会做法。
8.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成员
课题主持人:蔡文国(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项目组成员:李玉勇(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王续芹(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朱成方(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七、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总结报告以及在新形势下(或:现阶段)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正常、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论文
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我们一定能按照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丰硕成果,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