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术作品以及社会实践调研选题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同学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
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
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
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
26. 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
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作法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
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
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4.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
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
14.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第二篇:大学生学术作品以及社会实践调研选题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同学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
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
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
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
26. 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
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作法新经验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
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
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4.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
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
14.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
请学生围绕浙江改革开放的话题,从“改革引起的变化”、“改革带来的影响”、“改革取得的成就”、“改革存在的问题”、“改革获得的经验”、“改革的重大意义”等角度,选择社会调查主题,确定社会调查内容,设计社会调查方案,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写出社会调查报告。
鼓励大家自主选择主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小微民营企业调研 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调研 3.企业劳动力素质的调研 4.浙商回归政策的实效调查研究
5.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以某村(如航民村、滕头村)为例 6.外向性企业调研 如:万向、康奈、越美集团
7.浙江民间资本去向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8.市场调研系列: 如义乌市场调研
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调研 桥头纽扣市场调研
娃哈哈民营企业发展新模式调研 大唐袜业调研
吉利汽车的成长之路调研 9.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10.浙江家族企业调研
11.统筹城乡发展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12.创新农地流转制度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13.海宁皮革城调研 14.绍兴中国轻纺城调研 15.诸暨华东珠宝城调研 16.杭州四季青服装城调研 17.余姚中国饲料厂城调研 18.某市A股上市情况调研 19.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调研 2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以某村为例
21.产业升级或经济升级调查(某个地区、某个企业。新增)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村民自治调研
2.创新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的经验调研 3.余杭的“自荐海选”调研 4.天台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调研 5.余杭“法治指数”调研 6.工会维权的模式调研 7.浙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案例 8.大学生村官成长调查(新增)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发展文化产业调研 2.“文化强市(县)”调研 3.我的家乡“最美人”调研
4.廉政文化建设调研——以某县(镇、乡、村)为例 5.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调研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以某市(县、镇、乡)为例 7.嵊州越剧文化产业区块调研 8.东阳中国木雕城调研 9.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调研 10.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园调研 11.浙江人的创业精神调研 12.浙江省各地文化建设新案例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教育问题调研方面的选题: 次发达地区师资队伍现状以及成因调查
乡村孩子成长环境的调查报告 对某地留守儿童调查
农村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现代职业教育现状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2.民营企业家慈善调研
3.城市交通“治堵”问题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4.社保模式调研——以某市(区、县、镇)为例 5.长兴教育券制度调研 6.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调研 7.某私立中学调研
8.农民健康保险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9.玉环县构建高教为民服务中心调研
10.宁波市海曙区独创81890政府服务热线调研 11.枫桥经验调研 12.(已取消)
13.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调研——以某市(县、镇)为例 14.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模式调研——以某市(县)为例 15.社会管理体系调研——以某市(县)为例 16.都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调查——以某市为例 17.医疗改革效果调研——以某县(镇、村、社区)为例 18.浙江社会管理创新案例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雾霾对实现“中国梦”的挑战的调研——以浙江省某市为例 2.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调研 3.安吉生态文明试点建设调研 4.县级生态城市调研 5.沿海生态保护调研
6.丽水生态立市建“绿谷”调研 7.慈溪旧货综合利用创造大产业调研 8.蓝天生态农业园调研 9.绍兴蓝星水资源优化配置调研
10.新安化工集团:经济和环境“双赢”调研 11.金光集团:亚洲最大废纸回收再生生产线调研 12.巨化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调研 13.慈溪旧货综合利用创造大产业调研 14.某县环境问题调研 15.某“癌症村”调研 16.村庄整治调研
17.“两美”浙江(建设美丽浙江 创造美好生活)调查(新增)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调查 1.椒江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调研
2.农村基层组织的“先锋工程”建设调研 3.下城区的楼道党支部建设调研 4.宁波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调研 5.长兴的党员言行考评实践调研 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聚焦‘绿色浙江’”专项社会调查
(建议指导老师重点引导并亲自参与)1.杭州下沙环境状况和居民满意度调研 2.杭州城区环境状况和居民满意度调研 3.杭州郊县环境状况和居民满意度调研 4.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环境状况比较调研
5.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居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度比较调研 6.浙江省各地环境状况和居民满意度比较调研 7.某城(镇)生态环境与治理执法的公众评价
8.农村居民对水环境状况的满意度——以某县市(镇)为例 9.某市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调查 10.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调查 11.各地居民对污染治理的满意度调研
(七)12.自来水水源安全及水质状况的调研 13.“五水”共治调查(新增)
第四篇: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参考选题
附件4: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参考选题
一、示范团队课题研究方向
1.纪念建团90周年专题调研实践
2.聚焦“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研分析(以某市为例)3.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加快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4.辽宁沿海地区与腹地互动发展及其扩大对外开放度的对策建议
5.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某具体问题研究 6.十二运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7.辽宁省农村学校现状研究
8.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研究
10.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辽宁产学研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和措施建议
二、其他参考课题
(一)党建:
1.寻访红色印记;
2.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3.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4.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5.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研究
(二)共青团工作研究
1.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农村、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民办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团的建设);
2.基层团内民主机制建设研究; 3.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方式研究; 4.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5.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探析;
6.关于共青团组织培育新型青年农民的对策; 7.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8.共青团工作载体建设与创新;
9.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共青团事业发展研究;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11.政治文明建设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 12.共青团组织动员方式创新研究; 13.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14.新形势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15.农村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16.基层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方法创新; 17.团的社会化、项目化、网络化建设;
18.团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建设;
19.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的对策分析。20.各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典型调查;
(三)青年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3.国企青年职工发展成才调研; 4.青年流动现象研究; 5.青年自发组织的调查研究;
6.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帮扶机制研究; 7.青年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8.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9.城乡青少年交流工作探讨; 10.当代青年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 11.青少年诉求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 12.“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研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的研究;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工作机制研究;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教育研究; 16.青少年政策与法规研究; 1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 18.青少年网瘾戒除调查;
19.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的途径、机制研究;
20.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研究。2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情况研究 2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4.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25.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26.大学生消费需求调查
27.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28.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调查 29.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 30.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四)教育:
1.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近年来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 3.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4.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5.校园安全知识调查及宣传;
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8.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9.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 10.教育体制改革。
(五)经济、卫生:
1.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调查; 2.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3.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宣传与调查; 4.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5.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6.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 8.基层的卫生情况; 9.地区常见疾病; 10.当地群众的卫生理念; 11.当地医疗条件; 12.地区卫生宣传情况;
13.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作用调查研究; 14.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5.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6.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7.医疗保障问题;
18.社会计划生育及婚姻调查(地贫预防知识宣讲);
19.灾后重建情况调查(干旱原因的调查,汶川、玉树灾后重建调查等)。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六)法律:
1.法律援助的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和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4.青少年权益保障工作研究; 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七)社会:
1.农民生活保障; 2.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 4.各社会领域的发展变化及成就。5.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6.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10.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11.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 13.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4.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5.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16.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17.近年来用工招聘方式的变迁、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18.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19.社区人口老龄化情况;
20.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措施。21.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建设研究
22.城市化、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23.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与发展调研 24.城市社区建设实证研究
25.新型传媒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 26.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选题与
附件3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内容选择参考】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状况调研报告
2、大学生就业状况
3、学生党员素质状况
4、贫困大学生的校园生存状况
5、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娱乐、闲暇、消费等)调查
6、浙江省大学生青年创业成功典型调查
7、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
8、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9、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10、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活方式研究
11、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12、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
13、城乡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调研
14、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5、21世纪10年代家乡变化调查
16、能源危机对我国产业调整的影响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广、实施情况)调研
18、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19、绿色消费理念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20、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21、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22、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升学状况调查
23、和谐社区(城市与乡村)建设工作调查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25、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26、社会生活观念的代际变迁考察
27、金融危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调研
28、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29、具有浙江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31、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调查
32、居民“低碳意识”调查
【如何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二、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班级:10财管1班 姓名:某某某 学号:10000000 【内容摘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倡导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 贫困生 消费现状 调查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分院、外语分院、人文分院等不同专业的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热潮,这方面开支虽不算大,但也是造成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逐渐悄然成风。
6.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7.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1]赵伟.大学生“消费热”刍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4):170-171.[2]许彩萍.科学消费的涵义及社会意义探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