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开动你的小脑筋,想办法去它。,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
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
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夏张中心小学耿利红
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与渔”,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真实的体验。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镇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中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图设疑
1、创设生活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生:扫地、烧饭、洗碗„„(生自由说)
师:你们真能干!那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生:夸我很懂事,很乖,已经长大了„„(生自由说)
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生自由表演)
3、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有三位妈妈,两个妈妈在吃力地提水。
生: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在自顾自地展示歌喉(课件导入歌声);一个在翻跟头
(课件出示动作翻跟头);最后一个在帮助妈妈提水。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同样你们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哦,谁开口讲话了?
讲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课件出示:请你这样做)
1、标出课文自然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流利,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2、同桌互相讨论讨论:你能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生字记住。
3、读后请思考: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用横线在课文中划
出来,并把自己当成妈妈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4、交流反馈
⑴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胳膊嗓子拎着水桶聪明走走停停沉甸甸
师:你能当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其他的同学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胳膊”读轻生,“嗓”为平舌音,“拎”为前鼻音„„(生自由说)
⑵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男女赛读、开火车、齐读)
⑶课件出示多音字(晃荡明晃晃)
师:这一对词语你还能读吗?总结“晃”为多音字。
(三)朗读交流,体现阅读乐趣
反馈: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大家听听,他们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很能干。如果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生:我认为我儿子是一个天生的歌唱神童。
2、交流提高
交流一师(面带微笑):我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学生自己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展示给同桌听听。(同桌互读两位妈妈的话)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妈妈,来自豪地夸夸自己的孩子!(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为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自由练读,提供朗读提高的空间。
交流二(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
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两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位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映是多元的,对不同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就非常必要了。
(四)自主发现,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位妈妈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夸自己的孩子的?(生:井边打水时)打完水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7、8两节,想想你有什么
发现?
(课件出示第8节)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指名个别读,再齐读
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水很重。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很重?
生: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男女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的内容,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孩子们的观
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一个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
层含义的环节,让学生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没有什么特
别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儿子的鲜明区别,体会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桶,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
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设计意图>动手动脑,读读划划,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
(五)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看到这三个孩子的做法,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体会了第一个孩子翻着跟头的本领很大。
生2:我体会到了第二个孩子唱歌很动听。
生3:我体会到了第三个孩子很关心疼爱自己的父母。
„„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像第三个儿子那样把他发扬光大!
(六)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师:你能像课文中“一个(只)„„一个(只)„„一个(只)„„”的句势来练习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生1:一只小猫在美美地吃鱼,一只小猫在拼命地抓老鼠,另一只小猫在太阳下懒洋洋地打瞌睡。
生2:一位老爷爷在打太级,一位老爷爷在舞剑,另一位老爷爷在慢跑。
„„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七)回顾课文落实重难点
师: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他看见的这个儿子指的是谁呢?
生:老爷爷眼中的儿子是第三个儿子,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是孝敬父母的。
(八)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王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
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
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九)课外延伸
最后老师还还给大家布置了快乐作业:(课件出示)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这时铃声响起)
三、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问题。比如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就草草收场;在练习说话时没有很好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与渔”,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真实的体验。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镇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中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图设疑
1、创设生活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生:扫地、烧饭、洗碗„„(生自由说)
师:你们真能干!那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生:夸我很懂事,很乖,已经长大了„„(生自由说)
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生自由表演)
3、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有三位妈妈,两个妈妈在吃力地提水。
生: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在自顾自地展示歌喉(课件导入歌声);一个在翻跟头(课件出示动作翻跟头);最后一个在帮助妈妈提水。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同样你们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哦,谁开口讲话了?讲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然后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回忆父母亲的夸奖,一下子就使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为下面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最后利用课件导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在自主观察、探讨中自然地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把握住了重点,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请你这样做)
1、标出课文自然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流利,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2、同桌互相讨论讨论:你能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生字记住。
3、读后请思考: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用横线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自己当成妈妈读一读,读出感情来。<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看似简单,但却必不可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所以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型。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通过孩子们自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等方式自学生字,找到了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并在此基础上自悟出自己就是妈妈时的语气和神态。
4、交流反馈
⑴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胳膊
嗓子
拎着水桶
聪明
走走停停
沉甸甸
师:你能当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其他的同学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胳膊”读轻生,“嗓”为平舌音,“拎”为前鼻音„„(生自由说)⑵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男女赛读、开火车、齐读)⑶课件出示多音字(晃荡
明晃晃)
师:这一对词语你还能读吗?总结“晃”为多音字。
(三)朗读交流,体现阅读乐趣
反馈: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大家听听,他们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很能干。如果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生:我认为我儿子是一个天生的歌唱神童。
2、交流提高 交流一
师(面带微笑):我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学生自己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展示给同桌听听。(同桌互读两位妈妈的话)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妈妈,来自豪地夸夸自己的孩子!(全班齐读)<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为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自由练读,提供朗读提高的空间。
交流二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
前两位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两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位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映是多元的,对不同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就非常必要了。
(四)自主发现,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位妈妈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夸自己的孩子的?(生:井边打水时)打完水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7、8两节,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第8节)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指名个别读,再齐读
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水很重。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很重? 生: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男女赛读
齐读)
<设计意图>
自主发现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的内容,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一个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让学生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儿子的鲜明区别,体会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桶,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设计意图>
动手动脑,读读划划,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五)体会感悟
挖掘内心想法
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师:看到这三个孩子的做法,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体会了第一个孩子翻着跟头的本领很大。生2:我体会到了第二个孩子唱歌很动听。
生3:我体会到了第三个孩子很关心疼爱自己的父母。
„„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像第三个儿子那样把他发扬光大!
(六)开拓思维
发挥想象
师:你能像课文中“一个(只)„„一个(只)„„一个(只)„„”的句势来练习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生1:一只小猫在美美地吃鱼,一只小猫在拼命地抓老鼠,另一只小猫在太阳下懒洋洋地打瞌睡。
生2:一位老爷爷在打太级,一位老爷爷在舞剑,另一位老爷爷在慢跑。
„„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七)回顾课文
落实重难点
师: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他看见的这个儿子指的是谁呢?
生:老爷爷眼中的儿子是第三个儿子,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是孝敬父母的。
(八)总结课文
情感升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王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
方少时
孝与亲
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九)课外延伸
最后老师还还给大家布置了快乐作业:(课件出示)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这时铃声响起)
三、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问题。比如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就草草收场;在练习说话时没有很好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四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人教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师:告诉我,是几个儿子啊?
(生再读课题,突出“三个”)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读文。
师:关于这三个儿子,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04 页,好好读读这个故事,没读正确没读通顺别停下来。
(生自由读文)
师:来,咱们一起做一做“拎”的动作。对,弯下腰去,使劲往上。这个动作就叫“拎”,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表示这个动作,哪个小朋友发现了?
生:是“提”。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课文读得很熟啊!提、拎都离不开人的手,所以这两个字都是——
生:提手旁。
【点击课件,“沉甸甸” 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来】
(指导读好“甸”的变调,个别读,齐读)
师:难度加大了,一下子来了3个词语宝宝,你们还会读吗?
【点击课件,从桶里呈放射状迅速出现“嗓子胳膊晃荡”】
“荡”字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三点水,注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了。咱们班小朋友学习习惯真好,老师在前面写,你们也用手跟着书空了。现在拿起笔来,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也写一遍“晃荡”吧!
(写字的过程中师来回巡视指导)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写完字的小朋友注意跟范字对照一下,看看哪个笔画写得不够好,再改一改,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样,我们的字就会写得越来越漂亮。
师:写完的小朋友一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读)
师:平时端过水吗?端着水走路,你就会看到
生:水会晃来晃去,一不小心,水就会泼出来。
师:对,这就叫——
生:“晃荡”
师:咱们再来读读这些生词吧。
(整体出示词语,生齐读)
(四)读句子。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听说咱们二*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有一个带有生字的句子也来了,有信心读好它吗?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读句子,语气较平淡)
师:读得很正确,别忙着坐下去,小伙子。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一个妈妈说的。
师:我觉得这个“说”还可以换一个字,她这是在——
生:夸儿子。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妈妈,请你夸夸儿子吧。
(生再读)
师:(范读)“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请你再读。
(生读句子)
师:好多了。有这样的儿子,你一定会感到怎么样?
生:很高兴。
生:很自豪。
师:那现在请你当当这个妈妈,高兴地、自豪地夸夸儿子。
(生再读句子)
师:听听,声音里都透着骄傲。还有哪个妈妈愿意夸夸儿子?
(指名读)
师:多棒的儿子啊!咱们都来夸夸他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们读对了所有的词语和句子,你们真厉害!把它们再送到课文中去,你们还能读好吗? 三轮读课文、初识三个儿子。
(一)逐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看图说话练习,初识三个儿子。
师:【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一个儿子在帮妈妈提水,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第三个儿子在唱歌。
师:介绍得很清楚,能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说。
生:中间的那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左边的那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右边的那个儿子,从妈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还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课文一定读了很多遍,预习的习惯很好。现在你们能用上这样的句式再来介绍吗?
(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生:一个孩子在唱歌,一个孩子在翻跟头,另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
师:说得真好,还有哪个小朋友也会说?
生: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一个孩子在翻跟头,真好看,另一个孩子在唱歌,歌声真好听。师:真不错。请小朋友也用上这样的句式说给自己听听吧!
(生练习说话)
师:你们看,介绍三个不同的人或事物,我们就可以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个”还可以换成别的量词,这样就能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四、质疑解惑、聚焦“一个儿子”
(一)引导质疑
师:课文的确写了三个儿子,可老爷爷却说——
生:“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聪明的孩子读到这里,一定有问题了。
生:明明有三个儿子,他怎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生:是老爷爷眼花了吗?
生:另两个孩子跑哪儿去了呢?
师:小朋友们真会提问题,爱动脑筋会思考,是聪明的孩子。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偏偏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板书“一个儿子?”)
聚焦“一个儿子”。
1、图文结合,认识“一个儿子”
师:看大屏幕,老爷爷说的这“一个儿子”你认为是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儿子?
生:帮妈妈提水的那个儿子。
生:我也认为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
师:其他小朋友呢?哦,看来大家都认为是这个拎水桶的孩子。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认识他。哪个小朋友找到了写这个儿子的句子,请你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小朋友们听一听。
生: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出示句子: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找得真准,我们都来认识认识他。一起读。
(生齐读句子)
2感知水中,体会妈妈辛苦。
师:这个孩子跑过来,从妈妈手中接过的是
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沉甸甸”就是---
生:很沉重的。
生:就是水桶里的水很多。
生:就是特别重,都拎不动了。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词中知道了这桶水很重很沉,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这桶水很重很沉?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你发现了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感叹句。
师:非常好,他从这个感叹句中知道水很重,还有吗?
生:我是从“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就是课文的第8自然段。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拎水的妈妈。哎,妈妈们,我怎么看到你们一会走,一会停啊? 生:因为这桶水太重了!
生:水太重了,走一会儿就没力气了,所以要停一会儿。
师:妈妈们,家里洗衣做饭都等着这桶水呢,你们快点走啊!这位妈妈,你有话要说吗?
生:水太沉了,实在没办法。
生:唉!这桶水太重了,我们的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生:水太重了,如果我走快的话,水就会荡出来,我又要重新去打。
师:哦,我明白了,你们走走停停是因为
生:水很重。
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还是因为
生:水太重啦!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个感叹句。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好像不太重哦,你读得满轻松的嘛。能再读读吗?
(生再读。)
师:比刚才重多了,谁还想读?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听出来了,你这桶水可真够重的。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生齐读,师引读)
师:这位妈妈的表情告诉我,她都快走不动了,来,请你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整段话)
师:这位妈妈累坏了,快停下歇歇吧。还有哪位妈妈想读?
(一生读,声情并茂)
师:读了这段话,你一定感受到妈妈拎水----
生:很吃力。
师:吃力,这个词语用得好。
生:妈妈拎水很辛苦。
生:妈妈拎水好累啊!
师:妈妈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告诉我你们有多累,有多辛苦。
(生齐读)
师:妈妈“拎”水让我们看到一桶水可重啦!妈妈拎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
现在,让我们写一写“拎”这个字。伸出你的手,跟我一起写。(师边在田字格里板书边解说)左边一个提手旁,这是妈妈的一双手,这双手为我们付出过多少辛勤的劳动,右边一个令,这下面的一点啊,多像——
生:多像妈妈流下的汗滴呀。
师: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一写这个字。
(生写字)
3表演“一个儿子”,深入人物内心。
师:就在妈妈们吃力地拎水的时候,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引读)一个孩子——
生: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师:一个孩子——
生: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师:另一个孩子——
生: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就是这样的三个儿子,下面咱们演一演第三对母子。现在,我就是妈妈,谁愿意做我的儿子? 这个儿子看起来很机灵。来,儿子过来吧!现在我是谁呀?
生:妈妈。
师:对,我不是老师了,我是你的妈妈。(拎一个包做水桶)这是水桶。水井在这边,我从这边打完水往家走,你迎面跑过来,想一想,你现在应该站到哪里去?
(生找好位置)
师:大家注意看,他演得对不对?注意他的动作。
(师生表演)
儿子:妈妈,您辛苦了,我来帮你拎水吧!
妈妈:水太重了,你拎不动的。
儿子:不要紧,天天都是您拎,现在我长大了,该我拎了。
妈妈:我都累得腰酸胳膊痛,会把你累坏的。
儿子:我不怕。
妈妈:真是妈妈的好儿子。来,亲一个。
(妈妈把水桶递给儿子,儿子艰难拎水行走)
师:他演得好不好啊?谢谢好儿子,请回吧!这一切,老爷爷在旁边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了吗?
生:那两个儿子看妈妈那么累,也不去帮帮妈妈,只有第三个儿子去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生: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所以孩子们一定都很爱妈妈,那个孩子是用行动来说自己爱妈妈。
生:那两个妈妈把儿子养大,可他们只顾着表演自己的独门绝技,没有看到妈妈的辛苦,而那个穿红衣服的孩子是在帮妈妈。
师:那两个儿子忽略了妈妈。你演了儿子,对这一点感受最深刻。
生:因为老爷爷知道孝敬父母的孩子是真正的儿子。
师:也就是说,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生:一个勤快的儿子。
生:一个孝敬妈妈的儿子。
生:一个爱妈妈的儿子。
师:老爷爷只看见了一个孝敬妈妈、心疼妈妈的好儿子。
刚才是不是有个小朋友问那两个儿子跑哪儿去了?
现在你知道了吗?
生:我知道了,老爷爷都看见了,是故意这么说的。
师:好像还有个小朋友问是不是老爷爷眼睛花了?
生:不是,老爷爷是说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孝敬妈妈的儿子。
师:的确,只有心疼妈妈,懂得孝敬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师把?改成!)
对话“三个儿子”。
师: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现在,你最想对哪个孩子说一句话?
生:我想对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孩子说:你真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孩子
你真孝顺!
师:你是在夸奖他呢!谢谢你!
生:我也想对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孩子说:你继续努力,一定会得到妈妈的表扬的。
师:他帮妈妈,也不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对不对?
生:我也想对那个拎水桶的儿子说:我以后要向你学习帮妈妈拎水桶。
师:不一定非要拎水桶,你能帮妈妈做很多事呢。能联系自己来说,你一定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其他两个儿子也听着呢,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生:我要对爱唱歌的儿子说:你歌唱得再好听也没用,你必须用行动来爱妈妈。
师:是啊!你歌唱得好,很优秀,如果你能用行动爱妈妈,就更是妈妈的骄傲了。谢谢你给他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生:我想对那个翻跟头的男孩说:你那么有力气,如果你能帮助妈妈干点活,就算你什么才能也没有,妈妈也会永远爱你。
师:是啊!那是最贴心的爱。
五、总结课文,引发思考
师: 我相信听了你们的建议,他们一定都会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爱妈妈,爱长辈,连小乌鸦都会。
第五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课前心语】: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每一个四十分钟都是我和学生生命中的一段旅程。我是一个领航人,我要正确地把握航向,要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储备,智慧的应变能力,共同与孩子欣赏语文的奇幻之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学科的性质在我心里很鲜明。王崧舟老师的三味语文:语文味儿、“人情味儿”“书卷味儿”一直是我研课、备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以感悟中生发情感、陶冶情操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相辉映,同时体现我校“读为本,悟为核,积为基,用为宗”这些基本理念一直在我的教育思想里编织„„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很多体会、思考,连同课堂实录一并记录整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巩固生字字音、字形,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 体验式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交流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也请听课的领导,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放松一下。伸出您的右手,老师们您也伸出右手。胳膊一定很酸了吧,来,挥动起来,越远越好。师做学生跟着做。
师:请您跟我说的做。挥动手臂说“下巴”同时手放于额头。(笑声)学生也放于额头,继而又反应过来。
师:(疑惑地看着学生)这是怎么回事?请你跟我说的做,为什么你也摸着额头呢? 生:不知道
师:我只是投入地在做。(理解学生)生:刚才动作太快了。生:是你那么做的。(笑声)
师:这个体验让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听到时候要仔细。
生:不管什么人不一定做的都是对的。师:老师也会出错.(掌声)
你们在跟着老师做,听,就忽略了,看来相比语言和行动,哪个更有影响力? 生:行动!
师:每一次做这个体验,我都有不同的收获。今天,在这个课堂上是你们又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位老师,对于我来说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大胆发言,无论说得是否精彩,只要你参与了,只要你做了就是最棒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三个妈妈聊起了她们的三个儿子。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复习巩固 质疑问难
1、课文中的生字要来考考大家了。(课件)
在每个小桶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词,当它出现时你就大声读出来!敢挑战吗? 生:敢!课件出示:停 既然 嗓子 拎着 水桶 聪明 沉甸甸 胳膊 晃荡 生齐读、开火车读
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学起于思,在这篇课文 的最后一位老爷爷说了一句话,自己读一下。
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齐读的。
师:一起读很有气势,自己读更有利于思考。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两位):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 师:是呀,还有谁和他的问题一样? 生纷纷举手(两位)师:真棒,孩子们,英雄所见略同啊!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学问的开始。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设计理念】几年前在一教育杂志上看过一句这样的评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就在我心中沉淀了下来,《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我研读后抓住核心问题在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设计框架简单、直奔主题,并且所探究的问题并非教师的主观赐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因而学生更具阅读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
三、指导朗读 读懂文本
(一)板块一,学习2-6小节
1、(1)师:自己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来,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生划
师:一边读一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画好之后把你画出来的自己先读一读吧.生自由投入地读
师:听你们读书老师觉得真是一种享受。那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是怎么夸她的儿子的,你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夸一夸.一生读,比较平淡。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她的儿子是什么优点?
生:她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哦,我们一起写下吧.(板书:聪明有力)师:谁能读出儿子的优点呢.生:读得有感情
师:哎呀,我听出你真爱你的儿子呀!同学们你能不能也读出对儿子的爱,把你自豪的表情写在脸上。生:自由练读
师:在妈妈眼里,儿子就是顶级的好,第一位的.你们都带着这样的表情陶醉地读一读吧!(2)师:的确是啊,可是令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自己读一读吧.师: 你来夸一夸.师:噢,你读得可高兴了,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是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
生:骄傲的样子.师: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骄傲自豪通过读表现出来吧!生自读体会。课件: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学们,妈妈爱孩子,所有的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让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子昂起头,露出得意的表情,眼神中是满眼的自豪,竖起大拇指,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儿子。看大屏幕齐读。师:听出来了她的儿子会唱歌,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听是
生:非常好听!师:比非常还顶级,是_好听极了(生齐说老师板书)(3)师:这两个妈妈一个为儿子感到自豪,一个因儿子骄傲,那么咱们来男、女生比赛一下,男生读第一位妈妈的话,女生读第二位妈妈的话,看一看谁更爱儿子,谁的儿子更优秀。
师:就在这两个妈妈滔滔不绝夸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另一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两个妈妈就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这个妈妈是怎么的? 两生读。课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这个妈妈很亲切。同学们,前两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那么夸赞,这个妈妈说起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你读一读想一想第三个妈妈爱自己的儿子吗?(师问个别学生)师:你觉得第三个妈妈爱她的儿子吗?生齐答:爱!师:这个妈妈虽然没有那样的言传,可是我们却能意会到她也爱她的儿子.是啊,普天之下没有不爱儿女的妈妈,但是她们又爱的不一样,你觉得这个妈妈爱得---生:谦虚
师:那你就谦虚地读一下吧!(一生读)多谦虚地妈妈!师:你觉得呢?爱得--生:很温柔.师:爱的温柔,你来温柔的读一下。(一生读)多慈爱的妈妈呀!是啊,有的爱像火一样的热,有的却像海一样的深!读一读第三位妈妈的话吧!(自由读中体会)【设计理念】 我一共试讲了六次,在第一次试讲时,到这个环节学生把第三位妈妈的心情理解成伤心、失望、难过,而对于第三个妈妈是否爱孩子都还是肯定的.在前两位妈妈对儿子大加赞赏的时候,第三位妈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此构段利于对比体会。由于学生年龄小,不理解作者这样写是突出对比,我就从学生可以理解到的仍然是爱的这个结论后,再读出不同的语气,同时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师:三个不同的妈妈,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语气,我们来配合一下一起再现当时的情景吧。(男生请你们读第一位妈妈说的话,女生请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我来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不加旁白)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师动情读后(板书:没什么特别)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再加上老师评价的跟进,无痕地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理解到“娘爱儿无限量”,为后文的“儿爱娘一尺长”做好了充足的情感铺垫。
(二)学习8──11自然段。
1、师:就这样,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默读9-11段用波浪线画出来每个孩子的做法。生默读画线。
师:静能生慧,默读最有利于思考。
【设计理念】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孩子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既有朗朗书声,也有静思默读。
师:那个聪明有力的儿子他是怎么做到?请你,你能不能读出来他翻跟头的样子。
多轻快呀!那个唱歌好听极了的孩子他在干什么? 一生读。
师:还有谁读?一生读得很到位
师:真好,你们都学他读一读这句话。
师:那个在妈妈口中没什么特别的孩子呢,他怎么做的?请你读。师:课文中三个孩子表现不同作者用哪三个词把他们的表现清晰而有顺序的讲出来呢? 生:接、唱、翻.师:嗯,这是儿子的动作,哪三个词把三个儿子不同的做法写出来了,而且很有顺序? 生:一个„„一个 „„另一个
师:是的,来我们写下来.(板书一个 一个 另一个)
2、你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把孩子的不同表现说一下? 生自由练
师:谁来?一生说,课件出示。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师:作者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把不同的表现写得很清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话。你能说一句吗? 生:沉默
师:(课件出示三幅学生的图片拖地、浇花、洗碗)这下你一定会了。生:一个孩子在拖地,一个孩子在浇花,另一个孩子在洗碗。师:声音响亮,课堂上你的声音最美妙。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下课后的操场,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说:下课了,一个小朋友在跑步,一个小朋友在做游戏,一个小朋友在跳绳。
师:第三个小朋友用--另一个。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森林中的鸟儿,量词就会发生变化,就是——一只。(生说)生:清晨森林中的鸟儿一只在叽叽喳喳的唱歌,一只在梳理羽毛,另一只在树丛中捉虫子。
师:太好了,真有想象力。同学们把你心里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生:自由练说
【设计理念】要求学运用文本的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来概括。前面的“读”是感受,是理解,是言语的录入,这里的“说”就是文本言语内化后再外化的过程。同时体现语言实践的梯度,先看图片提示再引导想象生活情景运用语言。
师:好极了,作者用上一个“一个一个另一个”把三个孩子的表现写得清晰明了,你们最喜欢第几个儿子的做法?一起说—— 生:第三个。
3、师:出示课件: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这是怎样的一桶水? 生:沉甸甸。
师:沉甸甸是什么意思?追问 生:就是很沉,很重。
师:有多沉,有多重?请你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词。
【设计理念】我记得王崧舟老师说的语文的本体不是“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有多沉,有多重就是引导学习如何表情达意。
生自由读、圈
生:她们提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做动作
生:还有走走停停
师:是啊,太重了才会走三步歇两步。生:水直晃荡,说明很满。
师:突出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得更好。(课件生自由练读)。师:孩子们把书轻轻地放下,你可以轻轻地站起来,想像一下在你的面前就有这样的一桶水,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提手,胳膊用力向上提。
生做动作,表情显出水很重
师:真重啊!请坐。来,(指屏幕)一桶水可重了,一二。生:齐读
【设计理念】加上提水动作体验,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以文本为出发点,设置一定的情境,想象提一桶水,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去体验作者的心声,加深感悟为读出感情,进入情景服务。
师:真累呀,来歇会儿,这位妈妈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板凳
师:想坐那歇会儿。师: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孩子来帮助提水。
师:我们一做动作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读懂了妈妈的心声。(回顾):妈妈多么希望儿子能帮她提水可是那个聪明有力的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学生说),那个唱歌极好的孩子只顾--唱歌,唯独这个在妈妈口中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提水。师:他看到了妈妈的劳累,他这样做——引读孩子的做法。只有他听到了妈妈的心声,感到了妈妈的心苦,它这样做——-引读孩子的做法。
假如是你你会这样做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提那么重的水应该很累了,我应该帮妈妈。
四、释疑解难 升华主题
师:是的。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课文学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现在在你心里有答案了吗? 生:有了。
师:现在你还觉得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吗?生摇头。师擦去板书没什么特别。
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优点。
生:他孝敬父母。他非常懂事。父母累了就帮父母。
【设计理念】随着读文的进程学生释疑水到渠成。
师:是啊,他很懂事,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有一颗体谅父母的孝心。板画一颗心。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在妈妈累了一天下班回来给妈妈(示意一位学生说)(递上拖鞋),孝敬父母就是妈妈安静休息的时候(生2:不打扰),孝敬父母就是爸爸满头大汗在烈日下干活时(生3:给爸爸拿毛巾擦汗)。
【设计理念】学生此刻的情感是自己生发出来的最真挚,最有价值。
五、拓展延伸 内化行为:
师:你们真懂事啊,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想。
师:古筝音乐中师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汉代湖北人,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他九岁时,母亲去世,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夏季天气炎热,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用扇子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冬季天气寒冷,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他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师:说说黄香为父亲做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围绕课文主题的拓展,引导课外阅读实践,学生更加感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结合这个故事,回顾全文,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 生1:我想对前两个儿子说你们要学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生2: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棒!师:不同的
生3:我想对前两个妈妈说不要以为自己的儿子有优点就行,要教育他们孝敬父母。
师:无私的爱孩子,还要培养孩子做人的道理。掩卷而想由书中人书中事想到身边人,身边事,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设计理念】回顾全文整-分-整,跳出课文谈理解,又联系自身谈体会。语文的人文性是最有魅力也是最打动人的。
生1:我想对同学们说不要只说到不做到。生2: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师:你对这两个词印象特别深。
【设计理念】老师的课堂点评是最能出彩,最能体现教育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这个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课后我想我当时可以说:这两个词很好,用对了地方都是金子!
五、指导书写
这节课你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们完成了读书的最主要的任务——读书明理(板书明理),读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读书启智。今天老师有一个字要送给大家就是——聪(齐读)。
【设计理念】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读书明理,读书启智这句话是我在第三次试讲的时候想到的,老师不止是在教一篇课文而是在为学生一生的学习之路打基础。
师:这个字怎么写呀? 生:左右结构,耳要瘦,横变成提。
师:真会观察!来伸出手我们一起写。(写下耳后)说: 据科学家证实人在幼儿时期百分之七十的信息靠听来获取,倾听多么重要。
(学生书空)右半部分。上面多像人的两只眼睛啊,听到的,看到的,嘴巴说的,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沉淀到心里,心字不可太大,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可不能骄傲啊!同学们,一个字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魅力无穷啊!
【设计理念】教师要使一位杂家,广博的知识也是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此处讲文字的意蕴,再到中国文字魅力无穷,引领学生不拘泥于这一节课而是放
宽眼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实现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着想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与生活延伸
师:孝敬父母就是懂得珍惜,懂得回报,还记得课前的体验吗?孝敬父母行动更重要!
【设计理念】与课前的体验相呼应。此时恍然大悟,课前体验不仅仅是课前的用意,还有这一与课文紧密关联的目的性。课文中第三个孩子什么也没说就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隐含孝敬父母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如何做,由自己悟到的感受胜过别人说过一百遍的,学生对这一感受会很深。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有力
一个
好听极了
另一个
♥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