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

时间:2019-05-15 11: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

第一篇: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

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情形。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生物学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只蚂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

“然后,我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但不必为蚂蚁担心,它自有它的法子。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训练】:

1、根据“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可以立意:善于借助,创造成功。

2、根据“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可以立意:生活充满挫折、磨难、艰辛„„需要我们去战胜。

3、根据“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可以立意:负担也可成桥梁,正确认识负担。

【精美语段】:

1、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2、蒲公英借着风的力量,飞向蓝天播种了希望。

美丽的精灵——雪,靠这个世界展示着自己洁白的肌肤。

腊梅,借着冬天的寒冷,展现着自己不畏风雪、傲立风雪的英姿。

„„

大千世界,自然界万物都在凭借着别人,展示着自己。臧克家说过:“别人装饰着你的梦,你装饰着别人的窗子。”蒲公英借助风传播后代,而风的旅途中也拥有了伴侣,少了一份孤单;雪依靠世界展示自己,世界也因此而变得美丽;腊梅依靠冬季展示着自己的英姿,百花枯残的冬季也因为腊梅而显得有生机,有活力。

3、沙漠因沙子的狂舞而显其壮观,大海因波涛的澎湃而更加雄壮,青松因白雪的覆盖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盘散沙,一泓流水,一棵苍松这些极为平凡普实的东西却因相互借用,和谐相处而令人眼睛一亮,成为焦点。互相凭借让我们看到了美景绝境。

4、因为穿越荆棘,才有了坚韧的毅力;因为翻越过高山,才有了不畏的勇气;因为跨越过河流,才有了坚强的意志„„因为阻碍,我们加速成长。负担阻碍我们行走,也帮助我们跨越鸿沟。

5、人生路上风雨不息、荆棘遍野,但我有信心走过,因为我有你---我可敌制胜的法宝—负担(也叫跨过‘鸿沟’的桥梁)。

6、《带着负担上路》江湖中有几人没有负担、无牵无挂,又有几人能驮着负担轻松上路、到达终点呢!任我行背负着的负担,但最终还是因失败而被囚禁;周芷若背负着掌门的负担,最终还是因走火入魔变得薄情寡意,被人唾骂„„负担如此沉重,我们何不放下负担轻松地走呢?但是,负担有时也是跨越鸿沟的桥梁啊!君不见少了带伞的负担,不是落得淋个透心凉的结局吗?少了背包的负担,走到山顶的路不是变得异常艰险吗?„„既然如此,何不带着负担上路呢?

7、《让磨难来得更猛烈些吧》懦弱的人,总惧怕生命中的挫折和世俗的羁绊;勇敢的人却总望痛苦和磨难来得更猛烈些。

喜欢作家几米的一句话:“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8、我们都是一只急于破茧而出的蝴蝶,我们都渴望破茧而出的一鸣惊人,但谁都知道美丽的蝶儿背后那撕心裂肺的呐喊,要想蜕变必经磨难。

当我们以为稻草是阻碍蚂蚁前进步伐的负担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阻碍与成功、负担与桥梁,均是一念之差,到底是什么,关键在于你。不是说“当你把它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它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吗?

9、《转换困难,筑就成功》困难是勇敢者攀向顶峰的垫脚石,也是胆小者坠向深渊的加速器。

10、乌龟背着笨重的躯壳慢慢爬行,我们嘲笑它们,它们却躲过了敌人的攻击;蚂蚁拖着巨大的粮食艰难蠕动,我们嗤笑它们,它们却凭此渡过了严寒的冬天;盲人拄着粗笨的手杖踽踽行走,我们讥笑他们,他们却避过了一个个障碍,顺利到达终点„„原来,负担是餐桌上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却香浓;负担是清晨风儿吹动竹林发出的声音,凄凉却动听;负担是毛毛虫历经磨难化蛹为蝶的痛苦,刻骨铭心而又动人无比。

11、《学会凭借》没有鸟儿的树,死气沉沉。于是,树学会了凭借,它凭借鸟儿的欢快变得生机勃勃.没有绿叶的鲜花,孤独无依,于是,鲜花学会了凭借,它凭借绿叶的映衬变得娇美动人。没有大雁的天空,难显空灵,于是,天空学会了凭借,它凭借大雁的迁徙腾飞变得空灵、温暖„„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更应学会凭借。

12、《借人精华,以铸辉煌》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13、《巧借他物,补己之短》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无他,巧借它物耳。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兀立是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人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借鉴之美》有人孤独地走在浩渺的大漠里,却不肯接过别人递过的手杖;有人独驾一叶扁舟行驶在大海上,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一个累死在黄沙上,一个消逝在大海里。拒绝“借”的人的下场只能是这样。康德说:“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才是个人,有人性才是个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谁是孤岛,只有懂得“借”,才能找到生路。

自然美需要“借”。人生也需要“借”。国家同样需要借鉴。民族,亦要“借”。

16、《借万流而归一宗》一片白帆,没有驰骋的力量,却凭借风的野蛮,带着那船在海洋中遨游;一块木棒,没有燃烧的热量,却凭借一点引星的光亮,把光明散向人间;一条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伟岸,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凭借,是引发我们自身潜能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将给世人以惊羡。

站在历史的泽畔,回溯那一道道的沟渠,不禁感叹,有多少帝王将相靠着凭借成其盖世伟业。

又有多少迁客骚人靠着凭借留其千古文章。

盈盈月光,我借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借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借一片最热的;凄凄芳草,我借一束最灿的,来编织我的七彩人生。

17、《化坎坷为财富》痛苦是人类精神灵魂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是人杰的乳汁。

18、《将负担变成桥梁》蒲公英头上的 “雪花”增加了它的重量,却成为它飞翔的翅膀;蚂蚁背上的稻草增加了蚂蚁的负担,却成为它跨过“鸿沟”的桥梁。人生总有困难、挫折、磨难等阻碍我们前行的力量,但我们应将负担变成承受负担的桥梁。

19、《搬动绊脚石》将你人生的绊脚石搬到脚下,它就成了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20、《挫折,人生的支点》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杠杆的话,那么挫折就是一个支点。智慧的人能在二者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将挫折化作动力,将成功举在头顶。

【精彩范文】:

才女之泉,泉之才女

新雨过后的漱玉泉。

我默默地伫立在泉边,凝视一汪清泉。冥冥之中,似乎一位婉约清丽的女子正在款款走来。她轻吟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轻吟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佳句,从历史的烟霭中向我们走来„„

李清照,一个不平凡年岁中的不平凡女子,我们常常为她“人比黄花瘦”的多舛命运而扼腕叹息,我们也曾为她“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灵动而欣喜。或许只有在这儿,用心聆听漱玉泉轻轻的水波荡漾,才可领会李清照年少时的天真烂漫。

是否可以说,李清照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水一般的情思;漱玉泉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诗一般的灵动清澈?

词人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潭清泉边度过的。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从如镜的水面上看见那个端庄娴雅的女子对泉梳妆的幻影,似乎还能从绿意初上的柳条间感受到那个才气横溢的女子的气息。有了这泉的滋润,李清照才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就是那个曾经“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无忧女子吗?她不就是那个曾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女子吗?她的确是被这水这泉陶醉了,醺染了,又有谁能说她不是这水中的仙子呢?

我凝望眼前的这一汪泉,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凝望——这一潭经历了数百年的古泉,也正因为它的主人而改变了命运。泉从数百年前借来了那份才女的情怀,用它的灵动一一展示给我们。的确,漱玉泉是因为词人而闻名,而它所呈现的,却也是词人的才情与风范。它淙淙的喷涌声,它垂下的千万条柳绦,它缥缈若仙境的氤氲,都在诠释着一个古代女子的才气与空灵,都在演绎着她的青春与烂漫。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说它的美是假借功名呢?

我低下头,却躲不过漱玉泉闪亮的眼波,一如我们躲不过词人温婉的佳句。我试图分开现实中的泉水和历史中的佳人,然而,她们却早已融为一体,水即是伊,伊即是水,水借她的温婉,她借水的灵动,共同融入了几百年后我们的遐思。

一阵清风拂过,水面那缥缈的氤氲中,似乎又传来了词人轻轻的吟诵„„

【点评】

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使得本文与众不同,堪称美文。初读本文,便有一股淡雅的清风袭来;古人古诗古词古意,让人渐入佳境。谁能想,由一“借”字竟引得作者想起漱玉泉和泉边那位才女?谁能想,漱玉泉原是和那泉边的女词人相怜想惜的?谁能想,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她水一般的情思;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它诗一般的灵动清澈?一阵清风拂过,似乎又传来词人轻轻的吟诵„„

学会运用借

村黄的山,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成了一道风景线;冬天,只有寒冷,却凭借雪的妆扮,以银装素裹的面貌吸引着我们;月亮本不能发光,却凭借太阳光,成为诗人笔下的话题„„可见,物质运用借,而展示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借,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学会运用“借”,可以渡过难关,踏进成功的大门。牛顿运用、借助丰厚的知识底蕴,总结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爱迪生借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发明了无数东西;霍金借铁一般的意志,从阴影中走出,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假如他们没有学会运用借,怎么能迈过失败的门槛,怎么能成为不朽的人,我们心中的榜样呢?没有借,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失去精神支柱,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

学会运用借,可以化单调为美丽,化粗俗为高雅。正如没有挺拔躯干的紫藤罗,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精髓。若它不借枯树和篱笆,就如同一堆枯草,任人踏,任人踩,又有什么美丽可言呢?借把紫藤罗的单调无味化作了美丽芳香。又如篱笆不借牵牛花,怎能成就一道道风景?正因为在那枯黄残败的篱笆上点缀着五彩斑谰的牵牛花,活像黑色天幕上有点点星星,才化粗俗为高雅,才有美景可言。

学会运用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从而激励我们进步,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借老师不分昼夜的帮助,借朋友的关心,借书籍锦囊相助,知道祖国的兴衰史,从远古到今天,从封建到自主,无不激励着我们,尤其因为清朝时的联军侵华,后来日本的侵入,都是我们无法忘怀的,在解放军的艰苦斗争下,在文人笔杆的斗争下,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来振兴我们的母亲——祖国。

就让我们携手,以借作为自己的助手,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凭借“借”的动力,展示自己的美丽,让理想从这里起飞。

借一缕阳光,种子破土萌发;借一抹东风,船儿扬帆起航;借一杯清水,鱼儿畅快游弋;借我一生,守望一生!

第二篇:过传统节日 命题作文导写

2007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显得更具传统文化色彩。

同学们在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一定有很多故事。

请以“过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这就是2008届福建省单科质检作文的题目。对这个作文题,学生颇为惊讶,评卷老师则很有看法。为此,就这个作文题作以下问答,希望能抛砖引玉。

命题以材料加命题的方式,材料的限制体现在传统节日,所以要求在写作中能充分挖掘所选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并在记叙的过程中蕴含这些内涵,并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显示体悟。

譬如,通过对过节情节的叙写及节日氛围的渲染,在商品化社会的背景中重拾起了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许多古朴的习俗及美好的情感。淳朴的民风,对乡土的依恋,对家的眷恋,孝道之情,感恩之心,或者透过节日的表象,感受到的人世的变迁,透露出的人情的淡漠,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逐渐遗落的深切忧思。

第一问:这个作文命题好吗?

答:有得有失。得的方面,从内容到形式,这个作文命题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它要求学生叙述自己过传统节日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传统文化,命题有教育意义;它采用了材料加命题的形式,虽是命题作文却有明确的叙述指向和条件限制,避免无的放矢。尤其是,它限定只能写记叙文,这是对近年来大量话题作文出现之后,“四不像”的作文以及所谓“文化散文”满天飞等现象的一种矫正,也有反猜题的意味。“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是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学科对写作的要求,记叙文名列其中;可由于高中生长期不重视记叙文的写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根本不会写记叙文,甚至不知记叙文为何物,这种现象,在本次考试中严重地暴露了出来。因此,这种矫正,具有现实的警示作用。

这次命题的弊病也明显存在,它至少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立意受到限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无疑要批判性地继承,但批判性的文章固然可能较有深意,风险却比较大——这种风险主要来自评卷老师的固定思维。因而,学生写传统节日,表现传统 1

文化,尽管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极少有学生敢于表达出来,于是立意往往比较肤浅、单一。二是撞车现象极为严重。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就那几个,各种传统节日的习俗又大致固定,比如过大年就写贴春联放爆竹,清明节就写祭祖扫墓,端午节就写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就写吃饼赏月??厦门市一万多考生“所见略同”,评卷老师能不烦吗?全省几十万考生想必也是如此,如果集中评卷,评卷老师将何以堪!三是限制太死。只能写成记叙文,而且只能写自己过节的故事,这种条件限制,对于那些擅长于理性思维、辩证分析的考生来说,显然不公平;限制思维的作文毕竟比较缺乏人性。四是不容易出彩。众所周知,年龄小的孩子讲起故事来往往更加生动形象,这个题目若拿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去写,往往会比高中生写得精彩。高中生更适合写一些思辨性强的文章。

五、容易泄密。同样是传统节日,过法却多种多样,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易暴露考生身份,比如过中秋节,我省的浦城县女子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建宁县人在中秋夜以挂灯作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厦门人则大张声势地聚会博饼??若是全省统一评卷,阅卷老师很容易识别出是何地的考生,这显然会影响到评卷的保密性和公正性。

第二问:这个作文命题主要有哪些条件限制?

答:从显性上看,至少有三点限制,即:对象限制——过节的是“同学们”,内容限制——过的是传统节日,文体限制——只能写记叙文。还有一点隐性的限制,即所叙述的故事要体现我国“传统文化色彩”。

第三问:“元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答: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命题提示语所列出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四个节日外,还有元宵、七夕、重阳、冬至等。可是,有些学生无视“传统节日”提示语的内容要求,或对“传统节日”比较无知,导致对节日的选择严重失误,比如选择了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等国际性的节日,或八一建军节等现代节日,造成了重大失分。另外,宜写全国性的传统节日,不宜写个别地方的特殊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廿九日福州人过的“拗九节”等。

第四问:能写春节办丧事吗?

要写“年”的传说,可以通过文中人物(比如长辈)在过年时以讲故事等形式来表现,并且要写出自己当时听到这个传说时的反应。千万不能把这些传说、诗文当作论据来论述,也不能以简介的形式作客观的说明。

第八问:写散文就不行吗?

答:那倒未必。因为散文的写法比较活泼自由,不拘一格,也有记叙性的散文。但是,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即使是记叙,也重自身感悟而不特别重视叙事的完整,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散文形散,选材多运用联想手法,考生往往把握不住,写成非记叙文。

写记叙文,应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过节的故事情节,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应该有一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人物在过节中的精神气;应该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写散文很难做到这一些,因此,不提倡写成散文。

另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注意审题,写成了纯粹的议论文;有的虽有些片段记叙,但都是用以论证的论据。不少文章写成了介绍节日习俗的说明文。个别学生还写成科幻小说。文体定位出现的这些错误,比写成散文还更为严重。

第九问:除夕夜能赏月吗?

答:绝对不能。因为它违背了生活的常识。相似的情况还有一些,比如写端午节“一轮明月朗照”。

第十问:本次作文好的构思是什么样子的?

答:以下构思紧扣“过节”,且较有内涵:

1、陪母亲去超市采购年货,感受物价上涨偏快;购完年货,路过火车站,目睹农民工因雪灾而滞留在那儿时的无奈与期盼的神情,不禁感叹过年之重要与不易。

2、年前回乡下,村里小学老师组织我们练书法,为农民写春联,受到村民赞扬,自己字迹也进步了,收获许多快乐。

3、三个故事片断:端午节,奶奶包粽子,又费力又不卫生,远不如街上卖的好吃,却不敢泼冷水;清明节,学校又组织去扫墓,还是去年那篇决心书,全是套话,4

却念得慷慨激昂;中秋节,还是吃月饼,而且越来越贵,越来越难吃。一个主题:传统文化,既要弘扬,又要与时俱进。

4、过年回老家,走亲戚一家又一家,除了吃还是吃,深感传统节日不能只剩一个“吃”字;又见节日赌博成风,深感文明过节之必要。

5、端午节之夜,学校组织“‘扈江离与辟芷兮’诗歌晚会”,在烛光花影中,师生们欢聚一堂,边品尝着粽子,边吟咏屈原的《离骚》《橘颂》《天问》等诗篇,还作诗作画,以纪念屈原,从中感悟到,传统节日的过法要有高的品位。

福建省第一次质检语文作文指导

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阅读中,了解描写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能够利用描写的手段来写作,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将集中谈一谈记叙文中的描写。

所谓描写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

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三种:1.人物描写;2.环境描写;3.细节描写。我们这篇文章将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种描写。

一、人物描写

记叙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物形象,要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包括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等。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当然,外貌描写不是把一个人外表上的全部特征都写出来,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部分,比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中,为了刻画样林嫂这一人物形象,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 5

理和性格的变化。而在写闰土的时候,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强调了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外貌描写虽然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或者在我们的记叙文写作中,我们都可以设置“外貌陷阱”,因为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相貌丑陋。最著名的就是《巴黎圣母院》里作家对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的善良以及道貌岸然却虚伪残酷的克罗德神父的鲜明对照,使美与丑的冲突演变到了最烈。

2.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在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配合上恰当的人物行为。

3.行动描写: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这就决定了行动描写的重要性。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在描写人物行动时,所刻画的行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深意,就是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个动作细节有什么特殊意义。在《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脱衣服和穿衣服来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尴尬。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说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写周瑜的聪明狡猾,其实是为了衬托孔明的高明。

二、环境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

以鲁迅的《药》为例,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有一段写景的文字就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借那样的景色来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映衬人物的心情。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集中谈到了记叙文中的描写,希望我们的同学可以从中吸取写作的技巧,也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答这一类型阅读题的技能。

一、类文升格

过节

如果坦白是一种错,那我选择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种错,那我选择放弃。

——题记

家,在记忆中是堵橙黄的墙

四岁,我被两个带帽子的人送入这所院中;四周的墙上,石灰剥落得看不见痕迹。这,是我以后的家。

在无视他人的目光中,独自一人荡秋千。阳光刺眼得让人心痛。有其他的小孩说笑道,这里是天堂。我反对了,这里是心灵的禁锢,得不到亲情的解放,得不到母爱、父爱的关怀。

那天我被他们打伤了,殷红的血染红了有点脏的白上衣。一直清楚地记得,那天是除夕,大年夜,春节。

六年的过节,依旧只有我孤单一人。

家,是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

十岁那年,有人领养我。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妇,多年无子,朴素。往那个“家”的时候,我一句话也没说,一直沉默地低着头,目光却始终不离他们嘴角的笑容。

简陋的家居,破败的厨窗。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却让我倍感欣慰。第一次过节。所谓年夜饭,就是小米粥加青菜。我笑了,笑得不知所以然。我哭了,哭得一塌糊涂,尽管我始终未提起半句感恩的话。

一年过节,一家欢乐。过节等于家,那时的我是这么以为的。

家,成了无人陪伴的小木屋

记忆中的家的概念如此模糊不清。家等于过节,过春节。那对我称之为“爸、妈”的夫妇在大年夜为赶回家出车祸了。那时我忍住不哭,可为什么心却阵阵发酸。

小小的木屋中,我又一个人度过了人生的第十二个春节。

曾想过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就要平凡了然一生的亲情,但有呢?没有,可我依旧过得很好。一辈子与一小时并没有太大区别,承载的伤痛可以一小时,也可以一辈子。

奥运年,前一个春节,我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一小时的伤痛,放弃了陪伴十几年的沉默。

因为,那年我十八岁,我知道了,往后可以有许多的机会度过每一个快乐的节日。过节,真的不等于家的概念;过节,等于和乐融融。

评分:

点评:文章的一、二部分写得相当不错,生活体验深刻,底蕴深厚,结构的设置也相当精致。第三部分不否认是生活真实,较之全文有的过,升格文章主要从此入手,一家之言,不求苟同。

过节

如果坦白是一种错,那我选择沉默。

如果温馨不该是错,那我渴望拥有。

——题记

家,在记忆中是堵橙黄的墙

??

家,是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

??

简陋的家居,破败的厨窗。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却让我倍感欣慰。第一次过节。所谓年夜饭,就是小米粥加青菜。我笑了,笑得不知所以然。我哭了,哭得一塌糊涂,尽管我始终未提起半句感恩的话。

一年过节,一家欢乐。过节等于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潘美辰的歌就是这样唱的,我也是以为的)

家,是孤单的小木屋里盈满了温馨的爱

这几年来,家等于过节,过春节。那对我称之为“爸、妈”的夫妇不管是出外有多远,也总在大年夜前赶回家与我共渡春节。今年我十八岁了,懵懂的少年即将长大成人了,莫名的激动和憧憬,莫名地渴望与他们一起过,席间我一定要开口说,谢谢你们的关怀和付出,让我真正地体会了家的温馨,我甚至已经好几个晚上都失眠了,一再构思如何说出内心的这份表白!

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已提早一周要回家的“爸妈”却为风雪所困,堵在路上,而且音信不通,看看年关将近,焦急的我如煎似熬,天天看电视新闻,时时守候在电话旁,很怕一不留神,会错失什么。小小的木屋中,我想只能一个人度过了人生的第十八个春节。

望着孤单的身影,闪烁的灯光令人心神不宁,电视里的音乐也不再动听,搅得人心烦厌倦,凄风冷雨,如此的年关怎过?

“铃铃铃??”是电话,内心惶惑,接与不接,竟如此令我两难,就在电话快断之际,我按下免提键。“孩子,孩子??”电话里同时传出了爸妈的声音,“对不起,风雪堵住了回家的路,但我们已经很平安,五湖四海的人可以同吃年夜饭,齐看春节晚会,还有十分钟的免费长途,可我们只想说一句话,新年好!”

我只觉得内心酸涩,原本想好的千言万语竟无语凝噎,情不自禁地叫了生平第一声“爸——妈——”就哽咽了,可我在电话终断之际同时听到了三个人的啜泣。

“嘟嘟??”电话挂断的声音还想个不停,可我已雀跃,看看室内温和的灯光,顿然生辉,小屋不再空虚,而已盈满了爱!

过节,真的不只是团圆的概念;过节,是一种酸酸又甜甜的爱的牵挂和拥有!

过节

“月是故乡明!”

十五中秋,月满西楼,良辰美时,自家门前的庭院中,桌上摆满月饼、核桃??掬一杯清茶共饮,一家子欢声笑语,直上云霄。其乐融融,却也并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

许多人在他乡拼搏,为远方的家添砖加瓦。月最圆时,他与家人却天各一方。他或低头不语或想明月寄托着他哀愁心,希望借助风,送达他的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游走他乡时,最难耐的寂寞吧!

同一个中秋,同在九州大地,有人欢笑有人愁。

地理之隔尚可以有团聚之时,若是天人之隔,在这佳节之时,就分外思念。人前人后,为了不破坏这佳节和美气氛,亦是笑脸迎人。月深人静,人人团聚,便会触景生情。即便躺在床上,也会辗转难眠。睡下了,在梦中,惊喜地发现已故的亲人回来了,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许久以前未曾说出的愧疚或爱意在此刻欲语时却惊醒了。床还在,人却消失了。自己也空了,只剩泪水淌淌地还在下。这一刻,我真的好想你——

更多人会起床,伴着无尽感伤的黑暗,独捧一盏小酒,想用酒麻醉思念的心,却“借酒浇愁愁更愁。”往日的一幕幕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一段一段闪过,他们的好一次一次在胸中回荡开来,越来越大。此刻亦无言,回首往昔,也有欢笑亦伤悲——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过节的人,那所有人必须向你说“恭喜你!”因为你是幸福的。因为你无须把酒问青天来抒解心中的痛苦,因有人为你祝福。

每个人都该是喜欢过节的。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是爱我们,即使是平常不苟言笑,要知道,有的爱是埋在心中的。过节时,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机会会更大,期待过节吧!

每个人都该喜欢过节的,那里有一份期待一份盼望一种想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文笔流畅,文思典雅,抛弃记叙文的要求,可算是一篇好文,可惜了,就如穿戴非常华丽的服饰去吊丧,结果会如何,下场将怎样,将心比心,你会怎样对待,你的文章结果便是如何!

过节

“月是故乡明!”

十五中秋,月满西楼,良辰美时,于自家门前的庭院中,桌上摆满月饼、核桃??燃一壶清水,然后品一杯清茶,尝一快月饼。一家子欢声笑语,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一轮圆月下,游子今古情。同一个中秋,同一个梦想,有人欢笑有人愁。水未开,思绪已无穷??

“许多人在他乡拼搏,为远方的家添砖加瓦。月最圆时,他与家人却难圆。他或低头思故乡,或举头望明月,如何寄托哀愁心,希望凭助清风,送达他的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也许是游走他乡时,最难耐的寂寞吧!

地理之隔尚可以有团聚之时,若是天人之隔,在这佳节之时,就分外思念。人前人后,为了不破坏这佳节和美气氛,亦是笑脸迎人。月深人静,人人团聚,便会触景生情。即便躺在床上,也会辗转难眠。睡下了,在梦中,惊喜地发现已故的亲人回来了,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许久以前未曾说出的愧疚或爱意在此刻欲语时却惊醒了。床还在,人却消失了。自己也空了,只剩泪水淌淌地还在下。这一刻,我真的好想你——”

“嘶嘶??”水开了,泡上一杯香茗,慢慢品尝着??

“相思难捱之际,他们人会悄然起床,伴着无尽感伤的黑暗,独捧一盏小酒,想用酒麻醉思念的心,却‘借酒浇愁愁更愁。’往日的一幕幕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一段一 11

段闪过,他们的好一次一次在胸中回荡开来,越来越大。此刻亦无言,回首往昔,也有欢笑亦伤悲——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过节的人,那所有人必须向你说‘恭喜你!’因为你是幸福的。因为你无须把酒问青天来抒解心中的痛苦,因有人为你祝福。

“每个人都该是喜欢过节的。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是爱我们,即使是平常不苟言笑,要知道,有的爱是埋在心中的。过节时,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机会会更大,期待过节吧!

“每个人都该喜欢过节的,那里有一份期待一份盼望一种想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什么滴到了脸上,湿湿的,凉凉的,是眼泪吗?不,眼泪是热热的,咸咸的。噢,是露珠,晶莹剔透的,珍珠班的,原来大家都进屋了,只留下我还一个人在这里对月流“露”,这“露”啊,不也是泪水的象征吗?更深露重,不肯入屋,不正是千古游子的多情梦吗?

“露从今夜白!”

莲花生莲,莲心苦

对于他们,这是个情人相会的日子。

对于她,这是个寂寞的日子。

“今天是个情人相会的日子,玫瑰花在风雨中的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是她刚打开电话时听到的一句话。于是,她把电视关了。

向窗外看去的时候,一片烟雨中迷漫着的情人的浪漫气息。

这种日子,她知道这不是给她预备的。情人,她没有。于是她只能孤单地过。望着窗外的雨不知发了多久的呆,晚饭没吃,其实是不想吃,就这样望着。“为什么非得下雨,难道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就该哭吗?不是该高兴吗?”她心里愤愤地想。这已是她第十八个七夕情人节,第十八个没有情人的七夕情人节。

她不是抱怨,也不是责怪。很多时候她都是沉默的,她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能够说些什么,可以说些什么,于是,也就只好保持沉默。12

对于花,她不喜欢玫瑰,而钟爱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那种带有浪漫气息的花是不适合她的。

在把手机里的电话簿翻了又翻后,到底还是放弃了。或许打过去她们也没空跟她闲聊,有或许说她们也不了解她此刻的心情,那到底还是算了吧。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心里的朋友。是她的悲哀么,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她不知道。

她在黑暗里舞动着十指,想写出一篇文章来悼念她此刻的心情。只是,她的指尖里流出来的不是文章,而是漫溢着的寂寞。

她们说,孤独,是眼中钉。那么她想,寂寞不就是肉中刺了吗。孤独和寂寞本就是一体的。想到这,她不由地忧伤。

如果有流星划过,天空会了无痕迹的,但今晚没有,今晚有的只是一场大雨?? 莲花生莲,莲心苦,知为谁苦?莲花根为藕,藕断丝连,丝为谁连?

评分:

点评:这是一篇刻画心理活动的佳作。作者用非常细腻的语言,敏锐的洞察力,把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情怀描摹的淋漓尽致,真实可感,令读者置身其中,肺腑沸腾,心灵波涛,真是大手笔。

有点建议,记叙文若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更能加强真实感,更能引人入胜,升格文尝试为之,未必最佳,仅作参考!

难过七夕节,七夕节难过

对于他们,这是个情人相会的日子。

对于我,这是个寂寞的日子。

十八岁的岁月有点烦,特别是在这样的节日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难言的孤独。

“今天是个情人相会的日子,玫瑰花在风雨中的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是刚打开电话时听到的一句话。于是,我把电视关了。

向窗外看去的时候,一片烟雨中迷漫着的情人的浪漫气息。

这种日子,我知道这不是给我预备的。情人,我没有。我该不该有,我心迷茫,而且惶惑。于是我只能孤单地过。

望着窗外的雨不知发了多久的呆,晚饭没吃,其实是不想吃,就这样望着。“为什么非得下雨,难道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就该哭吗?不是该高兴吗?”心里愤愤地想。这已是第十八个七夕情人节,一个让自己特别想拥有情人的七夕情人节。不是责怪,也不是抱怨。很多时候我总是选择沉默的,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能够说些什么,可以说些什么,甚至,可不可以做些什么,于是,也就只好保持沉默。

对于花,我不喜欢玫瑰,而独钟爱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那种带有浪漫气息的花是不适合我的。

在把手机里的电话簿翻了又翻之后,到底还是放弃了。或许打过去她们也没空跟我闲聊,即便有她们也不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那到底还是算了吧。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心里话的朋友。是我的悲哀么,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不知道,说不清楚也不想太清楚,也许人生必定而且需要这么过。

在黑暗里舞动着十指,想写出一篇文章来悼念此刻的心情。只是,指尖里流出来的不是文章,而是漫溢着的寂寞。

她们说,孤独,是眼中钉。那么我想,寂寞不就是肉中刺了吗。孤独和寂寞本就是一体的。想到这,不由地忧伤。

如果有流星划过,天空虽然没有痕迹,但毕竟已飞过。我的天空特别地渴望也有流星飞过,即便没有色彩,也留些许印记,但今晚肯定是没有了,今晚有的只是一场大雨??

莲花生莲,莲心苦,知为谁苦?莲花根为藕,藕断丝连,丝为谁连?

暗风疾雨入窗来,点点滴滴到天明。烦!

二、病文选评:

过节

过节,最热闹非凡的,当属过春节。为啥呢?新的一年承载新的希望,播种种子——希望,的前期准备。

说起春节,是可以值得回味,慢慢品尝的。听我道来——源于我看的电视(很短哦!)

香蕉的原产地是东南亚,其中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香蕉的销量最大。纳闽岛是马来西亚的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游客如织,当地香蕉自然成为游客口中的一大享受食品,虽然游客十分喜爱,但香蕉实在太多,以致没售出的香蕉腐烂了。

有人提议说,不要急着摘下香蕉,但不摘下香蕉,它们必定会吸取部分养料,势必影响香蕉的质量。也有人建议把香蕉放进冰箱里,问题是解决了,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采用冷冻的方法,香蕉的品味就会大打折扣。

这该如何是好呢?可急死了蕉农。人群中忽然站出一个人来,马来尔,称自己有办法不让香蕉腐烂,而且销量好。

在马来尔的蕉园里,只见马来尔用绳子绑着香蕉,挂在树上,众人一看,很是好笑。有人嗔怪地说:“这可真是个好办法,祝你早日成功。”马来尔不为所动,坚信着自己。

一段时间后,果然他的销量比其他蕉农都好,这让他们不理解。于是就有个人偷偷地到马来尔的蕉园里,在其中的一香蕉上作了记号。那个人一直观察着香蕉。十日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随后,马来尔向他们解释说:“在香蕉上绑根绳子,香蕉就会以为自己还没被摘下来,继续生长,以抵抗使香蕉腐烂的细菌。这样有了希望,才会长得好。”

众蕉有所悟,离开了。

其实,人类也一样,只要有像那根绳子一样的希望存在,就不会“腐烂”,相反地,长得好。

我向往春节,是因为我憧憬着希望;我从容面对生活,正是由于有个希望。希望——人类的精神所在。

点评:文章允许借鉴,模仿甚至剪贴,拼凑,但应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他认为欣然接受一切的,是废物。本文的致命点就在于没有个性,也就缺乏了鲜活,缺乏勃郁的生命力。(得分:25分)

过节

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祖国,记叙着无数英雄人物的千古传奇,讲诵着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这些文化是中华灵魂的一部分,他们在古书上记载着,在百姓身上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在每一个节日里不停地感动着我们。

端午节,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百姓们用包粽子。赛龙舟来表示对这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爱国诗人的爱护,让他的精神是中华历史的一把火炬。

泼水节,中华人民不畏恶势力,勇于挑战的精神。在身怀绝技,可怕高大的火神面前,纵使有所畏惧,有所顾忌,有所退缩,但最终勇敢的人们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地制服了它。这个节日激励了多少在困难面前踌躇的我们啊。

中秋节,是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的化身。嫦娥在万般无奈下吞下飞天神药奔月,从此与夫君天各一方,每当月圆之夜倍思亲,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节日,它让我们多了相聚的时光,不忘对亲人的思念。

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完春节代表结束了今年的时光将迎接明年的曙光。大年三十的夜里我们都在倒计时,而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激动万分。春节里,天各一方的亲人都归来了,鞭炮声里洋溢着我们的笑容,放出了我们的心声,几盏红灯,几杯好酒都是快乐的象征。据说,在福建某村庄里,都帖白头对联,上白下红,说白色的是为了纪念当年抗委的勇士,今天哪怕我们再富贵,也不能忘了曾经的勇士。

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每个节日都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每个节日都能洗礼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灵魂。

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不少的西方的节日进驻中国,有不少人们担心,这些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西方节日会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真金不怕火炼,我坚信,传统节日是经得住考验的,因为节日里所蕴含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华人民的骨子里,血液里,和我们的基因一样,一代代地传承着。

过节,过传统节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得分:28分)

点评:文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倒是有较深刻的理解,然而文体意识却很薄弱,对节日的逐一介绍使文章成了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而非记叙文。

三、佳作选评:

过 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杜牧在清明之时所见之景.而时间转了一千年,“清明时节雨纷纷”而“路上行人”却不是愁苦得“欲断魂”。

清明节本来是不放假的,但这一次却有机会去扫墓了.记得小时候每次去扫墓总是搞得像去春游似的,水壶,零食必不可少.而现在却已经多少年不曾去扫墓了?

路上的行人很多,谈笑风生,神情愉快,竟完全不像去祭吊亲人,倒像是去拜访一位老朋友.我和爸爸妈妈也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氛围,不禁也心情飞扬.

居住在农村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土葬.保留有一块思念亲人的土地.而我的奶奶就长眠于青山之上,榕荫之下.奶奶的墓上长了许多嫩绿的野草,却令人不觉得一丝荒凉,反倒有别致的可爱.

细雨蒙蒙,将这天地装饰得一番烟雾缭绕,行人在这烟霞明灭之间无声地出现,消失.此时的我们就像是踏入了仙人的领域,别有一番宁静在心头.我躲在巨大的榕树下,榕树为我挡住了缠绵的雨丝,自己却被细雨沾湿了,显得温润如玉。我不禁羡慕起这被雨露眷顾的枝叶,转而起步踏入这烟雨蒙蒙的图卷中去。

冰凉的雨丝顿时落在我微翘的头发上,露珠依偎在发梢,光彩夺目。有的雨丝很调皮,悄悄地落入我的颈项,凉凉的,沁人心脾,令我不觉神清气爽。

雨还是雨,从没变过,但是我们多久没有像这样,感受每一滴雨珠的清凉,感受每一场细雨的缠绵?

此时,我才仰起头,看到了一片潇洒的天空,看到了千万滴雨珠的下落,看到生活中的绝世风景。

打开心灵的通风口,青山白云烙印心田,清风明月各有声色。

回头看看重新被烟雾淹没的坟墓,它立于天地之间,看绿树白云,听山冈涛声,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又何必哭断人肠呢?

点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通俗平易中,写出了一种伤春的绮思柔情,早已成为了人们清明节踏青或扫墓悲苦心情的写照。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诗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带给人们的希望。作者以独 17

到的眼力洞察了这种希望,并让清明节成了他在浮躁并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放松心情,奔向更美好一天的好假日,可谓独具慧眼。

过 节

封建社会的受害者——祥林嫂,忍受不了丧夫丧子之痛,乘着时光飞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某个大城市里。

第一年

初来乍道,祥林嫂倍感新奇,走在大街上,街上五颜六色的彩灯使她眼花缭乱,飞驰而过的汽车把她吓呆了,她回过神来真不知道要到哪,又渴又饿。于是她走到警察面前:“这位老爷,您知道哪里要请下人?”警察说:“你要找工作?”于是警察帮她找了份工作,而且上司还分了宿舍给她,祥林嫂那可乐坏了。春节来了,工友们闹着要吃火锅,看到祥林嫂路过便叫她进来一起吃,祥林嫂死活都不肯。她说:“下人是不能和老爷坐着吃饭的。”工友们笑得人仰马翻,硬是把她按在座位上,帮她乘饭,告诉她现在讲究的是平等。祥林嫂硬是愣了一下。

第二年

没想到吧,祥林嫂竟然结婚了,还生了个胖小子。祥林嫂看到满街都在卖红灯笼,红对联,她知道春节又来了,她也买了糯米准备包水饺给丈夫和儿子吃.做好了水饺她还不忘送几只给工友们尝一尝,工友们都赞不绝口。中午时候,祥林嫂一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祥林嫂问丈夫贺老三说:“他爹,那句‘只要团结我们就一定会度过这次血灾的’是啥意思啊?”贺老三笑笑说:“团结就是说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成功,就像只要你我共同努力,我们也一定会过上好日子。”“团结”这个词飞进她脑里,似懂非懂,又是一愣。

第三年

生活总是多变的,祥林嫂和贺老三双双下岗了,眼看春节即将来临,祥林嫂真是又喜又愁.这时工友们来了,带来了一包米和一袋子蔬菜,工友们说:“嫂子别愁了,大过年的,我记得嫂子包的饺子特别好吃,可以开个小吃店,我们已经帮你租了店面。”祥林嫂感动得眼泪直流,结结巴巴地说:“就是你们说的那个‘互助’我懂了。”瞧祥林嫂那呆样,工友们又笑了。

第四年

祥林嫂开了个小吃店,名字叫“天天过年”,生意红火。她逢人便说:“我真幸福??竟不知道现在社会这么‘先进’,还讲究‘平等’、‘团结’、‘互助’呢。”她想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天天过节一样这么幸福。??

点评:祥林嫂,一个过起年来总有些尴尬的人,居然和“老爷”坐一起吃饭,居然再一次结婚生子,居然在下岗之后开起了小吃店,生意还特别红火,更重要的是她居然也理解了平等、团结、互助。真是匪夷所思,但又不失生活真实。文章构思巧妙,独具魅力,是一篇较有创意的文章。

过节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光;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节日,从我们旁擦过,留下点点回忆。

昨日,天空晴朗万里。今日,天空阴沉无际。我的心骤然一聚,看着窗外蒙蒙细雨,天不再湛蓝,鸟儿不再欢叫。伴着墙上挂钟的叮当声,目光停留在桌上的台历。4月5日显得特别刺眼。我深深地呼了口气,便往学校走。

忽忽然,已走到学校门口,抬起头向里望去却无一人,顿时,想起了,不禁一笑“今天是个特别的节日,学校停课,学生都回家过节了。”旁边的人看着我傻傻地笑。“过节”好沉重的二字,压得连老天都流了泪。我只好恍恍然地又往回走,看着湿湿的地面,耳边响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确说得一点也不假。

“过节”让我想到了伟大的先人们。我想后人是想借此节来纪念他们吧。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具有常人没有的胆识和精神”,时常听到老师说这样的话。说到伟人,我想到了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那“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后,在遭受贬谪后,仍然以坦然面对,他在黄州“倚杖听江声”,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豁达,让我想用“过节”来表达我对他的钦慕。虽然我没有他那种豪情壮志,但我却要用那“西北望,射天狼”的飒爽英姿去证明生命是一段流光溢彩地执着和坚韧。

想到他,便想到了那一群为追求生命而鸣唱终的歌者;海子的生命,行走在冰凉的铁轨上,然后戛然而止,顾城的追求,行走在寂寞的避风港,然后随风而逝;三毛的爱情,行走在撒哈拉漫漫沙路上;刻骨铭心。“过节”或许可以让后人知道了他们对生命的诠释。

梵高用麦田和向日葵做出了的生命最好的诠释,余秋雨的文字,令我们瞻仰-——

前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物质,而是他们所具有的内在精神。而我们却仅能通过节日来想起他们。

恍恍地,家已在前方了。节日又悄悄地溜走了,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伤感——

四、他山之石:

过年

佚名

爸爸在区人事局当了十年的头儿。去年七月,上级决定把爸爸调到另一个部门,虽说是平调,官阶和待遇都没变,但比以前的单位清闲多了,权力指数自然也随着下跌。这种变化在年关表现得更明显。以往过年,家里的门坎都快被踏平了,可谓门庭若市,家里的电话,爸爸的手机也成了热线,而今年,都年三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给爸爸拜年,家里除了电视机中春节晚会的歌声、笑声之外,所有的人都在沉默之中。奶奶和妈妈忙着做年夜饭,爷爷在一旁侍弄他的花,爸爸一个人在客厅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吸着烟,电视机的频道两分钟之内,换了三四个来回。此时,家中的电话和爸爸的手机也异常地安静。

“哎呀,怎么没有醋呀?过年吃饺子不能没有醋呀,我到楼下小店子去买一瓶。”奶奶说着就出去了。

“叮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家里的沉寂,爸爸抓过电话,我听得出声音有些颤抖。

“喂,找哪位?”

“我找李经理。”

“打错了!”爸爸狠狠地把电话挂断了,嘴里嘟嚷着,“人心烦电话也跟着捣乱。” “叮铃??”电话铃又响了。

“喂,找哪位?”这次是妈妈接的电话。

“找你的。”妈妈把电话递给爸爸。爸爸抬起头,接过电话,电话的另一端声音很苍老:“吴局长,我是老余,今儿个是年三十,我们全家给您拜个年,希望您工作顺利,心情也愉快??”待爸爸放下电话,我发现她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过了一会儿,奶奶乐呵呵地拿着醋回来,爸爸一把抓住奶奶的手说:“您老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了让我高兴还出去装别人打电话给我拜年,哎??”“哎呀,孩子,你全都知道了,一定是妈妈手段不高明,可妈今晚看你情绪不好,所以??”

这时爷爷在一旁说:“你这老太婆,也亏你想得出来。不过,小子,通过这件事,你也要好好省察一下自己,当官一定要为百姓多办实事,这样人家才不会忘记你啊!”

爸爸点点头,脸色不再那么难看了,但变得更红了?

简评: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围绕过年,采用今昔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以往门庭若市;现在却异常安静。这是因为父亲的“权力指数??下跌”了。年三十,爷爷“侍弄他的花”,心安里得,而爸爸却“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吸着烟,电视机的频道两分钟之内换了三四个来回”,心情急躁,因此,全家人都在“沉默之中”。在这压抑的气氛中,一声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家里沉寂,父亲“抓”起电话,因为太激动,声音有“些颤抖”,但电话却是“打错”的;第二个电话使父亲眼里含满泪水。为什么呢?是因为年三十了只有“老余”打来的电话而激动流泪吗?不是,那是出去买醋的奶奶出于母爱的“杰作”——“装别人”打来的电话,文章的悬念这时才得以释放。最后作者用爷爷的话,点出了文章的大主题:当官要为百姓办实事。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立意高远,耐人寻味。

过节作文范例 过节

(一)倘若那半躲云间的上弦月仿佛是:“和羞走,倚门回首”的青涩小女,中秋皎亮无瑕的圆月便是妆成的少女,落落大方地晶莹透亮着。

八月十五的秋,被这多情的月照亮了,连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是泻尽了月华,温柔地洋溢着浅笑。

我和姐姐早已抢到了饭桌的上位,却被母亲嬉笑地赶去端菜。晚饭丰富,有肥红的大蟹上桌。父亲笑道:“林语堂先生说: ‘那时月正圆,蟹正肥’大概就是如此。”

姐姐放下菜盘提议道:“既然是如此诗情画意的中秋之夜,不若大家便来吟诗赏月,玩味一把古人的情致。”

大家都说好。

我抢先发言道:“古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讲的大概便是这种团圆的气氛。虽然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这种此时天涯的喜悦却是可以共享的。”

姐姐驳道:“不然。明月此时生是无疑了的,举头仰望,异地也可明月相照。然而若似东坡与亲人隔面无人相见,只得‘把酒问青天’自然是另一种况味。月圆之夜未必每人都有喜悦。”

父亲此时已几怀酒下肚,半酣时刻,一听姐姐的注释,倾望来了兴致,筱道:不错。正如青莲之‘举杯子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凄清寒冷无以为伴的月下独酌,可见月光清冷,留给人是更多思索,因而生出颓唐了。

我不由得甘拜下风。

此时母亲端菜来,凭桌坐下,佯嗔道:“你们不要一味反对,我倒自认为这月明之夜,承了那佳节,大家都自有团聚之意。古人世事多艰,零落漂泊,难聚之情只能寄托于诗。而如今的苍生,又何尝不是疲于奔命。古人有家难回,今人有家不回。恰逢上这中秋佳节,有了回家的理由,心里终于惦念着家人亲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2

我赶忙点头:“这节日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一面是对节日的庆祝,一面是和亲人团聚美好的愿望。节日是一种文化的纪念和流传,正如今晚吟诗赏月,又使我们忆起古人的或喜或悲,不能不说是一种古今的纽带和传承。”

大家都赞成我论得好。

爸爸笑:“钱钟书说:‘这月亮都让我们犯糊涂了’,然而我们却在今夜伴着这月光,对生活和节日的理解越发清晰起来,有所增益,不能不说是件雅事。”

我们经这一点醒,赶忙向窗外齐望。见那明月依旧,皎白如玉盘,衬着暗天里的一丝薄云,照着每一户人家。

我知道,我在它温柔的明光中获得了祝福。

过节

(二)辗转反侧,我离乡已四年了。在异地求学,总似一位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只会欣赏望尽天涯路的伤悲。像一封信件,印满各地的邮戳,却找不到收信的地址;像一张书签,浏览过无数的页面与文字,也只能暗自伤心。

每次回乡,呆的时间都没有旅途的漫长。去年重阳,我又回到了故乡,见到了心中的南山。

“南山”是我们小时候起的浑名,只因其他处村的南面而已。再见南山,心绪此起彼伏。儿时嬉戏的欢笑。悠长的童谣,似乎还在风中回荡,不时歇落在山坡上,似一颗晶莹的露珠,滴落在嫩绿的叶尖,滑落出生命的动感,此时的南山恰在夕阳映照下,金黄与苍郁水乳交融。

已是重阳,古人有登高之俗。今日我也攀登起南山。

独自一人,在这幽深的小路间行走,这条路似渐近荒废,的确,忙碌的现代人哪有机会在此徘徊低吟已逝的长歌?路旁长满了艾蒿,这浓厚的绿色气息袭卷我的全身。这长长和艾蒿在这少有人津的土地间生长,这旺盛的生命在不屈间衍射出光芒;还有蒲公英,随着风飘行,带着我悠长的记忆碎片;更有那狗尾巴草,编成乳白的戒指,祝福远方的家人??

不觉间,已到了山顶。悠蓝的天空如华美的汉朝锦缎,镌刻着纯白的清淡之色。登高望远,仰望一种高深距离的圣境,仰望,伴着厚重的泥土气息,在深深地呼吸。这似乎是一种无神论的宗教仪式,在远离车水马龙,繁杂喧嚣的城市,顶礼膜拜我心中的南山。现代人的高速节奏,似乎冲淡了重阳登高,故人菊花的情趣。我们只懂得在钢筋水尼,物欲横流樊笼中,无声地呐喊,如流水线上的罐头,重复单调的故事。情人节的一盒天价夹心巧克力就能了事,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肯把青梅嘎?灯红酒绿,卡拉ok,究竟还有几人在哀叹银汉迢迢暗度的悲伤,唱响高山流水的丝竹琴瑟。人类的文明在消逝中悲吟,颓废。

登高的菜萸究竟何处可寻?莫非是遍插菜萸“无”一人的无奈。

我祈望,我心灵的南山独自在心灵深处独享静谧的天空。

也许,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前行奔跑中,我心中的南山在缓缓增加威仪的高度,总有一天,当我再次重阳登高之时,接近精神的天空。

过节

(三)清明节总让我觉得不吉利。毕竟那是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死”终究不会使我联想什么美好的事物。

那还是很小的时候,便常听母亲对我说起外公的故事。

外公年轻时人长得帅气,工作上也很用心,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直到有一天,负荷如此之重的外公没能挺住,死于在当时还是绝症的肺癌。

还很稚嫩的我每每问起母亲外公具体的模样,只听到隐约的啜泣与哽咽。因为外公过世时,母亲也还很小。令她悲伤的根源是她难过自己脑海居然无法想起关于父亲的清晰印象。即使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只是眨巴着无助的双眼默默地拂去母亲眼角的余泪。

又是一年清明节,母亲第一次决定带我去给外公扫墓。还不懂事的我抓住自己最爱的红色毛衣不肯松手换别的衣服。执拗的我不肯屈服,而忍无可忍的母亲扇了我记忆中第一个耳光,为了外公而打的。

外婆心疼了,责怪母亲为何要和小孩计较这些,上来揉着我红得发烫的脸蛋儿。而母亲只甩下一句话便离开了——

“你不用去了,在家呆着”

倔强的我在母亲背转耳的刹那泪水终于忍不住的直泻而下。我的委屈能说给谁听,穿红毛衣只因我想让我外公瞧瞧他未曾谋面的外孙女是多么的美丽和可爱。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鲜艳的颜色对于已在另一个世界的人是一种不敬。

从那之后,母亲很少再和我提起外公。或许她以为,于我,一个没牵过我没关心过我的亲人是不会让我产生任何感情的。

但,她错了。无数个夜里我的梦境中都会浮现出自己虚构的老人面相,那么和谒而温暖的笑脸在亲切唤着我的乳名直到我从虚幻中惊醒口中却含着外公的名字。

那时的我才明白,爱已在无形中滋长蔓延心间。上帝可以阻隔我们身体的相融却终拦截不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之弦。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穿戴上一袭黑衣,走到母亲身边对她耳语道:“妈,我想去见见外公,可以么?”从眼中的惊讶和慢慢柔和的目光。我读到了一丝感动与安定。

这个清明节没有下雨。墓碑上外公小小的照片使我仍看不清那人的脸庞。但唯一可以让我确定的是外公是微笑着照下这张相片的。

而我不知道,外公能否看到碑这头的我,也在朝着他微笑。

“原谅我曾经的幼稚好么,外公?”

我在心底默默吟道。

“外孙女很想你,以后一定常来看你。”我低下头抹去泪。而似乎听到我心语的母亲,也别过头去。

她,也哭了。在这个微凉的日子。

过节

(四)每年只有过春节时,才能回趟老家。

老家其实离这座城市并不遥远,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每当春节时,坐上返乡的长途客车,那上面浓重的乡音,常常带给我满腔的乡愁,那时的我,归心似箭??

家乡的春节很热闹,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写有自家姓氏的红灯笼,只有踩着鞭炮的红纸屑才能直进家门。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祭品,男人们喝着在大厅嘻笑怒骂,孩子们一群一群地蹲在门口玩烯着的“滴滴金”。狭窄的小巷上连气派的汽车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大鸣喇叭,一切都是那样红火??

但记得清晰的却是一个冷清的春节。那时的天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踏过泥泞的小路,牵着我的父亲告诉我:“走,我们去看老屋。”那是在父亲的乡下故乡的,一路上我们坐的车经历了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巷、安静的菜田,冷清的土屋,终于在一座老房前停了下来。那座霉素屋早已败落不堪,只有院子里的杂草还隐约显示着盎然的生机,父亲虽然有请人修缮,然而看来也仅仅只能维持住老屋的结构,却止不住它凋落的容颜。打开了木制的大门,赫然在目的是宽敞的大厅,正中一副太师椅后是凸瓦的白墙。是的,我记得父亲告诉我,那儿曾经挂着的名贵的字画,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卫兵的大姑姑毅然将它们撕下,送入了火焰吞啮的血盆大口,年少的父亲也参与了这项任务,将曾祖父的辛苦收藏付之东流,曾祖母悲愤欲绝,父亲说这话时也悔恨地看着自己的手,绕上二楼,又是另一番天地,小小的阳台上摆着一个个整齐的花盆,只是弄花人都早已不在,野草猖狂地占领其中。父亲从卧房中找出了一叠相片,其中有一张曾祖母的相片,父亲说太大了,带不走,我将它郑重地摆在了她睡过的床上,然后,我们起身离开。

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座石桥,父亲顺着河道指下去,告诉我那儿曾有过最美丽的景致——白塘秋月。在那样皓洁的月光下,他是如何地玩耍,然而现在的白塘,只是一汪死水??

车子又经过了安静的菜田,热闹的小巷和繁化的街道,回到了那个人气旺盛的住处,然而我却依然怅惘。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惟这个春节我无法忘怀。我想起林语堂先所写的《旧历元旦》中,他因为崇尚新历而不愿过春节,最后又妥协的故事。愿依然明白了春节更是中国人的一个精神象征,而不是新历元旦可以比拟的。我忍不住期盼来年的春节??

过节

(五)那生命中的红依然在熊熊烈火中愈烧俞艳,伴随着烟花的绚丽光环,炮竹声的轰烈,释放出来的自同一民族同一家人的真挚与力量;那生命中的悠悠淡光,在寂静的夜月下,在温暖的烛光下,依旧散发出淡雅却泌人的清香??

我要将那源远流长的文化色彩和美好的回忆,永恒地、深深地藏进心中?? 火舞——生命的真挚与热情

自己的老家是乡下,家门口便是一片美丽的稻田,那儿饱满了儿时的快乐与梦想,麦穗也饱含着我柔柔的细语。每年过春节,都要回老家过除夕,虽然没有城市里的灯火与喧嚣,但也颇有味道,吃过年夜饭,爷爷便拉着我的手,和家人来到田地间的空地,告诉我有好玩的,我甚至是欢喜,邻居们拿来了过冬后晒干的地瓜藤霍卢一小堆,但也足有我那时的个子高。好奇着,我望着大人们将藤点燃,顿时火苗四溅,一眨眼已是足有大人高的大火,红色的火焰将村头的黑夜照得通红,透过流动的火焰,可以看见村民喜悦的笑脸。火势稍小时,好戏开始了。一个小伙子憋住了气,从一头跑向火堆,纵身一跃,跳过了热火,我吓了大跳,但小伙子毫发未损,满怀欢喜地推着大人们,随后村中的青年、妇女、老人都在这美丽的火焰中穿行舞动,那火扭动着婀娜的身姿,与民同乐,连树边的大狼狗也耐不住一试,跳过了生命的真火。笑声、掌声、呼喊声,编织成了火海中的激昂舞曲,在喧闹的空气里飘荡飞扬。待火小时,爷爷推了推我,让我试一试,我些许犹豫,但大家在火舞中舞动出的生命的真挚与激情,深深感染着我,我鼓起勇气,迈出小小的腿,用那小火燃烧了生命中的热情与真挚,那一瞬间,我温暖无比,心中无比骄傲,脚踏双地,顿时烟花四溅,炮竹轰鸣,黑暗夜空中充满生命的力量??

幽幽烛光——生命的情

元霄佳节,灯火通明,各式花灯,就好比天上的繁星坠入快乐人间。爸爸亲自为我做了盏他小时候玩过的萝卜灯,大白萝卜掏空了,点支蜡烛。我好是高兴爸爸的爱,在这佳节中淡淡地融入在这白白的烛光中。提着心爱的萝卜灯,伴着玩伴满街跑,生命中的情我无比骄傲,风中摇曳着是爸爸用爱酝酿的淡淡萝卜清绚丽多彩,回想起来,生命中的情颇有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闻珊处”

的意境??

伴着火焰热烈地舞蹈,沐浴在用淡淡情思的烛光下,生命的热情与真挚,生命中的情已悄悄地融入了传统节日里的五彩缤纷之中。过节,我将在生命的真谛中迎来和送走一年又一年的佳节,而留给我的是那一份份美好难忘的回忆和节日给我带来的一次次生命选礼??

过节

(六)当时的明月历经多少轮回的缱巷,曾照彩云的光明浣洗多少流年过眼,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是嫦婢盈起的舞袖,千里共婵娟,明月,是柳梢头落空的等待,人约黄昏后??

是啊,沧海桑田,一切如云烟,明月映照了多少的悲、喜、欢、愁。然而她于我,却是永远的一如静谧的中秋节的相伴。

最心怡中秋节,最欢喜与家人团聚的愉悦。然而,回首那铭于心的来回路——刚上高中的中秋竟需要军营中度过!

带着步入新天地的欢喜踏上军训的旅程,然而,欢喜的新鲜感在劳苦的训练以及对爸爸妈妈的想念头中渐渐褪去,当得知中秋节必须在军营的山上度过时,小小的心满溢抱怨与委屈,埋在心中抑而难发。

在中秋的黄昏,抱怀着一盆的衣物独自来到顶台清洗,内心沉郁而无人可诉,此时,却有微风擦肩,拂掠过耳畔,再挑起发稍,好清新的空气!深深呼吸,一抬头,便于斜挂着的红月相遇。原来,高处观月开,竟有如此金红的辉煌。

不禁走向天台的栅栏边,一切都浸染在银色的梦里,环绕着的成片树林的微风下轻轻荡漾,月光无法匀地铺开,似乎时不时还能漾出银色的波光,远处的海水是轻淡的银绿,偶尔有车穿过海岸大桥,车灯闪烁,指引着回家的心。

空气是新的,似乎泌出了芳草与月光的味道;我的温度是静的,似乎月光是一片汪洋,我徘徊在静谧的月光山色中,似乎连我的毛孔都学会了深呼吸。

重归了平静,用一颗平静的心仰望升至天边的那明月,她似乎也在静静地用明亮的光向我微笑。

我见明月多妩媚,料明月见我应如是。哈,我又自作多情了。明月照耀了多少需要支扶的心啊,当东坡同样用悲伤向明月,明月平静地给了他启迪,于是,东坡用慷慨大气地语言对自己、对世人说:

卒然临之而不怒,无故加之而不惊。

是啊,这是东坡的情怀,也是明月的情怀啊。并非说非得要用淡泊过完余生,但在遇到风浪坎坷时,至少要如明月般的情怀告诉自己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在静静的沉思里,仰望中秋节的这汪宁静,抛却了埋怨与委屈,渐渐尝试用平静对待一切,包括军训,包括今后的路。明月似乎也用自己的宁静把沉着的情怀传染给我,——我知道了,一切都不是白白地来,白白地等待,一切自有自己的用意,需要用宁静的心去发现。

满怀宁静的心,在军营的中秋节,我等来的,是宁静地接受成长的一切。

过节

(七)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题记

小时候经常会被大人们问起所有节日中最喜欢的是什么节,当他们认为毫无疑问我肯定回答春节时,却被我一声“七夕”搞得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还在母亲怀里嗷嗷诗哺时,父亲就因工作需要被调到离我们很远的会下雪的城市,从我有记忆起家里空荡荡的大房里就只有我和母亲两人的身影,于是我总会不时地躺在母亲暖暖地怀中,撒娇似的寻问父亲的归期,母亲总说等你穿上美美的夏天裙子,父亲就来看你了,那时我还不明白母亲噙着泪的双眼是与我有同样的期待,但我在那双清澈的双眸中望见了我穿上裙子的美丽样子??

自识字起,我总喜欢大声地读出所认得的字,那是认字后那年的一天我在母亲的床头前发现了一摞摞叠齐的信纸,于是我好奇地拆开它,稚嫩天真地读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于是我看见母亲上扬的嘴角接住了滴落的泪花,看见了我卸下厚重的棉衣换上轻盈舞裙的美丽褪化。

终于,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明白了母亲所指的穿裙子的那天是指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天——七夕。

母亲说:父亲实在太忙了,即使连春节、中秋这样举家团聚的日子他都无法抽身回来,于是我哭了,在举家团聚的日子,父亲需兢兢业业地操劳,这样一个欢庆的日子,我们即无法拥坐于一起。

每年,我总会在期待与挂念中盼过冬天盼春天,盼过春天盼夏天,当期盼与日俱增的同时,父亲与母亲双鬓的白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爬上眉梢,而我也从在母亲怀里撒娇等待父亲归来渐变为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写下我的思念。

倘若给我一个愿望,我希望每天都能是七夕,我希望操劳大半辈子的父母能卸下身上的重担,相偎相依。

父亲是牛郎,是那个热爱家庭,却更敬守职业的牛郎。

母亲是织女,是那任劳任怨、默默支持丈夫的织女。

我是银河,是那连接父母的银河,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后半生能随手相伴,永不分离,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为七夕。

过节

(八)这几年总是听到人们说:“这春节越过越没有年味儿。过节不就意味着”花钱吗?这样的节,不过也罢!”

说这话的时候,人们总要配上一个皱眉叹气耸肩的表情动作。仿佛过春节就是件挺烦心的事。

春节前几天,我搬了块椅子坐在小区花园里看书。来来往往有评多神色各异的人。忽然几句话飘进了我的耳朵。“张姐,听说你今年过年关新行头花您好几千块?”我憋见一个身着时尚衣饰的女孩殷勤地问身边一个都市白领。“没什么,花钱不重要,主要是逛街逛得腿都酸了??”后者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两人渐行渐远。

肤浅。我鄙夷地想。过节对她们来说不过是花钱买衣服就能打发的事。现在的都市新贵还有谁能领会古时新装绣罗衣的欣喜和却把青梅嗅的含蓄?

正想着,一阵高跟鞋跟击地的清脆声响直撞耳膜,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女人的大噪门。“老公你去买燕窝了没有?快去啊!现在涨价涨得凶再晚就没了。初一去给局 30

长送礼不能太寒酸!儿子上学就指望这次啦!”我极不情愿地抬头看来人,原来是对门的阿姨。没办法,住这种现代公寓,邻居从来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也不知道她姓什么。正想着,又听她说道:“妈那边我来解决。下午送点钱过去就说工作忙不回去吃团圆饭??”

虚为。我愤愤不平,春节本就是个合家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收抬一年的心情,那是一个多么温馨美满的画面,然而现在每年的“空巢老人”都有上千万,他们是多渴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啊!

“爸爸,什么是‘桃符’啊?”课本里有可是我没有见过啊!还有过年不是要放鞭炮、包饺子、蒸年糕吗?怎么都没有啊?”一个小姑娘拉着年轻的爸爸的袖子不停地追问。“这个??爸爸也不太清楚,改天给你解释吧!”小姑娘嘟着嘴,闷闷不乐。

悲哀!“爆竹声声辞旧岁”,“却把新符换旧符”的日子大概只能在古诗和年画里寻找了。过年没有了这些风俗,过年的人没有了过年的心,就算是保留着节日,甚至用法律定下来,也不过是一个空的躯壳,没有了灵魂。我看着那父女走远。

我站起身,看到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想到这样热闹氛围下和人们怀着的都是一颗倥偬的心,不由感到一点伤感——都是被现代洪流卷走的人们啊!

忽然手机响了,传来奶奶的声音:“乖孙女这几天回来吧,和大家一起乐一乐!”我看了看手里的书,听到自己无奈地说:“不了,今年过节我还有20本书要看??”

过节

(九)如钩晓月渐行渐远,满月朗照带来的是中秋佳节浓浓的饼香。虽然没有屈原投江的亘古美谈,却也寄寓着嫦娥奔月夹着“露脚斜飞湿寒兔”的柔情如梦。

每逢佳节倍思亲。

身在异乡,我深切地感受到古人那场思乡的愁情。三年漫漫求学路,我错过了多少次家人团圆的良宵美景。每每八月十五,我常会一人倚着窗儿,望向皓月,思念我那远方的亲人。

我们家住在江畔,背倚高山,犹记得那时初中,月圆人团圆,总是最美的时候。那时初三,中秋节还不是法定假日,但是学校遵从着我们当地的风俗,下午很早就放学了,好赶着过上一个和谐美满的节日。以前在家,对节日的蕴意没有多少感触,31

只是大伯一家都回来了,便觉得高兴不已。似乎有着不成俗的规定,一家人都聚在奶奶家里,煮了一桌很丰盛的晚餐,吃饭前,爷爷总要点燃一小串鞭炮,啪啦的响着,跳跃的红纸,俨然是在庆祝家合团圆。同去攀家后的高山,月光铺洒在青石板路上,我总是喜欢跑在最前头,好早点爬到顶上离月亮近一些,更近一些,我们会在山顶空地上围坐一圈,品着月饼,就是我们当地最棒的水仙茶,聊聊家常,放一些简单却又绚烂的焰火,一宵赏月到天明。

那时伯父还玩笑似地叹道:“明年这时你便不知怎么过咯!”

是的,三年一载,我也竟熬过了三个月明人稀之夜。记得那年高一年中秋,许多同学的家长都来看我们留在学校自习的孩子们。同学的家长都带了许多佳肴,而我却只好孤单一人完成我的晚饭。路途那么远,爸爸妈妈不可能来,我也不敢吵。临走出食堂的时候,还是爸爸的一个朋友叫住了我,她给自己儿子的月饼中硬塞了一大袋给我,那一袋月饼,足足让我温暖了整个夜晚。那一年,我仅仅十六岁,一个人离开襁褓生活的第一年。啃着月饼,和家人通电话,泪水便不争气地流下来。虽然学校按闽南风俗还给我们组织了丰富的搏饼活动,可依然驱散不了我内心对家人与家乡无穷的思念。

都说太耀眼的城市不适合看星星。三年来,三个孤单的中秋节,在这沿海耀眼的城市里,我始终品味着“月是故乡明”的感伤。

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却更深切地感受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月饼依旧香甜,圆月依旧高挂天空。快了吧,就快了,过了六月,我便能背上行蘘,回家团圆。

新年伊始,我对金鼠祈愿:让我回家,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吧。

过节

(十)那位衣袂飘飘的三闾大夫,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幻化成汨罗河里上下求索的鱼,定格在3千年前,而端午节沿袭了下来,祭奠着屈子的高洁与坚韧,走进了万千世人的心里。

第三篇: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材料作文导写与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甲说:“没有这次移栽,它是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乙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丙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套作和抄袭。

一、议论文写作误区:

1.论点不都深刻。罗列一系列平行的事例,论证一个浅显的道理,不去挖掘这个道理对于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这样的文章很多。比如论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个观点,有的同学选用了非洲草原上的一种神奇的草、诸葛亮、梵高、温哥华冬奥会上一句成名的韩国选手金妍儿四个事例,不可谓论据不充分,但叙述四例仅仅是证明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暂时还没有成功,那就耐心等待吧,相信有一天你的光芒会穿过泥土,直冲云霄。”且不说这句话的逻辑性如何,从思路上看,论证过于浅显,充其量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读完之后,除了见识了一些人事之外,没有明白什么道理。要写出这个道理对人生的启示:暂时没有成为金子怎么办?一时被埋没不能发光怎么办?一辈子没有机会发光怎么办?像许多人,只是一颗默默无闻的石子,注定成不了什么金子,读罢此文,该如何自处?像诸葛亮等人,暂时没有发光,该如何等待机会,是不是只是消极等待?像梵高,一辈子得不到诗人的认同,又是如何坚守自我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论证才有广度和深度。

2.语言没有逻辑性,思维混乱,顾此失彼,不能让人信服。

例如有的同学谈到微软现任董事长鲍尔默,“他的才华没有因人才济济而被埋没于商场”,接着评论:“只要拥有才华,就不会被暂时的寒冷所遮蔽,终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同。”如果这句话能成立,世上就没有怀才不遇的人了。有的同学叙述时也是漏洞百出,比如谈到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20年前只是刷酒瓶子,自以为“大材小用”,于是“心不在焉地工作,老师傅告诉他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很受启发,从此抱定信念,一步步走上董事长的职位。”非常简单的头脑!“抱定信念”,就登上了“董事长的职位”,成功过于容易了。

3.观点加材料,不加论述。议论文既讲究事实胜于雄辩,又讲究以理服人。许多作文都是除了开头和结尾外,中间一段一个事例,列举到篇幅合乎要求为止。

4.论据使用不恰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不能论证观点。有的同学论证生命的价值,援引的是台湾问题,台湾是祖国的儿子,我们会包容它的。②论据太俗套。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钱学森被学生一引再引,每本试卷中,几乎有一半的同学用钱学森的例子。诸葛亮这块金子的经历,也被反复叙述。③论据平行重复。只会使用正面事例,不会使用反面事例,造成论证方法单一。

作文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

二、作文命题,是由引题、材料和要求三部分组成的。

1、作文的命题结构:由引题、材料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2、作文的审题:①审清命题类型:由引题判断本次作文的类型是材料作文。

②审清命题内容:甲乙丙三人(不同人)对“大树移栽”的看法、态度。③审清作文要求:作文的审题,一要全面阅读命题,明确命题意图,关键抓住命题意图引领句,“你有何联想和感悟?”据此确定写作的内容、体裁。本次作文侧重对“大树移栽”的看法,体裁以议论文为最佳。二要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关键抓材料中关键词,并全面理解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据此立意的角度和自己的观点、态度。本次作文甲的关键词为“被赏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乙的关键词为“适应环境,付出代价”,丙的关键词为“何必离开故土”。据此确定本次作文的立意为:改变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适应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立足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

3、作文的审题情况:

优点:文体特征明显,卷面规范美观,书写工整。

附:优秀作文题目一组

怀才与亮才/改变环境,实现质变/守住脚下的坚毅/找准位置,实现价值/价值与环境/到人多的地方去绽放/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要生等伯乐/改变生存环境,成就美丽人生/坚守自己,成就美丽/适应环境,把握人生

不足:

审题“偏”。据甲,立意为“改变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秀出自我”等,忽略“改变环境”。据乙,立意为“回归家乡,思乡”,忽略“适应环境”。据丙,立意为“金子发光”,忽略“在哪里”这个“立足环

境”。据总,“移栽”立意为“抓机遇”。据作文甲乙丙的材料形式,立意为“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本次作文偏题现象十分严重,二轮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予以指导,使学生提高。

我们一起勇敢的去说:“换一种环境更美!”带着自信,迎接每一个环境的改变!

备考建议

1、指导学生明确目前作文命题的类型。如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材料结合作文等。

2、帮助学生梳理不同类型作文的常规写作类型和方法。

3、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写作特长,明确自己最拿手的体裁。

4、训练学生“过硬”的写作本领,要重视三点:

一是“能判断”,读完命题,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命题类型、写作内容及适合的文体。

二是“有见识”,不能人云亦云,不刻意求新,能达到新颖更好,但必须确保做到观点正确。三是“会表达”,做到观点明确或鲜明,呈现观点认识的结构要完整,最好有层次,有梯度,论据的使用切入恰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照应谨严等。

5、指导学生明确考场作文的一般特征,以写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好文章。

坚守心里的那港湾

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曾说:“我没有芦苇的纤柔,我只有绿叶的闪亮,我有一片绿荫,便可展示灵魂的专长。”

就像那棵在山林里长了好多年的树,何必为了取悦别人来欣赏自己而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呢。或许没有植物园里的那些植物的妖娆,体态婀娜,但这棵树身上闪耀的是别的树无法匹敌的刚毅、坚强,它所展示的深山气魄依旧能赢得赞赏。

所以无须为外界的风吹草动而动摇自己的信念,坚守心里的那港湾,不去学芦苇的纤柔,只求拥有绿叶的闪亮。

提起“新东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享誉世界的权威英语培训机构却是由一位高考英语只有三十分的“蹩脚英语生”创办的,无须诧异,俞敏洪就是以这种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坚持的力量。

高中时的俞敏洪羞涩、少言,极不准确的发音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但他坚信自己能成功,口含小石子苦练发音,终成一代英语培训大师。

创业的艰难也没有使俞敏洪这山望着那山高,他明白别人的成就就好比不属于自己的“芦苇的纤柔”,自己是一片绿叶,而信念就是绿叶上闪动的光亮。他坚信信念这片绿荫会让世界目睹他不倒的灵魂。汉勒·泰斯天生一副招风大耳,同时相貌丑陋。他滑稽的相貌时常引来人们的捧腹大笑。但他坚信妈妈的那句话,大耳朵是上帝送给他的翅膀,只是放错了地方,但依旧可以带他翱翔。也正是这幅怪异的模样让他塑造了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形象,也让他在演艺事业上达到别很难逾越的高度。汉勒·泰斯没有艳羡别人娇好的容貌,他的那份坚持终于让自己为世人展现了专长。

梵高也曾在幽暗的画室里面对着失败的人物肖像垂泪,但他终究发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让《星空》永垂于艺术原野。

卢梭也曾在激荡的社会洪流中彷徨失落,但他终究抓住了自己敏锐的思想,让《社会契约论》回旋在社会进步的潮流中。看清自己拥有的,不要垂涎于不属于自己的;坚信自己能有所成就,不要被外界的纷繁迷住眼睛。“外界的欣赏又怎样,我情愿扎根深山,招摇属于自己的那片墨绿,即使是孤芳自赏。”那棵树于是说。是啊,芦苇的纤柔我不艳羡,只相信绿叶的闪亮足以照亮心灵的那份赞许与感动,只须记住:坚守心灵的那港湾。

(推荐理由:内容充实,论据新颖,论证有力,详略得当。)

换一种环境更美

小溪汇入了大海,于是它变得浩大澎湃;白云镶嵌在蓝天,于是它显得洁白无暇;鲜花移入了草丛,于是它变得灿烂美丽。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呈现出别样的美,而这种美,往往会比原来更美。

换一种环境,也许会一帆风顺,一路平坦,也许会荆棘满布,一片黯然。但是,只要路是对的,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原来改变环境会使自己更美。在塞外的古道,她用琵琶弹奏了一首《出塞曲》,在历史的迷雾中回响了多少年,多少代?为了汉室,她融入了茫茫大漠,她的青春逐渐黯然消逝。她离开少女的香闺,踏上了遥远的路。在时代的穿梭中,只留下了声声驼铃,是悲叹,是惆怅,更是可敬的勇敢与坚强。但是,她换来的,是汉室的安静,百姓的安宁。在世人眼中,她比从前更美。她就是王昭君。

她美丽,但依然选择了环境的改变,于是她变得更美,更受人尊敬。

他是一只拣尽寒枝却不肯栖的寒鸦,一只饱经风霜冻结了双眼却依然飞翔的鸿鹄。他面过对饥寒交迫,经历了仕途坎坷,却依然坚持,依然奋勇前进。他积极乐观,他在生活中尝到别样的香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多么超脱。他就是苏轼。

他面对环境改变,选择了积极面对,他变得更加坚强与勇敢,他比以前更美。

他不是航海家,但听说中国航海者甚少时深受刺激。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经历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行程28300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在古老船队风帆落下后的600年,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在拿破仑墓地是写道“你曾经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震动。我这次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醒了。”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他就是被评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翟墨。他放弃了绘画,改去航海。改变了事业环境,得到了比绘画更美好的经历,他变得更美,美过他手中的画笔。

环境,往往能造就一个人,环境的改变,也许能使你留下一片更瑰丽的风景!

千年的红颜

弹指一挥间,千年前从汉宫走出去的那个妙龄女子现在又回来了。可是当我走进这个往昔繁华的汉宫,却只落得两泪涟涟。但我不后悔当日的离开,因为只有改变才能生存。

宫墙外桃花依旧,婀娜多姿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汉宫没有变,与现在的我,是天人相隔。我,是那个被世人颂扬了千年的昭君,我又回来了。月光下,我倚着寂寞的栏杆,无人会,登临意。仍记得,当年我风华貌美,立志成为汉帝最宠爱的妃子,但却不愿堕入污俗贿赂画师,只能成为

宫廷里一生都要默默等待的冷宫之人。难道我真的就要这样终老吗?我不甘心,十八年的琴棋书画的练习,十八年的品性的培养,难道都要付之东流?我等待着,等待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某一天,一则消息从朝廷内传来,宫内的女子人人都惶恐不安,原来是匈奴使者前来求亲,汉帝欲选一宫女前往。谁原背井离乡,远走异邦呢?然而,我却对此激动不已。思量再三,我选择了离开。与其在冷宫中煎熬着一生的寂寞,不如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自己,也不枉我这一生的追求。当我走进宫廷之时,我看见了汉帝惊讶的眼神中透着愤怒和后悔,我看见匈奴使者眼中的惊羡。汉帝不断询问我真的要选择离开吗,我用坚定的眼神回答了他。我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找寻我真正的土地,即使背井离乡,即使路途遥远,我也不后悔。

我跨上骏马,本以为坚强的我却洒下了淅沥的泪水。尘土飞扬,黄沙漫天,怀抱琵琶,我踏上征途。当我满鬓风霜的穿出现在单于面前时,他直夸我风华绝代,发誓要用一生的爱来疼惜我。匈奴人民的热情欢迎,单于一生的爱,边境人民数百年的和平,足矣。我终于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在这片新土地中,扎根生叶,被我带来的那几株桃树居然也在这异地成活,虽然花朵娇小柔弱,却透着几分坚强。我明白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选择离开故土,也许此时的我只是一个默默死去的宫女,被历史湮没在滚滚红尘中,又哪有这千年的传诵,又哪来美丽的和平使者的名誉。

我倚着汉宫寂寞的栏杆,参悟这我这一生的得失,明白了改变才能生存,才能被赏识的道理。脸上的两行红泪已被吹干,杨柳依依,月已渐渐落下,天边已露出微红,我也应该离开了,回到那最适合我的土地。此时毡房外的那几株桃树应该又开花了。

(推荐理由:化用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感情细腻。)

第四篇:“倾听”作文导写及例文

“倾听”作文导写及例文

【题目回放】

苏轼在赤壁怀古彻悟人生真谛,辛弃疾在京口怀古感慨历史兴衰……当你驻足历史遗迹,倾听历史的回声时,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遐想?劳伦斯在聆听鸟啼时生发出热爱生命的情怀,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时勾起无限乡愁……当你身处穹顶之下,倾听自然之天籁时,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指导】

从字面上看,“倾听”的意义是听声音;从深层次来看,“倾听”可以是接受、享受、感知、理解等等,都可以视为“倾听”。“倾听”意为“虚心地听取”,它不是简单被动地聆听,更不是无意听到,而是一种有意的、带有主观态度或倾向的聆听。我们可以记叙一次倾听的经历,表现倾听的感受;可以围绕倾听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性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阐发自己对“倾听”的看法与思考;还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有感而发的散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下笔,要思考三个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倾听,即倾听时特定的情境、环境或氛围,有此交代或者预设,倾听才不同寻常;(2)倾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必须选好倾听的对象:可以是大自然的各种天籁,如海浪声、溪流声、鸟鸣声……,可以是音乐、话语、或教诲……,可以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有此描述,文章内容才充实;(3)倾听时的感受怎样,即倾听的结果或者感悟,突出情感体验,文章才有深意和主题深度。这三个问题,是我们的构思之本,完整地考虑,其实就是一篇文章完整的写作思路。

第五篇:传家宝作文导写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明确写作对象

仔细揣摩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从中选择自己的写作对象。此次作文提供三种“传家宝”,要求考生选择“更有价值”的传家宝来写。这三种传家宝,有属于物质形态的,有关于思想精神层面的,也有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点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一种来写自己所认定的“更有价值”的传家宝即可。如果写作中转换到其他话题(如写“精神” “信念”“传承”“知识”,则属于离题)。

二、明确写作的任务

针对“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展开阐述、论证,也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明确了写作任务,只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想得到一个好分数,还必须在作文中展示考生的才华。以这次作文为例,三种传家宝,有属于物质形态的,有关于思想精神层面的,也有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点的。小张家的传家宝可能是一个价格不菲的文物,同时也具有超越金钱的文化、历史价值,或因承载着家族的记忆而显得弥足珍贵。小杜家的传家宝见证了爷爷的努力和奋斗,象征着祖辈们用血肉换来的荣誉,具有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力量,所以,它也是值得珍视的。小程家的传家宝是中国许多家庭都有的祖训。在我们这个注重家族观念的国度里,祖训代表了一种信仰,是一个家族重要的精神密码,是维系家族、沟通代际的纽带,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此,同学们必须在写作中主次清楚地表达自己“更有价值”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在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说理到位,论述深刻,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以及批判性都是体现考生才华的地方。

【问题】

1.离题(不管材料和任务)或中途易辙(中间换话题),25分左右的作文都是由材料拟出“传家宝”或某种精神内涵后,就抛开材料专论话题,陷入原来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框架。对命题要求中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理解不透。从而导致扣题不紧,过于拔高主题,又脱离了任务。如:在概念分析上挖掘“传家宝”蕴含的意义后又转向“家风”的论述,或的对“传家宝”的物件价值定位过大过高或不当。如过分夸大“勋章”的悠久历史,“祖训”的民族历史等。

2.内容缺乏新意,论证思辨不足:大多停留在对三种“传家宝”的点评。未能正面阐明、细化“传家宝”的“价值”内涵。更多的是泛化“传家宝”的内涵,变异为阐述某种良好的品质或某种精神与“传家宝”基本没有联系。较多同学将作为“传家宝”的 祖训,与一般的名人名言混为一谈。泛化为将所有精神类的东西都生拉硬扯地套用在“传家宝”上。有的直接分析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传家宝等。

3.“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落实不够到位。多止于青花罐、勋章怎样,祖训怎样的分析中,简单、随意,非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或有比较,但比较不到位。多生搬硬套,对于何为“任务驱动”并不理解,陷入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套作框架。对命题要求中的“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理解不够。

4.权衡、比较中,轻易否定其它未选的两者,对未选之“传家宝”的意义、内涵认识片面或停留表面,或故意揭其短,或仅视之为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关系,而突出点评自己所选的一方。不少同学甚至直接否定青花罐,将其物质化,物品化,阶级定性严重。将勋章历史定性,贬得一无是处。同时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才是客观的思辩。权衡、比较不科学。不在同一平面比较,价值判断不一致,未设置比较前提,思维跳跃;只作选择未加权衡思考,分三个平面阐释各方,未突显比较结果或加以适度延展。对权衡对象的理解定势泛化。将祖训等同于文化,语言,将青花罐及勋章统概为物质,将祖训定位为精神。

5.“入情入理地说服”做得不够。“学生腔”重,伪圣化情绪严重,道德的说教色彩较浓,有的过于抬高祖训的意义,严肃有余,情趣不足,也不够真诚,可读性不强,区分度不高。且口语化严重,大白话,只作回答,未体现主观态度。

6.结构不清或不全,逻辑混乱或无层次。开头回答了问题,后面缺乏分析照应及缺乏比较。特别是中间部分易辙,缺乏层层深入的论证思想。

7.内容缺少照应,如多写祖训,但又缺少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内容进行阐释,甚至只字不提这一具体内容,而只是泛泛分析祖训的精神价值,“传家宝”的题旨未能得到体现。【指导】

一、进一步落实“就事论事”,即针对所给材料论述,不“泛论”。

二、训练“在真实语境中辨析关键概念”的能力。力求做到概念阐述准确,不泛化,不转移,不偷换。

三、加强“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能力训练,提升思考、权衡的辩证思维能 力。力求做到“维度”清晰,“比较”到位。

四、加强“入情入理”的说服能力训练。力求做到合法、合理,更合情。要有适度的 情感感化。情感感化也是一种说服力,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说服力。

五、加强现实的关怀与文化的的注入。好的文章要有民生的关怀,要有济世的情怀,要有文化与文明的力量。

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即题目中的提示语:“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据此,可以展开思考、权衡与选择。所写的文章必须是反映正能量的,因为“传家宝”是家中世代相传,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珍贵物品、宝贵的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传家宝”既有物质的(材料中所说的“青花罐”、“勋章”),又有精神的(材料中所说的“祖训”)。因此所写的内容必须权衡是写物质的“传家宝”,还是精神的“传家宝”。

接下来,应该着重思考并集中笔墨去阐明为什么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必须阐明之所以成为“我们家传家宝”的道理,写得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必须集中笔墨阐述好“为什么”。必须深刻阐明“传家宝”对人生、修身、齐家、待人处世、生儿育女„„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和价值。在阐述“为什么”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拓展开来,去阐述如何使“传家宝”可以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作文题简析】

所谓“传家宝”,核心在于“传”,“传”包含两个主体:“传”者和“承”者。也就是说,祖辈父辈,把什么传给下一代更有价值;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应当从祖辈和父辈继承什么更有意义?

材料中的三件传家宝青花罐、勋章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只是表象,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深层含义:青花罐意味物质财富,勋章意味着荣誉,家训意味着精神。如果这样理解材料,哪件更有价值不言而喻了:

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

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古人有书香世家将读书人的情怀代代相传,今人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氏家族用经世治学、学以报国的精神荫及门楣,此精神传至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更是不愿被祖父和父亲的荣誉笼罩,自辟蹊经成为“自然之友”。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

当然,也许你想不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样典型的把精神作为传家宝的具体实例,但这道题大可以小题大做,将一个家族的传家宝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家宝。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曾经把祖宗留下的物质财富当作传家宝,自以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结果知道挨打了还不知道自己原来什么都没有;我们也曾骄傲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荣誉,自豪于自己的四大发明,自满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就在这样的骄傲自满里丧失了大国地位。

我们应当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更应继承祖先创造这些财富的智慧、精神与思想;我们自豪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我们更应学习这些文化创造者们的经验。四大发明留给我们的,不是让我们聊以自豪的曾经的优越感,而是勇于创造、善于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智慧的精神。【范文】

让祖训运行于心灵轨道

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

忠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书是华夏千年的文化根基。以此祖训为传家宝,更能照亮子孙前行的道路。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将忠厚臵于脑后。另一方面,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成为挥之不去的现代病,导致现代人很难静心读书,刻苦修学。因此,将祖训当作传家宝,无疑是给自身行为以约束,给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个人心灵坐标。这样的传家宝,怎能不更具价值?

诚然,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青花罐”给考古研究提供材料,给审美判断提出指引;需要一枚枚勋章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以辉煌,为前进之路给予坚实力量;但我们更需要一条条祖训,稳固思想的根基。倘若人人都将祖先的精神当作心中的标尺,那社会就会少一些“郭美美”少一些“药家鑫”。倘若人人以忠厚精神为船,以诗书为帆,那社会之船就能乘风破浪,行称致远。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但很少有人奉其为传家宝。究其本源,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取代道义成为人心中的标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辈之精华,那民族脊梁又怎会弯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记祖训,那中国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们应在弘扬美德,铭记祖训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减法,做好这个加减辩证法,人生才能稳步前行,才能让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蔚然成风。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因此,铭记祖训,发扬先辈精神成了为心灵筑土培基的不二法门,唯有弘扬,方能成功。

勿忘昨日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让祖训成为传家宝,运行于心灵轨道,从而实现到成功的浩荡抵达。

【点评】:本文紧扣命题材料与任务指令,在青花罐、勋章及祖训三者的“思考、权衡”,把自己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这一传家宝作为“更有价值”的理由阐述得到位而深入。同时能“呼应他说”,且能做到入理的同时入情,思想有见地,语言有文采,适度延展现实又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任务完成得圆满。

诗书继世,感诸书香

古人云:“圣人感诸万物,而遂有天下。”吾以为传家宝应给予后世精神支柱而有力前行,相较于小张和小杜,小程“诗书继世”的祖训堪称无价。我们可以看到传家宝于人的深刻影响。当小张一家人端详于青花罐,怀古感今,必然是一种感动与回忆,当小杜摩挲着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回顾追溯上个世纪的苦难与抗争,怀亲感概,必将勉励今生今世的顽强不屈。所以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小程的祖训,相比于小张小杜,则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义。当小程回想起“诗书继世长”,勉励自己勤于诗书,感受到诗书给自己带来的充实,从而勉励自己的下一代人,如此传家之宝,是形而上的,它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苏轼有言:“我一生之乐,在于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慰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也。”诗书文学宝库,是人类无尽而无价的财富,更是一种人生之乐,只可惜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弃诗书,遗弃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去拥抱技术理性。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的盛行,大家更关注实实在在的物件,而不关注自己心灵世界的充实;大家宁愿在技术时代、信息时代成为我们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也不愿在博尔赫斯笔下“天堂模样”图书馆找到自己的一隅,安心地坐下,接受诗书带来的灵魂洗礼。而小程的祖训重拾了为人们日渐遗弃的宝库,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救赎,于书籍诗歌中得到人生价值,这是小张与小杜的传家宝所不具备的,应该值得推崇。

小程的传家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当代人所或缺的一种精神。若说张、杜、程三家的传家宝都给各自的家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毋庸臵疑的,而小程的祖训,不仅仅对于其自身自家,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为全社会的人所有。因为诗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家族,它更能够影响一个民族,影响一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社会中芸芸众生的幸福程度,因此小程的祖训更具有普世价值,甚至可以成为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人共同拥有的传家宝。

诗书继世,感诸书香,人应成为海德格尔笔下“诗意的栖居”;而不应沦为熊培云笔下“信息时代的弥散”。拥抱诗书,善为文字饮,让人生更多姿,小程的传家宝当之无愧更具价值。

青花罐——历史与情感的容器

中国的各氏族,各分支都会有传家之宝,为的是将家族的历史与对后世的嘱托一并传承下去,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小张家的青花罐无与伦比,它既见证了家族荣辱,时代变迁,又有本身的历史美感。小杜家的勋章则见证祖辈征战沙场的豪情,贵在爱国情怀。小程家则世代流传祖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警诫后人要忠厚为人,知书达礼,意味深长。这些传家宝反映了中国人传世的思想,都很有意义,但我认为,青花罐的流传是美中至美。

无数传世文物在历史的无情淘洗下黯然失色,甚至支离破碎。正像无人住的老屋先倒,许多文物正是因为不见天日而变得脆弱异常。而作为家族的传家宝的物品,则会被细细擦拭赏玩,既不会被历史遗忘,也不会遭到人为损坏,比放在博物馆里任其风化的 文物更有历史姿韵。所以将这些有历史故事的传家宝好好保护起来,也从另一个角度上保护了中国文化遗产,令人欣慰。

虽然表面上看,青花罐无非俗物一件,但他也能承载祖先对后辈的劝诫和期望。在家庭传承传家宝之时,长辈会含泪背出祖训,并追忆先人往事,将历史与情感一并交诸晚辈。小小青花罐上映出无数先人往事,诉说无尽沧桑,其震撼之效果非他物能及。传家之思想,也应有形象之容器,这样的容器会讲故事,会激励后辈,也有勋章和祖训的功效。

青花罐之独特美感,在于其本身的历史之美。这种艺术之美是没有时间与空间界限的。“目遇之而成色”,任何时代与民族的人见到这样的文物都会为之吸引,赞叹不已。这样的艺术美感结合在民族情感上,更加可贵,只叫人沉醉其中。

小程家的祖训被后人严守并代代相传,并非不及青花罐等文物,同样小杜家的勋章也展现了独有的豪迈大气,这些传家宝,正如前文所述,都寄托了家国天下的民族情怀,是中国人传世的美德。而这些寄托深厚情感的传家宝中,青花罐又贵在神与形的结合,展现了无可取代的艺术美感,所以更胜一筹。

历史的变迁永不停止,如苏子所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经历历史沧桑的不仅是人物和情感,更有天地间无尽之物。千百年后,当生命一一消逝,这些物却充当着历史容器,静静诉说着荣辱兴衰,此乃无尽之处也。形神兼备,乃青花罐独有之美感也。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一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引述材料,概括比较,表明态度——小程家的祖训更有价值。)【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先对小程家祖训做一概念界定,提出此乃“良训”,然后运用因果思维的“功能分析”角度阐述“良训”的传家之价值,言之有理。)【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再次运用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良训”的传承价值,分析在理。“更”字用得好。)【“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第三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突出“良训”更有新的良性的价值。“况且”一词,用得好。)【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运用因果分析的“背景分析”角度,进一步阐述“良训”在新时代的传承之价值,发人深省,突出其“更”)【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7 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第四次运用比较法,重申“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勋里千钧史,章上家国魂

饱经风霜的青花罐,价值在历史的花纹里;流传百世的祖训,价值在智慧的字句里。然而就我看来,最具价值的传家宝是那几枚小小勋章,它们承载着家史、国史,家魂、国魂。

爷爷的勋章之所以成为小杜家的传家宝,一个直观且重要的原因是与勋章的基本功用密切相关——褒扬优秀。勋章里或许有爷爷鲜血点染,又或许由爷爷的汗水铸成,无论内容是什么,它都凝结着上老一辈的奋斗、奉献和牺牲的历史,是一段让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豪的记忆,其为国建功的精神也是值得家族传承的家风。因而,其被视为“传家宝”无可争议。

诚然,青花罐较之于勋章,所承载的家族符号更为悠久而跌宕,不过,勋章的意义已越过了家族的边界,上升至民族、国家之高度。所谓的“我与共和国同成长”,勋章的颁发,与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这勋章,也可能见证着国家的创立与发展。这样一来,勋章的价值不再归于一家一姓,而归于千千万万正经历着创造历史的人。这价值,难道还小吗?

显而易见的是,勋章的价值绝不止于对历史的复述,而更多的在于对未来的镜鉴与激励。

和家训一样,勋章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意义。不可否认,家训中闪现的忠厚、敏学的高尚家风确对家族成员的人生大有裨益,但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勋章,似乎更具激励作用。勋章象征荣誉,给人以强烈的自豪感,在这种强烈的自豪感下,人的积极心态得以激发,这时,勋章里的奋斗、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会自然地融入这种心态从而被接纳。同时,勋章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它不是那种被龙飞凤舞地写下并高高裱起的艺术品。奋斗、奉献和牺牲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历史的事件中来,到未来的事件中去,到为国立功的事件中去。在忠实记录下,人对于何谓崇高、何谓家魂,了如指掌,这样一来,家风才不会流于空谈。

而当“魂”的意义由微小上升至宏大时,勋章又胜其它二者一筹:其强烈的社会效能得以显露。青花罐显示的是家族的文化传承,而“家训”的内容好像更关注于修身和齐家,在个人与社会高度结合的当代,囿于家庭的小圈子似有不妥。勋章记录的是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从这里发散开来,使原本限于家庭的美德有了社会性、民族性的意义。

勋里勋外,家史国魂。价值之大,非青花罐可比,也非一个祖训能敌!

家训传世,福泽万代

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诚哉斯言,家训是家族绵延兴旺的根本,唯有铭记家训,我们方可在纷繁世界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一言以行。小程的家训历久弥新,福泽万代,因此我认为它是三个传家宝之中最具价值的。青花罐典雅精致,荡涤历史旧迹,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其市场价值想必不菲,但却也只可观其形,人们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勋章光华灿烂,见证着先辈的荣耀,诠释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后代却只能瞻仰观摩,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虽无形,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教导人们忠厚持家,勤学笃志。它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逝,也不会在天灾人祸中泯灭,它将作为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福泽千秋万代。其言虽轻,其立德树人之效却重如泰山。

回望历史,有周公教子吐哺,有司马谈哭嘱《命子迁》,有朱伯庐著《朱子家训》,可见家训于人,是多么重要。在小程的家训中,“忠厚传家久”是立德,“诗书继世长”是长才,司马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谨记家训,我们方可成为德才兼备的“圣人”。可见,小程的家训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实则意味深远,它是先人总结的人生智慧,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家训是一盏指引子孙前进的明灯,只有时刻铭记家训,我们才不会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现如今,贪官污吏落马无数,若他们铭记忠厚廉洁的祖训,又怎会因为利益而“失其本心”?因此,我们应始终将家训奉为圭臬,无论如何都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且不断识习诗书来充实自我。如此,我们才可成为司马光笔下的才德全尽之人。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忠厚传家久”是让我们忠于自己,忠于他人,忠于国家;“诗书继世长”则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知识,锐意进取,两句结合便是要我们知善进取,立身报国,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王豫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

祖训为宝,更体现人文价值

水墨气息的青花罐,古朴典雅,不失为宝;勋章高悬,彰显家族荣耀,堪称是宝。纵然如此,我却更陶醉于小程家那一句精辟,发人深思的祖训,不过只言片语却微言大义,其间体现的人文价值,令我不禁点赞。

青花罐有其文物价值,然大多时候却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式”的观赏品;勋章的辉煌从上辈照耀至今,却只供人瞻仰,其激励性亦乏善可陈。相较而言,一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来令后世之人口齿噙香,可谓普世价值观中别具风格的个性产物。从可持续发展性这一角度来说,祖训相较于青花罐与勋章自然更胜一筹。

首先,祖训的存在方式有别于青花罐和勋章,其没有物质表现,属精神观念范围,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决定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思维观念。瓷罐与勋章作为物质,与直接的精神领域未免存在屏障,其渗透作用亦有局限之处。再者,物质难保其对人造成的印象不会为时间所冲淡,而祖训一旦植入个人的价值观,其必于每日生活中反复践行,影响自然更为久远,更具“传世”的特征。

进而谈及祖训为传家宝的更为广泛的意义所在,不妨先分析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作为社会集约体的组成单位,其家风“吹”向“社会风”,其价值观引领社会普遍价值的走向。由此可观,家庭之于社会,意义重大。习主席亦强调了家庭作用,呼吁人们专注家庭。但不难看出,小张与小杜家的传家宝更多偏至于家庭的价值与荣耀,而小程将与外界交往的“忠厚”与对自身修养的“诗书”巧妙糅合,其中体现了家庭将个人与社会相牵连的独特作用。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人文价值正是每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源之所。设想若每个家庭均有一套蕴含丰厚人文价值的祖训,代代传承,那么中华文化的传承便无忧“短节”,文化复兴亦可计日以待。

另一方面,从家庭成员的心理也可看见,程家传家宝的人文价值。转型社会发展迅猛,新式生活方式将原有观念进行“破坏式重创”,“文化焦虑”在这一时期显得格外突出。于是有了“淘宝剁手族”、“稻米”这些人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而加入的团体组织。但是,众生却为何偏偏忘却了家庭这一团体?没有在家庭找到文化归属感?这些现象恐是由于许多家庭缺少如程家般可以让家庭成员依靠的“文化支柱”。如若每个家庭都有一套体现为人处世之有人文价值的祖训,那么众生的心理焦虑便可大为缓解,不易出现高速发展社会造成的“文化脱节”问题。如此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具备这一功能。而小张家的、小杜家的不免相形见微绌了,毕竟其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纵使能提炼出一些观念,亦不如程家的“忠厚”、“诗书”更为纯粹、精辟、成熟。

家家之宝均有闪光之处,然虑及其中的内涵韵味,思及其宏观价值,余偏崇体现人文价值的程氏传家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下载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作文“蚂蚁过鸿沟”导写及例文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蚂蚁写物作文

    蚂蚁写物作文 蚂蚁写物作文1 我家窗台前的花盆里曾经是蚂蚁的天堂,蚂蚁在我家居住的时间足有一年多,这些蚂蚁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我们的欢迎。我们家居住在五楼,有一次,我在窗台放......

    第20周培优之蚂蚁翻墙作文导写(5篇)

    第20周培优之蚂蚁翻墙作文导写 高三理科李 霞 一、 教师解析 第一跳:正面跟进 话题材料中隐含着这样的信息:坚持不懈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行动的方向是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材料中,食......

    新材料作文“推一车瓦器过山岭”导写(5篇)

    新材料作文“推一车瓦器过山岭”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各推一车瓦器过山岭。第一个人刚上岭,就把瓦器打碎了;第二个人推到半坡,也把瓦器打翻了;......

    “忽略”为话题作文导写及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筛子滤走细物,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你总会忽略掉什么。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温馨;你忽略的,也可能是青青校园中那一声教诲„„ 请以“忽......

    “感恩”话题作文导写及借鉴

    “感恩”话题作文导写及借鉴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

    命题作文“底气”导写及优秀作文

    命题作文“底气”导写及优秀作文题目: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

    “镜子”话题作文导写及参考

    “镜子”话题作文导写及参考范文 生活中离不开镜子,生活中到处都有镜子,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不同的镜子映照出的形象不同,不同的镜子引发出的感想也不同,请以“镜子”为话题,作......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