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2:1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从最初的国内外官员考察团,到如今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旅游团;从最初的旅游过境地,到如今的旅游目的地,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当代贵州旅游业,经历了改革中起步、探索中发展、调整与提升,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和空前繁荣的局面。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贵州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赤水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 溪、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5处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从江增冲鼓楼、盘县大洞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还素有“公园省”之美称,地处祖国西南,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 地区,其发育类型之齐全,形态之完美,堆积类型之多,堪称全国一绝。贵州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拥有黄果树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C,实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因地势差异,许多地 方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别有一番风味。贵州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在贵州,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 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位于黄果树上游很近的龙宫,是一个串珠状的岩溶洞湖,湖在洞中,山石水景,相映成趣;被誉为 “世界奇观”的织金洞,规模宏伟,造型精美,景观绮丽;有“高原明珠”之称的红枫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洞,洞中有水,湖光山色,风景迷人;黔东南舞阳河风 景区,碧水清波,奇峰异石,耸立于洞河两岩,目不暇接;荔波樟江风景区是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水上森林,盘根错节,鸳鸯双湖,碧绿幽 静,水春河漂流,有惊无险,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假胜地;黔北赤水可风景区,一片碧绿的竹海和古生物化石--桫椤之中,飞瀑点缀,配上远处的丹霞地貌,浑然 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黔西南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两岩银瀑高档,漂流探险,别有情趣。这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饮誉中外,各具特色。此外,还有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赤水桫椤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百花湖、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贵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民风习俗丰富多彩,成为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好旅游资源。遵义、镇远两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会议会址,杨粲墓、奢香墓、青龙洞、普定穿洞遗址、从江增冲鼓楼,大屯土司庄园和息烽集中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已成为吸引海内外广大旅游者的新的旅游热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5个,人口约12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35%。其中,有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的苗 族;

黔南、黔西南和安顺地区的布依族;黔东南的侗族;三都、荔波的水波;黔西北的彝族等。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据统计,每年的民族节日达 1000多个,仅在黔东南一带每年就有135个民族盛会。无论是侗家鼓楼和风西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无论是精堪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桃花蜡染,多彩 的民族服饰,无论是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无论是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山,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贵州的山是通灵的,贵州的水 是传情的,贵州的人是淳朴的,当您踏上贵州这块多情的土地您的发现将会更多更美。

全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族的“四月八”,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卯节、额节、侗族的“祭牛神”等。每逢节日,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举行 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舞龙灯等活动。此外,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礼、丧葬、礼仪等风俗,以及建 筑风格等都别具一格,丰富多彩,形成能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好资源。与西南地区的其它省份相比,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更具有原始、古朴、神秘的特色。不少地 区的少数民族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保留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民风习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是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

1980年7月,贵州省正式接待了第一个来到贵州的旅行团——港澳师生联运团。1982年,贵阳市和镇宁自治县黄果树被国务院批准为乙类开放城市和地区后,开始有少量外国人旅行团和旅游者前来贵州旅游。

据省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与全国相比,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的“一点两线”(以贵阳为中心,西部以黄果树为龙头的喀斯特山水风光线,东部凯 里民族风情线),到90年代的“抓住黔中,放开周边,建设4条跨省旅游线”,再到进入新世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12个大的综合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区,可 以清楚看到贵州旅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资源列为发展贵州经济的六大优势之一,国家旅游局也将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地区列为发展中国旅游业 的发展后劲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1992年,贵州省直接用于重点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达8000余万元,其间,2座三星级酒店投 入使用,其他涉外宾馆经过改造也基本具备了接待海外游客的条件,并初步形成了贵阳——龙宫——黄果树重点风景区和贵阳——凯里民族风情旅游线。贵阳、安 顺、凯里等地的主要旅游区初具规模,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景区初步建设,并基本形成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有一定吸引力的风格独特的旅游产品,但就全省旅 游资源而言,绝大部分仍处于未开发状态。

2000年以来,贵州省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总收入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近几年,贵州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扶持 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完成《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贵州省将旅游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省形成了“抓旅 游就是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实施精品线路战略,成功打造了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一批新型旅游产品和6条精品线路,旅游产品结构日臻完善。

据统计,外省赴黔的空中乘客,来旅游的占一半以上。在贵州停留的时间普遍由原来的4、5天增加到7、8天。良好的势头表明,产品结构正在从过去单一的观光 型向度假型、休闲型、商务型多元、立体转变。1992年,贵州省有了第一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贵阳至香港直航旅游包机,如今,贵州省已拥有5条通往泰国、新 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的国际和地区航线。

文化、旅游联手互动成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整合资源,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 风”、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等为载体,高规格、大规模向外宣传推介贵州,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从2006开始,省委、省 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力量支持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30年的战略实施和艰苦努力,贵州旅游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以“保持真实性”为突出特点,以“消除贫困、保护遗产、促进发展 ”为宗旨的乡村旅游,创新了贵州自然与文化旅游产品,它使贵州旅游依托景区,跳出景区,走向贵州乡村的广阔天地,使原先单一的观光旅游走向深度文化体验旅 游,使旅游富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大大扩展,带动全省广大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显示出旅游“富民强省”的巨大功效。据统计,从“十五”至今,贵州近百万人依托发展旅游业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达3000余个,近20万人受益。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开篇,以一连串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当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何更好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越来越值得大家思考。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取得的成就

1、GDP从占世界1.8%升至6%,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2、国家财政收入从1132亿到5.1万亿元,财政家底愈发厚实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2%。国家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

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4、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29位到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对外经济大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近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5、外汇储备从1.67亿到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

随着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828亿美元。

6、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

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产值占68%。

7、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大量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8、主要产品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从短缺到总体平衡

曾几何时,物资短缺、排队购物是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由短缺转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

余。

9、新增公路269万公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瓶颈”不断缓解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瓶颈”制约不断缓解。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公里。

10、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前,与经济发展的落后相比,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滞后。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期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国企改革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等,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受地方保护主义以及GDP崇拜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很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到了基层的实施阶段就变形。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多地方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政策核心思想。更有甚者,贪污腐败,很多惠民资金被层层截留,到民众手中已经是所剩无几。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西方文化的侵蚀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似洪水般涌进,并以其高科技、高质量和品牌优势不断冲击国人抵抗诱惑的能力。同时,附着在其中的西方文化也大肆侵入。混杂其中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消极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很多优良传统在与之交

锋中节节败退,逐渐丧失在部分国人中的精神高地。

3、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不论是一直以来的“台湾问题”、“中国威胁论”,还是西方领导人接见**喇嘛及干涉奥运圣火传递都表明西方国家始终把中国当作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力竞争者,他们不愿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而是想办法阻挠或横加干涉。同时,随着石油需求增加,西方各国对战略资源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中国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另外,以廉价劳动为主要优势之一的中国加剧了穷国之间在全球市场中的零和博弈,甚至引起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直接竞争,并以劳工权利为旗帜置中国于劣势。

三、针对相关问题的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0年的成就巨大辉煌,未来任务仍相当艰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1978—2008这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全球关注的眼睛。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体制逐步建立健全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三十年;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显著提高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也给了世界一个机会!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发展:推进农村发展的好路子

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农民、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始终是最受关注,也是中央投入精力、力量最多的,可不可以这样说,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农业发展的水平成为衡量国家发展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面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参加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致。作为农村工作的带头人,如何尽快实现职能转型,提高领导经济发展能力,带领农增收致富,成为摆在农村班子和农村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随着蔬菜、畜牧、劳务经济和乡村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产业特色的特点逐渐凸显,农村经济发展亟需能人的引领、行业规范和管理服务手段的相应跟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乡土能人、民间专业协会、行业工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不能替代的任用。实践出证明,凡是能人多,协会、工会运作好的村,结构调整的力度就大,农民增收的步伐就快。

如何把这些新生事物与当前基层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协会、工会、能人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河北饶阳推行“三个加法”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支部加协会”,就是在种、养、加等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将协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农村干部序列,使协会成为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党支部通过制定协会章程、强化制度约束对协会给予支持、规范和指导,协会则在确定发展思路上为党支部出谋划策,在发动群众、解疑释惑上帮党支部搞好宣传,在生产技术、品种改良、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会员提供统一服务,从而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由直接指挥向引导服务的转变。

“支部加工会”,就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劳务输出专䘚村建立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活动,工会组织负责人由村党支部领导成员兼任,成员由民营企业负责人、职工代表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家属代表组成。工会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既定的各项制度和章程,认真履行搜集发布用工信息、教育培训农民工、维护职工权益、搞好帮带服务等项职责,积极引导企业家依法经营,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实现企业与职工双满意、劳务输入地与输出户双放心。

“支部加能人”,这里的“能人”指的是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带头致富,且具有奉献精神,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乡土人才。党支部把这些能人吸引到村党组织周围,建立人才储备库,明确专人分包联系,定期不定期开展联谊活动,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对致富本领高、带富能力强的,通过一定程序安排到专业协会、工会组织中任职,表现突出的,纳入后备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序列,加强教育培养,待条件成熟后吸收为预备党员或村“两委”成员,使“能人效应”扩大为“能支部”效应。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厖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2008年,奥运大幕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在变化中成长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90年代:名牌服饰随处见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

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性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21世纪:追求个性、标新立异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外国人经常抱怨中国人有不按秩序排队的习惯:无论是在商店里还是在公路上,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推挤和插队。

关于中国人的这个习惯,我们大概可以有这样一种解释:中国人过去排了太多的队,为了

太多的东西而排队,也排了太久的队。如今他们的“妄为”大概是出于一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逆反心理。

照片的拍摄地是在上海,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现代,排队的人们把冻僵的化商业中心。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双手塞进口袋里或缩到袖子里。队伍很长,很显然,大家都不高兴,没有人在家长里短地闲聊取乐。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前非常典型的中国消费者生活。

相比之下,2008年在北京山姆会员商店拍摄的这张彩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米供应已十分充足。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亿吨,增幅约60%。

同时,由于肉类和其他食品的供应大幅提高,城市居民对粮食的人均消费呈稳步下降趋势。因此,中国到目前为止可以不用花大把的银子在进口粮食上。

世界上,可以在工业空前发展的情况下稳定国内粮食供应的国家并不多见。有的国家甚至在经济腾飞之后,从粮食出口国变为了粮食进口国。

而中国却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粮食年产量比30年前提高了60%。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为世界食品价格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而古人所憧憬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实现于今日。住房条件的改善,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农村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一些新房外观装璜漂亮,一点不亚于城市的房子。

70年代:时髦的筒子楼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筒子楼有着昏暗潮湿的楼道。因为筒子楼里所有房门都一摸一样的样式,加上楼内采光极差灯光昏暗,为此经常走错门误闯民宅。在当时,能住上这样的单间住房,也是大企业职工在结婚后才能可以的,房源十分紧俏。将要分到筒子楼住房的人们,总要弄点涂料或白灰,自己把房子粉饰一新在搬进去住,所以70年代,很流行自己刷房子。

随着时间消逝,筒子楼渐渐破旧,它再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了,人们把它重新改建,里面的单房改成了套房,单元的门前都安上了厚厚的防盗门。如今,筒子楼只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了。

八十年代:住宅出现分水岭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很小,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在这之前,大家洗澡都是凭澡票进大澡堂,住进单元房后,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那种的幸福感是用一、二句话说不完的。

九十年代:住房时代的新开始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房改后,无产阶级拥有了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在住房问题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市场经济模式的商品房所取代。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房子很舒适

随着高层住房的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不少小区有地下停车场、24小时的热水供应、单元门口站岗的保安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眼摄像头,每间房子的用水、用电、取暖、照明都处于最佳状态,足不出户,能够通过联网系统方便、快捷获取外界信息,居住在里面感觉自然不错。

住房的样式除了拔地而起的高层之外,还有小高层,多层洋房,花园洋房,别墅等等,多得五花八门。

此外,房屋改变了人的生活,人们选房的眼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挑房,地段最受重视,尤其是要靠近市中心或者工作单位,至少是在自行车的车程之内,少一些奔波。但现在随着交通的扩展,环境更好、生态更优的楼盘成为人们的新选择。而城市近郊的一些比较大的、漂亮舒适的房子,正吸引着人们离开市中心,更多拥抱大自然。

30年前的中国,出行难、买票难、乘车难,人们望出行而却步。

那时,城里老百姓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就是自行车了,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城市尚且如此,乡村就更难出行了,出门等长途车的焦虑,成了大多数人不愿回首的往事。

弹指一挥三十年,现在,我们看到现代都市一片生机勃勃,交通工具花样繁多,世界上一线二线品牌的轿车都会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招摇而过。公交线路大大增加,公交车辆出现了双层巴士,许多车上还安装了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乡村,公交车也陆续通到了家门口,大巴、中巴、小巴随你选,叫出租车也不再是难事。

自行车

八十年代,仅北京就有自行车730万辆。这730万辆自行车若一齐出动,以2米的间隔计算,就是14600公里,可以从北京排到莫斯科还要有余。

而如今,骑自行车不仅是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且也为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私家车

八十年代,国内几乎没有私家车。

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指出,至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

除了个人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三十年来,我国在公共交通方面取得的飞跃性的进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

通过以上一组组图片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今非昔比。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作为当代中国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发展当代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也已昭示中国的未来,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必将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学们,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一代,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我坚信,我们不但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

在开放大潮带来的激烈冲突中,在不断的碰撞式思考中,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中,我们融合了,成长了,我们比上一代人更现实,比我们的下一代人更理想,我们珍惜我们的现实,更宝贵我们的理想。回忆让我更加宽容,能够赞赏前三十年的辉煌奇迹,更能品味前三十年的艰辛颠簸,改革开放的路依然在脚下,还有很多不完善需要完善,还有很多缺失需要建立,也“正是因为不完善,在中国才大有可为”。回忆让我坚定,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收获。成长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成长而成长,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的站在了改革开放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位置上,而我们也正在努力,努力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创造新的奇迹。

下载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5) 自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我耳闻目睹了中国走向致富,奔向小康过程,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听妈妈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河北省唐县包水乡黄金峪小学三年级李孟阳读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我朦朦胧胧懂得了中国是通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生活。书上说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级:网络14春专业:石油工程(采油)层次:专升本学号:14802111024学生姓名:冯建龙学习中心(函授站):胜利油田河口教学服务站2014年6月15日全面认......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今天,好多同学都说到了给个开放的纲领,成就,弊端以及前景还有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进军超级大国之列,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先拿列车提速来说吧。从90年代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分别......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寒假期间,我们在下乡调查过程中对山陕两省地方县乡镇进行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以下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和现状明亮宽......

    贵州旅游发展预计

    贵州旅游发展预测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