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学案

时间:2019-05-15 11: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秦论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秦论学案》。

第一篇:过秦论学案

《过秦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手法。2.归纳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一、作者简介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其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明人辑有《贾长沙集》。

二、读课文准确认读

腴()轸()镞()笞()恬()藩()瓮()牖()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召滑()俯首颈系()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

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制其弊()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归纳文言知识

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的活用 席卷、包举、囊括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序八州而朝同列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却匈奴七百余里 约从离衡

序八州而朝同列 外连横而斗诸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形容词活用 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 以愚黔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一词多义①制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燕虽小国而后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吞二周而亡诸侯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④利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商人重利轻别离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⑥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一年一度秋风劲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理有未安,妄以臆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课文分析:

1、全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全文共五段,各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何特点?

第二篇:过秦论学案总

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之过秦论

命制人:章娟 审核人:刘艳波 备课组长:章娟

使用时间:2011年11月25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苏轼论贾谊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自《贾谊论》有删节)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写作特点】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2.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3.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一、文学常识

1、文题 “论”,文体。本文为史论。“过”,错误,过错,这里用为动词;过秦论,即论秦之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

写作目的: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劝谏汉文帝治国施以仁 政,对百姓实行宽缓政策,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2、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年余后郁郁而死。时年33岁。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二、背景简介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殽函 合从缔交 逡巡 亡矢遗镞 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 鞭笞 .........俯首系颈 藩篱 黔首 隳名城 销锋镝 良将劲弩 瓮牖绳枢 ...............氓隶 迁徙 墨翟 猗顿 蹑足 行伍 什佰 赢粮景从 ...........锄耰棘矜 銛 钩戟长铩 谪戍之众 度长絜大 万乘之势 ..............朝同列 .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合从缔交

6、百有余年

2、制其弊

7、外连衡而斗诸侯

3、陈利兵而谁何

8、始皇既没

4、倔起阡陌之中

9、威振四海

5、赢粮而景从

课中学习案 第一课时

一、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1、朗读第一段

秦孝公在位时,对内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作的结果使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结论:秦孝公在位时,秦国开始强盛。

2、朗读第二段 惠文、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诸侯则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策。而秦国此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自己进一步强大。

3、朗读第三段 秦始皇在位时,对内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军事策略。

该段中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句子:

作者用来揭示秦始皇政策的实质的一句话是: 能表明秦始皇政策目的的一句话是:

结论:秦国统一天下,兴盛到顶点。

4、朗读第四段

陈涉出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不及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却天下云集响应。

5、学生集体朗读第五段

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把陈涉与九国之师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秦国灭亡的最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回答

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三、小结

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

四、金圣叹评《过秦论》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文字,只看得中间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第二课时

一、【古今异义词】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4、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5、以致..天下之士

二、【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2、赢粮而景从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内立法度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

2、瓮牖绳枢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2、因利乘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3、序八州而朝同列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三、【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利

6、以为..桂林、象郡

7、天下云集而响应..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履至尊而制六合

6、序八州而朝同列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会盟而谋弱秦

7、以弱天下之民

8、以愚黔首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北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因利乘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⑦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因利乘便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 及至秦始皇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 收天下之兵

四、【文言句式】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为天下笑者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5、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五、【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六、【成语】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金城千里

万世之业

瓮牖绳枢

斩木揭竿

云集响应

赢粮景从

深谋远虑

同年而语

七、【翻译句子】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合众缔交,相与为一

④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⑨„„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八、背诵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

课后巩固案

1.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项是:()

(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4)内立法度,务耕织 ...(5)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6)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7)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A.(1)(4)(5)B.(1)(6)(8)C.(7)(8)D.(2)(4)(5)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 3.句子中的“因”字意义及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蒙故业,因遗策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因河为池

(4)先祖因之以成帝业 .. A.(1)/(2)(3)(4)B.(1)(2)/(3)(4)C.(1)/(2)/(3)(4)D.(1)(2)(3)/(4)4.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C.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D.(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是入秦的必经之路).. B.然后以六合为家(指天地四方,与“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意思相同)..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崤山以东。“山东之国”代指联合攻秦的九国). D.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居八州,故以“八州”代指..六国)

6.下列加黑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A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B墨翟(dí)谪戍(zhé)絜(xié)...... C銛(xiān)隳(huī)逡巡(quān)D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7.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度长絜大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价值连城 C鉏耰棘矜 摄足行伍 緼袍敝衣 D足肤皲裂 崛起阡阳 门廷若市 8.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9、《过秦论》采用辞赋的铺陈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但用词讲究避免重复。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只有一项不同义。它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B.„„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

C.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D.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10、与"外连衡而斗诸侯"中"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B.天下云集响应 ....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使人先表济澭水 ...

11、下面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C.举以予人,如弃草介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1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组是()。

A.思厥先祖父

B.北收要害之郡 ....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14、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各不相同的一组()

A.①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李牧连却之 ...

B.①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 ②遣吏存问致意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C.①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②„„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延及岸上营落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③秦人开关延敌 ...

15、选出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③南取汉中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兼百花之....长而去其短 ⑥李牧连却之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而人东其所矣 ⑨等死,死国可乎 ⑩将军...... 身被坚执锐⑾如姬资之三年 ...

A.①⑤⑾/②⑥/⑦⑧/⑨⑩/③④ B.①⑤⑩/②⑥/③④/⑦⑧/⑨⑾

C.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⑧⑩⑾ D.①⑤⑩/②④⑥/⑦⑧⑨/③⑾

16、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③因河为池 ④先祖因之以成帝业 ⑤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选出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山东豪俊(指肴山以东)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的祭品,亦单指牛)陛下(对皇帝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

B.七庙隳(天子的宗庙)少牢(羊、猪各一头,也单指猪)谪戍(指被征发守边远地区)

C.序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 州)致万乘之势(周制,天子出兵车万乘,后世称天子为万乘)

D.以愚黔首(秦朝称百姓为黔首)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官名,国子监的老师)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败破待修之门,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18、下面加点的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东(今山东省)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

B.则不可同年而语(今说"不可同日而语")矣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

C.洎(等到)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奉之弥(越)繁,侵之愈急 

19.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4)(5)(6)B、(2)(3)(5)C、(1)(6)(7)D、(3)(4)(7)20.“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尊贤而重士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1.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隳名城,杀豪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预习案答案: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合从缔交(“从” 通“纵”)

5、赢粮而景从(“景” 通“影”,像影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子一样)惫)

6、百有余年(“有”通“又”)

3、陈利兵而谁何(“何” 通“呵”,呵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问)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4、倔起阡陌之中(“倔” 通“崛”)

9、威振四海(“振”通“震”)课中学习案答案

一、【古今异义词】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今:喜爱、热爱 古:吝惜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今:划船的工具 古:盾牌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今:泛指河流 古:专指黄河

4、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今:山东省 古:崤山以东地区

5、以致天下之士

6、以为桂林、象郡

7、天下云集而响应

二、【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打)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灭亡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课后巩固案答案

1---5 ADCDB,6C 7—8 B A

9、C

10、C

11、D

12、B

13、B

14、D

15、B

16、C

17、A

18、A 19.A 20.A 21.B 10

第三篇:过秦论教学案1

《过秦论》

【教、学要求与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知识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2.写作背景: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

因利乘便()万乘之势()

(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

(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内立法度()

(5)逡巡()崤函()黔首()

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

2、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阅读全文,思考分析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1、2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惠文、武、昭襄,蒙故业()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举巴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尊贤而重()相与为一()窥周室()会盟()天下诸侯已困矣()兼韩、魏„„之众()

杜赫之属()于是六国之士()开关延敌()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

亡矢遗镞()膏腴之地()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立法度 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外连衡而斗()诸侯 尊贤重()士 会盟而谋而弱()秦 流血漂橹()约从离()衡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追亡()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流血漂橹()九国之师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3、4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B)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将数百之众()(2)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动词的使动用

却匈奴七百余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4)形容词的使动

以愚黔首()废先王之道()

3、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才能不及中人。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天下云集响应。

二、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

1、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

2、第3段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3、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第5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崤函之固()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致()万乘之势 才能不及中人()非抗于九国之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5

2、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崤函之固,自若也。

(2)非及向时之士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说明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陈利兵而谁何。()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为天下笑者,何也?()

4、名句名篇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然后践华为城,据亿丈之城,以为固。(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分析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2、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3、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4、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5、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

三、总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四篇:过秦论学案

《过秦论》学案 设计人:赵玉伟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指导了解古诗: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苏轼论贾谊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自《贾谊论》有删节)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学习目标】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写作特点】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2.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3.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

1、文题 “论”,文体。本文为史论。“过”,错误,过错,这里用为动词;过秦论,即论秦之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

写作目的: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劝谏汉文帝治国施以仁政,对百姓实行宽缓政策,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2、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年余后郁郁而死。时年33岁。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二、背景简介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殽函 合从缔交 逡巡 亡矢遗镞 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 ........鞭笞 .俯首系颈 藩篱 黔首 隳名城 销锋镝 良将劲弩 瓮牖绳..............枢 氓隶 迁徙 墨翟 猗顿 蹑足 行伍 什佰 ..........赢粮景从 ..锄耰棘矜 銛 钩戟长铩 谪戍之众 度长絜大 万乘..............之势 朝同列 .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合从缔交

2、制其弊

3、陈利兵而谁何

4、倔起阡陌之中

5、赢粮而景从

6、百有余年

7、外连衡而斗诸侯

8、始皇既没

9、威振四海

一、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1、朗读第一段 秦孝公在位时,对内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作的结果使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结论:秦孝公在位时,秦国开始强盛。

2、朗读第二段 惠文、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诸侯则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策。而秦国此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自己进一步强大。

3、朗读第三段 秦始皇在位时,对内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军事策略。

该段中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句子:

作者用来揭示秦始皇政策的实质的一句话是: 能表明秦始皇政策目的的一句话是:

结论:秦国统一天下,兴盛到顶点。

4、朗读第四段

陈涉出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不及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却天下云集响应。

5、学生集体朗读第五段 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把陈涉与九国之师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秦国灭亡的最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讨论:

二、思考回答

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第二课时 思维训练

一、【古今异义词】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4、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5、以致..天下之士

二、【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2、赢粮而景从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

2、瓮牖绳枢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2、因利乘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3、序八州而朝同列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三、【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利

6、以为..桂林、象郡

7、天下云集而响应..

4、内立法度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履至尊而制六合

6、序八州而朝同列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会盟而谋弱秦

7、以弱天下之民

8、以愚黔首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因利乘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⑦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因利乘便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 及至秦始皇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 收天下之兵

四、【文言句式】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为天下笑者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5、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五、【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六、【成语】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金城千里

万世之业

瓮牖绳枢

斩木揭竿

云集响应

赢粮景从

深谋远虑

同年而语

七、【翻译句子】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合众缔交,相与为一

④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⑨„„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八、背诵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1.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项是:()

(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4)内立法度,务耕织 ...(5)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6)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7)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A.(1)(4)(5)B.(1)(6)(8)C.(7)(8)D.(2)(4)(5)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3.句子中的“因”字意义及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蒙故业,因遗策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因河为池

(4)先祖因之以成帝业 .. A.(1)/(2)(3)(4)B.(1)(2)/(3)(4)C.(1)/(2)/(3)(4)D.(1)(2)(3)/(4)

4.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C.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D.(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是入秦的..必经之路)

B.然后以六合为家(指天地四方,与“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意思相同)..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崤山以东。“山东之国”代指联合攻秦的九.国)

D.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居八州,故以“八..州”代指六国)

6.下列加黑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A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B墨翟(dí)谪戍(zhé).....絜(xié). C銛(xiān)隳(huī)逡巡(quān)D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7.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度长絜大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价值连城 C鉏耰棘矜 摄足行伍 緼袍敝衣 D足肤皲裂 崛起阡阳 门廷若市 8.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9、《过秦论》采用辞赋的铺陈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但用词讲究避免重复。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只有一项不同义。它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B.„„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

C.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D.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10、与"外连衡而斗诸侯"中"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B.天下云集响应 ....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使人先表济澭水 ...

11、下面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C.举以予人,如弃草介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1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组是()。

A.思厥先祖父

B.北收要害之郡 ....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4、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各不相同的一组()

A.①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李牧连却之 ...

B.①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 ②遣吏存问致意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①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②„„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延及岸上营落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③秦人开关延....敌

15、选出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③南取汉中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兼百花之长而去其短 ⑥李牧连却之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而人东其所矣 ⑨.....等死,死国可乎 ⑩将军身被坚执锐⑾如姬资之三年 ....

A.①⑤⑾/②⑥/⑦⑧/⑨⑩/③④ B.①⑤⑩/②⑥/③④/⑦⑧/⑨⑾

C.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⑧⑩⑾ D.①⑤⑩/②④⑥/⑦⑧⑨/③⑾

16、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③因河为池 ④先祖因之以成帝业 ⑤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选出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山东豪俊(指肴山以东)太牢(牛、羊、猪各一头的祭品,亦单指牛)陛下(对皇帝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

B.七庙隳(天子的宗庙)少牢(羊、猪各一头,也单指猪)谪戍(指被征发守边远地区)

C.序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 州)致万乘之势(周制,天子出兵车万乘,后世称天子为万乘)

D.以愚黔首(秦朝称百姓为黔首)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官名,国子监的老师)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败破待修之门,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18、下面加点的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东(今山东省)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

B.则不可同年而语(今说"不可同日而语")矣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

C.洎(等到)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奉之弥(越)繁,侵之愈急 

19.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4)(5)(6)B、(2)(3)(5)C、(1)(6)(7)D、(3)(4)(7)20.“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尊贤而重士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1.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隳名城,杀豪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第五篇:过秦论教学案2(范文模版)

《过秦论》

【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2.写作背景: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

(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5)逡巡()崤函()黔首()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

2、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阅读全文,思考分析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1、2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惠文、武、昭襄,蒙故业()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举巴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尊贤而重()相与为一()窥周室()会盟()天下诸侯已困矣()兼韩、魏„„之众()

杜赫之属()于是六国之士()开关延敌()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国之日浅()

亡矢遗镞()膏腴之地()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立法度 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

外连衡而斗()诸侯 尊贤重()士

会盟而谋而弱()秦 流血漂橹()约从离()衡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追亡()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流血漂橹(九国之师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享)(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

2、第3段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3、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第5段

第3、4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B)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将数百之众((2)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动词的使动用

却匈奴七百余里()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4)形容词的使动

以愚黔首()废先王之道()(2)才能不及中人。

二、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

一、自主学习

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崤函之固()度()长絜()大,比(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才能不及中人()非抗于九国之师(()

2、说明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陈利兵而谁何。()

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二、分析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2、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3、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4、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5、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权量()力 致()万乘之势)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

下载过秦论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秦论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秦论》

    《过秦论》教案 制作者:张敏珍 班级:2008级8班 学号:200802340957【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附答案)

    鸡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导学案编号:32班级:小组:姓名: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1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中本121班吴璇1202401130 一、说教材 1.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过秦论》是高一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节选自贾谊的《新书》上篇,是一篇......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

    过秦论教案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么要写这些? 提示: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