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梦魇·读后感
《走出梦魇》读后感
我花了一个星期细读了《走出梦魇》,这本书是奥地利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约·马·西默尔的又一部力作。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著名作家法贝尔以亲身经历写了大量揭露纳粹暴行的文章。在爱妻去世后,他一直郁郁寡欢,失去创作的灵感,陷入绝望之中。就在此时,他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四十多年前,他的初恋情人米阿在他离开萨拉热窝时已怀有身孕,后生了个女儿。现在,他从未谋面的外孙戈兰身患严重的肝病,生命垂危,正躺在维也纳的医院里。戈兰在战争中遇难,只有年迈身衰的外婆与他相依为命。面对无情的现实,法贝尔几经犹豫,终于战胜了自我,毅然飞往维也纳,像格兰伸出了援助之手。然而,怀恨他的纳粹分子也跟踪而至。他帮助格兰战胜了病魔,自己却未逃过纳粹恶魔的迫害。①
看完书后,我深切感受到西默尔通过作品向我们表达的对爱的诠释和对战争的厌恶。西默尔曾是战地记者,他亲身经历感受过战争的恐怖,那里到处都是死亡、镇压、灾难、困苦和不公平。西默尔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他的小说的人物形象里重新看到自己,他总是希望写的和现实一样激动人心。
《走出梦魇》拥有独特的写作手法,西默尔用明暗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故事时发生在1994年的维也纳,围绕主人公法贝尔和他几十年前的情人米阿陪伴他们的外孙戈兰治疗肝病展开。整篇文章都是在现实和回忆间交叉铺成的,这就为我们为书中人物的行为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考虑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析人物性格,这也使这本书更具有魅力。
《走出梦魇》虽然不具有像《悲惨世界》、《飘》等世界名著在文学界那样的地位和成就,但它不失为一本好书。引用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的一句话就是:“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善于寻找好书,读懂好书,而爱是优秀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
贯穿《走出梦魇》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爱,用生命去爱,用心灵去爱。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它使得人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人们追逐它,守护它。有了它,人的生命才完整。文章开篇是以主人公法贝尔要举枪自杀开始的。法贝尔在妻子死后一蹶不振,他很孤单,内心失去了爱人的滋润而变得干涸,江郎才尽,写不好的作品,他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了,因此要自杀。不过,一个电话及时阻止了他,这也给他带来了新生,不过当然也是经过痛苦地纠结的。在他开始帮助戈兰和米阿之后,他接触到了许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改变了他,挽救了他,使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恢复了写作能力,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文中有这么一个形象频频出现,那就是法贝尔的亡妻纳塔利。其实这个亡妻形象在我的理解看来是法贝尔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在文章开始,法贝尔有两个形象,一个是绝望、自私的自己,另一个就以他的亡妻形象出现,是充满爱,乐于助人的。这也体现了西默尔笔下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性,也是人本性的体现。在法贝尔到了维也纳之后,他的身边是充满爱的。戈兰对他的爱、米阿对他的爱、贝尔医生对病者的爱,洛玛医生对职业的敬重和对女儿的爱等等,这些温暖了他,也支撑起了他,在他承受不住压力想要他飞机逃跑的时候留住了他。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活虽然在当时是指战争的,但我觉得同样适用于这里。人心中的希望和爱就像火种,只要还存在着,点燃它,或许你就能点燃千万根火把,并不断蔓延下去,直到点亮整个宇宙。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反对战争、反法西斯、热爱和平。由于西默
尔本身就曾是战地记者,他对战争有着切身体验,他对战争会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有着更深入地了解。西默尔在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伤来深刻描写战争的恐怖。这让读者能更深刻地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是心灵能感受到更为强大的震撼。战争使法贝尔和米阿的没好童年时代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使他们家破人亡,使得戈兰失去双亲,病情加重„„这是表面的,更恐怖的是心灵的创伤,那是难以消磨的,只有爱才能慢慢治愈它。战争的恐怖和人们的顽强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表现出了爱的伟大。人们厌恶战争,希望博爱,而爱永远都会凌驾于战争之上。
《走出梦魇》是一部温馨而悲伤的小说,法贝尔最后还是死了,并且是死于枪击,不过不是他自己的枪,是纳粹分子的枪。在他开始重新接受幸福时,在他下定决心丢弃他的枪时,我们在为他惋惜,不过法贝尔好像并没有像我们的感受,因为他在临死前想到的是以前某人在其亲人死后的财产继承问题上。或许法贝尔认为在他想要自杀到他死于别人枪杀这段时间中所做的事都是他赚来的,包括戈兰的治愈和米阿的感情。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路坎坷,总是有起有落,或许结局不完美,但没在过程。
注: ①是<走出梦魇>2003年版,译林出版社,简介
第二篇:《红楼梦魇》读后感
读了一本好书,就像灵魂被西湖岸边的春风吹了,暖得哩,舒服得紧。
张爱玲,我喜欢这个女人的调调儿,模样自然是不差,美得哩。那次看个节目说张爱玲写《色戒》是因为嫉妒郑苹如的美貌,我去他个二大爷的,那是真的没见过张姐姐超凡脱俗的美。
我不是张迷,谁的迷我也不是,但是喜欢看她的书,就像喜欢吃炸酱面,喜欢穿JORDAN鞋,一样的。我不喜欢什么都归结到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路上,但确实是喜欢她。
记得第一次看的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惊了,这女人太不一般了,写得忒美了。文字那个细腻,柔着你的心和你的细胞,让你忍不住的让她的东西往你心里钻,肉里血里钻啊,可钻过去真的舒服啊。那个时候鸳鸯蝴蝶派的人不少,文字细腻的也不少,张恨水啊,朱自清啊,多得是,比比皆是,唯独她跟鲁迅,特立独行,一女一男,鹤立鸡群,摆明了就是一副全灭的架势。虽然我不喜鲁迅像匕首像投枪的文字,但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除了张爱玲,真的没人能灭了那家伙,他是个大师,真的,把刀藏得那么俊俏,也就是他了;张爱玲是走另外的路子,柔得美,柔得从小溪到宇宙都是她,你要是读不进去张爱玲,活着也就少了个味道,相当于你到北京没吃烤鸭,到了杭州没吃西湖醋鱼,到了大连没吃海鲜……
《红楼梦魇》最早是俺家书呆表姐给我推荐的,那时正是刘心武说红楼说的举国皆红之时,俺姐说了,张爱玲的好,坦白说,那说三四年前了,这一路过来,老是有那欲望,但是没有那机会,更没有那心。说实在的,张姐的文字是荼蘼那劲儿的,属于LV品级的,莫说小资,大资可能都享受不了。颠沛流离过去了,安稳下来就有心能看了,写得真好,服了。
红楼梦说实话,看了三遍,看了一本脂砚评的,一本毛评的,还有周汝昌的数本,还有其他几个所谓红学家的,都看得不爽快,不痛哭。这人要是不玲珑通透,写得东西也难看。今天看了张姐的,觉得红楼梦才好看起来,我觉得我读书还是挺苛刻的,毛病多,劲儿大,动辄就:这书还能看,这电影能还看,这什么还能凑活。但是这本书确实好看。
说到这里,就说说上周末收工的《爱的逐放地》,渡边淳一的新作。我喜欢这个日本人写得东西,从上中学看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还有老度,其实都不错的。我觉得日本男人就适合写两类,一个是战争题材的,属于武儒系列的,尤其是明治维新那帮大爷的作品,能看出那个时代,到底是一帮爷们让那个国家起来了;我不是卖国贼,也不是爱国贼,但是人家做得漂亮咱们得承认。曾进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日本历史,明治维新那个部分尤其血脉喷张。还有就是写女性题材的小说,从《源氏物语》,大概是一脉相承的,都很细腻,很贴心,挺真的。虽然描述肉体比较真实,但是语言优美,很耐读。
第三篇:梦魇美文
月光推开虚掩的窗帘,赶走了室内的黑暗。我惊悚地从梦魇中醒来,枕边还遗留着一丝薄凉。睁开酸胀的双眼,触感到满屋子的柔和,想伸手去接一把温暖的月光,放在胸口,静静地伴我入梦。
恶梦缠身。近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夜晚,被那些恐惧一直困扰着。睡梦里,时常会被自己的大叫或者哭声惊醒。醒来后,沉浸在寒凄中,久久不敢入睡。也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是心理因素还是真实的生活出现了问题?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真实的写照吗?,还是自己心里不干净。
老人们常说,做了恶梦是不可以说出来的,否则会灵验的。我倒希望说给一个人听,把所有的恶梦连同憋得要爆炸的心事统统告诉他,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听诉者,谁能陪我度过这段黑暗,卸下一身的包袱,轻轻松松地活在当下,灿烂的阳光中。苍天不眷顾,这一切都不如人愿,我只好用文字将心事打包,埋葬在心灵深处,来祭奠抹不去的殇。
一路走来,总想用心靠近那个人,并认真地告诉他,若你心中有阳光,你的心房就是我栖息的地方,给我足够的温暖,别让我的心再到处流浪。
世事变化无常,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没有人能够将天道逆转,隔断轮回,终须要面对事实。就像我,仍旧做着无法躲避的恶梦,一个人,默默承受着醒不来的梦魇。
回忆的触角,触碰了曾经疼痛的日子,那些不敢轻易提起的往事,像一场恶梦缠绕在亲人之间。
2010年八月,慈爱而能干的父亲查出了胃癌。时隔两个月,唯一的叔叔喝农药自杀。腊月,年仅四十多岁大姐也查出了和父亲同样的重病。我可亲可敬的大姐是那个年代的一名大学生,曾经是家里人的骄傲,是我们姐妹的精神支柱。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原本很平静、幸福的家庭。它的降临让我们深深感觉到生命如此脆弱,人生短暂而又无奈。我可怜的亲人,我该拿什么来晚救你们的生命?如果可以,我愿意折寿数年来换取你们的平安无事。
很清楚地记得,那年的春节,我陪大姐在郑州肿瘤医院度过。春节,这个原本团圆、快乐的日子,我和亲人却躲在灰暗处,偷偷抱头痛哭。那种度日如年的滋味苦不堪言,难以形容,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也从此,我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阴影里。那是恶梦的开始,一直缠绕着我的灵魂,并形成了精神枷锁。那时的我很害怕黑夜,当黑夜来临时,就像可怕的恶魔悄无声息地吞食着我,消耗着我的生命。
每天,我的担心和恐惧都在纠结中翻转,强大的精神压力使人尽乎崩溃。每三个月的一次复查,亲人们的心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在无助中颠簸。我每天都在心中默默祈祷,渴望能得到上苍的垂怜,让亲人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几个月下来,我的体重迅速下降到九十多斤。每天只靠一餐勉强咽下去的饭菜来维持生命。后来,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那时,感觉自己真的活不长了,担心会走在亲人们的前头。
都说祸不单行,就在那年,我的婚姻开始也出现了问题。
那一夜,身体软的像棉花,轻飘的像从树上飘落的柳絮。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在室内游走。胸口突然郁闷的快要窒息,我大口喘着气,并没有感觉到害怕,倒有种盼望能快点解脱的想法。可,吓坏了年幼的女儿,她跑去喊泡在麻将室里的老公,催了几次,他终于回来了。进屋的第一句话是,你是心病,去小诊所打一针就好了。我强忍着泪,咽下所有的屈委,继续在黑夜里挣扎、蹒跚。就在那一刻,我的心彻底凉了,也到了死亡的边缘。
如果,与一个和你无法正常沟通的人生活一辈子,会幸福吗?会看到生活的希望吗?能让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吗?也许,只会让你的病情加重,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当冬天来临时,可怕的寒流包围着我,全身的冰冷,让我神情恍惚,精神麻木。这个时候,总会想到那个最需要的人。渴望他能给我一个紧紧的拥抱,一句温暖的安慰。然后他会轻轻告诉我,有我在,什么都别怕!然而,他的做法并不是雪中送碳,而是雪上加霜,让我冻僵的更快。
如今,寒冬已过,春来万物苏醒。我在一方泉水的叮咚声中苏醒过来,看透了红尘万物,世态炎凉。同时也明白了,生命开始于温暖的春天,延续在亲人们的关怀里,跳动在亲人们的血脉里,这一切都和旁人无关。
后来,我坚决选择离开,想彻底逃脱恶梦的加工厂。
五年了,父亲和大姐也安然无恙。我也从梦魇中走出来,开始了新一轮生活。我会站在灿烂无比的阳光下,继续为亲人们祈祷,愿他们平平安安,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第四篇:《走出孤独》读后感
《走出孤独》读后感
《走出孤独》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孤独十五讲,该书从人的社会性特点开始,认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必须群居。而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生的意义在于人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同时为他人做贡献。该书十五讲都以这一论点展开,每一句话都如此真实,没有一点点浮躁,都是真知灼见,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物真实体验后的总结。该书从每个人的人生目标,社会感,孤独、虚荣、性格、伤感、家庭、儿童时期、自卑、优越感,人生的问题,分析人的方法进行阐述,以及孤独引发的犯罪,继而引发作者为预防犯罪所作的努力-----增强合作能力。无不感受到作者的伟大,感受到作者身为人类的一员认识到:消除犯罪这种人间悲剧,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努力。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卑。而“自卑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是人类改善自身环境的原动力。正因为人类知道自己的无知,又对未来充满期待,才会努力探索自然、宇宙,科学才得以诞生和发展。可以说,一切文明都是在自卑情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个人而言,因为自卑,我们才会努力超越自己,追求成功,实现自己。超越自卑的途径之一,是学会合作。没有学会合作的孩子,会陷入悲观和自卑情结之中难以自拔。在生活中,即使是擅长合作的人,仍然要在各种困境中辗转沉浮。没人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生命如此脆弱,必须终生努力。”
作者认为,人生中所有的问题都与社会有关,都体现在不愿意与人合作这一因素,这些不合作产生失败的环境,其实从孩子早年的家庭已经开始了。父母必须认识到这点,努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远离一切人生问题和疾病的唯一保障。而当你有了一个有崇高的理念,一个崇高的孩子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总之,作为父母和作为正在培育孩子的父母值得一看。
第五篇:《走出困境》读后感
《走出困境》读后感
摘要:
这本集子里的六十篇心灵小品,分为六章,一、在事业路上跌倒了,别气馁!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克服„„
二、残疾厄运缠身,不灰心!有信念,奇迹自会出现„„
三、另一半不爱自己了,随缘吧!凭着爱,终会找到最珍惜自己的人„„
四、遇上了竞争对手,不畏惧!感恩吧,跨过难关就有进步„„
五、遭遇天灾人祸,请振作!抹干泪,这是上天对万物的考验„„
六、积极走出困境,不太难!要知道,我们有信念就可以„„
围绕着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包括事业失败、疾病缠身、感情破裂、与人结怨、天灾人祸等。启迪我们如何走出事业困境、健康困境、感情困境、人我纷争及恶性竞争带来的困境,以及天灾劫难带来的困境。
愿集子中的小故事,能为我们增添一点智慧,一点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自信和能量。
正文:
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话题,但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跌入困境后没有勇气走出来。
如果说人生是大海,那么困境只是其中一朵骤然起伏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首音乐,那么困境只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我们希望天空纯美无瑕,却常常有狂风和暴雨;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人生一帆风顺,却常常有困境和忧愁。
困境是成长的养料。只有经历考验、磨炼,训练才能成为生命的教练。面对困境,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习如何在风雨中翩然起舞。
困境,困难的处境。当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无论是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时,我们说,这样的环境是困境。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一帆风顺是无稽之谈。不必为被解雇或者事业上的一时挫折而沮丧失落。过去的灾难只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是让我们换了另一种方式去重新生活。如果我们笑对困境,就可以把消极的心态变为奋斗的动力,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笑对困境,就可以使山穷水尽的失意者斗志昂扬。
张海迪我们应该不陌生,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笑对困境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让我们不应该陌生的应该是我们身边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但是他们仍用笑脸迎接太阳升起落下的每一天。
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就不难发现:点亮自己灵魂之光的,往往是一些磨难或困苦的境遇。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就像一颗瘦小的小草在怒吼的狂风中依旧碧绿,即使今年它枯黄了,明年的它照样会生机勃勃地生长。“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没有经历过困境的人,他的生命不会有内涵;一个没有经历失败的人,他的人生就不会丰富,他将永远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也正是因为生活中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才有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如果你跌倒之后能够再次爬起来,那么你的心中就会涌起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挤沧海”的豪情壮志。
其实我们是上帝很偏爱的那一个,上帝给予了我们财富,一个叫做困境的东西。对于困境我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一件事你没有办法改变,就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给的磨难。痛苦的过一天和笑着过一天,我们当然要笑着过一天!困境让我学会了什么?它让我学会了坚强、向上、勇敢„„当你、我、他身处困境时,请看看蓝天,那是你乐观的心胸;看看大海,那是你坚强的意志;看看绿地,那是你向上的精神。
它激励着我们要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加勇敢的前行。其实,困境中很锻炼一个人,它会在你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迈向成功。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永远是最出色的,让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加奋斗,更加努力拼搏吧。
如果人们总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肯定不会跌倒。但如果在崎岖的弯路上,你摔倒了,这很平常。假如你靠着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了,那才是值得称赞的。这虽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却告诉我们要在困境中成长。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是在磨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由于有了烦恼和磨难,才激励我们更努力,活得更有智慧;令我们更有能力去面对苦难,克服困难,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